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彿歷史倒帶一般,國民黨中常委選舉又出現送禮、黑函、換票聯盟等花招,凸顯百年老店擺脫不了「傳統文化」的束縛。老面孔加上老把戲,舊瓶裝舊酒,只靠門面上貼了張「改革」的標籤,實在很難改變社會對國民黨的陳腐印象。
事實上,國民黨決策機制早已從中常會移轉給高層中山會報,尤其面對○八年選戰,黨機器配合總統候選人的態勢漸趨明顯,中常會權力更是旁落,淪為背書組織而已,套句中常委所抱怨「中常會只是與主席對話的場合」。
明瞭黨內權力結構的遞嬗轉變,因而出現類似吳育昇退出中常委戰場,轉而全力衝刺立委選舉的案例。更有藍委講得明白,「參選中常委的目的,其實盤算藉此進一步搶進不分區安全名單內」,黨內估算這類參選人占四分之一強。中常會實質功能弱化,中常委參選者大都將之當成搶攻不分區的跳板,到最後中常會不過就是一群渴望黨中央關愛眼神的人,拿來作為權力背書,都還嫌欠缺民意基礎。
馬英九擔任黨魁曾誓言黨務改革,吳伯雄上任後也宣稱恪遵此路線,但令人遺憾的是,國民黨並未藉由此次中常委選舉,凸顯自身比民進黨來得高明之處;加上先前區域立委初選,買票、人頭黨員弊端不遜於民進黨,黨中央也是動口不動手,就算這些都是「黨內矛盾衝突」,不也證明改革只是口號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