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4/16 11:41:40瀏覽115|回應0|推薦0 | |
無量壽經有乾坤,一心念佛百萬禪(無量壽經讀誦視頻)
視頻引用: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EGP5Yr2LbE 淨空老法師的部份開示,引用自:https://ft.hwadzan.com/dv.php?sn=02-039-0494&lang=zh_TW(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四九四集) 2011/7/1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494)。
「我從學佛我就心裡想著,對於古代祖師大德非常羨慕,他們都在一個地方,一生不下山。你看我們初祖遠公大師,當年在廬山蓋一個道場,東林念佛堂,志同道合的同修一百二十三個人,在山上。那個時候就一部《無量壽經》,因為《彌陀經》跟《觀無量壽經》還沒有翻譯出來,他們看到的就是一本《無量壽經》。我猜想非常可能是安世高的譯本,這個本子失傳了,《藏經》目錄裡頭有。安世高翻得好,沒有人不喜歡。他是意譯的,就像鳩摩羅什大師一樣,所以很適合中國人的口味。就依這一部經、一句佛號,一百二十三個人個個成就。先往生的人接引後往生的,阿彌陀佛來接引,他們都跟在阿彌陀佛身邊,你看到蓮社的同學都在阿彌陀佛身邊,這不是假的。慧遠大師在一生當中,三次見到極樂世界,他沒有跟人說過。到他往生那一天才說出來,跟大家說極樂世界現前,他看到了,他要往生了,他說這個境界過去曾經見過三次。人家問他極樂世界像什麼樣子?跟《無量壽經》講的一模一樣。
我們這一生太幸運了,怎麼會遇到這個法門!怎麼會遇到這部經典!是什麼原因?我們猜想,我們跟阿彌陀佛、跟極樂世界的緣一定非常深厚,在現前這個時代,佛來加持我們。會集經本、會集註解都不是凡人,我曾經聽到這個信息不敢講,現在他們已經走了可以講,夏蓮老是普賢菩薩再來,黃念祖是觀世音菩薩再來的。走了可以說,在不能講。不是凡人,他是來救苦救難的。這部書確確實實像梅光羲居士序文裡面所說的,肯定是它普度末法九千年一切眾生。釋迦牟尼佛末法九千年。照我們中國人的說法,中國歷史所記載的,釋迦牟尼佛出生那一年是周召王二十四年,甲寅,釋迦牟尼佛屬老虎的,釋迦牟尼佛滅度在周穆王五十三年,世壽七十九歲,我們中國人講虛歲八十歲。要照這個年代算到今年是三千零三十八年,這是中國人記載的,老一代的老法師統統用這個紀年;換句話說,佛距離我們三千年。三千年前所講的這些極其微妙的原理原則被今天量子學家發現,證明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佛經裡頭,方東美先生教我的時候,高等哲學;現在我們通過這麼多年學習,聽到外國科學家的報告,我們肯定它是全世界高等科學。這麼好的東西我們遇到了,在這一生當中決定得度。」
註一:
無量壽經九個本子(五種原譯、三種會集(其中包含夏居士會集的無量壽經)、一個節校本),喜歡讀哪一本都行(重點是念佛求生西方之心)。夏蓮居居士臨終前十天亦把他的常寂光境界講出來(至少是法身大士、分證佛),並預言他會集的本子會從海外傳回中國,且會弘揚全世界(顯見其非普通人)。後來確實由律航法師(當時未出家,是在台灣出家,他也是夏居士的弟子)在民國三十八年帶來台灣,輾轉給李炳南居士(印光大師的弟子)一本,講過一遍,後來時機成熟,學生淨空法師印了很多紀念往生的李炳南老師,大家看了此經都非常歡喜,要淨空法師講解,於是由台灣宣揚到海外,又漸漸傳回中國大陸,現在此經也遍布全球了,正是印證了夏蓮居大士的預言。阿彌陀佛!
註二:以下是節錄「無量壽經」相關文(在無量壽經經文四十八品後面常有這一些會集緣起及誦讀癒病消災的文章),是黃念祖居士所寫 (全文連此:https://book.bfnn.org/books/0828.htm) ,文中提到若能受持經戒(盡量改習氣、多念佛)、肯拜誦、肯讀誦、肯弘揚此「無量壽經會集本」(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者,皆必得十方一切諸佛諸菩薩護佑,且亦獲彌勒菩薩於刀兵劫(戰爭)及一切天災、瘟疫、飢荒中得到護佑,常讀此經常念佛,則消冤解孽、超度先祖、一家平安、助世界平安無災也。下面「大經合讚」亦是絕佳,意味無窮,明示念佛具足一切禪、律、密、天台、賢首等法門也,念佛念此經求生西方必一生成佛無疑意也。阿彌陀佛!末學頂禮。
肆、後記
註經甫畢,再申數言。念祖障深福薄。浮生數十年,於煩惱堆裏,顛沛流離,幸蒙慈光照沐,得休歇處。故感恩圖報,拚死註經。於己未之歲(一九七九年),屏除俗務,廣集中外經論,苦心參研,構思醞釀,經歷二載。乃於辛酉(一九八一)掩門謝客,一心註解。該年竣初稿,次年竣二稿。連歲帶病突擊,體不能任。血壓過高(220/120),心臟間歇,出現死脈。於是於癸亥(一九八三)輟筆,閉門潛修。每日念佛修法,並持咒數萬。甲子(一九八四)春,醫仍警告,應注意休息。但鑒於無常迅速,時不我待。故寧可書成而失命,不願輟著以自保。於是奮筆修成三稿。時經六載,方告粗成。智淺力拙,必多錯誤。故先油印,廣求教正。以便修改,期能略顯經旨,用報佛恩。
數年來力疾註經,或冒酷暑,汗濕稿紙;或感佛慈,淚洗筆痕;或遍體毛豎,詞句泉湧;或茅塞頓開,拍案驚呼!本為報恩,愈報恩彌感佛恩之難報;發心註解,因註經方知經義之幽玄。於禪淨密之一味融通,持名之究竟方便,大經之事事無礙,愈深究明,愈知佛法大海,圓融絕待,言思路絕,微妙精深不可窮盡。乃知大經如海,現所註明者,實未及毛端之一滴。唯尚堪自信者,此之一滴,確是來自大海。
是法圓融,超情離見。如帝網珠,重重無盡。無邊教海、無量陀羅尼、八萬四千法門,如是無量無邊一切妙法,皆可入一一法中。如千珠光色悉入一一珠中,於一珠中,全攝千珠。故此大經攝無盡藏。六字洪名,攝一切法。淨土即禪。經云:「以眾生心,憶佛念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又「若人但念阿彌陀,是即無上深妙禪。」又淨宗即密,一句彌陀即是真言(往生咒第一句即是梵音之聖號),又「聲字即實相」,故持名無異持咒,念佛即是念實相,直截究竟,不可思議。
若據理體,則「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八萬四千法門,法法導歸圓頓,門門同是帝珠。故本解中讚淨土,亦即讚禪讚密,讚一切法。佛法如截旃檀,片片皆香;如瀉水銀,粒粒皆圓。若論應機,則千差萬別,難易天淵。大平等中,極顯差別。於千珠中,唯淨法一珠,具縛凡夫,易聞易知,易信易入。於一切法中,最為易行。又復圓攝萬法,頓超三乘,心作心是,當下究竟。念佛即是修德有功,佛號即是性德方顯。「齊諸聖於片言,越三祇於一念」。廣攝萬類,會歸一乘。橫出三界,圓登四土。故於一切法中,首宏淨土也。
如是殊勝妙門,「唯佛與佛,乃能究盡」,念祖下愚,曷敢臆測。敬祈諸方緇素、久修大德,不吝慈悲,垂賜棒正,以匡不逮,不勝企禱之至。
黃念祖恭敬頂禮
空間維數愈高,其境界愈不可思議。由此復度多空間之學說,可減少人類對於佛教不可思議、超情離見、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法界(例如:小大相容,延促同時,一多相即,重重無盡。)之疑惑。世人每以世間常識為判定真偽是非之標準。惜未知此所謂為常識者,正是主觀錯覺之產物耳。
日松下真一云:「這實在很奇怪。正是現代物理學(元質點論)的真理,並用實驗加以證明。這和古代的佛教思想的具體表現一樣,不是令人驚嘆嗎?」卡普拉在其《物理學之道》,(中譯本名《現代物理學與東方神秘主義》)云:「古老的宗教典籍《華嚴經》,與現代物理學的理論之間,有著驚人的相似性。」當前大科學家作如是驚嘆者,大有人在。上之二氏,僅彼中區區二例而已。
卡氏復於其書之結尾處指出:「我們(西方)的整個文明能否生存下去,也許就取決於我們能否進行這種變革。它最終取決於我們採納東方神秘主義某些陰(指《易經》坤卦之德)的態度和能力。......」西方文明所急需採納者,乃東方哲學之精髓。而佛教妙諦正是其中之頂峰。目前西方學術界有識之士,來求起死之藥。我輩佛徒若能善巧傳播如來真實之義,對於人類未來之文明幸福,定可有空前之貢獻。
卡氏指出,《華嚴經》與現代物理學有驚人之相似性。而《無量壽經》,稱為《華嚴》之中本。《華嚴》事事無礙法界之十玄門,備具於本經。故於注經之初,曾擬廣泛聯繫科學。但以內容繁重,乃棄初衷。茲於重印之機,補誌數則。篇幅所限,未暢欲云。挂一漏萬,貽笑方家。唯冀讀者了知,本經實為世出世法之要典,慎勿因其未合常情而輕忽之,則幸甚矣。
前歲甲子所印之本,乃未定稿。茲蒙江南緇素大德發心大量印行。乃更加校訂,正其謬誤,刪其未妥,釋其晦澀,力求明確易解。但為水平所限,未能盡如所願。念祖乃愚昧下凡。注解大經,似管窺天。敬祈諸方大德,不棄鄙陋,續賜指正為叩。
黃念祖再記於北京蓮舍一九八六年(丙寅)四月……
敬跋三印大經會集本後
若於原譯即未遍讀,會本更未詳參,妄逞瞽說,意存嫉忌,則竟是波旬眷屬,如來所謂可憐憫者。本經有云:「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聞。」又云:「惡憍懈怠及邪見,譬如盲人恒處暗。」於以見眾生機感各各不同,善根不可思議,業力亦不可思議,我佛已屢言之矣!念祖初獲此本,未遑措意,迨蒐集五種原譯,逐一披讀,始知此經非特為淨土群經之綱要,而且於世道隆污,國運興衰,有絕大關係。又檢三家節會之本,詳參互校,益恍然於吾師弘法救世之苦心,與會集此經之精慎,實非淺識寡學所能夢見。宜乎緇素大德,先後倡導、讚嘆,不謀而同也。
本經菩薩修持以下,直至三十七品,剴切指示濁世致苦之由,與出苦之方,深悲極慈,重重誨勉。其間歷敘眾生以三毒五惡之業,招輾轉痛燒之報,儼然為今日災劫寫照。欲令眾生觀果知因,洗心易行,改往修來,離苦得樂。若僅知持名,不明綱宗,即昧往生正因,難收感應效果。是以本經於禮佛現光之前,又復揭示:「佛所行處,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民無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以上十三句經文)蓋法不異佛,佛不離法,此經誦持處,即佛光照攝處。更有如前跋所云:果能受持讀誦,必獲開慧滅業、延壽增福之效;普遍流通,實有移風易俗、矯正人心之功。是以前清開國,特重此經。宮庭課誦,著為定例。故得人知自戒,上下相安。迨乎末葉輟誦,綱紀日紊,而清社亦顛覆隨之矣。會疏有云:此經乃七難消滅之真言,天下太平之秘訣。實為確論,非讆言也。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