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七年級為界,五六年級以上的世代根本上不欣賞,也不喜歡新世代在流行上的傾向,兩個世代在時尚方面的比較,呈現顯著的斷層差異,在老中一輩看來,其貌不揚的藝人卻爆紅者比比皆是,相對的"沒內涵,缺乏精神",是得到最多的批評.
我經常奇怪在精神內涵上,為什麼產生如此巨大的歧異?!像是表徵著文化上的鴻溝,年輕世代在吶喊些什麼?!寂寞無依的心靈,在春天的夜色中迷失,他們的迷失跟我們這一代的迷失可會有所不同?!我們該問問生養他們的父母,如同問問生養我們的父母一樣.
教養我們這一代的長上,生逢戰時,多數是勤儉積纂成家的,我們雖未逢亂,只憑聽聞很難親身做出體驗,承平福泰的吾輩如何教養子女呢?!恐怕多數只著重在賺錢,累積聲名,少顧慮晚輩的心靈渴望吧?!我們的長上窮於奔走生存的問題,五年級的世代童年多數是蠢笨無知,自己長大的,六年級稍見智慧,但畢竟離戰亂遙遙,七年級正逢國際經濟榮景,八年級更是急速躍進,小學開始就要革命了?!由此可知,每個世代都要含括時代背景的考量元素.
古諺語:"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前人的努力容易因為昇平奢靡被損耗怠盡,歷史也是,治世聖者難以延續,這樣的問題在人心,人心的問題則在教化,台灣未能掌握自蔣經國在台灣紮下深厚的教育根基,誠屬命數,以至於新一代落入重覆的生命悲劇共業中,對這種大環境無力所造成的情境,一般父母只能看著,除了家庭內盡力之外,再無餘話可言!
新世代普遍的思考重心偏向:"以自我為中心向外散射的邏輯",典型的自我中心主義,抱怨,對周圍人群事務缺乏公理義氣,不體貼別人,白目.......,好處說對來是:欲望目標明確,直言無諱,絕對的黑厚利多論者,反應直接,善辯巧思.......
凡事都有好壞兩個面向,我當然是覺得後生可畏,同時感到企業正在自食惡果中,七年級生的現實是空前的,初生之犢不畏虎,同時也意味著他們勇於嚐試,同時見識淺薄,欠缺深謀遠慮的沉穩特性,某些企業正在對自己的用人條件做出調整,因為雖然他們知道不愁無人可用,需要定性的職別還是又放寬了年齡的上限,忠誠度和協調性,穩定性和成熟度的適性年齡層提高,以至於五六年級還是有回鍋(職場)的機會.
企業主抱怨七年級難以因應職場要求時,我在旁邊偷笑,我笑企業主的報應,七年級的要求多數是正常的,而且是企業主本來就該為員工主動貼心規劃的項目,除了白目的七年級生不昧世局外,台灣的企業主在打著什麼心眼呢?!大話說得曖昧不清,嘴裡談著優良制度,卻無法可依,吃悶虧的也是五六年級,七年級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正因為直言,某些程度也算替老員工出了口鳥氣,但到底該不該告訴他們這個時候明知結果也不該多言,免得受人利用之類的事嗎?!按五六年級的心思是:反正這傢伙現實著緊,隨他發揮算啦~!
這是部份五六年級和七年級生相處的實況,當然以年次分類過於籠統,基本上概略說來會是以上的情形吧?!你可以說老中一輩深謀遠慮,老奸巨滑,年輕一輩的心思直白清楚,但不管如何,五六年級會左思右慮著現實因素,權衡利弊,七年級爽快到令人羨慕,所以多有年紀輕輕衝撞出一番事業者,他們唯一要注意的是"守成",否則成功猶如繁花, 少年得志未必為幸呀!
七年級又因為寂寞,需要有"死黨',死黨到底好到什麼程度?!我看過連上廁所都還要手牽手一同進廁間,有沒有同一時間用同一個馬桶?!沒大方開著門讓我看,還真是難以想像,礙難奉告,.死黨可以好到像阿梵達的修行,物件共享,某些時候,他們難以和"非吾輩者"建交,多半彼此舔牴生活的不順和抱怨,但那卻是彼此互相牽制,不能向上攀升進展的主因,建立在彼此阻礙進步的相依共存關係上,基本上誰都不可能得到進步,他們只能在自己的圈內,假相感覺自己的獨特,出了圈,在外面的只有生活的現實和不能得到認同的評價眼光.
我還是說用一般論述談年輕世代不太公平與缺乏精準度,畢竟我們只看到街上的泛泛逛街弟妹,那種深林才有的高人想必也不在少數,內在本能上的智力和理解力,外在環境上的資訊,都超越吾輩的年輕這一代,他們的人生際遇該如何進程?為了彌補所謂世代交替所造成的鴻溝,做一個可以成為良師益友的長上,也許重點工作只能在聹聽,理解與引導,無力的部份是所有人的共業,除了盡力毫無其他辦法,只是等待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