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看花不走馬───「問路咖啡」印象
2015/04/26 05:50:02瀏覽808|回應1|推薦19

幾回匆匆走馬而過「問路咖啡」,被自己的眼睛騙說了幾回:

「看來不起眼,最好別進去,以免敗興而歸。」

「外觀侷促,恐怕內容也沒有什麼好期待……」 

這次有時間、沒事情、無去處,可以進去看看,消磨些功夫,等車行老闆修好我的單車。於是,我和英走進這家由老房子改造,幾次沒把它放在心上的咖啡店。

    店長黃先生是一位淨直親和,不到三十而立的在地年輕男生;招呼我們的張小姐更年輕些,臉上的酒窩一如她的微笑,像是在對人說話。

    依張小姐的建議我點了一種水洗豆的咖啡,而英怕晚上睡不著,要了抹茶拿鐵。張小姐說,拿鐵在法文、意大利語同指牛奶,我們因此知道抹茶和咖啡,除了共用拿鐵作陪襯,本身是沒有什麼關係的。對於咖啡和各式飲品,我們自是外行;偶爾去下午茶的原因,主要是喜歡價位相對平民些,但洋溢主人用心和創意的小店──即使喝不出咖啡的精緻微妙,抱一本愛讀的書,浸在溫馨巧意的氣氛中,也足以讓人流連不已。

等候的時間裡,參觀了可以容納總數約十多人的空間。室內的擺飾大多都是他們手作,舉凡卡片、圖板、咖啡麻袋…老材料的新運用,內容和位置的創思,可以想像店主們的用心。尤其是進門後眼前那堵牆上,由咖啡豆一顆顆粘綴在麻布袋上而成的的「問路咖啡」四個大字,不細看就看走眼了人家的費心。還有,店主人親手裁作的一套桌椅,也是舊物新用,樸拙可喜,椅面是用手指粗大的繩子交錯繃出來的,坐上去有沙發或吊床的柔軟;吧檯也是主人付出光陰,雙手慢慢雕琢而成。

室外有個小庭院,大小盆栽照顧得討人歡喜;而緊鄰庭院的一棵茄苳與雀榕纏生的夫妻樹,似乎有個令人沈思的故事,來不及細問,就被咖啡店旁的復國巷吸引去了。

宜蘭市泰山路的復國巷,日據時期原是條大馬路,聯絡日軍為神風特攻隊而先後建造的北機場、南機場,二戰期間當有盟軍空襲時,便徵調民伕把飛機經由復國巷拉到附近各處機堡藏匿,所以這條路又稱作「飛行機路」。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在路的兩邊搭建簡單房舍成眷村,提供榮民居住,路窄成巷,名為復國巷。如今眷村人事凋謝,房舍破落,歷史也隨痕跡逐漸被淡忘。

2011年附近的宜蘭高中師生,曾經舉辦活動,讓學生走入復國巷,訪談僅存的榮民,勾勒往事,留下許多文字與影像,並出版了一本《復國巷傳奇──顧盼一九四九》作品集。為這將消逝的時空,留下一點見證。

我站在問路咖啡的小院子,想起這些點滴;或許這間老房子也曾住過老榮民,而今人去屋老,換上了一對年輕人在這裡經營喜愛的咖啡,賦予老房子新的生命。

喜歡咖啡的店長,十年來經營過兩家咖啡店;與人合作的第一家店,因理念不同而拆夥,第二家店則是屋主不願續租;這是第三家店,屋主沒想到破舊的老房子,竟然有人要租來開店,熱心地將屋頂罩上鐵皮防漏,門前草皮舖上洗石地,反而失去了古意的完整,令他扼腕。

問他除此之外,創業過程中有沒有什麼挫折?他說沒有,因為喜歡。喜歡藉由咖啡店交朋友、分享咖啡、介紹宜蘭等,喜歡而能適志,三餐又不致於落到匱乏的窘境,我想這是他即使有也不覺得那是挫折的原因吧!

仍然持續與同好交流和進修咖啡素養的店主,不會知道我們真正喜歡「問路」的什麼。我們沒有足夠的專業能力,辨識咖啡好壞因而去喜歡他沖泡的好咖啡。

但我們喜歡他們喜歡咖啡的神情。

喜歡他們為興趣付出的創意。

喜歡他們對待老房子的態度,而有蔚起風潮,讓復國巷某天重返青春的可能。

當我們離開時,回頭再看店名──每個人在每個階段都該問問自己前方的路,踩出自信的腳步。那引人哲思的店名,也是我們喜歡的。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anhu141&aid=22550300

 回應文章

吳敏顯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4/27 21:31

如果沒記錯,它曾經是座教堂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