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蘇聰明/高雄市新復興中醫院長(作者亦為台灣醫藥交流協會理事長)】
肋間神經痛指肋骨神經出現灼痛及刺痛的症狀,並可能持續發生,往往牽連到肩、背,常因咳嗽、打噴嚏、深呼吸及情緒緊張、焦慮引發或導致病情加重,屬中醫學「胸脅痛」論治範疇,發病與肝膽疾患有關,心肺脾腎病變也會發生。
中醫認為,肋間神經痛主要起於風熱內侵、跌仆閃挫或情志失調、憂思惱怒等內傷、外感因素,導致脅肋經脈阻塞不通、氣血運行受阻而發生脅痛。西醫常以消炎止痛藥治療,效果不錯,民眾也可考慮藥性溫和的中藥調理。
在中醫學理中,本病的症狀有氣、血、虛、實之別,診斷時須查明疾病本質,一般初期多屬氣滯(氣的運行受阻)引起,因延誤治療,導致血瘀(血液循環不暢),
均屬實證。氣滯以脹痛為主,痛無定處;血瘀以刺痛為主,痛多固定。陰虛以隱痛為主,痛時喜按。
中醫治療肋間神經痛,秉持「通則不痛」及「榮則不痛」的理論基礎為原則,選用適當的方劑下藥。大體來說,實證以理氣、活血、清熱為治則;虛證則以滋陰、養
血、通絡為治則。
就中醫觀點,肋間神經痛患者大都出現「肝氣鬱滯」主證,這類患者的脅肋痛以脹痛為主,疼痛走竄不定,甚至可牽連胸、肩、背的部位,且常因情志不暢而加重症狀,治以疏肝解鬱、理氣止痛中藥。
如果脅肋痛以刺痛為主,痛處固定,按壓會痛,晚上疼痛較厲害者屬「血瘀阻絡」,採用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中藥;脅肋痛劇烈,身熱目赤,胸悶,飲食減少,惡心
嘔吐,或目黃,膚色泛黃,小便短赤等屬「濕熱夾毒」,施予清化濕熱、瀉火解毒中藥;脅肋間隱隱作痛,痛時喜歡揉按,口乾咽燥,心中煩熱,頭暈目眩,遇勞累
病情加重屬「陰虛內熱」,使用滋陰養血、疏肝止痛中藥。
中醫治療肋間神經痛常以「肋膜炎湯」為主方,如疼痛劇烈者,加青皮、川楝子、鬱金加強理氣止痛作用;脅下有痞塊者,加三棱、莪朮、地鱉蟲以加強破血軟堅力
量;兼有心煩氣躁、口苦咽乾或便秘尿黃者,加丹皮、黃連、川楝子、元胡增加清肝理氣、活血止痛效果。
【2007/05/23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