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5/06/29 11:54:31瀏覽552|回應2|推薦6 | |
美國史家葛隆斯基(Donald V. Gawronski)為了讓初入大學的新鮮人對史學有一基本的認識,特別將課堂講稿集結成書以饗讀者。全書共分為三個部分,一是歷史意義,介紹史學的定義、研究問題與歷史哲學;二是史學方法,介紹歷史寫作的格式、注釋,與歐美等國史學發展的概況;三是書目指引與附錄,讓對相關主題有興趣的學子延伸閱讀所用。由於本書稍舊,第二部分所介紹的格式稍異於今,且為美式的註解,便略過不讀了。 首先,作者認為「歷史是一門範圍很廣的學科,但這不是因為它包含的時間太長」(p.7),所言甚是。現今史家大多以一至兩個時代為斷線,再旁及其他學科(如教育、文化、政治等)的內容進行研究,所以作者認為史學研究的範圍廣,但包含時間不長,此理可明。關於歷史與哲學的關聯性,作者說道:
雖然作者認為「為了順利處理眼前之事,必須了解過去」,但許多的歷史研究剛開始的時候並無所謂「眼前之事」要處理,而是透過進一步閱讀後才發現問題所在,透過深入研究後才與現今的事物有某種呼應與對照的關係,如此看來,此句話的因果關係似乎有待商榷。接著,作者又寫道:
史家對於其他學科企圖將人化約為數量、將時代化約為週期等說辭,向來抱持懷疑的態度,但這並不代表史家不要答案,只是史家不要簡單的答案,簡單的答案只會鈍化人的思維,易於為人所利用。關於此點,後文又補充說明道:
歷史學家相信,也懷疑他們所相信的,在相信與懷疑的兩極拉扯中,竭盡思慮地設法還原出歷史的原像,這是史學家不得不然的宿命,也是研究歷史的樂趣所在。 2003.10.27. 推薦閱讀:容繼業 譯,葛隆斯基(Donald V. Gawronski),《歷史意義與方法History: meaning and Method》,台北:幼獅文化,1974。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