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淨空老法師:沒有任何一法能夠離開常寂光而存在
2022/04/12 17:24:04瀏覽259|回應0|推薦2

 淨空老法師:沒有任何一法能夠離開常寂光而存在

小心得:


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即使下下品往生(最低品位),神通德能也相當於八地大菩薩(阿惟越致、阿鞞跋致菩薩),幾與阿彌陀佛相同,可說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神通無限!可分身無量度化宇宙間數不清的有緣苦難眾生、家親眷屬及祖先(不管再遠幾億兆兆兆萬公里…,也瞬間即到,為何?因心念即整個宇宙,故一念即到也;又時間、空間皆是假相,故能分身無量,同時在不同處所度化一切有緣眾生也),樂也。

 

在中國,有許多佛菩薩應現各種身份,但不為人知,但有少數被人知道,如寶誌公是觀音化身,宋朝布袋和尚是彌勒菩薩化身,天台宗智者大師是釋迦牟尼佛化身,民國初年的淨宗十三祖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化身,善導大師、少康大師、永明延壽禪師三位亦是淨宗祖師,皆是阿彌陀佛化身,豐干和尚亦阿彌陀佛化身,寒山、拾得大師,一位是文殊菩薩化身,一位是普賢菩薩化身。(這些人都是中國人身份,故莫執著佛法是外來的(千萬不要想消滅佛法,這是大罪;且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人、動物、鬼神、蟲蟻…皆可成佛。佛法本無國界),佛法無處不在,佛菩薩示現亦常常皆在;有時講經說法,亦有佛菩薩在冥冥中加持,心越清淨越容易得加持)

 

夏商周朝代的舜帝及諸聖王,及後來的孔子、孟子、老子、莊子,誰說不是佛菩薩示現的呢?(因應各種時代與人民特性,而示現種種身分如仁君、仁人、仁教師,以漸漸化導人民向善,而當佛緣成熟,就示現佛身來度化眾生了,如三千年前示現在印度的釋迦牟尼佛,而且祂不是初次成佛,是第八千次了,期間在長劫中,不斷示現表演修行成佛,在「阿彌陀經」中佛提到,祂是念佛成就的(夜睹明星而開悟,是定中所見所證,應是喻身心如長夜不明智,而忽得大明光大圓滿智慧也,而阿彌陀佛即喻大明光(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即密宗之大日如來),總之,都是表演給我們看的:勸我們凡夫要放下一切,末法時期還有九千年,唯有念佛往生西方(乘阿彌陀佛之十念必生之願力)成佛最容易成就,其他法門要靠自己斷煩惱破我執,太難!)阿彌陀佛!末學頂禮。

 

≡≡≡≡≡≡≡≡≡≡≡≡≡
視頻引用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1ExddeCcn4 。是134集一部份。底下附全部文字檔,引用網址:https://ft.hwadzan.com/dv.php?sn=02-041-0134&lang=zh_TW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三四集)  2014/11/1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1-013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三百七十二頁最後一行,從第三句看起:

 

  「(六)解自在。菩薩勝解成就,能示現種種色身,演說妙法,無障無礙也」,從這句看起。本經的原文是於法自在,經文是一句,「於一切法,而得最勝自在故」。念老的註解完全引用《華嚴經》上的十種自在,這十種自在在本經統統具足,所以古大德有謂本經即是中本《華嚴》。早年,梅光羲居士給會集本寫了一篇長序,寫得非常好,介紹這部經。古來祖師大德都肯定,認為這個說法沒有錯誤,《華嚴》是大經,細說;本經是中本,文字的分量大幅度的縮減,而全經所說的內容跟《華嚴》沒有兩樣。更簡潔的是《佛說阿彌陀經》,這三部經其實是一部經,大本、中本、小本,小本便於受持,一般人用它來做早晚課。

 

  所以我們過去學《華嚴》,用了十幾年的時間,講全經我們學清涼大師的《疏鈔》,也參考李長者的《合論》,學到初住,十信以後初住。初住學完了我們就停下來了,一共用了四千多個小時。根據當時那樣的進度,每天學習兩小時,全經大概學了五分之一,四千多個小時,估計這部經從頭到尾全部講下來需要兩萬個小時。現在這個社會,誰有這麼長的時間來聽一部《華嚴經》?難,太難了。《無量壽經》就是中本《華嚴》,這部經我們現在用黃念老的集註,內容非常豐富。從頭到尾講一遍,標準時間是一千二百個小時,一天講四個小時,要講滿三百天。我們這是第四次。

 

  第四次這一次講得詳細,因為我們不趕進度。我們在全經集註裡頭,集註裡頭很多是經文,像我們這裡念的這麼一大段,《華嚴經》的經文,祖師大德的開示,都是最精彩的,念老統統抄在此地。不容易,讀這部集註,就等於讀了一百九十三種經論跟祖師的註疏。古大德相信,不是很古,近代,已經往生做了古人,像夏蓮公、梅光羲居士,這些人他們見到這部經,沒有不讚歎的。幾乎都肯定世尊法滅的時候,釋迦牟尼佛的法運一萬二千年,一萬二千年之後,我們在一萬二千年當中,今年是三千零四十一年;換句話說,後面還有九千年。九千年之後,釋迦牟尼佛的法在地球上消失了,都不存在了,最後還有這部經,我們相信就是我們現在用的這部經、這個註解,再留一百年。一百年過後,這個經也沒有了,在這個時候,能夠聽到這個經,能夠念一句佛號,真信、真願意往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都來接引,慈悲到極處。

 

  這部經內容說些什麼?就是惠能大師開悟所講的五句話,稱性之談,字字句句是自性流露出來的。惠能大師開悟,也是從自性裡面流露出來五句。自性是什麼樣子?自性是清淨的,從來沒有染污過,「本自清淨」;「不生不滅」,它沒有生滅,它是什麼樣子?它是常寂光。雖然是一片光明,什麼也沒有,不能說它無,為什麼?它「本自具足」。具足什麼?具足整個宇宙,一樣都不缺,它要缺一樣就現不出來,宇宙上能現得出來的,都是自性本自具足的。所以,佛在經上常說,心外無法,心就是自性,自性之外沒有一法。法,無論是真是妄、是正是邪、是染是淨、是善是惡,全是自性本自具足的。為我們顯現出來的一真法界,就是極樂世界,所以極樂世界我們有分,是我們自己的自性變現出來的。自性是相同的,一切諸佛跟一切眾生沒有兩樣,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那個三世佛我們都在其中,三世是講過去、現在、未來,一切眾生都是未來佛。誰知道?佛知道,菩薩知道。我們對於一切眾生能不恭敬嗎?敬眾生原來是敬自己,是敬自己的性德。所以,遍法界虛空界跟我是什麼?一體。這是所有宗教、學術都沒有大乘佛法講得這麼清楚、這麼明瞭。

 

  佛法的教育終極的目標是什麼?這個一定要知道,終極是回歸自性,就是禪宗所說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我們念佛法門也是以這個為終極目標。目標相同,所以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能幫助你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無量法門亦如是。需不需要學習經教?不一定需要,學習經教是八萬四千法門裡面的一種,對什麼人說的?對知識分子講的,知識分子喜歡讀書,喜歡學,就用這個方法。你看對不認識字的,沒有緣分讀書進學校的,用這個法門最好,一句阿彌陀佛。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了榜樣,他沒念過書,不認識字,他有沒有明心見性?有,你細細看那個光碟,很明顯,他不說。為什麼不說?時節因緣不相同。他如果在釋迦牟尼佛那個時候出現,他就成佛,跟釋迦牟尼佛沒有兩樣。出生在佛的時代,他們一般都是以等覺身分出現,像文殊、普賢、觀音、勢至,這等覺菩薩,以這個身分出現。如果他是跟惠能大師同時代,他也是祖師身分出現。但是生在今天,今天是亂世,不許可的。所以他為我們示現的老實念佛,最好的榜樣。

 

  現在一般人,哪個人不要健康?哪個人不想長壽?哪個人不想有智慧?他給我們示現出了,念佛可以得健康,念佛可以長壽,他做給你看。一百一十二歲不需要人照顧,自己照顧自己,有時候還照顧別人。頭腦清楚,思想敏捷,心地善良慈悲,沒有怨恨、沒有惡念。看到他那個樣子,很貧苦,非常清苦,但是自在快樂。生活完全靠自己,有土就有財,土是國家的,荒地沒人開,他去開荒。真了不起,他開了十四片荒地,總面積一百多畝。一個人耕種,種糧食、種蔬菜、種水果,豐收。他沒有拿去賣,自己吃的,當然還有很多多下來的,送給窮人,哪個地方沒得吃、沒得穿的,他都照顧。一無所有,你看他雙手能生財,生財有道。有一年大概政府賑災,他多餘的糧食有一千二百多斤,統統送給政府。政府大概想買糧食救災,他不要錢,完全捐贈。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無畏布施你看救狼,把狼都感化了,這個故事大家都知道。完全是性德,性裡面心性是平等的,一切眾生平等,狼能看得出來,你沒有惡念、沒有惡心。你有道心,牠遇到困難來求你幫助,還懂得感恩,第二天找了一坨野蜂蜜送給他。這些故事都非常感動人。

 

  你問他什麼問題,他都能回答你,這是智慧,這是解自在。菩薩勝解成就,勝是殊勝,微妙殊勝。你不問他,不知道,因為他從來沒想過,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是真心,真心起作用生智慧,無論什麼問題你問他,他都能給你解答。下面,這《華嚴經》上說的,「能示現種種色身」,確實,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演說妙法」,妙在什麼地方?契機契理,確實能幫助你解決問題。而他?他沒有著相,不但沒有著相,他還沒有動念頭。如果他動念頭,他就不是佛了,他是菩薩,菩薩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如果他是法身菩薩,跟佛一樣,不起心不動念,隨類化身,化什麼身不是自己意思,自己沒有意思,眾生心。《楞嚴經》上講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眾生喜歡什麼身,他自然就現什麼身,他現的身,眾生看到一定歡喜,就是眾生心裡想的那個樣子,就現那個身;給你說法,契機契理,沒有障礙。

 

  第七個「願自在」,願自在就是稱心如意,我們的願不自在。「菩薩隨願欲,於諸剎中,應時出現,成等正覺,無障無礙也」。這個把欲望提升到最高,最高是什麼?成佛,我在這個佛剎裡面示現成佛。有沒有?有,不但有,機會太多了。釋迦牟尼佛應化在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是個大世界,經上常講的三千大千世界。一個單位世界有多大?我第一次到北京訪問黃念老,我們就談到這個問題。我們總認為現在科學昌明,佛講的單位世界四大部洲,地球屬於四大部洲之一的南贍部洲。這是代表,南贍部洲不止一個地球。是不是以太陽系為中心?經上講得清楚,太陽系圍著須彌山旋轉。我們的太陽系圍著什麼旋轉?它是在圍著旋轉,圍著銀河系;換句話說,應該是銀河系的核心,中心點,那個點叫須彌山。現在科學家說銀河中心點是個黑洞,黑洞是一種星體,它有很大的引力,連光都被它吸進去,這是須彌山。

 

  銀河系的四面,決定不止一個地球有人,我們相信有人的很多。我們這是南贍部洲,好像一個小島,應該要這樣看法,才講得通。一個銀河系是一個單位世界,佛的國土娑婆世界,有多少個銀河系?一千個銀河系這是一個小世界,然後一千個小世界是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是一個大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多少銀河系?十億,一千乘一千再乘一千,十億個銀河系。這是一個佛國土,於諸剎中這是一個剎,一個剎十億。所以他在哪個地方,那個地方人希望見佛,他就現佛身而為說法。就像釋迦牟尼佛一樣,當時到這個地球上來示現,那個時候的印度人,印度人知道有佛、有菩薩,這些念念都想佛菩薩能出現,教化眾生,釋迦牟尼佛出現了。

 

  釋迦牟尼佛怎麼出現的?現在我們這個搞清楚了,「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因為法身是無所不在、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它是常寂光。常寂光不生不滅,沒有任何變化,沒有生滅的現象,它就在我們面前,所以眾生心想他就現。那我們想佛,為什麼佛不現?我們的心不清淨,佛是現了,我們沒看見。我們想菩薩,菩薩也現了。所以清淨心重要,只要有幾分清淨心,就看到了,想看六道,六道的現象全讓你看到,統統在面前。哪一法能離開常寂光?沒有的,沒有任何一法能夠離開常寂光它會存在,沒這個道理。常寂光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常寂光太大太大了,無法想像,所以叫不可思議。不可思,你沒辦法想;不可議,議是言說,你說不出來。它沒有邊際,中國人講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這個話怎麼他說得出來?這是佛的境界,菩薩是八地以上,八地以下說不出來。所以中國,咱們老祖宗、古聖先賢裡面有沒有佛菩薩來示現的?我們從理上講決定講得通,是佛菩薩來示現的。中國人喜歡聖人,那就應以聖人身而得度者,即現聖賢而為說法,他們講的相通。

 

  《大學》裡面的三綱,「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說什麼?自性。明明德,以前李老師給我們講,明德就行了,為什麼還有個明明德?明明德,說明這個德不明了,迷了,明德就是自性。佛陀的教育、聖賢的教育就要恢復這個明。所以明德是個名詞,上面那個明是動詞。明德是體,是自性的本體。親民是作用,親民什麼意思?親民就是慈悲,愛心。自性裡頭第一德就是愛心,佛家講大慈大悲,中國人講仁慈,所有宗教裡面講愛。神愛世人,上帝愛世人,真主愛世人,那個愛就是親民,對一切眾生平等的大慈大悲,沒有分別的。後面止於至善,那個是智慧、慈悲的大圓滿。明明德就是智慧,明德是本體、是自性,明明德是智慧,智慧、慈悲。止於至善,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和,和平,這是至善,「同體大悲,無緣大慈」,整個宇宙的和諧。佛法裡面講六和,六和是至善,止於至善,家和萬事興。大乘佛法帶來的整個宇宙的和睦,這是佛陀教育最高的理念。

 

  佛弟子覺悟了,要把這樁事情完成,止於至善。自己,三輪體空是止於至善;對待一切眾生,讓他離究竟苦、得究竟樂是止於至善,度眾生才到圓滿。離究竟苦,究竟苦是六道輪迴,你要幫助他離開六道輪迴,他就離苦了;你幫助他往生極樂世界,他得究竟樂。所以,阿彌陀佛被一切諸佛稱讚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不是沒有道理,沒有阿彌陀佛我們一籌莫展。別說我們感到困難,諸佛如來都感到困難,怎麼辦?幸虧諸佛如來當中法藏比丘真的覺悟了,真發這個大願,圓滿成就了止於至善。

 

  止於至善怎麼來的?合情合理,現在人講合乎邏輯,他是到一切諸佛剎土裡面考察得來的。不是老師教他的,也不是自己胡思亂想的,實際上去考察,取人之長,捨人之短,成就了極樂世界。我們要把這個經、這個法門介紹給別人,這些得講清楚講明白,為什麼我們學這部經?為什麼我們連《華嚴》、《法華》大經大論都放棄,回過頭學這個?這個經是真正能做到止於至善。其他經論理論上可以做到,事上太難了,沒聽說哪一個完成的。釋迦牟尼佛成佛也是念阿彌陀佛成佛的,這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頭說的。這是最穩當、最可靠的一個法門,所以可以成等正覺,都沒有障礙,那其他的當然更沒有障礙了。

 

  第八「神力自在」,神力是神通,「菩薩神通廣大,威力難量,於世界中,示現變化,無障無礙也」。像文殊菩薩變化一個乞丐幫助虛雲老和尚,虛老和尚那一年四十七歲,發願朝五台山,三步一拜,從普陀拜到五台,花了三年多的時間。這三年當中受不少苦,兩次生病,都在曠野,沒有人跡。這個時候生命交關,遇到一個乞丐,這乞丐救了他,文殊菩薩示現的。很自然、很平常,乞丐到處跑,居無定所,路上碰到了。乞丐看他一個人,出家人,這麼辛苦,三步一拜,生了病沒人照顧。他去討飯給他吃,去找些草藥幫他治病,半個多月,體力恢復,他能拜了,乞丐離開了。過了一個多月,病又復發,可能是那個病沒有從根本好,這一發麻煩了,沒想到又碰到這個乞丐,真有緣,乞丐給他調養,再恢復了。

 

  不知道是文殊菩薩,他向他請教尊姓大名,兩次救命,救命恩人,問他住在哪裡?他說我叫文吉,文章的文,吉祥的吉,文吉,住在五台山,他說五台山的人都知道我。他記住了,拜到五台到處打聽,有沒有文吉這個人?沒有人曉得。到寺廟裡面,拜了文殊菩薩,再問大眾,有沒有人知道有個乞丐叫文吉。你問他幹什麼?路上兩次生病都是他救的。廟裡人告訴他,文殊菩薩,他才恍然大悟。這個事情絕對不是假話,絕對不是虛老和尚去謅個謊言來欺騙我們,不可能。它寫在《虛雲老和尚年譜》裡頭,我是從《年譜》上看到的,看到這段故事,真有,《虛雲老和尚年譜》上的。

 

  我還聽到一個,我的師母周邦道先生的夫人。抗戰勝利之後,我們學校解散了,學生各人回到原籍,我們校長他是江西人,到江西省擔任教育廳長。他在南京有房子,那個房子我曾經去過,是三套四合院。進大門是個很大的院子,樹木很多,第二個四合院是他接待賓客的地方,後面第三重是他住家的地方。師母告訴我,有一天有個和尚到她家來化緣,問他是哪裡的?他說九華山的。你來幹什麼?化緣。化什麼?五斤香油。她家裡有,不是沒有,那時候完全不相信佛教,沒給他。沒給他,這個和尚就走了。走了之後她感到非常驚訝,因為她兩重院子,那個門關著的,沒有人開門,他怎麼進來?走了之後就不見了,門還是關著,他怎麼出去的?這個事情叫她納悶了好幾年。到台灣之後住到台中,李老師常常講經,她們夫妻兩個去聽經,聽了幾個月,跟李老師學佛,很謙虛,自己稱弟子。就把這樁事情告訴李老師,李老師告訴她,那是地藏菩薩的化身。這才後悔,五斤香油沒有供養,所以天天在家拜地藏菩薩,念《地藏經》,感應不可思議。學佛真難得,往生的時候火化三百多顆舍利,這也讓我們同學當中許多不信佛的人都相信了,真的不是假的。

 

  神通變化,威力難量,都是佛度有緣人,地藏菩薩在那個時候給她示現,兩年之後到台灣,遇到李老師,這個事情明白了,一生修行非常認真。老師夫妻兩個人,我們學生,全體學生,沒有例外的,對老師夫妻感恩戴德,因為他們照顧我們這些流亡學生,真的比父母照顧還周到。他自己小孩很多,擺在後面,學生放在前面,學生是第一優先。他們苦的時候,你苦什麼?父母都在,人家流亡學生沒人照顧,父母兄弟都散了,你們多幸福。有些救濟品送到學校,先分給學生,剩下來還有多的他有分,不剩下來他們沒有。老師大公無私,我們非常感念。那個時期,老師真的像父母一樣,每個老師對我們照顧都非常用心,同學比親兄弟姐妹情還要深,大同學照顧小同學,真正是叫患難之交。

 

  第九,「法自在。菩薩得大辯才,於諸法中,廣演說無邊法門,無障無礙也」。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之法,沒有你不通達的,為什麼?一切法都是從自性流出來的,你見了性,你沒有障礙了。智慧、德能、相好全是自性本具的,不能向外求。現在人都向外求,向外求就造業,看你用什麼心,你用的是善心,造善業;用的不善心,全是自私自利,就造惡業。外面這些資源好像是有,其實是假的,剎那生滅,了不可得。凡夫確實不知道事實真相,如果要曉得事實真相,他就不會做錯事。

 

  所有物質現象,現在量子力學家證實了,統統是念頭產生出來的幻相,剎那生滅,了不可得。生滅的頻率多高?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秒鐘二千一百兆,就在面前,我們茫然無知,沒有一點感觸。誰能感觸到?明心見性的菩薩可能有一點感覺,但是不清楚;真正感覺到,大乘經上佛常說八地以上。八地跟佛距離很近了,在這麼高的地位,也就是這麼深的禪定當中他才能夠看到。八地見到了,就像科學家在儀器裡面看到的,他沒有儀器看不到,八地菩薩不需要儀器,他眼睛就能看到,耳朵就能聽到。物質現象從哪裡來的?從念頭生的,證明了,這是科學家證明了,佛經說得沒錯,「相由心生,境隨心轉」,我們心(念頭)一轉,境界就轉了,那真的不是假的。

 

  菩薩得無量辯才,辯才也屬於德能,統統是自性裡頭具足的。既然見性了,性是一切法的本體,一切法由自性生,所以見性之人對於一切法沒有不明瞭的道理,不需要學,自然開悟了。人不問不知道,一問全知道了,沒有障礙。這是事實,可是今天我們給別人講,人家不相信,哪有不學就會的?天下沒有這種人。天下有,不多,你沒見過。在佛門裡面,頭一個給我們表演的,釋迦牟尼佛。我們在經典上看到,釋迦佛十九歲放棄王位繼承權,放棄宮廷榮華富貴的生活,他出家去了,他去當苦行僧去了。這個表演,大乘講的二障,第一個煩惱障,他放下煩惱障。他代表的是社會大眾裡頭數量最多的知識分子,廣學多聞,他去參學。印度是宗教之國,是哲學的王國,在那個時代,智慧、宗教,印度是世界第一。他哪一家都去學過,學了十二年,不能解決問題,把它放下了。這個放下什麼?所知障。二障放下了,放下所知障,到畢缽羅樹下去打坐,去入定,在定中,夜睹明星,大徹大悟,開悟了。

 

  開悟之後他就教學,一生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今天結集成為經藏,流通在中國少部分。因為那個時候,貝葉經厚,分量太大,交通工具沒有,馱不動,傳到中國來的不多。玄奘大師傳的是最多的,有個馬隊替他來背經書,還是精挑細選,大概帶了一千多卷回來,不容易。這些經典,佛從哪學來的?一個都沒有,無論是大部經、小部經、論典、戒律,都是從他說出來的,沒人教他,說法自在。這個榜樣我們要記住,為什麼?智慧、德能,包括辯才,都是自性裡頭本有的。所以佛法的教學是啟發自性,把自性東西找出來,用不完,自性外頭沒有。自性是什麼?清淨心、平等心。清淨是小乘,平等是大乘,那個覺就是智慧,小乘開小智慧,大乘開大智慧。

 

  佛陀教育目的就是開悟。中國古人講「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著重在自見。是不是老師教你?老師不必要教你。老師幹什麼?老師就是督促你,一遍一遍讀,讀到最後,意思明白了,你講給老師聽,老師點頭,對,這就畢業了。你所見到的跟老師所見到的是一不是二,沒錯,心愈清淨見得愈透徹,見得愈廣愈深。老師是學生的好榜樣,學生讀書,老師也在讀書,讀書是修什麼?修定。所以不能求解意思,一求解意思,定沒有了;定生慧,不是胡思亂想生智慧,那生不了智慧的。這種方法,佛門有,大乘有,中國老祖宗有,所以佛教傳到中國來,老祖宗一接觸都歡喜,為什麼?理念相同。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入定;方法?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一千遍不開悟,兩千遍,兩千遍不開悟,三千遍,定了就開悟了。小定小悟,大定大悟,徹底開悟了,那是大徹大悟。大徹大悟,全知道了,不但你這一部經,一切經全通了,任何典籍,學過沒有學過的,念過沒有念過的,全懂,一點障礙都沒有。你看釋迦牟尼佛在世,每天多少人向他請教,他給人解答,全沒學過。這個我們要知道,統統從自性流出來,妙極了。

 

  在中國,歷代祖師當中最具代表性的,唐朝禪宗惠能大師,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出身樵夫,年輕小伙子有力氣,上山砍柴,這都是用勞力賺取一點生活。賣了柴,拿這個錢買一點米、糧食,回家去供養老母親,一天不工作一天就沒收入。賣柴,還有賣水,這兩種人,兩個行業現在沒有了,抗戰時候有。抗戰時候我住在福建,住在建甌,建甌是北面的一個大城,沒有自來水。水,有人專門挑水,挑水賣的,有人專門挑柴火,所以柴、水天天都需要,天天要去買。那個時候我記得很清楚,我們水跟柴火都是包給一個人,他每天送,我們需要量他每天來送,大概是一個月付一次錢。能大師是幹這個的。

 

  他開悟了之後,他怎麼開悟的?我們不能不講到孝道,他沒學過佛,不懂佛法,孝父母。父親不在了,就母親一個,跟他母親相依為命。砍柴,賣掉之後,拿到這個錢買一點東西,趕緊回家陪母親,這是孝子,純孝。心地清淨沒有染污,沒有欲望,沒有貪瞋痴慢疑,這就是他煩惱障輕,一聽就明白。賣柴的時候,他賣到一個客棧,那個時候有客棧,不大,一個客棧最大的也不過幾個房間,招待客人。大概那個時候小客棧,能住二十個人就不錯了,住客棧的人不多。聽到裡頭有人念經,那時候的窗戶沒有玻璃,紙糊的。紙糊的,我們在鄉下的時候住茅草蓬,窗子都紙糊的,紙糊的聽得見聲音。他在外面聽,他聽懂了,愈聽愈有興趣,聽到他念完了,他就敲門,向他請教,你念的什麼東西?念得好!他把他聽的講給他聽。這個人感到非常驚訝,真能聽得懂,就問他,他說是砍柴的,賣柴的。這個人有善根。這個居士也很了不起,真正是個修行人,認識人,這個人真正有善根,馬上就發心幫助他,希望他到黃梅去接受五祖教誨,他一定會有大成就。了解他家庭環境,送他十兩銀子,十兩銀子他一年都賺不到,不可能,十兩銀子那個時候可以開個店。找一班學佛的同修照顧他老母親,告訴他,你家裡老母親我們來照顧,你放心去學道,一定能成功。這緣成熟。

 

  他在黃梅,我們看到老實、聽話、真幹。五祖只分配他,他是砍柴賣柴出身的,你去到碓坊裡面舂米破柴,幹老本行。住了八個月,八個月我們看到,他老實聽話,他不去東張西望。廟裡頭那個時候差不多將近有一千人的樣子,很大的一個寺廟,他不東跑西跑,他就在碓坊。所以,神秀那個偈子貼在那個地方,他不曉得在哪裡,他要找人帶他去看。這就是說明他的範圍很小,他的心很定,他不東張西望。所以他心是定的,他每天幹的那個生活那就是修定,那就叫參禪。他不是在禪堂,禪堂的人未必真參,他在碓坊真參。誰知道?老和尚知道,五祖知道,他知道,其他的沒人知道。

 

  所以五祖估計他差不多開悟了,這才宣布傳衣缽,叫大家作偈。你看,大家都看重神秀,認為神秀決定是第六代祖。他是五祖的助教,五祖,找他的人太多的時候,神秀接待,代替老和尚接待,解答問題。所以沒有一個人敢作偈,三天沒有消息。神秀也著急了,神秀自己知道大家為什麼不肯呈偈,都是為他,逼著他非要作偈不可。作出來之後又沒有把握,不好意思,好吧,看到沒有人在,貼到牆壁上,如果五祖讚歎,就出來承認是我,是我作的;如果五祖說不行,那就算了,別說話了。這個故事《壇經》上記得很清楚。這個偈子傳開,能大師聽到了,心裡很清楚,非常謙虛,求大家帶我到偈子那裡,我也去拜拜,種種善根。拜完之後,他說我也有首偈子,你們哪個會寫字幫助我寫。這個偈子把神秀的改了,身是菩提樹改成「菩提本無樹」,心是明鏡台,「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他是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改掉了。大家這非常驚訝,五祖聽了之後趕緊找過來,拿著草鞋把它擦掉,沒開悟、沒開悟,大家平下來了。

 

  當天下午他去巡寮,巡寮這是方丈和尚的事情,大概每半個月就是整個環境都去看一下,視察一下,這是巡寮。藉巡寮,不讓人知道,到碓坊,看到能大師在舂米,問他,米熟了沒有?他們說話,別人不知道意思。能大師說早熟了,早就熟了,還沒有篩,「猶欠篩在」,還沒有篩,篩了就圓滿了,這篩就是印證。早就開悟了,沒有人給他印證,這求印證。老和尚拿了拐杖在碓上敲了三下就走了,這就告訴他,三更來見。多少人看到,完全不曉得,只有他們兩個人心裡明白。晚上三更到方丈室,推門,裡頭沒有拴,一推就進去了。見了老和尚,老和尚非常歡喜,用袈裟把他圍起來,怕別人看見。給他講《金剛經》大意,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說出五句話。這五句話說出來,老和尚說行了,不必講了,衣缽趕緊拿去,趕緊走。船準備好了,老和尚送他上船。往哪裡去?往南方去,你從南方來,還回南方去。

 

  你看十五年,躲在獵人隊十五年,為什麼?嫉妒障礙。盛唐那個時代,中國佛教黃金時代,都有這麼大的困難,何況現在?現在不能修忍辱波羅蜜,不能吃這個苦,就不能成就。自己成就,弘法利生,都要有很大的耐心,要有善巧方便,要有智慧。一切為眾生,沒有一念為自己,心永遠保持清淨、平等;換句話說,清淨平等心生智慧,智慧能幫助你解決一切問題。

 

  從今而後,學佛真正能夠成就,除信願持名這個法門之外,其他的都難,為什麼?要斷煩惱,還要收斂習氣。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誰能做到?不容易。

 

  辯才無礙,自己要想學未必你能學得到。你要是真正發心,捨己為人,現在說法的人太少了,你不怕辛苦、不怕艱難,能夠忍辱、能夠忍苦,佛菩薩會加持你。弘法的人愈來愈少,要什麼人弘法?要這些人。這些人真能幫助一些苦難眾生,佛菩薩給他安排的條件都好,像海賢老和尚、海慶老和尚都是佛菩薩安排的。

 

  第十,「智自在。菩薩智慧具足,於一念中,能現如來之十力無畏,成等正覺,無障無礙也」。智慧自在,智慧是自性裡頭本有的,《華嚴經》上說得好,我們要相信,「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德是德能,相是相好,眾生跟佛沒有兩樣。佛用阿彌陀佛做代表,阿彌陀佛無量智慧、無量功德,極樂世界無量的相好,全是自性變現的,是自性裡頭本有的,沒有一樣東西是外來的。於是我們得到一個總結論,修佛是修什麼?修心。可別忘掉了,不是別的,就是一個真誠的心、清淨心、平等心,它就生智慧,它就生慈悲,就生無量的善巧方便。海賢老和尚有句話說得很好,我們念佛、拜佛為的是什麼?要把自性佛拜出來、念出來,這就對了。自性佛拜出來,就是明心見性,那就成佛了。我們能不能做到?他為我們表演的,能。

 

  我們細心去觀察這個光碟,他應該是什麼時候得功夫成片?得功夫成片就有條件往生,他就能見佛。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楞嚴經》上的話,「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現前是現在,當來是往生極樂世界。我們看現在,現前見佛,得功夫成片的就有這個感應,佛會為你現身。或在定中,或在夢中,或者就現在前面,別人看不見,你看見了,別人看不見。佛來告訴你,你修得不錯,你的壽命還有多少年,等到你壽命到的時候,我來接引你。等於說給你授記了,你自己很清楚,知道你的名字在極樂世界,好像已經註冊了。那是什麼?蓮花上有你的名字。你在這個地方發心,真信切願,七寶池中就有一朵蓮花,蓮花上有你的名字。佛來把這個信息告訴你,這你第一次見面。一般第二次見面都是你的壽命快到了,佛來跟你約定時間,有三個月,有一個月,有一個星期,他會來通知你,還有多少天,你可以準備,到時候他真來接你走。到時候是第三次,第三次是帶你到極樂世界去。所以一般往生的人,都會有三次的見面。我們在傳記裡面看到慧遠大師,慧遠大師四次,見到四次。

 

  海賢老和尚他是接受阿彌陀佛給他的任務,這任務是表法。我們相信他第一次跟佛見面應該在二十幾歲。他二十歲出家,師父教他這個法門,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明白了也不要說話,不能說。他聽話,一生守住。這樣的稟性,具備這麼樣的條件,這個條件他統統具足,你看老實、聽話、真幹,這是稟性,真誠、清淨、恭敬這是他的德行。有這樣的條件,我相信三年功夫成片,就成就了,有功夫成片就能往生。有許許多多的人,見到阿彌陀佛,還有壽命不要了,我現在就跟你走,佛很慈悲,就帶走了。所以我相信,他功夫成片肯定在二十五歲以前,他得到的。

 

  事一心不亂應該在三十歲前後,理一心不亂應該在四十歲左右,理一心就是禪宗的明心見性,我們估計的應該在四十歲,就大徹大悟了。於一切法而得最勝自在,賢公得到了。一天到晚法喜充滿,快樂無比,他生活在哪裡?他生活在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在現前。我們為什麼過得這麼苦?是我們放不下,放下就自在。放下,於一切法而得最勝自在,你怎麼會不快樂?沒有一樣你不知道,天上人間、此界他方,沒有一樣不知道。四十歲圓滿成就了,要等到一百一十二歲才走,這為什麼?完全是為眾生苦。怎麼樣救他?他那個樣子就能救眾生,不用言說,完全叫你看,你看他。

 

  我們淨宗學會在美國成立的時候,我寫了一篇緣起,緣起裡面提出五門功課,淨宗同學必須遵守的。五門第一就是淨業三福,淨業三福三條,是我們學佛最高指導原則。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頭一條人天福報。人天福報都沒有,你怎麼能成佛、怎麼能往生?往生就是成佛。所以,我們這一條前面兩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落實在《弟子規》,把《弟子規》做到了,這兩句就圓滿了;慈心不殺落實在《感應篇》,《太上感應篇》;修十善業落實在《十善業道經》。我叫這做三個根,儒的根《弟子規》,道的根《感應篇》,佛的根《十善業》,最高指導原則,沒有這三個根,怎麼修都不成功。這三個根紮穩了,再提升,「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小乘。眾戒,五戒、十善,加上《沙彌律儀》,夠了。過去李老師教導我們,還有四重戒,四條重戒,不能不遵守的。《梵網經》裡面有兩句,「不作國賊,不謗國主」,《優婆塞戒經》裡面有兩句,「不漏國稅,不犯國制」,具足這個戒就行了。然後就一句佛號,一句佛號戒定慧三學統統在其中,這是最高指導原則。

 

  第二是六和敬,家和萬事興,「見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利和同均」,堅持遵守這六條,家和萬事興。學三學,戒定慧三學,一句佛號圓滿具足,三學都在其中。六波羅蜜,菩薩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都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遇到境緣現前就幹。後面一條,最後的一條,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從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懺悔業障,修十大願王也是在一句阿彌陀佛,妙極了。這個法門無比殊勝,統統在這一句佛號上。六度、十願遇到緣就要做,沒有緣不要去找,隨緣不攀緣。特別是十願裡頭前面兩願,禮敬諸佛,稱讚如來,這比什麼都重要。諸佛跟如來意義不一樣,諸佛從相上說的,所以禮敬要平等,不著相;如來從性上說的,性上就有善惡,我們稱讚的他的善行,善心善行我們稱讚,不善的不稱讚,這個不一樣。至於禮敬,他是好的出家人,或者是很好的在家居士,我們稱讚他;他要不如法,不稱讚,不能不禮敬,禮敬而不讚歎。普賢菩薩教我們這招。

 

  「今云最勝自在,應如《法華經》,我為法王,於法自在」,這是究竟圓滿的自在。「《華嚴》之十自在」,我們在此地學的《華嚴》十自在,「故云最勝」,無比殊勝。後面「諦聽為說」:

 

  【阿難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註解裡面,「此下世尊許說,並敕令阿難諦聽」,就是細心聽法,「善自思維所聞義理」。末後一句,『吾當為汝分別解說』。別序到這個地方圓滿了。後面,黃念老非常慈悲,還有開示,我們下一堂課接著學習。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euneu&aid=173258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