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那霸燒機事件後,一位退休機長投書本報指出,華航之所以事故連連,癥結在它是一家「沒有老闆」的公司,沒有真正負責人,賠再多錢也不是董事長家裡拿出來的,根本無所謂。華航老人語重心長,點出了企業治理的大問題。
華航當然不是真的「沒老闆」,它的董事長都是總統欽點、閣揆同意的人事。但問題也在於此:經政治任命上台的公司治理者,只須面對提拔他的長官,毋須對全民股東或市場成敗負責;正因為缺乏權責相副的企業化經營,背著梅花標誌的華航才會老是在海外丟臉。那霸燒機後,華航董事長魏幸雄撇下舉世關注的問題不管,照樣忙不迭地陪陳總統出訪,完全印證了老員工所謂的「沒老闆」的感慨。試想:這種情景,可能發生在任何一家民營企業嗎?
華航「沒老闆」的問題,根源於早年背負政策使命所致;但在台灣天空開放後,它受到的政治干預卻絲毫未減。最諷刺的是,一九九八年大園空難後,在野的民進黨提出了「改組航發會、華航民營化」的強烈主張;但轉眼十年過去,民進黨自己執政都七年多了,它許諾的「民營化」不僅杳無蹤影,執政者對人事與營運的插手反更肆無忌憚。五年前澎湖空難事件後,游揆誓言要立即改組航發會,並在半年內完成華航的民營化;但如今,消散在空氣中的承諾蕩然無存,他之後的三任閣揆對此也毫不聞問。口口聲聲改革,民進黨對華航最大的「貢獻」,就是將它的管理階層徹底「綠化」吧。
一家「沒有老闆」的企業,最大的危機莫過於此:主事者的專業,可以與企業營運領域毫無關係;管理階層最關注的不是企業形象,而是主政者的好惡;他們的領導能力與公司治理績效無關,而是根據其「政治表現」論功行賞。當公司的盈虧與管理階層的責任完全分離,外界又如何期待其維持合理經營?而即使事故或弊端連連,這些人也只要拍拍屁股一走了之,最後仍不會有什麼責任落到他們身上。
華航的問題,反映的其實正是台灣近年各種「失治」現象的一隅。仔細檢視,小如公股事業的各色人事酬庸,中如各種名目的地方和中央建設的濫包濫標,上如內閣及行政體系走馬燈式的人事更迭及利多釋放,在在反映的不都是一種「無所謂」、「不在乎」的治理態度嗎?民進黨手握執政大權,完全沒有「公僕」的自覺,擺出一副「大老闆」的姿態,頤指氣使,又何嘗在乎過自己的治理成效?
這七年多,扁政府頻頻誇下海口,動輒推出百億千億的大型計畫,聲稱要打造台灣的美麗新願景,結果卻落得台灣只是日漸蕭條。從張揆的「八一○○、台灣起動」,到游揆的「兩兆雙星」及「新十大」,謝揆的「和解共生」,蘇揆的「大投資,大溫暖」,個個口號響亮過人,多半皆無疾而終。揮霍的是國家公帑、人民血汗,成就的是個人虛榮,賺取的是政黨利益;這些「台灣公司」的歷屆「老闆們」,真的對得起台灣人民嗎?
七年六易閣揆及數十位內閣部長,就算台灣是有過再燦爛治理成績的企業,又哪裡禁得起如此無度的摧折?但集大權於一身的「超級董事長」陳水扁,對此不僅毫不感到愧疚,還可以堂而皇之地將所有責任推給歷任閣揆及官員,藉著頻繁的洗牌來塗銷自己無能的紀錄。如果台灣「人民股東」看不出此一統治伎倆的狡詐,那就是坐視國家被掏空而心甘情願了。
回頭試想,那真是一段夢幻般的詭異經驗。台灣人民接受「頭家」封號的表面恭維,才沒多久的時光;短短幾年,一個「民主先生」和一個「台灣之子」搖身變成了台灣最呼風喚雨的「大老闆」,台灣的「公司治理」也就不堪聞問了。請問:台灣頭家於今安在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