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0/06 20:03:51瀏覽967|回應0|推薦19 | |
願愛台灣的歷史 永誌不忘 中橫的歷史始於1956年的7月7日,由台灣省公路局成立的「橫貫公路工程總處」負責開路、規劃、建造、鋪路等工程事宜。開工典禮分別在東西端一起舉行,由當時的行政院院長俞鴻均主持,當時負責兼代主委的蔣經國也應邀參與。此工程動員了1萬多位退伍的榮民。 中橫公路在開工之後,由於颱風、地震等天候影響,曾發生過不少意外。第一件重大死亡事件是在1957年10月發生的,由於清晨發生一起地震,導至正在進行架橋灌漿的工程毀損,公路局的工程師靳珩,被地震落石擊中,墜落山谷身亡。當時沒有精密先進的工程設備,所以開路工人最主要的工具就是斧頭與炸藥,因為炸藥控制不當而受傷的工人也有不少。後來又發生過多起死亡意外,經統計因工程意外及天災而殉難的有212人,受傷者702人。 在開路之前,中橫東段曾被稱為「產金道路」,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夠成為立霧溪砂金採礦的交通道路。中橫西段則與「大甲溪水力發電計劃」一併規劃,開路同時,大甲溪上游的德基水庫也在規劃興建,中橫也充當了工程道路。於是規劃在1956年將中間路段打通接起,並做為安置退伍後榮民上山興建農場果園的交通道路。然而從太魯閣到天祥這一段20公里的道路,都必須通過懸崖峭壁,以及堅硬的大理石岩,因此開通顯得特別辛苦,這一段道路的橋樑隧道也都特別多,成為中橫日後最主要的景觀。 靳珩(1914年—1957年10月20日),河北無極縣人,畢業於北洋大學的土木工程學系。1948年隨軍到台灣,於中部橫貫公路修築工程的巡視時,在燕子口(位於花蓮縣秀林鄉的立霧溪畔)一帶因地震引起的落石砸中而殉職。該公路完工時,特將燕子口該處的橋命名為靳珩橋以茲紀念 相關補充連結: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