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9/09/07 10:53:31瀏覽1981|回應5|推薦4 | |
一場風災引爆馬劉執政聲望驟挫,馬英九當局顯然鐵了心以內閣微幅改組來回應民意,並表明強力力挺劉兆玄,這的確是總統的權力,也展現馬的意志,但當局漠視民意與背離民眾期待的後續效應,馬英九恐怕還沒有感受到威力。 我們的政府跟歷代朝廷一樣,脫不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模式,2000年第一次黨輪替,陳水扁的團隊以「童子軍治國」,一堆國民黨過去培養,都歷練可以接任政務官的常務官僚體系中,想做官的,拍的拍,效忠新主,就上去了,看不過去的,退的退,在位子上的不說話,明哲保身,8年下來,人才的斷層不必多說。當然,第二次政黨輪替,馬英九得嚐這苦果,所以只能「教授治國」,換來換去只能微幅改組,更脫不了,他在市長任內的用人哲學,那時的團隊內鬥,也更凸顯排他性過高的後遺症,這也是,外界批評馬英九的用人哲學,或有評論普遍認為「同質性過高」「沒有基層歷煉」…的原因, 或許另一個原因,深深影響馬劉內閣改組幅度,就是跟國民黨接班序、 黨內人才斷層亦有很大的關聯,說難聽一點,恐怕就是沒有人要替馬英九收爛攤子…,馬即使要回應民意改組的呼聲,也沒有將才的人可用。 可以預見,劉兆玄在9月立法院新會期開議施政報告,要進立法院時,列隊歡迎的不只是綠營立委倒姆指歡迎,說不定連國民黨的藍委都看不下去…,這種氛圍,馬英九、劉兆玄如果沒有辦法體察民意的期待,也沒有反省,最好是在任內不要再出差錯。 卡車司機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