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MY COMIC】政府財團油滋滋‧運將小民苦哈哈
2007/07/18 01:04:20瀏覽565|回應1|推薦12

中油「一週一利多」....小民「一日一苦多」..........

浮動油價挨轟 中油:該檢討

浮動油價實施後,中油不僅去年營運巨額虧損情況消失,上半年還賺了110.65億元,引發外界強烈要求檢討浮動油價的聲浪。中油主管表示,浮動油價應繼續實施,但可檢討改善。

浮動油價實施,中油坦承已發揮功效,讓中油在國內賣油不再繼續巨額虧損。

中油主管表示,浮動油價機制的基本架構沒有問題,也很客觀、公平,至於對相關內容做檢討改善,中油也認同。

中油主管私下認為浮動油價機制,如果有關調價頻率能從目前的每周1次增加至2次以上,應該更符合浮動的精神,而且2、3天調價一次,不容易引發預期漲價或跌價心理;更重要的是,每次調價的幅度小,對消費心理影響較小。

另外,讓中油主管有點憂心的是,最近國際油價持續上漲,國內油價也連連反映漲價,由於目前採行的浮動油價,在價格上是「提前反映漲價」,因此可能會發生,國內油價連連漲價,消費者叫苦連連,但中油營運帳上,由於高價原油尚未運抵台灣,結果帳面上出現大賺的情況。同樣的情形,如果碰到國際油價持續下跌,由於中油誰價格上會「提前反映降價」,因此帳面可能出會大賠的情況。

據了解,中油主管其實對浮動油價實施,最擔心的還有一個「未爆地雷」,就是中油按照浮動油價漲價或降價,如果台塑石化比中油少漲或多降,中油該怎麼辦?前述的問題,由於一直未發生,所以問題沒有檯面化,但中油主管知道,這個問題遲早會發生。

【記者黃國樑、李濠仲/台北報導】

政院發言人謝志偉上午一度指出,如油價隨國際油價浮動,衝擊國內經濟,形成經濟或民生的經常性影響因素,政院將會調整或取消浮動機制,最近將會有所結論。但稍後謝志偉又表示,政院並未啟動檢討浮動油價機制作業。

謝志偉上午在行政院會後記者會,被動回應媒體問題時,做以上表示,當被問到行政院是否會考慮取消浮動油價機制,他立即說,這件事情牽涉到整體經濟政策,但如果浮動油價對人民或社會與國際油價之間,形成不利的影響,行政院會從這個角度思考。

但進一步問及是會進行調整,或是直接予以取消,謝志偉表示,現在無法回答,但如果浮動油價會造成經濟或對人民經常性的影響,不管這這個影響是正面或是負面的,行政院會在評估之後,做出整體的檢討。

不過,記者會結束後不久,謝志偉又緊急否定原有說法表示,行政院近期內並沒有檢討浮動油價機制的作業。

抗議壓榨消費者荷包 消基會周五訪張揆

【記者楊美玲/台北報導】

國際油價創新高,帶動起民生必需品不斷飆漲,唯獨消費者的薪水沒有調漲。消基會表示,本周五將拜會行政院院長,要求重新檢討油價,勿持續壓榨消費者的荷包。

消基會董事長程仁宏表示,油價漲不停,引起民生物資也漲聲四起,經濟部和行政院不應視若無睹,毫不關心消費者的荷包不斷縮水,因而預計本周五親自拜會行政院院長,要求全面重新檢討浮動油價機制,還給消費者一個公平公正的消費者環境。

【2007/07/18 聯合晚報】

誰的利多?????誰的苦多??????????????

https://city.udn.com/v1/blog/article/article.jsp?uid=mykey&f_ART_ID=1082663

公權力是這樣被玩完的

「公權力就是這樣被你們玩完了!」力霸案審判長李英豪當庭痛斥金管會官員的這席話,必將永遠深烙在國人的心版。因為,這話不但說出了大家的心聲,而且直接指明了在上位者濫權違法的根由。

被痛斥的金管會副主委張秀蓮等人認為「誤會大了」,聲稱只是循例授信,並未圖利力霸。但在審判期間金管會高層居然致電審判長「關切」,要法院不得向他們調資料;若非心虛,豈會如此惶急?

即使其中有人未參與圖利,但明知「上面」有人要違法徇私,卻佯作視而不見狀,難道不也是在糟蹋公權力?至於金管會前主委龔照勝、檢查局長李進誠、委員林忠正等,則終於東窗事發,身陷囹圄。而無論主動犯案或被動配合,公權力被他們玩透透,總是事實。

但若謂龔照勝、張秀蓮這般等級者真能把公權力「玩完」,卻也未免高估了他們。試想,若非陳水扁剋期要完成二次金改,府院權貴均奉命急於星火地推動,擺明了大家上下其手,五鬼搬運,區區金管會又怎能一手遮天,竟敢對眾所周知的問題企業如力霸縱容至此?

進而言之,扁為了拚選舉而不擇手段,固不足為奇;但張內閣受命要營造「一周一利多」,以致濫權違法、圖利財團已到不遑掩飾的地步;相形之下,金管會這些利益輸送的作為,未免小巫見大巫。

但主政者公然將國家資源當作一黨私產在揮霍的作為,卻不僅使得公權力就這樣被「玩完了」,且連政府財政、國家前途,都可能被玩完!

【2007/07/18 聯合報】 

Steve Breen -- The San Diego Union-Tribune

 

2007.07.19

請多想想升斗小民面對高物價的處境吧

中時社論

 

今年入夏以來,國內各種民生必需品與民生必需消費,價格持續攀升。漲價幅度之大,漲價頻率之高,對基層民眾而言,已經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然而,在此同時,政府部門卻對此視而不見,官方統計數字指出,五月分物價比去年五月下降,六月分物價和去年六月相同。

 

台灣已成了傾斜的「M型社會」,社會金字塔頂端一小部分富豪朱門酒肉臭,廣大基層民眾,則是路有凍死骨。至於執政當局相關單位,除了挖空心思衝選舉外,迄今未見針對物價問題打出應有的隊形,更遑論有否全方位對抗物價壓力了。

 

過去兩年多以來,由於國際景氣普遍好轉,各國經濟成長衝力強勁,已經導致各種農工原料價格持續慢性上揚。台灣當然也受到這股國際原料上漲壓力,然而,業者為了競爭求存,無不設法降低營運成本,儘量自我吸收漲幅。不過,這種自我吸收有其極限,等到國際原物料漲幅超過某個程度之後,就算業者再努力自我吸收,也無法擋住零售物價上漲。於是,物價就像一個氣壓不斷膨脹,難以閉鎖隔絕的壓力鍋,等到壓力超過極限,零售物價就會爆裂奔騰。

 

信手拈來,過去兩個月間,物價上漲個案層出不窮。首先,在兩個月之內,汽油五度漲價,已經逼近一公升三十元關卡。其次,標準桶裝瓦斯也在六月間大漲四十元,導致小吃店與攤販營業成本遽增。其他,包括麵粉、鮮奶、冰品、玉米等飲食原料,全都漲價,漲幅動輒超過一五%,豬肉更是漲價超過三○%。交通費用,也不遑多讓,高雄市計程車已經在七月漲價,台北市計程車業者也醞釀跟進漲價超過三○%;國際航空票價四月分漲過,七月又漲,幅度超過一五%;各縣市公車,也將漲價。

 

每次漲價,都抽緊基層民眾生活神經,壓縮小市民荷包,使得廣大基層群眾在高失業、低收入惡劣環境當中,還要進一步凡事精打細算。然而,政府大員對此絲毫不察,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發布的資料,今年五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比去年五月還下跌○.○三%;六月分指數僅上揚○.一%,等於平盤沒漲價。

 

官方與民間,對於物價的感受,怎麼會出現如此巨大的落差?官方究竟是怎麼在操作當然就值得討論了。簡略而言,政府部門為拉抬年度經濟成長率,刻意壓低台幣匯率與利率。壓低匯率,有助於產品出口;壓低利率,則有助於激勵島內購屋消費,刺激房地產。

在公元兩千年以前,台灣利率恆常高於美國利率,領先幅度約為兩個百分點。兩千年以後,台美利率均是先降後升,但美國高於台灣,目前美國利率為五.二五%。至於台灣,目前一年期定存利率約為二.五%,僅為美國一半。

 

根據最起碼的經濟學常識,一個國家的物價上漲率,如果高於定存利率,等於陷入「負利率」狀態,也等於全國民眾的財產日益縮水,財富被物價吃掉。基於這種簡單的原理,無論現在台灣地區物價如何飛漲,行政院主計處一定會想盡辦法,找出各種理由,壓低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反正,物價年增率絕對不能超過二.五%,否則,政府形象豈不破產?

 

因為利率低,所以,政府公布的物價統計指數只好跟著低。因為政府所公布的物價統計指數低,所以,在官方說法上,物價從來沒有飛漲;既然物價沒有飛漲,總統府、行政院就不必大張旗鼓,成立專案小組,專案對付物價了。這就是當前台灣物價問題的癥結。

 

幾個月來,政府刻意放出多頭政策,配合國際股市榮景,拉抬台灣股市,不斷創下新高。然而,這次股市大漲,受益者多為外國法人以及國內殷實富戶,升斗小民受惠有限,股市榮景無法抵消物價上漲。實話實說,台灣早就已經陷入「負利率」狀態,物價早就高過利率,基層民眾財富實際上是持續在縮水。

 

朝野政治人物,長期以來一直以「傾聽人民心聲」,作為施政訴求。期待這些黨政大員,別光是關起門來「傾聽」,應該張開眼睛,走入尋常百姓家,看看現在的台灣小老百姓,在物價陰影之下,如何在掙扎求存。承認「負利率」,公布真實消費者物價年增率,並組跨部會專案小組,深入檢討問題,提出物價對策,才能真正減輕黎民痛苦。

 

 

 

 

( 時事評論政治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key&aid=1097813

 回應文章

鄭嵐奇(MYKE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新聞分析》痛苦指數 愈來愈高
2007/07/19 07:51
新聞分析》痛苦指數 愈來愈高

【經濟日報╱記者 邱馨儀】 2007.07.19 03:10 am


民生物資漲漲漲,生產廠商說已經不能不漲,漲價只反映部分的成本;消費者則抱怨,什麼東西都漲翻天,日子愈來愈難過。生產者與消費者同樣有苦難言。

在通膨時代,漲價無可避免,說穿了,問題的重點在於消費者的荷包。若荷包增長速度能克服漲價壓力,消費者的抱怨聲就不會那麼大;否則,痛苦指數就會增加。目前國內的情況,不僅消費者的荷包沒有增加,國民所得還停留在十年前的水準,相較於經濟成長快速的其他國家國民,痛苦指數自然更更高。

政府基於選票考量,習慣性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如此治標不治本,有時候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讓問題更加惡化,豬肉飆漲就是最好的例子。

政府為了選票考量,在農民的陳情下,要求台糖減養三分之一的豬,造成旺季來臨供需卻出現失調。

現在豬價飆漲至每公斤60元左右,一般消費者抱怨滿天飛,但是養豬戶真的獲得很大的好處嗎?那也未必。表面上養殖成本在每公斤50至55元之間,豬價漲到60元,農民可以多賺一點。但是消費者口袋沒有變厚,對於價格斤斤計較,看到豬肉貴了,購買量也減少,甚至乾脆改吃雞肉、牛羊肉,養豬業者還是得不償失。消費者和生產者,誰都沒沾到好處。

【2007/07/19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