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MY COMIC】仇恨招魂儀式,獨派為日憲改的積極勾串動機?!
2007/05/21 11:58:50瀏覽804|回應5|推薦12

右翼結合獨派的仇恨招魂儀式.................

助日延伸台海內戰情節,製造國際不穩定狀態...............

看哪個政權在賣台????

誰在阻撓三通經濟???????誤國害民..............

台視之爭日資為何援助交際李登輝?????

揆揭近日之擴大漢光軍演 、 三立製造仇恨紀實與醜化國民黨去蔣議題 、月底李登輝訪日對照日前石原在美談話.........種種跡象於此顯為幫贊日本軍武憲改正當性作輸誠?!....................

日本切斷台灣與中國大陸的策略               

               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所長  許介鱗

 

 

  冷戰結束後,特別是911恐怖攻擊後,日本顯然比美國更不希望中國統一。因為日本視台灣海峽為其「海上生命線」,日本所需的能源從波斯灣經印度洋、麻六甲海峽、台灣海峽才運到日本,所以日本時時刻刻不忘台灣海峽對日本的戰略地位和價值

  依1972年中日建交公約,日本不能反對一個中國,但最不希望中國統一。因為如果台灣與大陸實現統一,台灣海峽就成為中國的內海,於是在西太平洋的中國包圍網,從北方的阿留申群島、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到台灣澎湖群島、巴士海峽的防衛連鎖線將出現破綻,中國變成面向浩瀚的太平洋,反過來控制了台灣海峽和巴士海峽,也就控制了日本在東亞的海上通道。日本目前趁台灣與中國大陸的對立,佔據著爭執中的釣魚島以及附近海域,如果台灣與大陸實現統一,日本獨吞釣魚島海域「漁業資源」、「油藏資源」的企圖恐怕不易如願。

日本念念不忘殖民統治台灣50 

  台灣從1895年到1945年的50年期間是日本的殖民地,日本從戰略上與殖產上經營台灣,很是稱心得意。台灣的富饒物產,灌溉了日本工業化的發展,台灣「土人」的犧牲奉獻,真讓日本人念念不忘。在二戰末期,日本在台實施「陸軍特別志願兵」,第一次要1千名就有台灣人42萬名餘應徵,第二次也只要1千名,更有60萬名餘應徵;「海軍特別志願兵」要3千名志願兵,有31萬名餘應徵。台灣人如此爭先要捐軀奉獻給天皇陛下,在自願書上簽名,用小刀切破手指蓋血印稱為「血判」,還到天皇居住的宮城門前的二重橋,向皇居行三鞠躬禮,並高喊「天皇陛下萬歲」。這樣「忠君愛國」的台灣人,日本怎麼捨得拋棄呢?因而戰後也有種種謀略。

謀略一:日本秘密令「白團」阻止共軍侵台

  戰後,台灣、澎湖列島等日本殖民地,根據開羅宣言、波茨坦宣言、日本投降文書的國際協定,由中華民國接收而完成接收程序。但是國共內戰漸趨激烈,1949年蔣軍兵敗如山倒,共軍要渡海統一台灣時,日本就暗中密派「白團」協助蔣軍。白團是以「報恩」與「反共」為藉口秘密協助蔣軍,但骨子裡暗藏著日本切斷台灣與大陸的策略。由舊日本軍人所秘密組成的白團,在台灣面臨共軍進攻的重大危機(194952年)時,以日本慣用的欺敵戰術,技巧性地防衛住台灣的外島,阻止共軍進攻台灣。此日本軍事顧問團,從194911月起在台15年之久,除了防禦共軍來襲之外,並將日據時期台灣的戰時體制,轉移為國府時代的「反共堡壘」體制,在切斷台灣與中國大陸扮演著軍事上「影武者」的角色。

怎麼說這是日本切斷台灣與中國大陸的謀略呢?戰後日本受盟軍(GHQ) 托管,白團援助蔣軍的軍事活動,在國際上屬於違法行為,如果沒有日本政府暗中掩護,舊日本軍人的國際違法性,怎麼能瞞天過海? 

謀略二:吉田茂的「台灣歸屬未定」謀略

   19519月,排除中國參加的對日「多邊和約」在舊金山簽字,和約第二條規定:「日本放棄對台灣和澎湖群島的一切權利、權限以及請求權」,但不說要歸還給中國。吉田首相的策略是,日本戰敗不得已「放棄」舊殖民地台灣,但不明言其歸屬,這樣可以留下將來染指的餘地吉田茂的著作『世界與日本』對台灣的地位再次強調「日本政府只放棄領土權,至於其歸屬尚未決定」。吉田茂「台灣歸屬尚未決定」的設計,成為台灣籍的國際法學者主張「台灣地位未定論」的根據。

  1972年日本與中國建交,復交的三原則是:第一、日本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唯一合法政府,採取一個中國的原則;第二、台灣是中國的一省,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問題;第三、從前的「中日和約」是非法的,必須廢除。日本為保留面子,將第三點改為「中日和約」已失去意義而失效。因此,1952年的中日合約自1972年失效。台灣籍的國際法學者,依據1951年中日合約的國際條約,從國際法來論「台灣地位未定論」,就這樣被日本任意拋棄了。

謀略三:操縱李登輝的謀略

   1988年台灣籍的李登輝就任總統,1989年派財政部長郭婉容前往北京參加亞銀年會;1990 年成立「國家統一委員會」以及「海峽交流基金會」;1991年派密使鄭淑敏到中國與汪道涵面談;1992 年李再派密使蘇志誠赴中國與曾慶紅面談;1993年兩岸辜汪會談在新加坡舉行,李當初似乎傾向統一。

  日本看李登輝與中國大陸越走越近,就開始展開操縱李登輝的反中國謀略。

  19948月,亞運評議會放風聲10月在廣島舉行亞運會,給李登輝邀請函,因中國反對,日本不給簽證;1995 11月在大阪召開亞太經合會,也以中國反對為理由,日本政府決定不讓李登輝出席;1997 11月京都大學創立100周年紀念典禮,日本又以中國反對為理由不讓李登輝訪日。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地,日本一方面操縱媒體故意放風聲,透露李登輝要訪日的新聞,激起中國外交部發表堅決反對的立場,最後日本政府決定拒絕李登輝訪日。

  李登輝是一個戇直的人,經過媒體一再操作,把不能訪日的不滿全歸罪給中共,而激起仇視中國之心,認為一切都是中共打壓,而不察日本的反中國切斷台灣的謀略。實際上,日本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要不要讓李登輝到日本,完全由日本政府依「國家利益」和權謀決定。

  2000年陳水扁當選總統之後,日本各黨派政治人物、右派學者、新聞記者等,絡繹不絕的訪問總統府,不斷灌輸中共威脅、台灣安全的論調,努力繼續切斷台灣與大陸的關係。但是陳水扁可能沒有李登輝那樣戇直,他什麼時候改變風向,日本真是沒有把握。

http://www.japanresearch.org.tw/special-25.asp

--------------------------------------

英相下台、世銀易帥 新保守主義終結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報導】

世界銀行總裁伍佛維茨確定去職,英國首相布萊爾則是盲目附和新保守主義者攻打伊拉克而下台。英國星期泰晤士報指出,這兩人淡出世界舞台,象徵美國新保守主義主宰華府和全世界的時代終於結束了。

伍佛維茨在芝加哥大學修博士學位時,就是美國新保守主義開山祖師史特勞斯的嫡系再傳弟子,他一手將新保守主義政治思想引入布希政府,主導攻打伊拉克。擔任美國國防部副部長期間,伍佛維茨狂妄自大,此後勉強轉任世銀總裁,不料最後卻因為女友不當升職加薪而被迫下台。對於言必稱道德、信仰和家庭價值的新保守主義者而言,因為女友下台,實在是莫大諷刺。

伍佛維茨出掌世銀處處可見美國剛愎自用的影子,一如布希政府當初決定單獨對海珊政權動武。密西根大學中東史教授柯爾表示:「伍佛維茨一再表現用人唯親,以及詆毀、排擠潛在敵人的處事風格。這些策略或許正是新保守主義分子的特質。」

英國首相布萊爾則是遭新保守主義者「帶衰」的血淋淋案例。布萊爾率領工黨締造大選三連勝的輝煌紀錄,卻因附和美國攻打伊拉克搞得民心盡失,黯然下台。日前有記者追問布希,他是否該為布萊爾下台負責,布希不敢否認,他說:「可能…我不確定。」

前國防部長倫斯斐、前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波頓,還有伍佛維茨,這幾位美國新保守主義大將都已成了過去式。如今美國僅存的兩個「基本教義派」新保守主義掌權者,就是布希與副手錢尼,他們受到民選任期的保障,得以戀棧不去。一名曾與布希接近的人士說:「如果美國實施內閣制,布希早已因為失去民心而被不信任投票趕下台了。」

美國前總統卡特也在廿日痛批布希政府處理國際事務的手法是「史上最拙劣的」。曾獲諾貝爾和平獎的卡特表示:「我認為,關於美國在全球各地承受的衝擊,布希政府因應的手腕是史上最拙劣的。布希政府徹底改變老布希、雷根、尼克森等幾任美國總統宣揚的基本理念。這一點使我最感痛心。」

卡特同時抨擊布萊爾。他談到對布萊爾堅決支持布希感覺如何時說:「令人厭惡。愚忠。明顯卑屈。我認為,英國幾乎始終如一支持布希的伊拉克政策,是全世界的大不幸。」

新保守主義 相信武力

新保守主義強調重新塑造權威,回歸傳統價值,尤其是與家庭、宗教、國家有關的觀念。它認為,權威是確保社會穩定的憑藉,共同的價值與文明有益於社會團結。

美國的新保守主義陣營比傳統的保守主義更為積極,認為這一套價值觀不只運用在國內政治,更應該輸往國際,必要時甚至應該動用國家力量來推行。新保守主義陣營認為,後冷戰時代來臨意味美國的終極勝利,美國此後應以建立全球新秩序自許。這種觀點也就是認為一切應由美國片面決定的「國際片面(單邊)主義」。

新保守主義知名學者麥克‧道爾(Muchael Doyle)和布魯斯‧魯塞特(Bruce Russett)甚至提出一套所謂「民主和平論」,認為民主國家不會以武力來對付另一個民主國家,但可以發動戰爭對付非民主國家,以推廣民主價值。以布希為首的美國新保守主義陣營發動伊拉克戰爭推翻海珊政權,就是這套理論的具體實現。

【2007/05/21 聯合報】

https://city.udn.com/v1/blog/article/article.jsp?uid=mykey&f_ART_ID=962493

https://city.udn.com/v1/blog/article/article.jsp?uid=mykey&f_ART_ID=947422

https://city.udn.com/v1/blog/article/article.jsp?uid=mykey&f_ART_ID=952079

https://city.udn.com/v1/blog/article/article.jsp?uid=mykey&f_ART_ID=946480

正視大陸擴大宏觀調控的風險

中國人民銀行上周五向市場揮出「雙率組合拳」,企圖以提高存款準備率、上調存放款利率及放寬人民幣每日波動區間等三大措施,壓制過度的投機熱潮,讓偏熱的經濟軟著陸。在大陸股市泡沫化疑慮升高之際,中國人行的緊縮之舉在市場預料之中;但在一年來多次緩步宏觀調控之後,選擇此際同時出手,意義就不比尋常,高度依賴大陸經濟的亞洲各國都已提高警覺,台灣更難置身事外,尤須關注後續發展。

最近以來中共公布的經濟指標,都說明這個世界第四大經濟體的高速成長之勢;其包括第一季經濟成長率達百分之十一、固定資產投資增逾三成、消費者物價漲幅連續兩個月超過百分之三等,不僅超過計畫目標,部分經濟學家更將此視為大陸經濟過熱的證據。基本上,此一增長勢頭去年就已現蹤,中國人行一年來亦已進行多度調控,唯由首季經濟表現而言,調控成效顯然未如預期。

更教北京當局坐立難安的,是全民炒股風日熾,每天平均以卅萬戶增加的大陸股民,即將突破一億戶大關,由熱錢及散戶等資金追高築起的股市泡沫,所面臨的破滅風險也升高。根據統計,去年已漲逾一倍的上證指數在二月底短暫回調後持續走高,最近更無視人行行長周小川等中共高官對泡沫化的示警,一舉漲破四千點;此外,深滬股市市值已超過人民存款總額,本益比更攀升至五十倍,遠高於亞洲平均值;近日,大陸股市還曾出現一日成交金額超過亞洲股市總和的熱況。

為此,人行再次出手調控示警,本是預期之中;所不同的是,之前多是單一工具,此次則是組合利率、匯率手段同時出手,顯然要向市場釋放更明確的訊息,即運用調升存款準備率,繼續收縮銀行體系過剩的流動性;更以直接的升息,引導資金回流銀行體系,並以加重資金成本,抑制借錢入市炒作風潮;而放寬人民幣匯率每日波動區間,則是藉此擴大炒作人民幣的風險,令熱錢慎步,兼而縮減股市的投機動能。

然而,市場的反應可能事與願違,其間就存在了大陸宏觀調控的結構性矛盾,正是需要各方關注之處。首先,儘管北京當局一年來調控頻頻,但對於抑制成長仍多所顧忌,除了不願重現一九九○年代之初通貨緊縮夢魘,每年新增勞動力的安排,仍是中共穩定政權的首要之務,而其需要一定的經濟成長能量吸納;二○○八北京奧運、二○○九中國建國六十周年在即,也不容成長失控導致的社會動盪;此外,缺乏市場經濟治理經驗的北京政府,既想穩定當前的變局,又想走出自己的路;凡此種種,都讓北京的宏觀調控瞻前顧後,反而喪失了政策權威性。

另方面,大陸經濟此一大型經濟體從計畫經濟過渡到市場經濟及其快速崛起的過程,對世界而言是個全新的經驗,能否用過去的眼光或數字經驗評斷大陸經濟過熱,不少經濟學家仍視為一懸念,像上月來台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席德蘭就認為不必過慮;部分經濟學家更以中國大陸尚有城鎮失業問題未解而言,認為大陸經濟未過熱,真正的問題在於成長集中於出口及投資所導致的失衡,首要之務應是開放市場、加速人民幣升值、鼓勵民間消費等結構調整,而非調控成長速度。

可是,當前大陸股市熱況的泡沫化風險正在升高,而泡沫破滅後又多以金融危機收場,自令北京當局如坐針氈,必須以具體的行動展示整治決心。因此,如果市場繼續置之不理,宏觀調控的力度恐將再次加大,而宏觀調控有其時間遞延性,果如此,大陸經濟就可能在長短期對策的矛盾中陷入硬著陸危機。中國大陸是亞洲各國貿易順差的主要來源,台灣去年就逾三百億美元,經濟巨龍若真的倒下,震動後果難以想像。

【2007/05/21 聯合報】

https://city.udn.com/v1/blog/article/article.jsp?uid=tb008939&f_ART_ID=973600

04月22日-大話新聞

書映‧圖文記事

前美國總統尼克森的特助、美國加州沛普汀大學教授賀錢森昨天當面向陳水扁總統建議,可將十月廿五日訂為台灣的獨立紀念日;陳總統回應,這是很好的創見,但也是很嚴肅的課題,須非常謹慎、小心、戒慎恐懼地來討論

此外,賀錢森昨晚出席台灣智庫舉辦「外交論壇」時表示,在美中台關係當中,台灣面臨四個威脅,包括中國、國際社會的「一個中國」迷思、商人以及國民黨。他說,國民黨的兩岸政見總有中國的影子,而台商如果不支持台獨,就沒有政府可以保護自己,台灣政府的政策不能因為怕戰而不走自認對的路。

陳總統在接見時表示,「以台灣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的公投提案已完成第一階段連署,希望在今年底或明年初、立委或總統大選時合併舉行;雖然在野陣營有不同意見,但這是對的事、正確的路,就要堅定地走下去。

他也明確指出,先前對美國的「四不一沒有」承諾,只剩「四不」。雖然去年是用「終止運作」及「終止適用」的字眼,事實上就是「廢掉」國統會及國統綱領。

陳總統指出,記得二○○三年十月廿五日台灣社會舉行公投制憲大遊行,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最多群眾參與的大遊行,也因為那次大遊行,兩千三百萬人民的主體意識高漲,從那天後,他競選總統的民調首次與對手陣營出現黃金交叉,從原先略居下風到能夠險勝。他說,今年十月廿五日能夠做什麼事情?

賀錢森昨天會見陳總統時建議,台灣要加入聯合國有很大困難,應反向思考,把十月廿五日、台灣離開聯合國的日子訂為國定假日。現在美國人民對聯合國的印象普遍不佳,台灣可以宣示「我不願與殺人者、挾持人質者及恐怖份子一起開會。」

賀錢森指出,「那一天就變成你們的獨立紀念日。」

陳總統回答時面帶笑容地說,「你是要我宣布十月廿五日是台灣的獨立紀念日?那『四不』就變成『三不』囉。」他強調,希望、巴不得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長楊甦棣就在旁邊,直接聽到賀錢森的創見與寶貴意見。

陳總統表示,台灣無意挑戰所謂「一個中國」的政策或原則,民進黨揚棄「一個中國」主張,國民黨還固守「一個中國」的舊思維,這是兩黨最大的不同。

【2007/05/23 聯合報】

( 時事評論政治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key&aid=973892

 回應文章

鄭嵐奇(MYKE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內戰邊緣
2007/05/24 04:15
內戰邊緣

教育部在中正紀念堂主體建築兩側架設「台灣民主紀念館」布幔,台北市政府說,隨時會拆,然後果真拆掉了;拆掉後,教育部卻又搭起鷹架,宣稱,隨時會掛回去!

倘若接下來輪番演出「你拆我掛,我掛你拆」的鬧劇,小心別鬧到最後擦槍走火!試想:假使教育部率大批警察戒護,又把布幔掛回去,接著又換台北市政府率另一批警察戒護,再把布幔拆下來。如此,拆拆掛掛,倘若屆時中央與北市兩個政府的官員在現場對峙,兩批警察又各別奉命,再加上現場壁壘分明的藍綠群眾相持不下,萬一鬧成兩邊官員或兩批警察開打,那就瀕臨內戰邊緣了。

中正紀念堂周邊的空氣已是十分緊繃,雙方在走出下一步棋時皆應格外謹慎,千萬不要演成「上升的螺旋」以致不可開交。現在球在教育部及陳水扁手中,千萬不要演出暴投!

教育部謊稱「修繕」,用鷹架搭起布幔,是在規避法律(文化資產保存法),且亦違反了法律(使會議紀錄記載為「修繕」,已涉刑法偽造文書罪)。用這種方式偷掛布幔,正猶如日前一名民進黨籍台南市議員,偷持糞便在議場潑人鬧場一般,既是違法,又不文明;但議員在議場偷潑大便鬧場已甚不堪,總統率教育部長以詐稱「修繕」偷掛布幔鬧場,豈非更不入流?

議員要守法,不可潑糞;總統及教育部長更應守法,不可以詐術亂掛布幔。無人認同應為潑糞的議員鬧出內戰,但總統難道要用強掛布幔的奧步,將國家逼向內戰的邊緣?

【2007/05/24 聯合報】



鄭嵐奇(MYKE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美日飛彈防禦系統 澳洲想加入
2007/05/23 06:03
美日飛彈防禦系統 澳洲想加入

美國與日本正在進行中的飛彈防禦研究計畫,澳洲也有興趣參加,據稱是因最近北韓發展長程飛彈而有此考量。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美日兩國正針對攔截來自第三國的飛彈,進行飛彈防禦系統的研究,澳洲考慮加入研究行列。

報導說,北韓一九九八年試射長程飛彈飛越日本後,東京與華府開始認真合作發展飛彈防禦計畫。美日澳三國國防及外交官員上個月在東京集會,同意三國共同參與飛彈防禦研究,但未敲定任何事項。三國官員可能今年稍後再度會商。一名消息人士說:「基本構想是,強化三國在亞太安全領域的合作關係。」日、澳是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最堅定盟邦。

據稱,澳洲對美日的飛彈防禦計畫相當感興趣,已開始斟酌是否加入美日的飛彈防禦研究,重點是交換飛彈防禦資訊,以及如何因應各種不同狀況,包括中共向關島或澳洲發射彈道飛彈。澳洲仍未決定是否引進飛彈防禦系統,不過可能研究可行性。澳洲國防部發言人拒絕置評。

日本與澳洲今年三月簽署防衛協定,使日本自衛隊得與澳洲部隊聯手進行救災、維安。

【2007/05/23 聯合報】



鄭嵐奇(MYKE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戰略與戰術:郝龍斌VS.陳水扁
2007/05/23 05:54
戰略與戰術:郝龍斌VS.陳水扁

【聯合報/社論】 2007.05.23 04:00 am


陳水扁發動中正紀念堂「正名」,只是戰術;他欲藉中正紀念堂的「正名」來全盤否定國民黨政治地位的正當性,才是戰略。

國民黨迄今仍陷於「戰術層次」的鏖戰,只在「程序正義」發出微弱的抵抗;然而,倘若國民黨不敢或無能正面迎戰「蔣介石功過」的戰略辯論,而在「戰略層次」繳了白卷,即可能出現兵敗如山倒的情勢。

郝龍斌宣告將凱達格蘭大道「加註」為「反貪腐民主廣場」,可謂是在「戰略」與「戰術」層次皆佔據了反制陳水扁的新高點。就戰略言,郝龍斌藉由「加註」,將這場「反蔣/反國民黨」的戰爭,轉化成「反貪腐」的戰爭,至少已達成另闢戰場的戰略目標;再就戰術言,郝龍斌「罰鍰/拆布幔」的動作完全在市府權限下進行,但陳水扁的「台灣民主紀念館」正名工程,卻須受到國家法律及台北市政府主管機關的牽制。

郝龍斌的「加註」當然是一個政治動作,卻是一個「合法」的動作;而陳水扁為中正紀念堂正名,非但是政治動作,且是一個不合法的動作。何況,郝龍斌並未取消「凱達格蘭大道」的原名,只是「加註」而已。郝龍斌的此一動作,其主要的效應表現在戰略層次:一、使攻擊亡者蔣介石的陳水扁,必須轉過身來面對自己的敗德失政、貪腐無能;今後,陳水扁將面對「反貪腐民主廣場」上班三百六十三天。二、讓國人知道,陳水扁那一套正名的把戲,郝龍斌也能玩;即使國人也許並不鼓勵這種手法,但也不容此種手段成為陳水扁的政治專利!

郝龍斌的動作,應當給了國民黨很大的啟示。未來,無論是面對陳水扁「去中華民國化」或「去蔣化」的正名動作,除了須在「戰術層面」因應,更應在「戰略層面」尋求突破,奪回制高點。

其實,陳水扁欲為中正紀念堂「正名」,可有二途。一、若從「唯二二八史觀」來看,逕可將之改名為「二二八元凶紀念館」,但陳水扁沒有這個膽。二、另從「大歷史」來看,亦可改名為「反共保台紀念堂」,則蔣介石的「反攻大陸文告」與民進黨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其實皆可一併成為「反共保台」的展出文獻,但陳水扁又豈肯承認蔣介石「反共保台」的功勛?其實,沒有蔣介石,就沒有民進黨,就沒有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

施明德曾說,蔣介石與國民黨在保衛台灣上的貢獻遠大於民進黨;沈富雄則說,陳水扁也許會「飲水思源」,認知沒有蔣介石就沒有今天的陳水扁。綠營不可因人廢言,應細思施沈二人所言之深義。

蔣介石是個爭議性的人物。在他主政期間發生二二八及白色恐怖是事實,但在他主政期間也實現了土地改革、地方選舉、經濟起飛、社會均富、九年國民教育,並熬過八二三砲戰等大小戰役,奠定了「反共保台」的基石,亦是無可抹殺的史實。國民黨如今對「蔣介石功過」說不出個道理,卻聽任陳水扁在蔣公腦門上貼上「二二八元凶」的標籤。這是國民黨後繼者的無能與悲哀!

陳水扁在戰術上將中正紀念堂改名,其實是要在戰略上將蔣介石「歷史定格」為「二二八元凶」,而完全抹殺蔣氏「反共保台」的史實;正如台獨高唱正名制憲,亦是在戰略上放大「中華民國」所背負的苦難,卻完全抹殺了「中華民國」其實始終是「反共保台」的唯一政經平台。然而,二十年來,國民黨棄守了這個戰略陣地,竟被民進黨及陳水扁的騷擾戰術打得毫無招架之力。

如今,陳水扁已將中正紀念堂變成了一個政治鬥爭的路邊自動販賣機,彷彿不論藍綠任何人路過都可立即消費蔣介石。國民黨若不能從「戰略層次」突圍,如何對付這種「騷擾戰術」?

戰略是個「理」字,戰術是個「能」字。有理有能必贏,無理無能必輸;但是,無理有能亦會贏,有理無能也會輸。自黨外年代開始,國民黨與民進黨之間,就是一場「戰略與戰術」的角力,亦是一場「理與能」的戰爭;但國民黨迄今仍陷「理說不清,能鬥不過」的困境。

郝龍斌與李永萍的戰略「加註」及戰術「罰鍰/拆布幔」,能否成為翻轉藍綠戰鬥軸線的槓桿,頗可玩味,亦值得追蹤觀察。

【2007/05/23 聯合報】

鄭嵐奇(MYKE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Bruce Herschensohn-----居心不良、說三道四
2007/05/23 02:37

美國學者賀錢森繼向總統陳水扁建議十月二十五日應訂為台獨紀念日後,今晚又主張「台灣商人與國民黨是威脅台灣的因素之一」。他說,國民黨的兩岸政見總有中國的影子,而台商如果不支持台獨,就沒有政府可以保護自己,台灣政府的政策不能因為怕戰而不走自認對的路。

美國加州沛普汀 (Pepperdine)大學教授、前美國總統尼克森的特助賀錢森 (Bruce Herschensohn)教授,晚間出席台灣智庫舉辦「外交論壇」,就台美中三邊關係的發展,發表上述意見。

賀錢森上午當面向陳總統建議,直接宣布十月二十五日為台灣獨立紀念日,不需要尋求加入聯合國,與那些惡質政府在同一個大廳。

他晚間說,在美中台關係當中,台灣面臨四個威脅,包括中國、國際社會的「一個中國」迷思、商人以及國民黨。



鄭嵐奇(MYKE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政府必須窮盡一切,避戰
2007/05/23 02:30

https://city.udn.com/v1/blog/article/article.jsp?uid=cvchen&f_ART_ID=977535

政府必須窮盡一切,避戰   (By  陳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