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難忘眷村生活
2011/01/01 22:27:01瀏覽584|回應0|推薦20

   看完「大江大海」,才知道自己是驚濤駭浪中多麼幸運的一類。聽完「黑貓隊」空軍英雄的故事,才知道自己是在身邊周遭多少人的犧牲下平安成長。演完了「光陰的故事」,我開始夜夜夢迴自己甜蜜的眷村家園。 

一九四八年我七歲半時,從空運飛機下來,便住進台南水交社空軍眷區。記得經由一條砂土路,看見左邊有個小山丘,丘頂上還有個石柱涼亭,路右邊數排日式房舍,都有灰磚圍牆,有前後院。我們住進六十六號,屋內都是木框架紙門隔間,只有洗浴處是木門,其中還有磨石砌成的立式浴缸,大缸伸手可及處還伴有兒童缸,缸下牆後有燒熱水的爐。住此十數年,我們從未在缸內洗過澡,媽媽從開始還是去買鐵絲箍的圓木盆來用。 

大門前,橫過往右斜溜的土路,就步上一大片曾整理過、但還未加使用的空曠土地基台,我稱之為台,是因順路往鹽埕町()都是下坡,騎腳踏車可一路溜到鯤鯓海邊,空地低端有大卵石砌高的水泥護牆。從家門往空場左前方是平地,也是小山丘的山腳下,就是我在台灣開始受教育的台南空軍子弟小學(後改名志開小學) 

學校正式開課前的空檔期,姐姐和我跑到小山上玩耍,發現涼亭邊有個似井口大的直洞,沿洞牆嵌有一行半口狀鐵梯,我們沿梯下去,發現洞底很寬敞涼爽,水泥牆地一大方間顯得並不是漆黑一片,只是空無一物。兩個懵懂女孩好奇嬉耍至此,後來彷佛聽說那是日本人的軍用貨窖,如今年過七十,回想起來才心悸。 

漸漸搬進的住戶增多了,每棟大屋分兩家居住,左鄰第一家,就是後來成為影星歸亞蕾姻親的張雁初世伯;空場對面第一家,住進當時空軍供應司令部司令魏崇良;稍後,隔空場正對面住進李學炎,他是抗戰時期成立中美航空混合團(聯隊)所轄三個大隊中,第一大隊的中方大隊長。又稍後,我家的左鄰搬進苑金函,他正是第三大隊的中方大隊長。而我的父親就是第五大隊的中方大隊長向冠生。 

到我唸小學五年級時,在父親筧橋四期同學的鍾鴻麟任第一處人事處長的策畫建樹下,我們家門前的空曠台地,變成了風光十數年的運動集會聖地。雖然是竹籬圈圍,但其前有排球場,中間是頗具規模的籃球場,再後是紅土的硬式網球場。籃球場四周甚至搭建了六、七層高的觀眾席,雖是木條排座,但可容納數百多人,而且全髹上墨綠色,成為當時頗具規模的活動場所,名「復興球場」。 

三軍籃球賽是經常舉辦的活動,海軍的海光隊、陸軍的克難隊、空軍的大鵬隊都頗為響亮。更轟動一時的,是國際間以耍籃球特技負有盛名的美國黑人哈林隊、傳教的歸主隊,都曾到此作多次的表演及友誼賽。像這種大家爭睹的球賽,則需購票才能入場觀看,於是每逢盛會,我家圍牆上,甚至園內靠牆的大鳳凰木樹上,都成了免費的觀眾席。 

我家的牆正對著一端籃板的後方,是籃球場地的右出入口,也是沒有座架遮住的一端僅有空間,熱情但無票的球迷,在天未晚之前就來我家的牆上或樹上占位。隨著球賽的進行,襯著球場上大放光明的亮燈,我從客廳望著他們矇矓但興奮的背影,感覺是天真而歡躍的。第二天,我和妹妹去撿拾被踏落的樹枝,還開心的拿長長的鳳凰果莢當劍玩,也從沒聽大人對這些球迷有過抱怨的阻止。後期有著名的籃球賽現場實況轉播健將傅達仁,他口述戰況清晰快準,相信也是那時孕育出來的人才。 

沒有球賽時,那個場地便成了露天電影院,供應司令部幾乎每隔兩周便在此撐起白色銀幕,搭起放映機,在孩子們未放學、大人未下班前,先用擴音機播放大量的流行歌曲。 

 

 當時在廣場播放的流行歌曲包括周璇、姚莉、吳鶯音、龔秋霞、潘秀瓊、顧媚等人的歌,繞梁三日,讓我終生難忘,也詠唱一生。 

雙十國慶晚會也曾在此盛大舉行,當時出席的影星有李麗華、于素秋、林翠、蔣光超等人;我有幸參與空小團體表演「高山青」山地舞,舞後就滯留在場中,近距離仰慕明星們的風采,那一年國慶真是開心。 

引進社區的砂土路改成了水泥馬路,村前有了搭篷的菜市場,大陸風味的燒餅油條、鍋貼、豆漿,都是新鮮出爐、香熱騰騰的。本來在路邊坐小竹凳修鞋的四川小皮匠,慢慢也就地蓋起了小鋪面,以後還加層小樓,娶妻生子。推車賣布的也一樣,只是步調稍慢,以致店面蓋在菜場後面。 

我和妹妹們光顧最多的,還是倚著張伯伯左園牆外、沿水泥路邊搭起的「高家小店」,因為它在我們上學的路上,圓球糖、山楂片皮(不是糕)、菠蘿心梗成為我們的消饞零食。至於之後以腳踏車叫賣的藍鷹冰棒、駝峰冰棒,還有涼麵和甜酒,都超過五毛錢以上,偶而買來吃,則算是高級享受。 

中學時,球場旁停駐的山東老鄉人力車換成了三輪車,克難房多了兩家。初中尚未畢業,發現小山丘已不見全貌,因為山沿與水泥路間蓋了十數排與我們老房屋平行的眷舍,而緊挨山腳下與我們巷口對望的,有一處單獨的竹籬圍園的清幽人家,就是空軍雷虎小組隊長羅化平一家人。 

到我讀高中時,李學炎家後面的大片空地,更蓋成了台南空軍聯隊新生代的眷區,那裡臥虎藏龍,有雷虎的俊傑,黑貓的英雄,還有他們風華鼎盛的年輕妻子,我騎著腳踏車上下學,在眷村這條主幹水泥馬路上,常與他們的軍用車照面而過。 

空軍活躍多姿,但也多淒苦不為人知的故事。我高中畢業後,得知多位世交的同齡男兒,效法父輩也投效空軍,卻不幸在駐防南台灣的出勤任務中遇難喪生。其中有父親四期同學蔣紹禹的次子蔣裕柯、陶偉生的次子陶至善,還有二期董明德(時任訓練司令)的一位姪子,加上我在台南空小一位老師薛振剛的弟弟…。 

在我的眷村生活中,見過白髮人送黑髮人的錐心傷痛,也看到年輕愛侶生離死別的悲愴。黑貓中隊失蹤的飛行員下落不明的與家人隔絕二十多年,當初保密的真相到現在公布,也只有我們這些曾身歷同一時光隧道的人能感出其中的辛酸淚水了。 

二○○○年返台回舊家園探望,球場已不見蹤影,成了密集的房舍,鳳凰花木依舊,卻人事全非,而今又過十年,更已無所謂眷村。據知所有舊區已夷平並改建樓房,我心惘然,彷彿生命中一段歷史被橡皮擦擦掉了。 

Copyright 2010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All rights reserved.

更多新聞

難忘眷村生活 | Dec 11, 2010 《向堅鳴》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Copyright 2010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All rights reserved.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motherschool&aid=473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