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五十五集)(淨空老法師開示)
2022/01/30 19:42:20瀏覽224|回應0|推薦1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五十五集)(淨空老法師開示)

 

註:底下文中的廣欽法師,應是指廣欽老和尚。「李老師」,是指李炳南老居士,是印光大師(大勢至菩薩化身)的弟子,也是淨空老法師的老師。廣欽老和尚與李炳南居士都是高齡念佛往生,都是預知時至,且瑞相希有,火化燒出許多舍利子。

 

 

≡≡≡≡≡≡≡≡≡≡≡≡≡≡≡≡≡≡≡≡≡≡≡≡≡≡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五十五集)  1984/12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1-003-0055(引用網址:https://ft.hwadzan.com/dv.php?sn=01-003-0055&lang=zh_TW

 

  請看《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第七十二頁:

 

  疏【得疾解脫者,智論云:有諸菩薩,自念謗大般若,墮惡道中,歷無量劫,雖修餘行,不能滅罪,後遇知識,教念阿彌陀佛,乃得滅障,超生淨土。】

 

  這是大師引用《大智度論》裡面一段公案,來說明滅罪解脫力量最大、效果最顯著也是在念佛。現在有很多人他不明白這個道理,不相信念佛的功德大,雖然念了也不相應,他沒有信心!修其他的法門能不能滅罪?問題很多很多,或者是自己修,或者你觀察別人修學,你看看究竟能不能滅罪。其實罪是從心生的,因此罪還從心滅,心要有念就有罪,滅罪要靠心。我們講席裡面已經講過很多,讀過很多,心不清淨就生罪孽,心要是清淨就滅罪滅障,這個道理實在講並不難懂。

 

  我們想想,要怎樣叫心得清淨呢?說實在話,念佛使我們心能得一心、得清淨,比修其他一切法門都要來得殊勝。還有一些人說,念佛老是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念久了就沒意思!他就懈怠了,就不想念。這是沒有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念佛作用在哪裡?作用就是在清淨心。心裡面只要一起念頭,不管這個念頭是善是惡,只要有念就趕快換成阿彌陀佛,這就對了。正是古德所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覺是什麼?換成阿彌陀佛就是覺。不念阿彌陀佛,就都是妄想、都是妄念。不但這世間一切法是妄念,就是在佛法裡面還是許許多多的妄念,這是我們一定要曉得的。所以念佛的作用,無非是消除妄念而已。因為妄念不停,所以你這個佛號就不能中斷,佛號一斷,妄念又起來了。

 

  演【智論中罪即是障。】

 

  《大智度論》說「罪即是障」,罪就是障。

 

  演【以罪能障道。】

 

  『道』是什麼?是一心。這個諸位要記住,什麼叫做道?清淨心是道,一心不亂是道。罪能障道,罪業起來心就不清淨,心就不專一。

 

  演【故復云障也。】

 

  罪就是障。

 

  演【此念佛乃得滅者。】

 

  這是引用《大智度論》裡面這段文,我們先把這段文的意思介紹一下。這不是普通人,是菩薩,『有諸菩薩』,當然這個菩薩不是摩訶薩,不是大菩薩,一般來講是別教三賢位的菩薩,圓教十信位的菩薩,菩薩自己想一想,過去『謗大般若,墮惡道中,歷無量劫,雖修餘行,不能滅罪』。罪要是滅了,他就見性。所以十信位的菩薩不能證入初住,別教三賢位菩薩不能登地,原因就在此地。我們念佛人,念佛不能證得理一心不亂,也就是如此,跟這個是一個原因。理一心不亂才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是罪滅了;否則的話,就是障道,障理一心不亂。修其他的法門沒法子成就,滅不了罪,他能得定,能超越三界生死輪迴,但是不能見性,不能破無明。換句話說,他那個功夫修得再好,也只不過等於阿羅漢、辟支佛,斷證的功夫到此為止,那已經算是相當不錯了。

 

  用什麼方法能很快的滅罪除障明心見性?《大智度論》裡面告訴我們,這些菩薩後來遇到善知識教他『念阿彌陀佛』。諸位要曉得,凡是能教你念阿彌陀佛的,那就是真善知識,一點都不假。教你修其他法門的,不見得是真善知識,為什麼?你這一生不能成就。教你念阿彌陀佛,你這一生決定成就,這是真善知識。可是遇到真善知識,往往自己不肯相信,那就沒法子,這就怪自己的善根福德不具足。經典裡面說得很好,這個法門「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換句話說,凡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哪怕是下品下生,都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因緣就是遇到善友勸你念佛;你肯接受、肯信、肯依教奉行,就是你多善根多福德。不相信是沒有善根,不肯念是沒福。這樣,他才能滅罪、滅障,『超生淨土』。

 

  我們看《大智度論》上這段文,再回過頭來想想《華嚴經》又何嘗不如是?《華嚴經》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也是勸那些華藏海會的菩薩們求生西方淨土,文殊普賢兩個帶頭,這兩大菩薩帶頭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還不是為了滅罪,破根本無明,證無上菩提。你才曉得這個法門的殊勝,真正是無比的殊勝。文殊普賢在華嚴會上沒有勸那些菩薩們參禪,沒看到;沒有看到文殊普賢叫大家持咒學密,沒看到。我們只看到文殊普賢叫大家念佛,這是我們在華嚴會上看到的,你要是不相信念佛,那就沒法子了。這是佛的根本法輪,所顯示這樣殊勝莊嚴的境界來給我們看。我們看了要覺悟!看了之後,你對法門應當有所選擇,不會錯亂了。註解裡面,講到念佛為什麼會滅罪:

 

  演【彼佛有不思議威神力故,不思議大願力故。】

 

  『彼佛』就是指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願力不可思議,智慧不可思議,神通不可思議,種種善巧方便都不可思議。所以,有這樣殊勝的功德。

 

  演【故此念阿彌陀佛,即大般若。】

 

  他從前毀謗般若,造的是謗法,既然謗法當然就謗佛,因為法是佛說的,不但謗佛同時也是謗僧,為什麼?有不少人依照這個法修行,你謗法當然也謗那些修行人,所以叫毀謗三寶。這個罪非常重,縱然在惡道裡面罪受滿出來了,那個罪業在阿賴耶識裡頭並沒有消得乾淨,洗刷不盡的。這是用念佛這個方法才能得到清淨。『念阿彌陀佛,即大般若』,我們從名義上來看,阿彌陀佛是無量覺,覺就是般若,覺者不迷。迷,這是有罪障,覺悟了,罪障就消除。所以我們念佛就是修大般若法門。

 

  中國的禪宗,特別是達摩傳來的這一支,完全修的是般若波羅密,諸位看看《六祖壇經》就曉得。雖然叫禪宗,它並不是修的六度裡面的禪定,它是修六度裡面的般若波羅密。六祖以後完全是以《金剛經》為宗旨,以《金剛經》上的兩句,「不取於相,如如不動」。諸位想想看,這與我們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有什麼兩樣?一心稱念阿彌陀佛,不是修大般若,是修什麼呢?比禪宗修學還要來得方便,還要來得善巧。下面比喻說:

 

  演【如人從地倒,還從地起也,此疾得解脫之一證。】

 

  這是第一個證明。念佛最容易、最快速得到解脫,超越六道生死輪迴。

 

  疏【又十住斷結經云:是時座中,有四億眾,自知死此生彼,牽連不斷,欲為之源,樂生無欲國土。佛言西方去此無數國土,有佛名無量壽,其土清淨,無淫怒痴,蓮華化生,不繇父母,汝當生彼。故大本云:菩薩欲令眾生速疾安住無上菩提者,應當起精進力,聽此法門。】

 

  這是《十住斷結經》上的一段經文。『四億眾』都是得神通的,都有宿命通,對於生死輪迴過去、現在、未來看得清清楚楚,這個輪迴永遠沒有休息。什麼原因造成這個現象?下面說,『欲為之源』,欲是五欲,財、色、名、食、睡。佛在經上常說: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你只要有一條,輪迴就出不去。『死此生彼』,就是指的六道輪迴,這一道死了,那一道又生,那一道死了,另一道又生,生生死死永遠是沒完沒了,『牽連不斷』,根源就是貪戀五欲。

 

  我們再說那些修道的人,就是小乘大乘沒有出三界的,也在六道輪迴,他是什麼原因?這些修道的人,世間五欲六塵他不染,為什麼他也是生死輪迴?佛在經上給我們說,他的過失是在見病。世間人是五欲,這是生死的根本。學佛的人不能了生死出三界,就是見病,見取見、戒取見。諸位必須知道,這兩種見解是在見惑裡面,見惑不除,以小乘人來說不能證初果,須陀洹不能證得,就大乘圓教來講,初信位的菩薩已經斷見惑,換句話說,他還在十信之外,初信他還沒證得。

 

  這兩種見解,戒取見是修因的成見,見取見是果報上的成見,有了這個成見,必定有爭執,必定有毀謗。像前面所講的諸菩薩們,他們為什麼會謗般若?就是因為這兩種見病。修禪的毀謗學教的,學顯教的毀謗學密的,學密的毀謗學顯教的,認為學顯教不會成功,三密加持即身成佛。他相信他即身成佛,那是見取見;相信只有密宗能成就,其他的都不能成就,這是戒取見。只要有這兩種見存在,他什麼都不能成就,還是一樣要生死輪迴,這個事情麻煩!所以學道的人要除去見惑,不學道的人要離欲,才能超越生死輪迴。欲與見只要有一樣沒有放下,就不能出生死輪迴,這是我們應當要曉得的。

 

  四億眾他們聰明,他們見到這個事實真相,就想生一個『無欲國土』,能找一個地方,那個地方沒有五欲六塵,這好了,我們就不造罪業了。他們有這個意思,佛就告訴他,『西方去此無數國土』,《彌陀經》講十萬億佛國土,無數是一個大數字,是相當遙遠的一個處所。這個地方『有佛名無量壽』,就是阿彌陀佛。『其土清淨,無淫怒痴』,淫怒痴就是平常我們講的貪瞋痴,那個地方的眾生沒有三毒,沒有貪瞋痴。眾生心裡面沒有貪瞋痴,你就想想他們那個社會多清淨。所有一切罪業都是從貪瞋痴生的,沒有貪瞋痴,那個社會裡頭沒有造罪的人,沒有作惡的人,所以叫諸上善人。無貪瞋痴就是善,那是善人,何況又跟阿彌陀佛學佛,叫上善。所以,西方極樂世界都是上善之人。

 

  『蓮華化生,不繇父母』,他方世界我們得這個身,父母是緣,沒有父母給我們做增上緣,我們就得不到人身。西方世界不要,西方世界蓮花化生,這個蓮花我們要不要去借?不要!我們此地生一個念頭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七寶池中就生一朵蓮花,這個多自在,不是借別人蓮花來生,自己的蓮花。這個地方一起心動念,七寶池中就有蓮花。如果你信心很堅強,你的願很切,念得很勤,你那個花就一天比一天大,光色一天比一天好。如果你退了心,或者改學別的法門,不念佛了,參禪學密去了,那個蓮花慢慢就枯死,就沒有了。所以蓮花化生,生的是自己心裡面變現出的蓮花,不是別人的,也不是阿彌陀佛給你種一朵蓮花送給你,不是的,真真實實是「唯心淨土,自性彌陀」,是自性變現出來的境界。佛就勸他『汝當生彼』,勸這些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段文就是《十住斷結經》上的一段話。

 

  『故大本云』,這是再引用,大本就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上說:『菩薩欲令眾生速疾安住無上菩提者』,菩薩都是大慈大悲普度眾生,希望眾生個個快速的成就。不但要成就,希望他能得究竟圓滿的成就;究竟圓滿的成就,那就是無上菩提。要怎樣才能達到這個目的?『應當起精進力聽此法門』,這個地方特別著重的是聽,為什麼?理論要是不透徹的明瞭,方法不清楚,境界不認識,你修這個法門免不了會退轉,你見到其他的境界也免不了會動心,那麼你這個法門就不能成就了。因此理論、方法、境界一定要搞得清清楚楚,爾後你才真正肯死心塌地一門深入,那你這一生就決定成就了。

 

  演【十住斷結經中,死此生彼,皆因欲故。】

 

  都是因為五欲六塵。

 

  演【西方無欲,故頓超生死,此疾得解脫之二證。】

 

  這是第二個證明。

 

  演【起精進力聽此法門者,聽法有三:耳聽、心聽及於神聽。】

 

  雖然都在聽,每個人用心不一樣。『耳聽』就是耳邊風,聽是聽了,聽完就完了,沒有印象,這叫耳聽。他不記得,他也不了解意思,更談不上依教奉行。『心聽』,這是一般真正用心了,聽了之後他能夠記得,他能夠思惟經中所講的這些道理,這能有成就。最上的是『神聽』。

 

  演【下士耳聽,如風過耳;中士心聽,頗能解義;上士神聽,深悟實相。】

 

  經裡面著重在神聽,神聽跟心聽有什麼不一樣?心是心意識,我們常講注意聽,注入意識,就是叫你不要用耳聽,不要耳邊風,注意!平常我們不注意的時候,耳雖然也聽了,但是聽不清楚,這是確確實實的。我在初學佛的時候,那個時候還在上班,我住在北投,到台北來聽經都要坐火車。晚上回去的時候,看看火車還有半個小時,在後火車站長板凳那裡等,鐵路在背後,就隔一個板子,窗戶都打開的,半個小時還早!我們帶著經本在那裡看經,注意看經沒有注意聽火車。看經沒一會兒,一看鐘點到了,怎麼火車還沒來?站裡的人告訴我,火車剛剛來過又開走了,不曉得!為什麼?沒注意。我相信這種情形諸位也會遭遇到,沒注意。沒注意看,雖然看了,沒看清楚;沒注意聽,雖然聽了,火車那麼大的聲音都沒聽到。『心聽』就是注意聽。

 

  什麼叫『神聽』?神聽是一心聽,那更不得了,那是捨心意識,就是離心意識。參禪要離心意識參,聽經也離心意識聽,那就高明了。你要是會聽,實在講,會講不如會聽。所以你聽講,說實在的話,能夠用神聽,那個講的人好壞沒有什麼關係,無所謂!但是你要是用心聽,講的人好壞就有很大的關係,那是你自己功夫不到家,要有善知識來幫助你做增上緣。如果自己一心的話,外頭境界就不要緊,為什麼?你是一心聽,一心是真心,你用的是真心。在境界裡無非是歷事鍊心,鍊什麼?鍊用真心,這樣才能得實相。『深悟實相』,實相,禪家講見性,明心見性;教下講就是深悟實相;念佛人講理一心不亂,能證理一心不亂。

 

  演【今言精進聽法,是不以緣心聽法,以神聽也。】

 

  『緣心』就是第六意識。第六意識、第七識,這都是緣心,攀緣心,以意識去緣聲塵。這是說明聽有三種。

 

  由此可知,教理不透徹不行。其他的法門修學程序一定是信解行證,不能錯亂的。可是這個法門特別,他要是信,解行可以一起來,不必要先後,沒有先後,這就是它的方便處。我一面念佛,念佛就是行,我相信了,我願意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我天天念阿彌陀佛,這就是行,一面行一面來求解,就是解跟行同時來。其他的法門是先解後行,否則的話,你不解而行就是盲修瞎練,一定要先解而後才曉得怎麼行法。下面是比喻:

 

  疏【是知蟻山風水,遲疾天殊。】

 

  『蟻山』,蟻是螞蟻,像螞蟻上山,爬得很慢。『風水』,這是講行船,我們出去旅行坐船,帆船順風又順水,速度就非常快。這是比喻遲速不同。遲疾天殊,差別太大太大了。

 

  演【蟻山風水者,蓮宗寶鑑云:餘門學道,如蟻子上於高山。】

 

  其他的法門修學成就慢,好像螞蟻爬高山一樣,要很久才能爬得到。

 

  演【念佛往生,似風帆揚於順水。】

 

  這個速度就非常快,很快就到了。古人有詩,所謂「千里江陵一日還」,那就是順水又順風,一天可以走一千里,在從前這速度是最快的。

 

  疏【古謂欲得一生取辦,便於是法留心,是名最勝第四方便。】

 

  這個地方這句話我們要特別注意。你如果真想在一生當中成就,『取辦』就是成就,我要取得,我把它辦妥,那你對淨土念佛這個方法就要留意,不能輕易的放過。學其他的法門,確確實實不行!你要不相信,你仔細去觀察,古人我們暫時不問他,看看現在這些修行有成就人,他修什麼法門?廣欽法師早年參禪,他為什麼不標榜禪?禪不行,後來還是回過頭來專修淨土,念阿彌陀佛,這才成功。這是最近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例子。

 

  再說台中李老師,他今年九十八歲,他是三十一歲開始學佛的,那時候在中國大陸,他親近的善知識不少。他參過八年的禪,是大陸有名的禪師指導他,沒開悟。以後又學密,跟西藏、蒙古的呼圖克圖們學,我們一般人稱為活佛。學了八年密,他曾經跟我們說,他學了二百多個法門,他學東西的確非常認真,這是我們一般人決定比不上的。八年密不相應,跟我們同學們在一起的時候,密宗有隱身咒,他學了,也念了十萬遍,照那個方法修,他那個咒子一念,問我們有沒有看到他?我們還是看到他,這不靈!沒法子。他也學了十幾年的教,指導的老師都是民國初年這些了不起的佛學家,他的唯識是跟梅光羲學的,親近許許多多的善知識,都走不通!浪費許多年的光陰,那個時候正是他的黃金時代,年輕的時候。最後遇到印光法師,這真的救了命,印光法師教他老實念阿彌陀佛,他的成就完全在念佛上。從此以後,他把過去所學的法門統統捨掉,專念阿彌陀佛,這也是現前給我們做榜樣。

 

  他自己說他生死自在,當然這不是騙人的,如果騙人,那是大妄語。他學佛這麼虔誠,絕對不會犯大妄語,他在講台上公開跟大家講,他願意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願意再多住幾年就多住幾年,怎麼成就的?念佛成就的。我們那些學生們聽了老師這個話,希望他多住幾年,怎麼能叫他多住?他住世就講經,不講經就不住世。所以同學們商量,那時候我們有八個人,發起,我是其中一個,請他講《華嚴經》。《華嚴經》沒講完總不好意思走,這一下把他留了這麼多年。他的成就大概在七十幾歲,這個時候成就的,生死自在。我跟他老人家的時候,他那一年七十歲。

 

  由此可知,念佛法門真正是一生取辦,這個一點都不假。你要不相信,這個機會你這一生就錯過了。這一生錯過,要想將來再得這個機會不容易。所以你自己要好好的反省,我這一生死了之後,來生還能不能得人身?大有問題。來生縱然得人身,現在佛教界這麼亂,你能碰到一個善知識來教你淨土法門嗎?縱然遇到了,你肯相信嗎?你能接受嗎?這都是些大問題,都是未知數,想想這些真正可怕。如果要成就,決定不能等來生來世,一定要在這一生當中成功。

 

  聽經無非是斷疑生信而已。假如你對這個法門沒有疑惑,信心真正生起,堅定了,那個經聽不聽無所謂。真正能成功,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四個字,多簡單!這是因為放不下,所以才聽經,不斷薰陶,慢慢把這個道理搞清楚,看看到底該不該放下,是這麼一個問題!所以一定要覺悟,要提高警覺,要認真的去念。這是第二個因緣。再看第三:

 

  玄義【三、激揚生死凡夫令起欣厭者。】

 

  這是第三個理由,佛說這部《彌陀經》。『激』是激勵,『揚』是鼓勵的意思,激發鼓勵我們這些生死凡夫,對娑婆極苦的世界要曉得厭離,對西方殊勝莊嚴要起嚮往之心,所以佛給我們說這個法門。

 

  玄義【以諸眾生沈迷自性。】

 

  『沈』是沈淪,『迷』是迷失了。

 

  玄義【甘受輪迴,曠劫至今,曾無省勵。】

 

  『省』是反省,『勵』是勉勵。

 

  玄義【故示苦樂兩土,爰開折攝二門,激之揚之,俾欣俾厭,勝心既發,淨業斯成。】

 

  這個文不多,可是意思非常豐富。

 

  演【激揚生死凡夫者,生而死,死而生。】

 

  這就是講生死輪迴、生死疲勞的現象。

 

  演【萬劫千生,無有窮已,故名生死凡夫。】

 

  佛經裡面常講「生死疲勞」,沒休息的,非常苦。《地藏經》說,人死了不到四十九天又投胎,投胎之後又是生老病死,死了再生老病死,永遠在那兒輪迴,沒休息。只要不出輪迴,諸位總要記住,生死輪迴是每況愈下,一世不如一世,一世比一世苦。怎麼曉得?我們也不要想過去世,也不必考慮未來世,就想想這一生,你就會明白這個事實真相。我們在一生當中起心動念待人接物是善多還是惡多?如果一生當中起的惡念多,看人不順眼的多,順眼的少,善念少,來生的果報當然是惡多於善、苦多於樂,一定的!現在造什麼樣的因,來生得什麼樣的果報。我們從無量劫以來一直到今天,一世不如一世,它累積!我們覺得這一生苦,要是不出輪迴,來生比這一生還苦,只有一直苦下去,絕對不會苦到最後得樂,沒這個事情,樂極會生悲,悲極不會生樂,要曉得這個道理。所以不出輪迴,真正不得了!

 

  演【激者,激勵。】

 

  激發我們。

 

  演【令人起厭。】

 

  曉得這個世界的恐怖,這個世界恐怖不是現前這個環境恐怖,是生死的恐怖,是在這個世間輪迴一世比一世恐怖。

 

  演【揚者,鼓揚,令人起忻。】

 

  就是鼓勵的意思。

 

  演【沈迷自性者,迷者,昏迷;沈者,迷之極也。自性,即註中平等法門。】

 

  諸位要曉得,平等心就是自性。凡是修學大乘的人都要發菩提心,菩提心,《起信論》裡面所說的,第一個是直心,這是菩提心的本體,深心與大悲心都是菩提心的作用,有體有用。往往這些名詞,我們看了之後很不容易體會,所以我在講席當中方便說,用現代話來講,什麼叫做直心?就是平等心,平等心就是直心。什麼叫深心?清淨心就是深心。大悲心就是慈悲心,能夠同情一切眾生,憐憫一切眾生,那就是大悲心。所以大悲心是平等心的他受用,待人接物用的。平等心,自己的享受就是清淨,就是一心不亂。所以平等心是體。

 

  我們在一切境界裡面所看的都是不平,不平那就是用的妄心,這是凡夫心。平等心是佛心,我們既然學佛了,要在一切不平的境界裡面修平等心。修行,修的什麼行?我們心行有了錯誤,把它修正過來,這就叫修行。心原本是平等的,現在不平等了,不平等就是過失,能夠回光返照恢復它的平等,這叫真修行。從內心裡面做功夫,這是真修,在極不平的地方去修平等。所以佛法修學從哪裡下手?怨親平等。怨親是極不平等的,極不平等當中去修平等,這是一個好方法。

 

  『沈迷自性』,本來平等裡面,現在迷失了,變成不平等,在一切法裡面生高下之心,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都是沈迷之極。怎麼迷失的呢?這裡面也有幾句簡單給我們說明:

 

  演【由最初一念無明,生起六粗三細。遂性心失真,顛倒行事,輪迴是中,自取流轉也。】

 

  六道生死輪迴是自己製造的,自己在那裡造作,自己在那裡受苦,自作自受。這是講我們現前的境界,現前生活的真相。

 

  本師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說這個經,指示我們:

 

  演【示苦樂兩土者,謂樂邦之與苦域。】

 

  『樂邦』是指西方極樂世界,『苦域』是指我們現前的娑婆世界。

 

  演【金寶之與泥沙。】

 

  這是講環境。西方極樂世界的地是七寶,我們這邊的地是泥土沙石,不能跟它相比;我們是柏油鋪馬路,人家是黃金鋪馬路。真正想到這個,你那些珠寶黃金都丟掉了,為什麼?到了極樂世界難為情,人家鋪馬路的東西,你把它拿來套在脖子上覺得很好看,人家那個做建築材料、磚頭瓦塊的,你戴滿全身,多難看!這是說兩個世界不一樣,物質環境受用不相同。

 

  演【胎獄之望華池。】

 

  這是講我們出生之生處。到這個世界投胎,母親懷孕十個月,在胎胞裡面有如地獄,苦不堪言!西方極樂世界這個生處是蓮花、是七寶池,怎麼能比得上?

 

  演【棘林之比瓊樹。】

 

  『棘林』,棘是荊棘,帶刺的這些樹林。棘林是講我們這個世界的,我們到森林裡面去,處處都可能遇到危險。西方極樂世界,七重行樹都是眾寶所成,絕對安全。這也是不能比的。

 

  演【誠由心分垢淨,見兩土之升沈也。】

 

  這個境界怎麼會不一樣?給諸位說,是境隨心轉。所以《華嚴經》才告訴我們,「情與無情同圓種智」,不是境界轉心,是心轉境界。如果你真正明瞭心轉境界,風水有沒有?我們現在講地理風水,有的!從哪裡來?心變現出來的。心轉風水,不是風水可以轉我們。風水轉我們,我們就太可憐了,自己變現的東西,結果自己還受它的拘束,就好像那個蠶一樣,作繭把自己關在裡面,這是再愚痴不過了。真正明白這個道理,風水有沒有?有!確實有。我們要不要找一個好的風水、好的地理?沒有這個必要。從你心地裡面去修,你的心好,你走到哪個地方,風水隨你的心轉,那個壞風水你到那裡一坐,兩天它就轉好了。你那個心要是不好,找到一個好風水,你住下去沒兩天就轉壞了。風水隨你心轉!

 

  大環境,就是眾生共業所感的。在大環境裡面,這個世界大部分人心地都不清淨,都是凡夫,所以才有苦域、泥沙、棘林。西方極樂世界個個人心地清淨,沒有貪瞋痴!個個人心地善良,因為都是發菩提心的,不發菩提心不能往生西方世界。西方世界是大乘佛法,一定要發菩提心。所以西方世界的人個個清淨、個個真誠、個個慈悲,因此它的物質環境,就是共業所感也非常的殊勝。這是心分垢淨,兩個世界不一樣。

 

  演【開折攝二門者。】

 

  『開』是開啟,佛為我們開示。

 

  演【眾生耽戀娑婆,佛則極言娑婆之苦以折伏之。】

 

  眾生在這個苦裡頭,他不知道苦,他還捨不得離開,他還留戀,還放不下!這麼苦,他都放不下,那有什麼法子!所以佛不得不把這裡面的苦,一樣一樣說給你聽,叫你覺悟!

 

  演【眾生罔知淨土】

 

  『罔』是不知道,不曉得西方有一個極樂淨土,所以佛為我們介紹。

 

  演【佛則極言淨土之樂以攝受之。】

 

  這個事情只有相信佛的聖言量,憑什麼我們能相信?憑佛不妄語。妄語是諸佛的大戒,佛決定不欺騙我們,佛說的話句句都是實實在在的,就像《金剛經》上所說的「佛是真語者」,真就是不假;「實語者」,實就不虛;「如語者」,如是一定跟那個事一樣,不增不減,言如其事,事如其言;「不妄語者,不誑語者」。我們要相信!不信佛語,那是真正的愚痴。那我們再想一想,佛不會欺騙我們,凡是欺騙人,他一定有企圖,一定有目的,佛對我們企圖什麼?佛希望我們供養,希望我們給他磕頭,沒這個道理,他才不希望!佛對我們是一無所求,他沒有理由騙我們,所說的話句句都是為我們好,說的是真實語。

 

  演【是於念佛一法,具折攝二門也。】

 

  這裡講念佛的法門。『折』是要我們警覺,離開這個極苦的事情,『攝』是攝受,令我們嚮往西方求生極樂世界。這就是解釋『爰開折攝二門,激之揚之』,希望我們能夠欣極樂而厭娑婆。

 

  『勝心既發』,勝是殊勝,什麼叫勝心?

 

  演【勝心,謂勇猛心、精進心。】

 

  這就是勝心。

 

  演【淨業所以不得成就,皆由悠悠揚揚,心不猛利耳。】

 

  原因就是在這裡。為什麼不能成就?我們現在所說的,馬馬虎虎!這個不行,不能成功,一定要認真。釋迦牟尼佛示現在菩提樹下成道的時候,他也是下了決心,不證菩提,他就不願意起座,坐在這個樹下寧願坐死也不起來,他有這樣的決心,他才成功。古來有許多的大德,他發心念佛,關上門來一心念阿彌陀佛,不能成功他就不開門,這樣的決心毅力才能有成就。我們在《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裡面看到許許多多,一般多少天呢?多半七天就成功了。我們今天沒有這個決心。

 

  『進』,要精進,『精』是沒有一絲毫摻雜,就是真正要放下萬緣。不但世間一切法他放下了,沒有一絲毫牽掛,佛法也放下,千經萬論無量法門統統放下,就是這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這樣才能成功。

 

  演【果能一日用力,發大勇猛,發大精進,工夫無不成就。】

 

  將來講到經文「一心不亂」的時候,會有很長的一段註解來討論這個問題。根利的人,一天就成功,罪孽再重的人,五逆十惡之人,七天也能成功。所以經上給我們定的期限「若一日到若七日」,七日是最重的罪,五逆十惡。前面《大智度論》所引的,你造這個罪業,修其他的法門經無量劫,罪都滅不盡,這個法門七天就能夠滅罪,就能往生。《安士全書》「西歸直指」裡面舉了很多例子,古人念佛往生的情形,就有許多位曉得自己罪孽深重,關起門來,就像此地講的勇猛精進,念上三天五天把阿彌陀佛就念來了,他就能自在往生。所以念要這樣的念法。

 

  演【故云勝心既發,淨業斯成。】

 

  這個心是最為殊勝了。『淨業斯成』,往生淨土,你成功了,阿彌陀佛見到了。往生之後的殊勝,那更不必說了,這是我們要牢牢記住的。所以搞別的,花那麼多精神、時間,實在講浪費了、可惜了,為什麼不專修念佛法門?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euneu&aid=171486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