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為因應今年經濟成長預測連九降的不利形勢,終於在輿論聲聲呼喚之下,邀集產業大老與環保團體、勞工團體代表共聚一堂,召開全國產業發展會議。閉幕當天宣讀結論時,由於環團、勞團的意見未見納入,引發生態學會代表抗議,一位企業界代表不滿地表示:「再吵下去,我告訴你,連15K都到不了。」結果,被生態學會代表轉述為「再吵!我會讓台灣的年輕人連15K都沒有了」,公布於公民新聞網站,掀起一片撻伐之聲,幾乎所有電視的政論節目都一面倒地討伐發言的企業代表,連帶否定產業發展會議的主要結論。我們深不以為然,因為整個事件與媒體名嘴的發言,明顯地情緒壓倒了理智,使許多複雜問題被簡單地論斷,甚至混淆了是非,有辨明的必要。
首先,根據現場錄影畫面,那位企業代表的說法的確在轉述時遭到扭曲,幾個字之差,即從對事實的論述變成似乎企業要懲罰台灣的年輕人。當然,在混亂的現場,一個人對他人言詞的捕捉難免會有誤差,本身的情緒也會影響對特定說詞的理解,但扭曲到意思完全改變,引發現場人士乃至媒體對這位業界代表的謾罵、攻擊,生態學會的代表應勇於認錯、還原真相以及向受傷害者道歉。
其次,台灣經濟每下愈況,連馬總統都不得不承認,我們正面對半世紀來最嚴重的危機。當然外來的橫逆,主政者不知如何應變,朝野政黨每日陷於政治惡鬥之中,經濟建設也由於環保紛爭而受阻,這些難以跨越的障礙,讓識者焦心如焚。
不利的大環境抑制投資意願、降低勞動需求、減少工作機會,加上扭曲的教育制度造成大學畢業生暴增,而技術人才短缺,正是近年來出現所謂「22K」現象的根本原因。憂心忡忡的企業經營者,在一心想要凝聚共識、為台灣經濟突破困境的產業發展會議中,眼見台上的經濟部長宣讀結論而台下的異議團體大聲抗議,具體地呈現出上述阻撓成長腳步的亂象時,忿急之下脫口喊出「再吵連15K都到不了」,其實不止是一時氣憤之詞,也是他對台灣經濟前途多艱、勞動需求欲振乏力的悲觀走勢的推斷,即使無法完全認同,也絕不可刻意扭曲。
何況,如果台灣朝野上下不能齊心協力突破當前險阻,找到再造發展契機的新方向與新對策,勞動需求繼續萎縮、薪資持續向下沉淪,恐怕難以避免,則企業代表之所言,不僅是肺腑之言,更是警世的晨鐘,若河漢斯言乃至群起而攻之,受害最深的,就是生涯剛起步的年輕一代。
然而,最令人憂心的,則是生態學會代表放言批判之後,幾乎所有電視媒體都一面倒地譴責產業發展會議的結論,諸如藍領外勞永久居留、適度調整加班工時等,甚而譏之為「財團治國」。由於這些媒體、名嘴,正是一般公民意見形成的重要參考,這樣普遍昧於實情、輕於思辨、訴諸情緒的論斷,恐怕也反映著一般社會大眾的看法。
產業發展會議的結論應該代表主其事的經濟部與大多數產業界大老的認知,其中的論據、邏輯,必有其憑恃,但若與一般普羅大眾的看法大相逕庭,代表幾重意義:第一,我們的社會陷入撕裂、對立的狀態,因此任何共識都難以達成、政府法令無法推行,則即使台灣經濟處於順境,經濟的穩定與發展都難期有成。第二,產業界與政府,尤其學有專精的學者專家及媒體意見領袖,都未善盡其溝通之責,則政策之處處受掣、產業發展受挫不前,必不可免。
一場產業發展會議是否能夠發生效果,不得而知,但一位企業代表的怒喝與一位生態學會代表的批判,所揭露出來的現象,若能深思,反而會有更大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