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奇幻的背後──讀《少年pi的奇幻漂流》
2013/09/10 22:52:35瀏覽439|回應0|推薦2

 

    故事本來引人入勝,加上李安電影的烘托,小說《少年pi的奇幻漂流》激發了無數想像和爭論。不論是從動物隱喻人的獸性,或宗教信仰是生存最重要的憑藉,或置之死地的歷練才能體悟生命真諦,對於小說和電影,都有可以探討的豐富資材和角度。

       看完電影和讀過小說,我想從主題的範疇來分享自己的一些想法。主題當然也因閱讀人而異。但無可否認的,如果小說欠缺一個可以似有若無地涵攝全部情節的主題,是很難在感官刺激之餘,繼以理性的討論而讓人低迴不已。

那麼,《少年pi的奇幻漂流》究竟有什麼主題隱藏在奇幻的情節裡呢?個人從情節的發展脈絡,試著找出書中可以符應大部分情節的最高原理。

結果似乎是一個「愛」字,超越科學、超越宗教歧異的「愛」。

首先由庫瑪老師否定宗教、崇敬科學的立場開始;庫瑪認為宗教是迷信,科學才是真理,但pi不願意代表理性的科學,摧毀他心中深愛的神──後來海難時,印證了科學的窮盡,生存的憑藉則需要借助信仰信念。接著由pi將印度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三者融會在自己身上的情節,說明不同宗教,以及與之對立的科學,可以並存於一個純真的少年身上,即使得不到現實人們的認同。這些情節隱約指出可能存在一種超越科學與宗教的形上原理。

當小說指出各宗教的終極關懷:印度教是「慈悲」(p72),基督教是「大愛」(p76),伊斯蘭教是「博愛」(p82),就明白說出它們之間雖然極具排斥性,但共同處就是「愛」;又書裡說「生存之基本原則即是我們所稱之愛,愛之功用有時並不清晰,並不俐落,並不立即,卻是避無可避。」愛,不僅是原理,也是現實生活中具體存在且需要的。以此來看,表面與之對立的科學,當該含融於愛之中,何況是那些終究要枯乏的無神論者和不可知論者。

還有許多情節可以發明這樣的主題。

Pi的父親經營動物園,體認到一種以人的眼光看動物而形成的「擬人化動物」,因而對動物有「可愛」或「邪惡」的偏見,他以為這是最危險的物種。換個角度看,如果對於萬物同等看待,不帶偏見,就是老子所謂「聖人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沒有人的偏愛或偏惡,萬物得以自然生老病死,不就是不偏愛的大愛嗎?

Pi曾在回家的路上,有超經驗的感受,感受道路、海洋、樹木、空氣、太陽等相互照拂,並與之對話,而體驗到「各種元素都和諧相處,都成了一家人。」與其說這是宗教經驗,不如說是純真至誠的愛的經驗,發生在不執著某個宗教,而認為所有的神都是真的少年身上。

其它,如:pi在最絕望、最黑暗的漂流時刻,相信自己會繼續愛下去;當救生艇只剩下人與老虎時,兩者由對立昇華為依存,其中的關鍵正是pi對老虎理查.帕克所說的「我愛你」;小說最後,日本人來調查船難,不相信pi所說人虎共存的故事,pi發出擲地有聲的質問:「難道愛也是難以置信的東西?」其實詰問可以適用於一般人,尤其不相信愛可以消除隔閡、對立、仇恨、黑暗、沮喪的人,以及不相信愛可以創造奇蹟的人。

漂流的極盡艱難,以至於陷入瀕臨瘋顛和死亡的困境;情節的奇幻,以至於令人匪夷所思;甚至我們跳出小說的國度,理性地指出各種不可能是事實,或可能是隱喻。個人覺得那都無礙於「愛」此一主題在小說中的地位,故事愈離奇,爭論愈紛歧,磨難愈深廣,正足以讓人愈接近真理。

我相信《少年pi的奇幻漂流》是要讀者經歷一場至少是心靈的奇幻漂流後,看見人人皆具有,只是幽藏心靈深處,那超越執著、成見,可以極高明,也可以極平常的愛的信念。

 

附錄:書中嘉言

1宇宙萬物本身就是秩序。P48

2懷疑歸懷疑,腳步仍然不能停。把懷疑當作人生哲學就跟選擇不動來

    當運輸工具一樣,到頭來你哪兒都去不了。P52

3道德觀甦醒比在智能上理解事物來得重要。P87

4生存之基本原則即是我們所稱之愛,愛之功用有時並不清晰,並不俐

    落,並不立即,卻是避無可避。P87

5善的主要戰場不在競技場,而在每個人的方寸之間。P96

6絕望總是會過去。P240

7要是你什麼都講究可不可信的話,你的人生靠什麼而活?難道愛也是

    難以置信的東西嗎?p339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anhu141&aid=8426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