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6/14 21:22:28瀏覽267|回應0|推薦0 | |
當「以客為尊」的態度-「禮敬諸佛、稱讚如來」,服務的滿意度-「廣修供養」,沒有達到要求或標準,就要來執行「懺悔」來檢討(矯正預防措施、PDCA)。 從管理學的角度來看,「普賢十願」它是一個不斷回饋的機制與程序。「懺悔」,矯正預防措施、PDCA具體的執行態度與方法就是接下來的「隨喜功德」、「請轉法輪」、「請佛住世」、「常隨佛學」,這些是從成功邁向卓越的學習標竿。 「隨喜功德」是佛門用來訓練擴大心量、視野的方法,小到個人,大到企業集團、醫療機構都可以應用到。面對病人的態度,為什麼自己都是一付冷梆梆的酸樣,讓病人感受不到祥和、溫暖與信賴?可以觀摩一下你的同仁,「隨喜」一下他的「和顏悅色」,感染一下他的氣氛,偷學一兩招,不要一付老子老娘天性就是如此,這就是「隨喜功德」! 管理階層可以多去參訪別的醫院,才知道「啊!原來我一直活在象牙塔裡!」,自己硬體軟體的格局一直都很牛步化,無法提供客戶舒適的空間與服務品質?所以要去隨喜學習,說不定參考別人良好的基礎,可以創造出不一樣的格局! 「請轉法輪」就是演講與研習,從內部方面來說,醫療專業人員可以定期互動溝通;外部方面,經常派員參加專業性、非專業性研討會,或請專業領域、管理領域的專家學者針對行政管理階層提升新的知識方向,不斷地對知識觀、價值觀的自我升級,再回頭去檢討、執行「懺悔業障」(矯正預防措施、PDCA)。 什麼是「請佛住世」?用企業管理的觀點就是留住人才!這裡的「佛」字等同《易經乾卦》講的「利見大人」,企業之能獲利要有優秀的幕僚人才共同來創造,「大人」指的就是優秀的幕僚人才,醫療體系亦復如是。優秀的醫療人才是無形的資產,是專業領域裡一種智慧、經驗傳承的結晶,在臨床上「於諸病苦,為作良醫」!行政管理階層如果以非醫療專業的價格量化來衡量一個醫療資產上非量化價值時,代表你正在流失你的資產。所以當一個醫療體系的醫療人員素質從「Excellent」,往下走到「Good」、「General」,或你的組織結構越來越多不到「General」程度的人員,就直接反應在醫療的「業障」上,為什麼有「業障」?很多都是醫療體系資產價值扭曲所創造出來的。 以永續經營的角度來看,留住人才,才能經驗傳承、世代交替。「常隨佛學」接在「請佛住世」後面,就是意含著經驗傳承,不會有人才斷層的問題。所以「隨喜功德」、「請轉法輪」、「請佛住世」、「常隨佛學」這四方面的執行力越走向正軌,就跟前面產生一種增上性的輪動,自然減低整體的「業障」,大到建築格局、硬體空間,小到個人態度問題。 「普賢十願」整體都是以「以客為尊,人文關懷」為核心價值,從「禮敬諸佛」到「常隨佛學」針對的是執行態度與方法,「恆順眾生」指價值取向。《普賢行願品》經文這麼說:「恆順眾生者:謂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剎海,所有眾生,種種差別。」在醫院每天遇到男女老少各種形形色色的病人,有趾高氣昂的、有老態龍鍾的、有飽受癌症摧殘的…,台灣話說的「一樣米飼百樣人」,普賢菩薩告訴我們面對病人的態度:「如是等類,我皆於彼,隨順而轉;種種承事,種種供養。」 一開頭最好的隨順方法是什麼?patient! 病人的英文字,中文的意思就是「堪忍」。在工作經驗上告訴我們,的確是如此,當面對各種形形色色的病人,一開始遇到不如意,那種忍耐的感覺是很生硬、不舒服的,接觸久了,慢慢就不那麼硬碰硬,這叫「隨順而轉」!所以這層「醫病關係」,普賢菩薩就比喻說:「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病人不僅是成辦醫院一切功德之本,在醫病的舞台也是一種難得的人生歷練過程! 「普皆迴向」是普賢行願的終極目標,「從初禮拜乃至隨順所有功德,皆悉迴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願令眾生,常得安樂,無諸病苦。」迴向在醫院經營理念的意思是,「迴」所有服務、教學、研究、品質的成果,邁「向」每個醫院自己所設立的宗旨、目標、願景,諸如「不以營利為目的,促進社會公益福利,取之社會,用之社會,人本濟世,病患優先」、「以醫療回饋社會」,就普賢菩薩所揭櫫的終極人本精神是「願令眾生,常得安樂,無諸病苦」。 但是實際上是「虛空界乃至眾生煩惱不可盡故」,所以普賢菩薩告訴我們一個永續經營的觀念,普賢十願每一個學習標竿都是「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一種在醫療服務經營理念中,不斷循環,不斷輻射出去的菩薩精神!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