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來過台大 才知道台大不好(林欣曄)
2011/11/11 09:47:07瀏覽147|回應0|推薦0
林百里語出驚人:「超恨台大電機系!」

平心而論,我相信包括電機系在內的台大,擁有台灣一流的師生與資源,也背負其前身台北帝大算起83年來、歷史最悠久的台灣第一所大學光環。

然而,不只林百里,亦有許多同學儘管離「超恨」這樣強烈的字眼還有一段距離,但實在缺乏愛校情操和榮譽感。

因為在校方汲汲營營於前進百大、與世界接軌的政策脈絡下,台大,從來不是真正屬於學生主體的台大!

李校長說:「30、40年前台大很爛」言猶在耳,這次「百里風波」,教務長和某些教授也挺身護航,口徑一致的說「台大以前很爛」、「已脫胎換骨」等。

話說1980年代的台大,正是這群教授與行政官僚在其所謂「一流學生、二流師資、三流設備」的環境下養成的時期。

時移事往,如今台大收的依然是台灣一流的學生,設備也有5年500億的加持,師資則多半擁有外國博士學位,然而,當年未獲重視的「不入流的制度」,現在又如何了呢?

這些老師在台大時的流行口號:「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留學績效和國家競賽成果早已是台大自我感覺良好的萬年老梗。

作為全台牌子最老、資源最豐的綜合型大學,課開得也比別人多。

但台大能說服、感動台灣社會的,從來不是這些冰冷的數字和個人成就,而是在那個連校長都說「很爛」的80年代,台大學生帶動的校園民主化運動。

引領社會對於「言論自由」的反省及「特別權力關係」的不滿,透過學生自治普選、《自由之愛》刊物等,促成《大學法》修正進而保障大學自治等學術自由基本權。

對當時的台灣社會來說,如此實踐人權使命的台大,一點也不爛。

當年台大校方利用審稿等體制不合理的壓迫、懲戒學生,使民眾突然意識到:原來大學當局沒有自主權,只是國家權力控制結構中的一環。

爭取大學應有的學術與自治地位的從來不是校方,而是學生與部分教授。

反觀現在的台大,校方並未因《憲法》權利的鬆綁而更為自立,卻更「拿人手短吃人嘴軟」的甘受政府、企業等「幕後老闆」的「暗示」。

勸勉學生的不再是「以尋求真理為目的,以人類尊嚴為人格」(傅斯年,1949),而是「14條業界潛規則」(李嗣涔,2011)。反駁林百里的論據也仍只有1學期開幾門課這些老梗。

不可否認,創新必須以紮實的基礎為前提,這也凸顯出所謂創新並沒有一套SOP可循,紮實的基礎更不等於死讀書,而是自主學習的意願與能力。

正如何寄澎教授所言,不可追求著浮誇的數字,而忽略基礎的建設。

在前進百大的標竿下,我們必須提醒校方,世界一流大學之所以一流,不只在於他們的學生對於基礎知識的記憶和操作(這點台大學生不會輸),產出多少論文得多少獎。

而是他們對於所處社會與歷史經驗的反省,並從中引發的衝撞既定框架的思想與對話。簡單來說,沒有思想家的大學不會是一流大學。

假如台大信奉的前進百大只知仿照外國名校把成績評定改成等第制,或不將學位論文列入畢業成績,這種缺乏內在精神與自身條件的制度移植,徒然反映出台大在思想上的庸懦。

如果台大還有畢業生從事演藝工作是可惜的、交換出國才是有出息的價值排序心態,我們就離像頒發榮譽博士學位給梅莉史翠普的耶魯大學這樣的百大還很遠。

面對林百里的批評,台大要做的,是細心的回應學生與社會,呼應在地的努力與各領域的表現,讓學生有動力從被動的知識灌輸到主動求知,這才是真正的「創新」。

蘋果日報2011.10.31作者為台灣大學研究生協會會長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book679&aid=5830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