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10/19 11:43:50瀏覽465|回應0|推薦1 | |
念佛往生視頻及感想(熊觀娣、陶思羽)
熊觀娣,曾樂心助人做義工、放生等,與佛有緣,臨終前約四天先見佛全身放光,到往生前一天見佛告知隔日來接引,因而斷除疑心更努力念佛(原來是半信半疑),後安詳往生。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g9XVBPH1Dw
陶思羽,八歲小女生,往生面容含笑。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WsTqqccH0M
心得: 這些病者、家人、母親,都經歷人生至苦,身心憔悴,幸好也是逆增上緣,早日與佛見面,永脫六道苦海。阿彌陀佛!(我見到不少人都因自念佛加上有人助念而能疾病疼痛大幅減輕而能順利念佛,故知念佛功德效力大矣)
念佛貴在有信有願(信極樂世界,願生極樂世界成佛),老實多念佛,平日注意十善業(如謙虛、慎口業、愛惜蟲蟻莫傷害(可延壽少病少傷)、端心念、常恭敬一切人事物等)、對世間有慈心,漸改習氣,不用怕功夫不高(為保險一點,當然還是盡量多念佛,平日行住坐臥,喝水、走路、坐車、排隊、躺著未睡著時…時時皆可小聲念或心中念佛),臨終自然善緣聚集,有的功夫高的,自己可念佛往生,但較多念佛功夫較差的,只要如上述心行善良,臨終時通常能頭腦清醒,有人來幫忙助念,亦能往生。有時臨終人已見到佛,只是沒力氣說出,但其實已蒙佛接引。只要往生西方,不管品位高低,都是八地大菩薩(阿惟越致、阿鞞跋致菩薩),神通德能與佛差不多,且很快就成佛(西方極樂無量壽命,且頂多三、四劫就成佛了,成佛就真的無量壽了,故永不受苦了);如果只是往生天界,則並沒有出六道輪迴,壽命到了,還是要墮落六道輪轉,待在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道)的時間極長,在三善道(人道、天道、天阿修羅)的時間極短。淨土法門,多劫難遇到,故此生聞淨土念佛法門,是又一次難得機會,努力念佛往生西方,就真的永脫眾苦了!阿彌陀佛!末學頂禮學習。
註一:西方極樂有四土,凡聖同居土(我們凡夫往生,多半在此土)、方便有餘土(破我執,即證得事一心(事相上的一心)不亂,往生此土)、實報莊嚴土(念佛到了「理一心不亂」的人,相當於禪宗的大徹大悟,生此土)、常寂光土(此土說不上形象,是自性圓滿不思議境界),但四土是融會在一起的(我們地球是娑婆世界裏的一顆小小小星球,四土就沒有融會,如我們平常就見不到佛菩薩,只能見到紙畫及雕塑的佛像;但精誠所感時,也能偶爾見到佛菩薩,如臨終一心念佛,阿彌陀佛就現前接引了(有的還見到好幾次)),我們即使下下品往生,都可以輕易見到觀音菩薩、彌勒菩薩、乃至數不清的佛菩薩及整個宇宙一切情形,不可思議也!這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平等加持。
註二: 澄清有些人對淨土的誤會:
註三:助念若是人死後才幫忙念,那算是「超度」了,也是有效果的(認真做,並為亡者做種種善事,49日內盡量做,宴客用素菜,如此至少較不會墮三惡道),但要超到西方極樂就較困難(看情形,有的人佛緣深厚,在中陰身階段也可能因家人、助念團體的認真助念,讓亡者想起要念佛,而能往生西方),有的助念是人已昏迷,效果亦不甚好,最好是臨終者在生前就助念(能得人助念,其實就已是有福報之人,多半平日心慈行善(但可能有傷生等行為或食肉過多或過去生帶來的宿業較重以致生病(但平日若對蟲蟻注意莫傷害並盡量吃素、注意十善,這些都可減輕的),當然有的可能是佛菩薩來示現的,以示人生苦海,以勸求生西方,亦未可知)),此時就看自己放下萬緣牽掛,一心努力念佛了),並勸其自己也要念佛,這種就容易往生西方,一般也會在往生前或一天數天或一個月種種不一,見到阿彌陀佛而跟旁人說見到佛了,甚至會見到二、三次,有的見到極樂大地金色,有的見蓮花、佛光,甚至佛會告知其該注意的事。另外平常就把握機會常念佛的人,自然往生機會就大,念佛功夫較高的甚至可自在往生。被人助念是大福報,平日若有因緣,可多為人助念,自己臨終亦必得人助念,另外平日對小蟲蟻盡量誠心不殺乃至救其命,見亡蟲為其念些佛號或往生咒,也是積累自己臨終的大助緣。阿彌陀佛!
≡≡≡≡≡≡≡≡≡≡≡≡≡≡≡≡≡≡≡≡≡≡≡≡≡
以下是節錄淨空老法師開示,全文網址:https://ft.hwadzan.com/dv.php?sn=02-034-0070&lang=zh_TW
臨命終時往生的人,他必須要具備三個條件。第一個條件,就是我們講他頭腦很清楚,一點都不迷惑。這個事情難!很不容易,我們自己能保證將來死的時候,臨走的時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嗎?這是大福德。有大福德就能夠有大因緣,就會有增上緣,沒有大福德,這因緣就沒有了。因緣是什麼?臨終時遇善知識幫你助念。所以助念,對於我們凡夫學佛來講,是非常重要。助念在什麼時候?人在病重的時候,垂危的時候,但是他神志非常清楚,這個時候幫他助念。他斷了氣之後,這個助念最好能夠延續十二個小時,至少也要幫助他念八個小時,這是一般助念。
有同修跟我講,他說到殯儀館助念,我說那不是助念,那是去超度。助念的時候一定是什麼?病人在家裡,是在他家裡助念;他在醫院裡面往生,在醫院裡助念。不可能在殯儀館助念,殯儀館是超度的,那是超薦佛事,不是助念,我們必須要辨別清楚。助念的時候是病人還沒有斷氣,這個時候是關鍵的時候,善知識在旁邊照顧他。照顧什麼?照顧他不能失掉正念,正念就是一心跟著大家念佛,一心一意求生淨土。人在命終的時候,他一生所造的善惡業統統這個時候會現前。所以我們看到許許多多病人,在彌留狀況之下,也就是他在臨終前三、五天,或者是一個星期,這個時候就有這個現象,他看到許許多多的家親眷屬,說這個人來了,在門口我看見了,那個人在哪裡,他看見了,所說的都是死去的家親眷屬。《地藏經》上講得很清楚,這叫陰境現前,這個境界很不好。是不是他家親眷屬?不是的,是他的冤親債主變現家親眷屬的樣子,來誘惑他,來帶他走,帶去之後就要算帳,要報復,這些都是《地藏經》上所說的。
凡是有這種現象,這個善友在旁邊立刻提醒他,不要理會,不要管他,不管是什麼人,就提醒他:不要管他,老實念佛。他念頭一轉,他那個境界就沒有了。所以臨終開示就這麼一句話,那個時候不能念經,經文太長了,愈念他頭腦愈亂,那就糟了。也不能講其他的話,只有一句話,他看到什麼東西,叫他不要去理會,一心念佛,求生淨土。阿彌陀佛來了就跟他去,不是阿彌陀佛,不管什麼佛菩薩,都不要理會,都不要去管他,臨終就開示這麼幾句話。守住這個病人,要守幾天,就這麼一句話,日夜不能間斷,時時刻刻提醒他,保持他的正念。所以這個人就有福報,有善知識在旁邊提醒,打斷他的妄念,打斷冤親債主的誘惑,幫助他提起正念,跟著大家一起念佛。他不能念的時候,體力衰的時候,他能夠聽,或者我們看到他嘴在動,這個重要!
往生之後一般都有很好的瑞相,這個瑞相能不能斷定他往生?不見得。他的瑞相當中,只有他自己說阿彌陀佛來了,我看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來接引我,那是真的,那是真的往生。如果在助念期間當中,他從來沒有說過佛來,看見佛了,看見觀音菩薩了,那就很難講;但是決定不墮三惡道。所以他來生享人天福報,還是有瑞相,凡是有好相就決定不墮惡道,墮惡道的相不好。所以助念一定要到他斷氣之後,延續十二個小時,這叫做助念。基本的條件,他自己本身一定要修福,沒有福報,臨終神志不清,家親眷屬不認得,這就很困難,非常非常困難!我們也給他助念,念總比不助念好,能不能往生,那是很不可靠。但是縱然他墮惡道,也會減輕他的痛苦,這是肯定的。所以助念的功德不可思議!人有福報,在這個時候一定得佛力加持,這一願是佛的慈悲大願。所以佛力加持你,你這個時候心就不顛倒,保持正念現前,即得往生。
幽溪法師這一段話,在玄奘大師譯的《彌陀經》,以及《悲華經》裡面,也有這個說法。玄奘大師所譯的《阿彌陀經》,它叫《稱讚淨土佛攝受經》,跟羅什法師譯的是同一個原本。羅什大師譯的是意譯,玄奘大師是直譯,兩個本子合起來看意思就很清楚、很明白。奘師譯本裡面說,「臨命終時,無量壽佛,與其無量聲聞弟子、菩薩眾俱,前後圍繞,來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亂」。特別著重在後面這兩句,阿彌陀佛慈悲保佑你,你的心就不會亂,所以一心不亂是這麼回事情。
由此可知,學佛的人不管你是學哪一個宗派、哪一個法門,最基本的心要善,念頭要善,行為要善,種善因得善果,善果就是臨終的時候神志清楚,信願不衰,佛力加持,你說這多重要?都要靠平常的修養,我們才真正有把握。心行不善之人,臨終時候臨時抱佛腳,靠不住,都要在平常用功夫。尤其是現在世間災難太多,我們一定要有一個很正確的觀念,這個觀念決定不是悲觀,認清我們環境的事實,決定不貪生怕死,人哪有不死的?問題是死了以後怎麼辦?到哪裡去?死,決不是說死了一切就完了,這個話不但是佛法裡面說它是錯誤的,所有一切宗教家都說你錯了。
人有前世、有後世,在經上講得很清楚,「欲知前世因」,我前世幹些什麼?「今生受者是」,我這一生所過的,這是果報;果必有因,前生所修的。「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來生我的果報怎麼樣?這一生我們的思想言行,這是造作,造因,來世受果報。所以真正聰明人,真正有智慧人,知道人生很短暫,一定要抓緊機緣做好事,這是世間第一等聰明人。做好事,將來有好報,不要說太高的果報,我們生到欲界天、生到忉利天,這不高。忉利天的一天,我們人間一百年,壽命千歲,你說那個福報我們人間怎麼能比?人間活一百歲不得了,忉利天才一天。愈往上去福報愈大,天道!所以所有的宗教目標都是升天,它有道理。我們為什麼不在短短數十年之間,爭取生天的機會?
更聰明的人,那還得要有緣分,無比殊勝希有的因緣遇到佛教淨土法門,這個太難得了,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壽命之長沒有法子計算,這無量壽!有人懷疑西方極樂世界的無量壽還是有量的,有量的怎麼樣?不想去了。給諸位說,往生的時候是有量的,為什麼?你生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是有量的,等到你升級,生到實報莊嚴土,告訴你那就真的無量。同居土、方便土是有量的無量,實報土是無量的無量。實報土,大乘經裡面講得很多,你證得了報身,報身有始無終;同居土裡面,方便土裡面,這個身有始有終;可是實報土裡面,有始無終。你要是嫌方便土、同居土還是有始有終,那你就求實報土好了,你就加緊用功,實報土念到理一心不亂。
所以許許多多人,連淨土裡頭狀況,沒有搞清楚,沒有搞明白,在那裡懷疑。疑是菩薩最大的障礙,他怎麼會成就?真搞清楚了,西方世界跟其他諸佛剎土不一樣;其他諸佛剎土,同居土、方便土確實壽命是有量的;西方極樂世界四土是平等的,四土是同時存在的,四土是沒有障礙的,這是西方淨土無比的超勝,超越諸佛剎土。沒有搞清楚,沒有搞明白,隨便議論,破壞別人的信心,這個過失很重。古人常講「寧動千江水,不動道人心」,你讓真正一個求生淨土的人,破壞他的信心,那還得了嗎?這是斷別人的法身慧命,罪過很重很重!
我們只要看現前許許多多念佛道場,念佛往生的同修,他給我們做見證,給我們做證明,念佛往生是真的,不是假的。居士林這幾年來,我們老同修往生的,我們都見到瑞相,許許多多預知時至。其中還有好幾位接受李木源居士的提議,告訴他在什麼時候往生,他就選在這個時候,這種功夫不是偶然。這些往生的老菩薩們,給木源居士說,他走了之後,後事請他料理;木源就跟他講,我什麼時候要出國去參學,那你一定在我之前往生,不耽誤他的行程;他就選擇,在他的行程前幾天往生。好幾位!真有這個本事,這不是假的,是我們在此地親眼看到的。
往生的條件經上講得很清楚,「信、願、行」,真信切願,認真去念佛。什麼叫認真?萬緣放下才認真,一面念佛,一面還有許多牽腸掛肚的,這不是認真,認真是統統放下。統統放下,礙不礙工作?不礙工作;工作可以照做,絕不放在心上,所以工作也能做得很好,做得很認真、很負責;做完之後,心裡頭是阿彌陀佛,不會把這些事情放在心上,變成妄想,變成雜念,變成了障礙。所以夾雜就是障礙,夾雜不是說你念佛的時候夾雜,不念佛的時候牽腸掛肚的事情一大堆還是夾雜,你心不清淨,心淨則佛土淨。所以一定要在日常生活裡面、工作裡面、應酬裡面,不把這些拉雜事情放在心上,什麼事照辦,不礙事!
≡≡≡≡≡≡≡≡≡≡≡≡≡≡≡≡≡≡≡ 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六九集) 2012/1/3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169(淨空老法師開示,網址:https://ft.hwadzan.com/dv.php?sn=02-037-0169&lang=zh_TW)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剛才我接到一個電話耽誤了半個小時,這個電話也很重要,值得提醒我們同學的注意。現在是亂世,妖魔鬼怪在這個世間很多,人要正信,正信是信佛。這些所謂靈界,我們常常遇到,靈界提到的信息,我講過很多,可以聽,要用智慧去判斷,不能完全相信。尤其他要對你什麼要求,叫我們要做些什麼事情,我們要認真考慮如不如法。法是以佛的經法為標準,來判斷可不可以做,不能做的決定不可以做。一般的來說,對社會、對眾生有利益的,我們一定要做;對眾生沒有利益的,說對我個人有利益的,不能做,那很容易上當。對正法有利益的要做,對邪法有利益的不能做,一定要守住。一切魔難現前,這些境界現前,念佛都能化解,佛號功德不可思議,這個我們一定要相信。一個真正念佛人、真正修行人有諸佛菩薩護持,龍天善神保佑。妖魔鬼怪雖多不得其便,他想來干擾的時候他干擾不到,這是所謂是邪不勝正。心要正、行要正,要堅定,不能動搖。
我們講到《大經科註》第四百八十頁,現在我們從倒數第五行後半段念起,這是一段:
「如宋靈芝師曰:凡人臨終,識神無主,善惡業種無不發現,或起惡念,或起邪見,或生繫戀,或發猖狂,惡相非一,皆名顛倒」。這是我們看到很多臨命終人都是這個現象。我在早年,最早看到的是我的父親過世,看到這個相就是經上講的。那個時候我們不信佛,不知道什麼叫佛,也沒有任何宗教信仰,看到這種情形束手無策,不知道怎樣去幫助他,苦不堪言。我們接著往下看,「可見凡夫業重」,我們相信。在今天這個世界上,哪個人不造業?幾個人造善業?絕大多數的人都是造的不善業,走的時候這種現象是真的,不是假的。現在我們學佛這麼多年,我們明白了,我們知道如何應對。說業重,「臨終之際,更多顛倒」,這是舉幾個例子來講。「復以四大苦逼」,這個我們常說的四大不調,四大不調和,這是說的病痛,生病的時候,病痛,「痛不可言」。尤其我們看到一般癌症的,非常痛苦,我們自己親眼見過的,要用嗎啡,要用這些止痛藥,有些未必能止住。
「何能正念持名?」在這個狀況之下,雖然經說了,臨命終時一念、十念都能夠往生,這個時候他痛不可言,他沒有辦法了,這就是業障。障礙什麼?障礙他不能聽佛法,他不能夠接受。在這個時候你叫他一切放下求生淨土,他聽不進去,甚至於聽的時候起反感。所以,真正在臨命終時頭腦清楚才行,頭腦清楚,有善友勸導他懺悔業障,最重要的是承認過失,後不再造,念佛決定得生。這個淨土法門是真不可思議,無論造多重的罪業都可以懺悔,阿彌陀佛慈悲到極處!這個道理我們明瞭,不明瞭他懷疑,他造這麼重的罪,佛怎麼能接引他往生?這種想法、說法似是而非,不懂道理的人聽到,他講得有道理,佛怎麼連造五逆十惡、毀謗佛法的人還接受他?真懺悔,我們中國古人所說的,「浪子回頭金不換」,人真一回頭就是好人,不管他做多少罪業,一回頭就是好人。為什麼?這個道理是佛在《華嚴經》上說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佛是好人,他本來是佛,他造無量無邊罪業是一時糊塗,只要肯回頭,那就得原諒他,那就不能夠計較。你把這些理的東西搞清楚,你就能接受了,這是應該的。不肯認錯、不肯回頭,那一點辦法都沒有,我們明白這個道理。
這底下說,「不能持名,何得往生」?臨命終時,一句佛號都念不成,這個人往生的緣就沒有了、就斷了。「故知凡夫往生,非憑自力」,這八個字重要。不是靠自己,靠自己,特別是造作罪業深重的,怎麼能往生?全靠阿彌陀佛第十九願、第二十願,靠這個,這連起來三個,十八、十九、二十,就靠這三願,這個三願保證你往生。「全仗彌陀大願加被,令不顛倒,始能往生」。這是彌陀大願加持,就是第十八、十九、二十,十八十念必生,十九發心念佛,二十,生到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不但往生,品位之高出乎我們意料之外。
實在講,造極重罪業的人不是愚痴人,愚痴人做小罪業,不會造大罪業。大罪業都是大聰明人,都是大福報的人,要不然他怎麼能做得了?唐太宗往生我們相信,為什麼?我們看到他懺悔:我做錯了,人家叫我做明君,你看我現在變成這個樣子。這是什麼?這是表演出來給大家看。他造的罪業,殺人太多,開國的皇帝沒有不殺人的。打仗打了十幾年,武藝高強,武藝高強就殺人多,結果就要墮地獄。做了皇帝也不行,皇帝也得墮地獄。他之能夠出來,實在講他在做帝王的時候,他是佛門的大護法。不但護持佛教,他什麼宗教都護持,那個時候基督教剛剛傳到中國,他護持,伊斯蘭教也是剛剛傳到中國,他平等護持。所以他有功德,有功勞、功德。墮地獄,回頭了、認罪了,所以我們在這三願讀完之後,我們相信他能往生。何況他做了一樁大功德的事情,就是《群書治要》,這個對現前的社會有大貢獻,能救國家、能救民族、能救世界,他往生是個合理的。
「如《圓中鈔》曰:娑婆眾生,雖能念佛,浩浩見思實未伏斷」。浩浩是廣大的意思,廣大什麼?見思煩惱。見思煩惱裡頭最重要的一關,就是情執。你看唐太宗到現在,大概一千六、七百年,忘不了他的皇后。所以他墮地獄與這個有關係,障礙他往生也是這個關係。這個他要是明白了,往生之後再去度他的皇后,這就正確了。他們夫妻感情好,這歷史上就有名的,好像長孫皇后過世的時候三十六歲,很年輕。皇后走了之後,他一生不再立皇后,就是紀念她。而且皇后葬的墳墓,他自己住的房子窗戶打開可以看到,念念不忘。現在從地獄出來,頭一個還找皇后,你看這個情執多重,這個麻煩多大!所以,見思煩惱沒有斷,這是真的,你看雖能念佛,見思煩惱沒斷。
「而能垂終心不顛倒者,原非自力而能主持,乃全仗彌陀而來拔濟」。這是一定的道理,我們見思煩惱沒斷,那就得依靠阿彌陀佛。你要不靠佛力,你沒辦法,一定要靠佛力。當然自己對這些情執要淡化,淡化一定要靠聽經,聽經的時間久了,這些理跟事都明白了,在日常生活當中自然就看輕,不那麼執著。真可以放得下,走的時候方便,這個阿彌陀佛是決定能夠幫得上忙的。如果情執太重的話,有時候佛幫不上忙,這個障緣太大了。關鍵就在臨終斷氣那一剎那,那是關鍵的時候。所以,祖師大德編的《飭終津梁》,就是送終,裡面要注意的事情,第一個就是念佛人臨終的時候,最好家親眷屬不在旁邊。這不是無情,這是送他到極樂世界去。因為家親眷屬親情重,一哭一鬧,一捨不得,好了他這動了感情,他又留下來,這就去不了;去不了就到六道去,這麻煩就大了。
祖師大德這種教誨是真正的慈悲。家親眷屬離開,斷氣八個小時之後,再叫他們進來。如果是要更安全一點、更有保障一點,最好十二個小時,斷氣十二個小時之後家親眷屬來。這時候他走了,已經到極樂世界去,不受干擾了,可以。所以,學佛最好全家都懂,都有這個常識,都有這個知識,能夠合作。有傷心、有哭的,哭的聲音不要讓他聽到,最好是統統念佛,這個時候要忍耐、忍住,念佛送終,這是最安全的,這是真正對亡人有利益的。所以平常時時刻刻對阿彌陀佛存感恩的心,確確實實是靠彌陀第十八願、十九願、二十願,這個三願我們這些人才能往生。
「雖非正念,而能正念」,只要這一句佛號不斷,這就是正念。雖非正念是什麼?你裡頭還有見思煩惱沒斷,這就不是正念。而能正念,在這個時候念念都是阿彌陀佛,其他一切妄念暫時放下。「故得心不顛倒,即得往生」,《彌陀經》上給我們說了八個字,「一心不亂,心不顛倒」。一心不亂是平時功夫,心不顛倒是往生的這一剎那,這個時候非常重要,但是心不顛倒是從平時功夫裡頭鍛鍊出來的。這個世間什麼緣都要放得下,在日常生活當中就要訓練,喜歡的不貪戀,瞋恚的能忍住,不至於有怨恨心,不如意的事情沒有怨恨,常常保持清淨平等,這叫真功夫。
「證諸小本唐譯與《悲華》兩經,此意益顯」,前面講過,底下有,底下他又引用。「小本唐譯」,小本是《阿彌陀經》,唐譯是玄奘大師翻譯的。這個本子很少流通,很少人看到,一般人看到是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玄奘大師翻譯的,經題叫《稱讚淨土佛攝受經》,就是《阿彌陀經》。經文是這麼寫的,「臨命終時,無量壽佛與其無量聲聞弟子、菩薩眾俱,前後圍繞,來住其前,慈悲加祐,令心不亂」。這八個字好,這個心不亂是佛菩薩加持的,不是佛菩薩加持,這個功夫很難得,不容易。臨命終時佛來接引你、來加持你。我們平時念到功夫成片,佛光一加持就到不亂,這個力量太大了。我們自己念到功夫成片,是生凡聖同居土,得到佛力加持,我們令心不亂,就算是事一心,是方便有餘土,你看提升多少。如果是理一心,那就提升到實報莊嚴土,這都有可能。所以善導大師講,「四土三輩九品,總在遇緣不同」,緣多重要。「可見凡夫臨終心不顛倒,亦不散亂,正念持名,全因彌陀慈悲加祐之力」,這經文上有。
又《悲華經》有這麼一段經文,「臨終之時,我當與大眾圍繞」,這個我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跟這些諸佛菩薩圍繞,「現其人前,其人見我,即於我前,得心歡喜,以見我故,離諸障閡」,這個閡就是阻礙、就是障礙,「即便捨身,來生我界」,我界就是西方極樂世界。諸位這個地方要記住,往生是活著往生的,見到佛了,再把身體捨掉,走了,不是死了以後往生的。所以,這個法門真正不死,沒有生死,活著去的,到極樂世界也是活著一生成佛。當生成就的佛法,不是第二生,我們這一生跟阿彌陀佛那個地方是接起來的,是一生不是二生,活著過去的。「又說願曰:所有眾生,若聞我聲」,這個聲就是名號,「發願欲生我世界者,是諸眾生臨命終時,悉令見我與諸大眾,前後圍繞。我於爾時入無翳三昧,以三昧力故,在於其前而為說法。以聞法故,尋得斷除一切苦惱,心大歡喜。其心喜故,得寶窴三昧。以三昧力故,令心得念及無生忍,命終之後必生我界」。
這個裡頭有個專有名詞,寶窴三昧,沒有單獨的解釋,但是與這個類似的有寶印三昧、寶斷三昧、寶聚三昧,跟這個有類似的,這是術語。「寶印三昧。術語,百八三昧之一,觀法之實相」,這叫寶印三昧。「又入諸法無我,諸行無常,涅槃寂滅之三法印」,因為這裡有寶印,「謂之寶印三昧」。諸法無我,我是主宰的意思、是自在的意思。世間一切法是因緣生法,因緣和合而生,緣聚法就現前,緣散這個法就消失了。我們講緣聚、緣散,佛學的名詞。現在科學家講的名詞也很好,他叫糾纏,糾纏在一起,這個糾纏就是緣聚。有聚當然有散,聚就現形,散,散開之後這個形就消失,聚散無常,這個裡頭沒有我。諸行,行是行動,這個行也就是今天科學講的波動的現象,這個波動現象是沒有停止的,一個接著一個。而且它存在的時間是非常短暫,科學家告訴我們,它突然現前,立刻就滅掉了。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這個念頭太微細了,這無常。涅槃寂滅這是講它的體,諸行無常實際上就像波浪一樣,水裡面起的波浪一樣,它的本體是清淨寂滅的。這三法稱為印,實際上一而三、三而一,說的是一樁事情。能夠見到諸法無我、諸行無常、寂滅涅槃,這都是證果,在小乘是阿羅漢,在大乘是法身菩薩,明心見性,你才能真正見得到。
「寶斷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則能斷除一切三昧煩惱諸垢,如有真寶能治諸寶,令得潔淨,是名寶斷三昧」。大概這個寶斷,現在好像是金剛鑽。它堅利,堅固鋒利,它能夠切玉,很多寶石用它可以能夠琢磨、雕琢,寶中之寶。
「寶聚三昧,入此三昧,則一切境土」,境是境界,「悉為世寶,故名」。《智度論》第四十七曰:「寶聚三昧者,得是三昧,所有國土悉成七寶」。那就是極樂世界似的。諸佛如來所居住的實報莊嚴土,那就是寶聚三昧之所成就。這是《三藏法數》跟《佛學大辭典》裡面的一點資料。
《悲華經》上所說的,跟玄奘大師所翻的《彌陀經》,裡面的意思完全相同。念佛臨終的時候,佛一定跟一些大眾來迎接你,來圍繞著你。這些大眾,我在前面也說過,肯定是無量劫中生生世世跟我們有緣的人,無論是善緣、惡緣。他們遇到佛法的緣比我殊勝、比我早,那些人念佛都往生到極樂世界去了。今天我去,他們全知道,沒有一個不知道,都會跟著阿彌陀佛來歡迎我們到極樂世界,所以都來了。我們讀到這些經文就知道,到極樂世界不孤單、不寂寞。不要以為我這裡家親眷屬難分難捨,不知道極樂世界家親眷屬人數更多,多得你沒法子計算,他們都在極樂世界。如果跟我們沒有關係的人,他不會來接的,這是佛不度無緣之人。決定是哪些人?不是阿彌陀佛選的,不是挑選的,都自動的,全是有緣人。我們往生的人見到了阿彌陀佛,見到生歡喜心,見佛就得到佛的加持,你什麼障礙都離開了。這個時候你能夠捨身,捨身就是斷氣了,不要這個身體,來生我界。身不是我,這個時候曉得,身是我的累贅,把這個累贅放下,跟佛去了。
「又說願曰:所有眾生,若聞我聲」,這個聲是名,就是阿彌陀佛這名號,聽到我的名號,「發願欲生我世界者」。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或者是聽到《阿彌陀經》,知道極樂世界殊勝,知道阿彌陀佛的大願,發願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是諸眾生」,這個人「臨命終時,悉令見我與諸大眾,前後圍繞」,你看能見到。「我於爾時入無翳三昧」,前面講的寶斷三昧、寶聚三昧,這個意思都相同。我們看名詞,翳是障礙的意思,入這個三昧,什麼障礙都沒有了。以三昧力,在這個人面前為他說法,他聞法之後就能夠斷除一切苦惱,心大歡喜,他也得寶窴三昧。「以三昧力故,令心得念及無生忍」,這個境界高了。寶窴三昧,小乘阿羅漢得到,大乘明心見性的菩薩證得了。令心得念,這就是一念心,在淨土法門裡面說理一心不亂。及無生法忍,無生法忍最低的是七地菩薩。所以我們知道,寶窴三昧能幫助他得一念心、得無生法忍,這是法身菩薩的境界。「命終之後必生我界」,必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是經所顯他力妙用,彌為明顯」。《悲華經》、玄奘大師翻譯的《彌陀經》,兩本經裡頭對這樁事情說得很清楚、很明白。「《稱讚淨土經》是本經小本」,玄奘大師翻譯的,「《悲華經》說彌陀因地及極樂莊嚴,均明彼佛臨終接引攝受往生之殊勝願力,可見彌陀願王,妙德難思,大恩大力,不可稱量」。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的。知恩才會報恩,知恩才會真幹。我們用什麼報恩?真幹就是報恩,決定往生見佛,一定要在這一生辦到。
下面給我們解釋,什麼叫阿惟越致。阿惟越致是梵語,「又作阿鞞跋致」,鳩摩羅什翻譯的小本《彌陀經》上叫阿鞞跋致。梵文是一種梵文,翻譯是兩個翻譯,音都差不多,它是音譯的,意思是「不退轉,是菩薩階位之名」。「據《彌陀要解》」,蕅益大師作的,《要解》裡頭說,「阿鞞跋致,此云不退」,中國意思叫不退。有三種,第一個是「位不退,入聖流,不墮凡地」。位不退最低的是須陀洹,小乘須陀洹,大乘十信位初信菩薩。不要看他是初信,他位不退;換句話說,他永遠不會退成凡夫,他是聖人,叫小小聖。小小聖沒出六道,但是他決定不墮三惡道,也就是說,他決定不造三惡道的業。三惡道的業是什麼?貪瞋痴慢疑,他決定不造,這個不容易,小小聖也可貴!第二「行不退,恆度生,不墮二乘地」。這些小乘經裡面可以常常看到,阿羅漢、辟支佛遇到眾生剛強難化,他就算了,別度他,就退心了。你好意去幫助他,教他、勸他,不但不接受,甚至於還侮辱你,甚至於傷害你。所以二乘人會退心。只有大乘菩薩修忍辱波羅蜜,他真能忍受,他決定不退,這大乘可貴。
第三「念不退,心心流入薩婆若海」,薩婆若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一切種智,實際上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一切智是指總相,就是認識本體。本體沒有任何形相,叫真空。阿羅漢就能證得,所以他心是定的,他知道一切法空,他就能放下。但是這一切法怎麼來的,他不知道。菩薩比他智慧高,菩薩知道這一切法怎麼來的,種智,種是種種,道種智,種種道理,為什麼會有這一切法。所以,道種智是指相,一切智是指體,講體相用。知道體這個智慧是一切智;知道種種現象,這個現象起的作用,這都是屬於道種智,菩薩知道。成佛了,佛是一切種智,就是一切智跟道種智是一不是二。菩薩還不行,菩薩把它分成兩部分,不知道它是一樁事情。到如來的時候完全知道了,體相用是一樁事情,因緣果是一樁事情,整個宇宙是一體,根本沒有辦法分割,分割是看偏了、是看錯了,你沒有看到它全體。所以,一切種智是最為可貴,法身菩薩見性之後念念不退。
「若約此土」,這就我們這個世間來看,釋迦牟尼佛教化我們,這三種不退,你看第一種藏教初果,藏教是小乘,須陀洹,通教見地,別教初住,圓教初信,這都是位不退。這些人你看藏通別圓,天台的四教,初果、見地、初住、初信,他們斷證的功夫相同,都是斷八十八品見惑,證得位不退。這個地方註得詳細。第二,通教菩薩,別教十迴向,圓教十信,「名行不退」。度眾生有功夫,有忍耐的功夫,再不好度的他也不會退轉、不會退心。眾生不接受,他在旁邊等,什麼時候可以接受他又來了。佛氏門中,不捨一人,是對他說的,一個都不捨,不管你對他什麼態度,他絕不捨棄你,慈悲到極處。念不退只有別教初地菩薩、圓教初住菩薩,這是「名念不退」,其他的都沒有。所以,別教初地等於圓教初住,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我們通常講,《華嚴》上講的妄想分別執著,《華嚴經》說的妄想就是根本無明,分別就是塵沙煩惱,執著就是見思煩惱,它用的名相不一樣,意思完全相同。如果我們能把見思煩惱斷了,就證阿羅漢果,超越六道輪迴。能把塵沙、無明斷了,這就是別教的初地、圓教的初住,離開十法界了,往生到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又叫做一真法界。
下面接著說,「上言不退有三」,不退有三種,「最上名念不退」。「此土行者」,就是修行到這個地位,「別教須登初歡喜地」,初地菩薩;「圓教需至初發心住」,這個發心就發菩提心。真發菩提心,菩提心落實在生活上、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才叫真發菩提心;發了菩提心,沒有做到,那個不算。一定要做到,真正做到了,用心,心就是菩提心,這是什麼?圓教初住菩薩,別教初地。他們住哪裡?不住十法界,他們住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有四十一個階級,都住在這裡,叫法身菩薩,統統是明心見性。換句話說,他們沒有起心、沒有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裡文接著,「方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始能念念流入薩婆若海,薩婆若海,即一切種智海」,海是比喻深廣無際,「即如來果海」。「雙捨二邊,全歸中道」,二邊就是我們現在講對立,所有一切對立的念頭沒有了。頭一個我沒有了,有我就有對立,我跟人對立,眾生跟佛對立,這些對立的念頭全沒有了。全沒有這念頭是什麼?一體,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跟我是一體,一體沒有對立。二邊沒有了,不得已起個名字叫中道。你要從這裡頭去體會它的意思,如果你認為真的是有個中道,又對立了,中道跟二邊又對立。這個時候就告訴你,「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言語道斷,無法用言語來說,所以說「開口便錯,動念即乖」。開口想說,決定說不上,你也沒有法子說;動個念頭,動念錯了。不動念頭,不起心不動念,那就住在薩婆若海中,永遠是這個樣子,叫清淨寂滅。但是他起作用,眾生有感他有應,應的時候,應以什麼身他就現什麼身,應該給他說什麼法他就說什麼法。這個應該不是佛的意思,佛沒有意思,佛不起心不動念,是眾生的意思,佛能夠隨著眾生的意思現身說法。佛現身沒有動念,沒有起心動念,佛說法也沒有起心動念。這是我們沒有法子想像的,這是事實真相,一定要知道。確實不好懂,不起心不動念能起作用,這是自性法爾如是,自性的德能本來就是這個樣子。起心動念是阿賴耶,那是哪裡的事情?是十法界裡面事情。這是出了十法界,出十法界沒這個事情了。但是雖出十法界,依舊能夠在阿賴耶識的範圍,就是十法界六道裡頭起作用。這才叫隨緣妙用,我們賢首大師所說的「隨緣妙用」。
這末後一句話,「可見念不退之難證」。念不退是法身大士的事情,他用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不用八識,叫轉識成智,他不用八識。「但今願言,十方眾生,聞名發心,一心念我,即生我剎,作阿惟越致菩薩」。小本《彌陀經》上也說,「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要解》又云:今淨土,五逆十惡,十念成就,帶業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也」,這句話重要。「下下品人,亦證三不退,一生圓成佛果,此乃十方世界之所無,唯極樂所獨有。如是勝異超絕,言思莫及」。念老的註解難得,把這些經典裡頭最重要的經文節錄在此地,讓我們同時看到,你不能不相信了。你相信,你得無比殊勝的利益,你這一生當中決定往生淨土。
故《要解》又說,「非心性之極致」,這是講,這樣殊勝的法門,是真心、本性的極致。它怎麼成就的?他說心性裡頭的精華,阿彌陀佛用它來建立極樂世界,用它來幫助一切眾生一生成佛,這心性之極致。「持名之奇勛」,勛是功勛,奇是奇特、稀有。八萬四千法門比不上它,八萬四千法門是普通的法門,這是奇勛,奇特之門。「彌陀之大願」,都結歸到彌陀大願,四十八願。「何以有此」,此就是這樁事情,極樂世界,五逆、十惡,甚至於謗法,只要能回頭懺悔,念佛統統能往生,而且一往生皆作阿惟越致菩薩,真難信!「今此兩願,於四十八願中,如箭靶之紅心」,至於第十八願,那是如紅心當中的紅心。實際上這應該是三願,十八、十九、二十這三願才是箭靶的紅心,是這個三願,箭靶的中心點是第十八願十念必生,這麼簡單、這麼容易。問題就在臨命終時你能不能遇到這個緣,能遇到這個緣就太殊勝太殊勝了。
下面第二十一願「悔過得生」,你看特別有這一願。這一願說明無論你造什麼樣的惡業,遇到這個法門都有機會,平等成佛。不會因為我造的罪業,我往生恐怕在人家的後頭,不是的。真正懺悔他就超越了。我們看經文: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發菩提心。堅固不退。植眾德本。至心迴向。欲生極樂。無不遂者。】
這是說聞名繫念,發心不退,必定生淨土。接著說:
【若有宿惡。聞我名字。即自悔過。為道作善。便持經戒。願生我剎。命終不復更三惡道。即生我國。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一段經文是第二十一「悔過得生願」。「無不遂者以前」,這段經文「同《魏譯》第二十願。(文句則兼取唐宋兩譯)」。下面,『若有宿惡』的下面,「則採自《吳譯》第五願(《漢譯》類之)結成此願,名為悔過得生。所異於第十八、第十九與第二十願者,端在宿世作惡之人,罪業深重,所受果報在於三途;今生聞名發心,悔過向善,至心迴向,植德求生,臨命終時蒙佛願加被,不墮三惡道,往生彼國,是為本願之殊勝慈德也」。這是把這一願,這一願的經文在五種原譯本裡頭怎樣會集的說出來。字字句句都有原文做根據,沒有改動,只是重新組合排列,全部都是五種原譯本的經文,這是讓我們看了之後能生起信心。
前面這一段,這還是有解釋,註解裡頭還是有解釋。這一段裡頭最重要的,念老在此地說的,端在宿世作惡之人,宿世作惡,現世也作惡,只要那一口氣還沒斷就有救。作惡,一口氣斷了,後悔來不及了,那就沒辦法,三惡道去了;只要這一口氣沒有斷就有救。所以臨命終時遇到善知識教他念佛,這真的是有善根,一聽就相信,一聽就不懷疑,就馬上接受,就真念佛、真求生。信心不逆,願心懇切,念一句、十句都能往生,這個經還得了!不得了。這個法門贏得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的讚歎,尊稱阿彌陀佛是「佛中之王,光中極尊」。這些事情,十方諸佛世界裡頭沒有的,只有極樂世界有。
我們讀了這些經典,說實在的過去學的《華嚴》、《法華》、《楞嚴》,那裡頭有圓滿的道理。拿這些事,想到佛在那些大經裡面所說的,都找得到理論的依據,像法律一樣,我們找到了證據,有這麼一條。那就是「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在經上找到根據。六祖大師說得簡單,「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沒說出來,《華嚴經》上這一句就把它補出來了。具足什麼?具足「如來智慧德相」。可見得一切眾生本來真的是佛,他不是假佛,與一切諸佛平等平等;不但與諸佛平等,與阿彌陀佛也是平等平等,這個我們相信。我們對於造作罪業的眾生、毀謗佛法的眾生,一切罪業以毀謗佛法罪業最大,大在哪裡?令一切眾生不相信佛了,令一切眾生造作罪業。這個影響的人數多、影響的時間長,那罪惡就更重。不管怎麼重,重到什麼程度,只要你一口氣在,你知道了、承認錯了,這一回頭,念佛全都能得度。在世間法律上你造這個重罪,非判死刑不可,在阿彌陀佛這兒行,你只要悔過的話,真正能往生,還能成佛。難怪古人所謂的,古人有問,佛陀所教,教的是什麼?古德回答的八個字,「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一點都不錯,淨土法門裡頭,完全實現了,慈悲、方便真正達到極處。
這些造作罪業的人罪業深重,果報都是在地獄,無間地獄、阿鼻地獄。這一生有這個緣分,聽到《無量壽經》、聽到《阿彌陀經》,《阿彌陀經》要聽《疏鈔》、《要解》,否則經聽不懂,《無量壽經》要能聽到黃念老這個集註。他的註解是集註,集註解之大成,他引用了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種古大德的註疏,總共引用一百九十三部書做這個註解,集註,精華!所以聽了之後相信了,發心我求生淨土,我要作佛去。悔過向善,至心迴向,至心是真誠心,真誠到極處。植德求生,植是培植,植德就是斷惡修善,改過自新,求生淨土。臨終的時候佛加持你,你決定不會墮三惡道,佛來接引你,帶你到極樂世界去。這是第二十一願「悔過得生」的本願殊勝慈德,慈悲到極處。「故云四十八願,願願皆為眾生,大悲慈父恩德無極」,這是讚歎阿彌陀佛,「我輩佛徒當何以報」?我們如何報阿彌陀佛的恩德?信願持名,求生淨土,生到極樂世界就是報佛恩,佛就希望我們快去。
「願中繫念」,『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這個繫念「指心念繫在一處」,把念頭繫在一處,就是繫在阿彌陀佛,「不思其他」,這叫繫念。「如《觀經》曰:應當專心,繫念一處,想於西方」。這個重要,這是我們眼前就要做的一樁事情,把心繫念在西方,繫念在極樂世界,繫念在阿彌陀佛名號。『植眾德本』,植就是種植,他用栽培植物來做比喻,我們種植,植什麼?德本。「德本,如善根。德者善也。本者根也」,德本是德中之根本。「依是義故,彌陀名號,名為德本」。這跟我們說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德本就是阿彌陀佛的名號。我們把心安在阿彌陀佛名號上,這就是「植眾德本」。
如《教行信證》裡面說,「德本者,如來德號」。你看都有根據的,都不是黃念老自己說的。黃念老自己說,所以他高明,真有智慧,他自己要給這個經做一部註解,沒人相信,人家會批評他、會罵他。你算是老幾,你有什麼資格來註經?他這樣一搞,叫大家沒話說,五體投地,不是我說的,祖師說的,佛在經上說的。所以我看到他這個註解,我非常佩服他,太高明了。尤其是在他那個時代,文化大革命剛剛結束沒多久,在那個環境當中作個佛經的註解,談何容易?一句話說錯了,說不定馬上判罪。這個東西他拿出去:不是我說的,我抄來的,我是在這裡抄、那個本子抄來的,我東抄西抄抄來的,你要說錯是他們的錯,我沒錯。真高明!不是真實智慧,是想不出這個方法來做這部註解。也讓我們學的人,在這一部註解當中看到許許多多經論的精髓,祖師大德開示的法要,讀這一部註解就是讀了一百九十三種書。
「此德號者,一聲稱念,至德成就滿足」,這個你得的利益、得的好處。「眾禍皆轉」,無論造作什麼罪業,統統都轉過來了。為什麼不念佛?有些人說我念佛念了好多年,為什麼我的業障還轉不掉?你把這個經好好念念,註解多看幾遍。你沒有做到至心,你的心是半信半疑,你的念裡頭摻雜很多雜念,功力不純,你沒有得到感應。你如果是至心稱念,肯定效果不可思議,你會有感應。「十方三世德號之本」,一切德號當中的德號,「故曰德本」。你要認識,認識你才能夠對它重視。你不認識,你對它不重視,這句阿彌陀佛,三歲小孩都會念,有什麼稀奇?他不知道,不重視。真正了解,對這個名號就非常重視,寶中之寶。聽到這句佛號、念這句佛號叫如獲至寶,斷煩惱、消業障,一點都不假。你的業障消不了,煩惱沒斷掉,是因為你不相信它。信它念跟不信它念效果不一樣,你有一分誠敬你得一分利益,你有萬分誠敬你得萬分利益,這個話印光大師講的。我們今天對這句名號要萬分的誠敬,我們得到的利益是圓滿的,不能掉以輕心,不能有絲毫懷疑。
「宿惡,指宿世所造之惡,即過去生中之罪惡」。我根據前面,十念必生裡面講,最後一句,除五逆十惡及毀謗佛法的,它裡頭有這一句,這一句念老的註解註得非常豐富,引很多古大德的解釋。最後我們看到善導大師的註解,跟別人解釋不一樣。善導大師解釋,因為五逆十惡、毀謗佛法是一切罪業當中極重的,佛這個說法是希望人不要去做,是這個意思。不是有造這種罪業的人不能往生,還是能往生,就希望你不要做,所以用意在此地。我們就可想而知,現前造五逆十惡、毀謗佛法,只要承認錯了、回頭了還是會往生。這才真正叫極樂世界,真正稱得上「光中極尊,佛中之王」,真的是普度一切眾生。不知道的,沒有受過聖賢教誨,從小沒人教過,現在的社會混亂,學壞了,他居然造了五逆十惡,居然造了毀謗佛法,能不能往生?能,肯定的,只要他回頭,只要他認錯。回頭、認錯當然這部經就重要了,他真的聽懂、真的看明白了,這一下回過頭來,決定得生。
我們相信善導大師的話不會錯,善導大師跟智者大師出現在唐朝,隋唐這個時代,是佛門裡兩個聖人。歷史上有傳言,善導是阿彌陀佛再來的,智者是釋迦牟尼佛再來的。當年外國的留學生,韓國、日本、越南,還有東南亞的,到中國來留學,多半都是這兩位大師的弟子。他們回去之後把佛法帶回去了,成立天台宗、淨土宗,都是那個地區國家的祖師。這些人當年在世,都是講經教學、著書立說,《無量壽經》註解在日本有三十多種,在韓國也有好幾種,大概有四、五種在中國流通,成績非常可觀,真的是有修有證。
「悔者,改也,改往修來」,過去錯了要承認,把錯誤都改正過來。「悔過者,向佛法僧三寶懺悔罪過,誓不更造也」,在佛像面前,自己誠心誠意的懺悔。早年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我,特別跟我說「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形式是表面的,不重要,重要是你的心真的改過來了。形式上這種懺悔,有沒有沒有關係,你的心真改過來了。我們那個時候初學佛,叫我們對佛法僧去跪下來磕頭,我們不願意,我們那個膝蓋屈不下去。我跟章嘉大師三年,就像對一位老人、對個祖父一樣很親切,沒有跪過、下過拜的。所以好多人:章嘉大師還得了,你跟他那麼多年,怎麼拜都沒有拜過,也沒有皈依。這是一些朋友告訴我,然後我才曉得,要搞個皈依,他在善導寺做皈依,我就湊在一起順便拿個皈依證。這個話說的是真話,重實質不重形式,形式不是重要的。佛教的形式是做給誰看?是招生的、接引的廣告,因為佛不招生,佛謙虛。招生還得了!我是老師,你們是學生。中國人不幹這個事情,謙虛,我沒有資格做老師,你們來學是你們自己來的,我沒有找你來。那怎麼辦?所以定著很多你說儀規,有個舞台上表演,唱的有這些偈頌。這些偈頌都是讚歎佛的、讚歎老師的,讓別人看了、聽了有所感動:老師這麼大的德能、這麼大的智慧,我也來學。他自動來。絕不是勸他來,絕不是拉他來,不是的。我們學生自己學了之後有所表演,他看到了,這個德行是不錯,哪裡學來的?誰教你的?釋迦牟尼佛教我的,是這樣來的。決定沒有一絲毫貢高我慢的習氣,沒有自以為是的念頭,永遠謙虛。
佛一生為我們表演,我們要記住。這個方法好,真跟你接觸了,接觸之後才曉得真好。你自動的到外面去宣傳,不是人家叫你宣傳,不是,全是自動自發的。所以佛的弟子沒有其他宗教多,其他宗教確實它勸這些人來相信,佛教不可以。佛要求弟子,你們所學的東西先做到,以德行去感召、去影響別人。今天佛教衰了,衰在哪裡?學習經教的有,不去做,沒有樣子給人看。社會大眾聽你講不相信,你講的你都沒做到,如果是真好,真好你一定做到。你沒有做到,勸我們來做,可見得並不可靠,不是真的。所以,如果要佛法再興旺起來,還是要從釋迦牟尼佛那裡開始做起,一定要先做到,不做到不行。
我們在湯池做的那個實驗點,在開學之前我跟老師們做了一次交談。我就誠誠懇懇的告訴這些老師,在我們這個地球上教學最成功的,釋迦牟尼佛、孔老夫子。他們教學為什麼會成功?為什麼能傳幾千年而不衰?就是他們說過一句話,「先行其言」。你想教別人、影響別人,把你所說的要先做到。釋迦、孔子先做到然後再說,所以大家相信,好老師,人家沒有話說。不是先說到然後我再做到,遲了一步,不行!要先做到然後再說。自己沒有做到就在外面說,說到最後怎麼樣?產生什麼效果?反效果,人家對你不相信了。你看你說的沒做到,全是假話。所以學生對你的信心生不起來。
現在這個社會就犯這個毛病,所以社會大眾對老師瞧不起了。你要知道舊社會裡頭,老師雖然很窮,窮秀才,甚至於三餐飯都撈不著的,但是他的社會地位非常崇高。讀書人,尤其是教書的先生,走到任何地方,沒有人不恭敬。為什麼?讀書明理,聖賢之道在他身上。所以從前教書人不是像現在稱老師,以前叫什麼?稱夫子,孔老夫子是夫子的頭,稱夫子。你們看《了凡四訓》那個光碟,看看《俞淨意公遇灶神記》,俞淨意就是做夫子的。他說我們做夫子的人,就是現在說我們做教員的人。真幹。但是俞淨意做夫子是表面上幹,外表上裝的那個樣子,實際上裡面沒有幹。所以被灶神訓斥了一番,你做的全是表面的,你的心跟你的行為完全相反的,你造孽自己不知道。他不錯,到底是讀書人,一說馬上就明白了,馬上就懺悔,真的改過自新,命運馬上就轉了。沒有人跟他宣揚,實際上他改過自新的效果超過袁了凡很多,沒有把他這個故事詳細的報導出來,袁了凡比他還差很大的一截,真正是改過自新的一個最好榜樣。
悔過,向佛法僧三寶懺悔罪過。在現今的社會,大家還不知道佛教,對這還有誤會。我們講求實質不重形式,內心真正懺悔,佛菩薩全知道。「本願名悔過得生,故知悔過乃往生之關鍵,蓋一切罪從懺悔滅也」。這句話要緊。罪用什麼方法滅?懺悔就滅了。不知道懺悔,你的罪滅不掉,罪滅不掉,一定有果報。果報在現前是災難,是疾病、是災難,在將來那在地獄,這叫真錯了!遇到佛法、遇到明白人、遇到善友勸導你,你一聽就明白、就覺悟,這是真的福報。沒有懺悔不了的罪業,我們要相信這句話,什麼樣的重罪,懺悔就能滅,就能滅得乾乾淨淨。「持者,奉持」。『命終不復更三惡道,即生我國』,懺悔的人能夠信奉持名念佛,命終之後不會再墮三惡道。不但不墮三惡道,你求生淨土即生我國,「是本願之主旨」。後頭這段文非常重要,今天時間到了,我們留在下一堂再學習。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