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低自備款興起 量力而為
2009/01/07 13:33:44瀏覽304|回應0|推薦0

2009年01月07日地產王

低自備款的個案多半位在郊區,為了儘快出清,建商紛紛降低購屋門檻,好吸引消費者上門。 圖片: 1 / 1

景氣低,建商以低自備款刺激消費者購屋,好處是現在買房屋,不用等到存夠現金;缺點則是,低自備就有高房貸的壓力。購屋前,必須計算好自身的能力。

 


翻開廣告,一則「自備30萬元買3房,送全家裝潢大禮」的廣告口號映入眼簾,只要30萬元現金,就可拎著一卡皮箱輕鬆入住,好吸引人。

 

綠灣以半毛胚屋銷售,不含隔間與廚具,建商推出自備45萬元買2房,並含所有裝潢及家電。

河景第一排 小心變水溝
循著地圖前往,咦,廣告說高速公路交流道下5分鐘就到,怎麼5分鐘過了,還擠在傳統市場中間?好不容易穿越市場,兩側卻越來越荒涼,不時有大卡車呼嘯而過。最後到了廣告中「河景第一排」的地點,車程已離高速公路有20分鐘,而那河景第一排,其實是水溝第一排。廣告文案中,僅自備30萬元一事是對的,只要1成的自備款,就可簽約買新成屋。
房屋地點坐落不佳,建商為了吸引消費者購屋,已經開始打出低自備款的廣告,降低購屋門檻,吸引手上現金不多的人上門;站在消費者的立場思考,不用花太多現金就可以買下人生第一間房,的確讓人心動。
捷運站周邊、鬧區、學區旁等地點較佳的房子,房貸多仍保持在購屋總價8成,而地點較差的雖已降至房屋總價7成,但購屋門檻仍舊不低。
買一間總價500萬元的房屋,自備款3成得150萬元,如果加上裝潢、家具、家電用品等50萬元,起碼要準備200萬元以上現金才買得起。以月收入6萬元的雙薪家庭來看,必須不吃不喝近3年才買得起。

 

景氣低迷,房地產市場再度掀起低自備款風潮。

低自備購屋 小心月付重
建商為了刺激消費買氣,利用低自備款降低購屋門檻,激發購屋慾望,尤其是地點較偏遠的房屋。
順著「敦南商圈20分鐘」的廣告,往新店安坑地區走去,剛完工的「綠灣」就有自備45萬元買新成屋方案。建商以27坪2房半毛胚格局,含全套裝潢、家電約100萬元,房屋總價450萬元,也就是只要1成自備款即可購屋,8成銀行貸款,其餘1成建商提供24期的無息分期付款,消費者開出2年共24張的銀行支票,無須信用貸款。
8成銀貸以現行年息3%、貸款時間20年計算,每月本息平均攤還約2萬元,如果加上1成的建商分期款1萬8千多元,每月房貸總共近4萬元,門檻相當高;但若動用寬限期,只繳息不繳本金,8成銀貸每月只要9千元利息,每月總房貸近2萬8千元,手頭較緊、現金不足的購屋者仍可負擔。
雖然自備款低,但每月房貸負擔反而沉重,不過可以較低的門檻購屋,縮短購屋準備的時間,對收入穩定的家庭來說,是個可以利用的選擇。
捷運站旁邊、明星學區旁等優良地段個案,很少推出低自備廣告。地段好的個案,不景氣時只要降價就有人願意買,反觀地段較差的個案,則必須以降價跟降低購屋門檻,才能吸引消費者。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oney60277&aid=2543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