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資本主義學校教育的再思考
2012/02/04 18:24:02瀏覽162|回應0|推薦0
盱衡21世紀,各國教育發展已經受到資本主義的籠罩,馬克思的預言也逐漸在教育場域中實踐。

台灣的教育改革不僅沒有促進公平正義的實踐,更是擴大階級的對立與衝突,勞動力的剝削,筆者將從幾個角度進行批判性的檢視。

法國大革命帶給人類的遺產是自由、平等、博愛,工業革命帶給人類的遺產是推動資本主義的發展。

這兩個歷史的轉捩點也促成當今教育改革的主軸,各國的學校教育開始教導學生成為一位有批判思考的自由。

也同時告訴學生在經濟生產的體系中,唯有具有競爭力才能夠享受資本主義的甜美果實,促成階級的向上流動;相對地,教育體制的競爭關係也逐漸產生師生關係與同儕關係的異化。

教育改革與實踐就以「自由」與「競爭」的觀點為核心價值,並且和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產生重要的連結,學校理所當然地成為資本主義下培養勞動力的訓練所。

教育體制所透露的意涵是:只要教育體制越競爭,勞動力的素質就會越高,資本家將可以節省勞動教育的成本,而畢業的學生將直接可以成為工廠中有用的勞動力。

從上述的因果關係中可以推論為:教育體制的競爭關係基本上是符應資本主義的生產邏輯,教育的擴張促成學生受教年限的延長,強化資本主義的體制中勞動力的需求。

資本家可以彈性的運用高素質的勞動力,剝削高素質勞動力所產生的剩餘價值,並透過低廉的工資(勞動彈性化、非典型勞動雇用)聘僱青年勞動者,降低官僚對於青年失業率提高的焦慮。

自由主義的改革者將教育的擴張解釋為受教權為公民基本的人權,而社會效益為公民素質的提升與公民社會的發展。

自由主義者卻忽略資本主義的社會已經沒有「國家/公民」的概念,而將以「資本家/生產者」的生產關係進行取代,「公民」(citizenship)的概念成為民主政治的抽象符號。

換句話說,教育改革促成與維繫資本主義勞動體制的發展,並造成的民主政治的危機,難道我們應該縱容虛假意識型態的教育政策嗎?

台灣的教育改革充滿資本主義勞動剝削的色彩,「師資培育」、「醫師培育」、「建教合作」、「產學合作」等實習制度,都是透過學校機構提供免費與便宜的勞動力,維持勞動體制的運作。

實習制度與其說是成為專業人員前的職前訓練,不如說這是成為專業人員前的勞動剝削,資本主義學校教育體制假「教育與學習」之名,行「剝削與欺騙」之實。

政府透過教育體制和資本主義產生共謀關係,彌補生產體制中利潤率逐漸下降的趨勢,勉強維持資本主義的運作,難道這樣的改革是一種體現「人道關懷」與「人性尊嚴」的作為嗎?

即將畢業的實習生成為資本主義下的產業後備軍,隨時可以替換被解雇的勞動者,面對勞動體制的剝削僅能默默的承受,毫無抗拒的能動性。

這就是教育改革帶給學生的禮物,這就是資本主義教育改革的豐碩成果。

台灣立報2012.2.2鍾明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班研究生)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book679&aid=6085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