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4/27 15:52:38瀏覽2035|回應3|推薦12 | |
我們能從螞蟻學到甚麼?
螞蟻是我們最熟悉的一類社會性昆蟲,早在一億多年前就已經居住在地球上了,與恐龍為同一時代。隨著地球環境的變遷,軀體龐大的恐龍早已滅絕,而身軀細小的螞蟻卻仍活躍在地球上。牠們依靠群體的力量取得食物、生長、發育及繁衍後代,牠們成功地適應了地球上各種惡劣的環境,造就了繁榮鼎盛的螞蟻王國,全世界的螞蟻共有260屬、16000種,其數量在一百多萬種陸生動物中首屈一指。
螞蟻群體的建立
螞蟻建立群體是以雌蟻與雄蟻通過婚飛方式相識交尾為起始點,在適當的溫濕度條件下(最適溫度為25℃以上,相對濕度70~80%),帶翅膀的年輕雌蟻從蟻巢飛向空中,吸引了許許多多雄蟻的奮力追趕,只有那「身強力壯」的雄蟻捷足先登,有幸在飛行中或飛行後與雌蟻交配,「新郎」在交配後不久就死亡,留下蟻后獨自過著孤單的生活。
受精後的雌蟻脫落翅膀,在地上選擇適宜的土質和場所築巢,產下第一批受精卵。螞蟻為完全變態類昆蟲,牠們的一生經歷了卵、幼蟲、蛹及成蟲四個發育階段。第一批受精卵孵化後,蟻後就忙碌起來,每隻幼蟻的食物都由牠嘴對嘴地餵給,直到這些幼蟻發育成成蟻,且可獨立生活為止。當第一批工蟻長大後,就會開始任勞任怨地接替撫養幼蟻的任務,牠們採集食物、擴建蟻巢、打掃衛生、保衛家園及贍養蟻後等。牠們將最好的食物餵食給蟻後,使蟻後的身體很快恢復,其腹部不斷地膨脹,產卵能力不斷增強。在某些種類的螞蟻中,其數量可達幾十萬隻,蟻後的腹部可達幾厘米長。當蟻群發展至一定規模後,蟻後會在適當的時期產下未受精卵,這些卵發育成有生殖能力、長翅膀的雄蟻,在生殖季節會與年輕的蟻後交配,以完成傳宗接代的任務。
螞蟻所看到的世界與我們所感官的有著截然不同的差異,那是屬於費洛蒙的世界。牠們的費洛蒙溝通系統是以分泌化學物質為基礎,藉此來傳遞訊息,螞蟻則靠味覺與嗅覺來判斷這些化學信號的意義。
一個健康的蟻群,是指各「階層」(包括蟻后、雄蟻、兵蟻、工蟻)螞蟻的比例正常,而各階層的螞蟻均會忠實的執行牠門的任務。
雄性螞蟻的比例極低,也只會在交配期出現。在漫長演化史中,螞蟻為了適應環境有著許多特別的分化,例如:專門吃種子的收割蟻、吃真菌的切葉蟻、擅長操作有機化學物質的易容蟻、靠蚜蟲分泌蜜露維生的畜牧蟻及以其它種類螞蟻為奴隸的奴役蟻等。
螞蟻農場
螞蟻是很聰明的社會性昆蟲,除了有畜牧業(養蚜蟲)外還有農業,螞蟻的農作物是類似磨菇的真菌,在蟻穴中培育,有553種,而這些真菌是靠無性繁殖的,不像人類的農作物大部分是靠有性繁殖的。螞蟻也懂得施肥,肥料就是自己的排泄物。螞蟻也懂得除草,竟會利用抗生素當作除草劑,而且不會產生抗藥性,比人類還高明。 我們能從螞蟻領悟到甚麼?
普通的螞蟻不會回首往事,也不會展望未來。整個螞蟻社會宛如一個超級有機體,所有個體都是為了群體的利益而存在,單獨存在的個別螞蟻是沒有意義的,好像是生物體上的細胞。
一隻螞蟻總是連結在集體精神之上,沒有自我的意識,也不會懼怕死亡。 每一隻螞蟻約有 50 萬個神經元,作為群體螞蟻的神經元總數可達 10 的11次方級別,與人腦神經元數目頗為接近。因此,與其把單個螞蟻看做一個生命體,倒不如將整個蟻群生命體,看做一個智慧生命更恰當。
只有當聚集的螞蟻數量達到某一臨界數量,有條理的蟻群現象才會出現。蟻群的行為完全是一種自組織活動。原本每個成員不具有的性質,聚成群體時就會出現。
螞蟻其組織是由下而上,是自動自發的行為。我們一直都以為蟻後像是國王,兵蟻像是將軍般的擁有至高的領導職權,而工蟻只不過像是奴隸或雜工般的小蟻民沒什麼權力,事實上剛好完全相反!很詫異吧!工蟻居然也能決定所有程員包括蟻后的生命。
我們看待螞蟻,要從蟻群(全體)的角度而非單一的階層(個體),換句話說,螞蟻的個體就是全體。全體包含個體,個體也包含全體。但只有大數量的蟻群出現時。個體才能展現其極致。 (現在已有不少生物學者與計算機學者,利用蟻群的行為作為「覺知」的模型,來研究意識與大腦。)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