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MY COMIC】身陷火場的是縱火者還是救火員?或兩者皆是?
2007/01/14 12:24:41瀏覽805|回應1|推薦16

誰才能勝任這場金改祝融的火場鑑識者角色??????

-------------------------------------------------------------------------------

跛鴨與天王

有人形容民進黨是真小人,國民黨是偽君子,這話確頗傳神。看最近民進黨天王陣營殺來砍去毫不留情的景象,藍軍的馬、王卻還停留在哀怨勿語的默劇情節,就顯得太沒看頭了。

要對外打仗,先通過黨內的嚴酷廝殺考驗,這是硬道理。身手要強過其他同僚,大選征戰才更有勝算,這是競賽常識。但民進黨的預賽競技場卻又不那麼單純,因為,這些天王頭上盤旋著一隻性情奇特的跛鴨,在那裡呱呱發號施令,牠不僅可隨時進場改變競賽規則,還以最後的裁判自居。這個場景,多麼詭異。

陳水扁也許仍不承認自己是跛鴨,但他在政治上的可能性,其實早已走到盡頭。在府邸發生那麼多醜事後,跛腳的阿扁仍未敗倒,他的祕訣只有一個:靠著操弄黨內天王角逐大位的矛盾,迫使他們必須持續「尊扁」。

亦即,阿扁只要抓住天王的矛盾,讓他們爭相把自己奉為命運共同體,就可安然度過弊案和跛鴨危機。甚至卸任之後,未竟的貪瀆懸案,也能獲得絕對的屏障。用白話說,只要騎在天王脖子上,跛鴨也能飛得比天鵝還高,阿扁哪在乎聲望幾趴?

對二○○八有興趣的天王越多,阿扁玩弄的空間也越大。既然「二桃」可以殺「三士」,一個總統寶座,當然很夠幾個天王自相殘殺許久。還嫌不熱鬧的話,再拋出閣揆或閣員的位子當餌,保證天王及其徒眾搶得頭破血流。但在你爭我奪之間,有誰把施政放在心上?

由此看來,面對權力而無法自抑的,何止阿扁;天王們鉤心鬥角卻任扁驅遣的德性,已讓他們提早現形了!

【2007/01/15 聯合報】

阿扁悲情劇 配角一個個倒

力霸集團事件發展迄今沒有停歇跡象,眼看又有政府財金主管因為金融風暴負責下台。這幾年來以專業考量任職的閣員汰換速度過於驚人,想必目前的財金記者們,對於金管會業務乃至政策,已經比近幾任的金管會主管更清楚。

這些閣員上任時多半信心滿滿,有些堅持專業,卻得罪當道;有些屈從上意,但違反專業判斷終於引發風暴,結果統統是下台。

台灣政壇只有一個人可以永遠不必負責,怎麼做都可以不必去職。

我想到一個有趣的電影情節,那是講一位小朋友意外的進入阿諾先生的電影虛擬世界,變成大英雄的搭檔;當他看到壞人要逃走,立即驅動「腳踏車」要與壞人的汽車對撞,因為他相信電影裡面的「好人」一定不會死!但是對撞的前一秒鐘他忽然想到:「啊!不對,我只是串場的丑角,不是主角,那我會死!」

電影中通常只有一位英雄主角確定不會死!在那部電影中是阿諾;在台灣當然就是阿扁總統啦!周邊的配角不但可能會死,而且以阿扁總統善於演出的悲情劇中,配角死得越多越快,越能體現其「公忠體國」的打拚努力。

連換閣揆都像換衣服了,官員們還是早一點理解主角是誰吧!

阿扁這部電影並不好看,很多人提議要提早下片,但是部分「愛台灣」的民意代表堅持不肯,誰敢亂說還可能會被巧克力兵悶死!所以啦,希望大家耐心等待,官員們多加保重。

【2007/01/14 聯合報】

阿扁要的,就是民進黨焦慮感

看起來,蘇貞昌確實陷入危境。陳水扁藉修理蘇貞昌,展示自己才是老大的權威。民進黨中央,在游錫堃領軍下,以傾斜於深綠,來抗衡「蘇修路線」往中間走。民進黨其他派系,則在「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的策略思維下,夾擊蘇貞昌的奧援新潮流系,壓抑蘇一枝獨秀的可能性。

在這四面楚歌的包夾下,蘇貞昌已經一點一滴流失他站在閣揆位置上的優勢。尤其在北高市長選後,陳水扁「再度復活」,動不動就下指導棋,而力霸掏空案又給了陳水扁一步下棋空間後,蘇貞昌就真的陷入左支右絀的窘境了。

蘇貞昌的困境,放大些看,更是民進黨的困境。陳水扁不願跛鴨,他使盡全力不讓四大天王任何一人突出角色,看似維持平衡,卻讓民進黨除了讓一個聲望低落的陳水扁繼續領導外,別無其他領袖開拓新機運的機會!正因為,四大天王個個以為自己有機會,於是在形勢不明朗下,唯一辦法便是「鬥」,而天王人馬,在各為其主考量下,也只有繼續鬥,才是他們弄清楚答案的最可靠辦法。

這一年來,為了挺扁與否,民進黨分裂嚴重,如今又為了「修理蘇貞昌」,整個黨再度陷入瘋狂的「格鬥遊戲」,看在民眾眼裡,固然國民黨是「內鬥內行,外鬥外行」令人失望,然而,民進黨式的「內鬥無情,外鬥犀利」又難道不會讓民眾疑慮嗎?

陳水扁任期僅剩一年多一點,蘇揆一旦位子不保,或在戒慎恐懼之下只求力保權位,而變成尸位素餐的話,這施政還能談得上任何政績期待嗎?陳水扁換了幾任閣揆?聽話的,如張俊雄、游錫堃,留任較久,但政績呢?較有自主性的,如謝長廷、蘇貞昌,試圖走自己的路,則往往付出被「國王人馬」痛扁一頓的羞辱。扁蘇關係陷入僵局,說明的,不過是陳水扁一人獨大下,民進黨萎縮,黨內民主失去規範,而執政政績缺乏客觀評量標準的一團混亂。

蘇貞昌能做多久?不是重點。重點在,民進黨支持者何以繼續縱容陳水扁,一人大玩「政治槓桿」的權力遊戲,距離2008僅剩一年多,至今民進黨員多不知「誰是接班人?」。這種焦慮,不正中阿扁下懷嗎?

【2007/01/14 聯合晚報】

聯合筆記》陳水扁沒責任嗎?

陳水扁總統在海外先發制人,要閣揆蘇貞昌好好管一下力霸金融風暴,並斥責他辦事不力。金管會主委施俊吉已趕在陳水扁回國前下台,但整場風暴,政府該負的責任仍然未了。

檢調說,力霸又是一樁典型的「權貴犯罪」。前一宗權貴犯罪的代表,是「台開案」,主嫌是駙馬趙建銘及其父趙玉柱。趙玉柱父子憑藉第一家庭的關係在外包山包海、呼風喚雨;王又曾則靠著忽藍忽綠的政治立場,鞏固集團的空殼,旗下企業資產其實被他掏空。

當陳水扁大言不慚地斥責蘇貞昌時,他顯然不苟同、甚至藐視王又曾的行徑。如以他現在的標準來看,在台開案一審宣判後,陳水扁即應對國人表示歉意,甚至公開宣布要「好好管一管」自己的家人的作為。但陳水扁做了什麼?

再看,陳水扁執政六年多,王又曾以總統府核心友好人士身分七度陪阿扁出訪。他在塞內加爾向貧窮孩童拋撒美金的行徑,令人作嘔,也貽笑國際;但別忘了,站在一旁微笑的,正是我們的總統陳水扁。當年兩人藉由權力和資金交流,彼此幫襯,一切還歷歷在目;現在陳水扁卻稱自己早已洞悉力霸危機,豈不讓人笑掉大牙?

力霸案爆發後,立法院不分藍綠立委都大罵政府,認為接管中華銀行是「全民買單」。但台灣兩度金融改革都以失敗收場,立院諸公難道沒有責任?

還記得台開案判決書中寫道:權貴犯罪是「以權生錢、左右立法」。政商假借權勢到處介入「喬事情」,若沒有立委的苟且、逢迎、默認乃至配合,也難以施展。藍綠立委請捫心自問:誰平常沒有為政商人物說項過?誰沒有對財金單位施壓過?

王又曾長年在政壇長袖善舞,與陳水扁左擁右抱,致力經營「上層」關係,致令「下層」財金主管機關坐視力霸集團掏空公司,十年如一日,終於引爆危機。從台開到力霸的「上行下效」,要說陳水扁沒有責任,誰會相信?

【2007/01/14 聯合報】

相互指責不如同心除弊

力霸集團和中華銀行出了問題後,大家開始強烈批評;痛責財團的掏空行為和交叉持股等不合理現象;主管機關被責罵為何不能及早處理;司法機關被質疑為何讓那些已爆發之案件的涉案人長期逍遙法外;國民黨被指責縱容這些財團分子而又留下大批金融爛攤子,民進黨被批評執政六、七年還無能解決既有的問題。

這些指責都有一些道理,但我們的問題還不只這些,我們的立法院、人民、那些企業員工,甚至媒體也都有責任。我們的問題是幾乎全國到處都有問題,以致我們不敢全面解決,卻很容易相互推卸責任。我們今天指責大家都有責任,目的就是希望大家不要只指責別人,而要從自己做起,而推動全面的改革。

金融問題由來已久。十多年前政府開放大批民營銀行卻未給它們足夠的金融產品,以致形成惡性競爭。公營銀行未能民營化,因而長期累積政治勢力介入的不當放款。金融自由化腳步緩慢,以致太多的金融機構只能在有限的產品中做惡性殺價或冒更大風險的競爭。1988年之後,寬鬆的貨幣政策造成信用氾濫和泡沫經濟,使放款品質嚴重惡化;但金融機構的監理能力卻不足而未能及早防止金融機構體質的惡化。

於是我國在1998年爆發了嚴重的金融風暴,但當時我們卻未像韓國那樣積極讓金融機構整併和淘汰,並引進外國機構;反而以紓困等方式來掩飾和拖延問題。直到2000年政黨輪替之前,政府才開始積極接管中興銀行等部分有問題的銀行。

然而接管問題金融機構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在很多金融機構實際上已無法充分歸還人民存款的情況下,政府必須有充分的資金來保證存款戶都可以領到錢,接管問題銀行時才不會引起擠兌,才不會使人民對其他金融機構也失去信心而爆發全面性的擠兌或系統風險,以致造成不可收拾的金融風暴。

因而行政院在2003年提出了8,000億元的金融重建基金預算,打算對問題金融機構做全面的清理。然而立法院卻只給2,500億,明顯不足以處理當時所有問題金融機構。當時專家就指出,留下一部分不良的機構不處理,等於是留下一些隨時可能爆炸而危及國家經濟的地雷;而且這些機構的人員也可能因為反正遲早要倒而更進一步把資金盜走。如今不幸而言中,可見當年反對編足金融重建基金的立法院,不管出發點是否善意,也都該為現在的問題負責。我們希望立法院知過能改,儘快提供足夠的預算,把現存的問題金融機構一併解決掉,不要再拖延。

然而既沒有充足的預算可以處理所有問題金融機構,主管的財政部和後來的金管會理當對這些有問題的機構加強監督,以防止前述的經營者的道德風險。據金管會說,他們做到了這一點,而使中華銀行的利害關係人授信由89年的316億降到去年的57億。這些辯辭應詳加查證,若主管機關確已合理盡責,各界即不宜加以苛責。但若有監督相當不周之處,則相關的事務官員仍應負責,而事務官若發現問題呈報,政務官卻未及時處理,相關的政務官即應負責。至於監督及公司治理制度上的缺失,如關係企業、交叉持股、以及資金和人犯逃往中國大陸以規避刑責等問題,行政和立法部門也應儘速改訂更有效的辦法。

此外,涉案企業的員工當然很可憐,但企業有各種不當做法時,員工和會計師真的都沒有人知道嗎?為什麼沒有人願意出來舉發?問題機構的小股東也很可憐,但有些機構的問題早已被公開指出,股東即應提高警覺,儘早處理股票以減少損失並形成壓力。甚至我們媒體界也該自我反省,我們是否已盡力去追查和報導傳聞中的各種問題?

老實說,這個事件國內多方面都有責任,都是拖延不解決問題,都是避免得罪人,特別都是以別人也有錯來推卸責任,但大家卻未能平心靜氣來討論和推動整體該做的改革。從好的一面來看,好像很多大危機都被我們拖過去了,短期內似乎不會再有這麼大的金融危機。但從壞的一面看,我們這次若不痛下決心做全面的改革,我們很快就會忘記這次教訓而無力改革,並坐等幾年後同樣的危機再現。

【2007/01/14 經濟日報】

( 時事評論政治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key&aid=652480

 回應文章

鄭嵐奇(MYKE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年羹堯
2007/01/14 23:16
冷眼集》阿扁老子 閣揆兒子

在陳水扁總統過度操作黨內平衡下,全國最高行政首長行政院長的價值已漸漸變形。誰幹到這個位置,所有的榮寵皆只是一時,再下來的路,多半以灰頭土臉告終。

清朝名臣年羹堯,曾是雍正手下大將,威震西陲,文武百官莫不折服,加以雍正寵遇,風光無人能及。但就在他聲勢如日中天之際,一切卻突然豬羊變色,與雍正幾成反目,彈劾他的奏章蜂擁而至,各式打擊來自四面八方,一路從叱吒風雲走向眾矢之的,後遭雍正削官撤爵,羅列無數罪狀,再賜自盡。

蘇貞昌當年揮軍北縣,成功將自己推向黨內一線政治人物,成為民進黨在北台灣的招牌;後被陳總統拔擢入府,一縣之長成了與五院院長並駕齊驅的總統府秘書長;接著在陳水扁的規劃下,坐上民進黨黨主席,成為民進黨「主席圈」的一員;進而又被陳水扁延攬出任閣揆,上任之初,春風得意,2008幾乎近在咫尺。

時隔不到一年,蘇貞昌的處境已飛速墜至年羹堯的末期。扁蘇關係這大半年來,沒一日好過,蘇貞昌未能掌握時機與陳總統切割,反種下今天被人捏在掌心的厄運,陳水扁開口閉口提到這個「電火球」院長,都像老子在教訓兒子。

蘇貞昌與民進黨新潮流系的暗自結盟,曾一度讓自己壯大不少聲勢,不必對外拉幫結派,就有人主動投懷靠攏。曾幾何時,蘇貞昌明顯在陳水扁面前失勢後,黨內立刻砲火齊開,各黨各派全都以「修蘇」為能事,拚命落井下石,向來以「現實」著稱的新系,也有了不同以往的作為。比起年羹堯的遭遇,蘇貞昌可謂有過之而不及。

蘇貞昌有如年羹堯般的際遇,不也是拜扁如雍正所賜。雍正善玩兩面手法,性格強硬、心志高大,但與之交過手者卻給了他手段苛毒、喜怒不定的評價,在這樣的主子底下做事,褒亦貶、貶亦褒,動輒得咎,天天都得活在「揣摩上意」的影子裡,當然成就不了什麼大事。

從唐飛、張俊雄、游錫堃、謝長廷,再到蘇貞昌,扁七年執政換了五任院長,這究竟是唐張游謝蘇的問題?還是問題其實在扁身上?顯赫由是,敗亦由是,這幾乎已成了扁執政下,行政院長的宿命。

【2007/01/14 聯合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