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以來,國內消費者物價信心指數不斷創下歷史新低,民眾擔心物價上漲的壓力與日俱增,學術界更是不斷提醒物價問題,但主計處公布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卻始終停留在1% 以下的物價平穩假象、「小內閣」經建會更是全然不見因應動作,如今物價飆漲一觸即發,政府許多慢好幾拍的措施,豈不是「火燒屁股、為時已晚」。
國際油價、原物料價格不斷飆漲,今年底油價甚至上看100美元以上、全球搶購原物料,一波全球性的物價上漲疑慮,是所有人都看得到。中央大學的台經中心每月公布的消費者物價信心指數更是不斷地釋放出「警告」,跌無可跌的物價信心,老早就已經提醒政府官員「物價壓力蠢動、通膨隱憂一觸即發」。
但有趣的是,政府的數字卻「漂亮得可以」,主計處每月公布的物價指數都只有零點多的微幅上漲,數字掩蓋物價上漲的太平假象,早年隨時監控物價、管控總體經濟的經建會,也早就失去功能,從早年隨時監控、邀集央行、主計處、財政部、經濟部共商大計,到現在只剩下政令修飾化妝師的功能,台灣物價上漲 到底有沒有人在關心
有人說,物價上漲,就像溫水煮青蛙。這是慢慢發酵的,但如今國內物價一觸即發,什麼東西都要漲,連牛奶、大豆、豬肉這些食物也要漲,接下來計乘車費要漲、開學後學雜費還要漲,消費者根本無力掌控,就算物價會報成立,也無法再阻止這波巧然成形的物價上漲壓力,到底是誰讓這波物價順利飆漲上去的,政府系統的失職與不作為,絕對是找得到答案的。
當然也有人說,全球原物料價格飆漲、這怪不了政府。但當政府將所有心血都用在拚選舉、拚短期可見的選票利多時,大家看到的是如同搖頭丸般的「股市全力上攻萬點」、「特赦萬名罪犯」、「房地產飆到新高」,但這對每個月需多付擔好幾千元生活費的家庭、和繳不出學費、無力生活的人干係不大,「搖頭丸」它只是短期的興奮、麻痺效果,再不積極作為,政府與百姓的距離將是愈來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