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紙灰盡日飛蝴蝶一笨港進香詞
2015/08/03 04:22:22瀏覽3453|回應1|推薦30

***

http://blog.xuite.net/xalekd/940109/37846644      笨港朝天宮       佑佑皮皮 攝影 

朝天宮擁有這座「 萬年香火爐」擔當此傳遞香火的重任,而萬年香火是永不熄滅的,也是朝天宮古蹟的一部份。因為裡面的不只是香火,還有虔誠的祝福。

http://blog.xuite.net/xalekd/940109/37846644      笨港朝天宮     佑佑皮皮 攝影

主神:媽祖(前列由湄洲奉請來的媽祖,中列二~六媽,後列鎮殿媽)

南瑤宮  www.baibai.com

好多媽祖,眼睛都花了-筆者

***

***

(2015 歲時與風土/民間信仰類)


紙灰盡日飛蝴蝶—笨港進香詞

 

笨港進香詞四首——陳紹年

香火爭參笨港濱,是誰敬遠聖言遵。諫迎佛骨防微遠,早見今朝迷信人。(其一)

正直聰明聖母神,何曾要爾紙金銀。紛紛堪笑男和女,競獻堂前乞願頻。(其二)

帽影鞭絲塞笨津,香車寶馬競參神。吾家有子還祈佑,信士無錢速救貧。(其三)

祈禱萬端來去頻,騷壇無計醒吾民。紙灰盡日飛蝴蝶,聖母有知應笑人。(其四)

 

【作者】

陳紹年(18521915

 

【詩說】

 

在北港朝天宮,爭相進獻香火的人絡繹不絕。表明遵從聖人教誨、尊敬先祖之意。唐憲宗時,韓愈勸阻皇帝迎佛骨來長安供奉,是考慮長遠而防止日後因過度沉迷佛事而荒廢正事的做法。他老早就預先看出現在有如此迷信的人啊。

聖母神是正直聰明的,什麼時候曾經向你索取片紙金銀呢?香客卻紛紛來媽祖廟奉獻花果,再三乞求神明庇佑。

北港街道只見馬鞭和帽影,處處塞滿遊玩的信眾,乘坐裝飾華麗的車馬,競相前來參拜神佛。我家有子還需要求神保佑,信徒缺錢,快來救助貧困吧!

民衆用各種方式祈禱,來來去去,次數頻繁。詩人也無法喚醒他們。焚燒的紙灰整天如蝴蝶一般飛揚,聖母如果有知,應會笑人的愚妄吧。

 

本組詩為七言絕句,收入《全臺詩》第拾壹冊。

施士洁〈臺灣北港增修朝天宮碑記〉記載:「臺灣絕島孤懸,破荒未久,笨港尤其彈丸者耳。……迄今稱北港朝天宮,香火不絕,靈應非一,晉封聖母廟。」

關於媽祖顯靈種種神跡,前人筆記甚多,言之鑿鑿,幾近迷信,但沿海居民有其深信的背景。起初,媽祖只是救護船難的海神,後來變成降雨救旱的水神,甚至是逢凶化吉保平安的萬能女神,各行各業的人都來信奉。

為何臺灣人民朝拜媽祖格外熱烈,據傳澎湖媽祖宮明萬曆年即已存在,清康熙提督施琅平定臺灣,全靠澎湖媽祖之佑; 清兵缺水,禱告媽祖,掘井得水。施琅上奏康熙,謂戰勝將士曾仿佛見到天妃,此天妃助戰神話傳開,清廷派員敬拜媽祖廟,次年加封「天后」,刻木匾懸大廳。當時北港已通南北,商船雲集,朝天宮遂成為臺灣歷史最久、頗具規模的媽祖廟。媽祖神奇,事跡傳揚,歷朝官宦士紳爭拜,民眾何獨不然?

詩中作者批評信眾大肆焚燒金銀紙錢,過份迷信。並取譬韓愈諫迎佛骨典故,言及媽祖正直聖明,不致因信眾燒金與否而定奪保佑。大眾只關心自身俗事,妄求神靈,敬拜競奢,排場之盛、花費之大,令詩人搖頭。但舊習已久,縱有生花妙筆亦無法改變百姓的觀念。

 

林朝崧〈笨港進香詞〉第二首提及:「金宇紅旗繡進香,落花風裏壽筵張。璇宮不見靈來去,惟見天魔舞一場。」廟宇金碧,紅旗錦繡,春花爛漫,壽筵開展。祭祀如此鋪排浪費,不見靈來去,只見天魔舞一場。正好與陳紹年「騷壇無計醒吾民」、「聖母有知應笑人」之見不謀而合。亦可知當時某些知識份子非議民眾過於迷信之實情。

宗教是人類歷史和社會條件下産生的文化現象,其出現乃是必然。臺灣宗教文化興盛原因多種,考察歷史淵源,除基督教、天主教等有外國背景外,其餘宗教和神祗基本上源自大陸,承襲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多神思想」和「多神崇拜」。之前,高山族中亦有原始宗教活動。

在臺灣,大廟小廟,處處皆是。一人可能同時信奉好幾家神靈,正是「三步一小廟,五步一大廟」,宗教已成為民眾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及休閒社交活動,也是一門興起不歇的行業。

民間信仰中有法力無邊的「萬能神」,如玉皇大帝、媽祖、觀音菩薩;分掌神,如讀書人祭孔子、文昌帝君;醫生祭保生大帝、華佗仙師、瘟神王爺;藥師祭神農大帝;農民祭五穀仙帝;理髮師祭呂洞濱;木匠和手工業者祭巧聖先師(魯班);商人祭財神爺、關帝;百姓祭灶神;想長壽祭南極星君;想生子拜注生娘娘、送子觀音;天旱拜龍王爺;其他有城隍爺、天神、土地公、地獄神、青山王、三平祖師、廣澤尊王、聖王;另有各種自然界的動植物崇拜,不一而足。幾乎搬來大陸各地的神靈。

宗教的發展多半建立在共同的文化基礎上,敬拜媽祖便是一例。閩粵移民最早在雲林北港修建朝天宮媽祖廟,尊稱媽祖為「天妃」、「聖妃」、「天上聖母」,小小臺灣各地已修建五百三十座媽祖廟,不可謂不多,臺南天后宮規模最大。

臺中大甲鎮瀾宮媽祖是從雲林北港朝天宮「分香」而來,連續數年都要回朝天宮祖廟「謁祖進香」。民國七十六年,大甲鎮瀾宮由大陸湄洲迎回一尊新媽祖,此後每年「進香」改至嘉義新港奉天宮「遶境」。

每年農曆三月,「大甲媽祖遶境」活動為中臺灣最盛大的宗教嘉年華會,上萬信徒進香隨行,陪同媽祖神轎從臺中大甲鎮瀾宮出發,到嘉義新港的奉天宮,沿途參拜廟宇無數。此項為時數天、隊伍長達數十華里的活動,儀式隆重,秩序井然,氣氛虔敬,場面極盛。民衆自動組織、自願參加,吸引熱鬧人潮,年復一年,規模日益龐大,成為定期的民俗活動及觀光賣點。

乾隆年間建立的南瑤宮媽祖廟,是彰化地區信仰中心。林朝崧〈臺中竹枝詞〉六首之六「南瑤宮畔去尋春,恰值天妃降誕辰。燭影爐煙三里霧,不知多少進香人。」描寫衆多信徒至彰化南瑤宮敬拜,香火鼎盛。媽祖誕辰之日,郊外踏青,赴廟點香燃燭,爐煙綿延繚繞,如霧蒙三里之長。

南瑤宮媽祖信徒每年必往北港天宮遶境進香。吳德功〈北港進香詞〉有句:「彩旗搖曳舞春風,傴僂歡迎盡鞠躬。夾道花金焚未了,神輿早返南瑤宮。」進香人潮不斷,彩旗搖曳,花金焚不休,盛況可見。 

吳德功另有〈婦女迎神曲〉,描寫婦女迎媽祖實況,並不批評此事的迷信和燒香燃金的不是,只記載過程陣容的盛大與婦女的誠敬投入。

詩云:

滿街婦女樂逍遙,迎接天后回南瑤。即抱兒子廟前去,儂持金帛駕前燒。

龍輿鳳輦鼓吹來,一鬨行人兩邊開。落花翠蓋共爭輝,楊柳春旂錯落排。

忽然大雨下卓午,手持綠傘難遮護。豔籹帶雨倍妖嬌,脂粉落遍桃花島。

沿途水漲勢滂沱,泥淖滑滑喚奈何。浸透金蓮濕羅襪,恰似神女來凌波。

更有嬌娃年十五,芙蓉含露甚姣好。騎人背上躑躅行,鬨傳設局弄花鼓。

吁嗟乎,天后力何大,千人迎接萬人拜。家家化楮共焚香,叩答神恩同覆戴。

 

特別以婦女參加迎媽祖為主題,大概婦女對同樣身為女性的媽祖較多好感,虔敬之心更甚,齊集參與媽祖進香活動,祈禱並感恩神明保佑家小。全詩細心刻畫婦女集體逍遙外出,甚至抱兒在手參與盛會。一路龍輿鳳輦,打鼓吹號,繽紛翠蓋交相爭艷,錦繡旗幟如楊柳垂掛,熱鬧非凡。婦女正其妝容,表示敬仰媽祖、鄭重慶祝其生辰。春雨忽然落下,泥濘四起,籹粉帶雨,羅襪濕透,本來是狼狽狀,卻形容「恰似神女來凌波」。大約隱含春雨潤澤,有利耕作,當為吉兆。還有年方十五美麗小姑娘「騎人背上躑躅行」(其實應是多由男性扮演的「公背婆」臺灣民俗活動,是穿插的趣味)。不得不歎媽祖大能,贏得千人萬人心甘情願冒雨參拜,家家虔誠燒紙錢、焚香謝神恩。詩人妙筆揮灑,逸趣橫生,寫實幽默。

這些農業社會流傳的敬神風俗,到如今工商掛帥的時代,意義可能變質。衆人希冀平安健康、加官進爵、福祿皆得的心願固然未曾改變,簡單淳樸之心卻遭污染,好利急功而對神明要求速報,神棍也正好趁機假借各種名目斂財。若要提醒各自注重真誠付出與修德習藝是否盡心盡力、無愧於心,則須激發良知,端正社會善良風氣來植根。

有些寺廟商業氣氛濃厚,銅臭味熏天。行天宮去年八月廢除燒香焚冥紙陋習,提倡環保,在都市中的寺廟如此,可謂創舉(法鼓山、農禪寺和中臺禪寺早已奉行)。其實佛寺道觀不需爭競彩艷寳氣、奢華綺麗,但求莊嚴肅穆、簡樸寧靜,如農禪寺。此外寺廟與民間活動密切不分,有組織有計畫的運用各界善款救濟貧困,參與其他社會服務,免費或低廉學費開設讀經以及身心鍛鍊修養的各種課程,幫助改善社會風氣,貢獻至大。已有不少正派寺廟朝這方面努力進行了。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mty1223&aid=26059104

 回應文章

展迎風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笨港進香詞
2015/08/03 22:32

字寫得很好

圖畫也很傳神 

得意


謎謎-成績單(mmty1223) 於 2015-08-05 07:53 回覆:
謝謝鼓勵!賞詩並且寫字畫畫,一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