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佛光寺的山門,是個花木扶疏的中庭,角落一株粉嫩粉嫩的花,整樹開得燦爛,在古色古香的寺院建築間,令人起了不少思古之幽情,從一處接近75度斜坡,長十多公尺的石階,手腳並用,好不容易才爬了上來,看到的的就是東大殿的殿前廣場,東大殿面寬七間進深四間,榫卯結構的木造佛殿,考證確認東大殿是唐宣宗大中11年(AD 857)重建,初建更早,始於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時代(AD 471-499),古建築採光一般都不好,參訪當天陰雨,殿內更是幽暗;佛堂中有阿彌陀佛、釋迦牟尼、彌勒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泥塑共33尊,側面兩面也有羅漢泥塑像296尊,是明宣宗宣德四年(AD 1429)補塑,屋頂栱眼並有唐代壁畫,門板上亦可見歷代遊人雅士的題記,這些唐代建築、泥塑、壁畫及題記,是東大殿四項珍品,民初建築師梁思成,譽為中國古建築第一瑰寶;梁思成(AD 1901-1972)及其妻子林徽因(AD 1904-1955),也是第一個探訪、測量佛光寺,並證實為晚唐建築的人;殿前兩棵樹齡已達千年的油松矗立,同樣是大中十一年所建的石經幢上,有一段文字:「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寧公遇」及「大中十一年十一月建造」,兩處都被遊客手指摸得亮亮的,這段文字與大殿最左邊樑上題記:「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寧公遇」相互印證,證明佛光寺確為唐代晚期建築,也記載東大殿重建費用,是寧公遇所捐獻。
山西五台縣的佛光寺東大殿是中國規模最大、最有價值的木造唐代古建築,但只是中國屋齡排名第三的古建築,前面還有排名第二的山西芮城縣廣仁王廟(AD 832年重修),和排名第一,同樣也在五台縣的南禪寺大殿(AD 782年重修);也就是說中國屋齡排名前三的木建築,都位在山西,一般認為是天氣乾燥,地處偏遠,僥倖逃過戰亂,尤其唐武宗會昌法難(AD 840-846)滅佛的破壞,會昌法難也是初唐、中唐建築極少的主因,像佛教聖地五臺山,不少北魏(AD386-534),乃至更早的東漢(AD25-220)所創立的寺院,都被破壞殆盡,殊為可惜。
南禪寺與佛光寺的直線距離約30公里,規模比佛光寺小很多,為中唐德宗建中三年(AD 782)重修,比東大殿早75年,年代之證實也是樑上的題記,南禪寺最初是由當地村民集資興建,規模小,位置偏遠,連縣誌都沒記載,但也因此得以僥倖逃過會昌法難;南禪寺主殿坐北朝南,面寬進深均為三間,四架椽,另外主殿內保存的14尊唐朝泥彩塑,除了甘肅的莫高窟外,南禪寺的泥塑,也是中國最古老的珍品。
日本在奈良時代(AD 710-794)及平安時代(AD 794-1192),中國的文化、政治、社會各方面,備受皇室與社會的推重,先後派遣使節及大批留學生、僧人等至中土考察學習,從隋朝開始,就派出「遣隋使」;到了唐朝,大唐的文治武功,更是盛況空前,從唐太宗貞觀四年(AD630),到唐昭宗乾寧元年(AD894)兩百多年間,日本派出20批「遣唐使」,每批人數多達五、六百人,停留數年至數十年,將各事各物的技術及精髓了解透澈,全盤模仿;平安朝都城平安京就模仿大唐帝都長安;之後近一千年,日本一直深受中華文化影響,包括文字。平安朝之後,日本進入武家政治時代,連續鎌倉(AD 1192-1333)、室町(AD 1336-1573)及江戶(AD 1603-1868)三朝幕府,長達676年,中華文化一直是日本社會主流,社會菁英的中文能力,都達到賦詩填詞的程度。
中唐時期揚州大明寺方丈,江南地區佛教領袖鑑真(AD 688-763),受邀東渡日本弘法,歷經五次失敗,終於在第六次,西元753年底,東渡日本成功,此事是當時日本各界矚目的大事,日本天皇特任命他為東大寺大僧都,統領全日本佛教事務,東大寺是以佛光寺東大殿為藍本,西元728年初建完成,是截至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木造寺院,鑑真更將天皇賜給他的宅邸,興建為唐昭提寺,此寺在759年完成,另外還有據傳早在西元670年重建的法隆寺,680年始建的藥師寺等,這些寺院都是仿唐建築,都可以看到濃濃的大唐風格。20世紀初,歐美和日本學者對木造建築的研究,只能以奈良法隆寺、唐昭提寺、東大寺等仿唐式建築為實例,因1937年之前,中國並無發現有可證實的唐朝木造古建築,因此也有部份日本學者主張,要研究唐朝建築,中國已找不到,只能去日本,雖然奈良現在這些仿唐建築,截至目前也並無足夠證據,證明不是後來重建的。
佛光寺東大殿、南禪寺主殿得以重見天日,梁思成、林徽因夫妻功不可沒,兩人都是傑出的建築師,兩人與他們也是成員的中國營造學社,從1931年開始對中國的古建築,進行有系統的調查及測量,1937年7月他們證實佛光寺東大殿為晚唐建築,推翻了先前中國沒有唐朝建築的說法; 附帶一提,梁思成為民初政治家梁啟超的兒子,林徽因則是民初才女;美國的賓州大學(UPenn),2024/05/18以林徽因已修完所有課程,補頒建築學士學位,足足晚了97年,當年賓大建築系以不收女性,拒絕林徽因的入學申請。
唐朝前半期國力強盛,經濟繁榮,在文化、藝術、政治、外交各方面都有很高成就,是當時世界第一強國;建國皇帝李淵,起兵前是山西太原的留守,唐是晉的古地名,李淵的祖父被封為唐國公,世襲傳至李淵,所以山西是唐朝的發跡之地,太原也是唐朝的陪都,與唐朝關係密切。從山西南禪寺、佛光寺東大殿,及日本奈良的東大寺、唐昭提寺、法隆寺等寺院,我們也仿佛在曉霧中,看到盛唐的模糊身影。
▲▼佛光寺東大殿(上),面寬七間34公尺,進深四間17.7公尺; 所懸扁額「佛光真容禪寺」(下),是中國目前最大的唐朝木造建築,殿前兩棵油松樹齡已千年。
▲佛光寺的照壁及山門(摘自Wikipedia)。
▲▼進了山門後的庭園(上),東大殿是前面半山腰,要走一段很陡的斜坡,上照片左下角是佛光寺略圖;及令人起思古幽情的庭園一角(下)。
▲▼殿內空間不大,仰頭在看的是橫樑上的題字(上),照片左側是「功德主故右軍中尉王 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寧公遇」題字;東大殿前,建於唐大中11年的經幢(下),照片左側是面向殿一面的部分經文,兩處黃線長方形所框文字為 「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寧公遇」,及「大中十一年十一月建造」,與樑上題字相互印證,說明東大殿重建,是由女弟子寧公遇捐獻,右軍中尉是唐禁軍兩位最高將領之一,王有說是王守澄,有說是王元宥,兩人都曾任右軍中尉,「送供」應指來自長安的送供使,被指定代表皇族或朝廷送來重建資金。
▲▼面對東大殿左後檐的榫卯木結構(上),及左前較一般長的出檐(下)。
▲▼東大殿內的部分唐代泥塑,阿彌陀佛組群(上),及釋加摩尼佛組群(下),是佛光寺四項珍品之一;下圖右起第二個,相對小很多的那個泥塑,就是寧公遇(下)。
▲1937年7月,梁思成、林徽因及營造學社幾名社員,來到佛光寺,檢視並丈量所有古蹟,判斷是晚唐建築,是佛光寺能重見天日的主要功臣,照片是林徽因與梁公遇泥塑合照(左),及她丈量位在中庭,建於唐僖宗乾符四年(AD877)的經幢(右)(摘自網路)。
▲▼明宣德年間在兩側牆壁前補塑的羅漢(上),根據現場說明牌,原有500人,現僅存261人:及屋頂的唐代壁畫「彌陀說法圖」(下)(摘自Wikipedia)。
▲東大殿南側的祖師塔,是創建佛光寺初祖禪師的墓塔,創建的年代事實上早於東大殿重建,有說是北魏、北齊或隋唐。
▲從東大殿廣場俯視建於金代的文殊殿,照片右下角為正面照,坐北朝南,建於金天會15年(AD1137),是中國現存最大的配殿。
▲▼▼南禪寺大殿正面(上),入口(下)及四合院式建築(下下);南禪寺也在五台縣,規模比佛光寺小很多,但重修時間早75年,於西元782年,是中國目前現存最古老的木造建築。
▲▼南禪寺大殿佛堂中央的釋加摩尼佛泥塑(上),及兩側其他泥塑(下),1999年有3尊被盜,目前存有14尊,是除甘肅莫高窟外,中國最古老的珍品。
▲▼日本古都奈良有數座仿唐寺院,初建於西元728年的東大寺,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木造寺院;重建於西元670年的法隆寺大殿及五重塔(下),及西元759年重建的唐昭提寺(下下)。
好多漂亮的相片
謝謝分享!
敬祝平安健康
法喜充滿
福杯滿溢!
巴拿八+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