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8/20 13:32:58瀏覽2677|回應0|推薦27 | |
【文/路仁教授】
一位女學生從桃園通車到銘傳,途經台北車站時幫阿嬤賣報,被媒體評為北車最美的風景。其實「為善最樂」是我們的文化精髓,卻逐漸流失,共同經驗成了共同回憶,得靠女學生的叫賣聲喚起。 美的經驗從鄉下遺失。許多年前到鄉下旅遊,開車迷途問人,鄉下人總熱情指路,有回聽完後走錯,婦人還隨後飆摩托車來帶領。此時,我像受人幫助的阿嬤,以微笑感恩付出,她像銘傳女學生,享受行善的幸福。這幾年,汽車導航取代人聲,正確無比地指路,卻少了人情溫暖。 不開車坐捷運,溫暖也在流失。從前讓座給老人,常會收到魚尾紋泛出的笑容,也許掛滿皺紋,卻讓人下車後留戀。博愛座風行後讓座,常收到木訥表情,「那是我位置」的話彷彿寫在不悅的臉上。於是年輕人見老人上車後,常轉身就走,連「請坐」兩字都不說了。 不說,便與傳統的人情味,漸漸脫離。這也難怪他們,從國高中志工服務,到大學服務學習,也許去深山或海村,經驗到的不是純然行善的幸福,而是單調、機械式的,以分數交換木訥面容的經驗。 甚至在每日生活,真愛體驗也流失。Google未來前,同學間請教問題,都可體驗付出與接受,不為錢或分數的交流。現在,所有疑問都可問谷歌或雅虎叔叔,也許兩位叔叔比同學學問淵博,但也帶走生活中的小確幸。 當然,人與人還可在臉書噓寒問暖,但最近研究說用臉書越久越不快樂。儘管科技進步,讓文字、影像、視訊能即時傳達,但冰冷螢幕仍是高高圍牆,只有親身去幫阿嬤賣報,近距離從對方眼神,感受到自己的付出觸動對方心靈時,喜樂火花才會燃起。 「喜樂?」你多久沒嚐過、孩子多久沒嚐過了。驕傲於我任教的學校,有一位心地善良的學生,但她做的不過是你我生活中垂手可得的體驗。有時,你不妨學那位女學生,從身旁找機會付出一小點,不必強求去非洲行善;有時,就學學北車阿嬤開心接受,以感恩微笑推動善的循環。 「感謝您,辛苦了!」今天坐計程車,我掏出鈔票但也感恩,司機楞了一下隨即開心地說:「不客氣」。北車最美的風景,從佷簡單的行動開始,可以傳遍台灣各角落。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