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玉山行
2019/09/05 20:51:12瀏覽107|回應0|推薦0
玉山行——出發
遊覽車開到上東埔已是上午八點,太陽明亮的照在對面山上,空氣仍有寒意,車上的東西搬了下來,每個人開始打點背上山的東西,空氣中充滿了一股期待的氣氛。
此時也有別的團體在準備上山(中正大學、彰化師院地質系),目的與我們相同,他們先行。
第一段由東埔沿楠溪林道的柏油路走到塔塔加鞍部,雖然只算是起程的暖身運動,但是沿景緻己小有可觀,與平地的感覺已經完全不同。
空氣是冷冷的,太陽光很強,簡直就是耀眼,這裡可以看到老松樹的松枝上垂著像鬍鬚一樣白綠色的淞,隨風搖擺,松樹的枝枒生成很奇怪的角度,就像國畫上看到的一般,覺得有些滑稽,有些肅然起敬,面對著這些莊嚴的生命。
塔塔加鞍部是左兩個山段的中間低下處,整體外觀就像是馬鞍。左手邊是玉山系的山塊,山坡表面是草坡,走上去才知道這裏曾被祝融光顧過,原有的再植二葉松還沒有長多高,就已被燒成了黑炭,枯幹仍立在山坡上,枝條上依然懸著焦黑的松果。
起步的一段路是走在山坡中,山道很好走,但走在人群的隊伍中,依然是塵土飛揚,肉眼都可以見到灰塵。在山徑之外似乎就是清新乾淨的空氣,遠山籠罩在一片藍色的山靄之中。
剛剛開始登山背包不覺得重,自己的感覺很好,和走郊山的感覺相同,也沒有原先的不確定感,背包的東西自信帶的齊全,相機在手中,大自然是片無窮盡的風景,它聽任每個人的採擷。
照像時發現時常會脫離隊伍很遠,要加緊脚步追趕。但是我也知道,看到好的鏡頭不照,機會是不會來第二次的,寧可辛苦點,也不要輕易放棄。
孟祿亭是座涼亭,有重裝的隊伍在休息,我們沒有停下來。此地應是地圖上標示的夢露斷崖,但我沒覺得有何驚險之處。倒是比較後段接到白木林之前有幾處山的崩塌處,路徑僅容一足踩踏,上是極高的碎石坡,下是極深的山谷,在這個地方才有一點怕的感覺。
這段路山坡之上沒有什麼樹木,看到的是大大小小的亂石,亂石中是綠草叢生,可能樹林被燒光了吧!有些花叢為這10月的初秋增添顏色。

玉山行——白木林
在一場大火之後,森林的枝葉盡去,太陽灑下金光到每一寸冒著煙的土地上。矗立著的黑色樹幹就這樣站立迎接著春夏秋冬。凛烈的寒風,澆冷的雨水開始洗刷這一身的漆黑。漸漸的被燒黑的樹皮脫落了,樹身有如脫胎換骨,成就了晶瑩剔透的白木。
在照片上看過白木林,好像是雪山士卡的白木林最上鏡頭。但我看到這裡的白木林時,心中仍有些奇異的感覺,這片林很綿密,樹幹是呈現一大片的樹林,緊密的擠在山谷邊的山坡上,不像照片上的那麼漂亮,聯想到的這是樹的骨骸。(人不也是白色的嗎?)
這片白木林正是樹的記念碑,人們為敬畏自然的力量而保留下來的遺跡,這力量是人力無由匹敵的。
樹在此地生長了千百年,既使人能將山鏟,平蓋起城市,但是千百年之後,樹仍可以傲然的站立在這塊土地上。

玉山行——原始森林
看到白木林之後,就開始一段約50公尺的垂直上坡。走上這段路是三步一歇,五步一停,氣喘如牛。坡度陡是重要關係,再者行走至此,體力已經耗損近半,加上氧氣稀薄,脚步感覺特別沉重。背包的重量壓得肩膀酸痛,要用双手將背包抬起才稍覺舒服些。
過了白木林區,走上了高海拔之後,步道進入了森林區。走在蔽天的綠蔭之中,蒼天的古木滿坡滿谷,密密相依,在鏡頭中找不到一棵完整的樹木,枝葉交錯,互相遮掩。
原始林總是讓我感覺有霧,在枝枒錯綜之間,飄浮著淡淡的模糊的霧。粗大的巨木自深谷挺拔而出,張開亭亭樹傘,千百個樹傘同時張開,佈滿著天空,傘下是和上面藍天不同的世界。
林蔭隔絕了晴空下強烈的陽光,走在其中自然清涼,也比較有精神。這段路大半都是平坦的,一邊是山壁,一邊是山谷,路上看到山鵲在脚邊啄食,並不懼人。
在路徑邊有塊大石壁,說明牌上記述了這塊石壁的歷史:大峭壁原是海洋中的泥板塊所形成的層積岩,在被推擠出水面後,經年受海水沖刷,在岩石的表面形成漣渏狀的波紋。造山運動過程中被折屈,並被推成大斜壁。在表層泥土流失後,就成了今日的大峭壁。
這一段路程中,體力已消耗大半,從早上上路算來,已經走了6個小時,這時平均每500公尺要走15分鐘,休息10分鐘。

玉山行——排雲山莊
在看到排雲山莊的那一刻很是感動,一幢房舍座落在滿山綠林的山坳之中,飄揚著國旗,在陽光下顯得溫暖且值得依賴。到排雲山莊前,首先看到的是長在屋前斜坡上的黄花,屋前和側邊全部都長滿了,這一大片形成了萬花之坡,在秋陽下特別耀眼。莊前的平地上已架滿了帳蓬,有些帳蓬架到剛才走過來路的路邊空地上,山坡上較平坦處,今天大概都會搭滿帳蓬。
排雲山莊的命脈在水,此處的水是由山澗中導引而來,先蓄在兩只不銹鋼的大桶之內,再流入山莊邊一個大水泥蓄水槽內,蓋子亦是水泥製,已經有些破損。看槽內水很清澈,但是底部沉積著保麗龍碗、塑膠袋、枝、葉等雜物,要生喝它,還真是要有些勇氣。在此處氣温很低,水終年冰涼,拿此水燒開後飲用,想必沒有什麼大礙。
排雲山莊是在森林之中,四週都是長綠的杉林,放眼四望,景色甚是壯觀。前方隔著一個山谷就是玉山群峰高懸在天際,仰之彌高。高山之上岩石裸露,片草不生。我們到後不久,雲霧自山谷升起,漸漸的將眼前的美景遮掩。風吹著霧,一波波的飄過高聳的林木之間,若隱若現間,杉林展盡了美姿。在黄昏將臨之前,雲霧漸散,大氣變得澄清,晚霞的紅光染上了峯頂的岩石和山坳裡的樹林,大地在進入黑暗前,先將這山中的舞台照耀得壯麗無比。
晚餐後天色已黑,這時山莊的發電機開了,霎時間莊內莊外一齊歡呼。這峙已是無事,天氣更涼了,先加了件衣服,然後尋到莊外上山之處一塊大岩石上看星星。在群山之中包圍著無邊的肅靜,天空中的星星閃閃發光,大概只有愛做夢的人才有這個福份,在無月的夜裡坐看星空吧!

玉山行——山頂日出
早上兩點就聽到有人起床整理東西,這時更加睡不著,一批人走了稍安靜一會兒,又有人開始起床整理東西,我們還是等到了三點整起床,不一會兒早餐送上來是稀飯、花生米等。我感覺有些頭痛,沒有胃口,盛了一碗稀飯,和著頭痛藥和多種維他命吞下肚去,不知道這是不是高山症的現象。
三點半開始出發了,空氣很冷,大家走成一直列順序前進。往前望去,樹影中每個人都頭戴著頭燈,燈火在山中排成之字型,往徒峭的山上綿延,由於坡度的關係,大家喘著氣默默的走著。山上的空氣比平地稀薄,要大口大口的吸氣才能走得動。頭燈只能照到前人的脚後跟,在斜坡處手要扶著山壁石頭,手指碰到處是冰涼的如同冰塊般的硬岩石,稜角鋒利。開始攀峰處山勢極為陡峭,上段有鐵錬供人藉力,手摸在鐵鍊上冰冷的彷彿會把皮膚粘在鐵鍊上一般。
最後終於登上了山頂,在山頂平台處已經坐滿了來看日出的人。有人說氣温是零度,山風吹在身上甚覺寒冷,我忙從背包中拿出防風夾克和手套。
時間是六點,東方顯現了晴朗的橘色光彩,大家都坐著找東西吃和等待。西方的雲端出現了霞光般輻射狀光影,好似太陽要從這個地方升起一般。至今我仍想不出何以如此。
六點半時,第一道陽光終於露臉了,當太陽閃出的那一刻,山頂掀起了一片歡呼聲。太陽一出,山頂霎時覺得温暖起來。大家忙著照像好不熱鬧,我的相機曝光表不靈,每用一次都要停上一會兒才能再用,甚不方便,可能是太冷了。
于右任的頭像是山頂的最高處,這是登頂者留影為證的背景。

玉山行——回排雲山莊
七時正開始下山,人潮仍源源湧上山頂。下山的路沒有了上升的吃力,只要扶好,自可一步步安穩的下山。
天色漸明,路徑已清晰可見,看下山的路的高度,真感謝是在黑暗中走上來的。玉山頂的陰影投在眾山嶺之間,呈三角錐狀,獨立不群。山路沿著大崩壁的碎石坡之字形的下降,也可由碎石坡直接滑下山,這種路是捷徑。
愈行愈低,樹木出現了,那是匍俯在岩壁上的玉山圓柏。在天然強風的環境下,玉山圓柏不能正常的直立生長,只有順著岩壁伸展枝枒,山高氣寒,植物的生長很緩慢,矮小的樹身可能就有百年的生命了。再往下走進入了森林之中,林中飄著淡淡的藍色霧氣。
回到排雲山莊,陽光已普照大地,照在身上很是温噯。我將背包拿到陽光下來整理,也為的是多曬曬太陽,曬掉山上帶下來的寒氣。
在排雲山莊的人已經少得多了,空地上依然架了許多的帳蓬,有些人是上山回來後才拔營,有些是要多住幾天的。
背包中發現罐頭,原是準備登頂時候吃的,那時又冷、人多、又忙著照像,就居然給忘掉了。現在將罐頭拿出來大家分了吃。一早時,吃不下稀飯,現在也卻有些餓了,八寶粥雖然是冰冷的,但吃起來仍然很可口。
陽光照在四週的森林上,感覺又明亮又温噯,空氣中沒有灰塵,四處望去纖毫畢現。在平地上就沒有這種感覺。

玉山行——下山
大家整理東西準備下山,隊上派人登記出發的人,經過時報名,離開山莊。排雲山莊沒有垃圾桶,自己的垃圾要自己帶下山。
下山走起來很是輕快,在風景好的地方可以多停留些時間。體力上頁擔輕了,精神也比較好。古木林中枝葉蔽天,林蔭道上涼意襲人,只要是站定不動,就會覺得有寒意。
到斷崖邊,才注意到山勢之嵯峨。崩塌之處土石直瀉入谷地,而步道就在這土石滑落的斜坡山腰上,路徑上僅只容下一脚踏步。右邊上方是危峩的高崖,只要一石鬆脫,就會跌撞出一條崩瀑;左手邊是幽幽深谷,偷眼俯看怵然心驚。
有些地方步道很窄,側身走過時,背包還會碰上旁邊的山壁。
走到白木林時,差不多已走完一半,在此處有一座涼亭風景甚佳。由此看白木森森疊疊,陽光之下份外耀眼。白木林自山谷中一直延伸到高高的崚線之上,有別於清葱樹林的清麗,而是帶著冷傲的美感。
自此一路下行,林木已少,右手邊是玉山的翼側山嶺,山坡上大石磷峋,石問是低矮的叢草和劍竹;左邊是深谷,滿植綠松。前方隱然已見塔塔加鞍部的平台,在其上方人工林才剛植好,其間步道的痕跡像嬉皮頭上的那道髮溝,有點古怪,又刺眼。
下山行走甚為快速,到塔塔加時已然是正午,烈日當頭照下甚是燠熱。在風景解說牌後方有處陰影適合藏身。
最後一段是柏油路,是段緩緩的上坡道,許多人大家走在一起談談笑笑,倒也不覺路途遙遠。中間有幾處景色好的地方,像是有一棵黑松,曾是黑松汽水的廣告招牌,枝葉團聚成群,上下層次分明有緻,它又遺然卓立,甚有大將之風。另有一棵千年鐵杉,亭華如蓋,樹蔭遮蔽甚廣,自樹下往上望去,枝椏交錯,如老梅扭結,蒼鬱古拙,令人景仰。
行至上東埔,遊覽車已然等在那裡。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ndia&aid=129172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