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MY COMIC】陳主播一錯再錯
2007/05/12 01:33:28瀏覽668|回應1|推薦19

前刻人前哭花妝  此刻台後補上妝............... 

日前道歉後,卻又在今日新聞台上倒打一耙.................

公器私用的具體顯影..................

  工商時報 2007.05.12 
道歉的藝術
     電視螢幕上的畫面十分眼熟:幾個人排排坐,抿著嘴角,眼眶泛紅。其中一人唸著手稿,對引發社會不安或造成不良示範表示歉意,然後大起立面對鏡頭一鞠躬,接著坐下開始述說自己的出發點是多麼嚴正,一路走來是多麼艱辛,講到激動處,既悲憤又委屈,令人一掬同情淚。道歉儀式到此告一段落,若問如何補救或處置,致歉者習慣回應,「我們會檢討」。那神態,那口吻,明白訴說:已經道歉了還要怎樣?這就是台灣的道歉。

   日本人也是道歉高手,每有企業發生重大過錯,就可看到公司的高層主管出面道歉,神情肅然鞠躬致意。不過他們大都能以後續行動證明悔過的誠意。例如去年七月豐田汽車由於瑕疵車召回數量龐大,高層主管出面道歉,並承諾會在最短時間內改進。數月後,豐田就提出改善計畫。

    不過真正能了解道歉價值的要算美國西南航空公司了。航空公司的服務品質總難令人滿意,西南航空為了安撫旅客,設有專人來負責向投訴顧客道歉,說穿了,就是道歉長。不過道歉長的工作並不僅是彎腰鞠躬而已,此一職務乃是根據顧客的投訴,追蹤公司缺失,進而促成服務品質改善,提高顧客忠誠度。

    道歉乃是悔過的表現,最好的道歉就是從消極的認錯,轉化為積極的改善。然而台灣若干政治人物與某些企業的道歉,卻是掩過飾非,避重就輕。如此道歉,不要也罷。

堅持使用   拒絕回答

記者:記者江聰明、江祥綾/台北報導

 三立新聞部總編輯陳雅琳昨天舉行記者會公開道歉,但堅持從頭到尾不知道播出的影片不是二二八事件。現場記者追問,三立同事是否曾提醒她這不是二二八事件畫面,陳雅琳沒有正面回答,只說:「當時是我去取得(畫面)的。」

由於電視圈盛傳,三立「二二八走過一甲子」製作期間,曾有工作人員勸阻節目製作人陳雅琳,不要將上海槍決畫面混淆為二二八血染基隆港畫面,但未被陳雅琳接受。

 昨天記者會上,陳雅琳被問到這個問題,仍堅稱「我事前完全不知道那個畫面是聯合報所說的國民黨人在上海槍殺共產黨人。我並不知情。」 不過,陳雅琳在事件爆發後,對外的說法前後矛盾,昨天也遭到記者質疑。

 陳雅琳在七日接受本報訪問時,對於何以將「上海槍決畫面標示為二二八血染基隆港」,她說「主要是在傳達意象,並無所謂誤導」「畫面主要是呈現屠殺意象,並非指畫面就是二二八事件」。

這段說法,顯示陳雅琳事前知道這段畫面不是二二八事件。

但她在前天及昨天的記者會中則說,事前不知情。對於前後說法不一,陳雅琳說:「昨天已經說過了,因為尊重阮美姝女士專業,這說過了。」拒絕再答。

據指出,新聞局在二月九日以限制標方式,確定由三立製作這專輯,二月廿六日就得首播,又逢春節前,三立在製作這個專輯時間相當倉促,參與製作的成員有六個記者,工作團隊壓力很大。

當成員向陳指出「非二二八畫面」使用會有爭議,陳雅琳仍堅持使用。

 本報昨晚再詢問陳雅琳的說法,她拒絕回答任何問題。

一位參與製作「二二八走過一甲子」特別節目工作人員私下說:「我必須遵守職場規範,總編輯兼製作人陳雅琳開記者會所說的話代表一切,其他我不能多說什麼。」

媒體私人之於媒體公器的處事心態

引申閱讀:

https://city.udn.com/v1/blog/article/article.jsp?uid=leewei&f_ART_ID=950344

https://city.udn.com/v1/blog/article/article.jsp?uid=finngirl&f_ART_ID=950092

( 時事評論政治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key&aid=954160
 引用者清單(2)  
2007/05/13 02:21 【不平則鳴】 七步詩
2007/05/13 02:20 【不平則鳴】 臺灣的冤冤相報

 回應文章

鄭嵐奇(MYKE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政治光碟不可進入校園
2007/05/12 03:07
政治光碟不可進入校園

三立電視台製作的「二二八走過一甲子」,將一九四八年國民黨軍隊在上海街頭處決共產黨人的紀錄片,冒充一九四七年二二八時期國軍殺害台灣人的影片。其實,這一事件的嚴重性,遠逾於此。

該紀錄片是由新聞局委製,並將全面製成光碟,發送給各級政府及國中以上學校。試問:這部用移接木手法,及大量「模擬演出」畫面剪輯而成的「紀錄片」,有何資格成為政府文件,向中上學校大量發送?這豈不是用人民血汗錢來製成低劣的偽歷史資料,用來毒害青年,迷亂人心?這個光碟透過政府在學校發送,必定將被視作教材,甚至可能推動演說或作文比賽,這究竟是政治運動,還是教育工程?

教育部介入歷史教科書已遭詬病,如今新聞局更變本加厲,以「限制招標」的手法,用人民的血汗錢,委請立場鮮明的媒體,來製作這部充滿挑撥分化意味的政治影片,這難道不是用公帑來發動政治鬥爭?難道不是用公器來進行政治洗腦?

這部影片的問題,絕不止在移花接木而已,例如「國軍登陸當日在基隆大屠殺」之事,亦被歷史學者指為杜撰;這根本是新聞局欲以黨派偏見來闡釋歷史,又以歷史題材作為撕裂社會、製造政爭的工具,並用以布置有利於民進黨的選舉氛圍。這樣的政治毒品,豈能容它進入神聖的校園?

此一事件不僅是媒體「造假」而已,而是主政者揮霍人民血汗錢,購製惡意剪裁的歷史文宣,欲進入校園作政治洗腦,為民進黨打選戰!

這種政治光碟不啻是政治毒品,豈能容它汙染校園?

【2007/05/12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