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6/07 10:45:15瀏覽709|回應0|推薦11 | |
「食材,是一種語言,傳達土地的友善,和種作人的情感。」 「料理,也是。每一道料理,都在說一則故事,包含在地特色、家庭風格、成員個性,以及作者情意的故事。」 一面手作料理,一面對大家解說,這群來自員山鄉深溝村的媽媽,不僅手巧,還流露珠玉般的智慧,說出這番話,讓我嘆服。我也因這場活動,對「民以食為天」的涵意有了更加深刻的體認。 食,是一般人民生活內容最主要的環節,在每天的幾餐裡自成一個寬廣的世界,包括生命哲學的展現、長幼尊卑的次序、生活教育的講求,以及如上所述,傳達土地、風俗與人情的語言…因此,飲食是一般百姓生活裡的「天」。 策展人陳照旗將他成立18年的上旗出版社搬回家鄉,開設「回家生活—書食小舖」店面,座落在羅東鎮公正路上,以展售的書籍、農作物,和開放式廚房、手工木桌椅,配上窗外的天然陽光,與鄰近羅東運動公園的綠地為空間,倡議食農教育,舉辦各種以食為天的活動。 「幸福餐桌在我家」就是陳照旗夫婦結合深溝國小食農工作坊的媽媽們,分享並教作宜蘭當地當令食材,做出自家味道的料理。美虹、瑞美、國英、淑苑、月君這五位媽媽,都具有既村野農婦又都市文明的彬彬特質。他們以務農作食的經驗,在深溝國小協助食農教育的紮根工作;今天要以十道菜為語言,訴說生活點滴和飲食歷程。 以在來米作拌飯、白鶴靈芝熬煮雞湯、米粉羹、大黃瓜鑲肉、烤栗子南瓜、竹筍西滷肉、炒紅糟肉、青椒肉絲、小黃瓜豆腐乳、手工粉圓。食材都是小農友善耕作的成果,加上傳統與創新方法的結合,變造出有機、養生而且色香味兼具的十道料理。食材、手作工夫、料理名稱大多承自傳統,但料理方法、養生概念、身土不二的原則卻是創新的。 最先出場是國英媽媽的那道帶著故事的「米粉羹」:有一位阿公在深溝國小賣米粉羹,遠近馳名,老少都愛,但因年紀大了不再賣,學生們懷念不已;於是國英和深溝的幾媽媽們,秘密請教阿公料理的訣竅,在校慶時重現阿公的米粉羹,學生們大快朵頤也滿足了回憶,而那藉由米粉羹薪傳不已的情義,原本是一家之私變成社區之公,才是米粉羹真正的味道。 最後一路甜點「手工粉圓」也是,桂英媽媽向在蘇澳火車站附近賣粉圓的吳老先生學得;感念父母賣粉圓養他長大的吳老先生,不想私藏和失傳父母的小吃手藝,而樂意分享給有興趣的人。桂英媽媽回家後幾次嚐試錯誤,而有今天我們人手一碗,吃在嘴上,甜在心頭的粉圓。 其它,如美虹媽媽用先生友善耕作的秈米,自製的菜脯、豆皮,加上為吸引孩子胃口的愛心巧意,作成令人無法停口的「拌飯」;瑞美媽媽用神奇鹽麴來醃浸的烤栗子南瓜,淑苑媽媽的炒紅糟肉,月君媽媽的青椒肉絲…等,除了都有媽媽的愛心家常味之外,同時咀嚼料理背後的故事,讓食物被吃進嘴裡時,不僅是口腹的滿足,其它感官如嗅覺、聽覺和心靈,也在這時候活躍起來,共同品嚐食物的全面元素,不只是味道而已。 料理,可以說是人文素養的度量。量出人對土地環境的態度,是否取給平衡而永續;量出人倫輩分間的親愛程度,是否合乎自然和健康;甚至可以藉由料理看出人的胸襟寬仄,是否樂於開誠布公,或吝於分享。 我從這群深溝媽媽的十道料理中,吃到了滿溢心靈的芬芳,久久不忍離開現場。 ──2015宜蘭村落美學之0526幸福餐桌在我家/羅東公正路「書食小舖」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