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1/09 17:20:53瀏覽1122|回應0|推薦0 | |
文 宋文靖 談退燒,老百姓的觀念皆以為西醫西藥比較快,藥一吃,不到半小時汗流一流燒就退光了,可是問題是,大部份的人燒退了不久復又燒發作起來,為什麼呢?因為西醫不管¬任何型態的發燒全部用解熱鎮痛劑,沒有詳辨原因,因此,服了藥之後,有的有效,有的沒效,弄到最後,對於無效的人還不得不找中醫去收拾殘局不可。所以「退燒」不¬是只有用西醫西藥方是唯一的方法,中醫退燒也有一套,西醫急救退燒確實甚快,而中醫的好處是能詳加以辨證論治以治其本,最好的方法是,中西醫長處結合共同來退燒¬,只可惜這個方法在台灣於醫療法令的關係,還是行不通,只好各走各的路,到最後是醫者遺憾,而病人倒楣。 早在二千多年以前,醫聖張仲景所著的傷寒論內,就有詳盡的記載當時傷寒病的治法,傷寒病其實甚為類似現代的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的情況,症狀是突然發熱、無汗、頭¬項強痛而惡寒,有的發熱、口渴、項背強几几,他一一的把這些疾病用中藥克服,最有名的就是麻黃湯、桂枝湯、葛根湯,當然還有其它六經傳變以及醫者誤治之方,可見¬退燒在二千多年前即有正史記載的病例,後人沿襲傷寒論的用藥方法,治癒了不少與發燒有關的疾病,在現今病毒猖獗的時代,今人又必須結合病毒學說,這樣在退燒的用¬藥領域上方有所精進。 我讀過傷寒論,也看過曹穎甫先生所寫的《經方實驗錄》,因而曾大膽的試用對於發熱、無汗、頭項強痛的患者,用的是麻黃湯煎劑,其結果卻令我大大的失望,病人燒不¬但沒有退,而且還比原來更燒,不知道是用藥劑量不夠,還是服用方法有瑕疪,還是自己辨證不明,後來只好再翻閱其他書籍,並加以長久的思索,最後領悟出,今人所患¬的流感病毒與古人的純為傷寒疫病病機可能不同,麻黃湯症是脈浮緊,流感發燒是浮緊而數促,且流感常併發急性咽喉炎或扁桃腺炎,明顯的不同,因而必須改變思考的方¬法,把古人用藥的方法加上今人的病毒觀念,結合在一起,這樣子退燒的治癒率才能大大的提高。 臨床經驗 我把流感所引發的發燒像傷寒論一樣歸類為三型 麻黃湯證型 桂枝湯證型 葛根湯證型。但在實際用藥時還必須結合抗病毒的中藥。 茲舉實際數例以為證明: 瞭解了病症就可以大膽的處方: 麻黃湯 麻黃湯是治主症的,大青葉、板藍根用在抗病毒,葛根幫助解肌生津,藥有對症,雖然是科學中藥粉還是有效。 林x國先生,是我診所以前的推拿師,96年某月因發燒遲遲不退而來,來之前已經吃過西藥了,所以症狀已不是標準的桂枝湯證,傷寒論的桂枝湯證是:「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這裡有提到發熱汗出,但不具有咽乾,林先生雖發熱汗出,但具有咽乾,雖脈浮緩但還是帶數,餘邪尚未清出,故處方中還必須加上咽乾¬(咽喉粘膜充血)的中藥。我的處方是;桂枝湯 隔不了多久,他因另一個咳嗽久久不癒前來,自訴前述發燒之症,藥未服完即癒。 上藥只服一天,燒便全退,高燒退了剩下的感冒餘邪便容易處理,第二天的症狀變成鼻涕倒流(但不多)、頭重、咽癢、咳嗽,但咳不是很厲害,病演變到此,已朝溫病風¬熱的方向發展,於是改方:銀翹散 讀書心得 多年以前,曾看過《華陀中醫雜誌》一篇大陸醫師的報導,謂感冒的發燒或是一般常見的發燒,通常服該藥一、兩帖即能解除。方用:麻黃2錢、桂枝2錢、生石膏 《實用中醫方劑學》內有關解表退熱劑記載甚多,都是大陸現代常用的驗方或飲片,錄之如下可為臨證參考: 感冒退熱沖劑:大青葉 感冒寧:四季青葉、大青葉各 蔥豉桔梗湯:蔥白7根、桔梗、豆豉、山梔、連翹、淡竹葉各3錢,薄荷2錢,甘草1錢。治風溫初起,見頭痛身熱,微惡風寒,咳嗽咽痛,口渴等。用於輕度感冒,咽炎¬。《通俗傷寒論》 清解湯:薄荷4錢,蟬蛻3錢,生石膏6錢,甘草1錢5分。用於溫病初得,頭痛,周身體節酸痛,肌膚壯熱,背微惡寒,無汗,脈浮滑等證。《衷中參西錄》 發熱的原因與型式 引起發熱的原因有很多,有感風寒的發熱、感風熱的發熱、感風溫的發熱、傷暑的發熱、肺結核的低熱、虛勞過度的消耗熱,因其他疾病邪正相爭引起的發熱,更有許多檢¬查不出來不知道原因的不明熱。 茲舉一例,於92年5月SARS流行期間,傅女士突患骨盆腔炎發燒不退,下腹悶脹,腰酸似折,精神倦怠,病發連續兩星期,曾多次進出西醫婦科診所,但仍無功而返¬,因為燒老是不退,西醫要把她送至SARS醫院觀察,她嚇得當晚九時許打電話來,要我空中診病,為了救人,問明症狀,認為此仍單純婦科疾病,並非SARS感染。處方:柴胡3錢、黃芩3錢、牡丹皮3錢、地骨皮3錢、銀花5錢、蒲公英5錢、杜仲4錢、桑寄生4錢、六汗2錢、白朮3錢、茯苓3錢。叫她趕快配藥¬來服,她放下電話隨即到中藥房抓藥煎服,次日一大早打電話來,謂燒已全退光,人也舒服多了,這就是因婦科病而引起的發燒,為什麼西醫婦產科的退燒藥治不了呢?答¬案可能在於未詳加辨證。 至於發熱的型式及表現出來的症狀又有多的不同,有;A、壯熱惡寒:(發熱跟惡寒是同時發生的)。B、發熱汗出惡楚(兩個症狀同時存在)。C、發熱無汗口渴。D、¬蒸蒸發熱。E、日晡所發熱。F、持續性低熱(消耗熱)。G、虛勞的微熱。H、少陽往來寒熱(熱一陣冷一陣,發熱與惡寒是分開的)。I、潮熱,只有感到熱(體溫未¬必升高)不會感到冷,此熱是一陣陣的如潮水一般。J、一面發燒,一面拉肚子。K、便秘積熱太久發熱等等。 實用的方劑 為了因應各種型態及不同的發熱,古人創造了許多實用的方劑,把它整理出來以為參考。 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寒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 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宜桂枝湯。 太陽與陽明合病者(謂太陽之發熱,惡寒無汗,與陽明之煩熱不得眠等證同時均病,表裏之氣,升降失常)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 病發熱頭痛脈反沉,若不差,身體疼痛,下利清殼,當溫其裏,宜四逆湯。 發汗後惡寒者,虛故也,不惡寒但熱者,實也,當和胃氣,與調胃承氣湯。 太陽病,重發汗而復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下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熱,從心下至少腹,鞭滿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湯主之。(大黃、芒硝、甘遂) 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 少陰病得之,反發熱脈沈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 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頸項強, 下滿,手足溫者,小柴胡湯主之。 柴葛解肌湯(傷寒六書):主治外感風寒,寒鬱化熱,見惡寒漸輕,身熱增盛,頭痛肢楚,目痛鼻乾,心煩不眠,眼眶痛,舌苔薄黃,脈浮微洪。 桑菊飲(溫病條辨):主治風溫初起,見發熱不重,微惡風寒,咳嗽,口微渴,舌苔薄白,脈浮數,對於表熱不重而咳嗽明顯者更為適宜,是治療風熱咳嗽的主方。 銀翹散(溫病條辨):外感熱病初起,見發熱重,惡寒輕,無汗或汗出不暢,頭痛,咳嗽,口渴,舌尖紅,苔薄白或微黃,脈浮數。 香薷飲(和劑局方):主治夏月乘涼飲冷,外感於寒,內傷於濕,見發熱惡寒,身重身痛,無汗,腹痛吐瀉,舌苔白膩,脈浮緊者。 香蘇散(和劑局方):外感風寒,內有氣滯,見惡寒身熱,頭痛無汗,胸脘痞悶,不思飲食,舌苔薄白,脈浮,胃腸型感冒可用此方。 麻杏甘石湯(傷寒論):主治外感風熱,熱壅於肺,見發熱口渴,咳逆氣喘,鼻翼煽動,有汗或無汗,舌苔薄白或黃,脈浮滑而數者。(支氣管炎)。 升麻葛根湯:麻疹初起,疹出不透,見發熱惡風,噴嚏咳嗽,目赤流 ,舌紅苔白,脈浮數。 秦艽鱉甲散(衛生寶鑒):主治「風勞病」,骨蒸勞熱,肌肉消瘦,唇紅頰赤,困倦盜汗,咳嗽,脈細數等証。(秦艽3錢、鱉甲5錢、地骨皮3錢、柴胡3錢、知母3錢¬、當歸3錢、烏梅2錢、青蒿2錢。) 荊防敗毒散:主治流感感冒等外感熱病初起、怕冷、發熱、劇烈頭痛肢體痠痛、無汗、鼻塞、苔薄白、脈浮數等症。 清骨散(証治準繩):主治陰虛,見潮熱,或低熱不退,消瘦,唇紅顴赤,舌紅少苔,脈細數等症。 清瘟敗毒飲(疫疹一得):主治一切火熱之症(氣血兩燔),身壯熱,大渴引飲,嘔吐,頭痛如劈,煩燥若狂,神昏譫語,甚則發斑吐,舌紅唇焦,六脈沉細而數,或沉而數,或浮大而數。曾用此方救治一方八個月大的幼兒,高燒入院5天不退,群醫束手,當晚住在我診所內,服用一帖藥,次日即拉稀而¬退,又在續服一帖痊癒,我把他的診治經過寫在拙著;《中醫常見疾病治驗談》內,此幼兒現已長大成人。 其他還有開竅劑的紫雪丹、至寶丹、安宮牛黃丸、牛黃清心丸、蘇合香丸、玉樞丹(紫金錠)等諸劑。 討論 前例僅是個人常用的退熱方劑選錄,但臨床上引起發熱的原因很多,而見發作時的症狀各有不同,故在採取退熱的措施時,還得詳細辨證才行,前題只有藥能對證,用中醫¬的方式退燒,也必可圓滿成功。 張仲景的《傷寒論》是一本治療發熱性疾病的好書,後人沿襲《傷寒論》的用藥方法,治癒了不少與發燒有關的疾病,在現今醫學不斷進步的巨輪下,我們要溶入西醫病毒¬學的觀念,依我的體悟,把傷寒方加上抗病毒藥物,兩者結合在一起,這樣退燒的治癒率必能大大的提高。 (本文作者為中醫師) ======================================================= 評論: 『我讀過傷寒論,也看過曹穎甫先生所寫的《經方實驗錄》,因而曾大膽的試用對於發熱、無汗、頭項強痛的患者,用的是麻黃湯煎劑,其結果卻令我大大的失望,病人燒¬不但沒有退,而且還比原來更燒,不知道是用藥劑量不夠,還是服用方法有瑕疪,還是自己辨證不明,後來只好再翻閱其他書籍,並加以長久的思索,最後領悟出,今人所¬患的流感病毒與古人的純為傷寒疫病病機可能不同,麻黃湯症是脈浮緊,流感發燒是浮緊而數促,且流感常併發急性咽喉炎或扁桃腺炎,明顯的不同,因而必須改變思考的¬方法,把古人用藥的方法加上今人的病毒觀念,結合在一起,這樣子退燒的治癒率才能大大的提高。』 →都知道麻黃湯是浮緊了,現在遇到脈象是浮緊而數促還敢開麻黃湯?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