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不知道你聽過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沒有?12月25日本人前往台東知本,先到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參觀,它台灣第一座以史前文化及原住民文化為內涵的博物館,也是首座國家級考古學博物館。
這是民國69年7月,南迴鐵路臺東新站及調車場進行興建工程時,意外的挖出了蘊藏豐富史前文物的卑南遺址。後經臺東縣政府委請臺大人類學系宋文薰教授率領該系學生,組成卑南文化考古隊進行搶救發掘工作。
此後十年間,宋文薰與連照美兩位教授率領臺大考古隊,進行十餘梯次搶救工作。發掘面積廣達一萬多平方公尺,出土一千五百多座墓葬與數萬件陶器及石器,是臺灣考古史上發掘範圍最大的遺址。國內外學者一致認為這是臺灣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十分重要的代表性遺址,也是環太平洋與東南亞地區規模最大的石板棺墓葬群遺址。
宋文薰教授建議就地興建考古遺址野外博物館,歷經多方努力,史前館籌備處終於在民國79年2月1日成立,於90年7月10日試營運,91年8月17日正式開館,為臺灣史前文化的保存與研究奠立持續發展的基礎。
所謂史前時代指的是有文字記載以前的人類歷史,這段時間相當漫長,代表人類的演化歷程,大約有二百萬年。然而人類發明文字,記載自己的歷史,才不過短短五、六千年光景,所以史前時代幾乎佔去了人類歷史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篇幅,全要靠史前考古的追本溯源。
台灣有文獻記載且較能考證的歷史大約從1624年左右開始,但在文獻記載之前,臺灣就已有人類活動。
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分為「本館」與「遺址公園」兩部份,
本館又分為常設展覽廳及特展廳:
常設展覽廳包括:
- 臺灣自然史展示廳:介紹台灣島的誕生及地質的演化,分「誕生」、「冰期」及「新世代」,自此了解台北在20萬年到3萬年前,以及一萬年前到5000年前都曾是湖,所以才會有圓山貝塚。
- 臺灣史前史展示廳:介紹台灣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新時器時代及鐵器時代。
|
臺灣迄今為止最早的人類化石是在台南縣左鎮鄉發現的,考古學家認為, 左鎮人是在3萬年前從歐亞大陸遷來到臺灣,屬於舊石器時代。而較晚近的新石器時代,則有較多的考古遺跡,這些遺跡屬於南島語系民族,而臺灣也是南島語系分佈的最北端。 就地質學上來說,距離現今三百萬至一萬年的更新世冰河期期間,臺灣曾數次與亞洲大陸本土相連,當兩地相連時,大陸的生物及古代人類可能來到臺灣定居。 3.臺灣南島民族展示廳:介紹各族的多元文化。 特展廳: 此次特展廳展出日本岩佐嘉親先生捐贈的大洋洲文物特展,時間是2009/10/15--2010/3/31,岩作嘉親先生,經過50次的前往南洋諸島收集了上萬件的標本及相關研究資料,全數捐贈給史前館。十分可貴。 另外一個展覽名為"古道照顏色",時間是2009/12/11--2010/3/31。 介紹八通關古道的自然環境及傳奇,這條通過玉山的古道區是高山原住民活動的區域,直到西元1875年,清政府為鞏固其對東部地區的統治,由當時的總兵吳光亮帶領修築橫越中央山脈、全長約 152公里的八通關古道,西起林祀埔(今南投竹山),經鳳凰山、東埔、八通關,越秀姑巒山到花蓮璞石閣(玉里)。西元1929 年日據時期,為加強控制當時尚未歸順的布農族人,又闢建越嶺道路,與清八通關古道雖有交會,但至大水窒以東則完全分道揚鑣。 1986年楊南郡先生受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調查八通關古道,在資料缺乏下,以兩年10個月數十次的實地調查,終於把清代八通關古道及日據時代八通關越嶺道,完整調查清楚。沿線是多民族文化遺跡。 很可惜這次照的照片不知怎麼大多毀壞,只剩少數幾張,有時間再去補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