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玫瑰現象
2006/02/16 02:46:57瀏覽576|回應1|推薦7
玫瑰現象
 
千年前宋朝詩人楊城齋為玫瑰寫下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神韻「只道花無十日紅,此花無處不春風」果不然今天玫瑰風行世界「無處不春風」,無疑的,千百年後,只要玫瑰代表愛情之象徵不變,玫瑰必將仍是令人類心靈深處之「詩章」,永遠受到歡迎。
 
玫瑰的栽培歷史悠久,從古中國到古羅馬、古波斯,至少千年以上,而玫瑰最大之進化還是這兩百年的事,當西方遇到東方,當北方影響了南方,其交會所發出之火花,蔚然可觀,除了重覆開花之特性外,花色、花型、樹型、抗性等也起了重大之變化,從鮮切花、盆花,到五光十色的庭院品種系列,更進一步深入民間各個角落,雅俗共賞,十足超人氣,還有許多「風流」賣點也不斷被發掘,如單位面積之高產值,栽培容易且因地制宜,鮮花單位比重輕,適無遠弗屆的空運作業,其他諸如不斷推陳出新的育種、栽培、繁殖科研等,配合了各地風土民情,加上世界自由貿易之呼聲,說由玫瑰來帶動,美化世界村之前景,亦非溢美。
 
由目前世局來看,栽培玫瑰已不再是由市場國或某國主控了,已開發工業先進諸國所面臨之種種產業瓶頸,如環保之臨界點,土地、能源和勞力人口之分配等亟待產業升級來解決或走出傳統之包袱,勞力集約之工作自然流向第三世界。
那些具有豐富人力資源和微氣候的國度,莫不摸拳擦掌,以栽培玫瑰來脫貧拒毒,哥倫比亞、印度和肯亞表現搶眼,豔驚於國際花卉舞台,令人激賞。

而先進諸國在玫瑰品種科研方面,更必須要有突破,戰戰競競於產業外移所帶來之挑戰,人類的智慧也得到了更大的拼發空間,正是WTO的精神,互惠而成長。
 
今天我們看到美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玫瑰係進口自中南美洲,由1971年之一百萬枝迄今八億枝,成長率驚人。北歐之花卉市場也被非洲的肯亞、衣索匹亞和辛巴威、印度以及共產解體後之波蘭玫瑰衝擊,以管制稱著的日本也進口了百分之十比率的玫瑰,則由印度肯亞領軍囊括前二名,可見第三世界已發揮了玫瑰的魄力且方盛未已,進而加強了消費國之玫瑰業者圖存之壓力,這種介於危機和轉機之現象十分值得進一步研究探討,但就整個玫瑰產業之宏觀來說,先進諸國也絕非省油的燈,如品種研發之主導權,先進技術之掌握以及市場之操縱確是他們手中不二王牌,真金十足的工業國如德國者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例子,一年有一半的時間不生產切花、能源完全以工業為優先以發揮更高產值,厚植國力,可是他們在育種上和主體溫室研究上並沒有鬆懈,KORDES, TANTAU 和NOACK 氏之努力,以使德國玫瑰品種暢銷世界,實至名歸,另一個百分之九十進口玫瑰之英國,在庭院玫瑰研究上更能獨樹幟一,振古爍今,以DAVID AUSTIN HARKNESS.FRYER 和 WARNER氏的ENGLISHROSE享譽全球、丹麥國寶POULSEN在抗性育種和盆花上之研究幾達爐火純青,歎為觀止,加拿大的PARKland和 Exploror系列雄居抗寒領域,還有其他耳熟能詳的玫瑰品種大國如法國Meilland、NIRP、DELBAR、荷蘭的 TERRA NIGRA,INTERPLANT,DE RUITER,日本的京成、第一,和美國的J&P, WEEKS, HILLS, DEVOR和BAILEY在玫瑰上之用心和所投下之精力,一再顯示其地位的真實性,自由貿易將為他們帶
來更大的商機和揮灑空間。
 
談到玫瑰,我們是不能避免中國,這個號稱古老文明和種原大國,然而中國玫瑰在國際之如何定位,確是一項很嚴肅的課題,我們是不是仍然停留在民以食為天的藉口,科研之推動是不是人去則樓空或樹倒猴猻散?了無持續性?前輩學者之埔途工作極其珍貴,如陳俊喻,黃善武、揚忠英在接合中國野生原種、古老和現代月季所投入半輩子的心血,實足以承先啟後,馬燕和包志毅之二篇博士論文已為發展中國月季提供了廣闊深厚理論基礎,中國月季揚威海內外,就在須臾之間,再說從嚴寒之東北到濕熱的東南沿岸,還有富庶之大江南北,無不延頸企盼,期待適應風土品種,可謂商機重重,
北京、鄭州、瀋陽等大都市即以玫瑰為市花,中國在積極推動經濟改革中,如此亮麗醒目的玫瑰,怎可遺珠?
 
去年華爾街日報以頭條新聞盛讚台灣經濟政治,將之譽為已開發國昇起之新星,今年我們也順利加入國際貿易聯合國 WTO,這象徵我們國運昌隆,也意味著我國之總體能將承受來自四面八方的挑戰,我們政府有信心接受考驗,國內之農業、工業之昇級是必然而不是口號了,八百億之補償預算來得正是時候,四、五年前台灣首度開放玫瑰進口,而國內玫塊栽培面積不減反而每年百分之十速率遞增,這種現象十分可喜,亦即肯定我們的能力具有和進口貨一較長短且暫居上風,問題是我們進入WTO後關稅將逐年減少甚至完全消失,屆時我們是不是仍硬似地頭蛇或是破繭而出以龍頭自居,
則是我們今後努力之方向,當年我們一直希望提昇產業結構而苦無經費,現在我們爭取到WTO和一批經費,如何結合科技和民族風土特性的花卉產業,
務期做到奇貨可居,國產可愛的印象,例如他國無可取代之「台灣玫瑰」則意義更大,影響深遠。
 
花協朱耀源董事長以其博學精專,獨具慧眼之國際觀和善長於精密整體規劃之手腕,引導台灣花卉邁向國際水準,以按步就班地進入生物高科技之領域,再以企管規模結合海內外同業精英收購關鍵潛力產業公司以利連線作業,其走出傳統,走出世界之雄心,昭然若揭,朱博士對進入WTO亦抱樂觀進取的胸襟,十分難能可貴,正是「衝出去,為台灣的農產企業開創一條振奮人心的標竿」誠然,我們的希望在明天,也在「愛拼才會贏」的台灣精神,玫瑰之本土性或有隨之水漲船高,而得再添一番風采,豈不更美!                                                           [臺灣花卉雜誌 刊出]
( 時事評論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uxiang&aid=179021

 回應文章

Reed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語 重 心 長
2006/02/16 13:09
謝謝為我們上了珍貴的一課!
近幾年來,中國大陸的花卉市場正在急起直追,其潛在的消費能力實不可小歔焉。
敬請人道支援 我卓越不群的母親

八旬阿嬤
【台灣司法◎人間煉獄】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