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华严念佛三昧论》-第2集
2024/04/27 18:22:12瀏覽153|回應0|推薦2

《华严念佛三昧论》-第2集

  我们这一堂课是跟大家一起来学习跟领受。这部论着叫做《华严念佛三昧论》,那这是清朝的彭际清大居士他着作的。讲解是由我们佛门大德黄念祖老居士念公他来讲解。那麽师父照样是做转述的工作。

  这个第二堂课,我们是接着前面提到这个五重玄义的内容,前面我们讲了两个了。现在我们看第三是「明宗」,这个下来是会有比较详细的解说,这裡只是提一提这五重玄义简单的内容。

  宗就是修行的宗旨,就是它的这个方法跟途径,告诉你依这个宗旨这条路,你走下去就决定是正确的,所以宗旨就是这个意思。

  那麽一开头念公就说:我个人的体会本论应该以「华藏入名字,持名入华藏」为宗。前面提过了,这个「华藏入名字」,「入名号」也可以。所以这个我们一开始就提到这件事情了,就这十个字,了不起啊!这是念公独特的,也是发前人未发之妙谛,这是念公他自己提出来的,不是彭际清居士提出来的。所以这个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个之前也没有听说谁将华藏世界跟极乐世界,《华严经》跟淨土经结合得这麽殊胜,这麽精妙,就这十个字,就这十个字「华藏入名字,持名入华藏」,这十个字就这麽的不可思议了!我们谁也没想到。

  我们只是知道华严是华严,淨土是淨土,华藏是华藏,极乐世界是极乐世界。

  现在大家看看这十个字是什麽概念?这不是我们一般人有能力想到的,超出我们的概念啊!俗话说:给你想到头都爆了,你都想不出来,所以不是想的。这个是自性的流露,才能够流出如此般若智慧的言语。

  「华藏入名字,持名入华藏」这十个字含义极深极广啊!整个华藏世界就是毘卢遮那说的法,这个我们都知道。那说《华严经》的时候是四处在天上说,三处在人间说,就是七处八会,或者说九会,因为两种的译本不同。华藏世界讲十方一切佛、一切菩萨、一切庄严,那你持名就入了华藏,极乐世界就是华藏世界啊。持名往生,就入了华藏。这个后面有真实的人证。然后再加上一句「华藏入名字」,念公说如果能够信、能够理解,这个名字有这麽殊胜的功德,这个信解就深入了。我们一般人还理解不到这麽深入,所以信就不深,解也是很浅。信解深了之后,这个就是往生的主要因素了。

  那为什麽说「华藏入名字」呢?这是根据这个论所说的,所以是有依据的。这个论说什麽?说:「弥陀全体遮那,极乐不离华藏。」就这十二个字,这十二个字就是夏莲居老居士莲公在他编写的《淨修捷要》也有类似的发挥,这个我们之前已经学过了,说什麽?说极乐,华藏,密严,淨土,大日遮那,同归光寿,华藏、密严,不离极乐,密严国土就是极乐国土,这就是连密宗也在裡面了。所以我们在《大经解》有说过了,念公说这句阿弥陀佛就是密宗的十住心,秘密庄严心,还在华严禅宗之上啊!所以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一切一切都是华藏世界。「华藏依正悉入弥陀名字」,华藏世界一切依报,就是一切佛土庄严,一切正报,就是一切佛菩萨;都入在阿弥陀佛的名字裡面了,所以说是「华藏入名字」。

  那麽大家慢慢的跟下来,你就会越来越发现-我们这条路是越走越光明,越来越不可思议啊!对这个法门,这句佛号阿弥陀佛,以及对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的信心,更是越来越是「万牛莫挽」,意思就是一个念佛人他决志往生的信念很顽强很坚固,毫不动摇,他坚固到什麽程度呢?即使是一万头牛同时来拉他,你也别想拉动他半步,这就是这一句了「万牛莫挽」。

  那麽如果用现代的语言呢?我们就比较容易体会了。就是告诉你说你用多少cc的马力来拉都拉不动。像现在师父这样子,二十年啊,这是整数,应该超过了,在淨土宗淨土法门,一句佛号,一部《无量寿经》,一个法门,这麽长的时间,你谁都别想把我拉动半步啊,我告诉你连半步都没有机会。

  蕅益大师的《灵峰宗论》也有这句话说:「依绝待而论,惑业感于三界,恶梦也。念佛生于淨土,好梦也,亦不可不求生也。...苟深思此理,淨土之生,万牛莫挽矣!」

  好,我们继续看说:「持名入华藏」,那彭二林又说:「持一佛名入全法界」。持一佛名,全法界的功德都在裡面了。

  这句话又是一个不可思议!大家想想:全法界的功德是什麽概念?超出凡夫的概念了。

  那麽论就说了说:「名字即法身」,「名字不异报化」。一个名字,法身、报身、化身全在裡面了,全在裡面了。

  所以念公的说法都有贊同票的,作这部论的彭际清大居士也是类似这个说法,同样的这两位大善知识也给师父站台当靠山,因为很多年前师父我自己就发现到这句佛号阿弥陀佛就是法身,当时就是有这种的认知啊,但是还没有十分肯定。所以就很大胆的跟大家说:你念阿弥陀佛,你就念到三身啦!念到法身、念到报身、念到化身。所以你看这裡就给师父证明了,给师父证明了。

  又云:「此土行人(即娑婆世界之人),以专念力,修诸功德,回向西方,惑业未断」(这个大多数人是这种情况,还会起惑,还有疑惑),那麽就「生同居土。」西方有四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馀土、实报庄严土跟常寂光土。这种惑业未断,但是专一的念、修诸功德、回向的人就生到凡圣同居土。

  那麽第二种人就「欣厌既切」,欣慕极乐的心,厌离娑婆的心很切。所以厌离的心很重要,很多人厌离的心没有生出来,对娑婆世界还是很留恋,那就是欣愿不切。

  「粗漏渐除」,惑业就是漏,所谓见惑、思惑。那麽见惑有什麽呢?见惑有十种: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取见、贪、瞋、痴、慢、疑,断了见惑就证得初果了。思惑就是细的贪瞋痴慢,一直到无色界的贪瞋痴慢都断了,那麽就证得阿罗汉。

  那麽现在这裡说的是不去证小乘极果。我们不走这条路,我们也没有能力走这条路,你不要说我们,就是现在南传小乘人也难,也不容易啊!

  师父当居士的时候就听小乘出家人说过,这是一位比丘尼她说她也知道今生要证阿罗汉难,她只希望能够生天界,生天界过后再来继续修,所以她也认为难啊!

  我们淨土行人但欣厌很切,粗漏渐渐消除。粗漏指粗的邪见、身见、边见、粗的贪瞋痴慢渐渐消除了。

  并且「闻法增进」,你看这裡提到「闻法」,所以听经闻法就很重要啊,你明理了,你理明了,中文字很妙啊!理明也可以,反过来明理也可以。当然这还是有差别的,有差别的,一个是浅的,一个是深的。这样念佛求往生,可以生方便有馀土,这就比凡圣同居土高了。

  那麽再来就是实报庄严土的,怎麽样呢?说:「若修圆教为因」,这句话是对我们说的,不是对一般人说的。我们现在所讲的华严是圆教,这个大家认同了,一般普遍大家都知道华严是圆教,同样的淨土宗也是圆教。以前傻傻的不知道啊,自己还以为淨土法门很浅。现在才知道是圆教,那麽这裡说「以圆教为因」,那我们现在就是了,所以大家听了应该很欢喜,以圆教作因,从这裡发心。

  然后呢,「深达实相」,就是很深的了达这个实相。说老实话,你不深入学习我们这个《大经解》,你是没有机会了达实相的。你知道的那些佛法都是很浅的,实相是什麽?还有很多佛教徒没听过。能够很深的了达实相。

  然后「以普贤行愿」,这裡提到普贤菩萨了,以普贤大愿,这个十大愿王做自己的愿。「回向西方」,你就生实报庄严土了。之后就「亲承佛记,分证寂光」,那佛就跟你授记了。你同时就分证常寂光土了。以普贤十大愿王作自己的愿,哎,这个我们好像没有做到哦!好像没有做到哦!大家别担心,后面会有教你方便下手的方法。

  所以这个论就是《华严念佛三昧论》,不但希望大家持名往生,生凡圣同居土,还希望大家以圆教为因,可以上升到实报庄严土。生实报庄严土,就是大菩萨了,一生就大成就了,这是上品生啊!上品上生当下就分身到无量佛国去闻法、去授记,到无量的世界说法广度众生,分身无量无边。淨土宗的成就就是如此的成就,但是需要以圆教为因。所以说淨土宗浅的人是他自己浅,当然你不是上品生,你还是要有一个过程,最后还是会到实报庄严土的,这个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时间而已,而时间是什麽?时间又是错觉,时间是错觉,时间是虚妄的,所以这个才妙了!

  如果没有以圆教为因,一样可以往生,那只是前面同居土、方便土的成就。所以这就是造论的用意了。

  所以大家要知道师父的用心,就是硬硬将大家锁定在圆教,想尽办法不让你们退下来。但是还有人不能体会,不能谅解师父的苦心。当然有人自己愿意退下来,那就没有办法了。所以我们今天来学习这部论,就等于给我们增加信心了,给我们增加信心了。

  「华藏入名号」,或者是入名字,华藏的一切都入到这个名号之中了,如果你是这麽念,就是如此念你这麽念,然后深达实相,你不但往生,而且品位很高。那麽这就是宗,「华藏入名字,持名入华藏。」华藏就是极乐世界。

  接着我们看第四说这个「论用」。「用」是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往生极乐,一生成办」为用。所以首先叫你发菩提心,三辈往生都要发菩提心的。那麽这个论如此的细说,就是要你发菩提心。菩提心浅说就是大智慧、大慈悲、大愿力相结合的这个心,这个是最粗浅的说法了。那麽以大智慧来说呢,这部论所表达的就是大智慧。你发起这个心,一向专念,那麽这就是《无量寿经》所说的三辈往生的共同条件-「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如此可往生极乐世界。「一生成办」,过去多少生没有成功的事,现在这一生就成功了。不用再等了,也不用再辗转了,还转世?贪好玩啊?有能力转世也不转了,更何况没有能力啊!

  那麽接着念公就说:我还可以斗胆的向大家说,说你修什麽法门,如果不求生淨土,一生成办就没有可能。纵然是有,那是极少数的。

  这裡念公再摘录论的一段,这个论上面还说:「行者诚能决定信解,知一切佛不离自性。」如果真正能够有决定的信、决定的解,知道一切佛不离开自性。

  然后「起勇勐心,起担荷心」,要觉他,既然要觉他,你先要自觉嘛!就「便与本师初发心时等无有异。」所以就劝人发菩提心,如果信心有了,有了决定的信心,知道一切佛不离自性,起了勇勐心、担荷心,就跟释迦牟尼佛初发菩提心的时候一样了。

  「初发心时便成正觉」,这是《华严》的道理,因果同时。这都是「超情离见」的。如果大家都在情见之中,对于这些事就是怀疑,这怎麽行呢?要知道我们的情见都是错觉啊,爱因斯坦他都说了是错觉,佛早就告诉你这些都是你的妄想所产生出来的东西。

  而且《无量寿经》说,如果你对于佛的不可称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不能够明了的话,你就是往生,也是在边地。那麽如果对佛的智慧能明了,但是对自己的善根不能生信,不能相信自己具有佛性,不能相信自己的本性就是法身,跟法身佛平等平等,无所欠少,对这些不能信,那你也只能生到边地。这个在《大经解》的第116集,念公有很详细的解说。所以这个造论者彭际清居士他的用心就在这裡。不但希望大家往生,还希望往生的品位高一点,这就是造论的苦心。我们今天有这个机缘共成会聚,也就是希望在这个地方提高一点,那麽这个提高一步,往生之后,你到那边就大大的提高一步了,那就不是凡圣同居土了,甚至不是方便有馀土了,直接就到实报庄严土了。为什麽呢?如是因,如是果啊!

  所以这第四个就是说的「用」,他的用就是劝你发菩提心;你这样发菩提心,就跟释迦牟尼佛当年发菩提心时是一样的。「初发心时便成正觉」,这样往生,就不会落到边地疑城裡,多少年不见佛,只有菩萨来跟你说法。为什麽呢?因为佛跟你说,你也不懂啊,你看华严会上的大阿罗汉他们都如聋如盲啊,是不是?

  好,我们接着看第五是「教相」。至于这部论它是属于什麽教呢?教裡面分三藏:经藏、律藏跟论藏。这部论是属于论藏。律藏是戒藏,经藏是定藏,论藏是慧藏,戒定慧的慧。所以这个论很重要。有的时候你光读经,草草的就念过去了。这个论给你一解释、一分析,大家对经典的意思就理解的深入了,所以这个是慧藏。

  在大乘、小乘中,这个是属于大乘教,而且是一乘教。

  那麽在判教裡头,天臺就判四教:藏、通、别、圆。藏是小乘,通是通于大小乘,别是大乘。那麽这个论是圆教。

  华严就判为五教:小、始、终、顿、圆。那麽这个论是属于圆顿教。这是最高的、最圆顿的,也是最殊胜的。

  那麽把这个染入心神,这麽去念佛,品位必定会高。还有,如果真正圆解能开,那你就是圆人咯。圆人跟不圆的人的分别,修行是日劫相倍啊!圆人修一天,等于不圆的人修一劫,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啊,所以大家要知道。开圆解也不是勉强的。要好好的发心,好好的修,见解一天天圆起来,那别人就望尘莫及了,都在你后面了,追都追不上了啊!日劫相倍啊!

  以上就是论的五重玄义简单的理解,我们再重複一遍,五重玄义就是:第一个释名、第二个辨体、第三是明宗、第四是论用、第五教相,就是释名、辨体、明宗、论用、教相。

  那麽底下呢?底下就开始解释这裡面的论文了,精彩的精彩的内容现在就开始了,我们看一开始说:

念佛法门,诸经广赞。约其总贯,略有二途:一普念、一专念。

  二途就是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普念:就是普念一切佛,好像念那个那摩佛,密宗的那摩布达亚Namo Buddhaya。专念:就是专念某一尊佛叫做专念。下来说:

如观佛相海经、佛不思议境界经等,但明普念。

  这两部经等等都是讲这个普念的。刚才所说的就是那摩佛,那摩布达亚都是普念。那麽:

药师琉璃光如来经、阿閦佛经、无量寿经等,特明专念。

  这个「等」说的应该是还有指其它的经。《阿弥陀经》当然也在裡面啦,《阿弥陀经》是专念阿弥陀佛,专念一尊佛。

今此华严,一多相入。

  《华严经》是一多相入,一入多,多也入一。

主伴交融。

  一切世界有主。在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主,观音、势至、诸大菩萨都是伴。「主伴交融」,你说主,这个伴就在裡面了。你说伴,主也在裡面了嘛。彼此交融,主伴不二。

即自即他。

  你说到一切佛。阿弥陀佛就是释迦牟尼佛,就是毘卢遮那佛。从阿弥陀佛看,阿弥陀佛是自佛;释迦牟尼佛,毘卢遮那佛是他佛;他佛就是自佛。

亦专亦普。

  念阿弥陀佛就是念一切佛。就是说是专,也是普。这个就是不可思议的地方了。

  所以如果你不用华严的道理,你一定会怀疑,你这个怀疑就是你众生的知见了,众生的知见是怎麽样子的呢?只能够这样,不能够那样。普就是普,专就是专。怎麽可能亦普亦专,也可以普也可以专呢?唉!这不是模棱两可吗?释迦牟尼佛怎麽可能告诉我们模棱两可的事情呢?所以你只承认你知道的,不承认你不知道的,这是唯常识论。那麽这裡指的华严的道理,是你不知道的。所以师父常常说不知道就不要乱乱下定论,这个很危险啊!更何况《华严经》是佛说的,那就更加的危险了。下来说:

略标五义以贯全经。

  以下提出五种胜义来贯彻华严全部经,来总摄总结《华严》全经八十卷。接下来这五个殊胜的义理,开始只是先简单的提一提,把这个重点提一提,那后面还会详细的来说。好,我们看:

一、念佛法身,直指众生自性门。

  念佛的法身,就是直指众生的自性。这部论的殊胜的功德,在这个地方很突出啊!从法身流出报身、化身。念佛最后是证法身。佛是凡夫所仰望最高的,而佛最高的是法身,是不是?那麽这裡说「念佛法身」就是直指众生的自性。「直指众生自性」这话在学人分上,这十个字,前面四个字跟后面六个字是连不到一块的。前面四个字是「念佛法身」,然后把后面六个字连起来,就是that is 「直指众生自性」。你连得起来吗?这一连起来,你就开始怀疑了。所以自性就是法身,很多人不知道啊,很多人不知道自性就是法身。那麽这裡念公又说了说,如果这十个字能够连在一块,那你就是佛的知见了。连不到一块,那就是众生的知见。你能够融会,那就是佛的知见。所以自己看看自己,你现在是什麽知见呢?第二说:

二、念佛功德,出生诸佛报化门。

  佛来显现这一切佛刹、一切国土,显现种种的佛身。这是佛的殊胜的功德,是佛的功德之所庄严、之所成就。是为了摄受众生念佛的功德。佛因为有这种功德,所以才能够流现出这些国土,这些法门。而佛能够流现这些国土,这些法门,正是佛的殊胜功德。这些话要一直重複再重複,你会发现其中的奥妙。

三、念佛名字,成就最胜方便门。

  法身,报化身怎麽念呢?你总要有一个东西给我们念嘛,你是不是念那摩法身、那摩报身、那摩化身?你要有方便让众生可以下手的方法才行嘛,那就是这裡说的咯,念名字就够了。就念那麽阿弥陀佛。所以彭居士这是大智慧啊,他用的字不多。这五条大家如果能够吃得消,什麽叫吃得消?就是接受下来,能够消化,不会消化不良,这就是吃得消啊!如果能够吃得消,大家就大大的向圆人的路上迈进了一大步了。

  所以我们七宝就是提倡要圆信、圆修、圆解、圆证。那麽告诉你这个是最胜方便门,最殊胜最方便的一个门径,念名字是最殊胜的方便门。所以念公就说了,大家有时候往往总是不满意,盼望哪一天得个什麽法、去灌个什麽顶,你看现在彭居士在这个地方就直接告诉你,念佛名字这就是「最胜方便」了,最殊胜最方便的方法了。

四、念毘卢遮那佛,顿入华严法界门。

  华严是毘卢遮那佛说的。毘卢遮那佛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顿入华严法界门」,一下就入了华严的法界了,十玄、四无碍。十玄我们在《大经解》学习过了,就是十玄门嘛。四无碍就是四种无碍的法界,这是《华严经》提出来的四种无碍的法界,这四种法界就是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跟事事无碍。十玄就是重重无尽。这表示尊师重师啊!修行人不能忘本啊!不能忘了我们的本师啊!就是要尊师之所教。释迦牟尼佛教我们念佛。《阿弥陀经》,《无量寿经》都是佛说的。佛教我们念佛,应当发愿往生,听佛的话,才是尊师。不只是上供嗑头。上供嗑头那是纯皮毛的表现。根本是从内心当中接受佛的教化、听佛的指示,依教奉行,这才是尊师。

  你能够承担,担得起,你能够领受佛的教诲,这才是「敬」。不是这个形式上的,佛不是希望你磕头如捣蒜。要领受,要承担,这才是「敬」。「领受」就是佛说的话,你要理解。「承担」就是你要把这个弘法利生,佛的这个伟大的誓愿,你也承担起来,作为你自己的誓愿,这才是「敬佛」啊!下来我们看第五:

五、念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圆满普贤大愿门。

  那麽这个地方就点到主题了。告诉你念名字,念谁的名字呢?最后,就是念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圆满普贤大愿门」,这样就圆满了普贤的十大愿了。普贤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

  下来念公当时就提到了说:最近台湾来了一位法师,他在国外非常受人景仰,在美国、在加拿大、在台湾、在香港、在马来西亚、在新加坡。他这个人本来是念哲学的,后来学了佛了,讲这个讲那个、讲《愣严》、讲《华严》,后来从华严上醒悟了,念佛了。

  这不就是说的淨空老和尚吗?念公当时对淨空老和尚是这样的描述,也是这样的称呼说台湾来了一位法师,可见念公的境界是远远超过老和尚的。最近师父我也发现一件事,提出来大家体会体会。有两张照片,大家看视频就可以看到,有两张照片大家看看,一张是念公当时在自己的书房跟淨空老和尚在讨论,当时老和尚是聚精会神很专注的在听,就像学生在听老师传授一样。另外一张是念公跟老和尚两个人的合照,当然另外还有啦,只是师父提这个,就是显示这就是同一个师承了,同一个传承了,你不承认都不行!所以就告诉你什麽呢?告诉你什麽呢?依止念公就是等于依止老和尚,这是同一个传承。不是说我们淨宗有自己的师承,我们是依老和尚的,就不能依你们。那你这话一说出来,就是破和合僧了,破和合僧你知不知道啊?我的话就只能够说到这裡。

  好,我们继续看,说:《华严》不离念佛,说来说去,就是导归极乐。

  念公就又继续说淨空老和尚了,说他现在变得是专修专弘淨土法门,专弘《无量寿经》,而且就是夏老师莲公的这一本会集本。圆满普贤大愿,他就从普贤大愿转向淨土。这个他就是淨空老和尚了,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世界,最后还是从《华严》做总结了。

  我们继续看论的内容,下来说:

别申问答,豁破群疑,普与见闻,同归一乘云尔。

  除了上述五条之外,又提出了几个问答,破解群疑,彭居士就希望「愿一切见闻者,都同归到一乘之法,都得成佛。」

  在还没有细讲这个论的内容之前,前面我们就先提出了几个重点,而且这几个重点我们只是简单的来提一提。更详细的内容跟讲解,现在就开始了,所以我们一段一段的来看。

一、念佛法身,直指众生自性者。

  念佛法身,直指众生自性是什麽呢?下来就详细的解说了,下来的全都是圆教博士班的内容,大家要用心的来听。

吾人固有之性,湛寂光明,遍周尘刹。

  说每一个人本有的这个性叫做本性(固有就是本有),这裡用「固」这个字就是说的很坚定,这个本性很坚固、不生不灭、不会什麽时候就没有了。这个本性「湛寂光明,遍周尘刹」。寂就是寂淨。而且用「湛」这个字来形容,就是清湛极了。湛寂指一点灰尘、一点渣子、一点污垢都没有。本性就是这麽样的湛寂光明。而且是遍周尘刹,尘尘刹刹无量无边的世界都周遍了,没有一个地方到不了的。

  那麽下来就谈科学了,大家要知道念公是科学家,他谈的科学就是佛法,没有离开佛法的这个佛教的科学观跟宇宙观。

  那麽现在可以知道说,地球是太阳系的一员,太阳系是银河的一员。再往上不知道还有多少多少的银河系、多少的星云。再大是什麽?都不知道,到现在还不知道,无量无边。有的天体它的光到我们这裡要多少亿年,以光的速度到我们这裡还要万万年,所以这个世界有多远呢?这还是肉眼的世界,科学所能了达的,实际上是远远超过科学的水平,科学能够知道的就是这一小块,虽然说是比从前的一小块大多了,但是还是一小块。而自己的自性是湛寂光明,而且是遍周尘尘刹刹。现在科学所不能及的地方,以及将来也不能及的地方,可是你的自性都遍达该处,都能够到达,都包括在内了。

  所以你看看,我们是不是在科学之上啊?每每听到这样的内容都会很安心,我们现在正是走在一个超越很多人的领域上。大家都是佛教徒,同样都是在学佛,但是今天我们所知道的,不是一般人有机会知道的。想想这份幸福这份福报,你在这个世间还要求什麽呀?你们都已经得到世间人梦想不到的宝藏啊!所以要好好的珍惜!这是师父突然间有感而发,有感而发。

  好,我们继续看:

诸佛别无所证,全证众生自性尔。

  那麽这个说法大家以前应该没有听过,其实在佛门也没有人这麽说过。不是开悟的人怎麽能说出这样的话呢?不可能的嘛!佛没有直接这样子说过,祖师也没有这样子说,单独彭居士这样子说,但是这跟佛的意思跟祖师的意思是相通的,相通的,开悟了就见与佛同啦!什麽叫开悟?念公说开悟就是跟佛同步。同步我们英文叫synchronize,你想的就是佛想的,佛想的就是你想的。这个要到了极乐世界你证得念不退才行啊!念不退就是念念流入萨婆若海,萨婆若海是成佛的一切种智,念念跟一切种智相应。

  那麽再看回这句「诸佛别无所证,全证众生自性尔」。诸佛成了佛,证到了佛果。「信解行证」,就是四个步骤嘛!开始一定要信,信了之后要如实的解,解了之后就要实行,行了之后呢,最后就是证。那麽这裡告诉你诸佛最后证到什麽?这是我们所嚮往的,我们也想跟佛一样要证个什麽。但是这裡告诉你四个字-别无所证,全是证得「众生的自性」。佛所证到的是什麽呢?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本有的本性。在座的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本性。佛证得的是什麽呢?成了佛,证到了最高的境界,是什麽呢?就是众生每一个人的本性啊!这句话要天天念,「诸佛别无所证,全证众生自性尔。」你能够全盘接受了,你就能够承认认同自己本来是佛了,你再也不会怀疑了。那麽底下就引华严了。

如来出现品云:「菩萨摩诃萨应知自心,念念常有佛成正觉。」

  诸大菩萨你要知道你们的自心,在你们的自心之中,念念之中,在你心念之中,有佛成功了。成正觉就是成佛了。

「何以故。诸佛如来不离此心成正觉故。」

  诸佛如来就不离众生的心而成佛了。不是离开众生的心以外,在外面自己去成佛,不是!跟众生是同一个心了。那麽这裡又再告诉你了,我们是「共同一法身」。下来说:

「如自心,一切众生心亦如是。」

  每一个人有自心,一切众生也都是如此。

「悉有如来成等正觉。广大周遍,无处不有,不离不断,无有休息。」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无穷无尽的佛,随时随时在那边成佛。而且这个心广大周遍,无处不有,永远是不离不断、没有休息,「无有休息」就是没有休息。这是一段,那麽下来第二段就是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时候,看见星星,大觉大悟,成佛了。就说了说:

又云:「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着,不能证得。」

  没有一个众生没有如来的智慧。他不说每一个人,他也不说每一个佛教徒。他说每一个众生,这就是佛教伟大的地方了,最平等了,这个众生就包括了一切有生命的。「具有」,就表示已经有了。不是现在才有。在座的每一个人你承认这句话吗?听是听了很多年了,常常听,但是你承认这句话吗?这是佛说的,佛成佛的时候所证明的。成佛就是因为证实到了这点-每一个人都有如来的智慧。所以我们要大精进啊!要大惭愧啊!我们有如来的智慧,可是我们现在你看堕落成现在这个样子啊!这个是事实啊!但是但是我们要懂,我们并不是很难。念公又给我们大家鼓励了,说只要把这些虚妄都去掉,恢復本来就是了,是恢復啊!不是变个什麽、再得个什麽、再修成个什麽。气功是讲究从头上出来个小人叫元神,小人再修,又再出一个小人。佛法不是这样子的,这些都是心外取法,佛教不是这样。众生有佛一样的智慧,但就是因为有妄想、有颠倒执着。想的都是错的,而且还执着自己的错,还把错的抓住不放。这就不好办了,所以就不能证得了。

  所以佛在《四十二章经》,这是最早在中国翻译的经。一开始就告诉你了,就是这一句我们常常听的,说:「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那你偏偏要相信自己的意思。这个「意」就是意思。师父发现中文字「意思」这两个字很有意思,这个「意思」这两个字很有意思。「意」就是第六意识,思就是思维,同样也是落入第六意识,思维就是分别嘛,所以怎麽可能信自己的这个分别的意思呢?常常说这个念头是刹那生灭,一秒钟二十一万六千个生灭,请问你是要信二十一万六千裡面的哪一个念头呢?

  所以这裡就顺便谈谈,谈到这个忧鬱症这件事情了,忧鬱症是怎麽来的?就是不知道念头刹那刹那生灭的道理,这一般人都没有机会知道,也没有机会听到啊!下来说:

「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

  就是这样而已。就是这麽简单,而我们就是搞到它不简单。下来念公一段话就形容彭际清居士这个说法说得很妙,怎麽妙呢?说彭际清居士的这一段十分的殊胜,就是指前面彭际清居士这部论的这一段论文,念公说彭际清居士前面这段话,十方诸佛都放光;一切佛世界都天雨妙花;一切魔宫都震动。就像我们地球发生的九级唐山大地震啊,魔宫都倒塌了,魔王都昏倒在地上,不可思议啊!

  所以师父说这些话要常常读,常常看,你就会天天都很法喜,要知道我们大家都已经得到了这个宝藏啊!别人都还在那儿溷吃等死。

  所以说到一切神通,现在的奇异功能,都没有办法相比。神通太淼小了。你看阿罗汉的神通,能够把太阳跟月亮换个位置,可以互相换个位置,听过吗?这是真的,那不是好莱坞的特技啊。但是阿罗汉还是小神通啊,菩萨神通更大了。《大经解》四十八愿的那几集视频就说得很详细嘛,是不是?

  而「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是佛的神通。这是佛的神通,能够直指凡夫的心,让凡夫见到了自己的本性,让自己成佛,不是佛帮你成佛,是你自己成佛,这就是佛的神通了。

  所以就不是那些什麽这个那个,微不足道啊!那些都是唬人的。看到这些内容你还会羡慕神通吗?

  佛现大神通,直指:念法身佛,念的就是自己的自性。这个就和淨土宗是结合了,怎麽结合呢?那就是《观经》的话了:「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你看这麽了不起的八个字居然出现在我们淨土宗的经典裡面,有几个人注意到呢?因为《观经》很少人读嘛。

  那麽在解放前夕,江西有个比丘尼,逝世之后火化,顶骨不坏,上面有四个字就是:「心作心是」。

  你看我们七宝,大家一上楼,要进到这个讲堂之前,有一扇这个玻璃门,是不是?就那四个字嘛!

  所以念公说圆彻法师已经有了这个拓片,这个是很殊胜的一件事。「心作心是」,「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你现在念佛,就是「是心作佛」嘛,而你作佛的这个心,它本身就是佛。《观经》的这八个字这个话,就跟彭二林完全是一致了。实际夏莲居老居士莲公说,《华严经》、《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三部经是一部经。《华严经》是大本、《无量寿经》是中本、《阿弥陀经》是小本,三本是一部经。

  那麽《弥陀疏钞》也是一上来就说了八个字:「灵明洞彻、湛寂常恒。」非常明,是灵明。非常彻,是洞彻。非常寂,是湛寂。恒就是常,又用常来形容恒,所以是绝对的恒。「非清非浊、无向无背。」没有清浊之分,也没有向背之别。「大哉真体不可得而思议者,其唯自性欤。」这个真体,就是不可思议的,是不可思议的,是什麽呢?就是每一位的自性啊!所以《弥陀疏钞》,《观经》的宗旨就跟这个论是一样的了,一样的了。所以这就是「根本」:「体」和「本」。

  彭二林居士是造诣很深的居士,在居士裡面很稀有。这是念公说的。说他的论非常透彻,斩钉截铁,不允许你模棱两可。那意思就是不可以讨价还价了,那我们当然没有资格了。所以我们知道念佛有四种,念佛的法身,这个地方就是指的实相念佛了,法身就是实相,念佛法身就是直指众生的自性。什麽叫念佛法身呢?不是要念一个什麽咒,或者一个什麽的,就是告诉你,众生自己的本性,就是佛的法身,你要是认识了你的本性,你就是见到了佛的法身了。念念不离自性,就是念佛法身。这就是直指:直接、究竟、最殊胜的成就。所谓成佛,就是就是成这个了。你还以为成什麽呀?

  所以师父常常也说了,成佛就是恢復你的本来,所以不成佛行吗?不成佛行吗?所以有人就说不要成佛,还要继续做人。哎哟,你不成佛,你就继续煳涂了;当了科学家,还是煳涂;不能观自在,就是煳涂;不知道自己有一个真身,就是煳涂;不知道自己只是三度空间的可怜虫,就是煳涂;不依止圣言量,就是煳涂;不知道死后可以去哪裡,更是煳涂!

  我们继续看讲记,这裡告诉你「诸佛别无所证」,诸佛证得什麽呢?另外没有什麽证的啦,全证众生的自性啊,他所证的全部就是众生的自性。我们这裡继续的重複提这件事情,这个说法直截了当,斩钉截铁。佛证得什麽呢?别的没有,就是在座的每一个人的本性。佛证的就是证这个,成就的就是这个成就。

  而我们呢?我们往生极乐世界,最后证的也是证这个嘛!全证众生自性,就是恢復你的本来嘛!所以《心经》也说嘛,证无所得啊,《心经》上面讲的「不增不减,不垢不淨,不生不灭」也就是无所得。你执着有证有得,你就落在有这一边;你要是说无证无得,你又落在无那一边。

  自性是湛寂光明,清湛极了,一点尘渣都没有,清淨极了。光明无量,遍周尘刹,这个光明是遍周一切刹土,一切虚空、一切世界,也就是我们的本性。所以,为什麽说我们众生是迷了?就是迷了这个本性啊!自己有了这个本性,不能认识,这就是迷了这个本性嘛!觉悟了,证到了,就是佛。所以这个事情就是这麽简单明瞭。一切法门,就都是为了这件事。

  但是有一些经典就没有说得那麽清楚,那就是有次第了。你要是在小学,你就是老抓住这个就是全部的佛法,认定这个就是全部的佛法了,就这麽多了,那是小学的佛法呀!朋友!上去还有中学,还有大学啊!就等于你是小学生,你就拿着你现在知道的跟大学生说,就是这样,不是你的那样,就是我的这样。这不是很幼稚吗?还自以为是,可怜悯者,不长进啊!

  那麽底下就引据经文来做证明了。说这些话是根据圣言量,就是佛说的,是诸大菩萨说的,这就有根有据了,就可以为人演说了,可以告诉别人了。把自己个人的见解随便拿来跟人家谈,时下很多人都有这个毛病,这个是谤法。

  所以这就引了华严的两段了,一段是〈如来出现品〉说:「菩萨摩诃萨应知自心」。一切大菩萨应当知道你们自己的心,佛教导菩萨第一句话就是这句。那麽今天在座的诸位也是菩萨摩诃萨,应当怎麽样呢?应当「知自心」。自心之中,念念之中,常有佛成正觉。诸佛菩萨在哪裡成正觉呢?就在众生的心念之中。

  这个我们不知道啊,以前也没听说过啊,大家很多今天是第一次听到。所以师父说你别着急自己上网去搜念公的东西,你自己看,跟师父再来跟你们介绍,这个味道是不一样的,不是烧焦的味道,那是另有一番不同的滋味。我们接着看:

  所以就是凡夫在迷。所以呢,问就问着为什麽会迷呢?何以故?因为「诸佛如来不离此心成正觉故」。一切如来都是不离这个心成正觉。佛的成就,就是知自心,如自心,证自心。当时华严会上诸菩萨摩诃萨的心是如此,一切众生的心如是,也是这样子,那就包括今天在座的各位了,你们的心也是这样,包括有以后有机会听到看到这个视频的每一个人都包括在内了。一切众生的心都是这样,「悉有如来成等正觉」。在你的心念之中,都有如来在心念之中成佛,成就正觉。所以你的心是「广大周遍,无处不有,不离不断,无有休息」。我们的自心没有断灭,没有停止的时候,这个色身拿去烧了,都没有影响,自心依然存在,只是换了一个身相而已。这个承认吗?承认吗?承认了,你还怕死,怕死就是没有完全承认呐!

  那天就跟淨慧在微信说了这段话,师父跟她说,你要有能力分清楚这个色身臭皮囊跟清淨法身,这是需要般若智慧的。你捨不得这个臭皮囊,就换不到一个如佛的金色身啊!

  在念念中常有诸佛成正觉。这是在华严会上,释迦牟尼佛教导诸大菩萨的。当时说《华严》的时候,称为毘卢遮那佛,称为卢舍那佛,也就是释迦牟尼佛。

  那麽另一段也是我常常引的,这个我是念公,不是师父我。说「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德相」。没有一个众生没有如来的智慧德相。大家听到一点什麽奇异的功能,就羡慕得不得了啦!我修了多少年,都还没有什麽迹象,就是没有什麽消息,他一下就有神通了,很奇异,很羡慕他。其实这算什麽呀?我们每一个人本来就有如来全部的智慧,如来全部的功德,功德裡面当然就包括了神通了。所以那些什麽奇异功能,九牛一毛,可以忽略不计了。那我们既然有跟佛一样的智慧,一样的德相,那为什麽不显现呢?为什麽还在迷呢?为什麽还胜不过烦恼呢?烦恼来了,还不能化解呢?

  念公就举了一个例子说,有一个老居士跟街坊,我们这裡讲邻居,跟邻居闹气怄气,后来得病种种,所以烦恼还是胜不过。为什麽呢?现在给你提出这个原因:「但以妄想、颠倒、执着,不能证得」。你有妄想,你就颠倒,你就错了,不知道是非。执着就是碰到什麽事情就抓住,就粘住了。这是我的亲人,那是我的仇人,那是我所讨厌的人,我怎麽也不让他好。执着的非常厉害,不能平等。那麽你就不能证得了,虽然有跟佛一样的智慧,一样的德相,你就不能显现啊!然后说「若离妄想」,离开了妄想,一切智、自然的智慧、没有障碍的智慧就现前了。事情就是这样子。

  所以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这就是大事因缘。所谓「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这就是佛的知见。这不是众生的知见,也不是任何学者的知见,也不是任何宗教教主的知见,他们都没有。佛的知见,是最平等的,一切众生本来具足。

  但是有妄想执着,就不能证得了,问题就这麽一点点。那麽到这裡大家自然会问了:「那这个妄想执着,我们怎麽去呢?」怎麽去掉呢?问题矛盾在这裡啦,焦点也就在这裡了。我们跟佛一样,但是现在不能证得,不能证得,就是为了妄想执着。因为有妄想执着,而这个妄想我们怎麽去掉呢?最关键最重要的指示来了,来了,说::

云何离于妄想。

  怎麽离妄想呢?底下的话,大家要注意了,这就是彭居士极殊胜的言论,也是淨土宗登峰造极的话,也是禅宗登峰造极的话,也是密宗登峰造极的话。从密宗看,今天能听到这个话,等于毘卢遮那如来给大家做大圆满灌顶。

  那你还要去让活佛在你头上滴几滴水,这才叫灌顶吗?淨空老和尚有说过一句很有趣的话,他说你这样滴几滴水在头上叫灌顶,那你天天在家裡洗澡,淋那个花洒,那不就是大灌顶了吗?

  好,我们继续看。那怎麽去这个妄想呢?就是下来这句了,大家注意看,注意听啊!

须知一切众生颠倒执着,全是诸佛法身。何以故。

  那麽这样子的说法,有几个人听过?想都没想过是这样子的,其实它本来就是这样子;你想过,他就是这样子;你没想过,它还是这样子;我们不知道,它本来就是这样子;我们知道了,它还是这个样子。这就跟《首愣严经》说的「一切法,本如来藏,妙真如性」是一个意思。一切法,就包括了这裡说的颠倒执着。师父补充了这一小段。

  下来我们继续看念公讲记的原文说,须知一切众生颠倒执着,这个话还容易懂,就是前面这句了。但是它真正的含义十分难懂啊!颠倒执着是什麽?这裡说就是诸佛的法身。你不知道这个,因此,颠倒执着就把你给妨碍了,不能证得佛的智慧;你认识了这点,那成佛就是时间的问题了,而时间也是虚妄的。至于何以颠倒执着就是佛的法身呢?因为:

颠倒执着常自寂灭故。

  这些颠倒,其常恒的本身就是寂灭的,涅槃就叫寂灭嘛!念公说这个妄想,大家想一想,我这一念妄想从哪裡来?你能找得着妄想来的地方吗?从哪裡来?你说给我听听,从外面来的?从裡面来的?从什麽地方来的?从美国来的?从广济寺这裡出来的?因为当时念公在广济寺说这些内容嘛,在讲课嘛。从心裡头出来的,那请问你的心在哪裡?找个地方我看看。你说不出来啊,说不出来那就是无所从来了。那再看这一念妄想过去了,到哪去了?它到哪去了?「亦无所去」,那也没地方去啊,从哪来?你找不着,去的地方,你也找不来。所以,一个妄想,就是一尊佛出现,如来就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如来就是佛嘛,一个是从体上说,一个是从相上说的,都是佛的十号之一,那麽这段师父以前在转述《大经解》的时候,就是急不及待的给大家先引过了。

  这个跟愣严的道理就相通了。念公说愣严应该读作《首愣严》,这三个字是专有名词,没有翻译,跟般若一样,没有翻译。《首愣严》的意思是什麽呢?一切事究竟坚固。《首愣严》是经中之王,是最难读的一部经,最深入了。一切事究竟坚固。这个坚固,就是不生不灭,都是常恒的,离开生灭的,是究竟的,是坚固的。一切事,就包括我们所谓的善事和恶事等等。《首愣严》这个道理,跟这裡是相通的。

  《圆觉经》也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跟这裡也相通啊。你虽然颠倒执着,可是你本来成佛。因为这裡说:颠倒执着也是佛的法身,而且《圆觉经》说:「淫怒痴,戒定慧具是梵行」。杀盗淫三毒,跟戒定慧三无漏业,它们是平等的。

  所以《维摩诘经》就指示不二法门。一切相不二,不是体不二啊。说体不二,这个我们都承认,这裡说一切相也是不二。大家把这个体会了,就入了不二法门了。一切颠倒执着,都是佛的法身。一切事都是佛的法身,所以「一切事究竟坚固」这句话就成立了。

  以前很难接受,师父几十年前听过这句话,还要到最近才完全接受过来。那知道了这个事实真相,你在这裡还有什麽分别对待呢?还有什麽叫「二」呢?当然入不二法门很难,但是可以从这裡向不二法门趋近,可以跟它靠近。那如果真正能够信、能够承担,那你就入了不二法门了。

  这个道理很难懂,我们引经据典,经上是这麽说的,但是怎麽去体会呢?密宗大圆满裡头就有这麽说了:如果我们在水上,拿个手指头在水上写字,就是在水上画画。大家可以回去拿个脸盆试试,脸盆中的水,就譬如我们的本心,清淨的本心。你在水面上写个字,就出现了这个字形,这个是事相。这个我们说了很多了,以前都说过很多遍了。这个事相是水上画出来的,就同水上生波一样。波代表妄想,水代表本心。但是波不是另外一件事情,另外一件东西,波就是从水裡出来的嘛。所以,波就是水。那波不是水是什麽?虽然有波的形相,但是它全体都是水嘛。你看《淨土资粮》讲这个讲得很深入,大家可以参考。但是,如果是水很静的时候,就可以照见月亮以及一切的形相。水如果乱动,就会什麽都不能够反映了。但是,它还是水,不是别的。这点我们要知道,它还是水。波就是水。波代表妄,水代表真。妄就是真,就是法身。在水上写字,这说明什麽呢?随处出生,随处消灭。写的时候,它就出了一道,有这个形象。写过之后,这一道就没了。没有形迹了,只留下淨水。

  那这就说明论的这句话是成立的,什麽话呢?「颠倒执着常自寂灭故」。那我们真正相信了这个有什麽好处呢?有什麽好处呢?这个好处太不可思议了!那怎麽个不可思议呢?我们就留到下一堂课再来跟大家一起来看看是怎麽个不可思议。

  好,我们今天时间是超时了,做了很多些补充,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暂时学习到这裡。那麽下来的内容,我们到下堂课才来继续一起来学习。好,感谢大家的出席,阿弥陀佛!

( 創作其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purelandcentre&aid=180549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