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5/01 09:05:46瀏覽1773|回應4|推薦28 | |
四顧了一下,右邊斜後方正在談論異國生活,左邊是一對鶼鰈情深,再過去是喧嘩鮮明的男女,光影輝映的角落則是小情侶的專屬領域,New Orleans Jazz流動跳躍在空間,我看著對面的好朋友不禁想舉杯高聲Bravo! Bravo原語為意大利文,延用至法文、英文及全世界,為讚揚、喝采的歡呼語:「太棒了」、「太完美了」,透過這一個歡呼語,正好滿足每一個跳動的靈魂。 那天是好友的生日,我們假借慶生之名行遊樂之實,當天遊覓到台中國立美術館附近的綠園道,朋友介紹一家義式餐坊《南瓜屋》PUMPKIN HOUSE,入口迴廊空間就可清晰辨認溫馨的鄉村氣息,看的出店家在營造氣氛上的用心,也不枉店面NEW ORLEANS‧ITALIAN BISTRO的小標說明。 為什麼要鋪陳鄉村風呢?鄉村風有地中海、西班牙、法國普羅旺斯和義大利弗羅倫斯幾種標誌,單看分類就知道鄉村風主要來自歐洲文化。各種風格的用色有所差異,特殊氣候養育的地中海風格,白灰泥牆、連續的拱廊與拱門,陶磚、海藍色的屋瓦和門窗,蔚藍色的浪漫情懷,海天一色、豔陽高照的純美自然,強調「藍」天「白」雲。南法普羅旺斯種葡萄,有「赭紅」色土壤,蔚藍海岸的藍白以及代表木頭與莊園的溫暖氣息。文藝復興發源地弗羅倫斯產向日葵,偏愛「金」「黃」,又如紅色的屋頂,白色透著粉紅色系的教堂立面,土黃色的房屋牆壁,很多高大不對稱又好像未完成的涼廊。 我仔仔細細的欣賞PUMPKIN HOUSE的陳設風格,木質、石塊、磚頭、岩片、鐵鑄或彩繪玻璃等等自然材質與豐富的裝飾品將整個小館妝點的十足溫馨,加上光影所營造出的氣氛,寧靜和閒適近似浪漫的誘導呼喚出人最深層的想法,餐點未上,已經享受在週遭的歡樂氛圍裡。 轉玩著店裡的MAP餐紙,聽著流動的爵士,我想到歐洲義大利與美洲紐奧良的有趣關聯,那是比建築風格更深一層的意涵。 《意大利》(Italiana)位於地中海中央,北以遼闊而綿亙的阿爾卑斯山屏障歐洲其餘部分,最長的河流波河(Po)蜿蜒流經北部工業區,亞平寧山脈(Appennini)則將靴形的半島縱剖為兩半。來到意大利可以參觀羅馬遺址、細心觀賞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在中世紀的小山鎮裡度日,去阿爾卑斯山滑雪、探尋威尼斯運河或欣賞美麗的教堂, 一個不小心就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沉醉於「甜蜜生活」(la dolce vita)的享樂之中,「吃好的喝好的,還要給你的衣櫃換季」。 這些浪漫的氣息輾轉飄揚渡海來到美洲的紐奧良,成為紐奧良豐富多變文化的一部分,特別是義式美食,總是特別容易擄獲異國的胃。 《紐奧良》(New Orleans) 位於路易斯安那州東南部,為美國第一大港,也是此州最大的城市。市區位在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北臨龐恰特雷恩湖(Lake Pontchartrain),水道縱橫地勢低窪,本地地處亞熱帶濕潤氣候,原為印第安人居留地。1682年法國探險家溯密西西比河航行至此,1718年始建城,1722年為法屬大路易斯安那首府。1762年後歸屬西班牙,1800年複歸法國,l803年隨同法屬大路易士安那賣給美國,1805年正式設市。19世紀上半葉成為重要棉花輸出港和黑奴貿易中心,曾兩度為路易斯安那州首府。 外來移民為此城引入豐富多變的元素,展現在城市風格、建築、美食、文化等各方面,紐奧良以爵士樂發源地和老城法國區(French Quarter)克里奧(Creole)文化聞名,雖名「法國區」,但現在的建築其實是西班牙人建造的,當年法國人統治時的建築早已被大火燒燬,西班牙統治者搓揉了法國與西班牙風。 因為這些複雜交錯的混血身份,造就了如今紐奧良獨特的城市風情,也使得紐奧良創造出舉世聞名的美食與爵士樂。這裡是美國三大美食都市之一(另兩個是紐約與舊金山),以Cajun和Creole兩種料理獨步全球。 Cajun是指從加拿大移居到美國南方的歐洲後裔,當年因為Cajun懂得捕魚的技術,所以移居此州。Cajun料理屬於鄉村家鄉口味,以香辣調味料燉煮,口味濃鬱,如義式香腸、大紅豆與米煮成的濃湯等。Creole則是法國與西班牙統治者與黑人結合的後裔,Creole料理比較都會口味,除了胡椒之外,大量使用火腿,以肉與海鮮料理為長項。 Gumbo則是一種像海鮮粥的料理。廚師將各式海鮮與香辣調味料一起熬煮,煮成一種像勾過芡的稠密濃湯,然後淋在白飯上。 半打生蠔、一杯Gumbo,配上清涼的啤酒,就是最紐奧良的餐點。 以組成的族群來看,法國區居住人口大多是黑人及歐裔人士為主,克里奧人是早期法國殖民者後代,保存著祖先的語言與文化,紐奧良也因此成為美國最有異國情調的城市,以傑克遜廣場為中心,每年二月節嘉年華會(Mardi Gras)總吸引川流不息的觀光客,還據說二月節裡有一項傳統,只要你敢裸露,旁人就會拋出一條又一條鍍金的珠珠項鍊(Bead)當做獎勵,不虧是嘉年華式的熱情展現。 獨特的鑄鐵雕花闌干建築配著垂掛的綠葉,浪漫的街景、鮮明的路人,街頭藝人提供寂寞旅人的認同,而空寂的街角伴著斑剝的舊牆,在旅人的眼中活生生就是一幅動人的畫、感人的詩。 前餐莎拉與酥皮濃湯的到來把我拉回木桌前, 侍者親切的服務態度讓人舒服,令人感覺很多時候,自然的笑容抵過專業的訓練,不就是這樣嗎,對我來說餐點好不好吃道不道地是一回事,但能夠享受在其中那就是一頓佳餚,美好的定義不只是杯碗餐盤,更是人自己能決定的。 就如同誰能想像,當年的黑人奴隸在紐奧良大莊園的綿花田裡工作,黝黑的皮膚映著雪白的綿花就著唱跳孕育出絕妙的《爵士樂》(Jazz);現在的非裔後代在代表歡樂的城市裡吹奏同樣的旋律,一樣黝黑的皮膚漾著陽光與汗水的光澤。 1865年,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往日黑人奴隸獲得了自由,但是生活依然困苦。他們多數是文盲,唯有靠自己故土培植出的音樂娛樂自己。勞動的號子和農田歌曲是在採摘棉花時候唱的,讚美詩歌和聖歌是在種族隔離的教堂裏聚會時唱的,而即興之作則是獨唱歌手在一隻班卓琴伴奏下吟唱的。在教堂中,黑人牧師則用英國領唱方式來解決唱歌不懂字的問題。 從軍樂隊、喪葬樂隊所演化出來的爵士樂,大量使用小號、長號、豎笛、土巴號、套鼓等,加上歐洲流傳過來之樂器如小提琴、低音大提琴、鋼琴、吉他等等;演奏時的形式,多為格式簡單、和聲節奏(Harmonic Rhythm)長、樂器集體即興(Collective Improvisation)、貝斯(土巴號或低音大提琴)走兩拍的感覺、即興的旋律有很多切分(Syncopations)等等。 源自於藍調(Blues)、福音詩歌(Gospel)、散拍(Ragtime),爵士樂的混血血統吸收了歐洲的和聲、樂器,以及非洲的節奏律動、呼喊回應方式,因此爵士樂一開始就是一種融合,結合了非洲工作禮讚詩、美國民謠、西班牙舞蹈與法國方塊舞音樂,以切身在現實中的遭遇體驗創作,或救贖、或歡娛、或悲悽、或解放。 2005年的卡翠那颶風災難造成紐奧良重大天災浩劫,居民們除了積極重建家園,同時也努力將流失的音樂一點一滴拼組回來。 回到最初那種由悲傷而快樂的豁達,那種歡愉先人升天得到救贖的氣氛,大家一起即興演唱、演奏及跳舞,爵士樂最原始的感覺。以及從田裏做活及教堂傳道中衍生出來的「呼喊與回應」(Call & Response),最終得到「解放」的意識。 爵士樂在其發展過程中除了有黑人音樂的根源外,還吸收了如古典音樂,民族音樂等諸多音樂元素,依照不同的「節奏」(Rhythm)、「和聲」(Harmony)、「旋律」(Melody)、「曲式」(Form)、「編制與音色」(Instrumentation & Sound)、「歷史」(History),逐漸形成了今天多門多類的爵士樂,如「搖擺大樂團」(Big band swing)、「咆勃樂」(Bebop)、「酷派爵士」(Cool)、「硬式咆勃」(Hardbop)、「後咆勃」(Postbop)、「自由爵士」(Free jazz)、「融合爵士」(Fusion)、「當代爵士」(Contemporary jazz) 、Hip Hop Jazz、Funk Jazz等等。 其中,「搖擺」(Swing)的元素產生特別有趣,那是在30年代「大樂團」(Big Band)之後,由於經濟大蕭條使得大樂隊爵士樂無法生存,加上工潮與世界大戰的混亂,為了維持生計,許多樂團領隊,便著手朝較為商業的手法改變音樂風格,因此以適合跳舞的「搖擺爵士樂」(又稱「四拍子爵士樂」)就此誕生,雖是為了因應市場需求所生的,反倒造就了30年代的「Swing-era」,也拉近了爵士樂與一般民眾的距離。 「Swing」的輕快意涵,讓我聯想到《女人香》(Scent of a Woman)中的對白: 「If you're tangled up, just tango on.」 人生的苦痛有時難以排解,惟有相信希望,才有站起來的可能。 以Swing為名的電影《Swing Girls》中,Swing girl們面對準備已久的音樂祭,卻被通知取消資格,所有人的心血付諸東流,在電車上的每個人情緒都盪到最低點時,車上一位老伯的收音機裡突然傳出那首熟悉的《Take that the "A" train》,大家的身體不由自主地隨著音樂打拍子,忍不住拿起手邊的樂器就開始演奏,在演奏的過程中,笑容不知何時又回到了她們的臉上。而在最後,藉由相信音樂,她們真正地相信自己的力量,讓她們在眾人注目的舞臺上,搖擺出自我生動而真實的丰采。 關於希望,爵士樂裡有一個我們所熟悉的鮮明的例子。 在村上春樹《爵士群像》中提到「如同高級絲綢般,一面被歌聲的肌觸吻合地吸住,然而又沒有過度的糾纏」,所讚賞的「爵士之父」路易斯‧阿姆斯壯 (Louis Armstrong)。 路易斯‧阿姆斯壯就是出生於路易斯安那州紐奧良,從小是在貧民紅燈區的環境中長大,他並沒有受過正統的音樂教育,路易斯在12歲時在紐奧良的街頭開了一槍,被法官裁定送到少年感化之家,而他待在感化之家時加入樂團學習,一開始他接觸的樂器是鈴鼓,後來改成鼓,有次原本吹起床號的少年有事不在,路易斯臨時被任命擔任此任務,他急忙學習但卻漂亮的完成使命,從此之後他才開始學習小喇叭的吹奏技巧,在約一年左右的感化時間結束後,路易斯開始在不同的樂隊間吸收經驗,如此特別的音樂學習歷程,經過了辛苦的努力,路易斯‧阿姆斯壯而後成為現代爵士樂獨特沙啞不可忽視的存在。 回到氣氛的營造上,或許大部分的人把聽爵士樂當作是一種放鬆、調劑或品味,可是對樂手來說,他想的可能不是這樣的,他絕對不甘於當背景配樂,而會去專研怎樣精彩、有什麼絕招、用什麼曲式、能否令人感動等,音樂不再只是什麼音階、什麼和絃而已,而更是一種對生命的態度,以及內在自我的勇於呈現。 用餐到一半,我和好友搶食分享著彼此盤中的佳餚,煞有其事的評論哪個好吃哪個So So,我注意到後方一對女性密友的談話,談論異國生活的那桌,言語中流露著對於異國文化的欣羨,我不確定那是真的了解而沉迷異國,還是僅僅是崇尚流行,我想了一下不自覺笑了。 讓我想到從布魯塞爾回來的爵士樂家張凱雅,曾如此形容: 「曾擁有非洲殖民地的比利時,有許多黑人移民,常常在等待大眾交通工具時,身旁的黑人小孩口裡念著節奏、身體隨性地扭動著,另一次等車時,漂亮的黑人小女孩也不怕生地繞著我跳舞。假日裡的安特衛普梅爾街上,有什麼事可以聚集好幾圈的群眾?先看到老爺爺奶奶的手搖街頭小風琴、接著是印度男孩的打擊樂器演出、還有生意最好的兒子與老爹雙爵士鼓競奏等,一旁的觀眾總是感染了幸福的心情,心滿意足地走在街上。」 「回到布魯塞爾的鬧區,每天都有印第安人一邊販賣著編織品、一邊跳舞歌唱;來自俄羅斯的一家人唱著家鄉的民謠;敲玻璃瓶的音樂家在寒冷的冬日裡,邊發抖邊演奏;奇怪的牙買加黑人,口中念念有詞還跳著舞,跳進每家商店裡演出;專賣沙威瑪的大街上,老闆們總是一邊料理,一邊以豪邁的嗓音唱著中東歌曲,讓生意源源不絕;來自非洲的人們也喜歡聚集在街口,大夥拿著尖貝、曼波鼓、康加鼓等,玩上好一會兒呢!」 文化無法複製,那回鄉的音樂家落地貢獻生根,透過對異國生活的描述,傳達出對台灣深深的期許,期許台灣不要落入節奏貧乏、耳界狹隘的蕞爾小島。 沒錯,不要妄想台灣有朝一日能成為爵士樂的重鎮,也不要期待台灣有一天能成為地中海,那就像想望紐約有一天能成為布袋戲重鎮是一樣的虛無,各種文化本就是獨特。 我們能期待的是學會敏銳感受,期待台灣不斷的繽紛精采有天找出自己的定位。 喔,我似乎有點離題? 是這樣的,讓我透過下面這段分享來說明我的意圖: 那是在2007年4月號的《PAR表演藝術》藝活誌Behind Curtain中提到, 「從參與演出概念音樂劇《地下鐵》到與多位表演藝術工作者合作跨界演場會《Pussy Tour》,創作歌手陳綺貞一次次地發現相異於單純音樂表演經驗的美好與趣味。形容自己本是「在台上抱著吉他的時候,常是個動彈不得的人」,在劇場訓練中,找到對自己身體的「再發現」,而且看到劇場人在節制的範圍內找到自己的自由,她也發現自己正是在有節制的狀態中才能找到更多自由的人。」 今年二月底和三月初,一場名為「Pussy Tour」的演出以毫不張揚的姿態,分別在淡水動物園和台北中山堂舉行。陳綺貞形容兩場演出雖然空間不同,卻都有著宛如降靈會般的靈氣與靜謐,而跨界演出更讓她的歌迷獲得迥異於以往的經驗:「可以感覺到他們的震撼。因為過去從沒有一次演唱會是全場鴉雀無聲的,」 「發生什麼事?」 「大家都認真體會而不敢有一絲一毫地表達,我想那是因為所有人都了解自己也是演出的一部分而確實地參與這場演出。」 當每個人都能投入在他的生活中時,就能擁有專屬的快樂,就能大聲喊出: 「嘿,讓我們高聲Bravo!」 Swing Fever with Clark Terry!《A Chicken Ain't Nothin' But A Bird》 ------------ 《附記》 ------------ 我要特別推崇一下《南瓜屋》PUMPKIN HOUSE的陳設與氣氛,還有熱忱的服務,至於餐點部分那就見仁見智了,套餐包含前菜沙拉、濃湯、主菜、甜點、飲料,當天我的主餐是南瓜燻培根焗烤義大利麵,但聽說很多人推薦將美國愛荷華洋芋,搭配瑪芝達達起司烘烤的焗烤洋芋;另外加50元把有可愛微笑餅的巧達濃湯換成南瓜培根起酥濃湯;可是沒有加點甜點,這點很殘念,因為後來才知道南瓜派、南瓜奶酪是他們的招牌。 列舉幾個另外的餐,主廚招牌菜起司焗烤洋芋使用的都是大大的美國洋芋,有著酥脆的外皮;其他還有印度咖哩雞肉(290元),拿波里雞肉蘑菇(350元),建怡蘆筍青花椰菜(320元),通心粉或米蘭香草飯套餐(上面都淋著醬汁,主菜可選海鮮或牛排),凱薩經典主廚排套餐,紐奧良經典燒汁烤雞排搭配起司焗明蝦(680元),塔斯肯頂級肋眼沙朗牛排(480元),紐奧良經典燒汁烤雞排(400元),墨西哥香料辣味雞柳飯(280元),和匈牙利紅酒燴燉牛腩飯(280元)等。 個人覺得他們的前菜沙拉蠻新鮮爽口的,紅蘿蔔、梨薯、小黃瓜、小玉米,有冰塊冰鎮的爽脆感;朋友的義大利鄉村香烤麵包很不賴,點排餐類才有,有香蒜和南瓜口味;紐奧良經典燒汁烤雞排雖然油了點,但挺入味的;另外下次想試試焗烤鮭魚排;整體來說份量是足夠的,一二樓都有不錯的位子,推薦二樓靠窗還可以透過幕格窗欣賞綠園道的景色,小倆口則可以窩在角落,桌上的南瓜燭臺會讓妳溫暖窩心;店內陳設的擺飾品琳瑯滿目,連洗手間的整潔與風格都非常注重與木質桌椅、紅磚牆一致。 首次用餐結帳後會送上一張造型可愛的mini card,之後只要出示該會員卡即可有9折優待,等於不收服務費,離櫃時會每人送上兩顆薄荷糖,這是非常貼心的細節,整體來說是一次非常愉快的經驗,喔,我倒是建議它長遠來看應該加入現場駐唱的,畢竟是紐奧良爵士風格嘛,這次唯一的遺憾,是沒有順道把《日出‧大地》的乳酪蛋糕帶回家。 底下附上此次幾張照片,與一些相關連結。 1997年開幕的《南瓜屋》 《入口玄關》 《往二樓階梯》 《前菜莎拉》 《南瓜培根起酥濃湯》 《南瓜燻培根焗烤義大利麵》 《一樓Bar檯》 ------------------------------------- 《延伸瀏覽》 ------------------------------------- ▓《2007台北國際爵士音樂節》 ▓《紐奧良簡介》 ▓《PAR表演藝術》 ▓《Jazz /博客來》 ▓《爵士榜/玫瑰大眾》 ▓《爵士樂網站 /愛樂電台》 ▓《爵士音樂討論區 /jazzinvention》 ▓《JazzFun》 ▓《啟彬與凱雅的爵士棧》 ▓《All About Jazz》 ▓《爵士名人堂》 ▓《AMG音樂導覽》(All Music Guide) ▓《SwingMusic》 ▓《90.7 KFSR》:Live jazz radio audio ▓《Swingfever》 ▓《南瓜屋》PUMPKIN HOUSE /NEW ORLEANS‧ITALIAN BISTRO 地址/ 台中市五權西街108號 電話/ 04-23728456、04-23752395 時間/ AM 11:00 - PM 2:30、PM 5:00- PM 10:30 ▓《南瓜屋下午茶 /美食地圖‧Cuisine Map》 ▓《瀏覽更多南瓜屋照片》 ▓《日出‧大地的乳酪蛋糕》 列舉幾家爵士相關店館 ▓《藍調》( blue note ) 地址/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171號4樓(師大路與羅斯福路交叉口) 電話/ 02-23622333 時間/ PM 7:00 - AM 1:00 現場演奏/ 二四五六日PM 9:40 - AM 12:00 ▓《河岸留言》 (Riverside Music Cafe) 地址/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44巷2號B1 電話/ 02-23687310 時間/ PM 6:00 - AM 2:00 消費/ 平時menu價、9:30 以後:250元/人、週五六:300元/人 ▓《黑糖》 (Brown Sugar) 地址/ 台北市金山南路二段218號18樓-1 電話/ 02-23224677 時間/ AM 11:00 - AM 2:00 現場演唱/ PM 9:40 - AM 00:40 消費/ 低消費 400元 ▓《Louise》 地址/ 台北市市民大道四段76號 時間/ 週一 ~ 四 PM 8:00 - AM 3:00、週五六 PM 7:00 - AM 4:00 、週日店休 表演時間/ 週四 ~ 六 PM 10:00 - AM 1:00 ▓《迴廊咖啡》 《迴廊咖啡台大店》 地址/ 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號台大綜合體育館內1樓 (辛亥路、新生南路口) 電話/ 02-83695656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