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可以當飯吃嗎? - 蘇格拉屎的藝術日誌 - udn部落格
蘇格拉屎的藝術日誌
作家:方傑
文章分類
    Top
    藝術可以當飯吃嗎?
    2024/01/15 18:31:05
    瀏覽:1017
    迴響:4
    推薦:19
    引用0

    2023年6月號 新加坡 / 馬來西亞 【品雜誌】(Prestige Chinese)

    大馬版連結:

     https://www.pinprestige.com/my

    新加坡版連結 :

    https://www.pinprestige.com/sg/

    文:方傑 


    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chongkiath71

     

     

     

    藝術能不能當飯吃?這問題一輩子都困擾着我。

    二十年多前唸完碩士後,長達一年時間找不到大學教職,只能待在家裡教小孩畫畫,每個月賺的錢繳完房租就所剩無幾。到了月底銀行存款常常只剩台幣幾百元,要到處去找可以領小額鈔票的提款機,才有錢吃飯。

    那段時間我常絕望到找不到起床的動力,每天起床前都要先唱首開心的歌,才爬得起來。

    藝術家也要吃飯

    藝術是理想,我不否認在從事藝術工作時,精神上的滿足與愉悅是難以言喻的,但我們也不要太高估人類的精神生活。哲學家蒙田說,只要肚子餓或腳指甲篏入肉裡,他就會變得暴躁易怒,什麼事都做不了了。藝術工作是現實的,藝術家不是神仙,沒辦法靠吟詩作對吸取日月精華,呼吸靈氣過日子。

    從事藝術工作多年,偶爾有人要我免費演講,除非是經濟結据的團體,否則我都會斷然拒絕。

    人們議論:你不是學藝術的嗎?怎可以這麼市儈?

    我都會說:那些覺得肚子比精神重要,可以花幾百塊吃大餐,要他花同樣的錢滿足精神生活卻嫌貴的人,不值得我為他上課。

    熟讀藝術家傳記,常讓我為那些生前苦哈哈,死後畫價卻被畫商炒作成天價的畫家感到不值。年輕時讀到梵谷生前曾被亞耳市民聯署要將他逐出亞耳,死後這個小鎮卻靠他大發觀光財,我就暗暗立誓,我絕不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假如這世界不珍惜我,我也不會為這世界綻放。

    聽我這麼說的人大都會詰問:你不覺得藝術家對這社會負有責任嗎?

    我反問:你有見過一朵花是為了讓世界變得漂亮而開的嗎?並沒有。花不是為了偉大而活,她只為了自己的美麗而綻放。

    我還沒狂妄到以為這世界缺我不可,我畫畫、研究藝術,是因為從事這個工作讓我開心。如果燃燒自己,可以讓這世界變得美麗,那也是因為我覺得這樣很快樂,請不要用偉大來勒索我。

    藝術是行銷

    我自小學畫,但並沒有走上專職畫家之路,或許一路走來,我早把藝術圈的操作方式看透了。當藝術成了工作,它就成了商品,成了行銷問題,不再是浪漫的事了。

    說到藝術,看熱鬧的總比看門道的多,看官捫心自問,有幾個人真的看懂藝術的好壞呢?說穿了,它不過是國王的新衣。

    群眾要的其實是話題、八卦與傳奇。如果藝術家自殺、來點緋聞、感染梅毒或割下耳朵,大眾或許會對他們更感興趣。在世時風光的藝術家除了少數運氣好,大都懂得經營自己。梵谷在世時只賣出一幅畫,要不是他生前割耳朵又自殺,死後靠弟婦四處奔走宣傳,世人才漸漸讓認識他。對於畢卡索,人們只記得他不斷換女人。

    前一陣子在台南美術館有個殭屍展,引來一些保守宗教團體的撻伐,展出單位借力使力讓展覽成了媒體焦點,引來大排長龍的人潮。我不否認除了實力,藝術本就需要行銷,搭配媒體宣傳,然而,對那些默默耕耘卻不擅宣傳的藝術家,情何以堪?

    電影《Big Eyes》裡,畫家的丈夫到處炫耀作品被名人收藏的合照(其實是強迫別人收下),利用媒體推波助瀾,盲目的群眾就信以為真了。這種例子在現實中俯拾皆是,原因無他,你表現得愈吃得開,盲從的群眾就愈覺得你的畫一定賣得好,所以值得投資。外表光鮮,實際如何,就冷暖自知了。

    藝術家純粹只靠實力,大概會餓死。真材實料,也要看你的畫是否曲高和寡,走得太前面的人,永遠是孤獨的。有些畫家如塞尚、馬內,可以堅持一輩子,是因為他們沒有經濟壓力,有個銀行家爸爸。

    上圖:台南殭屍展因引來保守宗教團體譴責,而意外成了媒體焦點 。

    上圖:要不是梵谷自殺、割下耳朵,有多少人會記得他呢?

    上圖:想一想,除了對畢卡索的緋聞津津樂道外,有幾個人真看懂畢卡索的畫?

    上圖:電影《大眼睛》劇照。藝術家利用名人、媒體來提昇自己的能見度,是藝術圈常見的宣傳手法。

    藝術可以當飯吃嗎?

    我無法回答。我算不上功成名就,但也熬過來了,回首來時,還是會為自己捏一把冷汗。藝術這條路,單憑天賦與傻勁是不夠的,要是少了一點運氣、天時地利人和,也許我還在堅持與放棄間苦苦掙扎。

    我有一段時間會糾結地想,要是壯志未酬就先翹辮子了,會不會覺得不值?細想後,我對自己作了一個心理建設,我自知無法隨波逐流,像行屍走肉那樣活着,我也不確定為藝術的付出一定會有回報,如果過程中我沒有樂在其中,那再大的死後名聲,也是沒有意義的。

    每每有人想走藝術之路,徵詢我的意見,我都會跟他說希臘神話裡《伊卡魯斯》的故事。當Icarus想用蠟製翅膀飛翔,父親代達羅斯(Daedalus)要他「不要飛太高,也不要飛太低」,空有理想飛太高,人脫離現實,一昧妥協飛太低,則會被現實所縛

    有段時間我身兼多個學校教職,常常疲累到無法入眠。然而無論多累,多年來,我都堅持不被柴米油鹽消耗掉,一星期只用一半時間處理現實問題,另外一半時間在精神世界翱翔,留給閱讀與創作。

    如果問我,人生重來,還會走上這條路嗎?答案是肯定的。藝術家雷諾瓦曾說:痛苦會過去,美會留下來。古往今來,無數人前扑後繼為藝術折腰,受盡煎熬,或許就是抗拒不了精神生活的甜美。

    回應
    全站分類:心情隨筆 雜記
    自訂分類:碎碎唸
    下一則: 搞不好是自卑:談自卑與自信
    迴響(4) :
    4樓. 終南山
    2024/01/21 15:10

    3樓. 飛天破學校的費歐納
    2024/01/19 13:23
    只要涉及市場,可能都和「當飯吃」有關係?除非....全然存在于市場之外?但似乎又不可能?
    2樓. 中子(東籬居士)
    2024/01/17 02:04

    個人曾從事藝文報導編輯工作十餘年,接觸報導過的藝文工作者不知凡幾,其中許多為已小有名聲的藝文工作者,更不乏享有盛名的藝術家。多數專注藝文的工作者,都是精神理念及心靈的修行者,換句話說,對身外之物的物質、財富及理財較不熱中在行,其中不少更是「文窮而後工」的默默奉行者。

    各行各業的功成名就,都有賴天賦和努力以及機運,朱銘企圖心、創作力旺盛,又適逢台灣經濟起飛、本土融合中華文化的發揚時代,正好塑造成就了台灣經濟奇蹟與文化特色的代表作吧。

    <旅遊見聞>到金山朱銘美術館感受雕塑大師的創造力

    https://blog.udn.com/jong2020/179195040
    1樓. 雲明
    2024/01/15 20:01
    藝術不能當飯吃,藝術不是用嘴吃的。烏雲飄過

    買賣的那種東西稱之為商品,商品換成錢,錢才可以買到飯。

    把藝術弄成商品要靠行銷,世間存在各種成敗,也不只藝術之路如此。

    有飯吃(現實)又有藝術(理想)的平衡點大概就是一種人生的修練吧!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