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聽著,這部電影 Into the wild 荒野生存
2008/03/07 20:46:33瀏覽1732|回應2|推薦7

<荒野生存>,不知道是不是院線片,我從小管道獲得片源。

從片頭的音樂與文字就十分吸引人,但恬靜鄉村風味的吉他聲,早預備透露人類文明社會的傷口。背景低吟的男聲與吉他聲混合曠野記錄片,你以為正在看一部悠閒的旅遊片,殊不知它正憂傷地說著,為什麼捨棄一切所有,進入荒野;他並不是貧窮或無能而棄絕文明社會,他只是理想地、柏拉圖地,想要找到生命組成中不可缺的一種純粹。

 

這個剛從菁英大學畢業的優等生、富家子弟,因著父母關係變質,而讓他萌生捨棄一切所有的,包括身份ID或家產繼承權,他想知道,除去這些附加的價值,真正的他,到底擁有什麼,又看見什麼,所以他選擇往最初的世界前進,於是他來到阿拉斯加,渺無人煙,幾乎貼近原始的曠野。 

 

兩年的路途中,他遇到一些重要的陌生人,關於人生的啟示或許在他內心已經開始萌芽,那重返人類社會的契機,但他彷彿尋覓寶藏一般,企圖想要找到更純粹的原石;那股已經啟程就不想回頭的衝動,驅使他不斷地前進、前進。  

於是他失去了回家的機會。 

他在曠野中拾獲的廢棄巴士中,不斷紀錄著日記,企圖留下回到人類社會;他所愛的地方,這留下的日記是唯一聯繫這個世界的線索,儘管他生前的時候不會有人看見。但是在最後之前,他仍然相信著自己走在尋找自己的道路上,他以為的。 

 

但是他永遠地失去了回家的機會。 

 

在野地中與原始需求掙扎了一百多天之後,因著找不到食物而誤食毒草的他,死在阿拉斯加的曠野上。

留下的,是不變而美好的天地景色。

然而留下軀體的他,仍在尋找著那永恆不變的愛的本質,人類的本質。

後記:

第一次看的時候,我聽著這部電影。有時當我們不用眼睛的時候可以看到更多。正確來說,我的眼睛閃躲著這部片子,怕眼淚不聽我的話,因著想到有多少人也是如此悲傷地生活而感到難過。對話與吉他聲卻深刻地留在我心底,無法不寫。

更多的影評與分享

好文:大學生之死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oonsea&aid=1675036

 回應文章

太陽光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阿拉斯加之死
2008/03/10 17:32

那本書的名字

而那本書是根據1992年一則真實新聞採訪所寫下的故事

對他來說目標應不是在曠野中求生存

而是在人群中找到生存的理由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我不敢去看這部電影
2008/03/08 06:57

多年前我看過這本書
看完後
讓我胸口抑鬱,久久說不出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