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關於旅行
2010/06/03 21:06:30瀏覽887|回應3|推薦59

關於旅行 

   

取材自《旅行的藝術》一書,作者阿蘭‧德波頓

 

旅人不同於常人,有一種獨特的心境,他們在荒漠相遇,在街市邂逅,一抬眼就能彼此溝通。

 

有時候我們想去旅行,是因為空間的移動和變換所帶來的新奇現象,未知和陌生的元素,讓我們充滿好奇。

 

過於習慣適應週遭生活的環境,這樣的概念使得我們對自己所處的生活環境感到無趣可言。

 

雷蒙德‧威廉斯說過:「18世紀以來,人類的同情和瞭解不再源自於社群活動,而是來自於人們的漂泊經驗。因此一種基本的疏離、沉默和孤獨已成為人性和社群的載體,對抗著普通社會階層的苛嚴僵固、冷漠無情和自私自利的閒適。」

 

宏闊的思考常常需要有壯闊的景觀,而新的觀點往往也產生於陌生的所在。旅行能催人思索。很少地方比在行進中的飛機、輪船和火車上更容易讓人傾聽到內心的聲音。

 

飛機的起飛為我們的心靈帶來愉悅,因為飛機迅疾的上升是實現人生轉機的極佳象徵。飛機呈現的力量能激勵我們聯想到人生中類似的,決定性的轉機;它讓我們想像自己終有一天能奮力爬升,擺脫現實中。

 

波德萊爾的召喚:

 

列車,讓我和你同行!輪船帶我離開這裡!

帶我走,到遠方,此地,土俱是淚。

 

余秋雨認為《旅行的藝術》展示了一種有關生命和環境廝磨的精神層面,因此也讓我們看到了旅行的至高等級。任何傑出的生命都會不斷地尋找環境載體,而這種尋找也就是衝撞。衝撞之處未必著名,更不必有古跡,因為既然已經有古人衝撞過,有萬人衝撞過,也就很難再發生只屬於自己的衝撞。但是,這種獨特的衝撞仍然必須包含一定的普遍性,這也是衝撞者通向傑出和偉大的道路。

 

因此,正是這些高貴靈魂與自己所遇環境的種種對話,揭示了旅行的深層意義。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ng3508&aid=4094677

 回應文章

一畝桑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遠方
2010/07/12 20:41

因為遠方讓人着迷,

才想要「百聞不如一見」,

滿足了視野,

又發現最迷人的地方是故鄉。


阿ming(ming3508) 於 2010-07-13 20:57 回覆:

的確如此,

旅行總是想要到遠方沒去過的地方拓展視野,

剛開始應接不暇,感覺非常新鮮。

時間久了,看得多了,才發現故鄉才是最愛。

所以才有落葉歸根的想法。  


d.d.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衝撞或對話
2010/06/05 02:04
舉凡所有將人抽離過於習慣的環境的可能載體,快至飛機,火車,巴士/公車,輪船。。。慢至鐵馬或以動物代步甚而以自己雙腳步行,人們旅行/流浪/漂泊,不只能借由旅途的過程來沉澱心靈的雜垢,更希望在到達一個未知或已知環境時,心境能夠轉換甚至歸零,回到如童年或嬰孩般的好奇,純淨了的心境如一面清靜的心鏡,亮而透明,那時,與環境或與人的衝撞或對話,是攝納在一片澄澈之中,沒有什麼不是美不是善不是真。
阿ming(ming3508) 於 2010-06-05 12:31 回覆:

妳說得非常好!人可以藉助任何載體,脫離舊有習慣的環境,去吸取、適應
新的經驗,沉澱心靈的雜垢,但這並不足以讓人躍升到一個新的境界。必須
在心靈上達到一片純澄無染如嬰兒般的清靜,重新初生、重新出發。因為在
一片澄澈之中真、善、美都已攝納在其中了。

湯因比曾提到一個文明的衰亡,是因為適應舊有環境太久了,無法接受新的
挑戰,反應成敗的關鍵是內在的那「心靈一瞬」,真正的決定性因素是面對
外在挑戰下的心靈活動。

人也一樣,在困頓流離(類比於脫離、旅行)時,能返回到嬰兒狀態,所產
生的「心靈一瞬」才是自我躍升的力量。


the dreamer gir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創造出的永恆
2010/06/04 19:58

一成不變的日子沒有特殊之意義

但當時光在旅途中流逝時

我們會永遠在生命中留下意義不凡的里程碑


the dreamer girl~~ 最新作品:


馬來西亞-吉隆坡市區觀光

阿ming(ming3508) 於 2010-06-05 11:28 回覆:

是的,一成不變的日子,過得越久越沒意義,

數十年如一日,過了等於沒過。

妳的旅行經驗帶來不少驚喜與衝擊,

妳所寫的可蘭門(Gate of Koran)文章就帶給讀者驚豔不已,

看來妳也是一位喜愛旅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