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烈不長命 禍害遺千年......
政客長命百歲 共業乎???
|
【聯合報╱黑白集】 | 2007.06.11 02:22 am |
|
|
是真的老了,還是因心虛而口不擇言,李登輝竟說忠烈祠裡的英靈都不是為台灣戰死的,幾乎都與台灣無關。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當然都不是台灣人,但要說他們的起義與台灣無關,那麼阿輝伯當了十二年的中華民國總統是怎麼來的?抗日名將張自忠、謝晉元也許不是為台灣捐軀,但沒有這些「不相關者」在不同戰場的奮鬥,台灣如何擺脫日本殖民統治? 依李登輝的邏輯,在國共內戰中陣亡的,大概都只能稱為「中國人」;那麼,在八二三砲戰中死難的台籍和非台籍官兵呢?那一役,金門承受了四百七十萬發的中共砲彈,美國因而宣布第七艦隊協防台灣。若沒有八二三烈士,台灣此後五十年的穩定是怎麼來的? 李登輝也許不知道,前幾年抗煞殉職的醫護人員都進了忠烈祠;健康幼稚園火燒車捨身救人的林靖娟老師,英靈也在忠烈祠。但生在印尼卻死於台灣的抗日志士羅福星,跟台灣沒關係嗎?西來庵事件的余清芳、霧社事件的莫那魯道,不算為台灣戰死的嗎? 阿輝伯執意參拜靖國神社,從親情的角度,並非不可諒解。但他為合理化自己的行為,硬將忠烈祠和靖國神社相提並論,甚至故意貶損忠烈祠的價值,卻暴露了他的愚昧。這非僅是媚日,實已至數典忘祖的地步。 沒錯,忠烈祠和靖國神社都供奉陣亡將士,但兩者不同在:靖國神社裡供有侵略戰犯,但忠烈祠裡皆為守土保民之士。如果走過奧之細道的哲學之路,卻連這麼基本的價值都分不清,阿輝伯這趟日本行連牙慧都沒撿到。 【2007/06/11 聯合報】 |
|
【聯合報╱祝仲康/研究生(台北市)】 | 2007.06.11 02:22 am |
|
|
受害人因為與加害者相處久了,而對加害人產生好感,謂之斯德哥爾摩症候群。證諸李登輝對於日本人的崇拜景仰與迷戀,可見一斑。 李氏從不諱言他對日本的依戀與崇拜,只要有機會,他總是設法親自赴日向日本友人展現其對日本文化的景仰。對於維護日本的權益,李登輝也是不遺餘力,例如他堅持釣魚台是日本的領土;至於廣為亞洲國家髮指的慰安婦問題,他則是三緘其口。 如今則是走上偏鋒,以悼念亡兄之名,大肆鼓吹日本政客參拜靖國神社之正當性,將日本軍國主義攻佔亞洲鄰國的暴行合理化為「為國捐軀」,為日本軍國時期之侵略行為漂白。而真正為國捐軀的英靈,供奉於忠烈祠之義士,竟被其斥為並未為台灣流血。李登輝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看來滿嚴重的,說不定他真的是日本人。 【2007/06/11 聯合報】
【聯合報╱徐和謙/歷史系學生(北縣新店)】 | 2007.06.10 04:07 am |
| | 前總統李登輝在離日前,面對記者質疑其靖國神社之行時,表示去參拜靖國沒那麼多問題,就和以往每年去忠烈祠差不多。忠烈祠裡幾乎沒有一個是與台灣有關、為台灣流血的! 看著新聞上跑過的字幕,不知當李先生用日語強硬地說出這些話時,可曾想過他身旁的同胞會多麼不堪?忠烈祠中祀有柯鐵、羅福星、莫那魯道、余清芳等日本殖民台灣時代與當局衝撞而橫遭殲肅的人物、亦有在台海戰役中陣亡的國軍官兵,更近的,還有SARS期間殉職的醫護人員……他們與這片土地的聯繫,怎麼這樣輕易地被抹斷了? 不難想像有人將大談「台海戰役官兵是為國共兩黨鬥爭而死,才不是為台灣」、「靖國神社裡的甲級戰犯,是被戰勝國的政治審判定罪」等論調。 但是,誰能否認台海戰役確保了台灣半世紀來的發展?若說忠烈祠內那些參與反清革命、抗日戰爭者不是為台灣流血;那靖國神社裡,又還有多少人曾讓台灣流血。 今天,我們無法一一問陣亡的兩萬八千名台籍日本兵,是為日本帝國擴張的光榮而從軍,還是為了爭一口與日本人平起平坐的氣;我們也無法切割台海戰役犧牲者臨死前,心中想的是保護這個島嶼、還是為捍衛其所信仰的理念。 當人們為了那些著名歷史人物的功過、動機而爭辯時,又忽視了多少「沒名沒姓」的歷史參與者?他們之所以投入(或被捲入)其間的心路背景又是如何? 在國家意志的驅動下,人們的死生往往被綁繫於政治抉擇的歧路。而當今日李先生開口閉口「主體性」之餘,又何忍自封為台灣唯一的嘴巴,在外國向自己的同胞諭示:誰對我們有功,而誰的血白流。 【2007/06/10 聯合報】 |
|
鑑古知今 請謹記歷史教訓.........
私利引寇者 不僅不入正史 更徒羞千古罵名 唾於後世傳記.......
------------------------------------------------------
《蘋果》日前透過電子郵件聯絡上自稱滿州國臨時政府總理大臣的鈕牯錄.愍鎊,他指出,臨時政府確實存在,是於二四年成立,採民主共和體制,上月改君主立憲制,有五名閣員.........................
趣站觀賞
http://www.manchukuo.org/
節錄 http://www.manchukuo.org/index2.htm
-------------------------------------------------------------------------------
維基百科摘要記述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BA%A5%E5%84%80&variant=zh-tw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1%AA%E5%85%86%E9%8A%98
思想教育上,汪精衛在学校推廣與日媾和的理念,美化日本侵略,發動“新國民運動”,從思想上削弱民眾的反日情绪。另外,汪精衛承認满洲国、德王的蒙疆聯合自治政府等日本人的傀儡政府,被大多數國人認爲是出賣領土不可饒恕的嚴重罪行。
------------------------------------------------------------------------
中國時報 2007.06.11
聆聽建築大師和網路新貴的夢想與實踐
中時社論
十五歲的時候,你的孩子在想些什麼、做些什麼?十五歲時,安藤忠雄和木匠師傅一起工作,努力擴建自己家的房子。安藤忠雄說這一段學習做木工的經歷對他日後的建築之路有很大的影響;透過實作,他觀察形態與材料之間的關係,尋找一種平衡感,這個平衡感遂成為他一生專業理念與實踐的核心價值:建築、人與自然之間,要有一個有機的聯結。
二十出頭,在大學還剩下一學期時,陳士駿進入一家網路支付公司工作,之後因為某次想跟朋友分享影片,卻發現當時的網路機制很難做到,於是興起創業念頭,YouTube(你的電視)就這樣誕生了。
安藤忠雄被喻為是日本最偉大的建築師,拿遍包括建築業諾貝爾獎之稱的普利茲克獎在內的各大獎項;只有專科學歷的安藤忠雄曾經擔任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等一流學府的客座教授,更成為東京大學終身特別榮譽教授;他在演講中說自己年輕時也很想念大學,但是因為經濟、學歷等因素,未能如願,幸而有祖母一直鼓勵他就算沒有念到大學,也不要放棄自己的夢想和理想。
曾為卡奴的陳士駿和好友創辦YouTube,被《時代》雜誌選為二○○六年最佳創新 (BestInvention of the Year),陳士駿被《財星》雜誌選為「產業界最有力量人物」,被《商業2.0》雜誌評選為全球排名第二十八最具影響力的企業人物,並且剛剛得到有「網路奧斯卡」之稱的Webby獎「年度風雲人物」;當然,陳士駿最讓人羨慕的應該是YouTube去年被Google以十六.五億美元併購的這件事。YouTube從創立到被併購,只有十一個月的時間,一個不到三十歲的年輕人就這樣一夕躋身百億富豪之列,為網路成功故事再添一頁傳奇。
這兩個人恰好在上個周末都在台北演講,一個講述的是現代人如何在科技風潮下,尋找一種結合美學、文化、人群與環保的建築可能,在極簡風中,讓人的建築與自然環境可以共存並且對話;另一個談的是在網路時代裡,人與人如何在科技的幫助之下,可以有更便利的互動與分享。兩個人的演講觀照的似乎是科技影響力相反的兩端,但同樣引發轟動。安藤忠雄的演講萬人空巷,擠不進會場的候補粉絲有一萬名,現場熱烈氣氛有如搖滾巨星開唱;陳士駿所到之處都是攝影機,兩年前陳士駿來台時,還沒有多少人搭理,這次回來,大家把出生於台灣的他視為另一道台灣之光,成功與財富的魅力光輝閃耀。
安藤忠雄曾說,四十年前、他二十幾歲的那幾年,一心想做建築業,卻因沒有接受正統專門的教育,每天都不斷對抗著自學所帶來的孤獨與不安,但他從未放棄盡進入建築領域的這個理想;在還沒有成為建築師以前,他曾做過貨車司機和職業拳手,還把比賽贏得的獎金拿來支付旅費,在旅行中觀看建築成為他重要的專業養分。
同樣是二十來歲時,陳士駿憑著幾台電腦和一張信用卡創業,朋友勸阻,因為當時他有房貸,為了維持YouTube營運 ,陳士駿還揹了卡債,不過,他從自己的需要看見機會,堅持做下去,冒險加毅力,終於創造了YouTube令人不能置信的故事。如今,YouTube用戶平均影片點閱率一天超過一億次,每天會有五萬個新的影片上傳到YouTube網站上,愈來愈多人的生活離不開YouTube,陳士駿也相信新的科技模式會繼續創造新的商機。
安藤忠雄與陳士駿現在都成了英雄人物,不過,如果把時間往前推,四十年前看安藤忠雄會如何?七年前看休學的陳土駿又會如何?有多少人能像安藤的祖母一樣,相信做貨車司機的孫子終有一天可以成為建築師,又有多少父母能夠接受兒子放棄只剩一學期就可以得到的大學學歷?在每個成功的故事裡,除了當事人自己的意志與毅力之外,背後總還有關鍵人物的諒解、了解與鼓勵,而這股力量往往也可能正是支持青春夢想持續前進的重要依靠,非常重要。
目前台灣正進入各式各樣入學考試的階段,很多家長都關心孩子的前途,希望尋找學習與效法的典範,然而在敬仰安藤忠雄、羨慕陳士駿的同時,或許也不妨省思,我們的教育理念與制度,能否鼓勵另一個從做木工開始進入建築業的安藤忠雄、能否幫助另一個想要在車庫裡創業的陳士駿?這裡要說的重點當然不是鼓勵丟掉學歷,而是我們給了孩子們多少自由想像的空間、多少實踐夢想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