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3/06/13 09:26:59瀏覽2219|回應1|推薦9 | |
早在一個月前,我們就已經安排好了這次台南的旅行。 四月底,五月初的天氣,不會下雨,太陽也不大真的很適合到南部來旅行,離開步調很快的台北,讓自己自身在一個步調緩慢、但卻四處卻又充滿歷史古蹟與美食的地方,真的是一個很正確的決定。 第一站,小毛姨說:「我以前來過台南很多次,有一個地方叫天壇,我好想去,那裏是台南的重要古蹟,我們這次一定要去。」 連小毛姨都這麼說了,不去太對不起自己了.... 但我必須要說,我去過北京天壇,在我記憶中,天壇應該是拿來祭祖或祈福的地方,通常都會看起來很"與眾不同',我不認為台灣的天壇一定會像北京一樣,令那們多人心神響往,但我一直深信台灣的天壇絕對會是北京的縮小且精緻版,不久,我們穿過了大街、走過了小巷,依循著台南市街道的指標,一直來到了這。
老實說,我不相信上面那個地方是天壇。 因為天壇不是應該有"壇",人可以走上去騎福的地方,怎麼台灣的天壇是座廟? 我心裡呢喃著:「廟就廟,幹嘛說是天壇?」
(這張是天壇正對面的景象) 我一直不認為它是天壇,我再天壇的地方,四處張望著找我心目中應該是"那樣"的天壇。 不久我在天壇廟旁發現了下面那座碑: 天壇,三級古蹟。
好吧!我必須接受,小毛姨口中令人不去不可的地方,真的是座廟。 和台北的行天宮和龍山寺,這個天壇真的不算大。 但是天壇裡面有許多的祕密武器,也許就是它成名的原因。 其一,「一字匾 」,讓它成為了台灣首廟天壇。 一字匾四週有迴小繞文: 「世人枉費用心機 天理昭彰不可欺 任爾通盤都打算
其二, 螭陛 螭陛的意思就是"雕有螭形的宫殿台階 "。螭陛 本來只有帝王宮殿方可設置,螭陛為任何人皆不可踏上,因此廟的大殿與螭陛間往往以欄杆隔絕,以免冒犯。
下面是天壇的四周景象。 有了一字匾、螭陛,天壇不用很華麗,也讓人尊敬。 我抱著一顆虔誠的心,來這朝拜。 接下來,第二彈我們來到了「台南氣象觀測站 」。 台南這四處都是古蹟,就連這個氣象站,都是台灣第一座氣象站的據點。 下面這也是古蹟啊! 在日本據台後,西元1897年起在台北、台南及澎湖建了三座圓形測候所,台北測候所首先完工啟用,緊接著是台南和澎湖;這三座測候所都有長數公尺的管子,工作人員必須爬到管子上端觀測氣象,管子連接著圓形建物,有點像是胡椒瓶,所以被稱為「胡椒管」,目前,全台三座「胡椒管」,僅剩原台南測候所被完整保存下來,台北和澎湖已被改建,原台南測候所也僅被使用到一九七九年。 國定古蹟,有沒有? 首先我們先進入了新大樓,台南氣象觀測站去看看最新的觀測氣象的科技。 這裡不用門票,免費參觀。 這裡說明了很多的有關氣候、氣象、天氣的知識。
雲、冰晶、彩虹、颱風....等,都有詳細的說明。
還展示了一些有關觀測氣象的器材。 下面是龍捲風製造機,在台北的天文館也有一台一模一樣的,但這裡的因為這裡來的人少看起來比較新也比較好。
展示區開放有三樓。 再另一個展區,這裡主要的內容是地震、火山形成...等知識。
我們回過頭,來到了剛剛我說的「原台南測侯所」,裡面也是不收費,只需要簽名就可以進入。 走進「原台南測後所」的大門,彷彿進入了時光隧道。 這裡四處都是古老的側侯儀器。 他們都在時代中落幕了,新一代的技術早已經取代它們了.... 但是他們讓我們看到了歷史的軌跡,曾經它們也是它們那個時代的中流砥柱,沒有他們,當時的人就不知道天氣的變化。 以前氣象的警報還是用摩斯密碼來發的。 過去的衛星雲圖,都是用手畫的,真厲害。
第一天的台南之旅,在古蹟的洗禮下結束了,這一天,我們穿越了時空,回到了過去!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