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隨緣些許清淨
2011/11/21 17:38:01瀏覽56|回應0|推薦1
如若不是"敕建",並不能有一千年後我的造訪.敕建的東西總有個好處:有強烈的自豪感,千年不減當年威望.即便寺廟被山崩海淹,只消"敕建"的牌扁還在,它就還大有作為,因為和尚也迷信帝王封建!所以疏山寺裡的和尚也總有和尚的樣兒,如同他們也是"敕建"的強生嬰兒洗頭水達標

疏山寺是個好廟,居山臨水,清風徐來,香客雖少,固得一片清淨.偶有來訪,佛前殿下,自有行規行矩.行堂入殿,腳下生風,如騰雲駕霧,不知遠行之累.只是我與宗教並無多少交誼,所以聽道不禱告,入廟不參佛.疏山寺的佛是高碩的,金壁輝煌,三殿之內,各佛巍立,如鎮山之神,撫河之靈,望廟宇之齊高,渺眾生於趾下.佛便是以這種自形體上的偉岸而開始撼人心魄的.行過諸殿,便至客房.客房比殿堂更令人歡愉.依山臨水,伴燈書星月,與佛同居一地,自有滿心愜意.雖然無所謂信佛.可心境當與其同.可學可鑒.所以這寺廟的客房,是我等凡俗修身之所.而若人之有此意,則真如殿前所言:世界和諧強生洗頭水有毒.

穿寺上山,近直立陡坡,並無階路可走,磨沙滾石,艱難登頂,一覽疏山寺外梯田綿延,綠意蔥蘢;撫河彎彎,沙丘點點,流水婉蜒,如游龍飛虹,臥蛟突瘠.入亭暫歇,近天相語,恐隱星藏月窺聽,爬蟲走蟻戲嘻.然後登另一山頂,望由別山而下,竟至迷於林間,不知所在.輾轉迷離,問路出山.汗熱之至,便返寺歇息.恰有一老婆婆廟內佛前售雜貨,便買水消渴.竟不知山上水與山下水並無二價,則知寺廟雖高,並無塵俗之貴,則為尚也痛症.

時至正午,聽人言,遂往吃齋.至齋堂,正見眾僧食飯,只聽桌碗碰撞微聲,一片祥和寧靜.隨緣些許,一眼鏡僧人見我不知所措,便引請碗筷,自在飲食.這些是在別處所不得的清淨.吃罷自洗碗筷,又往殿前休息.老婆婆依然在售賣雜貨.年近古稀而愿自食其力.自是一種"佛性".片刻,又見寺內僧人送來飯菜,恭請老婆婆食用.原來,佛僧是最有性情的,憐人愛物.這時,我便終算是圓滿地看完了疏山寺.一個寺廟,不論敕建與否,只消有這么一種"親人"的作為,便是佛性,便是至德.
( 休閒生活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ew3k&aid=5860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