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陽雜俎》成語選輯~附典源:
~民國111年〈2022〉05.22
一、前言:
⑴筆記小說集《酉陽雜俎》作者為唐代博物學家段成式。全書共三十卷,後十卷為續集。
是書與西晉文學家、政治家張華所作《博物志》並著。
⑵關於《酉陽雜俎》成語,多有罕見詞彙,或雖習用但文義別開生面者,謹擇較雅而不俗者為收錄原則。
⑶茲收錄《酉陽雜俎》[正面成語]四則、[中性成語]三則及[負面成語]三則以饗。
祝福優迪園及臉書朋友們抗疫成功;闔家健康平安!!
= = = = = = = = = = = =
二、正面成語四則:
㈠人鏡芙蓉:
~唐代李固患口吃,或謂其人訥於言而敏於行。為改善言吃疾乃購一只芙蓉紋飾鏡子照鏡肅容,偶遇仙人老姥開示推敲「芙蓉鏡下」涵意。
後於次年殿試中果然高中狀元,御頒考題即深思苦索之芙蓉鏡云何,老姥不無洩題護航之嫌。後世遂以「人鏡芙蓉」美言科舉高中之兆。
~典出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卷二。支諾皋中》:
「相國李公固言,元和六年下第遊蜀,遇一老姥,言:『郎君明年芙蓉鏡下及第,後二紀拜相,當鎮蜀土。某此時不復見郎君出將之榮也。』
明年,果然狀頭及第,詩賦題有『人鏡芙蓉』之目。
後二十年,李公登庸,其姥來謁。李公忘之,姥通曰:『蜀民老姥嘗囑季女者。』
李公省前事,具公服謝之,延入中堂見其妻女。坐定,又曰:『出將入相定矣。』」
= = = = = =
㈡竹報平安:
~竹,竹簡;古代紙筆之代表。竹報,猶言報竹;舊時家書之別稱。
竹報平安,原典作「報竹平安」;雅稱「竹邊新報」;簡曰「平安竹」。
~典出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卷十。支植下》:
「童子寺竹,衞公〈李德裕〉言:『北都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長數尺。相傳其寺綱維,每日報竹平安。』」
〈北都,唐代北都太原府晉陽城。童子寺,在晉陽城西龍山,始建於北齊,為北朝著名皇家寺廟。綱維,寺廟管事之司事僧。〉
~若當下無紙筆傳達家書則如何?託人傳語可也。引唐代岑參《逢入京使》詩云: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乾。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 = = = = =
㈢碧筒喚酒:
~碧筒,形容盛酒器皿;喻採摘荷葉卷攏如杯盞,借譬荷葉杯。碧筒喚酒,引申煮酒詠荷之雅致。或作「碧荷貯酒」。
~典出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七。酒食》:
「歷城北有使君林,魏正始中,鄭公愨三伏之際,每率賓僚避暑於此。
取大蓮葉置硯格上,盛酒三升,以簪刺葉,令與柄通,屈莖上輪菌如象鼻,傳吸之,名為碧筒杯。
歷下學文之,言酒味雜蓮氣,香冷勝於水。」
~又見元。張雨《碧筒飲》詩:
「採綠誰持作羽觴,使君亭上晚尊凉。玉莖沁露心微苦,翠蓋擎雲手亦香。
飲水龜藏蓮葉小,吸川鯨恨藕絲長。傾壺誤展淋郎袖,笑絕耶溪窈窕娘。」
蓮〈荷〉葉碧筒呼酒來!〈網路分享〉
= = = = = =
㈣瓊樓玉宇:
~瓊樓與玉宇,原譬仙界之樓臺或月中宮殿。引申建築宏偉、富麗堂皇。或作「瓊樓金闕」。
~典出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二。壺史》:
「翟天師名乾祐,峽中人,長六尺,手大尺餘,每揖人,手過胸前,臥常虛枕。⋯⋯
曾於江岸與弟子數十玩月,或曰:『此中竟何有?』翟笑曰:『可隨吾指觀。』
弟子中兩人見月窺半天,瓊樓金闕滿焉,數息間不復見。」
~又見宋。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兼懷子由》上半闋: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 = = = = = = = = = = =
三、中性成語三則:
㈠月中斫桂:
~取自讁仙吳剛伐桂之上古神話。後世引月中斫桂為詠月或詠仙人之典故。
按,碧筒喚酒,詠荷也;月中斫桂,詠月也;杜康佐釀,詠酒也;雪泥鴻爪,詠漂泊人生也。
~典出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一。天咫》:
「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
釋氏書言須彌山南面有閻扶樹,月過,樹影入月中。或言月中蟾桂地影也,空處水影也,此語差近。」
~吳剛伐桂神話版本至少有三種,《酉陽雜俎》天咫篇所述吳剛砍桂,月桂能不斷癒合故事是第一種。
此與希臘神話中薛西弗斯無休止將巨岩堆頂之勞動,可謂異曲同工。東西方兩神話皆隱譬事無盡頭,努力亦徒勞無功矣。
= = = = = =
㈡染藍涅皂:
~詞性屬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涅,染也。皂,黑色。染藍涅皂,謂胡亂塗抹、隨意勾勒。
本義中性詞;原指隨性或不經意之舉。後引申謂突罹精神恍惚異常之怪症,下列引文即顯現此負面狀況。
~典出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支諾皋中》:
「姚司馬者,寄居汾州,宅枕一溪。有二小女常戲釣溪中,未常有獲。
忽撓竿各得一物,若囗者而毛,若鱉者而鰓。其家異之,養以盆池。
經年,二女精神恍惚,夜常明燈挫針,染藍涅皂,未嘗暫息,然莫見其所取也。」
= = = = = =
㈢蛛絲馬跡:
~引《維基百科》:
「灶馬是穴螽科(學名:Rhaphidophoridae)動物的俗名,又稱灶馬蟋蟀,是一種屬於直翅目劍尾亞目的昆蟲,有說法表示成語『蛛絲馬跡』之中的馬即指灶馬。」
由上述可知,灶馬係生活在灶台週邊似蟋蟀之一種昆蟲。古人謂灶台中有灶馬蹤跡,象徵食物充足之兆。
後引申有「蛛絲馬跡」成語,唯此「馬跡」之馬,指穴螽科之灶馬,並非哺乳綱馬科之馬(學名:Equus ferus caballus)。
~典出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十七。廣動植之二。蟲篇》:
「竈馬,狀如促織,稍大,脚長,好穴於竈側。俗言,竈有馬,足食之兆也。」〈竈,同灶。〉
~又見清。王家賁《別雅序》:
「而此書又大開通同轉假之門,泛濫浩博,幾疑天下無字不可通用。而實則蛛絲馬跡,原原本本,具在古書。」
~成語亦作「馬跡蛛絲」。見唐。楊筠松《龍經/上經撼龍經。武曲星》:
「更有刀劍同護送,刀劍送後前園岡。離蹤斷處多失脈,拋梭馬跡蜘蛛長。
梭中自有絲不斷,蜂腰過處多趨蹌。自是此星性尊貴,護衛重重來就體。」
= = = = = = = = = = = =
四、負面成語三則:
㈠食不果腹:
~果,此處作充實、飽足解;通「裹」。果腹,填飽肚子。食不果腹,喻生活貧困;引申民生疾苦。
引唐。柳宗元《憎王孫文(並序)》:
「充嗛果腹兮,驕傲驩欣。嘉華美木兮碩而繁,群被競齧兮枯株根。盜取民食兮,私己不分。」
~典出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十五。諾皋記下》:
「和州劉錄事者,大曆中罷官居和州旁縣,食兼數人,尤能食鱠,常言鱠味未嘗果腹。邑客乃網魚百餘斤,會於野亭,觀其下箸。」
~食不果腹之反義詞為「豐衣足食」或「果然〈飽食感〉」;後者兼重精神層面。
又引《莊子。內篇。逍遙遊第一》:
「適莽蒼者三湌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
= = = = = =
㈡狼狽為奸:
~原指狽〈傳說一種前足短小之動物〉,前足需搭載在類狼〈一種後足短小之犬類〉身上而行。
狼與狽相互搭檔本為各補其短而互助合作,但若投機取巧而同流合汙,就是狼狽為奸枉法壞事之徒。
~典出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一六。毛篇》:
「或言狼、狽是兩物,狽前足絕短;每行常駕兩狼,失狼則不能動,故世言事乖者稱『狼狽』。」
~又見《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二回:
「南京是個大省會,候補班的道府,較他處為多;所以弄了這個缺,要和他兄弟狼狽為奸。有要進京引見的,他總代他寫個信給兄弟,叫他照應。」
= = = = = =
㈢體無完膚:
~原義全身上下傷痕累累,皮膚無一塊完好。形容傷勢慘重面目全非;引申遭人狠批一無是處,俗稱鬥垮、鬥臭。
~典出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八。黥》:
「楊虞卿為京兆尹,時市里有三王子,力能揭巨石。遍身圖刺,體無完膚。前後合抵死數四,皆匿軍以免。」
~又見《醒世恆言/卷二十七。李玉英獄中訟冤》:
「自此日逐尋頭討腦,動輒便是一頓皮鞭,打得體無完膚,卻又不許啼哭。若還則一則聲,又重新打起。」
~亦作「體無完皮」。見《三國志/卷二八。鄧艾》:
「裴松之注引《世語》:『師纂亦與艾俱死。纂性急少恩,死之日體無完皮。』」
道一聲真情的問候,字字句句都是誠摯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