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三坑鐵馬道
2014/03/20 08:32:00瀏覽155|回應0|推薦0
騎鐵馬到三坑老街,可以從大溪橋旁的停車場左轉進入三坑鐵馬道,整個路程大概是7.2公里,途中會經過三坑自然生態公園,再抵達三坑老街。這次騎乘仍然是從新北市新莊區開始,只是新莊到龍窰橋這一段不再敘述。就從龍窰橋到三坑老街這段寫起。
龍窰橋是鶯歌自行車道的地標

龍窰橋位於鶯歌鎮,橫跨大漢溪。往右可以通到鶯歌陶磁博物館,往左是自行車道,傍著大漢溪岸而行,往溪谷看,怪石嶙峋、溪深水綠,甚是壯觀!溪畔常有鈞客悠閒的垂竿,整個圖像彷若一幅寧靜自得的山水畫。站在觀景台上,向遠處眺望,整個心情若浮雲般輕鬆無掛礙。耳邊還不時傳來怪~怪~的白頭翁叫聲,當我把視線移至聲音處,原來牠就在眼前,模樣可愛,體態輕巧玲瓏,忍不住想留下牠的倩影,可當我拿起相機,牠卻輕盈地振翅飛離,真是欲留還羞。
大漢溪怪石嶙峋、溪深水綠
騎在龍窰橋內,往前望,一顆閃亮的金屬球就在正前方出現。本來,不知道這圓球代表的是什麼涵意,騎到出口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龍吐珠“。頓時,心情大好,所以特地拍照留念。過了龍窰橋可以選擇騎乘往大溪的自行車道,也可以直接騎公路,到公路橋下再轉接自行車道。由於自行車道旁有工程進行,所以騎乘要特別注意安全。
從龍窰橋往前看,龍珠就在正前方

閃亮的龍珠
在龍珠前悠哉拍照的我


一路到大溪橋下,沿途經過的韮菜田,比上次長得更茂盛了,在大溪橋的停車場往左騎,開始進始入三坑鐵馬道。在河堤,往前看,就可以看見崁津橋,繼續騎,不用很久就到崁津橋下了。然後循著往三坑老街的指標騎,路況並不難了解。只是沿途的景色並不是那麼的美麗,但空曠的韮菜田、菜田、水田充份展現出台灣農村的特色,頗有幾分懷舊心情。
板新集水場
三坑鐵馬道的起點

崁津橋就在前方

通往三坑老街的指示牌

騎過三坑鐵馬道的主線後,支線與主線會合,緊接著進入較小的車道。車道右邊是潺潺小溪,左邊是山下的平原水田。也許是剛下過雨,車友並不多,路上到處有雨後的積水,整條路上只有我一個人,感覺有些寂寞。偶爾有錯身而過的車友,都會令我興奮。到達三坑自然生態公園時,我深深的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湖光山水自是不用說,紅男綠女點綴在自然生態公園內,呈現台灣富足有內涵的生活品質。我靜靜的徜徉在湖畔,感受大自然的美。牽著車順著河岸,爬過彎彎小橋,再通過馬路,爬上河堤,赫然發現石門水庫的大霸就在山凹間。河道、河堤、山稜線條,譜成一幅優美的幾何圖形,讓人讚嘆人與大自然完美的結合。
崁津橋下的路標

韮菜田

樹下的紅牆小屋與遠方的高山構成一幅恬靜的水彩畫

三坑鐵馬道的主線與支線分界點

去程選擇了主線,回程則探索支線

清澈的小溪與小徑一路綿延到盡頭

路旁已結巣實的桑椹

寂寞的旅程只有我自己和我的車
站在生態公園前的河堤,可以看到遠方石門水庫大霸

山水倒映好像一瓶紅酒,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

彎彎小橋

人與自然的對話就像小橋搭起兩岸風光,盡在不言中

紅男綠女點綴在大自然中憑添許多樂趣
在騎過最後第二個陡坡,三坑老街就不遠了。我在一個叉路口,被路標搞迷糊了,不知往右還是直行。最後,選擇直行,後來才發現二條路都可行。到了三坑老街,我並没有停下來。原因是被現代化的大馬路迷惑了,所以一直往上坡騎,直到坡頂的大馬路,才發現已過了三坑老街。只好調頭下來,不一會兒就到老街入口。說真的,對三坑老街有點失望,跟想像中的老街差很多。整條街,一眼就望穿,視線毫無遮掩的穿透到永福宮,整條街算就逛完了。走在街上没有琳瑯滿目的商品,商店也不多,大概僅有十家賣傳統飲食的店。不過,僅管如此,仍能感覺老街往日熱鬧的景像。我隨意在小店吃了客家板條、燙青菜及傳統豆花,雖然只要100元,可是感覺量少了些。不過店家很有藝術修養,牆上掛了許多店家女兒的畫作。畫作大多取材於當地,不管是畫人、畫景、畫建築,都充滿生氣,很能表現藝術家對於藝術及生命的熱愛。
令人迷失的路標,其實往前往右都可行 

三坑鐵馬道的終點

再往前就是大馬路了

老街入口意象圖騰

頗具哲思的黑白洗

黑白洗是早期農村婦女洗衣的地方

一眼就望穿的老街

正在整修的永福宮

這不是我開的店,卻是我用午餐的地方

點餐在街對面

店家女兒的畫作,生動有神

用餐的入口,也很有藝術氣息

用完餐,走到廟前,往左邊,可以通到山上的步道,但因為要扛車,所以我没上去。轉個方向,往回走,是一個下坡,一直騎下去,就到了先前迷路的路標下。順著原路往回騎,路上不再那麼孤寂,也許是天放晴,人就多了,我也在滿足中完成今天的三坑老街之旅。
往下走就會到達迷失思路標處
                                                                         20140320 板橋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k4199&aid=18156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