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諸司辯論業果
2009/02/02 03:02:32瀏覽491|回應0|推薦1

  加入書籤: HemiDemi MyShare Baidu Google Bookmarks Yahoo! My Web Del.icio.us Digg technorati furl 加入此網頁到:YouPush 加入此網頁到:你推我報

                 曾有人問我:「冥間真有審判?」
                  我反問:「陽間有法官審判否?」
                  「有。」
                  「冥間亦然有審判,其理當然。」我答。
地藏經說的很清楚:
「七七日內,如癡如聾,或在諸司,辯論業果,審定之後,據業受生。」
「七七日內,念念之間,望諸骨肉眷屬,與造福力救拔,過是日後,隨業受報,若是罪人,動經千百歲中,墮大地獄,千劫萬劫,永受眾苦。」
「復次長者,如是罪業眾生,命終之後,眷屬骨肉,為修營齋,資助業道,未齋食竟,及營齋之次,米泔菜葉,不棄於地,乃至諸食未獻佛僧,勿得先食,如有違食及不精勤,是命終人,了不得力。如精勤護淨奉獻佛僧,是命終人,七分獲一。是故長者,閻浮眾生,若能為其父母乃至眷屬,命終之後,設齋供養,志心勤懇,如是之人,存亡獲利。」
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中,我提示如下:
一、有審判。諸司辯論業果。
二、七七日內,骨肉眷屬宜造福救拔。
三、齋僧有功德。
四、供佛有功德。
五、精勤念佛持咒有功德。
六、超度有功德。(焰口、蒙山、拜懺、誦經、繫念)
七、存亡獲利。(命終人七分獲一)
一個中陰身,到了冥間的審判,我覺得實在有夠差勁的了。一般的話,這已不像是一個修行人。
• 司善之神出現,用白石子計算善行。
• 司惡之神出現,用黑石子計算惡行。
• 善惡較量。
• 就是「審判」。
還有冥間有一「業鏡」,你亡者一生經歷全在「業鏡」之中,了了分明,謊言也沒有用的。我親眼看見一位「蓮花行者」被審判,他由於被惡業牽纏而無法證入。在昏睡中,被閻羅王命令凶狠的獄吏,用黑繩奪入脖子,砍下了腦袋,腦汁全給四周的獸類吸食光了。接著「蓮花行者」生出空的意生身。如此反覆砍殺。九死九生。痛苦異常。
閻羅王問「蓮花行者」:
一、你曾將根本上師相扯下撕碎,將破碎的照片,丟進垃圾堆中,有沒有?
二、你曾將一隊螞蟻,用火焚死,有沒有?
三、你發願,要印「真佛經」,補以往的過失,但願是發了,卻沒有實現,有沒有?
四、你親近邪惡的惡友,惡友帶你上酒家,你醉了,和酒女發生邪淫的行為,有沒有?
五、你計較名位,將一位課長之位,故意栽禍給他,結果換自己人當課長,有沒有?
六、你不但和酒女發生邪淫,還引誘自己下屬的職業婦女,此婦女雖然也樂意順從,你與有夫之婦貪戀淫樂,共達半年多之久,有沒有?
七、你慳貪不捨,明明有多餘的錢財建寺,你不肯捐,還勸妻子勿捐,有沒有?
八、你忘恩負義,將對你提拔的另一位經理整掉,只因為圖利他人,有沒有?
九、你雖然未親自殺害過人,但你狠毒的辭去了幾位工作認真的下屬,令他們失業。其中一人,竟然因無收入,家庭陷入窮境,家小又病,他竟自殺了,有沒有?
十、你妒嫉善良、賢能的同事,用的全是自己人,把善良賢能的人擠掉,有沒有?
十一、你皈依「根本上師」,借名去分堂同修,只想得到一個名位,有沒有?
十二、你在分堂,談論的全是別人的是非,並沒有專心修法,講了多少妄語、綺語、兩舌、惡口,有沒有?
十三、你不持戒、不行善、也不清淨身、口、意三業,有沒有?
十四、惡友帶你打獵,你也去了,你用獵槍,射殺禽獸,有沒有?
十五、你的圍墻,佔了他人的土地,有沒有?
……………………………等等。
這位「蓮花行者」答:「沒有。」
8th電子書 - 【人生最大的一件事電子書】 第 33 頁共 63 頁
閻羅王命令獄吏開了「業鏡」,將「蓮花行者」的一生惡行惡狀全都錄放在他眼前。
「蓮花行者」目瞪口呆。謊言破了。
閻羅王問他:「你的根本上師是蓮生活佛盧勝彥,實在說來,你這個人可說一無是處,但你唸過四皈依咒嗎?」
這「蓮花行者」腦袋突然通了:
• 南摩古魯貝。(皈依根本上師)
• 南摩不打耶。(皈依佛)
• 南摩達摩耶。(皈依法)
• 南摩僧伽耶。(皈依僧)
這時,天突然開了,有聲音說:「尊貴的蓮花行者,要一心持四皈依咒,了知自己唸的四皈依,你就可以從其中的任何一句南摩,獲得解脫,不要散亂,一心唸吧!懺悔己罪,一心皈依,等候明光。」
「蓮花行者」流下淚來,一心懺悔,一心持咒。果然,淨光出現,閻羅王及獄卒全消杳。這是:
• 一句南摩佛。
• 劃開天地界。
• 只在一念間。
• 頓超三惡業。

本文摘自蓮生活佛文集[度過生死的大海] (歡迎免費下載)

台灣大燈文化

( 知識學習其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lv&aid=2608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