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只合登臨不合悲一海會寺
2015/07/30 06:44:06瀏覽1829|回應1|推薦31

臺南開元寺(即會寺)山門建成年代         清康熙二十九年

維基資源共享    Pbdragonwang       攝影

開元寺門神-張繼高攝影

臺灣總兵哈當阿所題獻的「不二法門」匾      維基資源共享     

Pbdragonwang      攝影

重修海會寺碑        Pbdragonwang    攝影

臺南開元寺詩魂碑      Pbdragonwang    攝影

詩魂碑立於七弦竹旁,為日據時期昭和五年(1930年),因當時推行皇民化運動,寺中詩社如南社為避免遭到文字獄而將長年詩稿埋於地下,立此碑以誌。

重修海會寺圖碑  維基資源共享     Pbdragonwang     攝影

開元寺歡天喜地匾By uman

http://blog.yam.com/umanlife/article/20852522

http://www.kaiyuan.org.tw/treasure/plate302.htm

林朝英竹葉體楹聯2- 攝影

**我猜這上下聯是:「寺古僧閒雲作伴,山深世隔月為朋」     

*

http://www.kaiyuan.org.tw/treasure/plate302.htm

林朝英竹葉體楹聯。我猜這上下聯是:

「修心須得存心妙,煉性當知養性高」      

http://www.kaiyuan.org.tw/treasure/plate302.htm

林朝英圓篆體楹聯 

非常難認,因為省了許多筆彎曲變形太多,我也無法全部認得.

「開化十方壹瓶壹鉢, 元機參透無我無人」

**

http://www.kaiyuan.org.tw/treasure/plate302.htm

這幅比較容易認

林朝英圓篆體楹聯「元宗妙道色相俱空,    開闢真機細縕無滯」

匾聯:大門正中綠底藍字「彈指優曇」匾是嘉慶元年哈當阿重修時所題。

----uman    攝影

http://blog.yam.com/umanlife/article/20852522

優曇花三千年一開,喻佛世之難遇如彈指般稍縱即逝。

彌勒殿前數幅對聯:「大肚能容了卻人間多少事,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

\「寬懷大肚包藏色相,巨眼圓睛降服邪魔」

臺南開元寺原名「北園別館」,明鄭永曆三十四年(1680年),

鎮北門外北園別墅為延平王鄭經奉養其母董太妃而建,董氏去世後園廢。

----uman    攝影        

*******

齊體物海會寺七律--書法小楷 By MM

楷書較死板,再寫一張行書-By MM

喜歡錢琦這首海會寺-行書  By MM

(2015 歲時與風土/民間信仰類)

只合登臨不合悲—海會寺

 

海會寺  —齊體物

 

冷月橫斜弔子規,當年黃幄爾徒為。

梁塵尚逐梵音起,幡影猶疑舞袖垂。

風雨有時聞響屧,草花何用長胭脂。

是空是色渾閒事,只合登臨不合悲。

 

【作者】

齊體物生卒年不詳。號誠菴。滿州人,本籍遼東。漢軍正黃旗。清康熙丙辰年(1676)進士。康熙三十年1691)由漳州海防同知調任臺灣府海防捕盜同知。康熙三十三年(1694),奉旨接替吳國柱 ,擔任臺灣府知府,為清治時期臺灣最高地方父母官。

 

【詩說】

清冷的月光,橫橫斜斜照著海會寺。杜鵑鳥淒淒切切的哀鳴,仿佛憑弔著逝去的歲月。當年此地曾是王室別館,垂掛著天子使用的黃色帳幕。

昔日弦歌妙舞的北園亭舍,如今只傳來誦經禮贊,已成了肅穆莊嚴的佛門淨地。佛寺內旌旗隨風飄揚,好似以往女子旋舞的衣袖。風雨來臨,依稀聽見女子輕盈細碎的腳步聲。園中花草猶在,又何需成長作為化妝所用的胭脂材料呢?

外在的形色之相,其實本質是空幻。這原是尋常事啊!登高到此,遊覽而已,不宜悲嘆哪! 


本詩為七言律詩,收入《全臺詩》第壹冊。首見於高拱乾《臺灣府志》〈藝文〉。

此詩首二句寫海會寺之夜景,以今日冷月子規清靜佛寺,與當年王侯嬉游繁華勝地氣氛相較。中間二聯,笙歌對比梵音,幡影疑似舞袖。風雨幻若響屧,草花自生,不再用作胭脂材。今昔景況殊異,兩相對照。末二句謂色即是空,一切變易更替,皆是自然而然尋常事,不必因此而悲。禍福難量,變化難測,你我卑微之人,原是大千世界無力自主之沙塵、無法長存的過客,雖説「只合登臨不合悲」,然而字裏行間如何不含一絲感慨呢?

 

歷來衆多文人雅士以海會寺為題作詩,各有千秋。不外時空變遷,物是人非,境界轉換而藉此抒懷。例如婁廣,清康熙武進士,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任分巡臺廈道標守備及廣東惠州協中軍。其〈海會寺〉一詩,尚見幾分曠達:

「此地當年擬館娃,蜃樓海市霸圖賒;王孫已去遺芳草,宮院誰來掃落花?歌管聲沈聞貝葉,舞衫采徹現袈裟;我非佞佛閒隨喜,喜見梯航屬一家。」

彼時有宮院舘閣,歌管聲細細、舞衫影翩翩。此時芳草依舊,王孫不見,霸圖已遠,幻若海市,代之以梵音裊裊、袈裟飄飄。婁廣自認並不迷信佛法來求幸福,只不過隨喜以對,樂於見到畢竟梯航屬一家。所謂梯與船,在人間皆是工具,梯可登高,船可渡水。無論如何,必有所用,不需強分高下。似乎任何狀況都能接受,頗能隨緣自在。

                                                         

張以仁〈秋月遊海會寺〉一詩,輕描淡寫秋日野寺,放下俗務,渾然無染清淨心:

「黃花黃葉逼深秋,出郭來從野寺遊。抖擻征衣還未了,一聲清磬度林邱。密竹深林舊館娃,霸圖空後現袈裟。只今一片禪心月,曾照當年舞袖家。」

時序深秋,黃花黃葉迎面,出城一遊,密竹深林穿越,當年館娃舞袖家,如今換得清磬聲聲。一樣月光,曾照榮華歲月、歌臺舞榭,也照禪心一片、靜寂寺院。

                                                                

胡殿鵬(子程.南溟)〈海會寺〉一詩,冷眼觀世事,平心任雲飛,憑弔終難免,吟詩以寄意 :

「群峰高拱挹平原,遺廟紅牆弔故藩;忠孝罪臣書有淚,興亡古佛笑無言。花銜帝女填東海,草種王孫涕北園。二百年前金粉地,缽聲猶護舊吟魂。」

群峰圍繞平原處,遺廟紅牆聞缽聲,興亡盛衰一轉眼,王孫種草涕北園,古佛靜觀笑無言。金粉褪盡見真淳,吟魂在此賦新篇。

                                                                   

李欽文,清康熙六十年(公元1731年)歲貢,曾任福建南靖訓導。其〈海會寺〉七言律詩,白描現狀,一派旁觀者的悠閒:

「迥思往事白雲間,止有青松不解顏;魚鼓高低忙處響,鳥聲上下靜中環。天開海國蓮稱社,月映蜂臺禪閉關;休問當年衰盛事,於今常見老僧閒。」

回想往事如白雲消散,惟有青松不解世事,依舊挺立。寺院中,魚形木鼓高高低低敲響報時,鳥鳴傳聞四處。當年盛衰何須問,禪門已閉月上時。物換星移又幾度,淨院惟見老僧閒。

 

錢琦(相如.璵沙),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進士,十六年任巡臺御史。     

其〈海會寺〉五言律詩,敍述現實,觀變化,任自然,冷靜而不感傷。字句精煉,意境不俗。

「草莽英雄地,樓臺歌舞春;荒煙迷斷礎,淨業懺前因。潮長龍歸缽,亭空鳥喚人;自今依慧日,無復海揚塵。」

昔時歌舞樓臺成煙雲,今日依慧懺前因。總是桑田滄海易,無情歲月草自春。

臺南開元寺原名「北園別館」,明鄭永曆三十四年(1680年),據連橫《臺南古蹟志》所載,鎮北門外北園別墅為延平王鄭經所建,用以奉養其母董太妃而建,董氏去世後園廢。鄭經長子、監國鄭克𡒉在此地遭大臣馮錫範與鄭哲順絞死,史稱東寧之變。入清後,分巡臺廈兵備道周昌結亭築舍。康熙二十九年(1690),總兵王化行改建,因地處柴頭港溪入海之處,故命名為「海會寺」,且因寺多石榴又是禪宗流派臨濟宗在臺灣的本山,亦稱「榴禪寺」。乾嘉年間改名開元寺,為臺灣首座官建佛寺,名列臺灣二級古蹟。

開元寺為三殿式建築,院落分明,古榕參天。主祀大肚彌勒佛、釋迦牟尼佛,有四大金剛、十八羅漢與延平郡王牌位。正殿大雄寶殿,華嚴三聖-釋迦牟尼佛、普賢菩薩、文殊菩薩三尊神像自始存在。正門彩繪門神-韋馱、伽藍二神英氣煥發,各殿重要彩繪,多出自古都名繪大師蔡草如之手。簷間樑柱壁雕木作,工藝精巧,題材豐富。寺中重一千六百斤臺灣最古銅鐘,字跡清晰,銘記「康熙三十四年」(1965年)及法師出關偈︰「獨坐釘關給善緣,募鐘立願利人天;一聲擊出無邊界,同種功德億萬年」,又鐫有「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和捐造者名單。另有鄭經井、七絃竹及「詩魂」碑等景物。

兩側邊門和側窗上有清嘉慶初林朝英三體書法(竹葉體、香篆體、蟲草體),以葉狀筆畫的「竹葉體」最為罕見,十分奇特,創意有之,但無論就畫意或書藝而言,並不覺特別美麗,也許便是未見他人仿作的原因吧。不過,若將其竹葉體字句當作猜謎來玩,倒是有趣。我猜這上下聯是:「寺古僧閒雲作伴,山深世隔月為朋」(附圖),另一對上下聯是:「修心須得存心妙,煉性當知養性高」(附圖)。           

觀音殿匾額「彈指優曇」。優曇花三千年一開,喻佛世之難遇如彈指般稍縱即逝。彌勒殿前數幅對聯:「但願眾生念自佛勿忘他佛,當知彌勒無來時亦無去時」、「大肚能容了卻人間多少事,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寬懷大肚包藏色相,巨眼圓睛降服邪魔」,前廊中柱是「我笑有因真可笑、你忙無甚為誰忙」輕鬆幽默,頗有深意。人世短暫,難得來,容易去,開懷看淡,歡喜常在。

日據時期,開元寺曾經幾乎被寺中僧人寶山售予日人,但他在寺產賣出前猝死,方得以保存。第六任住持玄精上人發願重修寺廟,漸復舊觀,參訪者亦衆。

讀海會寺諸詩或拜訪臺南開元寺,不禁想起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數句「念往昔繁華競逐 ,衰草凝綠。」但這畢竟與一般懷古詩詞不同,因為若是身臨史蹟所在、古戰場舊地,多半老殘破敗,「狐兔紛紜,半折殘碑,空餘故址,總是黃塵」,一片淒涼蕭瑟。然而此地另有所用,並未荒廢無人理。只是由館舍樓臺、歌舞歡景轉變成梵唄木魚交響、香火燭煙繚繞的寺廟靈修之地,頂多便是感受世事無常,「燕子樓空,佳人何在?古今如夢,何曾夢覺」的惆悵而已;喧嘩熱鬧化為平淡寧靜,人生境界不同,不必也不應有蒼涼無助、頹靡消沉之感啊!況且今日身臨古刹者,多半遊客或信徒,著名觀光景點遊人比信徒更多,心態必然不同,休閒調劑、探奇尋幽、遊玩覓趣、東看西瞧湊熱鬧皆有,徒然感傷者大概不多吧!       

我並非任何宗教的信徒,尊重各種宗教建立的良善美意,也認同聖哲睿智者以神道設教的初心。但是基於人智有限的現實,我無力也認為不必追究鬼神之事,如儒家的敬天法祖,卻是對鬼神存而不論。未知生,焉知死,踐行做人處事的法則,對良心負責,盡其在我,不妄求其他。隨時保持好奇求知的心,進得寺廟教堂,感受莊嚴肅穆,觀賞建築、雕塑(石雕、木雕、金屬鐫刻…)、楹聯匾額,注意人文藝術作品傳達的豐富訊息,予人心靈的震撼,瞭解民族文化精神的根基所在,這些都是有趣的探索。天地之大,無不可觀,無不可容,若是畫地自限,禁忌太多,譬如信基督教的不進寺廟,信中國民間神佛的不入西方教堂,豈不是錯過許多人生樂趣了嗎?

***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mty1223&aid=26658438

 回應文章

看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8/23 08:39

“寺古僧閒雲作伴,山深世隔為朋”

上網查來的(府城‧開元寺@ cpc的空中放送:: 隨意窩Xuite日誌

blog.xuite.net/karlcpc/bcc/38710782-府城‧開元
謎謎-成績單(mmty1223) 於 2015-08-25 04:33 回覆:

那個「月」字我也認出,卻疏忽而打錯字。

謝謝您細讀並告知,已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