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夢參老和尚:地藏菩薩本願經 1/2
2021/01/02 10:15:55瀏覽303|回應0|推薦1
前言

地藏王菩薩的法過去講的人很少,一般人以為《地藏經》是超度往生的人,有人過世了,就念念《地藏經》超度超度。如果這樣去理解,就把《地藏經》劃到小乘的經典了。

為什麼要講《地藏經》,是講小不講大嗎?我們的判斷是錯誤的,法沒有大小,至於經的義理,是看我們當時的情況,而有不同。

《地藏經》對我們現在切身的利益非常有關係,人人都希望家宅平安,生活幸福一點、愉快一點,我們做事業,雖然不想發大財,但一般生活還是需要的,絕不願做生意賠錢。

在諸佛菩薩發願的加持力上,看他有沒有發這個願?我們求他,可是他沒有發這個願,結果恐怕就差一點。比如說觀音、地藏,為什麼人人都知道觀音、地藏?為什麼求觀世音菩薩加持?在《地藏經》第十二品,釋迦牟尼佛就囑託觀世音菩薩弘揚《地藏經》,因此學習《地藏經》的時候,也是觀世音菩薩加持所弘揚的,因為你念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就加持你讀《地藏經》。

誰都知道法界六道中地獄是最苦的,誰也不想下地獄,但是地藏菩薩為了度眾生就到地獄去,到最苦的地方去度眾生,為什麼?他的願力。我們大家求觀世音菩薩,求地藏菩薩效果特別快。原因是什麼呢?他發了這個願,只要我們一求他,就特別靈驗。

不論古今,每一位法師講經的時候,在沒有講經文之前都要玄談一下,所謂玄談叫做「談玄說妙」,但是我們現在不必這樣做了。另外在講經的時候,看他是哪一教,如果他是學五教的,一定會用五教儀來判這一部經,在這部經文沒有講之前,先在玄談當中講解全經的大意。有的人這部經讀得很熟悉了,他聽完大意就不聽了,為什麼呢?他沒有那麼多時間,他自己去修行了。

現在我們不講玄談。但是我有個要求,不論學哪一法,你對這一法必須先生起一個信心。信是有程度的,什麼樣是信?什麼樣是不信?像我們都是信,可是信的程度不同。

我們的信,只是信有地藏王這麼一位菩薩,他發的大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地藏經》是佛跟地藏王菩薩演唱的,我們信地藏王菩薩,信這部經、信這個法門,但是沒有信:「我就是地藏,地藏菩薩就是我本人!」要是能夠這樣信,就是深信了,叫「理信」;不能這樣信的,但求地藏王菩薩加持,叫「事信」。這是有所不同的。

另外還要信什麼呢?因為《地藏經》是仗他力的,不是靠我們自力修行的,我們只要念念經,乃至於只要念地藏王菩薩聖號就可以得到好處,就能獲得加持,消火免難,乃至於直至成佛。現在這個時代是末法時代,而這個世界叫五濁惡世,我們自己的力量很薄弱,障緣很多,修起來也很困難,因此要找一些仗他力的經典,《地藏經》是最合適的,這也是我們要講《地藏經》的因緣!

知道這個因緣了,我們要學這部經,要先建立這樣的思想。《地藏經》好像鬼神說的特別多,有沒有鬼神?我們平常所說的鬼跟《地藏經》講的鬼是不一樣的,鬼是一道,確實是有鬼,但是我們見不到這種鬼,就像天也是一道,我們也見不到天是一樣的。菩薩遍天道,經常示現在人間來度眾生,我們也見不到。我們看見的不是觀世音菩薩化身,就是觀世音菩薩畫像或是塑像,哪一位是觀世音菩薩?現在我也不知道,我們這裡頭可能有觀世音菩薩,因為他到人道來,就示現人;他到哪一道就示現哪一道,只是你隔了道就不知了。

《地藏經》又給我們一個啟示,地藏王菩薩每日清晨隨順人間,他就人恆河沙定,這個定包括好多定,恆河沙有多少沙子,他這個定就包括多少。這一個定,看十方法界哪一個眾生受苦受難,就去度他了,但是要跟他有緣。我們念他的聖號,讀他的經典就跟他有緣了,他就會到這裡來;看見你有難了,他會觀察你的因緣,應當怎麼度你,你就能夠得救。你能夠持他的聖號就已經得救了,這跟其他的菩薩不一樣,這是這部經的一個特點。

至於經上說你念地藏菩薩聖號,念到什麼程度,就得到什麼感應,如果照經上所說的去做,確實能得到感應,能得到加持,也就能解決你心裡頭解決不了的問題。

現在我們開始講《地藏經》的題目,這是漫談,不是玄談。

《地藏菩薩本願經》

我們先講「地」。大家都知道「地」是土地,土地的涵義有很多,我們知道地下能生長五穀,地下含藏一切寶物,我們用的東西都從地下挖出來的。

「藏」者就是含藏義,大地就含藏這麼多功能;還有住持義,能載負一切眾生,一切事物在這片大地,它能負載得起,還能攝持。這是形容地藏王菩薩能負載一切眾生,使眾生的善業增長,惡業消除。

「本願」,在這部經當中是最根本的,「本」是根本的,他最初發願利益眾生的時候就是「本願」,這部經的題目是「地藏菩薩本願」,這六個字是別題,一個題目有通有別,「經」一個字是通的,凡是所說的一切法都叫

「經」,「地藏本願」就是別題,只有這部經叫「地藏本願」,其它的經就不是這樣子。

現在我們講講這一部經怎麼到傳中國來的?這部經原來是佛在印度說的,我們中國人不認識梵文,要是有懂得梵文的人,也是到印度求法的時候學的。所以必須經過翻譯,把原來的梵文翻成中文,那就需要一段時間。當時佛說完法的時候,這部經並沒有立即傳到我們中國來,而是結集很久以後,到了唐朝時候,實叉難陀才翻譯這部經。

以前還有一種說法,說這部經是法炬法師翻譯的,那是晉代譯的,事實上實叉難陀翻譯時是唐朝,二者翻譯的時間距離很遠。但是法炬法師的譯本,在法炬翻譯經典的目錄當中沒有記載,也不曉得是記載人的失誤,還是偏見,因為那個時候譯經場裡頭有一種偏見,都崇尚《華嚴》、《法華》,屬於大乘經典,談玄說妙那一類的;像這一類的經典,那時候的人可能不大喜歡,或者是在接受上有問題,因此在法炬法師譯經的目錄裡頭就沒有記載。

這部經的翻譯只剩下現在的流通本,實叉難陀的譯本,經題底下有「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唐朝是李淵建國的,佛法在唐朝時候最為興盛,那時候譯的經特別多,因為崇尚佛教,大德也多了。于闐位於現在的新疆,翻譯的名字不同,史書上記載有「於遁」、有「于闐」,都不一樣的。

佛涅槃兩百三十多年以後,于闐國才建立,建國的時候有很多奇特的歷史,初期的老國王很能幹的,建國之後努力宣傳佛教,因此這個國家的佛教很興盛。但是他的晚年沒有兒子,他憂愁這個國家,沒有人來繼承,他供的有毗沙門天王像,就祈求毗沙門天王加持,因此他到廟裡祈求,就在毗沙門天王像的肩膀上產生了一個嬰兒,那個時候奇異的景象很多,這個嬰兒就繼承王位了,發展這個國家。

出家人沙門,我們翻為「勤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又翻為比丘、破惡、怖魔、乞士,翻譯的名詞很多,在各種經典上講的可能都不一樣。

「實叉難陀」就是這位三藏法師的名字,為什麼叫三藏呢?佛陀說的法分成三大類:經、律、論,律就是佛教的法令,就是戒規;經就是教理;論就是辯論、討論、議論。這位法師,經也通、律也通、論也通,才能夠成為三藏法師,精通經、律、論就叫三藏。

「實叉難陀」也是梵文,翻譯為中國話就叫「學喜」,他的智慧很宏、很廣、很大,他發的願心也很大。不僅能夠通達於大小乘的經教之法,對於佛經、律藏、論藏他都通達,也匯通了印度的外道。他到了中國沒有多久,《華嚴經》就譯成中文流通了,這類大菩薩是發願再來的人,無所不通曉的。大家讀誦的經,實叉難陀翻的很多,我們現在讀誦的八十卷《華嚴經》就是實叉難陀翻的。

實叉難陀是崇信大乘的,但是他不認為《地藏經》是小乘。人稱實叉難陀是華嚴菩薩,翻《華嚴經》也翻《地藏經》。有一個人最欽佩實叉難陀,他也是弘揚《華嚴》、《地藏經》的,那就是弘一法師,盡管弘一法師沒有明講,但他的書法寫的也是《華嚴經》,要不就寫《地藏經》。實叉難陀在中國翻譯經典時住在長安的大遍空寺,這間廟還在,現在改成香積寺,他在那間廟裡翻譯這部經。

這是譯經的人,為什麼我們要知道譯經的人呢?我們要學哪一部經就不可忘記人家的恩,如果沒有他的翻譯,我們沒有辦法學習。在印度,佛說的經、說的法很多,如果我們這裡沒有翻譯過來,就不知道了,所以要把翻譯的法師略作介紹。

忉利天宮神通品 第一

這一部經說法的地點跟其它經上說法的地點都不同,以前說法的地點常是祇樹給孤獨園,《金剛經》也是在祇樹給孤獨園說的;這部經則是在天上說的,在忉利天說的。這是說經的地點。

「忉利天」是在欲界的第二重天,我們現在就是在欲界,我們是地,他們是天,是欲界的第二重天,第一重天是四天王天。

「忉利天」通稱是三十三天,東、西、南、北四方,每一方有八位天王,四八三十二,加忉利天的天王,稱為三十三天。這個天處於我們人間的第二層天,第一層天是四王天,我們經常說在須彌山頂上,沒有離開地,這是地上的頂天,不是虛空天,而是帝釋天,距離這個世界是十八萬由旬。

這個天的天王身高四十華里,壽命一千歲,這可不是我們這裡的一千歲,我們這里人間的一百年只是忉利天的一晝夜。在須彌山頂上有座城,名字叫喜見城,就是歡喜看見這座城的意思,在其它的經上有時候叫善見城,喜見跟善見的意義都是相通的。它有多大的面積呢?我們不用英尺來計算,它說的是總廣八萬由旬。由旬是印度計里程的數字,四十華里為一由旬,這是下由旬,中由旬是八十華里,上由旬是一百二十華里。它是八萬由旬,我們就拿四十華里來計算,這個數字也是神仙的數字了。

帝釋天主居住在這座喜見城裡頭,四週圍有四座峰,也是須彌山的四峰,這四座峰每一峰有八天,四八就三十二天,加上中央的喜見城共三十三天。三十三天有一個堂叫善法堂,佛常在忉利天的善法堂說法。

因為三十三天過去從來沒有說過的,一略就過去了,我想講一講。《地藏經》講天上、人間、地獄,我們把這事相分析,分析到什麼都知道了,觀想的時候你想到哪個天就哪個天,而每個天的境界都不一樣。

三十三天的名字,第一天就叫善法堂天,第二天叫山峰天,第三天叫山頂天,第四天叫喜見城天,第五天缽私他天,第六天俱吒天,第七天雜殿天,第八天歡喜園天,第九天光明天,第十天波利耶多天,第十一天離險岸天。

第十二天是谷崖岸天,第十三天摩尼藏天,十四天旋行天,第十五天金殿天,有時候帝釋天主坐在這個金殿天,我們人間所說皇帝坐的金鑾寶殿是從這裡來的。鬘形天、柔軟天、雜莊嚴天、如意天、微細行天、歌音喜樂天、威德輪天、日行天、閻摩那沙羅天、速行天、影照天、智慧行天、眾分天、曼陀羅天、上行天、威德顏天、威德焰輪光天、清淨天,這就是三十三天的名字。

在《大智度論》上講,摩揭陀國中有一位婆羅門,他的智慧很大,他有三十二個朋友,加上他本人共同修佛,後來因為願心的關係,他們就生到了三十三天,大家聚會到了善法堂。這一次釋迦牟尼佛想報母親的恩德,就到忉利天善法堂去給他的母親說這部《地藏經》。我們都知道《彌陀經》是無問自說,《地藏經》是佛到那兒召集的,不是地藏王菩薩來請法的,而是佛召集地藏王菩薩來說經,也是佛說法。發起人是誰呢?是釋迦牟尼,釋迦牟尼佛要報母恩,就發起說這部《地藏經》。

「神通」,我們大家都想得到神通,人人都願意得神通,由於我們好奇心的趨使,想要得點神通,只要用手一指就一道白光,這種神通很簡單,人人都有,只要專心致志的去修;但是這不是正宗佛教,容易造罪,因為你的三業沒有清淨的時候,善根沒有具足,信心不堅定,有了神通一定利用神通造罪,這是必然的。

什麼叫神通?神名「天性」,通名「慧性」,天性就是自然的那個性,佛教講天是自然義,像剛才我們講的這個天只是處所,在義理上講天就是自然義;通是慧性,慧就是智慧。神通就是隨著眾生的根基,是什麼根基,就說什麼法,但是這是知機者,知機者觀察眾生的因緣,應該說什麼法對他好呢?就用智慧去觀察,從心裡運用智慧去觀察,這是很不可思議的,我們每個人的神通都很大,但是自己也不承認,也不認為是神通,因為這個能力跟一般人一樣,不認為是神通。

每個人都具足神通,也就是我剛才講的天性,自己自然的性,每個人的資質不等、慧性不同,也就是說你的天性不一樣,有的人第六感特別敏感,有的人絕對沒有。有的人估計、判斷與後來的事實很符合,那就叫智慧了,不知道的人以為他有神通了。

現在中國東南地區出了一個張某某,常常看地理,但是大陸給他固定的公職,他要出國絕對不行,有好多的保安人員保護他,你心裡想的,他都知道,這是報得的,他也不是修行人。學神通有深有淺,從凡夫一直到佛,各種神通的妙用都不一樣。每個人的作風都不一樣,每個人都有神通,只是大小、圓融的不同而已。

我們一般說是六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達到漏盡通只有聖賢,一般的天人、外道沒有這種通。鬼也具足五通,鬼的首領不是一般的普通鬼,這部經上講的鬼王都有神通。神通的意思就是你能夠隨心所欲、無所障礙,把外面的境界相神化起來了。神字叫妙,有那個智慧,證得、通達了,他就隨心所欲了。

我們讀《金剛經》的時候會提到五眼六通,其它的經也都會提到,天眼通是能看得很遠,但天眼通也有局限性,他看他以下的境界都通,但是上方的境界看不到,只能見下不能見上,因為他的這個神通還不能到達上方的境界。欲天,他的通只能見到欲天乃至於下界,下界能見到,上界就見不到了,這是屬於福德的報得。像我們在人間要修行得的通,不是報得的,外道的人都能修得,這不是什麼了不得的,修外道的也有通,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仙家。

「如是我聞」

這句話不只是《地藏經》有,所有一切經一開始都是「如是我聞」,這句話是誰說的呢?阿難尊者說的。釋迦牟尼正在要入涅槃還沒入涅槃的時候,所有的弟子傷心了,雖然是證得了阿羅漢果,雖然沒有人見、我見、眾生見、壽者見,也達到無漏了,但是情感還是有的,聽到佛圓寂了,當然是悲哀得不得了!阿難尊者更悲哀,他是佛跟前的侍者,長老阿泥盧豆跟他說:「阿難,你請示佛,將來結集經典的經頭寫什麼?不請示將來就不知道了,這個時候不是傷感的時候,你要住持正法!」阿難就請示佛說:「將來結集的時候,經文的開頭怎麼寫呢?」佛就告訴他:「如是我聞」。

凡是每一部經都是「如是我聞」,這是阿難尊者說的。為什麼標這麼幾個字呢?用白話來說,這部經所說的是我親自聽聞的。「如」者是理,「是」者是事情的事,在理上、事上都不錯的,我是親自聽到的,簡單解釋就是「如是我聞」。

要是加一點深的理,《占察善惡業報經》後半部講的「一實境界」,意思就是法界的總體。我們經常稱「法界」,乃至於真如,乃至於妙明真心都是「如」,「如」者就是體;「是」者就是用,「用」就是大用,說這部經裡有很多的事情,這些事情是稱體而說的,從理上而起的事,是我親自聽到的,不是假的,誰親自聽到的呢?阿難親自聽到的。

阿難尊者用「如是我聞」來證實這部經是真實的。另一種解釋「如是」是指著什麼說的?這部經所說的話是我親自聽到的,「如是我聞」加起來是「信成就」,聞是「聞成就」,有說有聽。佛在當時說法必須要有文字記載,沒有文字記載我們又怎麼知道呢?前面我講翻譯,如果沒有把梵文翻成華文,我們又怎麼知道這種道理呢?現在把華文又翻成英文,因為在這個地區都講英文,如果你不翻成英文,別人又怎麼懂呢?我們這些佛弟子很多人都懂英文的,有時用英文把佛教的道理講一講,別人聽得懂這種道理了,他就會作選擇。

不是我們一說,人家就信了,他選擇之後又作比較,比較究竟好不好?我們說佛法好,佛法是利益人,是度人、救人,能夠離苦得樂的,這不是一句話而已,你拿什麼事實給人家?在信了佛之後,在佛教之中確實會得到什麼利益?得不到利益,這個信仰是不會鞏固的,可信可不信,不是這樣嗎?

信了佛之後又不信了,有沒有呢?有的。說不信了對不對呢?也沒有什麼錯誤,他的業障當然是他的業障,我剛才講的利益,你有沒有呢?你之所以沒有是因為給業障障住了;但是業所障的不同,深淺不一。

我們引人家入門了,入門了就應逐步的深入,好比說念阿彌陀佛有好處,什麼好處?消火免難,它確實能得到、收到效果,可是他沒有消火免難,別人消火免難了,那就是別人修成了,他修不成,一個信的誠,另一個信的不誠,這就是如是之法,我們聽到的這個法是可信的。「如是我聞」就是這個意思。

「一時,佛在忉利天,為母說法。」

「一時」是指時間成就,什麼「一時」呢?說《地藏經》的這個一時。我們現在講解的時間是一九九○年六月二十三號,而那個時候沒有日曆可考,況且我們的這個時候跟忉利天的時候一樣嗎?恐怕不一樣吧!現在的「一時」跟台灣的「一時」不一樣,我們現在是夜間,台灣就是早晨了,印度的時間跟我們的時間也不一樣。

時間怎麼定?沒法定了,天上、人間,各個民族,各個的方言,各個的習慣都不同,所以釋迦牟尼說經的時候稱為「一時」,「一時」,什麼時候?我說你聽的時候就叫「一時」。機緣契合的時候,大家這麼聚會,有這個機緣,這樣就叫「一時」了,感應道交時。過去、現在都訂為「一時」,這是在事上講。在理上講,時間沒有一定的,是因為眾生的心力,法無定體,時的法沒有一定的體,根據什麼定呢?根據眾生心定,本來一切法都可以心定。

現在我們說的時候、聽的時候,我也可以說「如是我聞」,我聽我的老師給我講的!或者釋迦牟尼講的意思,那個意思就是「我現在」這個意思了,這是通用的。所以佛經上講「一時」,就不要在時間上追究。

這個「一時」關係很大,表示因緣際遇、機會相等,善根成熟遇見的這個時候。《金剛經》上說,你要是能夠聽到《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聽到這個名字而且不謗毀,信心堅定,你不是一佛、二佛、三佛、四佛、五佛面前種的善根了,已經是在千萬佛所所種的善根。《地藏經》也如是,遇到《地藏經》的人還不信。我講「一時」,就講信不信,這是屬於「信成就」;信不信關係很大,關係到你接受這部經所獲得的利益,所得的靈感,當中有天壤之別。

「佛」,我們大家都理解,所不理解的是印證到自己身上,自己不承認自己是佛,很多人沒有這個信心。每一個法會都有個主,誰說法啊?佛就是法主,在這個娑婆世界說法的法主,現在還是我們的法主;我們現在說、學、修、行都是依照我們這位師父—釋迦牟尼佛。未來彌勒佛降生之後就換了紀年了,也就是我們的佛紀換了,換成彌勒佛,那時就不是釋迦牟尼佛,但現在還是釋迦牟尼佛。

我們持咒、念經的時候叫「佛陀耶」,現在「陀」省略了,「耶」也省略了,「佛陀耶」就是佛;剩一個字,佛者覺也,就是覺悟的覺,就是我們現在知覺的覺。我們現在的這個覺悟,在理上講跟佛是一樣的,我們也是佛,不過是有的開悟了,有的沒有開悟,但是小開悟是不行的。

一時,有了說法的人,就是聽聞相契,如是這一部法,我聽是聽到這樣,聽到佛說的。剛才說我們都是佛,可是為什麼我們成就不了呢?因為我們迷惑了,迷惑就顛倒了;本來是虛幻不實的,我們當成真實的,把假的當成真的。什麼是假的當成真的?我們的色身一切事外的境界,客觀的一切現實境界,我們以為現實的都不是真實的,一切境界相像什麼呢?就像我們作夢所見到的一樣,如夢、如幻、如泡影,都不是真實的。就因為我們把不真實的當成真實的,迷失掉佛的覺位,就處處是煩惱、處處是障礙,什麼都明白不了,所以就成不了佛,明明是一尊很好的佛,就被這些障礙煩惱、見思塵沙無明給遮蓋了。

假使能明白了,就是《法華經》上所說的,開始悟入佛之知見。雖然沒有妙相的相好,但是在知見上已經明瞭了,就漸漸能趨向了。可是我們現在還沒有明白,這不是三言兩語的幾句話,也不是聽幾部經、學幾部經論,也不是一生、兩生,是要經過很長的一段時間,連學帶修聽聞熏習,漸漸的也能夠成佛的。地藏王菩薩在這部經裡說,如果持這個地藏名號,念《地藏經》一定能成佛。後面的第十三品《囑累人天品》,虛空藏菩薩請佛說,要是見了地藏相、聞了地藏名、念了《地藏經》有多少的利益啊?佛說二十八種利益,其中有一項好處是「畢竟成佛」,後面又說七種的好處,也有一條「畢竟成佛」。

所以,見了《地藏經》、聞了《地藏經》,能夠受持,又能夠持聖號,你決定能成佛,這個佛就是我們自己了。自他結合,將來我們一定能成佛,但是不一定叫釋迦牟尼佛,到時候你叫什麼佛就有你的別號。「佛」字是通號,在這部經上指的是釋迦牟尼佛,就是別號。

「在忉利天」,說法必須有個地方,在什麼地方說法呢?這部經的特點大家看經文就知道,一位阿羅漢都沒有,那些常隨眾弟子都沒有去,去的都是菩薩。一開始,除了十方諸佛菩薩之外,就是鬼神,這些鬼神都是地藏王菩薩教化度來的。這個說法的處所是在忉利天。

「為母說法」,這部經是沒有人請的,佛自己到忉利天去報母親恩說的。前面也沒有詳細的序分,為什麼呢?因為佛正在說法,現了種種的瑞相,沒有敘述法會的人員,可能前面佛正在說法,前面已經說過了,這裡就沒提了。

「爾時,十方無量世界,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及大菩薩摩訶薩,皆來集會。」

這裡的法會大眾是誰呢?是十方的一切諸佛,有多少呢?「不可說不可說」,數字是有的,但是說不清楚。還有大菩薩,這些大菩薩也是「不可說不可說」。每一尊佛都有無量菩薩來圍繞他,這些佛都是無量世界,不可說不可說那麼多的佛,每一尊佛帶著他的弟子,那些大菩薩的數字是更不可思議的,到這兒做什麼?聞法來了。

到此為止就是「六成就」,從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忉利天為母說法,一切諸佛、諸大菩薩來集會,這些法會的大眾,聞法的是些什麼人,諸佛是來證明的,都來讚揚地藏王菩薩的功德。前面說是尊位,諸佛菩薩的隨眾就包括很多了,這是「眾成就」;「忉利天」就是「處成就」,說法的處所;說法是佛說的,就是「主成就」;「時」是「時成就」;「如是我聞」是「聞成就」;如是之法是「信成就」。這叫「六成證信序」。

有這六種的因緣結合起來,證明這部《地藏經》是可信的,要是信了,你就發願;起碼要發願受持地藏王菩薩聖號,發願讀誦《地藏經》,能夠學地藏王菩薩發願利益眾生。當然我們現在不會發願到地獄度眾生;人間都度不了,還要到地獄去!我們只要度了周圍的六親眷屬,就功德無量了。但是隨順發願、隨順讚歎、隨順隨喜,要讚歎地藏王菩薩度生的功德,我們自己不會讚歎,可以念《地藏經》前面的經文去讚歎地藏王菩薩的功德。

這些菩薩聚到這個法會當中,先讚歎釋迦牟尼佛,以下的文義就讚歎釋迦牟尼佛。

「讚歎釋迦牟尼佛能於五濁惡世,現不可思議大智慧神通之力,調伏剛強眾生,知苦樂法,各遣侍者,問訊世尊。」

這就叫做「會眾讚歎」,讚歎釋迦牟尼佛的功德。釋迦牟尼佛有地藏王菩薩這個弟子,在這個世界上幫助他教化眾生,這是不可思議的;讚歎都用最好的言詞,最美妙的,來讚歎釋迦牟尼佛在這個世界上累生的功德,這個世界是什麼呢?就是娑婆世界。

「釋迦」是印度的一個種族,叫釋迦族,釋迦也是姓。釋迦牟尼有的翻成「能仁寂默」,這個是普遍度一切眾生,以這個德號來授記,也就是多生累劫的時候度眾生所累積的。佛的德號都是以他累生所做的事業來定的,有的照他發願而定。釋迦牟尼佛發了五百願,阿彌陀佛發了四十八願,普賢菩薩發了十大願。地藏王菩薩發了一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但是這一願也是很不可思議的願。

「能於五濁惡世」,「濁」就是渾濁不清淨。從釋迦牟尼佛降生的世界就是五濁惡世。這一劫是劫濁,印度話叫「劫簸」,《華嚴》翻為「時分」,說這個時候你來得太不好了,但是我們比那個不好的時候還要不好。佛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正法」、「像法」、「末法」,「正法」、「像法」的時候,我們不曉得到哪裡去了,沒有來到這個世界上,也許來了也沒有聽到佛法,釋迦牟尼生到印度時,我們生到別的國家,那個國家還沒有佛法,所以我們現在生到「末法」,還是不錯的。

為什麼不錯呢?還能夠聞一點法,在這個渾濁世界裡頭還有一點清涼。我們這個時候叫「劫濁」,時候不好;在佛經中,最大叫阿僧祇,最小叫剎那,我們思想一念有九十剎那;最長的就叫劫,劫有小劫、中劫、大劫,劫還有長短,我剛才說的那個劫不過是總說,叫「時分」。像在《華嚴經》有一品叫「阿僧祇」,是專門說世間一百二十個大數字,從阿僧祇算起,阿儈祇就叫「無量數」,說它不可說不可說,完了,後面還有不可說祇不可說轉,這個劫就不可思議了。

這個劫要怎麼分呢?「減劫」的時候,人的壽命從八萬四千歲,每一百年減一歲,減到人的壽命十歲,減到十歲時候又增,又是每一百年加一歲,加到八萬四千歲,這麼一增一減叫一小劫,二十個小劫叫一中劫,四個中劫叫一大劫。人的壽命八萬四千歲時還是好的,還算是清淨的,到二萬歲以後,知見漸漸的不正了,這個世界就渾濁了。

「劫濁」的時候不好,人看問題,看完就變了,你有你的看法,我有我的看法。「見濁」,很不容易有同一個思想,看問題的方法也不對頭,知見就是不清淨。比如說我們天天看報,為什麼人要殺人?有怨有仇的殺還有個因緣,無怨無仇拿著槍對著一些人就開槍、就打,我們不知道他的腦子裡在想什麼?看問題是怎麼看的?這個例子是最明顯的。我們現在這裡有七、八十人,每個人有一個看法,這就是見,知見不同,你說佛教好,我說基督教也不錯,我看那教氣功的也可以,反正我的看法跟你的看法不一致,統一不了。

小的問題還可以,大的問題,國與國之間,人與人之間,一個部落與一個部落之間,或者一個派系與派系之間,那就斗吧!把這個世界鬧得亂七八糟的,都是因為看法不同而引起很多的爭議。例如我們是注重家庭的禮教、文化,講道德,講不要傷害人家、要利益人家,不要太過於斤斤計較。在利上計較,這是屬於行為、心理狀態的道德標準;但是有些人為利,只是看到物質,對於自性當中的事一概不講,這就是唯利是圖,人人向錢看。

我們看到世界上整個的趨勢是朝這個方向走的,人與人之間的利害關係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上,這跟我們佛教徒的見解有點不同,佛教是要想明白,讓人人都能夠明白自己的心,不要造罪、起惑,心裡不要起壞念頭,身體不要做壞事,口裡不要說壞話,這是發源於知見。知見產生于思想,思想正不正確?我們這個時候是百分之百、不折不扣的「見濁」。

另一種是「煩惱濁」,我想在座的人士當中,包括我們幾位師父,他們是什麼果位我不知道,他們也許見思惑都斷了,但是我感覺到我們見思惑沒斷以前還是有煩惱的,「來這兒聽經應該沒有煩惱。」不見得!你回到家裡,沒有來聽經的,或者是你子女或者你的配偶說:「你去幹什麼,去這麼久的時間?」你說:「我去聽經了。」 「去聽經了?那有什麼用處啊?你待在家裡不好嗎?」今天是星期六還沒有關係,以前在星期五講經時,下了班慌忙趕著來,還沒有吃飯,聽完了才去吃飯,有時候會有煩惱,或者自己本身沒有煩惱,周圍的人卻因為你而引起煩惱。

你煩惱不煩惱?大煩惱、小煩惱,乃至於因為你的小孩引起的煩惱,家庭的瑣碎事就更多了;那麼出家應該好一些吧?比在家人好一些,但是也好得不太多,出家安口鍋跟在家差不多,除非不吃飯,因為你需要衣、食、住、行,所以煩惱事也很多。自己要少欲知足,煩惱少一些。

要想沒有煩惱,沒有「我」,就沒有煩惱了,因為「一時」,「我」還在,所以煩惱還是照樣有。「今天我們就留給煩惱吧!明天再繼續講!」這種情況是不好,留什麼煩惱?認識煩惱就沒有煩惱。認識它,也不逃避。用理觀照,「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煩惱一照就空了,但是,不是一回、兩回而已,要多照幾回,觀照成熟了,遇到煩惱或者心裡不安,這個時候念部經或者打打坐,念念聖號,把心安下來,等一會兒煩惱就過去了。

「煩惱濁」的問題是很現實的,我們學習佛法對我們人生有什麼用途?我們在學校讀書,無論是學化學、物理、哲學,讀哲學也是知道人生的思想,我們學習佛所教導我們的,這是我們的生活,把生活過得合理了,怎麼是合理的生活呢?不煩惱就合理,煩惱了就不合理。

「五濁惡世」就是我們現在所處的客觀環境,所依的這塊土地,這叫娑婆世界。這個娑婆世界翻譯成中文就是「堪忍」,「堪」就是可以,說這個世界的眾生忍苦的能力相當強。特別是我們這個南贍部洲,不但忍苦的能力強,而且客觀的現實處處都是苦。這個苦是果,我們所受的苦果,是怎麼來的?煩惱。煩惱有淺有深,有粗的煩惱、有細的煩惱,還有一個根本的煩惱。

我們不想要煩惱,怎麼辦呢?佛就告訴了我們,佛法就是覺悟、明白的方法。有煩惱了就不覺悟了,有煩惱了就不明白了,煩就昏了,熱惱給我們的就是身心不得安定。諸位都是住在家庭當中,一個家庭的組合有兒女、夫婦、父母,在家庭當中最容易產生煩惱,一天就在煩惱當中,都是親人,越親的人給的煩惱越多,為什麼?關心。關心過分了就會有煩惱,因為都是親人,防範心輕了,說話及一切舉動不會特別留意,也沒有什麼怕得罪的,有顧慮反而引起煩惱。我們想去除煩惱就得學佛法,這裡面有很多的方法。

佛陀在這個世界上是要度眾生。眾生是不清淨的,每個眾生都有煩惱。眾生有各種各類,我們都屬於眾生的一種。但像我們對於其它眾生並不是以平等心對待,對於人是一種看法,對於畜生,特別有些動物,對它們最討厭,老鼠、蒼蠅,你喜歡它們嗎?不會喜歡它們的。我們對待它們能不能平等看待呢?絕不會!我們的心裡無法平等看待,但它也是眾生的一份子!所以眾生不清淨,濁就是不清淨。

我們用比喻就可以說明,到了極樂世界,清淨了,生到這個天上去,大家都一樣。天上沒有老鼠,都是天人。到極樂世界更沒有其它的動物了,極樂世界不是有七重行樹,種種出微妙音的鳥?那是化現的,不是業報感,我們這裡是業報感的,極樂世界是清淨的,這裡是業障眾生,不清淨的。

「命濁」,壽命不一樣,特別是我們南贍部洲,壽命長的活到一百歲,壽命短的就不一定了,也有生下來就死亡了,命不是清淨的,是濁的,這叫「命濁」。

為什麼釋迦牟尼佛生到這個世界上來度眾生?他不是因為業力,而是發願到這個世界。要度眾生先從苦的做,像我們有的人大悲心具足,要幫助人,幫助什麼人呢?什麼人最苦,就幫助什麼人,這叫大悲心具足了。他發的是這個願,所以釋迦牟尼佛生到這個世界來。阿彌陀佛發願要給一切眾生快樂,說哪一個眾生生到我這個世界來,我讓他永遠沒有五濁的現象,直至成佛,這是他發的願。我們學過《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經》,藥師佛發十二大願,他要救助一切眾生沒有病痛,讓這個世界是清淨的琉璃世界。

「是時如來含笑,放百千萬億大光明雲,所謂大圓滿光明雲、大慈悲光明雲、大智慧光明雲、大般若光明雲、大三昧光明雲、大吉祥光明雲、大福德光明雲、大功德光明雲、大歸依光明雲、大讚嘆光明雲,放如是等不可說光明雲已。」

這段經文是敘述什麼呢?沒有因緣,佛不會放光、含笑的,有什麼因緣呢?後面的經文就會顯現了,他說這個法會專門利益最苦的眾生,以誰來表現呢?以地藏王菩薩來表現,這是法會的開始。

凡是佛含笑或者佛有表情,以後就會現出種種微妙的法,而預先顯示的這些光明,是形容佛所修的功德,所感召的功德。這個光明我們要以數字計算有多少呢?有百千萬億那麼多,但是用我們肉眼所看的,我們分不出來。有關光明的名字,我們看的只是它的燈光或者太陽光,我們能分出幾種光呢?我們人人都有智慧,人人都有陽光,但是我們的肉眼見不到。一個人所做事業的大小,我說的這個事業是指善業,讀經、禮佛、拜懺所感的功德,都反映在我們肉眼見不到的地方。

佛放這些光明雲,我們還是見不到,要經由修行才能見得到,在我們人跟人之間是見不到的。如果是你修得的,你的道力有了,這並不是說怎麼開智慧眼,好比人跟人之間,見到這個人你很喜歡,因為他的反射,使你的感官就感覺到氣氛很融和,和你這個人有緣,心裡感覺到很愉快,這雖然不是光明意,但是有個感覺意了。

佛放這些光明是一種感召,放這些光明就感召有緣的眾生來了。我們經常在經上看到佛在哪裡說法,他的常隨眾是千二百五十人大弟子都在,但是這個會沒有這些常隨眾。而是十方諸佛菩薩來讚歎釋迦牟尼,因為這種關係,釋迦牟尼就放出光明雲來,這種光明雲就是瑞雲,放完光之後,後面一定有音聲,又出種種的微妙音聲,這個音聲也很多。為什麼現在不隨文說光明雲義?這是佛的定,無量億三昧才有百千億光明雲,要到後面才說,不然說這光明雲好像並沒有事實的證明。

光明像什麼呢?像雲,雲彩多的時候我們分不清楚,特別是我們到一萬公尺以上再去看雲,雲就不是我們現在所看的雲了。這是形容佛放的光,就像雲那麼多。

「又出種種微妙之音,所謂檀波羅蜜音、尸波羅蜜音、羼提波羅蜜音、毗離耶波羅蜜音、禪波羅蜜音、般若波羅蜜音、慈悲音、喜舍音、解脫音、無漏音、智慧音、大智慧音、師子吼音、大師子吼音、雲雷音、大雲雷音,出如是等不可說不可說音已。」

放完這些不可說的光明雲以後,就出種種微妙的聲音,音聲也是跟著六度萬行說的,音聲跟光明義都是一樣的。因為前面放了種種不可說的光明雲,現在又說到種種微妙之音,這個音聲我們用什麼形容呢?大家聽音樂的時候就有。

今天有一位弟子跟我說他站在樓上,聽到停車場裡頭放出南美洲的音樂,他聽著就入神了,晚上去聽經、走路、開車,這個音樂的音聲好像一直在他腦子裡迴旋,他問:「師父!為什麼我一聽到這個音樂在我這個腦子一直揮之不去?但是我聞了法或者念完了經,為什麼不能隨著我相續?」

他給我提了這個問題,我想到佛放說法的種種音聲是不可思議的,佛說法的音聲有人聞得到,有人聞不到。舉個例子,創辦天台宗的智者大師,他在浙江天台山修法華三昧的時候,就見到印度的日月燈明佛在那兒說《法華經》,他就聞到了。有一個大德向我說,他說他聽到彌勒菩薩在兜率內院說法,我說:「時間多久?」他說:「可惜只有一剎那!」一聽到那個音聲他自己就意識到,這是彌勒菩薩說法,這叫緣,也就是他所修的行門感召相應了,所以他得到了,我們沒有得到,就不相應。

「檀波羅蜜」是佈施的音,這個音是說要行佈施、行供養。「尸波羅蜜」是戒的音聲,這個音聲聽到的是佛所說的戒,是戒波羅蜜;《梵網經》菩薩戒也好,比丘戒也好,佛教界也要有規律、有法律。還有「毗離耶波羅蜜」是精進音,「羼提波羅蜜」是忍辱音,「禪波羅蜜」是禪定音,「般若波羅蜜」是大智慧音,還有四種音聲的「慈悲喜舍」,叫「四無量心」。《心經》上講,誰要是修觀,誰要是在行深波羅蜜中去觀照一切法的時候,照到一切法的性體,那就解脫了,解脫就自在了,那就是「解脫音」了。

「無漏音」,乃至於小乘說證得阿羅漢果,大乘說究竟成佛,再也不漏了,這個是指佛所說的無漏法,永遠的不流浪生死了,永遠的不會得到變異生死苦;分段生死苦在小乘就可以得到,變異生死是菩薩逐步證得的,乃至到成佛究竟證得的。

「智慧音」跟前面所放的大般若光明云是一樣的,一切音聲都具足智慧意,佛所說的法都是以智慧說。「大智慧音」,大智慧音就是普遍的,能夠徧照十方法界,是無分別的。凡是加個「大」就稱體了,稱體了就遍於十方諸佛、十方法界。「獅子吼音」是說法的形容詞,說法像獅子吼的聲音一樣,「大獅子吼音」,這個獅子吼音遍及整個法界,一切諸佛世界。

「雲雷音、大雲雷音」,放的聲音像空中打雷似的,時而像行雲聲音,時而像打雷聲音,警醒眾生的愚癡。這是形容法會剛開始的時候,佛就現種種的瑞音。

在忉利天的這個法會上,為什麼佛出現這麼多神變呢?先放雲,後又出音,來的大眾也不同。我敘述的時候,大家要注意這部經的特點,我們很多人讀《地藏經》就聯想到地獄,因為地獄是最苦的地方,所以說再惡的人也不願意下地獄,你要是說地獄,他就產生恐怖感。而地藏王菩薩卻在那個最恐怖、最痛苦的當中,受危難最多的眾生當中去度他們,因此要說這部經,必須從特殊情況讓人生起信心。

證明的人是十方諸佛菩薩,與會的大眾多數是地藏王菩薩教化的;再深入說,這四方來的諸佛菩薩是跟地藏王菩薩有緣的,是地藏王菩薩度他們成佛,度他們成菩薩的,是已度、當度的;還有未度的,也就是我們這些人。我們現在還是凡夫,還沒有脫離一切的苦難。因此必須得現些瑞音,使大家一讀這個序分就生起一種殊勝感,以後才信得堅,才會對這部經的義理產生一種信心,所以這部經的序分跟其它的經典不同。

「出如是等不可說不可說音已」,這個是把前面經文總結了一下,現了光明、現了音聲就到此為止了,後面要說的,除了諸佛菩薩還有很多大眾,因為是在忉利天說法,來的都是天。

「娑婆世界及他方國土,有無量億天龍鬼神,亦集到忉利天宮。所謂四天王天、忉利天、」

「娑婆世界及他方國土」,不光是這個娑婆世界了。「有無量億天龍鬼神,亦集到忉利天宮」,有無量億就都包括了,「億」再加個「無量」,是

說這個數字算不清楚了。「天龍鬼神」,下面的諸天都包括在內了,後面也要說鬼神,這是總說,後面就是別說了。這些天龍鬼神都是哪些呢?「所謂四天王天」,最低的就是四天王天,據我們人間說的,這是第一重天。有關這個四天王天,我們經常說的就是三十三天,三十三天就是王天,每一天統領兩部,我們經常說是八部鬼神,就是每一天統領兩部,四天就八部鬼神,四八三十二,在中間的是忉利天。

忉利天,經上說的是在須彌山頂,四天王天是在須彌山的山腰,加起來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三十三天。

「須燄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少淨天、無量淨天、徧淨天、福生天、福愛天、廣果天、無想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摩醯首羅天,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天,一切天眾、龍眾、鬼神等眾,悉來集會。」

這些是聽法的大眾,因為是在天上說法,不像在人間說法,到哪個國土就是哪一個國土的國王、大臣、居士、優婆塞、優婆夷,並沒有這樣提,都聚集在兜率天去了。因為前面說了那些音聲,放了那麼多的光明,是做什麼的?召集的,有的見到光來了,沒有見到光不會來;並不是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天都來了,也不是他方國土所有的天都來了,而是根據佛所出的音聲、所放的光明召來的,佛的聲音是徧法界的。

佛的音聲是無窮無盡的,能夠遍及一切,對一切眾生就是圓音。什麼叫圓音?廣東人也好、福建人也好,不論你是哪省人,不論哪個國家人,英語也好、西班牙語、法語,不論哪種語言,佛說一音,法國人聽到佛說的是法語,英國人聽到的是英語,中國人聽的是華語,「如來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

各個天有各個天的界限,下界的天不能知道上界天的事情,上界天能知道下界天的事情。天人了解我們,我們不知道天人;天上的事情我們不知道。佛的一音,隨你是哪一類眾生,都聽見佛是跟你說的。我們人間有沒有這種現象呢?當然不能跟佛一樣了,但是我追隨的幾位老和尚,老和尚說的是湖南口腔,完全沒有變,為什麼他的弟子哪一省人都有?不用待很久都可以懂得他的話了。

我第一個學法的師父是慈舟老法師,他是湖北隋縣人,說的語音完全是土音。佛經是很古老的文字,念經文不要很久時間也就懂了,這個中間有一種感應的加持;雖然不能像佛的圓音,但是中間有一種感應的加持力。我在東北出家之後到了福建,遇見兩位大德,剛開始的時候聽他的話完全不知道在說什麼,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也都懂了,這中間有一種加持力,佛法不可思議的就在這些地方,因此佛的音聲是不可思議的。

因為前面的那個光,爾後的那些音聲,有緣的天、龍、鬼神都來了,這是一種原因。後文所說的,佛向文殊師利菩薩說,這些都是地藏王菩薩教化的,包括了哪些佛菩薩,多數的佛經是這樣說的。佛經上說,地藏王菩薩現的是比丘身,但是他所教化的大眾,很多都成佛了,他自己還是示現聲聞比丘,這是大權示現。權者就是權宜方便,方便就是善巧,方便善巧利益一切眾生。

「天」,印度話叫「提婆」,天的果報跟我們人間的果報是不一樣的,我們所說的神仙跟現在所說的天人也不一樣,那是人仙不是天仙。你持五戒、行十善就會生天,這是欲天。要感到梵天以上的,就要修禪定,沒有禪定的功夫是生不到的,五戒十善的善果就生不到梵天,梵天以上的四禪天是生不到的,那個果報必須修禪定,這是天。

什麼叫「龍」?印度語的原話「那伽」,龍有多少種類?我們以為是海龍王,以為龍都在海里,不是的!印度守寶藏的也是龍在守,有些是帝釋天

宮殿的守門者,就是我們說的警衛,這種龍就是天龍,跟海里報得的龍不一樣的,海里報得的龍跟蛇差不多,他也有八種苦。

「鬼」,鬼道分得可多了,我們普通說的就是「薜荔多」,「薜荔多」舊譯是餓鬼。

「神」,神就字義上講就是變化莫測,這個人做什麼事不假思索,而且做出來很巧妙的都叫「神」,或者那種藝術到了頂點,達到神妙了,我們也叫「神」,「神」是指神妙的意思,是通稱的;但是此處所指的「神」是指八部鬼神眾,八部鬼神眾就是為忉利天的天王叫帝釋,有的給他做藥神的,有的給他負責任的,這是歸他所統轄的,八部鬼神直接的上司是四天王。

四天王天是我們人間上面的第一重天,我們所說的天,天人第一重天,一般的說是須彌山的中間,它要假日月光,本身沒有光明,也跟我們一樣要有日月光的照耀。因為東勝身洲、南贍部洲、西牛貨洲、北俱盧洲這四大部洲是在須彌山的四面,彼此不相知,因為有七重鹹水海、七重金山隔著,這個界跟那個界不同,壽命不一樣,生活的情況都不一樣,語言更不一樣。光是我們南贍部洲的已經不一樣了!中國到美國就不一樣了,這都是在南贍部洲裡頭,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地球。

忉利天,在四天王上面,也就是第二重天,距離人間的第二重天,忉利天有時候翻成三十三天,把四天王也包括在裡頭,這個是我們欲界的第二重天,它就到了天頂天,到須彌山頂了,但是沒有離開地,須彌山還屬於地,前面四王天在須彌山的中間,沒有離開地,但是這個地我們到不了。這一重天距離人間以華里計算,是七百二十萬里,這重天的天人的身高一百六十丈,一百六十丈有多少層樓房高?登泰山而小天下,泰山就很高的,才兩千公尺,比四天王天的天人的身高還不到,忉利天更高得多了。

第三重天叫須夜摩天,須夜摩天的情況比忉利天又高了一層了,欲界的第三重天,日月的光明沒有用,因為日月光明在它底下,照不到它了。它以什麼為光明呢?這種天人的身上有光明,他自己放他身上的光明。我們人有沒有這種光明?人修得了就有了,唐代李通玄長者著《華嚴經合論》時,沒有燈了,他的兩個眼睛就像電燈似的,晚上著書的時候他的眼睛就放光,這是一個特異的功能。清涼國師也是特異的,晚上眼睛也會放光。

人間也有,有一位大德,他有一次看經,看經入定了,大概過了十二點,他還是照樣看,忽然想方便,到洗手間去,他這麼一想,完了,看不見了!到洗手間看不到了!他想:「這是怎麼回事,天黑了嗎?」其實都過半夜了,看經入定了。並不是坐那兒閉著眼睛才叫入定,做什麼事得了三昧就入定了,這種光明人人都可以有的,就看你能不能發揮。

這個天的光明是用身上的光明,它沒有黑夜也沒有白天、晝夜,他怎麼知道呢?又怎麼來計他的壽命呢?天上有各種花,蓮花的開合,蓮花一開就是白天,蓮花一合就是夜間了,以蓮花開合來定時分。

天人的身量兩百四十丈,比前面多一倍,壽命兩千歲,往上一天都加一倍,比下天加一倍,人間的兩百年為須夜摩天的一晝夜;不是一百年了,也加一倍,所以它叫妙音時分。妙音就是你身上的光,以那個音,以那個蓮花的開合來定時分,所以叫須夜摩天。

我們人間要活到一億四千四百萬年才是須夜摩天兩千歲的壽命,所以他可以看見人間的變化。要生到這個天必須修五戒,光行十善不行,還要佈施,以佈施、不殺、不盜、不邪婬的功德,才能生到須夜摩天。

第四天是兜率陀天,也翻為都史多天,這是欲界的第四重天。兜率陀天跟其它的天不同,分內院跟外院。內院是菩薩住的,要來這個世界成佛,就是等覺菩薩了。要即佛位的,都住在兜率內院說法,這是大三劫不壞的。而外院是凡夫天,外院是會壞的,是他的報所感得的,不是功德的。

這個天的情況跟須夜摩天不同的一點,因為它離人間的地表有一百二十八萬里,比前面又加一倍,而且地是雲彩的,我們坐飛機上一萬公尺高往下看,那雲彩像大地一樣的,而雲彩齊集在那些雲峰像山一樣,我們一看到那個想到天上的境界了,大致亦如是。現在有沒有到過天上去的呢?在這個世界上去的人恐怕還是有,也不止一個、兩個,但不是我們這一類的人,都是修行得到一定道果的,修行相應或者在定中、夢中他也有去旅遊過一下子,這個事情是可以證實的。

兜率天跟前面的三天不同,一共一層一層的有五十層,這是業報所感的,不是我們人工修的,有五百億的天宮,每一個天宮就有一個宮主,裡面還住著很多的眷屬。兜率天比前面又加一倍了,三百二十丈高,壽命四千歲,人間的四百年只是兜率天的一晝夜,以人的年限來計,兜率天四千歲,就是人間的五億七仟六百萬年,地球早發生變化了。生兜率天,主要是以佈施,再加上身三口四,不殺、不盜、不邪婬、不妄語、不綺語、不惡口、不兩舌就能生到。

第五化樂天,又叫樂變化天,這是六欲天的第五天,什麼叫樂變化天呢?已經能把五塵境界色、聲、香、味、觸變化,做成他的快樂,他一切的愉快都是變化而得的。距離人間三百五十六萬里,地底也是雲層,以雲為地,仙人的身量是四百丈高,壽命八千歲,人間的八百年才是他的一晝夜,以人間來計算,天壽就是兩百三十多億年,也是由於佈施、持戒、多聞,多參加法會、多聽經。持戒,是指五戒說的,他修持善業比前面的持善業要增上一點,修得更完善一點。

第六天是他化自在天,欲界天到此為止了,他的自在受用的情況都是由他化現的,前面第五天都是化現,第六天更是化現的,所以叫他化自在天。天人的身量是四百八十丈,壽命比前面加一倍,一萬六千歲,人間的一千六百年為他一晝夜。十善生了後又多聞,他們參加諸佛法會的時間就多了。以他的神力到人間參加法會容易了;但是有些天人沒有這種因緣,光去享樂,不去參加聞法。

好樂多聞讓他在人間喜歡持戒,喜歡聞法,孝養父母、恭敬師長,功德增上,能生此天。同時這重天所有的宮殿都在欲界跟色界之間,因為欲界的頂天上面就連着色界天了,這中間有個魔王宮殿,魔羅天是在六欲天的頂天,他的神通是相當的大。

這個天加個「他」字是什麼意思呢?一切變好的東西,以他的力量把人家奪過來了,叫他化自在天,把人家的好奪過來他自在了,這是自然的,這是他感的果,他自己不用變化的,等化樂天變化好了,有份供養給他。

這個所分的層次,是以我們前面講持五戒、行十善來分的。但是有的經不是這樣分的,像《楞嚴經》說諸天是以慾念來分,越往上越輕,輕到他化自在天,漸漸就沒有了。四王天跟人間基本是一樣的,有夫婦關係。在四天王天只要彼此拉拉手就行了,拉拉手就等於跟人間一樣了;他化自在天就是不能見面,不能笑,一笑就跟人間一樣了。「四天王拉手兜率笑」,兜率天笑一笑就行了,再往上就更輕了。

《楞嚴經》就是以這樣來分的。當然到了天道就跟人間不一樣了,他輕微得很,到燄摩天,沒有晝夜也沒有什麼,彼此的情況也就不是這麼樣。到他化自在天變化的更不一樣了,所以六欲天就是以他的欲煩惱來分的;欲煩惱越輕生的地位越高,《楞嚴經》是這樣解釋的。

各種經論解釋的不一樣,就像我們生到人間一樣,各個的因緣不一樣,天亦如是,我們人間的貧富、壽命、男女、相貌美丑,這種事各個都不一樣的,因此天上也如是。就是隨他所做的業,做什麼業就塑造一個什麼形象,人間個人塑造的形象不一樣,因此感的果也就不一樣。只要你做善業,所感的果報;無論生人、生天都會得到善果的。

在當時,釋迦牟尼佛到忉利天說《地藏經》的時候,除了六欲天之外,以上有十八天。這十八天分為四禪,是以修禪的定力來定的,四禪天就是初禪、二禪、三禪、四禪,一至三禪天各有三天,到第四禪天有九天,一共就是十八天。四禪天又分凡夫住的天、聖人住的天,四果阿羅漢、三果阿那含他們住的天不是在人間,而是在天上。

所住的四禪天,這九天當中有凡、聖兩類。凡是有漏的,還在六道輪轉的就是凡夫天,就是有漏天。三果聖人就不來人間了,他跟阿羅漢果一樣再不受生了,就無漏了,叫無漏天,也叫五不還天。色界天人離開了我們人間的粗重煩惱,也離開了欲界六天的粗煩惱。粗煩惱就是粗重的煩惱,但是細煩惱還在,這個天是以煩惱來分他所生天的高低。因為他在色界範圍之內,沒出三界,色、受、想、行、識還在色界之內,因此就叫色界住天;四空天就離開色界了,無色相可得了,因為在色界範圍之內,所以還叫是色界。

這些天人生到天上是假藉禪定的功夫,這個禪定的功夫是有漏的,不是了生死的。修禪定還沒有達到聖果的時候,以他禪定功夫的淺深生到這個天上。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是初禪的三天,他離開凡間,生起一種禪定的歡喜,這三天叫離生喜樂地。他禪定時生起歡喜,離開了下界諸天生到禪天,進入禪定的功能叫離生喜樂地,就是說初禪天的天人脫離了欲界的淫慾,沒有夫婦關係,他粗重的煩惱已經斷除了,所以生在色界的寂靜處所,這一天比六欲天清淨得多了。

梵輔天的壽命是四十小劫。這個身量,大梵天是半由旬,一由旬是四十里,半由旬就二十里那麼高,把二十里立起來說,一個人身量有這麼高,我們是不能想像的。

三天同居一地,這跟前面不同,前面的一層天是一層,初禪天是三天在一地,只是按他所修得的功力,所得的報德的不同而分的優劣,所居的地處是一樣的。

我們同生在這個地球上,人的身量不同、高低不同、膚色不同,但是他的德跟他所行的業大致是相等的,高低差不了太多,差太多他就生天上去了,不會來人間;差得多就下地獄,也來不到人間。這都是按他相等的層次來分的,天也如是,所以這三天同在一天。到了梵天,誰優勝誰就是王,大梵天就是優勝的,梵眾天當然就是臣民了,梵輔天就是臣佐了,大梵天就是天王,我們經常稱大梵天王,有的稱他叫四面佛。在印度的婆羅門,是大梵天王的子孫,《華嚴經》叫「淨裔」,是清淨的大梵天王遺留下來的子孫。

這個天都是坐禪生到這個天。這個天不需要飲食,以禪悅為食,坐禪坐到相應處,飲食就沒有用了。這不像我們說的打禪七,打禪七肚子餓得一直叫,又沒有禪定的功夫,那是活受罪;看人家不吃飯,你也得修行不吃飯,不吃飯有那功力嗎?有時候一天不吃不行,還得兩天不吃,兩天的功力增上了,三天不吃也可以,他並不是像我們餓得慌,他一入了定,週身的血液都是微細流轉,不像我們的血液循環是很粗笨的,而是在若有若無之間,乃至於坐到微細了,身體就感覺到飄飄然的,有的人坐禪坐得感覺到飛起來了,其實他身體還在地面,這就是修禪定的功夫。

練氣功的人,是他的氣支配他,自己做不了主,亂甩亂跳的。禪悅食則是定中的感應,是以禪悅為食,他就沒有飲食了,也沒有男女之間的愛戀;到了梵天,這種意念已經沒有了,所以愛戀不生。因為沒有愛戀,他不留欲界了,他無慾了,所以才能感到梵天的果。

「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是二禪天,二禪天講得很多了,講到三火的時候火燒二禪,火火能把二禪天燒了。三火時候二禪天燒化了,不管他怎麼清淨,劫難來的時候還是無法脫離。

剩下的「少淨天、無量淨天、徧淨天」是三禪的三天,四禪有九天。四禪天的九天還有分別,前面四重天還是屬於凡夫的天人所居住的,後五天就是五不還天,是三果聖人所居住的地方,證到了三果,他不來人間也不到欲界,就在五不還天裡去了,這五不還天都是三果居住的,這一天叫無想天。在這個四天當中有個廣果天裡,另外一天就是無想天。無想天指的是修外道的,外道的修禪定、修功德,外道只是說他不能證聖果,他也要修行,不論中國的道教也好,像西方的基督教、天主教,還有印度的波羅門教,他們修行好的要感果的,在廣果天中有一天叫無想天,外道所感的果報是生到這一天。

因為在修道的時候一念之差,兩天的分別不同,正念的,不再輪迴的,就到廣果天去了,念裡頭還有一點雜念的,叫輪迴的仙道,生到無想天去了。總而言之,第四禪天這九天的天人是沒有苦樂之分,他的意念當中沒有苦、沒有樂,苦樂雙亡。因為他入定中沒有妄念、雜念了,都舍棄了,因此這一天叫舍念清淨地,在這天人當中,他的一切念頭沒有了,不斷善惡之念,其它之念也沒有了。

我們所說的天是籠統的說,「天人」這個字就代表了,這個天包括很多的層次,人也如是。人跟人不同,我們要是弄清楚了人的複雜性,天也就大致相似了;鬼道亦復如是,隨便哪一道,籠統說一個名詞而已,它的內容相當的複雜,我們就說小的,簡單地說。舉例太廣了,我們的心量是達不到的。

來這個法會的是其它國土的天人,佛經講的很龐大,為什麼這麼多的天人、鬼神來忉利天聽佛說《地藏經》呢?我們的信心怎麼樣能生起?我們平常不是有這麼一個概念嗎?「佛教是不信鬼神的!」這話對不對呢?但是《地藏經》全是鬼神,是不是矛盾呢?這裡頭還有些問題。我們怎麼樣能夠對《地藏經》生起信心,我們得有個興趣、有個愛好,《地藏經》以什麼引起我們的愛好?「我學《地藏經》是因為怕下地獄,《地藏經》說,念這部經就不下地獄!」地獄在哪裡?我們共同想一想,怎麼樣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怎麼樣能生起學習的、信仰的情趣。我們是有情的,我們必須對它有感情,有感情、有興趣了,我們才去做。

因為信佛,我從中得到利益了,簡單舉個例子:我剛才講煩惱,我們人人都有煩惱,但是學了佛之後煩惱輕一點了,或者是說不再亂發脾氣了,遇事不會生起瞋恨心,不會盡責備人家,總看不見自己的過錯,這樣子我想會受到一點利益。但是佛說每一部經都有每一部經的聽眾,有每一部經的用意,說《地藏經》的因緣是因為佛說完《地藏經》,下到人間就入涅槃了,他來到人間,他母親生他沒多久就死了,死了之後生到忉利天了,他到忉利天是報他母親的恩,說:「佛的化緣已經圓滿,現在要離開天人之間了。」

這是僅就化緣當中這樣說的,這部經是報他母親的恩,因此我們人人對母親的意念特別強。有人問我:「地藏王菩薩怎麼只報母親恩,把他父親忘了?他只報母親的恩,怎麼沒有說報父親恩啊?」這個問題大家想一想,報母親恩就是孝了,父親恩怎麼會忘了?這是個問題,但是你對這部《地藏經》先要有個認識,再提出要求,什麼要求呢?聽這部經我想得到什麼?我們的目的是什麼?完了就列出學習的標準。

接下來,大家的關注力也要改變,先說你為什麼要聽這部經?聽這部經想得到什麼,從這個得到什麼好處?我們道友們有的信佛很多年了,你要是問他:「你從中得到什麼利益了?收到什麼效果了?」好像也沒有得到什麼,信仰力是有,大不大?沒有全信,有的原地踏步,那還算不錯,有的早退回去了,退到哪裡去都不曉得了,所以這是一個問題。我們大家犧牲很多的時間沒有收到什麼效果,就像我們要經營商業,做一點什麼事情都必須看見效果,看見效果幹起來才起勁,要是見不到效果,就都退了。就為了求家宅平安,現在家裡頭沒有什麼事啊!求發財,好像學了佛的人做生意也沒有怎麼樣發財,還是差不多,有時候還會倒退一點兒。

沒有信佛還好,一信佛倒霉事接二連三的來了,這裡有個原因的,我沒有解答,提出來這麼多問題,希望我們道友都想一想,有的道友是受過三皈依的,是佛弟子了,沒有受三皈依的,我們互相的去感通,什麼叫感通呢?念佛或者在佛堂自己念經的時候要迴向,迴向你自己,把這個功德迴向你開智慧,也要迴向我,你迴向我什麼呢?你也增加我的智慧了,因為我迴向你,你必須得迴向我,彼此迴向才能相通,不然我給你迴向,你也接不到。

像接力賽、傳棒球或傳什麼東西,我傳給你,你接到,你傳給他,他才能夠相通,我每天早晚念經給你們迴向,凡是誰聽過我講經的,受過三皈依的,我都給你們迴向,這是總的迴向;希望你們開智慧,家宅平安,你做的事情能夠成就。我一個人的力量小,我迴向能得到嗎?不行,要大家的迴向,人人都迴向。先不說希望這個世界太平了,這個要求過高了,我們沒有那麼大的智慧,沒有那麼大的功力,我們求佛、菩薩的加持力量沒有那麼大,但是求我們這個法會的大眾是很容易的,因為人數不多,你也求這些人,我也求這些人,互相的交叉。一盞燈光是很小的,燈光多了,交叉的燈光就大了,這個力量就大了,一個人拿不動東西,一百個人拿絕對沒有問題。

「復有他方國土,及娑婆世界海神、江神、河神、樹神、山神、地神、川澤神、苗稼神、晝神、夜神、空神、天神、飲食神、草木神,如是等神,皆來集會。」

除了天、龍、鬼神,其次還有他方國土的,「復有他方國土」,有的不屬於這個世界的,有的是這個世界不屬於南贍部洲的,現在不但娑婆世界的八部鬼神、諸天都來了,還有他方國土的,無量億的天、龍、鬼神。在沒有正式的說法之前,先說有哪些大眾參加,說這麼多的意思就顯得地藏王菩薩的功德特別的大,他度的這些人,文殊菩薩不知道,釋迦牟尼不知道,可見是殊勝的殊勝了。

前面只提鬼神,這個地方就把名稱說出來。

「復有他方國土,及娑婆世界,諸大鬼王,所謂惡目鬼王、啖血鬼王、噉精氣鬼王、噉胎卵鬼王、行病鬼王、攝毒鬼王、慈心鬼王、福利鬼王、大愛敬鬼王,如是等鬼王,皆來集會。」

「鬼王」,王者就是統帥的意思,他要管很多鬼,這裡列舉了他方國土跟此世界鬼王的名字,這些鬼王在鬼裡頭當王也還是不容易的,也要有點善根,多少還得做點好事,沒有做點好事也當不了王。哪一類的都有統領的人物。鬼神都有主子,像原始人類還是有部落,用不了多久就形成一個部落。人的際遇總是不同的,到了一定時間總有統帥人物的出現,總有被人家統領的,這個是必然的。一者是因果力,二者是他的業力,個人所造的業是不同的。

鬼王的第一個條件是必須行佈施,行施舍心,在過去世種了很多的施舍心,有佈施心,還得有善業,不然他到不了這個會,這個會所表現的都是有點福業的,不管哪一類,要當王總是好一點。

第一個是「惡目鬼王」,這是瞋心感果,惡目瞋心很重的。

人的心要是盡打壞主意,生噁心眼,相貌就變得惡了。所以丑陋跟美好從什麼來劃分?我們經常說:「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心就好像我們的思想,沒有什麼相狀可以形容的,但是從你心裡頭所生起的念,所生的氣表現在你的面相上。有人去看相,看能否發財,其實不用人家看,你做好事就能發財,這就是因果了。

惡目鬼王雖然是做了王,給他取個「惡目」,是因為他的瞋恨心太重,這是福報感的果。當了鬼王,鬼王就有得享受了,他跟其它的鬼所受的痛苦不一樣,起碼在衣、食、住、行是很好的,但是人就是不喜歡見到他,看到他就像仇敵似的,他眼睛的表情很兇惡。我們有時候看人的相貌很兇惡,不願跟他談話,走路都要避開他,「為什麼碰到惡人,跟惡人鬥?」他感這類果,由於他的業力,做的佈施,能夠當到鬼王。鬼王統帥的鬼的數字是不少,每一類的鬼都不少。

「噉血鬼王」,在《正法念處經》單講這一類鬼,專喝人的血,所以叫他噉血鬼,因為這一類鬼在為人的時候喜歡吃血食的動物,但是我們大家沒有看到。好比我們吃肉,要把它變化一下,肉煮熟了,還不太有什麼感覺,看不見;我見到的是少數民族,西藏人、西康人,他們的吃法不是這麼吃了,牛殺完了,皮一褪的時候,一人掏把刀,就割新鮮的肉來吃,我們是不敢看的,但他們就這麼割著一條一條吃。

像這噉血的鬼王,就是我們所說喝人血的鬼,他心裡頭還有慳嫉,惡目是瞋恨心的表現,這個是慳貪、嫉妒,所以他就以吃血為生。我是形容這一類鬼的本質,不是這個鬼王,也不是到地藏會上的這個鬼王。鬼也像人似的,不是都一樣的,人有多少類,生活不一樣,習慣不一樣,民族、膚色不一樣,一切都不一樣,鬼也如是;但是我們要知道,這些鬼能夠到這個法會,比人強了,他雖然有業,但另一方面還是殊勝的,有時候我們管這一類鬼叫夜叉鬼,吃血的。

我的師公上元下福老和尚就碰到過這種噉血鬼。有一天晚上,大概過了十點鐘,那個時候大陸上還沒有抽水馬桶,沒有那麼好的洗手間,洗手間離寺廟的殿堂很遠,要走很遠的路才能到達廁所的地點。他穿一身淺灰色的小褲褂去解手,回來時候全身都是血,我們幾個小和尚給他換衣服,他的臉也白得不得了!他是很有道德的老修行,不認得文字,就是真修實行,禮拜參禪。我們幫他梳洗,身上一點傷也沒有。我們問他:「怎麼會出血的?」他說:「我今天晚上碰到夜叉鬼了,他吃了鮮血,因為我這麼一念咒,可能吃下的血都吐出來了,弄得我滿身都是,你們不要管我了。」我們都走開,他自己又打坐,第二天就好了,就像沒事一樣的。

能碰到這種鬼有二種情形。第一種最倒霉了,他跟你有緣,也得有業,他才能夠沾到你的身;第二種,他不顧一切的想得道,想成鬼仙,吃有道德但修還沒有成的,修成了他當然動不了,將修沒修成的,取他的血做養分。

「噉精氣鬼王」,他吃精氣,不一定吃人的精氣,五穀都有精氣,我們吃的五穀是五穀的粗分,他吃的五穀是五穀的細分,他只吃氣體就可以了。凡是生為鬼都是由於他的業,有的時候欺騙人,言詞很巧妙,或者騙術很高明,就像噉人家精氣一樣的。

「噉胎卵鬼王」,在道書上叫「紫河車」,「紫河車」就是剛生產時的胎衣,他專吃胎衣的血,所以叫噉胎卵鬼王。

「行病鬼王」,就是瘟疫,哪個地方要是害瘟疫了,或者發生傳染病,就是這類的鬼在作祟。

「攝毒鬼王」,也可以說是放毒,能攝能放,就是放蠱的,在我們漢族地區很少,到了青海跟西藏、雲南、四川交界地區,你走到那裡最好搭帳棚,不然不要在那兒過夜。在那兒喝水也中毒,吃飯也中毒,你走出這個方圓五里必須得回來,馱的豆子或者帶有金錢或物品送給他一些,請他給你消蠱,消完就沒有事了。事先知道就跟他說:「我住這個店裡,給你很多東西,你不要放蠱。」他就答應你不放蠱,他也講信用的。這一類的人也當成攝毒鬼王了,他能夠使你喪失性命。

「慈心鬼王」,這一類鬼王就好了,他能愛護一切眾生,給世間人的都是快樂的事情,鬼也有好鬼,神也有好神,人也有好人。

「福利鬼王」,這種鬼所作所為是對人有利益的,我跟人開玩笑說:「如果我們這些出家人沒有成道,死後到鬼道去就變福利鬼王了,盡給人家福利,也是在行菩薩道。」

「大愛敬鬼王」,大愛敬就是見了持戒的人、修道的人,受了三歸五戒,一念善事,他都恭敬你,他經常做饒益一切眾生的事情,像這一類鬼王都是大菩薩示現。

上面一共列舉有九種鬼王,前五種是惡的,是在懲罰人,有的眾生你懲罰他,他反而恭敬你;你對他軟腰、對他好,他認為你可欺負,現在我們人間這一類事多得很。後四類是善的鬼王,他對人類就盡做些好事。這些鬼王不論善的、惡的,有一個共同點:雖然做鬼王了,對於鬼的鬼王身份厭惡,他願意舍棄,尋求佛法,因為尋求佛法的緣故,他也希望解脫,連他們的神通都不想要。

當你念經的時候,如果感覺身上忽然發冷、忽然發熱,忽然的毛孔都豎立了,好像後面有個人似的,明白知道什麼都沒有,總想回頭看一看,因為心裡不放心。念經時之所以會有異樣感,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這些種類的鬼神來聽你念經;或者是護法神,有護法神你感覺到心裡非常愉悅,念經念起來就很舒適,那就是有菩薩加持,或者有時天王來聽經了。

有時感覺到不大舒服,那個鬼王也不是有意的來妨礙你,他是來聽經的,由於他的氣體使你不安寧。就像我們吃素吃久了,坐飛機上看到吃葷、吃大蒜的人,你坐在他跟前簡直要吐,還有不抽煙的人要是坐在一個抽煙的人跟前,他抽上三根都沒有離開,你的腦子一定痛,熏得受不了。這就是息相通,因為他畢竟不是生到空中去,他要是接近你,他就有個氣體,無論哪一界的,雖然你見不到,但是氣體是相通的。

「爾時釋迦牟尼佛,告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摩訶薩,汝觀是一切諸佛菩薩及天龍鬼神,此世界、他世界,此國土、他國土,如是今來集會到忉利天者,汝知數不?」

現在這個法會還沒有開始,就聚集了這麼多諸佛菩薩,為什麼沒有說人呢?因為是在忉利天說法,不是在人間,沒有國王、大臣、四眾弟子圍繞,因為在忉利天,沒有神通是到不了,這都是有神通的。來的像雲彩似的那樣多,徧滿虛空都是。因為上首弟子法王子是文殊師利菩薩,所以釋迦牟尼就告訴文殊師利菩薩說:「你看一看現在來這個會裡頭的諸佛菩薩以及天龍鬼神,這個娑婆世界的或者是別的世界的,你知不知道現在來了多少天、多少龍、多少鬼、多少神、多少諸佛、多少菩薩?」

「文殊師利法王子」,我們有時候稱為「曼殊師利」,有時候稱為「妙吉祥」,有時候稱為「文殊師利童子」,總而言之,翻譯的名詞很多,或者翻「妙德」,或者翻「妙善」,或者翻「妙吉祥」,都是文殊師利菩薩以他所修的業所感應而得的名。文殊師利菩薩是七佛之師,他早已成就道業了,他行的六度萬行是以智慧為最大的,德圓果成,但是他示現為菩薩,這一類的大菩薩都稱為倒駕慈航。就像釋迦牟尼佛,我們知道在兩千五百多年前他已經入滅了,入滅就是入了涅槃,涅槃了就不生不滅了,實際上他還在這個世間利益眾生。

終南山弘揚律宗的道宣律師,我們出家受的戒以及現在所學的戒都是根據道宣律師所弘揚的南山戒律。道宣律師在唐朝威名遠播,因此他感得天人給他送供。天人給他送供的時候,他就問這個天人:「釋迦牟尼佛涅槃之後,現在住到什麼地方?」天人聽他這麼一問感覺到很詫異,不知道怎麼回答好,就反問他:「你問的是哪一位釋迦牟尼佛啊?」他說:「就是在印度出生的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只有一位,哪有很多呢?」天人說:「那是你看的,我們看的釋迦牟尼佛太多了,以我的天眼觀,都不知道有多少釋迦牟尼佛,你說的是這位釋迦牟尼佛在這兒入滅了,在這兒化現了;我看見釋迦牟尼佛正在說法,正在投生,正在做事。」

由此可知,我們所認為的,其實是我們肉眼所見的情況,天人看見的情況不一樣。釋迦牟尼佛距離我們這個時候已有兩千多年了,四天王天他的壽命五百歲,我們人間五十年是他的一晝夜,我們人間的五百年是他的十天,兩千五百年也只有他一個多月,他要是活五百歲,能見到很多,很長的時間,時間不一樣,壽命不一樣,他所認識的情況跟他所處的環境都不一樣了。因此對於佛、菩薩,我們要以聖境來會,不能以凡夫的知見來對待。

文殊師利菩薩在各部經上都承認,觀世音菩薩就不一樣了,你到印度說觀世音菩薩,沒有人知道,地藏王菩薩更是神話了!在我們國土所說的大菩薩,在印度是不承認的,南傳佛教也不承認,也不相信。

我在北京辦中國佛學院的時候,南傳國家派一位教育部長來參觀,他到了法源寺,不進大殿門,我們大殿裡頭有尊釋迦牟尼、阿彌陀佛、藥師佛,前面是八大菩薩,他說我們供這些鬼幹什麼?他不承認八大菩薩是佛,我們跟他解釋,他也不進去,認為我們是外道,他們的殿裡只有一尊釋迦牟尼佛,沒有其它的。但是一般的小乘佛教也承認文殊師利菩薩,因為釋迦牟尼佛、文殊師利菩薩故事很多。

文殊師利菩薩經常在佛前,一次遇到結夏安居時他沒有來,因為他是菩薩,菩薩不注意這一類的事情,也不拘小節,他有菩薩戒,但菩薩戒沒有結夏安居,隨時都要利益眾生。除了釋迦牟尼佛,迦葉尊者是上首,文殊菩薩回來時,迦葉就問他:「文殊師利,你哪裡去了?」文殊菩薩說:「這三個月我去三個地方,第一個月到波斯匿王王宮裡去了,給後宮的宮女說法;第二個月我住到女孩子學校去給她們說法;第三個月我到妓女院去了,因為妓女最苦了,我去給她們說法。」

迦葉尊者一聽就說:「你還是佛弟子?」他就拿起木魚,集合所有的僧眾,逼文殊師利,不許他再進寺廟,他還沒打,文殊菩薩一個手抓住說:「你逼我哪一個?要把我哪一個攆出去?」他說:「我就是攆你!」文殊菩薩又說:「你看有很多的我。」迦葉尊者抬眼一看,整個寺廟全變成文殊師利菩薩,他趕緊把木魚放下了,他攆這個文殊,那些文殊還是在啊!這是形容菩薩跟比丘不同的,不要拿菩薩來要求比丘。

有很多人說:「你這個出家人怎麼不學學那些大菩薩?」我們怎麼學得了?大菩薩具足戒、定、慧,我們要是做了就要下地獄了。因為他的智慧第一。文殊菩薩事例太多了,他降生有十種吉祥,所以又叫妙吉祥,大家都知道文殊師利菩薩是法王子,智慧第一,紹隆佛種。所以佛問他:「你有沒有看到,現在在這個法會集會的諸佛跟那些大菩薩、天、龍、鬼神有多少,你知不知道?」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若以我神力,千劫測度,不能得知。’」

我以我的神通力來測度現在到會場的究竟有多少天人?究竟有多少諸佛菩薩?給我一千劫的時間(這裡是指小劫)也不能知道它的數。

「佛告文殊師利:‘吾以佛眼觀故,猶不盡數’。」

不但你不知道,今天到這兒來集會的有多少,「吾以佛眼觀故,猶不盡數」,不能夠詳細確定有多少人。

這裡有一個問題,以文殊師利來看忉利天,他一眼就望盡了,更不要說佛了,忉利天有多大,怎麼能容納這麼多呢?文殊師利都不知道數字,佛都不能盡知,這就叫不可思議的妙了。而地藏王菩薩所教化的就有這麼多,還有正在教化的,我們都算是地藏王菩薩教化的。我們念《地藏經》,念地藏聖號,我們算還是未度的;但是在那個時候,那是已度的、正度的,我們這些人還不算在裡面。這是顯地藏王菩薩的殊勝功德,讓我們學這個法的時候先生起殊勝感,生起不可思議感。

如果大家學過《維摩詰經》,那間丈室容八萬四千四十寶座,一個寶座高三萬二千由旬,他那間小屋子怎麼容得下呢?《華嚴經》上講「於一毛端現寶王剎」,一個汗毛的尖一個佛國土,一個佛教化的寶王剎在這裡頭,小能容大,一多兼容,數字雖然多但是小大兼容,也就是顯示不可思議的事。

「此皆是地藏菩薩久遠劫來,已度、當度、未度,已成就、當成就、未成就。」

我們不知道數目的這些諸佛、菩薩、天、龍、鬼神,都是地藏王菩薩久遠劫來所教化的,這些人都成菩薩了,成佛了;還有「當度」,就是正在度的,正在度的不是指我們這些人,那些鬼神、天、龍都是正在度的,集會到這個道場來受度法。「已度」的就是已經成佛、成大菩薩了,成了菩薩自然就快成佛。「當度」的就是鬼神,「未度」的,我們就在「未度」之處,或者是參加那個勝會的,還沒有得成就的。

「已成就」當然指諸佛了,已經成就佛果。「當成就」,那些菩薩都是當然要成就佛果的;「未成就」,那些天、龍、鬼神還沒有成佛,現在還在修行當中,還在行菩薩道當中。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我已過去久修善根,證無礙智,聞佛所言,即當信受。小果聲聞、天龍八部及未來世諸眾生等,雖聞如來誠實之語,必懷疑惑,設使頂受,未免興謗。唯願世尊,廣說地藏菩薩摩訶薩,因地作何行、立何願,而能成就不思議事?’」

文殊師利菩薩是很明白的,他是替我們這些未來的眾生請問的。

未來世的眾生,他聽到如來的這些誠實話,他們不會相信,一定會懷疑,因為是佛說的,他顯然接受了,但還不免生起謗毀:「可能嘛?不可能有這種事!因為度了這麼多人,他自己還是比丘身,現在還沒有成佛。」大家看見地藏王像都是比丘像,哪一尊地藏王菩薩是現菩薩像?沒有,都是現比丘像,所以他們一定要生謗毀的;「信」功德無量,「謗」罪過無邊。

這就是文殊師利菩薩請說地藏王菩薩功德,「唯願世尊廣說地藏菩薩摩訶薩」,地藏菩薩在因地修了什麼法門,發了什麼願,而能得到這種不思議的果?度的這些人就是他所感的果。這裡頭有信還有受,要能夠信受奉行,受者就是領納、接受、承擔。我們有很多的道友誦《地藏經》,就是信受而奉行。雖然是勉強受,但是他一邊念一邊懷疑,念到鬼神還會害怕,把它當成真鬼了,以為是害人的那種鬼。

「世尊,可不可以把地藏王菩薩怎麼修行的法門教給我們,他發了何願?能成就這麼大的事情呢?」這可以這樣說,凡是來法會的那些菩薩,每一個法會都分上、中、下三等,有的他信了,不但理解而且身體奉行,當時就有證得的味道,他聽了覺得非常的雀躍。比如弘一法師聽見靜權法師講到〈囑累品〉,放聲大哭,經也聽不下去了,大家問他怎麼回事,情感上他激動的控制不了自己了,這樣他能不信受、不弘揚、不奉行嗎?

有些人雖然聽了,但是心裡七上八下,半信半疑,有些人跟我一起念過《地藏經》,到現在還是常常跟我抬杠;還有一類,他不但不信、不行,還要謗毀。

小果聲聞不頂受奉行,可是不會謗毀,因為他知道因果;但是天龍八部就不同了,他們容易生謗毀,他也有點小神通,不見得能夠信這類事。

文殊菩薩在會場上看到這些天龍八部,說他們都是地藏王菩薩度的,文殊師利的他心通也不是一般的。還有末法的眾生,這種殊勝法門對末法眾生最好了,末法的眾生都聞而生信,信而不疑,能夠如教奉行,就功德無量了。

有一位居士,不曉得他有沒有受過戒、皈依過,他問我一件事情:「像這種經書我們在家裡看不行嗎?不到寺廟裡來聽成不成?不需要人家解釋。」我說:「為什麼?」他說:「有的老師的解釋我很明白,有的老師越解釋我越糊塗,不解釋我好像懂了一點,他一解釋我聽得糊裡糊塗的,如此不聽不是好一點嗎?」我說:「佛陀教我們聞、思、修三慧,你自己看是不行的。」他問:「為什麼?」我說:「因為你看過就忘了,聽一遍比看三遍還要領略得多。」他說:「有什麼根據啊?」我說:「有,《楞嚴經》就這樣講。」

《楞嚴經》在抉擇二十五圓通的時候,一樣也是文殊師利肯定了,選擇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於是說:「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眼、耳、鼻、舌、身、受、意,別的都是八百功德,除了耳根一千二。為什麼耳根有一千二百功德呢?眼睛後面看不到,鼻子聞前不聞後,離我遠一點就聽不見、看不見了,鼻子也聞不到;耳根可不同,耳根聽的是圓的,在八方隨便哪一邊的聲音它能聽得到。有些人一入耳根永不忘記,凡是入耳的,聽一遍跟你自己看一遍絕不一樣,更不要說他解說的義理,他念一遍你聽到了,跟你自己看的不一樣。

因此能夠參加佛的法會,那是更好,聽佛親自宣揚地藏菩薩的功德,信心就堅定了。佛也顧慮未來的眾生,因為這個法甚深難解,說他度了這麼多眾生,恐怕眾生懷疑,所以先讚歎地藏王菩薩的功德。

「佛告文殊師利:‘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叢林、稻麻竹葦、山石微塵,一物一數,作一恆河,一恆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內,一塵一劫,一劫之內,所積塵數,盡充為劫。地藏菩薩證十地果位以來,千倍多於上喻,何況地藏菩薩在聲聞辟支佛地!’」

文殊菩薩請佛說地藏王菩薩的願,和他所修行的行門,佛先讚歎他的功德,而後再說他的行和願。功德有大有小,果位上的功德也有大有小,佛用譬喻顯這個功德果位,說地藏王菩薩成就菩薩果位以來所做的功德,就像這個三千大千世界一樣的。

佛化的國土是三千大千世界,一個四大部洲算一個小世界,一千個小世界,為一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就叫中千了,一千個中千世界叫大千世界。這麼增加三次,總合起來叫三千大千世界。這一個世界裡頭所有的草、木、叢林,稻穀、麻、竹子、葦,山、石頭、微塵,一物一數,一個作一恆河。

印度稱恆河為「天上來」,說恆河的水是從天上來的,因為它的河水長,河沙非常的細,其細如面粉。恆河沙的那個沙粒分不出顆粒,我倒過,你用手捻一把,跟泥巴差不多,又把這個恆河沙子一沙作一個大千世界,一大千世界之內一個微塵作一劫。這一劫時間之內所集的微塵,一微塵又作為一劫,這個時間太久了!說地藏王菩薩證了十地果位的時間,千倍多於上喻。

一般神仙的數字,文殊師利菩薩都知道,不需要一劫了,馬上就可以答覆出來,連文殊菩薩都要經一劫還算不盡,佛都不能知,這個數字太多了!「地藏菩薩證十地果位以來,千倍多於上喻,何況地藏菩薩在聲聞辟支佛地?」就是說地藏王菩薩在聲聞辟支佛地還有一段時間,那個時間也很長吧!從他最初發心的時候,乃至於他證得了聲聞果位,證得了辟支佛果位,有很長的時間。

「文殊師利,此菩薩威神誓願,不可思議!」

總說地藏王菩薩的功德,只能拿「不可思議」這四個字來代替了,用我們的心是思量不到的,大家集體的智慧談論也談論不到的,這就叫不可思議。凡是說到不可思議,就是微妙的境界了,就是難知了。這是說菩薩的威神誓願不可思議。「威」,勇猛威力,「神」,就是妙、玄。我們說神通就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他表現出來,很神了,只是這個涵義。

還有他發的誓、願,願是初發願,誓是堅固的願,這個願力必須要做到的叫誓,這是誓願力,這些是不可思議的。

我們講《占察善惡業報經》的後半卷,說到菩薩的功德,讚歎地藏王菩薩:「不可思議!」《十輪經》的好疑問菩薩也向佛問說:「地藏菩薩究竟是從什麼地方來的?他究竟做了什麼事?都成了什麼的功德善根?」這三部經是配合起的,《十輪經》說的很多,每一樣都形容他的功德海。這種形容上的最高境界都是達到不可思議,像我們凡夫更測度不出來了,這是佛跟文殊師利菩薩說的。

文殊師利菩薩說完地藏王菩薩的功德,就說他的效果,下面一段就說地藏王菩薩,你要是信他,聽到他的名字,我們會得到什麼好處?

「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菩薩名字,或讚歎、或瞻禮、或稱名、或供養,乃至彩畫刻鏤塑漆形像,是人當得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墮惡道。」

三十三天就是忉利天,他當有一百次生到忉利天,永不墮三塗。僅僅是聞到名字,讚歎、瞻禮、稱名、供養,或者是請尊紙像也可以,請尊木頭雕的也可以,請尊泥巴做的也可以,或者你自己拿泥巴捏一個也可以。

〈聖德錄〉中間有一段故事:有一個人在路上撿到一個壞的手杖,這個手杖頭雕的是一尊地藏像,他感覺把菩薩像丟到地下太不尊敬了,就把這尊像拿回去供在那兒,但是這尊地藏像已經燒得很黑了,很不好看,很不莊嚴。後來這個人病死了,到了閻王爺那兒去了,閻王爺要治他的罪,地藏王菩薩就來了,不過不是殊勝威德莊嚴的,而是黑漆漆跟他那個木棍上的像一樣,這個比丘就跟閻王爺說:「這個人是我的護法,是供養我的,因為他供養我的關係,你把他放回去吧!」

閻王爺見到地藏菩薩來了就站起來,這個人在那兒看著,莫名奇妙的,他不認識,「那兒來這麼樣一個比丘?」等他回到陽間來,忽然間看到他供的手杖上頭的像,「原來就是這一尊像!」只是供這尊像也是有作用的,所以只要我們心誠、恭敬,紙像也好、木雕也好,你念《地藏經》把他擺到頭前,功德效果也是一樣的,就能夠不墮惡道,就能夠出離苦難了。

在〈三寶感應錄〉的要略裡面也有這麼一段記載:唐朝的時代,益州的法聚寺,有幅地藏王菩薩像,這尊像是坐一個床上,高約八、九寸,這尊像經常放光明,在唐朝麟德二年的時代,地藏王菩薩像放光的情況傳到長安,在這一年的八月份,皇帝下命令,照這尊像再畫一幅供到宮廷裡面。這樣一來,長安城所有信佛的人大家都畫、都供養,無論畫多少次,無論誰供養,一律放光。

為什麼地藏王菩薩有這麼大的威力?有這麼大的感應?就是我們前面所說的,地藏王菩薩成就他累生的誓願以來,時間太久了,功力太深厚了,誓願太大了!我們大家都知道「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有的人就認為說地藏王菩薩永遠成不了佛,因為地獄永遠不空;我說,地藏王菩薩早成佛了,地獄沒有的,真有地獄嗎?

不錯!有六道有輪迴,在般若義上看,一切諸法是緣起性空的,是眾生的執著;但是你做的業,業果不亡,確實不虛的。如果像凡塵這麼執著,佛到了那個果位,像是人間的名利,說:「這個佛名望高、地位高,成了佛就究竟了。」這是凡塵的思想,佛得報我們的恩啊!他的成佛是我們幫助他的,如果他不度眾生、不行六度萬行、不利益眾生能成佛嗎?每個佛、菩薩要是不利益眾生不能成佛。大家看看〈普賢行願品〉的第九大願「恆順眾生」經文是怎麼說的?我們經常的要報眾生恩,就是這個涵義,不要執著。

但是現在講的不是理,你心裡的觀想也特別重要的,不要一講《地藏經》,地獄的名詞說多了,就想:「這裡有我們一份吧!」這裡沒有我們的份,我從來沒想到我會下地獄,幹什麼想下地獄?天堂都不願意去了,還要下地獄嗎?經常想的極樂世界、淨佛國土,說:「想行嗎?」想就是行了,十法界都是想的!不過想的方法不一樣,要修觀,要行持。

《金剛經》上講:「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但是現在我們的業果沒空,我們莫造業,造業要下地獄。其實你造的業也是幻化的,下到地獄也是幻化的,現在你的肉體就是幻化的,這是深一層的涵義。地藏王菩薩的境界就是這樣子,我們講《占察善惡業報經》,「一實境界,二種觀行」怎麼解釋?應該對照著來解釋,不要從現象上看,要以真如實際的理體來看。

所以這些「威神誓願不可思議」,地藏王菩薩是以圓滿究竟證得了「一實境界,二種觀行」,他度眾生要是經常像我們這樣著眾生相,有情又有愛,那就不是地藏王菩薩了。還有,「地」是心地,「藏」是含藏無漏性功德,人人都是地藏,人人都是佛,以這種心情來讀《地藏經》,就沒有恐怖,沒有顛倒夢想了。

現在我們道友們有很多人讀《地藏經》,近半年來的感應很多,也有很多的事實,但是這只是小感,不是大感,真正要求到大感應,那就是加持我們利益眾生。怎麼樣利益呢?把地藏王菩薩功德向每一個人讚嘆宣說,這就是報答地藏王菩薩,使地藏王菩薩更加持我們,也使一切人都知道、聞到地藏王菩薩名號,減少罪業。

前面講聞到地藏王菩薩的名號都不會墮惡道了,那我們就都讓一切人聞到地藏王菩薩的名號,使人人都不墮惡道。不是你把這些人都感化,而是你能有這麼一個心,發了這麼一個願。地藏王菩薩最初也是從發願來的,當他沒有成就這種威神誓力的時候,不也是從發願來的嗎?我們現在傚法地藏王菩薩,也可以這樣發願,也能得到這種利益、神力。

「文殊師利,是地藏菩薩摩訶薩,於過去久遠不可說不可說劫前,身為大長者子,時世有佛,號曰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

前面講地藏王菩薩度了無量無邊不可說不可說的眾生都成了佛,成了大菩薩了,還有那麼多的鬼王、天龍八部。諸佛菩薩是已經成就的,這些鬼王是還沒有成就的;後面佛給堅牢地神授記,那些鬼王將來會成佛的。因此我們必須以一種平等的眼光觀照,來顯現地藏王菩薩的殊勝功德。

地藏王菩薩度了那麼多的人成佛,他怎麼能夠有這種殊勝功德呢?剛才我念的這一段經文就是說地藏王菩薩最初的發心因緣。佛教講任何事情都講因果,但是最初的因最難了,要碰上因緣,還要你自己的善根成熟、發現了,才能發起這個善因,但是發了心,遇到了挫折,不論經過多少劫、多少年、多少代都沒有關係,只要這個種子種下去了,到了一定時候它會成熟的。

這是說明地藏王菩薩最初在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面前發的心,在發心修行利益眾生的時候,是在不可說不可說劫之前,「劫」就是時分的意思,他最初發心想利益眾生的時候,或者學佛道的時,與現在距離的時間是不可說不可說劫之久。那個時候他是做什麼的呢?他是一位長者的兒子。

在那個時候有一尊出世的佛,叫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地藏王菩薩在那個時候發心,就發這一念心,信佛了。他的發心是看見佛的相貌好、長得莊嚴,他產生欣躍心了,他也想得到佛的相好,就發了這麼的一念心,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就生生世世的來修行、來發願。

我們現在大家聞到地藏王菩薩,講他過去因地修行當中的一些事情,是讓我們也來學習的,讓我們也這樣做的,隨著他發心。這是講發菩提心,發了菩提心以後一定能結菩提果,所以現在地藏王菩薩雖然是沒有成佛,但他肯定會成佛的。說地獄永遠空不了,那是我們所看的,地獄實際上是沒有的,從體上來認識是沒有的。我說這句話,大家就用世間相來認識吧!有些人沒有看見過監獄,因為你的六親眷屬沒有犯罪,用不著到那裡去探視,監獄究竟是什麼樣子你並不知道,就算看到監獄門,你也不知道監獄裡頭是什麼事,沒有那個業你是看不到的。

這跟我們現在的情況是一樣的,你沒有地獄業,永遠見不到地獄。有些人曾經見到鬼,他就相信絕對有鬼;有些人從來沒有見到鬼,就絕不相信,就是意要遇到鬼也得要有那個業,沒那個因緣,你想見也見不到。大家懂得這個意思,就知道初發心的功德。

《華嚴經》這麼記載,說「初發心時便成正覺」,初發心的心跟成佛的心,「如是二心初心難」,這兩個心我們看見的是成了佛的心,佛說:「這個容易,只要發心一定能成就」。

每個人都有六親眷屬,你周圍的人要是不信佛的,你怎麼勸,他信也不信,信了之後遇見挫折也會退心的。今天有人間我這麼一件事,有位吳姓弟子,昨天晚上八點多鍾,在八十八街出了車禍當場死亡,他皈依我還不到三個月,卻遇到車禍死亡了。他夫人的內心就有點懷疑,她感覺到自從他信了佛之後,煙也戒了,表現特別的好,為什麼這個時候忽然之間會撞死?我們往往一遇到挫折的事情,信心就打了退堂鼓,好像沒有得到加持似的。

我說:「因為他信佛的時間很短,種子才剛剛種下,還沒有轉動,業果已經成熟了。」大家都看到過出車禍的,錯一分鐘、晚一分鐘或者速度快一點、慢一點都可以過得去;遇到車禍的,有的不嚴重,有的很嚴重,有的從來沒出過車禍,一出車禍就死亡,這是各有因緣,不是一定的。

所以說發了心不是沒有變化的,如果你發了心,環境突然變化,家宅平安,事事如意,你的信心逐漸增長,那是你的福德,你積累的福德能夠有這種善因;有些不是這樣,剛信佛,挫折事就來了,很多的逆境全來了,什麼原因呢?我們中國有句老話叫「鬼怕惡人」,殺牛、殺羊或者殺豬的屠戶,他拿著那把屠刀,什麼也遇不見,他也不信邪,你說他那個報好像也沒有報到身上,從來也沒有找他,好像沒有因果,惡人反而得到善報。

有句話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大家感覺到放下屠刀就可以成佛了。「好!我從來沒有拿過屠刀,我當了這麼多年和尚都還沒有成佛;他一放下屠刀就成佛了,哪有這種道理?」這是說他放下屠刀從此向善,他將來一定能夠成佛。但是放下屠刀後,可不像他拿著屠刀時,鬼也不找他,他的事業也很順利,要是放下了屠刀,他的事業就不順了。以前他是惡人,人家不理他,那個業報還沒有成熟;現在是善人了,該還債了,還債的時候就不舒服了,又退回惡人去了,下地獄的都是這等人。

比如說,我們以前最初心裡頭信佛信得很懇切,到晚年不信了;不但不信了,吃了一輩子素,要死的時候吃葷、妄語、兩舌、惡口,什麼都犯了,什麼原因呢?這個因果錯綜複雜,就是他最初發心的時候就不是真心,投機取巧。所以說在佛門投機取巧很危險,因此到了晚年涵養不夠,沒有那個德,業報就全來了。所以我們說一發心就成佛,這個發心很不容易,發心得真發心,發什麼心呢?利益眾生。

「師子」,獅子很兇猛的,他動作很「奮迅」,「奮迅」就是奮猛的意思,為什麼拿獸來形容佛呢?這是比喻的意思,說佛在因地當中做功德利益眾生是很猛烈的,以他的威神力壓住眾生的妄想心。我們度眾生有時會後悔的,師子奮迅則勇往直前,絕不後悔。假使我們做佈施,舍心很重,施舍的人自己的生活都困難了,後悔了,說:「我該留一點,該把產業留下,不該這樣舍。」一後悔,前功盡棄;並不是過去舍的功德沒有了,是要打折扣,同時道心漸漸也退了。所以應該像獅子那樣子,一直到佛的果位,永遠勇往直前,再不後退了。

「具足」,具足什麼呢?「六度萬行」,我們把六度說成萬行,包括相當多,說佈施度,佈施就包括了財施、法施、無畏施。

「如來」,就是佛了,「如」者是如如不動的意思,「來」是來即不來,

「來」是動,「如」是靜,動靜一如的意思。佛利益眾生,他在《金剛經》說,他沒有作意的,不像我們眾生有作意的,他是應眾生的機緣而現。就像我們這個心,你在這兒靜靜的,人家一叫你,你就動了,叫你的這個聲音與外面的環境稱為境,你的心被他一叫就動了,就隨了那個境,這就不是如來,心不能夠轉境就是眾生;心如果能轉境,外面不論是什麼境界相,你的心不動,安安靜靜。

「萬行」是因,「如來」是果,萬行是修行、做好事的時候,培育成佛的佛國,那是因。如來是證得的果,這是由於他利益眾生時候像獅子那樣的猛力,任何的挫折都不能退墮他利益眾生的心,因此他的德號叫「師子奮迅具足萬行」。

「時長者子見佛相好,千福莊嚴,因問彼佛:‘作何行願,而得此相?’時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告長者子:‘欲證此身,當須久遠度脫一切受苦眾生。’」

這是他最初發心的動機,他見了佛,看見佛的相好。像我們在座的諸位,過去有沒有見過佛?都見過,不曉得哪尊佛,太久了!怎麼知道呢?《金剛經》上說,你聽見《金剛經》這個名字,乃至於你能夠見到這部經,都不是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種的善根,都是千百億佛所種的善根,你在很多佛的面前種過善根了,今天才能聞到《金剛經》或者聞到般若部門經典的名字。像《法華經》、《華嚴經》、《楞嚴經》等等,大乘經典的名字大家差不多都聞到了,而且每一部經的功德都是非常的殊勝。

同樣的,你聽見地藏王菩薩一個名號,這個功德都不是一生、兩生種的善根,沒有這個緣,聽不到這個名字,大家往往不注意這個殊勝因緣。現在佛經印很多,不過,地球上現在有五、六十億人,真正能夠看到《地藏經》、看見佛經的,我看數字還是很少,連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也沒有。整個世界信佛的人有多少呢?不到五億。因此要相信這個殊勝的因。

不可說不可說的時間,在諸佛看來也就是一念之間。「時無定體」,時間沒有一定的,是依照我們心力而定的。當你看連續劇看到高興的時候,瞪著眼睛看,兩個鐘頭過去了,不會感覺疲勞,還希望它能夠演長一點!當你看一部小說看到高興的時候,兩、三個鐘頭不知不覺就過去了;反過來說,當你不高興的時候,僅僅是一刻鍾卻感覺相當長,等飛機或者接人,或在馬路邊上站著等誰出來,你來回走,很著急,「怎麼還不出來?」本來時間不長卻感覺到時間很長。

時間是依你的心而定的,當你成了道,悟得心體的時候,你就會知道,時沒有體,就隨你的心。我們中國有句老話,叫做「朝生暮死」,看水上的蜉蝣,早晨生,到了上午太陽一大就死了。天人看我們人的壽命就跟那個蜉蝣一樣的,其實一個人只要心正,只要做好事,時間長短都沒有關係。不可說不可說劫,乃至無量數劫才成佛,大家以為很長,你到成佛的時候回頭一看,很短,好像昨天的事一樣了。

我現在回想起六十年前的事就如同眼前,年輕的小孩子盼著過年,老年人感覺到一晃就過年了,小孩子的一年可長了,他一天天盼著怎麼還不過年?我們北方要是過年,會穿新衣服,吃的也好、玩的也好,也不用上學,因此小孩想過年,老人就不是這樣子。

所以不要把時間的長短看得很畏懼,最好是沒有畏懼的心理,你修就好了,不要去計較,不在那個境界上,用心去轉變,你的心才能堅定。這句話的意思是證明了你的發心並不堅定,時間長了就畏懼了。最初我坐監獄,要判我三十年,嚇都嚇死我了!那時候沒有判期限,等到過去了,三十年,五十年也沒有關係了,人生就是這麼回事,所以什麼事情要是看破了,放開一下,什麼事都沒有了。

這是講地藏王菩薩的發心,現在是我們的發心,我們要學地藏王菩薩發心,我們也發心。發心不一定,有的是看到佛的相好,有的看見無常,就像我剛才講的那位弟子,一個鐘頭前他還好好的,汽車一撞當場就死亡了,過兩天再一燒,燒完了,就沒有了。大家要觀無常,他年紀輕,身體滿強壯的,才三十七歲。

有無常的心理,你就不要等待,聽了就去做。這部經是讓我們去修行的,每一品都有修行的方法,有很多人都念《地藏經》,但是你知道它每品的修行方法嗎?每一品都有,第一品讓你學習地藏王菩薩的發心,讓你們見到佛的相好,見到地藏王菩薩的實相,還可以看到眾生苦,看到無常,你說:「我想厭離無常,想得常。」不生你就不死了,生了必死,出生了就注定你死亡,但是怎麼死卻不一定。怕死就不要生,只要不生就沒有死了。

不過沒有辦法不生啊!你就學佛,像佛涅槃了就不生不滅了,你自然就不會死了。你觀空,一切諸法不存在,本來沒有生滅、沒有生死。

這位長者子就是地藏王菩薩,最初發菩提心的動機,因為看見佛的相好就發心了,發心想得到。我們人人都有這個願心,看見一點好事都想得到,想得到你就努力去做,一定可以得到的。他對著佛這個相,心裡說:「為什麼他的相是這樣?為什麼我的相是這樣?為什麼他的相比任何人都不同?」就起了疑心,就問他說:「佛的相是怎麼得的,要怎麼樣做才能得到?」要是指印度釋迦牟尼的報身說,佛的相是千福莊嚴,因為他有百劫修相好,要是照盧舍那的法身說,八萬四千好,乃至於無量好。

他說:「你做了什麼事?發了什麼願?得到這樣的相?」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就告訴他:「你想證得這個身是可以的,你去度脫一切受苦的眾生,先把眾生度了,就可以增加相好。」

前面講欲界、色界、無色界,這三界的苦處太多了,比如害病的病苦,求不得,怨僧會、愛別離。大家都有過一段愛別離,離開媽媽、離開家跑這兒來。

每個人都有別離的痛苦,也有其它的苦,要把這些受苦的眾生都度了,你才能得到這個相好。

「文殊師利,時長者子因發願言:‘我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為是罪苦六道眾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

這是地藏王菩薩第一次發願,不過,還沒有說「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後面還有發願,這一世是男子身。

有位居士問我:「地藏王菩薩盡變成女的,怎麼不變成男的?」我說:

「地藏王菩薩最初因地的時候是做長者子的,後面才做婆羅門女光目。」

「際」是邊際的意思,「未來際」,未來際是沒有結束的,哪有邊際呢?就是他的這個願,「盡未來際」,永遠的不計時間,不管時分長短,反正盡未來際,未來還有未來,未來無邊無際,未來是不停止的。三際本來不存在的,過去沒有了,現在過去了就是未來了,我正說這句話是現在,這句話一聽,過去沒有了,哪一個是未來?我正說話的時候就是未來。

未來定不出來,三際也是不可分的,勉強的說這是現在,是今年的現在,正說話的時候就是現在,可是這現在不存在了,沒有了,哪個時候才是現在?這個界限劃不清楚,你剛說的這句話過去了,過去不可得,過去已經過去了,什麼時候是未來?我們有些問題是沒有經過思考,沒有動過腦筋,你去參,開悟了你會得到的。

「為是罪苦六道眾生,廣設方便」,我們認為人、天比地獄、餓鬼、畜生好得多,阿修羅是哪一道都有,人間的惡人就是阿修羅。在街上搶錢,無緣無故打死人的那個就是阿修羅,他不是人,沒有人性了。

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眾生,就是在這六道之間來來迴迴轉,有一些人不承認六道輪迴,因為他只知道人道,以為人不會變畜生的,信基督教、天主教的人不信輪迴。

我有一次跟他們辯,他說:「我們不信鬼神、不信輪迴,沒有輪迴!」我說:「基督耶穌怎麼到人間來的?」他說:「他是從天上來的!」我說:「他的弟子把他告發到監獄,他被釘到十字架上,死了上哪兒去?」他說:「上天了!」我說:「不是斷滅的?」他說:「不是斷滅的,又回天上去了。」我說:「天上到人間,人間回天上,這就是輪迴。」

像我們從中國到美國來,這也叫輪迴,輪了一道了,現在你已經到這兒來,完全變了。這兒的生活方式,一切的文化跟以前不同,在現世之中就輪迴了。你們大家的福報好,我的罪業重,我住了幾十年監獄,我也輪迴了,那就是地獄!要另外去找地獄嗎?在人間相就是佛經上所說的諸種種相,一樣的。以前很多人都是這種感想,說地獄一定是在地底下十八層,大家看一看《地藏經》,在閻浮提的西方,我們去極樂世界可能要經過地獄,因為它在西方!不過這是意識到的,你看不到,我剛才說了,沒有這個業是見不到。

地藏王菩薩是為了度六道眾生,但是度六道眾生沒有那麼簡便,很不好度的,這裡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都有,曉得哪一位是化身的?勸人家信佛、念經、拜懺的,說不定就是地藏王菩薩的化身。地藏王菩薩化的身比我們現在地球上的五、六十億人多得多,他度的人集合起來就那麼多人,當然不只是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一個地方,無量的世界,在這虛空中的很多世界。

你必須有善巧方便,沒有善巧方便,你度了他,他不是那麼聽話的,此中眾生剛強難調難伏,不是很容易度的。

我們大家都有這個感覺,當你勸不信佛的六親眷屬信佛,他不信,還不如度別的眾生,度你身邊的眾生很不好度。

什麼叫「眾生」?在佛經當中說:一者是眾人共生叫眾生,大眾共生的。因為在這個世界剛一成立的時候,就在虛空中,所以地球上什麼都有,因為虛空什麼都有,虛空不是空的,裡頭含的成分太多了。組成虛空的時候,光音天的人下來玩,看見地上有一種地肥,他一吃這個地肥就飛不起來了,因為是共同而生的,那是化人,沒有男女,化現生的。我們到極樂世界去,大家說念佛到那兒去,沒有父母,在蓮花裡化生。我們這個世界上現在有沒有化生人呢?有,你沒有緣不認識。

像在終南山裡頭有些老修行他見到化生人,來自別的星球,語言不通,但是他修得三昧、修得神通了,就能跟他共語,反正不是我們這個世界的語言了。就像我們這個世界的共同語言,你也沒有辦法溝通,現在到了美國,我們都是學英語,以前如果沒有學的話,語言的隔閡很大。這是一種眾生,就是共同而生的。

還有一種是眾緣假合而生的,我們現在是眾緣假合,父精、母血、地、水、火、風所組成,這些都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實的。無自性,也就是所謂壞性,凡是可壞的東西,沒自性的東西都不是真實的,這叫做假合。我們經常講四大五蘊假合,地、水、火、風,和色、受、想、行、識五蘊,說這些法合成了才有這麼一個人,這是和合生存的。

「以是於彼佛前立斯大願,於今百千萬億那由他不可說劫,尚為菩薩。」

這是說地藏王菩薩從他最初發心以來,雖然經過的時間很長,但是眾生界沒有盡,他一直在因位做菩薩,因為他度眾生是盡未來際的!未來際還有未來際,未來際是盡不了。

這是釋迦牟尼佛跟文殊師利兩個人的對話。釋迦牟尼佛對文殊師利說,地藏王菩薩在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前立了這麼一個願,經過了百千萬億那由他劫的長時間。 「那由他」是印度數量的一個名詞,在我們這兒說是億,這個億就像萬億那樣子,有時候也翻「不可說」,「不可說」這個數字就不能再計算了,經過這麼一個長時間,就是到釋迦牟尼佛這個時期來說地藏法門的時候,已經經過這麼長的時間了。他不僅發這一次願。

「又於過去不可思議阿僧祇劫。」

「阿僧祇」翻為「無量數」,無量數就是計算不出來的數字,說不可思議;一個不知道數,兩個不知道數,到不可思議的無量數。

「時世有佛,號曰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彼佛壽命四百千萬億阿僧祇劫。」

在過去不可思議的阿僧祇劫,到了覺華定自在王如來這一尊佛的時候。那尊佛的壽命就活了四百千萬億阿僧祇劫,佛的壽命這麼長,眾生也是這麼長,這距離在我們這個世界算起來就太久了!

怎麼知道佛的壽命那麼長,那個世界的眾生也那麼長呢?釋迦牟尼佛活了八十歲就入涅槃了,因為我們的人間是百歲,距現在兩千多年了,現在的人壽命活百歲的人已經不多。但是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壽命是四百千萬億阿僧祇劫,那個時候我們是不是也在降生?我們種的因緣也久了,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我們流轉得太長了。

「覺華」,「覺」是果,「華」是因。「定自在」,有因果都能夠自在,自在是因三昧而得自在的,「如來」跟前面一樣。佛的聖號要是講起來太多了,大致知道一個佛,他因什麼德號要利益眾生,視當時的情況而定的德號。這個「定」字,佛在《楞伽經》講「楞伽常在定」,是說佛在度眾生的時候,做什麼事都在定中的。

我是沒見到佛,以前我有位老師父,就是大家都知道的虛雲老和尚,他的威儀特別的好,我在鼓山四、五年沒有看見過他的眼睛,我問他說:「老和尚您常在定嗎?」他笑了說:「沒有!我哪有那種定力?」有定力的人無論做什麼事情,他心裡頭都是在定中的,就是不被境轉,這是指佛說的。我是舉這麼個例子,這是我所見到的。

有些定力好的人,你看他在這兒也應酬,也跟你談話,他又在那兒入定的。我們腦子裡頭有多少的線?我們可以拿錄音機來比,那裡頭有很多的線路,我們的腦子也是這樣,這個思想眼你說這句話,另一個思想則想著別的事情,每個人都是這樣,做著這個的時候又想別的事情。你要是能把所有的思路集中成為一條線是很不容易,集中的時候又能放出去很多條線,這叫做出三昧而發智慧,做一切事情而不離定,能收能放,這必須是大菩薩,非得到三昧不可,沒有得到三昧是沒有這種功力。

「像法之中,有一婆羅門女,宿福深厚,眾所欽敬,行住坐臥,諸天衛護。」

佛經過四百千萬億阿僧祇劫壽命還是盡了,示現的化身完了。「像法」,就是佛涅槃之後。

「像法」是對著「正法」、「末法」說的。剛才我講的沒有正、像、末,也沒有過去、現在、未來,那是就理上說,事上還是不通的。事是事,理是理。佛滅後五百年,這個時候還算是「正法」。

「正法」跟「像法」怎麼分別呢?「正法」時期成道者多,聞了佛法就能成道;什麼叫「像法」?「正法」後的第一個千年都叫「像法」,「像法」得道的就沒有「正法」那麼多了,但是聞法、信法的還是很殊勝,還是很多。「末法」有一萬年,「末法」信的不那麼誠懇,而且信的也少了,毀滅佛法都是在「末法」的時候,「正法」時期絕對沒有。

在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像法的時候,有一個女孩子,是淨裔的女孩子。淨裔在印度是貴族種姓,四大種姓之一。「宿」就是過去,宿世種的福德很深厚,所以一切人都很尊敬她。「眾所欽敬」,欽佩她、恭敬她、尊敬她,「行住坐臥,諸天衛護」,不論她走路也好、行動也好,坐也好乃至於臥,行住坐臥的時候都有諸天來衛護她。

像我們念經,感覺到好像念得不對,有點恐懼感,或者念得有點煩熱或者發冷。或者念得很高興、很愉悅,心很舒服,這是你的周圍環境變了。像《地藏經》講的惡鬼神也來護法,他來聽《地藏經》,雖然轉善了,可是善根不具足,他給你的感覺就不是很舒適。或者感覺心裡頭毛毛冷冷的,後面好像有什麼東西,總覺得後面站著有人。或有時感覺很愉快,那是護法的善神。如果你受了五戒,受一戒有五個護法神護著你,五戒總共有二十五位,你要是犯一條戒,就少了五個護法神。三皈依沒有破還好,還有根本的護法。「諸天衛護」就是指這個意思,當你有危險時候,諸天會護衛你。

今天有位居士跟我說,他的同事開著日本豐田小車,跟一部砂石車撞上了,一下子這部車子就把他開的小車撞飛了,到了路邊上,他下車看一看,什麼事都沒有,只有他的車門有一點問題,撞扁了一點,載砂石的車子確壞了,人也受傷住院,他卻沒有事。在當時他也沒有害怕,但是很不服氣,罵說:「今天真倒霉!」

第二天他害怕了,班也上不成,聽到警察的偵訊筆錄把他嚇著了,警察說:「戴砂石的車是鋼鐵做的,你這部小車一定會撞碎的,是什麼原因造成那輛載砂石的車子碎了,你這部車子卻沒有呢?」因為這位居士教這位同事念《地藏經》,他才念了七天,你說他信不信?當然信!

上面提到那位開大車的人死了,開小車的居士卻沒有事,怎麼理解呢?大家想一想,問題的答案就在這兒。你說這位居士為什麼有感應,而他沒有感應?不能這麼理解!感應都是一樣的,各有各的因緣,各有各的業。

說到「末法」,我們現在都在末法,末法一萬年,已經過一千年了,還有九千年,都是屬於末法。解放初期,大陸上的人說佛教從此滅了,我說:「還早呢!沒有那麼容易!」後來落實政策,又都平反了,要印經比較容易了。佛法興了?也不見得,反反覆覆的!隔沒有多久又變了。就是這麼興興滅滅,滅滅興興。這裡要拖一萬年,時間還早,等到都滅完了之後,《阿彌陀經》還要延長一百年。由於諸佛菩薩的護持力,還有人能看到《彌陀經》,這不是我們隨便說說而已,具體的事實確實是這樣。

以前我從監獄出來,想找一部〈普賢行願品〉,各個寺廟都有,但是都用封條貼起來,找不到一本經可讓我念的,每間寺廟都封起來了。等到七九年之後,逐漸開放,由香港寄、台灣寄可以吧?根本收不到的,這些道友們寄的書都在海關上沒收起來。因此我們知道法滅,一個政治命令,可以讓你都見不到了。沒有也很容易,但是有了也很容易,好像一變化就有了,怎麼有的?怎麼沒有的?這裡頭有因果,我還沒有神通,有神通就會知道。

因此我們能有這樣殊勝的因緣見到佛經,很不容易了。我現在念的佛經一直是偷出來的那兩本,在哪裡偷的?監守自盜。我以前有位道友,他說:「這部經不能借,借了犯法的!」我說:「我都住了幾十年監,你就大點膽子拿出一本,你不會住那麼長的,要是住監我替你去。」就是這樣拿出來的。拿出來後我就找人油印,散出去了。有人說:「你不怕再坐牢?」我說:「我早準備死了,根本就沒有想活著!」大家在有佛經的時候沒有感覺到困難,到了沒有佛經的時候,你想找一本經難極了,等到法滅的時候,你想看,困難極了,沒有了!

所以「像法」、「末法」跟「正法」當中的區別相當大。我們現在是末法,你碰到幾個證道果的?碰到幾個很了不得的僧人?你沒有那個福報了,原因就在此。我在廈門的時候,學生要求我們再請幾位好法師,我說:「你看我們中國哪個地方還有,說出來我就去請!」他說:「為什麼沒有了?」我說:「你沒有那個福報了,你有那個福報、有那個因緣,文殊菩薩還在你面前現身,你沒有那個福報有什麼辦法呢?你的福報跟我的福報差不多,你也就聽聽我這種沒有神通也沒有道德的法師給你講,你要找再好的法師,還得修行三大劫,你遇到我算不容易了!」他說:「怎麼不容易?」我說:「我在監獄住了三十多年出來,還能夠到佛學院來講,已經很不容易了!這就是大家的感應。」

我們不要往高處想,要看看自己的份量,做事不要做過分的事,我們只有這麼大的福報,也只能配聽這個癟腳的法師講一講,所以到了末法的時候不能夠依法行持。將來大家學完《地藏經》,我們依法行持,哪怕七天都好,光說不做,得不到什麼好處,一天二十四小時,就是在那兒名、利、貪、瞋、癡、慢、疑,絞腦汁做事情,但是在佛法上,你用了幾分鐘真正修行?撥了多長的時間?

你要求感應,稍微一不如意,「我不信這個了,這個不靈!」你不信跟我有什麼關係?你信是你的福報,我只會感覺到我沒有能力勸你,覺得自己道德不夠。我只能懺悔,也不能要你非信不可,因為我的德行不夠,若我的德行夠了,能夠折服你、攝受你,讓你相信。

佛、菩薩天天在你跟前,佛、菩薩也很著急,你就是看不見、聽不著,有什麼辦法呢?因為我們沒有證果,所以得不到加持力,這要怨自己!如果你相信我說的話,把世緣放下,修行一個七,七天不行,再來一個七,我的命不要了,不想活了來修行,三個七過了一定得到效果,不要太長,念阿彌陀佛七天就行了,念地藏王菩薩還有地藏王菩薩加持的特殊方便。

所以佛法是叫我們做的,它只是個方法。「法」就是方法,知道方法了,你不去做怨誰呢?我肯定我們這裡沒有完全吃素的弟子還不少,連這點口福都舍不得,你還想要佛菩薩加持你?

我希望大家念一念《地藏經》或者是念一念地藏王菩薩,你也要利益眾生啊!要我們舍很多錢?我們都是打工吃飯的,錢很少,沒有那個力量。況且你往哪兒舍去?念一念地藏王菩薩以法佈施加持,轉這個業。這個世界上的人五、六十多億,有五億人口來一起修行,我們就能把末法變成正法。法也沒有正法,也沒有什麼末法、像法,而是我們人心壞了!如果有道,法就變正法,沒有道,正法也變成末法了。

因此我們諸位道友共同來給這個世界消火,念一念《地藏經》。我們說的很多,做的很少,乃至於說的很多,一點都沒有做,怎麼會有效果呢?不會有的!現在很多的火難,投人壽保險也好、汽車保險也好,不過是賠點錢,人都沒有了,錢有什麼用?

我感覺到佛教導我們的是真正的保險,你要是做了,真正保險,絕不是欺騙。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很多的苦難,因為不自在、不自由就是苦難。你何妨下一點功夫試一下子,試一試是不是靈?如果不靈的話,我們一個禮拜花兩個鐘頭聽經也可惜了!看電視還高高興興的,不比這個好?坐這兒聽我這麼樣說有什麼用處呢?你真正做了才知道它的用處。

比如說你有病,把藥拿回來卻不吃,病怎麼會好?這個就是藥,就是告訴我們的方法,貪怎麼對治?瞋怎麼對治?癡怎麼對治?如果沒有這種智慧,就想方法怎麼樣增長智慧,但是要誠懇。有的居士問我:「我喝了不少地藏水,智慧還是沒有增加!」我說:「還有幾件事你有沒有做到?」他問:「哪些事?」我說:「你不許吃葷,三七日不吃葷。」他說:「不吃葷還行嗎?」我說:「沒有辦法不吃葷,不要增加智慧,就吃肉去吧!還有,你別打妄語、別說瞎話,三七日別說瞎話。」很多事你做不到就要求菩薩靈,靈不了的!你要是按照經上所說的去做,絕對靈。

不靈還要信嗎?這幾千年當中,別人得過靈驗的特多,為什麼到我們這兒就不靈了?因為我們沒有照樣去做。你如果斷絕一切緣,靜下心來,平靜的做一下子,做七天就行,你的思想、意識跟你的睡夢、行住坐臥全變了,只可惜一天二十四小時都不容易做到。

大家學佛法,不是標榜說我是信佛的人,我也在聽經、念佛,頂著這麼一個善人的名義,沒有什麼意思。我們佛教徒應該做點實在的事情,要對得起自己,對得起諸佛菩薩,否則種的善根還要經過很多的苦難,才能夠離苦得樂,苦是不容易離的,等苦來了,你後悔就晚了。

我是經常準備要死的人,不過還沒有死,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死,但是死必須準備點資本,準備死不是燒幾個紙錢到陰間。陰間是不用紙錢的,沒有這回事!要是提到功德,雖然說沒有大神通,該知道自己的死亡吧!現在眼睛越來越花,耳朵越來越聽不見,牙齒咬不動的東西越來越多,還有這個痛那個痛,不是告訴你要死了嗎?你怎麼還不注意?你的眼睛晃晃搖搖的,一跟人談起閑話來,一高興把什麼都忘了,等到五欲境現前的時候,一點辦法都沒有!你有什麼把握呢?

我勸我們道友們今後在行的方面要注意一點,「哎喲!太困難了,我做不到。」你一天利用一個小時,辦不到,半個小時,辦不到,早晨起來對著西方念十稱佛號該辦得到吧!花不到幾分鐘,你再想一想,想想極樂世界,這樣子都引導你往善路走,能夠生到極樂世界了;如果這一點都不做,佛菩薩要加持你,他也無能為力。

如果火難過去了,或者加持我能夠發財,就到這間廟來修廟,或者給菩薩換一個金,換一個袍,或者供一個幢,供個幡、供香、供花,那要看你當初是發什麼願,等以後好了,當然到廟裡去,這是一種還願。他發這個願,要把一切受苦的眾生都度盡了,這個願就不容易還,所以他是以無量生來還的,還到他度的人全成大菩薩了,也成了佛了。地藏菩薩自己示現比丘相,而且說地獄還有沒空,這是就「有」說的,他的願沒有滿,願沒有滿他不成佛。

實際上他的願早滿了,為什麼呢?說地獄未空,那是我們的看法。在《占察善惡業報經》上講「一實境界,二種觀行」,「一實境界」,曉得我跟一切眾生性體平等的,自性是空的,沒有天堂,也沒有地獄,也沒有十法界,因此沒有眾生可度,這是從菩薩觀點說的。但是從眾生觀點說呢?不行!苦真是苦,我們就空不了,盡管身體沒有了,壽命盡了,但在意識當中、八識田中,又轉去了,沒有空,也沒有達到這種境界,這是隨業而轉。

地藏王菩薩現的千百億化身,化現的就不實。我們一切眾生何嘗不是自性化現的呢?也是這麼自性化現,但是我們把它執著起來了,就空不了。空不了就要受苦,一執著就苦,不執著不苦。我們每天要經過很多的事情,有心煩的時候,也有不如意的時候,如果放不下就苦了。要放下,曉得人生一切諸法都如是,如夢如幻,不要過分的當真,如果心裡想開了,就不苦了。

某位女居士的伴侶死了,一天到晚地哭,他死了還是死了,你能把他抓回來嗎?不可能!如果你放下了,他走他的,你做你的,從你的觀點說,現在不苦惱了,曉得這是因緣假合的。我們在座的任何人都得走,不是這樣嗎?我們就是像住旅店一樣的,到時候辦完事了你還不走嗎?這段因緣了了,你也得走。看別人走了,我們也跟著悲哀,人家哭得很厲害,我們也跟著傷心,有的人心軟,也照樣跟人家掉眼淚,那是他不認識這一切法都是假的。我們自己也如是,別人也如是,看開一點就自在了,自在就解脫,解脫就不苦惱了。

所以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的救眾生,觀世音不苦惱啊?地藏王菩薩在地獄救眾生,地藏王菩薩不苦惱啊?要是像我們這種境界,那苦死了!為什麼他現在不苦惱了?不苦惱是現在,是他已成了大菩薩。過去的時候他照樣苦惱,我們是講他過去的故事,大家就以輕鬆的心情來聽故事。

在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入滅了之後,在像法之中有婆羅門女這麼一個童女,她過去做的功德不少。「宿」就是宿世,不是現在了。由於這位婆羅門女過去世盡做好事,做了很多的功德,因此她這次轉世做了婆羅門女,大家對她很恭敬,很欽佩她,因為她有道德。有福德的人,誰見到都歡喜,就像我們見到佛像都很歡喜,為什麼呢?福德大,他過去有福有慧;如果沒有福的人,別人見了就討厭,但是這種人也有因緣,也會有不討厭的,那是跟他同等沒有福的人。

因為她受人家恭敬,過去宿世一定有種善根。說這個是讓我們學習,我們懂得這種道理了,我們也要學習,走到哪裡都有人幫忙,幫你的那些人也是護持你的法!我們念經的時候,有些人感覺到奇異的現象,你不要執著,如果一執著,它可能變成干擾你的現象。例如你念經,念得看見光,或者看見像,或者身上發熱,或者身上發冷,不管它,照樣念你的經,那個境界就沒有了。

如果因為出現這種境界,你把經本一合不念了,下回再也拿不起來。這種境界這樣一現,你便念不成了,這就阻礙你的修行,成為逆境。如果你不執著,更增加你的信心,就知道你逐漸的銷業了。業不是一次就銷盡的,因為業太多了,我們一定要懂得這種道理。

這位婆羅門女在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像法當中,由於她過去的善根,「行住坐臥,諸天衛護」,不論她走路也好,在家裡住著也好,反正在四威儀當中,都得到天人的護衛;到哪兒去,護法的天神就跟著她,但是她自己不見得知道。我們每個人信了佛之後,念經也好、拜懺也好,每天都要做些佛事,受了三皈依,就有些護法神跟著你,很多的事情可以遇難成祥,減少很多火難的事情;但是你要行,不行的話,漸漸會消失的。

「其母信邪,常輕三寶。是時聖女,廣設方便,勸誘其母,令生正見,而此女母,未全生信。不久命終,魂神墮在無間地獄。時婆羅門女,知母在世,不信因果。計當隨業,必生惡趣。遂賣家宅,廣求香華,及諸供具,於先佛塔寺,大興供養。」

但是這婆羅門女的媽媽輕慢三寶,不信佛、法、僧,而婆羅門女她是深心信佛的。最初勸她媽媽,她媽媽還是不信,她想種種的方法,用比喻或者用例子、用感應,講因果勸她媽媽產生正知正見。她媽媽似信不信的,懷疑心沒有消失;當她正信還沒有生起,對於佛、法、僧三寶還沒有信仰,「未全生信」時,壽命盡就死了。因為她邪知邪見,謗毀三寶,所以魂神就墮在無間地獄。

這位婆羅門女知道她媽媽在世的時候不信因果,像我們吃肉的時候,

「豬、羊這一道菜該吃的!」還有種想法:「這不是我殺的,人家殺了嘛!有賣的我才買。」反正種種理由就是我不負責任,換句話說,我是該吃的,這是講不信因果的情況。

因為婆羅門女的媽媽不信因果,她的女兒知道她媽媽不信因果,不但造罪,而且還是邪知邪見,凡是破了見的,一定下無間地獄。凡是謗毀三寶的,一定要下無間地獄。無間地獄就是受苦不間斷,生命不間斷。

婆羅門女知道她的媽媽一定會墮惡道;「必生惡趣」,「惡趣」就三惡道,地獄、惡鬼、畜生,因為你生前所作的行為,到死後自然趨向什麼果報,這個「趣」是趨向的意思。我們三寶弟子一天念佛、拜懺,乃至稱地藏王菩薩名號的因緣,不會墮三惡道。

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如何稱一聲地藏王菩薩,知道的人畢竟是少數;就算知道了,是不是肯專心一意的修行稱聖號呢?不見得!如果你真正的專心稱聖號,很多的事情會起變化,你自己會感覺到順當或不順當,平常天天念,今天散漫了,今天就會出點事,個人都會知道個人的事。

婆羅門女知道她母親在生的時候不信因果報應,不信三寶,於是在她母親死後,就大量的作佛事,傾其家中所有。「遂賣家宅,廣求香華,及諸供具」。「香華」是一種,供養佛的東西,或者幢幡、寶蓋。「於先佛塔寺」,「先佛塔寺」就是供過去佛的廟宇,「塔」也是廟的一種。「大興供養」,不是供養一點點,而是供養得很多。前面說了是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像法當中,「先佛」當然是指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她到寺廟裡頭去,看見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形像;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已經入滅多年了,他的形像還在寺廟裡頭。

就像我們見到地藏王菩薩,地藏王菩薩沒有到印度現這麼個像,這是在天宮,在忉利天。但是地藏王菩薩到人間現什麼相?隨眾生,應以何身得度者,他就現什麼像。為什麼我們稱新羅太子為地藏王菩薩呢?因為他的法號,他出了家的名字叫地藏,他在九華山裡顯神通、立道場,他並沒有顯示說他是地藏王菩薩化身,大家根據他的聖跡,認為他是地藏王菩薩化身。

至於在北京拈花寺,明朝的遍融老和尚,大家怎麼意識到他是地藏王菩薩呢?因為他死後現的是地藏王菩薩像。他養過一頭牛,那頭牛天天托著缽到村落去給他乞食,乞了食,這個老和尚就吃那個缽上的食,不吃寺廟的飲食。有一天這頭牛乞食去了,到一個橋上,人家跟它說:「老和尚已經圓寂了,你還來乞食?」那頭牛哞的叫喚一聲,站著也圓寂了。因此大家認為是地藏王菩薩的神通感應,稱他為地藏菩薩。地藏王菩薩現的身特別多,也現殘廢的,也現種種的像。

「見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其形像在一寺中,塑畫威容,端嚴畢備。時婆羅門女,瞻禮尊容,倍生敬仰。私自念言:‘佛名大覺,具一切智。若在世時,我母死後,儻來問佛,必知處所。’」

覺華定自在王如來涅槃了之後塑的形像在一間寺廟當中,「塑畫威容,端嚴畢備」,簡單的說就是塑得很尊嚴。婆羅門女為了給她母親求福,上寺廟裡去,包括打齋供眾,獻種種供養,見到佛像禮拜,求佛加持她。「時婆羅門女,瞻禮尊容,倍生敬仰」,「倍」者加倍的意思,不像一般人看了心裡也恭敬,但是誠懇不夠,她是很誠懇的。她自己心裡就這樣想:「佛是大覺」,「大覺」,不是一般的明白,是真正的明白,「大」就是稱體而明白的,見了性體,究竟證得了。

我們看到菩薩、二乘聲聞,他們也是覺悟了,但是那種覺悟不能稱大覺,只有佛能稱大覺,因為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自己成佛了,度了一切眾生,跟他有緣的都度了,就是覺他;因為功行圓滿,所以成為大覺,具足了一切智慧。

故事的當中說,因為她媽媽不信因果,一定墮三塗,因此她媽媽死後,婆羅門女就把所有的財產,連家宅都賣了,當然連不動產都動了,浮財她早就拿出來供養了,這算是竭盡施的。到寺裡供完了,她內心就想了,這是一種回憶、禱告,也可以說發願的意思,她說:「假使佛在世,我媽媽死了,我問佛,佛就會告訴我,說我媽媽生到哪一道去了?」因此她非常沉痛的禱生求佛。

「時,婆羅門女,垂泣良久,瞻戀如來。忽聞空中聲曰:‘泣者聖女,勿至悲哀,我今示汝母之去處。’婆羅門女合掌向空,而白空曰: ‘是何神德,寬我憂慮。我自失母已來,晝夜憶戀,無處可問,知母生界。’時,空中有聲,再報女曰:‘我是汝所瞻禮者過去覺華定自在王如來,見汝憶母倍於常情眾生之分,故來告示。’」

在婆羅門女的禱告當中,「垂泣良久」,也就是她在禮拜的時候非常的悲哀,「垂泣」就是哭,有聲的、大聲的叫哭,「泣」是無聲的傷心!在這個時候她聽到空中發了聲:「泣者聖女」,佛稱讚這位婆羅門女,讚揚她為「聖女」,不是一般的女人,不是一般的發心了,「勿至悲哀」,你不要悲傷,「我今示汝母之去處」,我會告訴你,你母親到什麼地方去了。「婆羅門女合掌向空」,聽佛跟她說話,她就恭敬地向空中說:「是何神德,寬我憂慮?」

這個時候,她聽到空中的聲音並不曉得是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對她說話,所以她請問一下:「是什麼神啊?來安慰我使我不憂慮,自我失掉母親之後,晝夜的憶戀」,「憶」是回憶,「戀」,不舍。「無處可問」,我不知道往什麼地方去找,也不曉得問什麼人?也不知道我母親生到什麼地方去?「時空中有聲,再報女曰」,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就告訴她說:「我是汝所瞻禮者,過去覺華定自在王如來」。佛又現身了,為什麼現身告訴你呢?因為看到你思憶你的母親跟一般眾生不同,「倍於常情」,不是一般人的悲哀,所以來告訴你。

因為一般眾生的悲哀,悲哀以後就過去了,或者悲哀在心裡頭憶念不誠懇,儒家有句話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過去道家求法獲得感應的事情很多,但我們出家學道的人至誠的求,晝夜憶念,都有一定的殊勝境界,但是求多了、見慣了,就不起執著,因為你有多大的功力就能得多大的應,你是感,佛菩薩是應。以我們世間的話來說,你出了多大的力量,會得到多大的報酬。所以我來告訴你,就是這樣原因。

從這一段話就聯想到我們在求佛菩薩加持或者求消火免難的時候,我們做得不夠,地藏王菩薩在因地做婆羅門女的時候,他做的就夠了,還不只這一世,生生世世都得這樣子,相續不斷。我們前面講做長者子,這中間又隔了很多劫,他又做了婆羅門女,這是多生累劫的,不是一生一世的事情。我們在座每個人今生到了別的國家,還能在這個地方來學佛學,遇見佛法,共同的學習;我們的善根是不可忽視的,大家一定要培養這個善根,別讓它喪失了,這是很不容易的,轉一個面孔又不曉得要多少劫了。

「婆羅門女聞此聲已,舉身自撲,肢節皆損,左右扶侍,良久方蘇,而白空曰:‘願佛慈愍,速說我母生界,我今身心將死不久!’」

這是婆羅門女的表現,前面講她的憶念,憶念到什麼程度呢?從她現在的行為表現,她的憶念比一般人深得多,聽見佛跟她說了,她是不顧惜自己的身體,她的心到了她所憶念的東西,跟她的性命相關。所以這個時候,她因為憶念母親而忘了自己的身心了。經佛這麼一說,她就舉身自撲,感謝佛的恩,「肢節」,四肢或者頭部,碰到頭破血流,磕到地上,這都是肢節損害的表現。

照顧她的人把她扶持起來,她這個時候是昏迷狀態,「良久方蘇」,隔了很長的時間才蘇緩過來。又對著空中說:「願佛大慈大悲的憐愍我,說出我的母親到什麼地方去了?」 「界」就是處所。「我也是不久將死的人了!」這是地藏王菩薩在因地時候的一段故事。她的母親死後,回憶母親,就到廟裡拜佛去求,她求到什麼程度呢?求到不要她自己的生命,所以感應到佛現身了。

「時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告聖女曰:‘汝供養畢,但早返舍,端坐思惟吾之名號,即當知母所生去處。’」

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就告訴她說:「汝供養畢」,佛事做完了,「但早返舍」,早日返回你的住處,「端坐思惟吾之名號」,就是思名,你回去坐著就念我的名號,「即當知母所生去處」,就知道你媽媽生到什麼地方了。這裡有個問題,什麼問題呢?佛為什麼不直接跟她說,還要讓她回去念名號,你本身就是了,還要念你的名號做什麼呢?

有人提出問題問:婆羅門女說她「身心將死不久」,為什麼要加這一句?

我的答覆是,她知道她自己的精力,到了這個時候她活不長了,感覺到心不在焉了,不在她身體上了,如果這樣子憶念她的母親,不吃不喝,什麼都不幹了;或者覺也睡不著,一心想她母親,這樣她自己會想死的,想到一定程度她會知道。這個時候經上沒有說她就要死了,「我今身心將死不久」是她自己覺得。

這個問題是覺華定自在王如來要告訴她就告訴她,不告訴她就不告訴她,還讓她回家去,還讓她念他的名號,要念他的名號才知道去處,佛當時為什麼不跟她說?這裡有一個很深的道理。釋迦牟尼佛要你念阿彌陀佛的時候,你見著阿彌陀佛了,也要念阿彌陀佛,想一想是什麼道理?我提出這個問題是讓大家在理上思惟,不要在事相上想。為什麼佛現了身還讓她念他的名號?

好像他的名號比佛更真似的,名是假的,見了真身佛還要告訴她:「回去念我的名號!」這就是我們持名念佛的關鍵,你能不能往生自己會知道的。就像剛才這位居士問我的問題,她怎麼知道自己身心將死不久?因為她憶念母親憶念切了,可以用她的生命代替母親受苦,就是這個涵義。

「時,婆羅門女尋禮佛已,即歸其舍;以憶母故,端坐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經一日一夜,忽見自身到一海邊,其水湧沸,多諸惡獸,盡復鐵身,飛走海上,東西馳逐;見諸男子、女人百千萬數出沒海中,被諸惡獸爭取食噉;又見夜叉其形各異,或多手、多眼、多足、多頭,口牙外出,利刃如劍,驅諸罪人使近惡獸,復自博攫頭足相就,其形萬類不敢久視。時,婆羅門女以念佛力故,自然無懼。」

這個婆羅門女就遵照佛的教導,禮完佛之後,「即歸其舍,以憶母故,端坐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因為她想她媽媽,她還是有目的的,要是不想媽媽,她就不求了。因為想她媽媽的緣故,就端坐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聖號。念了二十四小時,「經一日一夜」,這就是下死功夫,「忽見自身」,就看見自己的身體,就是心看見身,她自己感覺到她自己的身體到了一個海邊,這個海邊的海水跟我們平常到海邊觀風景的海水不一樣,那裡的水都開了,「其水湧沸」,熱度很高,跟我們燒的開水一樣。

在水上還有很多的惡獸,「盡復鐵身」,這些獸不是獅子、虎、狼的肉身,都是鐵身。在海上飛走,「東西馳逐」,東邊跑到西邊,西邊跑到東邊,幹什麼呢?吃人,這就叫地獄,雖然沒有說出地獄名字,但是到這個地方就是地獄。 「見諸男子女人百千萬數」,這些猛獸在海上東邊跑到西邊,西邊跑到東邊幹什麼呢?因為上面有男子女人百千萬數,出沒海中,在海中一下子沒下,一下子升起,這些惡獸就爭搶著吃這些人。

「又見夜叉,其形各異」,夜叉就是餓鬼,種種形狀,有的手很多,有的眼睛很多,有的頭很多、腳很多,有的腦殼很多。「口牙外出」,牙齒都長到外面,牙齒快的就像寶劍似的,「利刃如劍」。「驅諸罪人,使近惡獸」,這些夜叉專門攆這些人,讓他們靠近惡獸,雖然惡獸在海上追,這些人是逃避了,但是夜叉就圍著不讓他們往別處跑,「復自搏攫」,他自己也抓著吃了。

「頭足相就,其形萬類,不敢久視」,一般人看到這種情況就會怕到不敢長久看,婆羅門女不怕,因為她在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所以並不恐懼。

「有一鬼王,名曰無毒,稽首來迎,白聖女曰:‘善哉,菩薩!何緣來此?’時,婆羅門女問鬼王曰:‘此是何處?’無毒答曰:‘此是大鐵圍山,西面第一重海。’聖女問曰:‘我聞鐵圍之內,地獄在中,是事實不?’無毒答曰:‘實有地獄!’聖女問曰:‘我今云何得到獄所?’無毒答曰:‘若非威神,即須業力,非此二事,終不能到。’」

這個時候有一位鬼王就過來了,可能是主持這個地方的負責人,也就是負責的鬼。「名曰無毒」,這個地方指的「母」,要是形容法的話,貪瞋癡叫三毒,大概所有到這個地方來的眾生都是三毒嚴重的,這個鬼王叫「無毒」。他已經超出了,沒有貪瞋癡,乃至於斷了煩惱。他就很恭恭敬敬的對婆羅門女行禮,來迎接她,也稱她為聖女,「白聖女曰:‘善哉菩薩,何緣來此?’」

這個鬼王稱婆羅門女是菩薩,為什麼稱她為菩薩呢?能夠到這個海邊來的,有兩種力量能來:一種是業力,業力就糟糕了,那就變成被惡獸吃的眾生;二種是神通力。這婆羅門女當然不是因業力而來的,神通力呢?因為她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聖號,以佛的神通力,所以能到這兒來。無毒鬼王稱她為聖女,是因為能到這兒來不是一般的人,一定是菩薩,所以稱她為菩薩。

「時婆羅門女問鬼王曰」,婆羅門女就問這位無毒鬼王說:「這是什麼地點?我到了什麼地方?」 「無毒答曰:‘此是大鐵圍山西面第一重海’」,這個地方就是到達地獄了,第一重海,裡頭還有海,多少重呢?有八重海,到了第八重了才是鹹水海。經上說,這海一共寬八萬四千由旬,一由旬四十華里,在鹹水海建立的,才是我們過去所說的四大部洲,鹹水海的中間有座大山,這座大山叫迦羅,是純鐵的,也叫鐵圍山。

婆羅門女就問無毒鬼王說:「我聞鐵圍之內,地獄在中,是事實否?」她問話的意思,就是不肯定!我只是聽說鐵圍山裡頭有地獄,是不是事實呢?

「無毒答曰:‘實有地獄。’」不錯!實在是有地獄。「聖女問曰:‘我今云何得到獄所?’」我怎麼來到這兒?「無毒答曰:‘若非威神,即須業力,非此二事,終不能到。’」 一個是你有業力,一個是你有神通力。

婆羅門女的神通就是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神通,讓她念聖號而到的。就像我們念阿彌陀佛聖號能到極樂世界一樣,要是不念阿彌陀佛聖號,十萬億佛土你到得了嗎?一個佛土也到不了!連四天王天、忉利天都去不了,能到十萬億佛土的極樂世界去嗎?是阿彌陀佛聖號把你送去的。

婆羅門女能夠到鐵圍山來,是覺華定自在王如來讓她念聖號而來的,所以,為什麼要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聖號呢?因為要能看見她母親的緣故,不念是看不到的。我們假使不念阿彌陀佛到不了極樂世界,必須念阿彌陀佛才能到極樂世界,那個時候也是兩種:一個是佛的威神力,一個是你自己的業力,那個業不是這個業,那是你做的極樂世界的淨業。業有善、有惡,那個是善業,這個是惡業。她的媽媽到這兒來是因惡業來的,她也到這兒來了,她到這兒來找她媽媽是因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威神的力量。

就像我們人間一樣的,現在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觀世音菩薩都在我們的地球上,四大名山都有;乃至於我們這兒也有,有緣的話你就會見到。你的業力跟他的業力結合了,你就看得到;你的業力跟他的業力不結合就看不到。也許在夢中,或者你也像婆羅門女這樣求,他會給你示夢。《地藏經》說的很清楚,你念得懇切他就示現,你能夠見到,但是不是究竟見到,如果究竟見到是證得了,永遠不離了。如果相應了,見了以後如果功夫又沒有了,那時又見不到了。

所以用功夫要像什麼似的呢?人家形容說像雞孵蛋,如果它孵蛋,溫度到了一定程度,達到目的了,那隻小雞就孵得出來。如果今天孵一下子,明天又跑了,所謂雞抱不成就雞跳窩,這顆雞蛋是孵不出小雞的。我們念佛修行也如是,今天不曉得什麼大心發起來,拚命的用功,明天發生一點兒挫折,「哎喲!不信了,令我瞎費一些事。」完了!又不靈了,這樣絕對得不到。說地藏王菩薩的因地,我們也得這樣做才行,不這樣做,希望會落空的。

「聖女又問:‘此水何緣,而乃湧沸,多諸罪人,及以惡獸?’無毒答曰: ‘此是閰浮提造惡眾生,新死之者,經四十九日後,無人繼嗣為作功德,救拔苦難,生時又無善因,當據本業所感地獄,自然先渡此海,海東十萬由旬又有一海,其苦倍此,彼海之東又有一海,其苦復倍;三業惡因之所招感,共號業海,其處是也。’聖女又問鬼王無毒曰:‘地獄何在?’無毒答曰:‘三海之內是大地獄,其數百千,各各差別,所謂大者,具有十八,次有五百,苦毒無量,次有千百,亦無量苦。’」

這個地方有很怪異的相,水怎麼會是開的,為什麼會這樣子呢?哪來這麼多罪人?(她知道在這裡都是受罪的,這個「罪人」是指受罪的意思。)惡獸又是怎麼形成的呢?為什麼長著鐵身子?「無毒答曰:‘此是閻浮提造惡眾生,新死之者,經四十九日後,無人繼嗣為作功德’。」沒人繼承他,來給他作功德、作好事,也沒有來救拔他的苦難。

他在生的時候沒有做好事,沒有善因,沒有善因不會得到善果,就感這些惡果,那麼他做了什麼業、造了什麼罪?「當據本業所感地獄,自然先度此海」,這裡還是初步的,裡頭還多得很,地獄的名字也多得很。讓她看到這裡是因為她媽媽就在這兒,並沒有到本業所感的地獄去,因為她給她媽媽做功德,四十九日後,她媽媽就離開了。

「海東十萬由旬又有一海,其苦倍此」,你看見這個苦不算,這個海的東邊十萬由旬又有一海,那裡的苦比這裡還加一倍,這個海之東,又有一海,那個苦比這個苦復倍。「三業惡因之所招感,共號業海」,那個地方的海叫業海,什麼業?惡業的。這三海都是身口意三業招感來的,叫業海。

「聖女又問鬼王無毒曰」,我問你地獄,你卻跟我說海,無毒說:「我答覆你,三海之內就是地獄,為什麼說海,海就是地獄,這個地獄多得很,其數百千各各差別,所謂大者,具有十八」,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十八層地獄,不是層次,不是一層一層的,說下十八層地獄,好像過了一層又一層,據《地藏經》說,並不是這樣子,而是有這麼十八個地獄。這十八層是最重的,十惡不赦的那種。「次有五百」,比十八層地獄的苦要好一點,但也是「苦毒無量」,「次有千百」,就多了,「亦無量苦」,說不清楚。

我在監獄裡頭想過,監獄裡有很多的層次,重刑犯、輕刑犯,還有管教犯,各種犯人住的牢房、監房看管都不一樣,我就想到這裡有點像《地藏經》所說的地獄,各個不同。輕犯,他的牢房門就是開著的,可以在院子裡跑,活動活動,又可以去勞動;嚴重的就不行了,有警察押著他們,有時候十個人,有時三個人押在一起,看著他們,不許互相說話。像我們這種嚴重的,一人一間房間,沒有說話的機會,外面有警察來回看著,門口有這麼一個大的窗戶,不是銅牆鐵壁,而是石頭的,反正砌得很堅固,只有這麼大一個門,這個門是幹什麼的?遞飯的、送水的,一天一次。

我就聯想到這比地獄還好,但是從人間模擬到那個形式上也就是這樣子,差不多。大地獄、小地獄、重地獄,我想就是這樣子,無非是受的苦多一點。但是那都是化身,苦過去又化了,一日之間萬死萬生,讓你受苦。我們可能前生前世都度過,不過現在不記得了,因為不曉得哪一生哪一世,我們信了佛之後好一點。為什麼呢?從我們的智力、信佛的程度、對於慈悲心的生起、覺悟心的成長、分辨事理的智慧就知道不是從地獄出來的,在三惡道出來的不是這個相。

「聖女又問大鬼王曰: ‘我母死來未久,不知魂神當至何趣?’ 」

她之所以求覺華定自在王菩薩,就是找她母親,「我母親死了不久,可能是才來,她的魂神到了什麼地方去了呢?」

「鬼王問聖女曰:‘菩薩之母,在生習何行業?’聖女答曰:‘我母邪見,譏毀三寶,設或暫信,旋又不敬,死雖日淺,未知生處。’無毒問曰:‘菩薩之母,姓氏何等?’聖女答曰:‘我父、我母俱婆羅門種,父號尸羅善現,母號悅帝利。’」

她是做什麼的?「聖女答曰:‘我母邪見。’」沒有正知正見,「譏毀三寶」,謗三寶,謗佛、謗法、謗僧,「毀」就是毀辱的意思,不是毀滅的意思,因為她還沒有那麼大的能力來滅三寶,「譏」就是譭謗信佛的人,說人家迷信都要遭受這個報的;看人家吃素,說俏皮話譏諷人家;看人家信佛說人家迷信,這就是譏毀三寶。

所謂她的行業,就是她做什麼業?平常愛做什麼?她說邪見,因為邪見的內容就是譏毀三寶,有時候她也信一些,但是未全生信,前面說她勸她母親、度她母親,用種種方便,但是她母親未全生信。所以她「設或暫信,旋又不敬」,一會兒信,一會兒又不信,反反覆覆。我們有很多信佛的道友,你勸他信了,他又反覆。

有時候信,有時候不信。「死雖日淺」,她死的日子不久,時間不多就是「淺」,所以「未知生處」,做這個業,肯定墮在地獄。地點是肯定的,因為有業。「無毒問曰:‘菩薩之母,姓氏何等?’聖女答曰:‘我父、我母俱婆羅門種,父號尸羅善現,母號悅帝利。’」

「尸羅」是戒,我們受戒就叫尸羅,「尸羅善現」是清涼的意思,另外的意義就是戒,「善現」就是我們中國話了,戒現清淨叫「善現」,「尸羅」是印度話。「悅帝利」也是印度的名詞,是善根成長的意思,名字很好,但是善根不成長。

「無毒合掌啟菩薩曰:‘願聖者卻返本處,無至憂憶悲戀。悅帝利罪女生天以來經今三日,雲承孝順之子,為母設供修福,佈施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寺,非唯菩薩之母,得脫地獄,應是無間罪人,此日悉得受樂,俱同生訖。’」

鬼王一聽到她父母的名字之後,「合掌啟菩薩曰」,無毒向她合掌恭敬,「願聖者卻返本處」,你打哪兒來的,還是回到什麼地方去,你也不要憂愁,也不要悲忿、懸戀了。 「悅帝利罪女,生天以來,經今三日」,生天已經三天了,怎麼樣生天的呢?「雲承孝順之子,為母設供修福,佈施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寺」,她有孝順的女兒給她設了供、修了福,在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寺做了供養,那天「非唯菩薩之母,得脫地獄」,同地獄的無間罪人,「此日悉得受樂,俱同生訖」。

《地藏經》上講,念地藏王菩薩聖號的時候,周圍眷屬,方圓幾十由旬裡都能夠隨著你得到善報。如果地球上念的人多,地球火難就沒有了;相反的,這個地球念的人不多,火難也特別多。我每次講經都要提一提,我們大家度眾生,沒有別的力量了,但我們還是有念地藏王菩薩的力量,或者念念佛、念念經、念觀世音菩薩、念其它菩薩、念佛號都可以,這就把他們度了,轉化一下,我們就用這個法佈施供養。

因為婆羅門女設供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福德,讓她媽媽周圍的這些地獄的罪人沾光了,也跟她一起生了天,「應是無間罪人,此日悉得受樂」,沒說他們也全部生天,但是受樂當然不是在地獄裡頭了。

「鬼王言畢,合掌而退,婆羅門女尋如夢歸,悟此事已,便於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像之前立弘誓願:‘願我盡未來劫,應有罪苦眾生,廣設方便,使令解脫’。」

「悟」就是明白了,開悟了。因為她供養覺華定自在王,她母親生天了,同日的人也生天了,也得到好處了。鬼王跟她問答完之後,合個掌,做個禮就走了,她也開悟了,就跟作夢一樣。其實她就是在作夢,我們夢中所見的境界跟這種境界是一樣的,大家都作夢嗎?作夢要能有這種境界,跟這個也是一樣的。

這一段就是本經要說的目的,顯示地藏王菩薩大願,說他的因,就是說他怎麼現在能夠有這樣的成就,能夠度這些人,他因地就發了這個願,經過不可說不可說劫的時間,這是說,他在不可說不可說劫以前的事,他發願盡未來劫,未來劫怎麼盡得了呢?未來還有未來,是永遠無盡的,永遠就有受苦的眾生,所有未來劫的應有罪苦眾生,我要廣設方便,令他們得以解脫,度完他們。

這個是地藏王菩薩做婆羅門女的時候,有這麼一段因緣,為了她媽媽,她看見眾生苦了,她立弘誓願,「弘」者大也,無邊無際的就叫弘,「誓」就是堅強支持這個願,誓必完成。後面還有願的,把這幾個願加一起,就是「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成菩提」。

「佛告文殊師利:時,鬼王無毒者,當今財首菩薩是;婆羅門女者,即地藏菩薩是。」

釋迦牟尼佛跟文殊菩薩講故事,現在就得證實一下,那些人都是誰啊?

「佛告文殊師利,時鬼王無毒者」,無毒的鬼王就是在我們法會當中的「財首菩薩是」,婆羅門女就是地藏王菩薩,「即地藏菩薩是」。這段故事是說地藏王菩薩在因地時候發願所感的果。第一品發了兩個願,一個做長者子發願,一個做婆羅門女髮願,這兩個願都是無盡的。




分身集會品 第二

「爾時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無量阿僧祇世界,所有地獄處,分身地藏菩薩,俱來集在忉利天宮。」

這是因佛的感召,佛跟菩薩是身身相通、心心相應的,要說《地藏經》,法主必須來,地藏王菩薩是這一法會的主人,這部經的名字叫《地藏經》,但不是一個菩薩、兩個菩薩,有多少呢?百千萬億,把這百千萬億增加到不可說,把不可說再說到不可說,都是從一數起的,一億數到百千萬億,再把百千萬億再說到不可說,把不可說再說到不可說不可說,沒有辦法思量,心裡頭想不到,口裡頭說不出來,還是不可量不可說。

「阿僧祇」是「無量數」,這個無量的阿僧祇世界,都有地獄,凡是有地獄處都有地藏王菩薩在那兒教化度眾生。這麼多地獄處的分身地藏王菩薩都來到忉利天了。大家不要認為是像我們這樣坐在講堂似的,這樣子忉利天也擱不下。忉利天怎麼容得下這麼多呢?忉利天不是像虛空似的,忉利天不是像四空天上的,四空天什麼都容得下,是空的!忉利天還是地表之上,在須彌山頂上,還沒有離開地,應當作不可思議會;化身,把那些化身都收攝起來就是一個身。

「以如來神力故,各以方面,與諸得解脫,從業道出者,亦各有千萬億那由他數,共持香華,來供養佛。」

「以如來神力故」,受佛的加持。凡是在佛法會中諸大菩薩所有一切神通,都把功德歸給佛,是佛神力所加持的,這些化身還有他所度的解脫者,或是從地獄出來的,或者「從業道出者,亦有千萬億那由他數」,也有不可思議那麼多。「共持香華,來供養佛」,手裡拿著香或者鮮花來供養佛。

「彼諸同來等輩,皆因地藏菩薩教化,永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些來者就是地藏王菩薩從業道教化出來,千萬億不可思議,「等輩」就是這些人,都是地藏王菩薩教化來的。教化到什麼程度呢?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都不退轉了。這是跟地藏王菩薩同來的大眾,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拔出地獄當了菩薩,永不退轉了。

「是諸眾等,久遠劫來,流浪生死,六道受苦,暫無休息;以地藏菩薩廣大慈悲,深誓願故,各獲果證;既至忉利,心懷踴躍,瞻仰如來,目不暫舍。」

這些人都經過長遠的時間受苦,在六道輪迴裡,因為地藏王菩薩慈悲教化的關係,使他們都能夠出離苦海,獲得果證,因此才能夠隨地藏王菩薩到忉利天。「瞻仰如來,目不暫舍」,我想可能是第一次見佛,所以那種殊勝感非常的親切,眼光連極短的時間都舍不得轉移。

我們如果見聞《地藏經》之後,不管你的理解如何,深淺各有不同,但是從事上來說,你信仰心懇切的話,對事緣絕對放得下,能夠一心一意的讀誦、禮拜、作觀想。然而因為我們沒有這種信仰力,不能夠目不暫舍,看了《地藏經》,看一看乃至於念一念就擱在那裡了。一天二十四小時,究竟有多少時間觀想地藏王菩薩?跟《地藏經》的經文對照起來,這些人到了天上見了佛的時候,他是什麼心情?當然他是斷了惑的,而我們是沒有斷,具足顛倒想。

現在我們講地藏王菩薩在因地之中,他是一感佛就應。我之前跟大家提過,為什麼婆羅門女要念聖號?因為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已經入滅之後,在像法時期,如果我們拿常情論斷,人死就不能復生了,怎麼還能來到空中說話啊?還能知道她母親到哪兒去了?這是情,不是智。為什麼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現身之後,讓她念他的名號?就是讓她念佛的時候,她的心跟佛的心相應。要是念念從心起,念念不離心,就能夠感應道交。

地藏王菩薩以他大慈大悲的力量加被我們這一些人,我們現在雖然沒有完全相應,這個種子種下去了,還得一生一生的相續不斷,切忌中斷。你經常誦《地藏經》或者〈普門品〉,經常的念觀音聖號或者念地藏聖號,念一念突然之間又不念了,或者碰到一個機會,碰到什麼境界,有什麼感應,你又再念了,這可以用幾種例子來說明。

母雞孵小雞的時候,所謂母雞跳窩就是它不願意孵,孵一孵拔腿跑了,它這一窩就是瞎蛋,一個也孵不出來。我說這個意思就是,我們要想求一種感應,得下苦功夫,萬緣放下,或者七天,或者十四天,或者二十一天。

自從去年講《占察善惡業報經》起,我跟大家說,供地藏水絕對能夠開智慧,增加相應,這是《地藏經》說的,《占察善惡業報經》也說了。喝水的不少,要想開智慧還早呢!

像經上說的,疑難經典聽到耳根,或者見到眼睛的眼根,一律在,永不忘失。為什麼沒有開智慧呢?經文所說的,要三七日內勿殺害,至心思念大士名,還有不能打妄語,不准邪婬,不准一切的口過。我想三七天不打妄語的,單就這一點的要求很多人做不到。還有就是你念《地藏經》的時候,沒有吃素,還在吃葷,那麼你要求修得到的感應來相應,這是不合理的。就拿一般的理說,他叫你做你不做,沒有照他那個方法去做,你怎麼能收到效果呢?

有沒有感應呢?我想感應是不少的。就拿吳居士的例子來說,自從他發生車禍開始,很多道友給他念經,也給他迴向,現在有明顯的效果。據我所知,我在紐約來來去去的兩年多,他往生了之後,各個寺廟都給他念經,這種情況是很少的。就拿慈雲寺、東初禪寺,還有我們這些道友,有的在廟裡念,有的在他的家裡念,一直都沒有中斷。如果他不是念《地藏經》,不是皈依了,跟這些道友結了緣,大家會給他念經嗎?而且念到很晚,那天念到十點半鍾,難道這不是感應嗎?要說把這個業轉動,不受這個果,他的力量不行,他那種作法也不行。

大家都知道目犍連尊者神通第一,為什麼會被外道打死呢?迦留陀夷尊者為什麼會被外道打死,把他埋到糞堆裡去呢?他的弟子後來在糞堆把他找出來。他們都有神通的,可以不受這個報的。安世高尊者為什麼到中國來,還要到河南跟山東的地方還報?這種例子很多,這是業果不失。佛所說法,一切法、一切事物,都在轉變當中,這當中有不變的,現在我們得不到,那就是體不變,在用上、相上都在轉變。變的程度的大小,時間的快慢,或者長久,或者短暫,這要看力量,看你猛利不猛利,千萬不要墮邪知邪見,因為外頭的境界相會影響我們內心的觀念。

聽人家一說:「是啊!他信了佛、受了皈依了,還給汽車撞死,沒有信佛還不會有事。」我說,他不信佛,還是照樣會出事,只是少了大家給他做佛事的殊勝境界。信了佛就可以讓這一切事故都不會發生?能做得到嗎?因為發生事故了,都推說信佛沒有效果,這是不大合理的,就常情來說也不合理。就你自己的信仰力,你信的程度,外人不知道,你自己內心很清楚,或者這些道友跟你家庭眷屬也很清楚。你說得很好,可是你做不到,完了又想得到經上所說的做到了才能有的境況,那是不行的!

比如你行醫,如果認為醫生一治就好,是不可能的,哪一個醫生都不能保證。我說這段話的意思,可能有些信力沒有紮根、沒有具足的時候,一個境界現前了,具體的事實在面前,信力就不堅定了,「我在這兒受罪,肉也沒有吃到,福也沒有享到,東方該享受的沒有享受到,西方的佛也沒有成就,兩頭都耽誤了!」不是這麼一回事!這種想法、這種思想的邏輯是不合理的。我這一段的敘說,就想解決這麼樣一個疑問。

我為什麼要住三十三年監獄?「你要是有德行就應該轉變果報,為什麼要去坐?為什麼要受報?沒有轉變,表示你沒有得道!」這要承認沒有得道,沒有那種轉變的力量。但是有時候自己一比較,連聖人尚且不免,何況我呢?所以我自己心安理得。我雖然是坐了監,但是我現在在說話畢竟有變化,我認為佛菩薩的加持相當大的,不然是不可能的,住三十三年的時間太久了。

每一個問題都可以用兩面來想。今天下午一位不信佛法的醫生,在紐約法拉盛區很有名,要見我,跟我談。他談的許多話,我們就知道他不太懂因果的觀念。他說:「我們醫生給人治病是好心好意給人治病,有人問我說:‘你是講醫德還是講醫錢?’」他答覆不出來,問我:「法師!這怎麼回復他?」我說:「很簡單啊!我要醫德,也要醫錢。」他說:「這樣說對嗎?」我說:「怎麼不對!當一位醫生當然要注重醫德,你說不要錢?我要吃飯,我有妻子、父母,得對他們負責任,所以我兩個都要,不過我不收昧心的錢。」

類似這種問題,我們在生活當中發生太多了,如果你只要按經文來解釋,解釋不通的,也許會退失你的信仰力、道心。「是啊!你看他信了佛之後還撞死,不信佛還好一點,要是不信佛也許不會撞到呢!」每一年車禍那麼多,我們登記究竟有多少個信佛的人,汽車並不會專門往信佛的身上撞,我想不會這樣子吧!這是因為他不信,他要找些一理由,使信的人也不信。

深奧的理論要能夠觀空、觀假,觀一切諸法無常、苦、空、無我,真能有這樣的證得,像我剛才說的這麼多問題一個也不會存在,可以堅定的信仰。我這樣說,是因為他不信,他找出不信的理由,但是我們佛教徒就說出很多信的理由。信跟不信,有感應沒有感應,跟你做的功夫分別很大。有些人心裡動搖,也在那兒漂浮,但是他過去宿世善根相當深厚,再怎麼動搖也不會不信的,就用不著我們擔心;但是他如果宿世的根性不厚,再遇到外境就會完全垮了。我說這些是增加大家的信仰力。

這好像不是經文的內容,但也是經裡所要求的,地藏王菩薩教你修持的方法,你一定要照這個方法去修持。要是照這個方法修持,讓地藏王菩薩加持你,你想求得就得到。菩薩是平等的,他的心沒有污染,是清淨的,這種求是你的心,感應是你自己的感應,跟菩薩相應了,你自己就得到感應。我們這個心跟一切社會上的事物,都是在不斷的運轉、不斷的變化,就看你怎麼轉、怎麼變。

「爾時世尊舒金色臂,摩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無量阿僧祇世界,諸分身地藏菩薩摩訶薩頂,而作是言:吾於五濁惡世,教化如是剛強眾生,令心調伏,舍邪歸正,十有一二,尚惡習在。」

釋迦牟尼佛摸地藏王菩薩的頂。這是佛教的一個儀式,這個摩頂,佛在世時候就如是了:「加持你!」或者是用我們現代話說:「你度眾生太辛苦了!」

「世尊舒金色臂」,形容佛那個臂跟我們不一樣,這是三十二相裡頭的。我們以黃色、金色性上,我們塑像都要貼金色的,表示尊重、莊嚴,而佛是功德感應的。有多少位地藏王菩薩到了忉利天宮?數字很不容易知道,也數不清,「百千萬億」完了,又「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無量阿僧祇世界」,這是處所,地藏王菩薩就在這些地方度一切眾生,絕不是像我們所想的,只有南瞻部洲五十多億人。

有人問我:「地藏王菩薩那麼多,比我們這裡的五十多億人不曉得多好多倍,我們怎麼還沒有看見地藏王菩薩?一尊也沒有看見!」這句話問得合理不合理?沒有信佛的人不懂我們佛教些好的道理,已信佛的弟子也對於這個意思不理解,分不清楚地藏王菩薩的化身跟他的報身、法身。現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的地藏王菩薩,但是你不認識!你能認識他是地藏王菩薩嗎?

在唐朝的時候,大家不知道金喬覺是地藏王菩薩。觀世音菩薩也是千百億化身度人的,你也不知道是觀世音菩薩。我們看他或者現一個女人身,或者現一個老太婆,而且看經文所描述的,乃至現為山川、河水、泉水,不但是有情,乃至於無情,菩薩都現身了。這只能意會,不能言傳,說也說不清楚,不可思不可議,想也想不到。

佛的金色臂就摸這麼多地藏王菩薩的頂,這可不是要我們排隊摸頂。我們信佛這麼久了,你有沒有夢見佛給你摩頂?乃至於有沒有夢見觀世音菩薩給你摩頂?或者有沒有夢見地藏王菩薩摩頂?我想這種事情很少發生。為什麼沒有呢?為什麼有人有呢?就是你沒有感應到。釋迦牟尼佛對那麼多大菩薩都沒有那麼做,為什麼對地藏王菩薩這樣做?這個大家可以想一想。

而且地藏王菩薩住的處所,不是像我們所想像的,只有我們這個小小南贍部洲,是無量阿僧祇世界,再加上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這麼多無量的阿僧祇世界,一個世界又有很多眾生,一個菩薩化身要度很多眾生。所以摸地藏菩薩摩訶薩頂的意思,是囑託他,釋迦牟尼佛就拿他自己做的例子說:「眾生難度!」眾生難度的這個義涵,我是體會出來了,眾生有種種欲,有種種的根性,佛菩薩要將就眾生,而不是眾生將就佛菩薩。他得隨緣,隨他善根的力量,還有種種語言、種種民族的個性等等不同的層次!

一邊摸著他的頂,一邊安慰他,一邊向他說,在這個五濁惡世的地方,世道不好。我們經常說這個世界不好、不清淨,這個地點沒有那個地點好,那個地點沒有另一個地點好,哪有好地方?在這五濁惡世裡沒有一片乾淨土!要教化惡世的這些「剛強」眾生,在社會上,我們把「剛強」當成好的字眼,說勇猛剛強,意志堅定。佛教則認為「剛強」是不好的,要柔軟善順。剛強的眾生也不喜歡剛強的人,也認為柔軟好、善順好,找對像,男的找女的都要找一個善順的、柔和的,不會找很粗暴的,動輒就發脾氣的,他不敢找,道理就是這樣子。

佛菩薩度眾生也是這樣子,你要度化他或者幫助他,他則設下種種的難題,想盡一切方法把你問住;第一個把你問住,第二個讓你答覆不出來,乃至於出一點事,他還拿你開玩笑,這種事情我碰見很多了,所以說剛強眾生不好度。我有一個眷屬跟我講:「你不要一天淨講度眾生,我就不度眾生,我度的眾生跟你不同。」我說:「你度什麼眾生呢?」他說:「畜生好度人難度,願度畜生不度人!」我說:「好!你去度獅子、虎、狼,你把它們度了,免得它們害人!」

這都是偏見,或者說是邪見,人有一定的福德,怎麼能跟老鼠、蒼蠅、蚊、蟲,跟那些畜生來比呢?雖然這世界上的眾生是剛強的,難調難伏。要是好調好伏的話,他就不需要菩薩來度,自己就度了,那又怎麼能顯出你的大悲心呢?在菩薩度眾生這一個境界要具足大悲心,要具足深心,你要有一切的善法,能夠有取之不盡的寶物,施與眾生,要是沒有這兩點,你怎麼去度眾生?

所以釋迦牟尼佛說:「你這個大悲心、這個智慧,我是理解的,因為我也如是。我在五濁惡世教化剛強眾生,使他們調伏、舍邪歸正很難,就是現在舍邪歸正的,十有一二。」 「舍邪歸正,十有一二」,有兩種講法:第一種,我已經度的有七八成,還有一二成沒有度脫,還是有邪知邪見;或者想讓他們舍邪歸正的,僅僅度了十分之一二,已經得度了的那個惡習還在。

就像裝過臭豆腐的杯子,你就算洗很多次,臭豆腐味道還是有,那叫習氣。我們很多的煩惱,說我降伏、克服了,不這麼冒火了,到時候又生起煩惱了。就像我們看人家的相面,說這個人從體質上看不出來,但是一看,有股氣就告訴你了。察言觀色就是這個意思,那就叫習氣。這種故事很多,佛在世的時候,有很多阿羅漢,他雖然見思惑斷了,習氣還存在。

有一個阿羅漢,他過去多生多劫都是生在貴族家,這回當了比丘,他的習氣還是照樣存在。那位阿羅漢有時候過河,他可以令河神斷流:「把這個水斷了,我過去!」河神因為尊敬阿羅漢,就給他斷流了。他怎麼說呢?他說:「小婢(他不稱河神)!斷流!」河神因為為恭敬他,斷了水讓他過河,回來就向佛告狀說:「你這個弟子太驕傲了!」阿羅漢就向河神懺悔說:「小婢!你莫瞋啊!」 (大家都笑了。)佛就是講這個習氣,這種無量劫來的習氣不容易斷。「尚惡習在」,我雖然是把他度了,舍邪歸正了,但是他的惡習還在。

「吾亦分身千百億,廣設方便。或有利根,聞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勸成就;或有暗鈍,久化方歸;或有業重,不生敬仰。」

這些話是釋迦牟尼佛勉勵地藏王菩薩的,說你可能遇到這麼一件事,但是「吾亦分身千百億,廣設方便」。我們就說四攝法吧!「愛語」,只說好聽的話,說眾生喜歡的話,不要對眾生瞪眼睛吹鬍子,只說粗惡語,這是不行的。佛是圓語的,他必須說人家愛聽的。還有,必須做與人家有利益的事情,不要讓一切人給你淨做有利益的事情,你應當做一切有利於眾生的事情,這叫「利行」,利於一切眾生的行門,這是方便法。還要「佈施」,施給眾生,有財舍財,有法舍法。還要「同事」,你示現跟他共同工作,他要是做什麼事業,你也做什麼事業,這就容易接近了。他是木工,你也是木工,一邊做著木工,談起來就把他度了。這叫做方便法,但是每一種的方便法還包括很多的類別。

要看那個人的善根鋒利不鋒利。利根就是他培的善根很深厚,一聞就懂了,一說他就明白了。為什麼佛在世叫正法呢?他一聞到佛法,馬上就證果。像法時還是有些證果,有些開悟的,但是就差得多,證果就少了;末法時簡直就是鳳毛麟角,很少很少。現在也是有利根的,一聞佛法就能理解,而且還能解說。有的學了很長的時間還是不能明白,甚至一句話跟他反覆說多少次,還是不能理解,所以利根跟鈍根是不同的;利根的人跟他說佛法,他一聞就信,一信就不懷疑,這就是有信心的,這樣的人就叫利根,信了之後他就承擔起來,就接受了,就去做,這叫信受。

信跟受兩者的意義不同,信歸信,而且能夠力行。我們雖然信了,也知道這個方法好,就是不做,不做效果就沒有了,要做才能收到效果。那時候不做了,信完了之後,等到善根發作,你又做了。等到什麼時候?受苦的時候才想起來。我那天作了一個很長的夢,在那兒苦到極點,在下油鍋的時候,就念了「南無佛」,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就念,一念什麼境界都沒有了。必須受苦難到了頂點,善根發現了,突然想起來念「南無佛」,爾後在第二次才念「阿彌陀佛」,才生到極樂世界。

我從那個夢上體會給我的啟示,說明信了之後,等到長成了,遇到因緣受苦了才死心;當苦難臨頭了,到了危難的時候才抱佛腳。我們有很多的道友,白天抽出了時間在家拜懺或者念佛,不說功德,就說你這個行門,這樣去做,很多的火難消於無形無相,你還不知道;我們眾生非得見了之後,苦非得受深重的時候,才知道佛說得不錯;要是沒有受到,他是體會不到的。

我沒有住監獄以前,人家跟我講生病,苦得不得了,我根本不相信,那個病或者那點不舒服,一害就過去了。因業我從來沒有害過病,感覺到沒有必要煩惱,也不知道病苦究竟是什麼味道。現在體會到了,「老苦」,耳朵不像以前那麼靈了,牙齒掉了,有些東西硬的咬不動,一咬確實痛,眼睛有時候花,有時候不花,就知道老了,八十歲了,恐怕苦一個跟著一個就來了,這就叫老苦了。等苦來了,不錯的,承認這個才是了。眾生心就是這樣子,要是沒有逼到他身心的時候,他不信,等逼到他身心了,他曉得不信是不行的。

那個時候念佛有好處嗎?有!效果不那麼靈,因為平常沒有做,你不熟練,不熟練要產生效果不可能,要一心用功。無論你作哪一行,新出道的工人,要想跟老工人拿一樣的價錢,根本不可能。你根本不會的,所以這個效果怎麼產生?

念佛、誦經,時候久了,他從修行當中體驗出很多的問題,知道應當怎樣做效果更好一點。如果你剛接觸到經文,就想開悟,剛修行兩天,就想了生死,哪有這麼便宜的事!不過佛菩薩還是大慈大悲來加持你,使你慢慢成長,使你信心更具足,用起功來更能深入。等入到究竟的時候,感覺你的功又是白用了,好像沒有什麼事了。成佛的時候一看,眾生跟我一樣,都具有如來智慧德相。

你現在還沒有承擔起來!「地」者心地也,「藏」者含藏也,自己就是地藏菩薩,也不用去拜地藏王菩薩了。可是我看你始終也「地藏」不了,因為當你的苦來時,當下你也不能夠自在。

法從淺入深,一步一步的進行,才挖一瓢就想挖出一口井,就想冒出井水,沒有這種事情。大家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完了還得當研究生,修碩士、博士,才有那麼多的知識。哪有剛入小學就想跟博士畫等號,可能嗎?

所以我們對佛教所有的教義,必須身體力行之後,自己才有一些體驗。雖然是佛說的種種法,但是在用的時候往往有出入。因為我們個人的根基、業障的深淺都不一樣,張三這個法則靈,但在李四則絕對不靈,因為從來沒有溫習過。所以必須有誠懇的心,得勤修,對於不是利根的人,佛菩薩就麻煩了,必須得勤勸他,使他別退心。

像我們一個星期講一回,現在又增加一回,變成兩回,這就是勤勸的意思。聽久了,自然就要去做;做久了,自然就開智慧了。越開智慧,你越願意做,惑業越消除,無論什麼事業,越順你越高興,你就感覺到佛菩薩加持我了、師父加持我了。如果是經常碰到困難,什麼事都碰到彆扭,信心漸漸就退了。所以必須得勤勸,必須得相信因果啊!

還有「暗鈍」的,就是很愚癡,怎麼度化他,他也不屑。你要想他真正不退失了,再換一生還不退失,分段身不管經過好多生,他只有向上增長,不再往下退了,這是很不容易的。有時候,佛菩薩度一個眾生,跟著他好多劫,那很不容易。我們自己懂得這種道理了,自己要自己加強。

「或有業重,不生敬仰」,這是根本不信。雖然化了千百億身,經過好多劫的度化,還是有根本不生信仰的。為什麼呢?因為他業重無緣。佛教讚歎佛的時候,不是像人家讚歎說:「萬能的主啊!」佛不是萬能的。無緣的時候度不了,你的業果成熟了,他不能代替你。盡管普賢菩薩發願代眾生苦,但是願是願,眾生的業果,誰的就是誰的,業果不失。只有加強心裡面的光明,你自己把你的業果轉了,那行!無緣的度不了。佛不能代你的業,這一點一定要相信,佛也是要你自己去作。

「如是等輩眾生,各各差別,分身度脫。」

這是釋迦牟尼佛說他自己,像這麼多的眾生各個不同,一個人的一生,該相同吧?還是不同!生命的前期、後期、中期都不同!我說這個不是看別人的一生,也不是學來的,這是我自己身體力行學來的。我現在出家六十年了,我最初的那十年不同,最近的又不同,中間的也不同,其中的反反覆覆、起起落落不知有多少,我剛才說的那些思想我都有過。我也懷疑過,究竟佛教是不是能解決我們的問題?佛所說的這個方法,我在具體的事物上是不是能夠得到?諸如此類這些事,我都經驗過。

由此差別的不同,佛就現了很多的差別身來度脫。上面是總說,以下就別舉了。

「或現男子身,或現女人身,或現天龍身,或現神鬼身,或現山、林、川、原,河、池、泉、井,利及於人,悉皆度脫。」

平等度脫,沒有分別心。像我們就不同,我們就有分別心,先從六親眷屬度起。可是外面的人都信了,你的六親眷屬就是不信,甚至兄弟姐妹就是不信,你運用很多的事例說明,他還是不信。因為他們跟你接觸久了,要度脫他,是要花很多的力量。

也有度男人現女人身的,也有度女人現男人身的,這要看具體的情況。所有現的身必須跟所度的那一個社會、那一層人有緣,以什麼身得度者就現什麼身,這是變化的、不一定的。就是遇到什麼因緣就現什麼身,或現天龍,或現神鬼,或現樹林,而「川」就是大水,「原」就是平原,或者河流、池塘、泉水,或者現井,這些對人是有利的,它是變現的,這類事情很多!

大家要是住過山林就可以體會得到,那些老修行看這個地方很好,他就在那裡住著。到時候要吃水了,方圓之內山上山下沒有水,需要下山去,把水背上來。十幾里路,一個下山,一個上山,這一天不要修行,背水就好了。不管怎麼樣,求佛菩薩加持吧!頭一天沒有,第二天把石頭掀開,它就有水了。你說奇怪嗎?一點也不奇怪,佛陀所示現的境界很多。

像有一個老修行,他住在藏王山,支的棚子倒了,他乾脆不支,就找一個樹底下坐下。在樹底下坐著,鳥兒一天在那個樹上鬧,弄得他心裡也不靜,他就在那裡磕頭,說:「佛菩薩給我個地方,什麼地方都好,讓我能夠修行。」磕完頭一找,才走沒多遠就找到一個洞,他就在洞裡修行成了。

以前沒有這種事情,後來現了,這就叫加持力。我們現在這個社會仍然還有神仙,也還有得道者,他們都哪兒去了?我見不著,等你把山打開就見到了。這個不是笑話,現在他們進去了,山封了,他要是拿手一掰,山就開了。不過我們沒有這種神通,我們掰不開。我們要是掰得開的話,到雞足山把迦葉尊者找出來,讓迦葉尊者跟我們說法。雞足山離得太遠,近處的有五台山的金剛窟,文殊菩薩常坐在金剛窟說法,虛雲老和尚見過,我們都見不到。我們到金剛窟,就是一座山,一個石頭,有這麼一個門,其它的沒有,這個門不是開開的,要在這兒求,求了靈了就開了門進去。類似這樣子,每部經典裡頭都有,你沒有這個因緣是不行的。

「或現天帝身,或現梵王身,或現轉輪王身;或現居士身,或現國王身,或現宰輔身,或現官屬身;或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乃至聲聞、羅漢、辟支佛、菩薩等身,而以化度,非但佛身獨現其前。」

佛在《地藏經》上說得很清楚,什麼身都現。釋迦牟尼佛的佛身入滅了,所現的男子身、女人身乃至這上面所說的都有、都在。你就好好修行吧!你求的因成熟了,緣就來了。緣起不是固定的,這個緣滅了,那個緣又來了;像海里的水泡,這個滅了,那個起了;好比我們這個分段身亡了,那個分段身又來了,是相續不斷的,無窮無盡的。佛菩薩度眾生也如是!無窮無盡的!緣成熟了,你求得相應了,佛就在你面前。

佛佛都如是。前面講,婆羅門女她求了,覺華定自在王如來還是現前了,告訴她了。佛不能跟著她,念佛號就行了。她是作夢,還是醒著,到了海邊?大家想一想,是作夢還是醒著?她怎麼去呢?怎麼能到那海邊去呢?無毒鬼王告訴她,一個是威神力,一個是業力,除了這兩種,她到不了。婆羅門女不是業力,她現在沒有威神力,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故,所以佛教念名號的原因就在這兒。我之前跟大家說了,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是這樣想這個問題?就知道釋迦牟尼佛也如是了,不是「佛身獨現其前」!

「汝觀吾累劫勤苦度脫如是等,難化剛強罪苦眾生。」

這段經文含著很深的意思。佛跟地藏王菩薩說:「我為什麼要跟你說這些呢?我要你知道,我經過累劫的佈施。」而且不是像我們給幾個錢,而是頭目手足、王位、妻子,什麼都給啊!竭盡施,投身飼虎,割肉餵鷹,這些事釋迦牟尼佛多生累劫來做得多了。這個娑婆世界,這個三千大千世界,沒有一個微塵地方,不是釋迦牟尼佛舍生的地點,他舍了好多身。所以說累劫的勤苦,做什麼呢?「度脫如是等」,就是我上面所說的剛強的眾生,而且是難化剛強的罪苦眾

生。

「其有未調伏者。」

上面等於是佛向地藏王菩薩敘述,真正的涵義就在這一段。說什麼呢?還是沒有得度的,囑付他去度。前面不是說「十有一二」,你要把他們度了,這就是佛的遺囑。

「調伏」的涵義很多,調伏你剛強的性格,要柔和圓融。不是講調伏,要調伏到相應。你要坐禪,調身調心調息,調到相應處了,就叫「瑜伽」,要相應,必須經過調伏。包括你拜懺、禮佛、誦經,都必須經過調伏的階段。

例如,你念經的時候盡打妄想,不念經沒有事,一打開經本,一坐在那裡頭,有兩種情形,一個是點頭打瞌睡,一個就是不曉得念那兒去了。面對這種情形,你自己要罰你自己,怎麼罰啊?從頭念起!看你第二遍還注意不注意,不注意,你再從頭念起,這樣就注意了。一個字一個字的念,不是那麼容易的。說我一個字一個字就念,你念吧!讀誦大乘經典,就是修行的法門。你念念能開智慧,念念能入定。我們念的經,一般說來能入定嗎?能入定!念得你自己就變成像鏡子似的,照著這個經文,一照過去,相當快,時間非常短暫。但是這個情形不多,怎麼不多呢?很少人誦經可以誦到定中誦的境界。

大家知道《華嚴經》好讀嗎?有的修行人他不到一個鐘頭就誦完一部《華嚴經》,這叫入定。這種功夫層次很多,有很多不同。一樣的誦經,你也是拿那本誦,我也是拿那本誦,有的出聲,有的不出聲,有的金剛誦。所謂金剛誦是自己聽到,外人聽不到,綿密不斷。同樣拿著本子誦,同樣也在修行,人家修觀的觀得相應了,你就觀不到,你一觀就睡著了。他隨著文字觀的時候,眼觀鼻,鼻觀心,還要不失掉那個字,你能做得到嗎?

所以要調伏,調伏就是功夫,不斷禮佛、拜懺、誦經,都含著調伏的意思。說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很不容易,大家試一試,讓你念念從心起,念念不離心,你就達到一心不亂了。你能不能每一念都從心起?能不能念念都歸心?你說念佛容易?要達到這種境界,不容易!這就要功夫,就要修行。要是真正的修行,哪一個法門都好,在修行的過程,一種是你自己在修行過程當中,你自己去體會,自己在那兒調。就像彈琴似的,音調不好,你自己得調,把弦調得不緊也不松,才能彈出美妙的音聲來;你如果緊了,繃!一彈斷了;鬆了,什麼聲音也發不出來。

別人念也是念,你那樣念也是念,但是這裡頭的情況完全不同。跟大眾念,敲著木魚念,那就不同了,你只要隨喜,你只能說種善根,要想修行,不是大家這麼一塊兒和著修行的。喲!末法了,大家念一念,種種善根而已;要修行,那樣念是不行的,絕對不行。還有些人,跟著大眾念的時候,他不曉得念到哪裡去了,他聽著人家念,他也跟不上,因為他平常沒有隨誦。所以說調伏很不容易。

「隨業報應。」

我剛才講了很多,講到你的業感,我們要求什麼,要取個報答。「應」就是你感應,你求就還報,得看你業做得怎麼樣,就是我剛才講的修行的過程,念佛也好,參禪也好,你的業做到什麼程度,那麼你的報應就達到什麼程度。為什麼你不靈?你沒有做好。就像王羲之的兒子學王羲之寫字,學了十幾年都不行,其中有一個字掉了一點,他爸爸王羲之查那個卷子時把它點上了,老和尚比他爺倆都高了,「可憐十年寒窗苦,只有一點像羲之」,結果一問,那一點是王羲之自己點的。學了十年,連一點都不像,不是那麼容易的!

不但出家的事業如是,在家的事業也如是,你要想讓事業達到巓峰,一定要用心。那個心就是你的智慧,要算計得恰恰合適,三個加五個絕對是八個。那麼用你的方法,四個加四個還是八個,兩個加六個還是八個。方法是不同,但是八個是目的。就是說,我們修行要能達到一個目的,但是在過程當中,你有你的方便,你有你的調伏方法,他有他調伏的方法,報應是相等的。為什麼有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法門多了,認定這當中的一法門,我們這麼修行,一人一樣,只要能達到那個目的而已。

「若墮惡趣,受大苦時。」

就是墮了三惡道,或者到地獄,或做餓鬼、做畜生,都叫惡趣;三善道不叫惡趣。受到最大苦難的時候,假使有未調伏的眾生,隨他業感的報應,墮到惡道就受大苦了。

「汝當憶念。」

那個時候,「汝」就是囑託地藏王菩薩,你應當憶念,記得、回憶。

「吾在忉利天宮,慇勤付囑。」

「慇勤」就是誠誠懇懇的,一遍又一遍的囑託。這部《地藏經》前前後後,釋迦牟尼佛囑託地藏王菩薩,到最後十三品〈囑累人天品〉還是一再的囑託。

「令娑婆世界至彌勒出世以來眾生,悉使解脫,永離諸苦,遇佛授記。」

令我所教化的這個娑婆世界,當我涅槃了,彌勒菩薩還沒有降生,在中間無佛的時期,地藏菩薩要負起責任,讓他們都解脫。

「永離諸苦」,不論三苦、八苦,一點苦都不讓他受到。「遇佛授記」,或者是遇見彌勒佛,或者是以後的佛,讓這些受苦難的眾生,未來都能夠遇到佛,都能夠成佛。「授記」就是記他將來在什麼時候成佛。

一般說起來,經論上說,凡是釋迦牟尼佛的末法弟子,在彌勒佛出世之後的龍華三會,不叫菩提樹了,彌勒佛是在龍華樹下成佛的。在三會上把釋迦牟尼佛遺留下來的弟子都度了。於是有些人就等著了,認為不要緊,我散散漫漫、懈懈怠怠的,等彌勒佛出世的時候我還是得度,反正有我一份。這樣的想法是絕對錯誤的。你要是一下地獄,下到那麼長的時間,彌勒佛過去了;或者你要是入定,你定中也過去了,那時間很長啊!所以不能等的,不能夠有這種不合理的妄想。你要好好的修行,不要等待;你要是能修行,在修行的時候彌勒菩薩來了,你也成了,等待是不行的。

好多經論是這樣說的,何況是《地藏經》,念了地藏王菩薩聖號了,地藏王保證你不墮三塗、不墮惡趣。但是你來人間,來天上,你還是要造業的,成佛也沒有保證,也就是沒有授記你成佛,你要爭取授記成佛才好。不要隨語言文字去取分別,那樣你很容易犯錯誤。這個錯誤可不像在人間犯點錯誤受點懲罰,這個錯誤一犯就錯好多劫,不能成佛!要時時觀心,時時不放逸,時時覺察,這樣子成佛就有份了。

「爾時諸世界分身地藏菩薩,共復一形,涕淚哀戀,白其佛言:我從久遠劫來,蒙佛接引,使獲不可思議神力,具大智慧。」

前面是阿僧祇劫那麼多,不可思不可議的,那麼多的地藏菩薩現在是一個地藏王菩薩。 「爾時」,就在佛囑託地藏王菩薩的時候,這些地藏王菩薩共復一形。就是地藏王菩薩把所有化身的、示現的、變化的都合而為一了,這種神力一變一收,是不可思議的,這裡頭哪位是地藏王菩薩也不知道了,不過現在沒有收,就在這裡利益眾生,我們自己都做如是想。

佛一囑託他,地藏王菩薩就「涕淚哀戀」,不過可不是像我們哭,「涕淚哀戀」是情,地藏王菩薩不是這樣子。我們從字面上,「涕淚哀戀」是可憐眾生苦的意思,眾生是難調難伏。因為佛囑託他,悲憫這一些眾生,這是大悲的表現,不是愛見大悲,是稱性而起的,因為一切眾生跟地藏王菩薩一體,人人都是地藏,人人都是釋迦,就是同體大悲。

佛說了之後,他就表白他的志願。「我從久遠劫來,蒙佛接引」,這個「佛」不一定是釋迦牟尼佛,也可以說是釋迦牟尼佛,佛佛道同,都一樣的。我也是受到佛陀教化的,所以我現在有不可思議的神力。地藏王菩薩承認自己有不可思議的神力,有大智慧。

「我所分身,徧滿百千萬億恆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萬億身,每一身度百千萬億人。」

這跟前面說的分身地藏王菩薩是一樣的。現在我共復一形了,但是我的分身還是可以到百千萬億恆河沙世界去,每一世界一身要化百千萬億眾生;或者,我這個分身徧滿百千萬億恆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又有我化的百千萬億身,有這兩種說法。地藏王菩薩的化身重重無盡,每一身要度百千萬億人

「令歸敬三寶。」

令這些眾生都能夠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永離生死。」

不說成佛,成阿羅漢果也可以,永離生死了,不到墮到六道了,不受輪轉了。

「至涅槃樂。」

最終達到佛果,究竟涅槃。

十方世界,往開闊想是無窮無盡的,收攝想是一微塵裡都可以,可開可闔。我們講《華嚴經》,說「一微塵裡轉大法輪,於一毫端現寶王剎。」我們這一個汗毛尖上,就是一個佛所教化的國度,就是一個大千世界,這種義理很深了。所以數字不論有多少,跟「一」相比,不論好多,要是沒有「一」,什麼數字都沒有了。所以〈普賢行願品〉就是一到十,一者數之始,十者數之終,到十就沒有了,重新開始還是一至十,百千萬億不可說不可說轉,還是得從一到十、從一到十這樣增加上去。沒有一的相對法,一切不存在。

我們本具的那個佛性,含攝一切諸佛、一切眾生,十法界就在我們自己的性體當中。所以說心地藏性,地藏王菩薩就是十方一切諸佛,也是十方一切眾生,都可以說的。但是這是理,事上,絕對不行;理是通的,事上,你不是我、我不是你。在理上,你也是我,我也是你,無相對法。我們在《占察善惡業報經》的下半卷講過一次了,這種道理我們說到這兒,大家明白這種涵義就行了。因為現在我們沒有證得,連相似懂也還沒有清楚,只是打開經本,聽佛這麼說,我們跟著這麼樣想,但是自己承認不承認這個問題呢?還是問題!

我能夠以一身度百千萬億眾生,那麼百千萬億的身要度多少眾生呢?乃至於百千萬億僅僅是百千萬億恆河沙世界的一個,這麼樣的往上去,反覆回來這麼一計算,所度的眾生就多了。過去如是,現在如是,未來還是如是,那麼地獄應該早該空了!地獄不空,永遠都不會空的。這些數字,它是包含不盡的。

「但於佛法中所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塵,或毫髮許,我漸度脫,使獲大利。」

他在佛法裡頭有這麼一點點的小善根,乃至看見三寶了。相反的,不恭敬,遇見三寶就謗毀,謗毀完了下地獄沒有問題,這是必然的;但是因為他有遇見三寶的因緣,到最後他還是要成佛的。哪管站在相反的立場上,只要接觸到了,也是種善根。所以《法華經》上說「單合掌小低頭,皆共成佛道」,他就算不合掌、不低頭,只要到廟裡頭旅遊逛一圈,他也要成佛的,但是時間可就長了。

這是地藏王菩薩向釋迦牟尼佛所做的保證,假使有這麼一個眾生,他在佛法中做的好事只一點點,極少極少的,像那個汗毛似的,像一滴水似的,或者像一個沙粒、一個微塵那樣的,我都要度脫他,使他得到大利益。

「唯願世尊不以後世惡業眾生為慮。如是三白佛言:唯願世尊不以後世惡業眾生為慮。爾時佛讚地藏菩薩言:善哉!善哉!吾助汝喜,汝能成就久遠劫來,發弘誓願,廣度將畢,即證菩提。」

觀眾生業緣品 第三

「爾時佛母摩耶夫人,恭敬合掌問地藏菩薩言:‘聖者,閻浮眾生,造業差別,所受報應,其事云何?’地藏答言:‘千萬世界,乃及國土,或有地獄、或無地獄;或有女人、或無女人;或有佛法、或無佛法,乃至聲聞辟支佛,亦復如是,非但地獄罪報一等。’摩耶夫人重白菩薩:‘且願聞於閻浮罪報所感惡趣。’地藏答言:‘聖母,唯願聽受,我粗說之。’佛母白言:‘願聖者說。’」

「爾時地藏菩薩白聖母言:‘南閻浮提,罪報名號如是。若有眾生不孝父母,或至殺害,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若有眾生出佛身血,譭謗三寶,不敬尊經,亦當墮於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若有眾生侵損常住,玷污僧尼;或伽藍內恣行淫慾,或殺或害,如是等輩,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若有眾生,偽作沙門,心非沙門,破用常住,欺誑白衣,違背戒律,種種造惡,如是等輩,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若有眾生,偷竊常住財物谷米,飲食衣服,乃至一物不與取者,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

「地藏白言:‘聖母,若有眾生,作如是罪,當墮五無間地獄,求暫停苦一念不得。’摩耶夫人重白地藏菩薩言:‘云何名為無間地獄?’」地藏白言:‘聖母,諸有地獄在大鐵圍山之內,其大地獄有一十八所,次有五百,名號各別,次有千百,名字亦別。無間獄者,其獄城周匝八萬餘裡,其城純鐵,高一萬里,城上火聚,少有空缺。其獄城中,諸獄相連,名號各別,獨有一獄,名曰無間。其獄周匝萬八千里,獄牆高一千里,悉是鐵圍,上火徹下,下火徹上。鐵蛇鐵狗,吐火馳逐獄牆之上,東西而走。」

「獄中有床,徧滿萬里。一人受罪,自見其身遍臥滿床。千萬人受罪,若有眾生侵損常住,玷污僧尼;或伽藍內恣行淫慾,或殺或害,如是等輩,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若有眾生,偽作沙門,心非沙門,破用常住,欺誑白衣,違背戒律,種種造惡,如是等輩,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若有眾生,偷竊常住財物谷米,飲食衣服,乃至一物不與取者,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地藏白言:‘聖母,若有眾生,作如是罪,當墮五無間地獄,求暫停苦一念不得。’摩耶夫人重白地藏菩薩言:‘云何名為無間地獄?’」地藏白言:‘聖母,諸有地獄在大鐵圍山之內,其大地獄有一十八所,次有五百,名號各別,次有千百,名字亦別。無間獄者,其獄城周匝八萬餘裡,其城純鐵,高一萬里,城上火聚,少有空缺。其獄城中,諸獄相連,名號各別,獨有一獄,名曰無間。其獄周匝萬八千里,獄牆高一千里,悉是鐵圍,上火徹下,下火徹上。鐵蛇鐵狗,吐火馳逐獄牆之上,東西而走。」

「獄中有床,徧滿萬里。一人受罪,自見其身遍臥滿床。千萬人受罪,亦各自見身滿床上。眾業所戚獲報如是。」

「又諸罪人,備受眾苦。千百夜叉及以惡鬼,口牙如劍,眼如電光,手復銅爪,拖拽罪人。復有夜叉執大鐵戟,中罪人身,或中口鼻,或中腹背,拋空翻接,或置床上。」

這是第三品,摩耶夫人請問地獄的情況,這些話都是地藏王菩薩回答摩耶夫人說的話。

前面講獄中也有床,就像我們睡覺的床一樣。但是地獄的床很大的,這個床是徧滿萬里,一個人受罪了,感覺你這個身體遍臥滿床,那個身體就大了。或者說罪人的業報所感,看見那個床很小。實際上這個床有時候有很多罪人,但是都各自看到是自己一個人,這是業的關係。每一個人看到一個身子也是這樣子,千萬人受罪都在同一個床上,都見到他一個人佔一個床。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為他過去的業造了很多,眾業所感,不是一件、兩件的事。

床僅僅只是一個樣子,罪人還要受其它種種的刑罰。反正這些刑具是給造罪的人,只有一個目的,就是使他受苦。苦不是一種樣子,是多樣的,下面就分別說這些苦。

先講講這個罪。在生前有些事情還不是罪,但是死後它就成了罪了。為什麼在生前還不是罪?因為在人間,各個國家訂的法律不一樣,有的國家這個算犯了罪,有的國家這個不算犯罪。有些人間法律的因果很不好講,我們大家所見到的事實,比如說我們現在所在的美國政府,一年花好多的人力、財力禁止販毒,但是吸毒還是公開的。這個世界上有種毒品的,有製造毒品的,你說這個罪怎麼定呢?有些國家賭博是犯罪的;有些國家開賭場,抽賭稅,你說賭博算不算犯罪呢?人間的事,說殺一個人,過去的古話是「殺人者償命」,現在不是「殺人者償命」。

以三皈依來說,你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受了之後,你又不皈依了,反而去皈依外道,在人間這樣沒有什麼罪,你愛信什麼教,就信什麼教。但是在地藏王菩薩說的《地藏經》,這就是犯大罪,還不是小罪。像我們,如果對佛、法、僧三寶不恭敬,乃至譭謗,在法律上有什麼罪呢?不會有罪的。但是在你自己所感的業果上,那就是罪了,而且還不是一般輕的罪,而是很重的罪;譭謗三寶、不敬尊經,就是對《地藏經》譭謗的時候,這個罪比一般的殺人罪還重。

另外屠宰的,有什麼罪呢?沒罪。釀酒、造酒的,在人間法律也不算是罪,但是在佛教就定罪了。這些罪也不是佛教給你定的,是你自己的因果所感的;你有這個因,一定會受這個果。

這個罪有各種類型,有些罪我們要從事實來看,造了這個錯誤,或是要殺人,心裡起念殺人,有種種條件組成,這個罪成立了。或者是你動了武器,但是沒有殺死,那麼這不是死罪,在法律上講的是這樣。但在佛教,你要是受了菩薩戒,起心動念殺人,就有殺業了,這個罪就成立了。菩薩見的是因,他不要成業事實,有這個因一定會感果,起了因了就要成果。

罪業說來很多,反正是起心動念,發之於身、口七支,乃至意念的貪、瞋、癡。在人間的法律,貪、瞋、癡不算罪,不治你什麼罪,但是你有了貪、瞋、癡,你一定發諸身、口七支,而這就是犯罪了。但是我們這個罪由哪兒來的呢?就是意念的貪、瞋、癡。如果你沒有觀照的功夫,沒有覺察力,沒有懺悔、慚愧的心,你是認識不到的,繼續想行方便,而有這個因一定會有業,這個因是由惑起的,我們把罪業說得非常的廣泛,因為罪這樣廣泛,所受的苦果當然就多了。

所以地藏王菩薩說的地獄種種的名稱、種種的刑具、乃至種種的處所,處所的不同、刑具的不同,你受苦的方式也就不同,這就是受果。這果怎麼來的呢?找原因,就找到是你在做業;為什麼要做業?因為有惑,不明白。可是有些人糊裡糊塗的就做業了。

有時我們認為是冤枉的業,是法律制裁得不公,或者處理你這件事處理得不正確,這就冤枉了。不過在地獄裡沒有一件冤枉事,都是你自己做的,自己去感的果。乃至於獄卒、閻王爺,這些都是由你自己的業所變現的。說有,確實是有;說沒有,根本如夢如幻。當你沒業,沒有;有業,就有。

人間也如此,因為過去有業,你現在的果就不同了。像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享受都不一樣的。有窮、有富,有壽命長的、壽命短的,有聰明的、愚癡的,為什麼呢?這是過去的業感到今生的果。但是能生到人間,畢竟你還是種了善業,不然不能生為人身,而墮到餓鬼、地獄、畜生等三塗去了,你生為人了,是善業多於惡業。要是你現在不能發揚善業,反過來造惡的話,地獄也好,餓鬼道也好,畜生道也好,你一定會感果的。

所以我們要認識這種因果相互的關係,要經常這樣觀想,這樣你就不會怨天尤人。不要想種種的方法害人、整人,你要是明白這個因果了,絕不會去害人。所以今生你被人家整,或者你到哪兒去了,被人家清算;或者經常是受害者,那麼現在你是受害者,過去你則是害人者,這是循環的。如果過去沒有害人,你會感善果的。

我們在《金剛經》上說,你今生被人家輕賤,被人家看不起,或罵你、侮辱你,你應當高高興興的接受,你想:「我過去的罪業就消滅了,再也不受了。」如果你要是心裡頭不平,中國有一句俗話,「狗急跳牆,人急造反」,而被逼得生存不下去了,又沒有因果律的觀念,就會鋌而走險,殺人放火,會造出更大的業了。要報復,什麼事都做,越造業,來生也就可知了。

我希望大家對這個罪,作深刻的觀想。罪就是業果成熟了,代表你做的事情不合理,不但不合你自己的性理,也不合人間的情理,所以你必須得受苦。

「千百夜叉及以惡鬼」,這是形容你受苦的環境。夜叉、惡鬼就像人間管理犯人的獄卒,但這是地獄,所以叫做惡鬼。他口裡的牙齒像劍那樣鋒利,這是形容那夜叉、惡鬼的形相很恐怖,眼睛像電光一樣的。你們有沒有走過森林?如果走過森林,你在夜間的時候,野獸的眼睛都是放出光的,特別是豹子、老虎,它眼睛放著綠光,照得很遠。這裡所說的惡鬼跟夜叉,形相是很可怖畏的。我們的手指頭是皮、肉、血、骨頭,它是銅的,形容很鋒利,然後拖拽著犯罪的人。

經上說的罪人是沒有形相的,不像人有肉體、有形相,那都是化身的,是變化的,不是有實體的。但是因為業果的關係,他感覺到他是有體的,感覺被夜叉、惡鬼抓著,感覺到的是痛苦的,想逃避是逃避不了。這是一種形相,有的夜叉、惡鬼口牙像劍似的,眼裡頭放出電光,手像銅爪那樣,來抓這個罪人。

還有,夜叉執鐵戟。戟是一種兵器,是古來用的兵器,像槍,不是槍,槍頭上還帶著兩頭尖的利器,三國呂布用的就是戟。拿這個來往罪人身上戳,「中罪人身,或中口鼻」。射的時候不一定,或是中你身上的某一部份,或是戳到你口上,或是射到你鼻子上。或者戳到你肚子上,或者背上。射完了之後,他拿著你甩到空中去,翻個身又把你接回來了,把你扔在床上。前面說過徧滿獄中有床,這些都是受罪的刑具。

我剛才說的是沒有形相的,沒形相的該不苦了吧?是因為他業果所感的,雖然沒有形相,他還是認為有形相,也像在生的時候一樣的,神經系統受到苦痛的時候就感覺到痛苦。

因為是化身的緣故,所以他受盡了苦必定會死,死了之後又活了,活了又死,死了又活,不得間息。這種刑具,這種苦處,還是很多,這是其中的一種。

「復有鐵鷹啖罪人目,復有鐵蛇絞罪人頸,百肢節內悉下長釘,拔舌耕犁,抽腸銼斬,烊銅灌口,熱鐵纏身。」

這些都是化現的,地獄裡頭哪裡會生出鐵的鷹?不是這樣的意思。鐵狗、鐵狼、鐵馬,什麼都有。有一種鐵鷹專吃罪人的眼睛。還有鐵蛇絞罪人頸,纏你的頸使你透不過氣來。有時候又感覺到你所有的肢節肢體之內,每一個部份都有釘子釘在你身上,「悉下長釘」。有的把舌頭拔出來,用那個像牛犁田似的,來犁你的舌頭。大家回去想,人的舌頭才多大?那會起變化的,還用牛來犁你的舌頭,你的舌頭就變成很大了,你必定感到痛苦了。或者把腸子抽出來,一節一節的斬,拿刀子銼。人在傷心的時候,愁腸寸斷,「腸子」是指這個意思。

以前有這麼一個故事,是勸戒殺放生的。有一個打獵的人,到山裡頭,打了一頭鹿子。這隻鹿子傷得實在不能走了,它這個時候還餵小鹿奶,餵完了之後被獵人抓到了。獵人把這鹿子逮到之後,剝這鹿子的皮,剖腹後,看它肚子裡頭,腸子是一寸一寸斷的。這是形容母親對自己的子女關心疼惜。

這也是形容說,你要是執著、放不下,雖然是意識的作用,但是你這個物質的身體也跟著起作用;雖然來地獄裡的是化身,但是你感覺到這種痛苦是加倍的痛苦,跟生前的痛苦是一樣的。

「烊銅灌口」,就是把銅燒化了。有時候這個「烊」字用個「火」字旁,有的是用三點水的「水」字旁,古寫都用「火」字旁。把那個銅燒化的銅水,有的是鐵水,不一定都是銅。用來灌罪人,罪人當然不願意喝,那獄卒拿著鉤子把你的口鉤開灌了下去。一灌下去,當然又死了,死了又化了,化了又灌。

或者燒熱鐵絲。我在監獄裡頭,沒有看見鐵絲。大家曉得,我們大陸上很多,往烤爐子加上炭,然後用鐵烙到罪人的背上,這個是有的。還有,大家看攪拌三合土的刑具,讓犯人跪到那上頭,這些可能是從地獄學來的。在文化大革命時期,這類的刑罰太多了,不需要再另外去看地獄了,人間就是地獄;但這不是普遍的,也不是經常的。為什麼呢?業有則有,業無則無,地獄如是,人間也如是。

有些地區的眾生沒有這個共業,但是這個地區要是有這個共業就發現一種共業所受的果報。我們可以想想,地震壓死的那些人,壓得翻也翻不出來,那種痛苦,並不是當時就壓死,有的是還沒有壓死。還有被車撞傷的,我們看他當時沒有知覺了,但是他的思想還沒有死,那種痛苦是不得了的。

我們喝開水,如果喝得燙了一下子,都不得了!要是喝銅汁、鐵汁,那不是像吞火一樣?

這個刑罰當然是墮了地獄才看得到的,每個地獄不是修的,而是業感的。人間的監獄還要修建,地獄是閻王爺修的嗎?沒有!是業感所感成的。

「萬死千生,業感如是。」

「萬死千生」就是化生的意思,地獄受苦的這些罪人就是要萬死千生。被那烊銅一灌了就死了,死了又化了,化了又灌了,不停的灌,不停的死,不停的生,就是受苦。

「動經億劫,求出無期。」

要經過多長的時間來承受這個罪?「動經億劫」。這個「劫」當然是小劫,小劫一劫也不得了,小劫的時間好長?佛說人間壽命從十歲起,過一百年增一歲,過一百年增一歲,直增到八萬四千歲,增到最高點時,從八萬四千歲再減,過一百年減一歲,過一百年減一歲,再減到人壽十歲的時候。這麼一增一減,叫一劫。要經過這麼長的時間,「求出無期」!想脫離這個苦,沒有期限的。這都是自己的業果所感的。

「此界壞時,寄生他界。他界次壞,轉寄他方。他方壞時,輾轉相寄。此界成後,還復而來。」

成、住、壞、空,這個地獄也是要壞的,地獄也有成、住、壞、空,要是壞了怎麼辦呢?要是碰到他在這個受罪的時間,這個世界壞了,壞了不要緊,你的業自然就可以往他世界去,寄存到他世界去了。

我用一個現實的事來形容,像我在康定坐監獄,康定大地震,監獄在跑馬山底下,監獄被跑馬山壓了,這裡頭還有些沒死的犯人怎麼辦?也是轉到其它監獄去,從康定轉到雅安。那時候我就說過這麼一句話,我說:「這跟《地藏經》說的地獄差不多,這個地獄壞了,轉到他方地獄去了,轉到別的世界去了。」當時觸惱了獄方,他們要我講,我就講了;他們要我交代,我也交代了。我說:「我學的就是這個了,地獄也如是,人間地獄也如是。你看它壞了,把這些犯人由解放軍送走了,送到別的縣去了,等修好了又回來了。」

我們這個世界要是壞了,你這個是業感的,也不用收押,也不用獄卒押著,你自然就到那個地方去受罪了。多劫以後,這個娑婆世界又成好了,你的業還沒有完,還在地獄,你就回來了,再回到這個地獄來受苦,沒有出期。

什麼是「出期」呢?業盡、報盡,你所要感的果,時間到了,就盡了。完了以後從地獄出來,出來不能馬上生為人,或者轉畜生,或者轉餓鬼道,比地獄好一些。等地獄、餓鬼道、畜生道受完了,再託生為人。這裡託生業人,或者是六根不全,或者是做奴隸,反正當了人類還是受苦的。受完苦了,他又造罪,越苦越造罪。大家想想看,他沒有辦法修佛了。那種苦逼來,他就越想辦法逃脫,越逃脫越逃脫不了,越逃脫不了越造罪,這是罪上加罪,完了又去受,受完了又出來,終無了期。

所以這個世界壞了,又寄生到他世界去了,他世界壞了,又往他世界去,就是輾轉相寄;總有你住的,總有你受的,總有那個地獄的苦處讓你承受,那就沒有語言不通的問題了。在美國死了,跟美國人一塊埋在這邊一塊兒去了,不會英語的,是不是跟鬼就沒法談話了?那是錯誤的,不是這樣,沒有語言隔閡了,沒有這個界限,通通是一樣的。

「無間罪報,其事如是。」

地藏王菩薩跟摩耶夫人說:「無間罪報,其事如是。」你要我跟你說一說無問罪報是什麼樣子,就是這個樣子,但是還沒有說完。

「又五事業感,故稱無間。」

還有五樣事情來形容無間地獄。為什麼叫「無間」?就是不間斷的受苦。

「何等為五?一者,日夜受罪,以至劫數,無時間絕,故稱無間。」

這是第一個不間斷,什麼不間斷呢?「時無間」,時間不間斷。住在這個無間地獄的眾生,你受苦的時候,沒有一念間是不苦的,相續不停,永遠的受苦。這個時間有多長?「日夜受罪,以至劫數」,前面說一劫。但不是每一個地獄的受苦者都是一劫,是根據你的業感而有多有少。

在人間,刑事案件有重罪、有輕罪,有判十年,有判十五年,有判二十年的。有的國家的刑期還有判一、兩百年的,不曉得要誰來受?你說這不符合事實,判一、兩百年的,這哪符合事實?可是這還是有。但是地獄可是符合事實,不只一、兩百年,是你自己判的,是你自己做的業。

這叫什麼無間呢?叫「時無間」。連一念間不受痛苦的時間都沒有,除非業滿了,不受了。那些債還完了,就不受了;沒有還完之前,受苦無間,在時間上是不間斷的。

「二者,一人亦滿,多人亦滿,故稱無間。」

第二種是「身形無間」。你一個人受罪看著地獄就是你,一千人受罪也是這樣,一萬個人受也是一樣,也是滿的。十萬人受它也是滿的,是「一人亦滿,多人亦滿,故稱無間」,這叫「身形無間」。這個身形是徧滿的,走在這個監獄就是你在受罪。

「三者,罪器叉棒,鷹蛇狼犬,碓磨鋸鑿,銼斫鑊湯,鐵網鐵繩,鐵驢鐵馬,生革絡首,熱鐵澆身,饑吞鐵丸,渴飲鐵汁,從年竟劫數那由他,苦處相連,更無間斷,故稱無間。」

第三種是「受苦無間」。這裡有種種的刑具,你受報的時候,有火、有被獸類咬、有被叉子叉、有炸入油鍋的,餓了吞鐵丸,渴了飲鐵汁,這個時候永遠長期受罪。

我最初聽《地藏經》,我感覺很苦惱,講這麼詳細做什麼?我又不要下地獄,也不想要分別地獄,我更不想到那裡去了解地獄。不過,這是要你知道這個苦,甚深的,嚴重的,防止你的心,千萬別造業。業造了,這個苦就如影隨形的,跟你身子的影子是一樣的,苦一定會來的;因為你做的,你自己就要受,那種苦是相連沒有間斷的,這叫做「受苦無間」。

「四者,不問男子女人,羌胡夷狄,老幼貴賤,或龍或神,或天或鬼,罪行業感悉同受之,故稱無間。」

第四種是「果無間」,墮到地獄裡,都一樣的,沒有什麼分別了,也沒有什麼男人、女人。「羌、胡、夷、狄」就是種族的類別。同時,除了地獄本身不算,餓鬼完了還要下地獄,畜生完了也要下地獄,夜叉、天、龍、人都要下地獄。就是你自己做的罪所感的,這個報受完了,受那個報,那個報受完了又受另一個報。這也是無間的,叫做「果無間」,在果上沒有差別,沒有間斷。

「羌、胡、夷、狄」,譯經的時候是按照我們中國的少數民族地區來翻譯的,現在這些少數民族也不存在了。在地獄裡頭,一切的種族,一切的種姓,不管你是黑人、白人、黃人,不管是哪個國家的,你到那裡就一律劃上等號,都是一樣的。所以受苦是沒有間斷的,也不會因為你是貴族就不受,也不會因為你是賤民就非受不可;受苦的時候沒有間斷,是平等的。

「五者,若墮此獄,從初入時至百千劫,一日一夜萬死萬生,求一念間暫住不得,除非業盡方得受生,以此連綿,故稱無間。」

第五種是「命無間」,生命連續不間斷。要想活長壽一點,例如活一億劫,但是活長壽是不好受的,都想短一點,不想長壽。如果你住過監獄,你問監獄的犯人,他們對死毫不害怕,特別是重刑犯。大家都知道重刑犯就是罪大,或者無期,或者三十年,他想一想活著沒有什麼興趣了,想死死不了,就像業沒有填滿。像墮到地獄的時候,你想一念間停苦,不可得;你想脫離,辦不到。為什麼呢?我們業系苦相,受業繫縛著,想脫離都脫離不了。要脫離,有一種是神通力,另外是業盡了,是業力。到這個時候,如果是你的善根發現了,你念一聲「南無佛」,問題解決了,或者你念一句大乘經典都可以。

有這麼一個公案,一個人到地獄受罪的時候,他就念「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本來是一偈,他只念了半偈,地獄馬上就沒有了,他的苦馬上就停下來了,半偈就生天了,就不受苦了。問題是到那個時候能不能還想起半偈呢?乃至三個字都可以,一聲「南無佛」都可以,地獄就空了。就怕到那個時候忘了,沒有了。當利益來了我們經常就「忘義」了,也就是「見利忘義」,想不起了。為什麼想不起了呢?就是被業惑給迷住了。

要是做這個業,從他入獄的時間算起至百千劫,這個中間哪怕一日一夜都是萬死萬生,這個化生是不間斷的,命是無間斷的,死了又生,死了又生。想一念間暫住都不可能,除非業盡了,受生、轉化了,要轉化到哪一道就不一定了。在這裡連綿著不斷,相續不斷,所以就叫「命無間」。

「地藏菩薩白聖母言:無間地獄粗說如是,若廣說地獄罪器等名及諸苦事,一劫之中求說不盡。」

這是地藏菩薩對摩耶夫人大概粗淺的說一說地獄,要是詳細說,一劫也說不完。那些刑具那些器具、受苦的情況,都是不一定的。

「摩耶夫人聞已,愁憂合掌,頂禮而退。」

摩耶夫人愁憂什麼呢?她是愁憂眾生的這個苦難什麼時候可以結束。有什麼善巧方便能救眾生的苦難呢?這就要觀眾生的業緣,你有什麼業緣就促成你下到什麼地獄,就有什麼的業果;你沒有起這種業,外面沒有這種緣,就成不了了,你想去也去不到。




閻浮眾生業感品 第四

第四品就是「閻浮眾生業感品」,說明這個地獄的苦果是怎麼來的,「業感」兩個字,就是你做業所感應、感召的果。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承佛如來威神力故,遍百千萬億世界,分是身形,救拔一切業報眾生。若非如來大慈力故,即不能作如是變化。」

以下就說明閻浮眾生的業感。做業,我們大家都知道了;感果,我們要是講深一點,因果不失。

現在我們修空觀,很多人都念《金剛經》或者念《心經》,《心經》最平常了,很普遍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地獄是不是屬於色法?如果你空了,那麼「對境本空唯心造」,是你心造的。心要是沒有了?還有什麼!沒有體了,無所依了,就是這樣子。

聽了《地藏經》,你要跟《金剛經》合起來思惟。這個有也是不可思議的有,眾生的心,眾生造的業,是不可思議的。現在我們才五、六十個人,如果把這五、六十個人總合起來,我們這個心用多少張紙也寫不完。我們一個人累積幾十年,心裡所想的,內心所做的,做的已經成業了,還有心裡所想的發諸於身、口七支,這是有的。這個有的東西,依著什麼而有?我們從生下來,有了,死了之後,沒有了,斷了嗎?怎麼來的呢?從什麼地方來的?死了,去了,去到什麼地方?不一定都下地獄吧!地獄本來沒有的,也是你自己的業力所幻現的。如果你這樣修觀,經常思惟,你就不會造業了,苦果也就沒有了。

但是現在不是這樣,假如我們有造業,這個果就一定得感。為什麼要造業?當你做一樁事,或想做一件事情,你得問一問為什麼要做這件事?當你做這件事,並不一定掌握得住目的、後果。

例如說,想經營商業,經營商業的目的是想發財,想多賺幾個錢,你能掙得到嗎?你有把握嗎?在果上,你能有百分之百的掌握,一做就賺錢?我看不可能吧!好多做的業,在果上,你是掌握不住的。

當你聽了這部經,稱了聖號,你相信嗎?信將來這個果是這樣子的?信不信?或者是一時的殊勝感,覺得菩薩說的、佛說的我哪能不信呢?一定不信!

「我今又蒙佛付囑:‘至阿逸多成佛已來,六道眾生遣令度脫。’唯然,世尊!願不有慮!爾時,佛告地藏菩薩:‘一切眾生未解脫者,性識無定,惡習結業,善習結果,為善為惡逐境而生,輪轉五道暫無休息,動經塵劫迷惑障難;如魚游網,將是長流脫入暫出,又復遭網。以是等輩,吾當憂念,汝既畢是往願,累劫重誓廣度罪輩,吾復何慮?」

佛跟地藏王菩薩的對話當中,地藏王菩薩就說:「世尊不要憂慮了,我一定把在佛法之中有一毛一渧一沙一塵這麼一點點功德的眾生度脫了。」佛就對他說:「這是你自己的願。」我們前面說了,地藏王菩薩在最初因地的時候發了度盡眾生的願,不是一次、兩次,而是累劫發了這個願。發什麼願呢?「廣度罪輩」,把一切有罪的人,做了墮地獄因果的人,都度了。「從你往昔願故,我就不再憂慮了。」

從這個對話當中,我們體會到,這是完全就事上來說的,不是說理。就事來說,因為你所做業的因果是不亡的,你做什麼業就受什麼果。釋迦牟尼佛囑託地藏王菩薩度眾生的時候,還是要眾生自己度自己,只能顯示一種方法。持咒,或者持佛的聖號,或者拜懺、讀誦大乘,你要去做才能得脫。同時要仰仗地藏王菩薩的慈悲加持力,以種種方便的方法,讓你脫離這個苦難。所以佛對地藏王菩薩說:「我已經沒有憂慮了,我知道你過去發了很多的願是要度盡眾生的。我就是不囑累你,你也是要度眾生,從你往昔的願故;不過你再增加你的力量,囑託你。」涵義是這樣子的。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定自在王。」

就在佛跟地藏王菩薩說話的時候,忉利天的法會當中,有一位菩薩摩訶薩,叫「定自在王」。

「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薩累劫以來各發何願,今蒙世尊慇勤讚歎,唯願世尊略而說之。」

這有兩種原因。一個原因是前面在讚歎地藏王菩薩功德的時候,定自在王菩薩還沒有來。另一種原因,定自在王對前面所說的功德,覺得還沒有圓滿,所以他又請示一下。他說:「究竟地藏王菩薩在過去劫當中,他都發了什麼願?」因為前面有句話,世尊說累劫重誓是地藏王菩薩發的願,說:「過去發了許多的願,發了很多的誓,要把一切有罪眾生度盡。」定自在王菩薩是根據佛所教授的語言來請問,說:「現在世尊一再的讚揚、讚歎地藏王菩薩的功德,我希望世尊再說一說。」是略說,不是廣說。「略」的意思,就是定自在王菩薩了解地藏王菩薩的功德很多,那麼希望佛能扼要的說一說,使與會的大眾生起欣樂心。

在〈閻浮眾生業感品〉當中,發起因緣的是地藏王菩薩。每一品都有一個發起的因緣,這是第四品。第一品是佛放光。這一品告訴我們,修行的方法就是發願。發願的業是善業,這種業能夠感招善果,脫離地獄,脫離三塗。眾生的罪業很多,因此感招地獄的苦果。這一品,因為有願,有感招的苦果,也有感招的善果,就看你的發願、誓願如何,這就是這一品的要義。

所以我們要修行,就要發願,看見什麼境界相就發什麼願。地藏王菩薩看見眾生苦、地獄苦,我們看到人間的求不得苦、現在種種的火害苦,不管是在報紙上看見或是在什麼地方聽到,就發願利益眾生,同時把聞法的功德、皈依三寶的功德,乃至於自己持誦大乘稱揚聖號的功德,迴向給他們,使他們免難。

「爾時世尊告、定自在王菩薩,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佛就答應定自在王菩薩,說地藏王菩薩過去累劫所發的願。這個當機眾是定自在王菩薩。「定」大家都知道了,就是「三昧」,也可以說是「思惟修」。也就是說人要有定力,不要太浮躁了,太浮躁了,你什麼也得不到。你必須要沉靜的思惟、觀察,就是修觀、修行的意思,也就是思惟修。因為你修才能得到自在。

「王」本身也是「自在」意;有了定的功夫你就自在了,就像王一樣,有權有財勢。這位菩薩一定是由三摩地而證得的解脫,是由定修的入門而得解脫。觀世音菩薩是因為得到耳根圓通,而得到自在解脫,定自在王菩薩是以定,而得到自在解脫。

所以佛就囑咐他了:「你請問的,我可以給你說,但是你必須諦聽諦聽。」每一品都有對請問的說「諦聽諦聽」,只要佛對他的弟子開示的時候都囑咐他諦聽。 「諦聽」是說你不要盡在色相上琢磨,你得如理的觀察,「諦」就是「實」的意思,叫「諦實」。換句話說,不要隨音聲轉,而要符合實相義,這個實相義很深。只要是聞法的都是色,必須跟我們自己的自性相結合。我們要是修這種觀的話,能夠得到體,才能夠不在色相上執著。聞法要會聞,必須要如實聞,如理觀察,所以要「諦聽諦聽」。

「善思念之」,聽是聞慧,聞慧必須加上思,思是觀照的意思。聽了這個話了,你就思惟想一下,用到世間上去,不論什麼人跟你說什麼,你要冷靜的聽聽人家說話的意思是什麼,要觀察它的原因、目的、所指,這屬於聞慧。經過反覆的思惟之後,你就要去做。佛教導給我們的法門很多,有哪一個法門對你相應呢?你就要「諦聽諦聽」。聽過了之後你就要觀,要如實的觀察,所以叫「諦觀諦觀」。如實的觀察之後,你要如實的修,也就是「諦修諦修」。好比聽了任何的事情、任何的話,你用你的思想觀察一下子:「他說這話的目的何在?」這樣你就知道怎麼去處理這個問題了。

「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也就是囑咐他:「你可以諦觀諦觀地藏王菩薩的功德,你要是想知道地藏王菩薩是怎麼樣發的願,是怎麼度眾生的,我再詳細的跟你說。」

「乃往過去無量阿僧祇那由他不可說劫,爾時有佛,號一切智成就如來、應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在「過去無量阿增祇那由他劫」的時候,是什麼時候呢?「阿僧祇」翻「無量數」,無量數就是沒有數字可以說的。

把「無量數」再加上「那由他」那麼多數字,重重迭迭的,顯示時間很長,也就是說地藏王菩薩發願的時間很長很長。

在很久遠很久遠的時候,那個時候有佛出世,號「一切智成就如來」。「切智」就是佛所證得的智慧光明,是究竟成就的智慧,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意思,就是無上正等正覺,真正的智慧。

以下是佛的十號。「一切智成就」是別名,就像「釋迦牟尼」、「阿彌陀」、「藥師琉璃光」,這都是別號;以下的「如來、應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這是通號,一成了佛果了,都具足這十號。這十號是經常講的,不過我們再把它重複一下子。

「如來」的「如」是不動的意思,不動怎麼又會來了呢?就是沒有來,來即無來。「如」者是體,就像我們講《大方廣佛華嚴經》的「大」是體。此處「如」字的體,包括了一切眾生,我們跟佛無二無別,就是「如」。所不同的是「來」,我們的「來」是業來;佛的「來」是功德來,是為利益眾生來,是願來,由於他的願,要自願度眾生的,他證得體之後要利益眾生。所以這就是大用,這個「用」裡頭含有從體而起的相、用,這個涵義在哪部大乘經典都是這個意思,像「大方廣」就是體、相、用。

「如來」的意思,不論是大乘、小乘的精神都是一樣的,小乘也如是解釋。「如」者就是寂滅的般若,證得般若一切智了,它的智慧光明,如體上而起的妙用。我們眾生雖然也有這個體,但我們的體已經迷了,沒有這個智慧了。

所以我們的「來」不是乘願的,而是業報感來的;我們的「來」不是乘體而來的,是迷體而來的。對於「如來」解釋,各家的解釋很多了,怎麼解釋都可以。你要是能得到這個「體」,你就能夠「於一毫端現寶王剎,一微塵裡轉大法輪」,一個毫毛尖上就收攝十方世界,就是把體變為妙用,這就是如來的涵義。

「應供」,「供」是誰供呢?天、人—天道、人道。阿羅漢也叫「應供」,但是跟佛的「應供」不同,因為他不是究竟的。出家的比丘,有居士或在家的信徒請你吃飯受齋,也都叫「應供」。佛是示現比丘相,「應供」就是接受眾生的供養,給眾生消火。

「正徧知」,「遍」者普遍的意思,所有法界一切事物都能知。我們在《金剛經》上說:「如微塵、如恆河沙數那樣的眾生,他們所有的心—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我都能夠知道。」 「遍」的意思,是指一切眾生的心,也知道菩薩、聲聞、緣覺,所有九法界眾生心裡所要做的事情乃至他們的業果,佛都是清清楚楚的。 「正」的意思,就是「無上正等正覺」的那個「正」,是正覺,能夠徧一切都知道的意思。「正徧知」就是無遺餘的意思。

「明行足」,「明」,一般小乘是指三明;在大乘,「明」者就是智慧,「明」就是照了的意思。就像《心經》上「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般若波羅蜜」就是「明」,就是「照」,用智明照了。「行」就是他所有利益眾生的事業,「足」是滿足了,圓滿成就,自利、利他都圓滿了。

「善逝」是指佛去的時候,跟「如來」是相對的,「善逝」就是「涅槃」。佛走的時候也是如理而走的,叫「善逝」,佛的涅槃也就是沒有涅槃。

「善逝」、「世間解」,這兩個是相對的。

「世間解」就是世、出世間法,廣說是世間法,就是不失一切眾生機,能夠滿足眾生機的願而說一切法。就像佛在世的時候,他示現的是人類,是以人類而成佛的,那麼在人類就有人類的一切世間法;如五明菩薩一切皆明,所以叫做「世間解」。在世間一切法上,佛全是解脫的,沒有一法不知的,而不著一切法。

「無上士」,在人法界、天法界,沒有人再比他更高貴的。

「調御丈夫」,「調御」就是調御眾生的意思。就像現在我們掌著方向盤調御汽車似的,或是駕馬的、調象的,但是這裡是指駕馭一切眾生,這是大丈夫的事業。

「天人師」,給天給人做師,「師」者就是我們的先生,教導我們做一切事的。

「佛」,就是智者、覺者的意思。

「世尊」,印度話叫做「薄伽梵」,是三世所尊重的。這個名詞,有六種尊重,所以稱為「世尊」。這六種尊重,大家如果想學,查一查詞典就知道了。

「其佛壽命六萬劫。未出家時為小國王,與一鄰國王為友,同行十善,饒益眾生。」

這是無量劫以前的事,「一切智成就如來」未成佛以前,在他還沒有出家的時候,是一位小國的國王;像現在我們地球上分成好多個國家的一個國王。跟他相鄰的國家也有一位國王,他們兩人做了朋友。兩個國家共同的行十善業,教育他們的國民不貪、不瞋、不癡、不殺、不盜、不婬、不妄言、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這就是十善業,以這十善業來做為他們的國策,國家裡的所有國民都要遵守的。

「其鄰國內所有人民,多造眾惡。二王議計,廣設方便。」

一切智成就如來擔任小國的國王,地藏王菩薩那時候也擔任一個小國的國王,兩人是很好的朋友,兩人訂下要以十善業做為兩國的法律。鄰國國王所教化的人民則造了很多的惡業,也就是不按他們的法律規章去做。這種情形我們可以理解,就像我們現在當前的世界,盡管訂好多的法律,但是只要把報紙一打開,每天都有槍殺案。如果看看全世界,那太多了。眾生造的業是很不容易教化過來的。

這兩位國王共同商量:「我們得用什麼方便來教化呢?」 「廣設方便」,就是想種種的方便法子來教育人民。

要怎麼樣能夠使這一切世界的罪消除,不造罪業呢?要用疏導的方法,讓他心裡明白,單用強制性的方法是行不通的。所以得廣設方便,就是你得動腦筋。我們大家都明瞭,如果那個水流,我們用泥土或什麼工具來堵都不好,最好是把它疏導,讓它流到湖裡去,從湖裡再流到海里去,使它不至於為害,所以最好的方法是疏導。換句話說,就是多給他種種的方便。《地藏經》就是方便,所說的那些地獄,就是要你別造業,要你生起恐怖感,這也是一種方便。

「一王發願,早成佛道,當度是輩,令使無餘。一王發願,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樂,得至菩提,我終未願成佛。」

這兩個王,各人的思想不同,也就是說願力不同。一個國王發願說:「我要成佛,成了佛我才能度眾生。」這就是一切智王發的願。

地藏王發的願,他說:「不!如果眾生沒有度盡的話,我絕不成佛。」

從這個發願,我們知道,佛也好、菩薩也好,永遠度眾生的,你將來也如此。所以你從凡夫地就發心要度眾生,因你這個發心,有這個願力,你得道了,一直到成了佛,你還是度眾生的;你的任務、職業就是度眾生。雖然發願不同,還是殊途同歸的。這裡是彰顯地藏王菩薩的願力之大、願力之深,與一切菩薩、諸佛都不同。所以讚歎地藏王菩薩的功德,意義就在這裡。

這兩種願力、兩種情況,爾後產生的效果就是兩種事實了。由於過去宿世的因緣,或者像定自在王讚歎地藏王菩薩:「你看!地藏王菩薩的願力大不大?」但如果地藏王菩薩那時候發願成佛,他當然也是跟一切智如來一起成就了。

「佛告定自在王菩薩:一王發願早成佛者,即一切智成就如來是。一王發願永度罪苦眾生,未願成佛者,即地藏菩薩是。」

定自在王菩薩不是請佛讚歎地藏王菩薩的功德嗎?說一說他往昔都發了什麼願?這就是他發的願。這個願就是後來總結說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不盡,誓不成佛」,還不僅僅是地獄不空;就是地獄空了,眾生界還有眾生,他也不成佛。不僅僅是這一世的願,而是累劫的誓願。

「復於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名清淨蓮華目如來,其佛壽命四十劫。」

「復於過去」,在這個之前,「無量阿僧祇劫」,也就是不可計數的時間。「有佛出世」,這位佛叫做「清淨蓮花目如來」,這位佛的壽命是四十大劫。前面的一切智成就如來的壽命是六萬劫,這位清淨蓮華目如來的壽命是四十劫。

「清淨」是無垢染的意思,到什麼時候才無垢染呢?到成佛的時候才無有垢染。我們聽人說:「這個人的面目很惡,從他的眼睛就可以看出來很凶。」很凶就是不清淨,有瞋恨心;或者過去沒有,現在有瞋恨心。你看他慈眉善目的,總是一個慈悲相,那麼他的眼神就是慈悲,總是慈悲攝受眾生,就是清淨的意思。但是在眾生界度眾生而示現的就像蓮花似的,在污泥而不染。這是比方,清淨得像什麼樣子呢?就像蓮花那樣;蓮花在污泥而不染,就是在度眾生的時候,他是清淨的。這裡是說他的眼睛如清淨的蓮花,目無垢染,是慈悲的意思,每個人看了都很喜歡。這位佛出世住世是四十劫。

「像法之中,有一羅漢,福度眾生。」

「像法」就是四十劫已經過去了。依我們看四十劫很長,但是他住世時間也跟我們的百年差不多,「時無定體」。佛涅槃之後,並不是正法的時候,而是到了像法。這時候「有一羅漢」,「羅漢」就是證得了阿羅漢果,翻作「無生」,也翻作「殺賊」;就是證得阿羅漢果,把煩惱賊都殺盡了;無生,就是他證得了,了了人我執,證得了清淨的涅槃,這個涅槃不是究竟的涅槃,是有餘的涅槃。

「福度眾生」,「福」就是行善業,給眾生福田。凡是比丘都叫「福田僧」,在佛是「應供」,在羅漢也是「應供」。羅漢也證了果,所證的雖然不究竟,但這是以大乘來說;在小乘的教義,證了阿羅漢果,他就成道了,就究竟成就了,不會在三界裡輪轉受生死了。羅漢都是給眾生種福的,隨著他的乞食,誰佈施他飲食,誰就得福。

不只是阿羅漢,凡是僧人都叫「福田僧」。我們披的這件衣服,一塊一塊的,就像田地似的,這個地是種福的,不是種高梁、谷子的,誰要在這塊地上下了種子,你的福就種下了。如果知道哪位和尚不好,雖然和尚不好,但是他披的衣服是好的。你種福田僧,不要起分別心,不管他有沒有成道,你把他做為佛想,那你就種了佛的福;你要是把他觀成是阿羅漢想,那你種的福就是阿羅漢的福田;你要是覺得這位和尚不好,你什麼福都沒有了,反而種了不好的福田,同時你還犯了一個謗僧的罪。

莫起分別心!這個很要緊的。眾生若能供養阿羅漢,福德特別大,來生也不受窮了,也不害病了,一切都吉祥;而且因你供養一個阿羅漢,你將來也一定能夠成道,這就是因緣,你有這個因,將來一定得這個果的。

「因次教化,遇一女人字曰光目,設食供養。」

羅漢托缽乞食就叫「教化」,他托缽乞食的時候是沿門乞討,這跟叫化子不同,叫化子沿門乞討是要飯來餵飽肚子,羅漢並不是如此的,他有另一個涵義是要度眾生的。羅漢要是入定,他一年不吃也沒有關係;但是他要是示現在人間,他必須得度眾生,讓眾生得福,再不受苦,再不受窮。誰也不願意受窮,沒有錢用多苦啊!但是你要種點福,你不積福,福要哪兒來?

「因次教化」,乞食有規矩的,不許嫌貧愛富,不許挑富貴家去乞求,對你所教化的村落你必須挨著一家一家乞,在哪一家得到了,你就不能再乞,就要回去了。我們和尚的那個飯碗—缽,叫「缽多羅」,翻做「應量器」,你知道你的肚子有多大,你就求多少,求多了你吃不了,倒掉是不行的;少了,你晚上就肚子饑,佛在世的時候都是日中一食的。

他行乞食教化的時候,就遇到一個女人,這個女人的名字就叫「光目」,「設食供養」。這有兩種解釋,有的在家裡做好飯了,在印度一般是這個規矩,但必須是佛教徒,不是佛教徒,他不會做的。佛教徒一定等師父來乞食過了,他們才吃飯。飯菜做好了等著,當然這段時間都是一定的,知道師父什麼時候會來。一般的家庭當中,有女兒的,有兒子的,一般都是子女出去供養,表示清淨的意思;如果沒有子女,就由主婦出去供養,一定要跪著,把供養的飯菜倒在缽裡頭。如果夠了,這位師父就不到第二家去了;如果不夠,再挨家走。

有的供養不是舍不得,想到:「這是福田,讓大家都種點福田,我就給這麼一份。」完了,師父又走到第二家;一直到量夠了,應供了,就回去了。

有的是這樣子,好比師父來了,今天我們家有什麼吉祥事情,或是有什麼不如意的事情,想求師父加被,就設食供養,就是請師父進到他家裡頭設食供養,師父吃完了要念迴向,就是問他所求,問:「施主!你今天供養,請我到裡面來吃,一定有事情。你有什麼求?」一定要問一問。

「羅漢問之:欲願何等?光目答言:我以母亡之日,資福救拔,未知我母生處何趣。」

這個普度眾生的阿羅漢,就問光目:「你今天供養我,想求什麼願?」這光目女要使她母親得生善地,不墮三塗。她說:「我母親死亡的時候,我想救拔她、資助她,或者用我的錢,或者用她的遺物,用我們家庭的物資佈施供養,希望消火免難。但是我不知道我這樣做,她有沒有得到好處?她到哪一道去了?」她供養阿羅漢就是這個目的。

「羅漢愍之,為入定觀,見光目女母墮在惡趣,受極大苦。」

羅漢不入定跟我們凡夫一樣的。她求了羅漢,羅漢就修法入定觀察,看到她媽媽在惡趣受苦。這個「惡趣」是指地獄,不是畜生,也不是餓鬼道。

「羅漢問光目言:汝母在生作何行業,今在惡趣受極大苦。」

羅漢就問她:「你母親化生的地方並不好,你母親生前都做些什麼事情?」 「作何行業」,是做些什麼事業,乃至包括她的生活、工作、為人。就說她現在是受了報了,一定是她生前做得不好,所以「今在惡趣受極大苦」。「極大苦」當然是指地獄說的。

「光目答言:我母所習,唯好食噉魚鼈之屬。所食魚鼈,多食其子。」

光目說:「我媽媽在世的時候貪口味。」 「食」、「噉」都是吃的意思。「魚鱉之屬」,淨吃魚類的。而且「多食其子」,專炒魚肚子裡面的子吃。還有,像有人愛把小魚油酥了。不論大小,每一個都是一個生命。西藏人不吃魚,不吃雞,不吃小動物。吃魚子的,你想那一盤魚子要炒好多魚吧!魚子都會變魚的。我只是聽人家說,我沒有吃過,也沒有看過,我很土,但也很少造業。還有蝦,還有那個小魚。我在天津看到他們吃蚱蜢炒麻子—很小的小蟲子,炒那一盤要好多小蟲子,沒有辦法數的!

「或炒或煮,恣情食噉。」

多數是炒是煮的,因為這樣才有味道。

「計其命數,千萬復倍。」

「吃了好多,我也數不清了。反正要算她的命債,那太多了。」 「千萬復倍」,比千萬還多。

「尊者慈愍,如何哀救?」

「我供養你的目的,就是想請你救我媽媽,你大慈大悲,憐憫我媽媽受苦,你救我媽媽吧!」這樣要求他,請求他救。

吃魚的人,或者是吃葷的人,並沒有感覺到這是罪,因為在人間的法律上,不論哪一國的法律,不管是吃魚、吃羊、吃雞,有什麼罪?沒有這樣的說法。但是在我們,講的是因果,必定要受報的,這是肯定的。這一類的感應太多了。豐子愷畫有《護生記》,我們這裡也有,弘一法師給他題的詞:「聞其聲不忍食其肉」,那個魚擱在板子上刮鱗的時候,那個魚還是在跳的,它一樣的有痛苦。光目女在這個地方,為了救她媽媽,她就發願了,這個羅漢是無盡意菩薩的前生,我們念〈普門品〉就有無盡意菩薩。

「羅漢愍之,為作方便,勸光目言:汝可志誠念清淨蓮華目如來,兼塑畫形像,存亡獲報。」

羅漢為她做方便,「勸光目言」,說:「我的道力還是不行,還不能夠幫你把媽媽從地獄救拔出來。但是我可以告訴你一種方法,你去做。你要懇切的念清淨蓮華目如來,同時你還要塑畫佛像,或者是用畫,或者用泥或木頭雕,都可以。你如果再供佛,再請佛像,你可以得福報,死人也可以得到脫難,再不受三塗之苦了。」就告訴她這麼一個法門。

假使我們現在請了一尊地藏像,我們也這樣求,要知道我們的媽媽到那兒去,靈不靈呢?那要看你誠不誠心?至誠了,絕對靈。她求清淨蓮華目如來,你可以求釋迦牟尼佛,也可以求阿彌陀佛,乃至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文殊、彌勒、觀音、地藏,都會靈的,就看你誠不誠心。我們的道友之中,有很多人是得到感應的。

「光目聞已即舍所愛,尋畫佛像而供養之,復恭敬心,悲泣瞻禮。」

光目孝女聽到這個方法,她就照著做了。把她自己所最珍惜的,或者是寶物、財產,換成錢,拿去塑畫佛像,然後供養。再以至誠心、恭敬心「悲泣瞻禮」,就是禮拜。不是說你一定要痛哭流涕,你心誠就行了,而是是至誠的懇請乞求。這一求,得到感應了。

「忽於夜後,夢見佛身金色晃耀,如須彌山,放大光明。而告光目:汝母不久當生汝家,才覺飢寒,即當言說。」

因為她求了,感應到清淨蓮華目如來現身了。她夢中見佛的光明非常殊勝,佛就對她說:「汝母不久當生汝家。」脫了地獄苦了,到你家來了。「才覺飢寒」,就是剛一懂事,一知道要吃東西做是「饑」,一知道冷就是「寒」。他一懂得飢寒了,就會說話。

「其後家內婢生一子,未滿三日而乃言說。稽首悲泣,告於光目,生死業緣,果報自受!」

醒了之後,她家裡頭的佣人生了一個小孩子,還不到三天就能說話了,一邊說話,一邊磕頭,「告於光目」,說:「生死業緣,果報自受。」這個果報因緣受苦受難,是自作自受,生造什麼業,死就受什麼果;業是因,緣是助成的,促使你受死的痛苦。「果報自受」,自己做的業自己受。

「吾是汝母,久處暗冥。自別汝來,累墮大地獄。蒙汝福力,方得受生。」

我是你的媽媽,自別了你之後,一直在黑暗不見光明的地獄裡頭受苦。因為你祈禱的福,使我又能夠轉化為人了。

「為下賤人,又復短命。壽年十三,更落惡道。汝有何計,令吾脫免?」

我原來是這個家的主人,但是現在生下來變成這家僕人的孩子,壽命又不長,壽年十三,更落惡道。你還有什麼辦法,使我能夠脫離免再墮惡道的苦難?

從《地藏經》這一段經文,我們可以體會到,她女兒求佛,雖然使她免難了,但不是徹底的。她生到這家,從地獄苦中又得為人,但是當個下賤人,而且壽命很短,十三歲就會死;死了之後,還要墮惡道,還要受罪。那就是說,我們給親人做佛事,或者一個七、兩個七,或者是臨時的加持,他能脫離苦難,但這不是究竟。為什麼要做七七四十九天?為什麼我們要經常念經,經常的給六親眷屬、冤親債主迴向?為什麼佛教寺廟的塔院,初一、十五都要去念念經?就是希望不論他生到哪一道,都可以增加他的福慧,減少他的痛苦。

在過去我們中國人都有這麼一個傳統,經常的懷念祖先,經常給他們祈禱。我們家裡不是都有祖先牌位嗎?現在是沒有了,所以現在的苦難更加厲害,因為連這個都不信了。為什麼有祖先?我們中國人說「敬神如神在」,不管他投生哪道去,我們恭敬他,乃至於給他作功德,他會收到而得到好處的。燒紙錢是沒有用的,乃至於紙做的各種用具也是沒有用的。我看大陸上做佛事,紮紙洋樓,乃至汽車,還紮些佣人,是沒有用的!

「光目聞說,知母無疑,哽咽悲啼而白婢子:既是我母,合知本罪,作何行業,墮於惡道?」

光目一聽,知道這是她媽媽再世了,她沒有什麼可疑惑的了。她就問她:「你知不知道你做了什麼事,你的行為是造了什麼業,才使你墮入惡道?」

「婢子答言:以殺害、毀罵二業受報。若非蒙福救拔吾難,以是業故未合解脫。」

除了殺害之外,又有毀罵罪,因為這兩種業受了報了。「要不是你給我祈求,供了清淨蓮華目如來,我現在還不能脫苦。因為以我這樣的業,我是解脫不了的。」

「光目問言:地獄罪報其事云何?」

你在地獄受苦,可不可以說一說地獄罪報是什麼情況?

「婢子答言:罪苦之事不忍稱說,百千歲中卒白難竟。」

她說:「我忍不下心再去說那些罪苦的事情,我不願意形容地獄苦的事情,你要讓我說,百千歲我都說不完啊!而我在人間才只有十三歲。」

「光目聞已,啼淚號泣而白空界:願我之母永脫地獄,畢十三歲,更無重罪,及歷惡道!」

這裡光目女並沒有對著誰說,而是對空界說的。像我們在佛堂,要想求個什麼,發什麼願,在佛堂裡說就可以了。「啼淚號泣」,很痛苦很悲哀。而白空界:「我現在發願,替我母親求,希望她永遠脫離地獄,再不受地獄苦。在她十三歲,人間的報受圓滿了,再也沒有罪了,再也不到惡道輪迴去了。我發願替她消罪。」這個願是光目為她母親,只有這個願就太小了,以下她要發的才是大願。

「十方諸佛慈哀愍我,聽我為母所發廣大誓願。若得我母永離三塗及斯下賤,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

對空中說,是向十方諸佛說的。「十方諸佛」是指普遍的意思,不只清淨蓮華目如來一佛,而是十方的諸佛。「慈悲憐憫我,聽許我給我母親發願。假使我母親,從十三歲報滿之後,再不受三塗了,永不為下賤及女人之身,能夠永遠的再不受這些罪業。」

「願我自今日後,對清淨蓮華目如來像前,卻後百千萬億劫中,應有世界,所有地獄及三惡道諸罪苦眾生,誓願救拔,令離地獄惡趣,畜生、餓鬼等。」

我願意度一切的眾生,不論未來百千萬億劫中,所有的這些世界國度之中,所有的地獄,乃至於在三惡道受苦的一切眾生,我誓願把他們都救出來,令他們離開地獄惡趣、畜生惡趣、餓鬼惡趣。

「如是罪報等人,盡成佛竟,我然後方成正覺。」

這是「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眾生沒有度盡,我就不成佛。在久遠劫來,就發如是大願。這個願,我們每天做功課的時候都會念:「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邊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一個是度眾生,一個是成佛,每個人都會念,念到成了口頭禪,效果就不大了,必須動心!怎麼樣叫「動心」呢?就像你碰到危難了,在最危險的時候,那時候想起三寶來了,想起佛來了,所發的願。

我們都發過這個願,因為大家做早晚課時都會發,天天發,效果呢?這就是發心的誠意,乃至於發心的願力,是不是精誠?是不是從自己的心發出來的?在念佛,知道念念從心起,念念不離心;發願也是,要念念從心裡發願,你這個願永遠不要離開你的思念當中,隨時觀想這個願,這樣效果就大了。

我們雖然不能夠發那麼大願,但是我們天天這樣的隨著發願,將來也一定能滿願的。但是從現在就得這樣做,不要等到將來才去做,將來我們就不知道了。

「此生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生」,今生你等著,沒有什麼可以等的。你一天多念一遍《地藏經》,多念千聲聖號,你就積累了。這就是地藏王菩薩所發的大願。定自在王不是問佛,說佛這樣讚歎地藏王菩薩,地藏王菩薩發何種願?佛就跟他說了:「發度盡眾生的願,‘一切罪眾都成佛了,然後方成正覺。’」

從前有一個道友,我們兩人都住在上房(方)山。他住在地藏殿,我住在一斗泉(就是那個洞的名字),他來看我的時候,我跟他說:「你一天都在拜地藏王菩薩,這火你消得多了,我就不行了。」他說:「我成佛一定成在地藏王菩薩前頭,你成佛也一定成在地藏王菩薩前頭。」我說:「你怎麼知道?誰給我們授的記?」他說是釋迦牟尼佛。我說:「釋迦牟尼佛什麼時候說的?」他說:「《地藏經》裡地藏王菩薩說的,一切罪報眾生都成了佛了,他才成佛的,我們兩個不都是成佛成在地藏王菩薩前頭去了。」我說:「這樣我可不敢承擔,那還得看修行。地藏王菩薩度眾生,無生可度,看到的都是空的,他不著相了。我們現在一著相,早超過他度的範圍了。」他說:「不!你沒有這個信心,我有絕對的信心,你成佛一定成在他前頭。還不只成在他前頭,我在普賢殿也住過,我也成在普賢菩薩前頭;因為普賢菩薩永遠要當菩薩,他的十大願不容易滿啊!」我說:「好吧!四大菩薩永遠都不成佛,他們就是成佛了,還是得回來度眾生。」

這雖然是開玩笑的閑談,但有一定的道理。現在大家都自己慶幸,我們成佛都在地藏王菩薩前頭。我們現在念《地藏經》,稱地藏王菩薩聖號,他要把我們都度盡了,他才成佛。但是你可不要等著,這中間恐怕還是要受苦的。要精進一點,否則容易產生懈怠心。

「發誓願已,具聞清淨蓮華目如來而告之言:光目!汝大慈愍,善能為母發如是大願。」

她這一發願相應了,一感就應,是真正的相應。清淨蓮華目如來就告訴她說:「你這麼樣發願是大慈愍,為你母親發的這個願是最大的願了。」像我們有人就想起要怎麼為媽媽免難,就沒有想到為別的眾生免苦。所以我們打佛七也好,做佛事也好,你用心時不只要先想到你媽媽,還要想到一切眾生,因為一切眾生都是你的父母。

無量劫來,乃至於我們的冤親債主,不只要迴向給我們的父母,就是跟我們最有仇的,感覺上跟你最彆扭,這個人最整你害你的,你發願先度他。這樣的壞人讓他不要在這世界上了,讓他成佛!成了佛了,他就再不壞了。你度一個壞人,比度一萬個善人還好。這個發願是對所有眾生髮的,所以清淨蓮華目如來就讚歎她說:「你給你母親發這個大願,從這個願裡,你母親就已經免難了。」

「吾觀汝母十三歲畢,舍此報已,生為梵志,壽年百歲。過是報後,當生無憂國土,壽命不可計劫。後成佛果,廣度人天,數如恆河沙。」

清淨蓮華目如來看她的媽媽,在十三歲以後死了,舍了這個報身轉世做修道者。「梵志」是印度的學者,學什麼的?學清淨行的。「梵志」就是志向要生梵天。做了「梵志」,壽命百歲,之後就生到無憂國土,那時他的壽命就不可計劫了,不是以時間來算他活多少年。不知是生到極樂世界,或者藥師琉璃光如來世界,那個時候他生的淨土叫做「無憂世界」。

「廣度人天,數如恆河沙」,這是說她媽媽。因為地藏王菩薩發這個大願,她媽媽得到什麼好處了呢?得到了十三歲壽命舍完了,生做梵志,壽命百歲;乃至梵志的壽命盡了,又生到無憂國土,那時的壽命就沒有窮盡了;一直到成佛,成了佛之後度一切眾生,所度眾生的數量多如恆河沙數。

這是地藏王菩薩過去的故事。如果大家想對道友講,不要按經上講,就跟他講故事好了。你說:「我給你們講一個人,這個人他怎麼發願,他過去怎麼度他媽媽。」你把這個故事給他一講,他認為很好,他也會發願的,他要度盡眾生。就是把這種好事都讓給別人,你隨緣這樣子做,你就是弘揚地藏法門了,你就是在實行地藏王菩薩的願。他的目的是在度眾生,你常常勸人家這樣做,不也是在度眾生?不一定非得要講經,或是鄭重其事的才算是度眾生。

有一個弟子,他在工廠裡,勸了很多人信佛了。雖然是個小工廠,反正見了一個勸一個,見兩個勸兩個,這個功德是無量的。你說沒有看到功德利益,這是不可見相的,不一定都會看到。也不能說你現在就受,因為你現在有些困難也不見得會解決。就像那個羅漢福度光目女,光目女求,也不是現在她媽媽就會怎麼了,但是脫了地獄了,生做一個下賤人,十三歲就死了。別看眼前,等以後就好了!生為梵志了,以後就逐漸學道了,到無憂國去了。應當這樣看。

「佛告定自在王:爾時羅漢福度光目者,即無盡意菩薩是。光目母者,即解脫菩薩是。光目女者,即地藏菩薩是。」

這個故事講完了,佛就跟定自在王菩薩說:「你知不知道,那時候的羅漢是誰?無盡意菩薩是。光目的媽媽是誰?就是現在的解脫菩薩,還沒有成佛,現在也都在這個法會裡。光目女就是地藏王菩薩。」

我們就講到這裡。今天的雨很大,大家還是來了,就是一念心!這種道心,會有感應的!有些問題不要看得過深了,我們把它現實化,就是看成是我們現在的情況,把它融於現在的日常生活當中。經上教導我們的,都要求我們把它連繫到我們現在的生活中。我們有什麼具體困難、有什麼苦難,都可以這樣求,求的時候你要發願。像光目女說要度一切眾生,這只是個願,她當還是個女孩子,但是這個願可以導致她行菩薩道,因為她今生髮願、來生髮願、生生髮願,永遠不停歇的發願,永遠不停歇的度眾生。

我們的眼光不要看得太淺近了,不要看一世、兩世,更不要看我們現在當前的富貴、貧賤,不要注意這個。要注意什麼呢?現在眾生的災難。我們時時的發願,念經也好,念佛也好,希望這一切災難不要發生,乃至於用我們自己的力量,有多少力量盡多少力量。我們信佛的是這樣,但是不信的就幸災樂禍,如果哪裡打架,看熱鬧的人多得很。聽說哪兒發水火了,他就說:「我早就知道它該遭殃。」他哪兒知道了?看人家地震了,他自己的沒塌,他很高興倖免了。現在很多人都幸火樂禍,這也是願,不過,是惡願。就沖這個願,非下地獄不可,不管有沒有做,這比你親自殺一個人惡得多。

我希望我們的佛弟子,凡是聽到《地藏經》,大家都發願,願這個世界消除災難,聽到哪裡有災難,你馬上就迴向,你念十聲「地藏王菩薩」也好,念一部《心經》也好,就只要幾分鐘,效果如何,你不要問。為什麼呢?這個效果是你所看不到的,你周圍的氣氛也都不同了。

「過去久遠劫中,如是慈愍發恆河沙願,廣度眾生。未來世中,若有男子、女人不行善者、行惡者,乃至不信因果者、邪婬妄語者、兩舌惡口者、譭謗大乘者,如是諸業眾生必墮惡趣。若遇善知識,勸令一彈指間歸依地藏菩薩,是諸眾生即得解脫三惡道報。」

我們的現在世就是佛在忉利天說法的未來世,從現在起,未來的未來是很長遠的,未來的眾生也是無窮無盡的。

「有」,這是專指做惡業的,善業的不在此限,不論男人、女人,不行善、行惡的人。

「不行善者、行惡者」指意業,甚至於不信因果。因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他不信因果,如果他認為做惡要償還、有果報的話,他就不敢作惡,他要是相信未來還要受多少劫來還這個罪,就不敢造惡。他只顧到現時,從事槍殺、盜竊的人,是不相信因果的,如果他相信惡業因果,就不敢做這些事了。

因此,這些不信因果、邪婬妄語者,邪婬是身業,妄語是口業,兩舌惡口是口業,邪婬就是濫交,不是夫婦關係;妄語是說瞎話,這裡有深、有淺,有大、有小。罪惡也有大小,最大的妄語是欺騙人家的錢財,欺騙的方式不同;或者迷惑眾生,或者說自己得道了,這不一定是指出家人,在家人也有,說自己得了什麼神通,證了什麼道果,這種妄語是大妄語,不是我們一般的說瞎話,這都叫妄語。

存心欺騙人家是有目的,為了名聞利養,這種妄語都算是。兩舌是挑撥是非,當彼說此,當此說彼,這種罪要受什麼果報,到後面看地獄的名字,就知道了。當時說話沒有想到後果,如果人人想到兩舌要割舌頭,要下地獄受無量劫的痛苦,再也不敢說,既使要說也會考慮一下。

惡口就是說粗話,對人家說粗話、譭謗大乘,這是指經典而言,不知不覺就犯了。我們學顯教的譭謗密教,學密教的譭謗顯教,學淨土的譭謗禪宗,學禪宗的譭謗淨土,乃至學法相的譭謗法性宗,總而言之,都是譭謗之類。乃至於此經上說,誦《地藏經》功德相當大的,你卻說沒有功德,或者見人家誦經,想盡種種方法破壞人家,這些罪都是惡業,而且是重惡業,一定要墮惡道。

趨向於惡趣,這個惡趣是指地獄道而言,假使造了這麼多惡業,一定要到惡道受痛苦。在現生當中,我們也造了很多錯,大小都有,甚至於自己犯了罪還不知道,沒有認識到,也沒有認識到後果的嚴重性,在還沒有受報以前,如果遇到一位善知識,對佛法能有深切的了解,能應機幫我們脫離苦海,都叫善知識,意義是很廣的。

「勸令一彈指間」,時間很短的意思。勸你皈依地藏菩薩,你造了這麼多的罪,將來的後果一定不堪設想,最好皈依地藏王菩薩吧!但這不見得一定有效果,看見造業的人去規勸他,即使是你的六親眷屬,乃至於勸你的父母、先生、太太都不見得生效。因為他不信因果;相信的人,彈指間皈依,就解脫三惡道報。像我們念了很多《地藏經》,天天稱誦地藏王聖號,當然沒有事,一定可以脫離三惡道。但是如果一邊讚歎佛,一邊在做業,我想我們都如是,天天在犯,一邊念經、拜佛、拜懺,一邊兩舌、惡口、妄語,還有門戶之見,皈依這位師父,說那位師父不好,隨便說一說,你還不知道其中的厲害關係,這就是譭謗大乘,無論誰這樣說、這樣做,就是譭謗大乘。

如果你真的悟得了,無我了,人無我,法無我,證道了,不是存心譭謗他,也不是存心去破壞這個法,目的是想對當前的機,救度他,你能有力量使他入道,這就另當別論。如果你沒有這種本事,也沒有證道,以人我之見,譭謗這個法那個法,這都是錯誤的。修《法華經》的,說修《地藏經》不好,修《地藏經》的譭謗修《法華經》的,這種罪過很深的。因為,你畢竟還沒有成佛,佛不是這樣說的,大菩薩也不是這樣做的,文殊、普賢都是互相讚歡,沒有說你不如我。記住,這樣會在不如不覺當中犯了很嚴重的五逆罪惡,破壞大乘,不過只要你有深切的信心,造了這種罪,就皈依地藏王菩薩懺悔。

在《地藏經》中特別推崇地藏王菩薩功德,造了五逆十惡的罪,一彈指間皈依地藏王菩薩就可以解脫三惡道報,不墮三塗;但是必須相信因果,因為相信因果,你的心念就清淨了,隨順法性而說。如果你不做這些業,反過來就是善業,十惡不做,就是十善,惡業也是性,什麼性?穢性,心裡不乾淨,連性體也不乾淨。習性的性,是我們原來本具性德的性,那個性也沒有染污,也沒有清淨,這裡是說習種性,現前的。一個是能藏的,一個是所藏的,能藏的就是這些業,所藏的就是清淨的心,淨心做的都是淨業,污染心做的都是污染業。因為心是主體,要做什麼事,不能離開你的心,不能離開意念、思惟。

這段經文的意思是因為地藏王菩薩在過去發了很多利益眾生的大願,假使在今生,有的眾生皈依他,仗他的力量消除了你的災難,不墮三塗,因為一皈依地藏王菩薩,你的心就淨了,穢業就消失了。

「若能志心歸敬及瞻禮讚嘆,香華、衣服種種珍寶,或復飲食,如是奉事者,未來百千萬億劫中,常在諸天受勝妙樂,若天福盡下生人間,猶百千劫常為帝王,能憶宿命因果本末。」

這段經文的意思是,只要你一彈指間念一聲「南無地藏王菩薩」,並且能誠心,制心一處皈命敬禮,或瞻禮地藏菩薩的相,讚歎地藏王菩薩的功德,或供養香華,誠心供養菩薩種種珍寶。不過這就隨意了,因為大珍寶,窮人是沒有的,一般家庭吃飯前,最好是中午那一餐盛點米飯、菜供在佛像前或菩薩前,這都叫供佛。心到佛知,我們至誠心歸敬,佛菩薩都明瞭的,一切護法神也明瞭的,這是表達自己的心,這就不僅僅是免除三塗之難了,在未來百千萬億劫中,從你現在至心恭敬起,經過百千萬劫那麼長的時間再不受三塗苦了。

「常在諸天受勝妙樂」,享受天福,光是樂沒有苦,所有聖人看見天人還是苦,為什麼?因為還是屬於分段身,百千萬億還是有盡的時候,還是一段一段的,但天人本身不覺得苦,假使天福盡了,百千萬劫的時間到了,福德的力量就盡了。

供養地藏王菩薩的福德,還是有時限的。因為這不是證得的,也不是種性的。天福盡了,享受人間的福德,到人間為國王為將相,功德福德無量的。福德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能知宿命因果,本來有宿命通,能知道過去百千萬億劫中,從什麼時候發心供養過地藏王菩薩,經過了百千萬億,這麼長的劫分,完了在天上享樂,樂享完了又到人間。他如果知道宿命因果本末,還會造惡嗎?他會繼續為善,重點在此。也就是說他的惡止了,他能繼續為善,福德又增長了;聞法之後悟解,悟解後修了道了,斷了人我,證了阿羅漢果;了生死,六道不輪迴,如果發了大菩提心和地藏王菩薩一樣的,這樣就無窮無盡了。

現在大家不知宿命因果,如果知道,就知道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就有了智慧,也絕對不會造業。如果大家認為我有錢了,生活好了,不造業了,那就相反了,生活愈好愈造業。

這段經文告訴我們不只是脫離三塗,不受苦了,還要享樂,但皈依的方式、情景不一樣。前面是彈指皈依,這裡是至誠皈敬,還要瞻禮讚嘆供養。如果讀過〈普賢行願品〉,皈敬讚歎供養,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的三個願,皈敬不只是皈依一位地藏王菩薩,也不只是一尊菩薩,而是盡虛空徧法界的諸佛菩薩,無窮無盡,這樣的皈敬,這樣的讚歎、供養,同時把自己化現無數身在那裡禮敬,乃至於世間所有的事物,想到什麼,就供養什麼。

如果這樣用心,走到花店,用你的心力把這裡的花移去供養佛菩薩,這就是普賢菩薩的供養。如果擴大一點,那不只是未來百千萬億劫,也就是無窮無盡不可思議的劫,而且你本身就是地藏王菩薩,這樣的供養,供養自己,供養無邊的身雲。

所以端看你怎麼用心,也就是指我們現在凡夫的一念心,你一天當中是怎麼想的,做些什麼,想些什麼,也不需要打卦、算命,這些經上,都告訴你了,只要一念間就行了,一彈指間皈依就脫離三塗了,如果至心誠懇的念一部《地藏經》,經經都是互通的,或者念〈普門品〉、〈普賢行願品〉、《金剛經》。每部經典都是相通的,就看修行的人,受持讀誦的人怎樣用心,把孩子、父母都觀成地藏王菩薩,我替他們服務的,跟給地藏王菩薩服務的,一樣是通的。

地是心地,性是藏性,人人都有心地,都有藏性,你供養誰都一樣,不過這種境界、這種觀不容易修,你臨時想一下都行,如果靜下來十分鐘都可以,如果你讚歎一切佛,讚歎一切菩薩,文殊、普賢、觀音、彌勒菩薩都可以。

我這樣是開闊的說,剛才那段經文是局限的,你要是這樣來講因果,這個因所得的果就不可思議,最後就成就佛果。如果你一天就做家事,每月拿點工資吃飯,有空就隨便念念經,你的功德很小。要是把它和日常生活結合起來,把他變化一下,反正都是想,為什麼不想好一點,大一點?你的心愈開闊愈好,總比想煩惱好,煩惱到這裡來就會產生變化,煩惱到這裡也變成智慧了,煩惱即菩提,涵義就在此。

如果你一天到晚在想煩惱,你的一點經歷或皈依地藏王菩薩的功德也變成煩惱了,你正在念經,家人打閑岔,心裡過意不去,剛拿起經本,家人就來了,你就做煩惱想?應做智慧想,這下剛好,他也得到好處了,就給他迴向一下,千萬莫作煩惱想,就看你的用心怎麼用。所以要是能至心歸敬瞻禮讚嘆供養,當然要得福報,不要求世福,也不要求天福,而是要求智慧,求佛的福德,把這個百千萬劫在天上受勝妙的福德佈施了,這就叫佈施。

「定自在王!如是地藏菩薩有如此不可思議大威神力,廣利眾生,汝等諸菩薩當記是經,廣宣流佈。」

這段經文是定自在王請佛說地藏王菩薩過去的種種功德,利生的行門。佛就說了,說地藏王菩薩就有這麼大的威德力,有這麼大利生的方便善巧,使眾生得到很好的利益。

「汝等諸菩薩當記是經,廣宣流佈」,佛對每一位菩薩都囑託他要去流通《地藏經》,應當把地藏王菩薩利益眾生的事蹟向一切眾生宣傳,「廣宣流佈」,廣者是無限量的意思,宣是宣揚,流佈是流通,不讓它喪失,永遠流佈人間。

「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願不有慮,我等千萬億菩薩摩訶薩必能承佛威神,廣演是經,於閻浮提,利益眾生。」

定自在王在佛囑託之後,就向佛發願表白說,世尊不要為這件事憂慮,現在在這個法會上有千萬億菩薩摩訶薩,也就是大菩薩,摩訶薩是大的意思,必能承佛威力,一定仗著佛的力量「廣演是經」,到處宣揚《地藏經》。「於閻浮提利益眾生」,應為廣宣流佈一切法界;「廣演是經」是普遍性的,閻浮提為重點,前面佛說閻浮眾生,性識無定,惡習結業,所以提出「於閻浮提,利益眾生」,因為閻浮提這個地方的眾生性識無定,造惡業的多,行一點善事,又去做惡,因此著重於南贍部洲。

「定自在王菩薩白世尊已,合掌恭敬,作禮而退。」

第四品是定自在王請佛演說地藏菩薩的功德,現在說完了,他是當機眾,佛的解釋也圓滿了,定自在王也發了願流通這部經,便向佛合掌恭敬頂禮而退,不在當機演法的位置上了,他退下去,四天王又請法了。

「爾時,四方天王俱從座起,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薩於久遠劫來,發如是大願。云何至今猶度未絕,更發廣大誓言?唯願世尊為我等說。」

四天王懷疑說:「地藏王菩薩有這麼大的願,早該把眾生度完了,為什麼還有眾生沒有度呢?現在度不盡又繼續發廣大誓願?惟願世尊為我等說。」

四天王是忉利天之下,在須彌山的山腰,屬於善神,是擁護四大部洲的眾生。他們住的地方是由他的福所感召的,比在人間好多了。但是他也在地表上,並沒有脫離地表,忉利天也跟人間相連接的,他住的地點和《彌陀經》上所說的也差不多,也有七寶池、七寶宮殿、七重欄楯、七重寶鈴,這是他福報所感的,也是很好的,但是跟極樂世界不能比,極樂世界是不可思議的,是阿彌陀佛的願力所化現的。

四大天王分東西南北,東方表金色的持國天王,南方是表琉璃的增長天王,西方是廣目天王,北方是水境寶城的多聞天王,四大天王管四大部洲,南瞻部洲,北俱盧洲,東勝神洲,西牛貨洲,四大天王以北方的多聞天王為主,也是有一個領導人物。

四天王又從座起,把心裡未瞭然的事請佛說一說,他們認為,以地薩菩薩這麼大的神力度眾生,該度得差不多了,為什麼現在又發願要度呢?「惟願世尊為我等說」,這一段經文是以四天王為當機眾。

「佛告四大王:善哉,善哉!吾今為汝及未來現在天人眾等廣利益故,說地藏菩薩於娑婆世界,閻浮提內,生死道中,慈哀救拔,度脫一切罪苦眾生方便之事。」

佛是只要有人請法就會說的,慈悲為懷,讚歎他們問得好,因為這種懷疑一般眾生都是有的。「善哉,善哉!」即稱揚他們問得好極了。「吾今為汝」,我現在在忉利天的會場當中,及現在未來的天人眾等,也有些沒有到會,像人間的四眾弟子就沒有到會,也沒有阿羅漢,這裡都是地藏王菩薩所教化的,還有十萬菩薩。

所以佛說完之後,就是利益這些現在和未來的天人。未來的要靠傳播,《地藏經》的流通,廣利益故,說地藏王菩薩在南閻浮提六道輪迴度眾生的生死道中,怎樣度、怎樣慈悲哀憫。慈是給他快樂,哀憫眾生受苦,給他一些快樂,怎麼樣叫慈哀救拔呢?像我們發生了困難,希望有人拯救拔我們的苦,給我們快樂,度脫一切罪苦,眾生方便之事,方便的事太多了,各個菩薩所用的方便法門也不一樣,在《華嚴經》中說無量億的方便法門,如恆河沙的方便法門,每位菩薩用的方便法門太多了,我們有時認識不到。

「四天王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佛告四天王:地藏菩薩久遠劫來,迄至於今,度脫眾生,猶未畢願,慈愍此世罪苦眾生。復觀未來無量劫中,因蔓不斷,以是之故,又發重願。」

「唯然」就是答應的很快,「佛跟我們說的太好了,世尊,我們極歡喜聽一聽。」 「願」就是希望之意,「樂」就是很快樂,佛把地藏王菩薩為什麼又發願的原因跟四天王說。地藏菩薩久遠劫來,這是前面說的那個四重大願,做長者子、做婆羅門女、做光目女都是發了願了,一次發一次願度脫眾生,猶未畢願,到了現在那個願還沒有滿,為什麼呢?為了哀愍救濟,這個世上受罪苦的眾生,不只現在,復觀未來無量劫中,在未來無量劫因蔓不斷,像藤似的,一個跟一個不中斷,因果相續,眾生的業緣,永遠不盡,因為這種緣故,所以又發重願,又再發願。

現在這個世上的災難,我們總想有清淨的一天,可是永遠清淨不了,現在水災、火災,好多戰禍,也是永遠沒得完,眾生業無盡,所以他怎會不感果呢?地藏王菩薩的願永遠滿不了,不只如此,觀世音菩薩的願,普賢菩薩的願乃至一切諸佛的願都如是。

我們看到聽到這些事就發願,發願不是空的嗎?現在是有點空的,但你發這個願有一定時間,就不空了,因為這願的本身就使你的心清淨了。你發一願就清一願,就有利益眾生的目的,這是很不可思議的。有些願,現在是空的,將來會不空,你的願不會虛發;但是發惡願也是不空的,也是不虛發的,你想整人想害人,那個願也不虛的,來生遇到時會現前的。

為什麼見到一個人不知不覺感到特別討厭,產生極大的怨恨心,這是前生宿業牽連的。人家對你也是這樣,無緣無故給你兩槍,你要想到因果,這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因為你欠他的,現在新結的冤業也有,過去沒有,那他欠你的,將來再還你。有惡怨有善怨,緣也有善有惡,正因為如此,這兩者是相聚的,見了誰都喜歡,把你的冤家當父母一樣,那冤家就化解了,再不會冤了,如果你生起歡喜心,他再怎麼生氣,火也發不起來,這是很有關係。

「如是,菩薩於娑婆世界,閻浮提中,百千萬億方便而為教化。」

以下就開始講地藏王菩薩善巧方便的方法,地藏王菩薩化導眾生,現在特別注重娑婆世界閻浮提,因為這個世界的眾生惡業特別重,而且地藏王菩薩發願,特別著重在這個世界的眾生,所以說地藏王菩薩跟此土,也就是指娑婆世界的南閻浮提,因特別重,緣特別深,所用的教化方法也有百千萬億方便。應以何身得度者就現什麼身,這是一種。應以何種法門得度者說《地藏經》,這也是一個法門。

《地藏經》還有示凡的作用,像在安徽九華山,那是地藏王菩薩化身以此為方便。地藏王菩薩到了北京拈花寺,遍融老和尚是他的化身,他又以打掃清潔為方便,專門打掃寺院的廁所,誰又想到這是地藏王菩薩來做的打掃清潔,到臨死時,他現個神通,才知道這是地藏王菩薩化現的。

至於說百千萬億方便,他到這個地方是什麼目的,化度那些人,因為我們不在,像在九華山,到了現在還是利益很多的人。凡是朝山的,到那裡去禮拜地藏王菩薩的,都會得到一定的好處,乃至於這尊地藏王菩薩像,我們在這裡學習《地藏經》,燒香供養,恭敬禮拜,就這麼一念之間就脫離三塗苦了,這就是地藏王菩薩的化身,百千億的方便。

既然是方便,對菩薩就沒有約束力了,菩薩利益眾生也是沒有拘束的,他的意念是要度這個眾生,要度他,乃至示現種種方便,這是沒有拘束,沒有限量的,示現同事,是女的他就示現女的,是男的就現男的,做生意的就示現做生意的,要度他,你必須跟他建立因緣,無緣還是度不起來的,怎麼結緣呢?現在你念念《地藏經》見了地藏像,問訊問訊,磕個頭,燒支香,這個緣就結下了,地藏王菩薩現身就會度你。

「四天王!地藏菩薩若遇殺生者,說宿殃短命報;若遇竊盜者,說貧窮苦楚報;若遇邪婬者,說雀鴿鴛鴦報。」

佛就對四天王說,千萬億方便是指哪些方便呢?「若遇殺生者」,地藏菩薩要是碰見殺害眾生的眾生,打獵的獵夫,做屠宰業的人,就說宿殃短命報。你今生殺別的眾生,來生會經常害病,壽命不長;因為你短少了別人的命,自然感果,也受短命的報。這還不是還債,你欠命債,還得還,短命報只是一種華報的果,容易生病都是華報,還不是因報;因報是你必須殺那個眾生,還那個眾生的命債。要是遇見殺生者,就跟他說這種話,但是必須要有善巧方便,不可以直來直往,說法也得看情況,人家要聽,你給人說,人家不聽,你勉強他是絕不可能的。得他自己發心,而且要有因緣,這樣看起來很簡單,其實很複雜,千頭萬緒。所以說法要有時機,示現善巧方便得示現愛語說,你度他,得先說好話。

「若遇竊盜者」,偷東西呢?你跟他說莫要偷人家的,偷人家的要受窮,要受苦,為什麼現在有窮有富?為什麼別人有錢你沒有錢,為什麼同一個行業,人家做就賺錢,你做就賠錢。我們經常講機運,巧合,那個機遇關係大的很,前腳走慢了一步,窮就趕上你了,你還是受窮,走快了,窮在前面等著你,你到哪裡就窮了,這叫機緣。業果不失,你偷人家的,總想佔人便宜,總想多得一點,愈佔愈窮,這類事太多了。

「若遇邪婬者」,雀、鴿子、鴛鴦是飛禽小動物,有些人講情愛?就拿鴛鴦做比喻,像梁山伯與祝英台最後變成蝴蝶飛起來了,好像很好,大家想一想,做人好還是蝴蝶好?

「若遇惡口者,說眷屬斗諍報;若遇譭謗者,說無舌瘡口報。」

「若遇惡口者」,這是說口業,口有四種業。現在為什麼有家庭不合,一天到晚在吵架,在美國都是夫婦兩人,在中國大陸是大家庭,幾代人在同一個地方住著,經常吵架,為什麼呢?過去的惡口業造太多了,口裡總是不乾不淨的,說話總帶髒字,這好像是一個地方風俗習慣的惡口,乃至說很多髒話,各個地方都不同。

「若遇譭謗者」,你覺得今生做什麼事,總是閑言閑語是非很多,這是你過去譭謗人家太多了,前面說兩舌,在張三面前說李四,在李四面前說張三,到處挑撥。要是知道這種因果,記得不要隨便開口罵人,說不清淨語言,一定會遭報的。要是譭謗三寶,更不用說了,但那不在這之內,而是犯五逆了。

眾生讚歎隨喜的業不大成熟,人家一說誰好,他總要挑點毛病,就連出家人也一樣。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中的第五大願「隨喜功德」,乃至於做一點小事,看見什麼都隨喜一下,這個世界雖然說怎麼壞,我看好事還是很多。你一天當中所收進來的隨喜功德不可思議,功德無量,乃至一點小事,法會也好,做佛事也好,幫助人也好,隨便一點,要隨喜人家功德,說:「我很高興!我讚歎隨喜!」這功德不可思議,都成了你自己的,把所有一切功德都成了你自己的,你不是缺功德嗎?他做即我做,但是要譭謗,他非即我非。

看人家這個不好那個不好,你永遠成就不了,在你的思想意識中,盡是壞東西,還清淨得了嗎?你的心就污染了,同時要遭果報,沒有舌頭,說不出話。現在口裡總長瘡,舌頭總是爛的,有時是火大,知道了自己要注意一下,隨喜功德佔的便宜最大,特別是隨喜十方法界,一切諸佛菩薩時,都在度眾生,你用不著看見,你發願就好了,隨喜功德,照著〈普賢菩薩行願品〉,觀想現在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正在說法,你怎麼不隨喜一下,彌勒菩薩在兜率天說法,你常隨喜一下,十方法界一切諸佛都在說法,為什麼不隨喜,反而一天到晚睜著眼睛看眾生的過惡?所以要注意,不要譭謗別人,要稱揚別人,一個人能生存必定有他的好處,你就隨順他這一點,他有一點好就可以,你就會積福了。

「苦遇瞋恚者,說丑陋癃殘報;若遇慳吝者,說所求違願報。」

「若遇瞋恚者」,瞋恚就是發火、發脾氣,家中都有照相機,當大人小孩發火時,把他照下來洗出來看一看,都是橫眉豎眼的表情。人的像貌本來很好看,但是一起瞋恚心,馬上就變了,對人常起瞋恨心是不好的,果報是什麼呢?一者是引火燒身,瞋恨就是火,你看他臉紅的,自己燒自己身體,一發脾氣心就亂了意,做什麼事都會慌亂無章的。在憤怒之下,千萬不要處理什麼問題,絕不恰當,也容易自殺。死了還要受報,要下地獄,地獄的那些火都是發脾氣所發的,瞋恚就是業障大,這樣生了變成人,像貌一定不好看,那麼丑誰看了都憎惡,或者殘廢或者聾子,反正六根不全,這是瞋恨的果報。假使來生變人,還得經過地獄無量劫的時間,所以千萬不要發火。

自己心裡要時常觀察,怎麼對付瞋恨心呢?對一切人慈悲,像彌勒菩薩就是慈氏,他不起瞋恨心,總是笑呵呵的。

「若遇慳吝者」,慳吝,就是不肯佈施,碰到窮人跟他討錢,他的臉馬上掛下來,佛弟子千萬要慈悲,也有騙人的,但你給他的時候,你是行菩薩道的,你管他是什麼用心呢?沒有帶錢,你也高高興興、善言巧語的安慰人家,你見到窮人就瞪眼睛,那你永遠也富不了,要想發財就要佈施,來生就真發財了。慳是慳貪,吝是吝嗇,要是遇到貪吝的,來生要想求什麼事都不成,今生你貪求吝嗇,來生你無論做什麼事都不如意。

「若遇飲食無度者,說飢渴咽病報。」

「若遇飲食無度者」,一天到晚的吃,小孩子除外,因為他還不知道。有些成年人見到什麼就想吃,肚子雖然不餓,就是嘴饞想吃,和尚過午不食,是不是怕來生得果報?是要減少飲食。佛教中說比丘有病,當減飲食,若有了病少吃點,病自然就好,這叫飢餓療法。飲食無度是貪吃,吃得咽喉生病,吃不下去,想喝水沒有,想吃飯沒有,到地獄去,想吃烊銅灌口,飢火燒身。飲食不要數數無度,一天三頓飯,也有因體力勞動,多吃一、兩頓,但這都是不好的。

「若遇畋獵恣情者,說驚狂喪命報;若遇悖逆父母者,說天地災殺報;若遇燒山林木者,說狂迷取死報;若遇前後父母惡毒者,說返生鞭撻現受報;若遇網捕生雛者,說骨肉分離報。」

這裡說的很複雜,各種報感的果都不同,為什麼有那麼多地獄呢?這是雜報,因為你生前所造的業,所以感什麼果。

「若遇畋獵恣情者」,「畋獵」是指打獵的,這也是一種習慣,有的以此為生,打獵有幾種情況,拿槍打的、做陷阱的、用弓箭、石頭,還有用樹的,使被害的獸類產生驚狂恐怖感,來生所感的果,像有很多瘋子突然驚狂,乃至於喪失性命,這和過去的業有關,因為過去造的業成熟了。

「若遇悖逆父母者」,對父母忤逆的,這就很多了。悖者,即違背的意思,總是愛頂嘴,不順老人的意思,特別對父母年紀大的,總認為他不合實際,做事不是那麼靈巧,很多子女對父母教育的話都不愛聽,這要受天地火殺報。各種的自然火害,如水、火火、地震、戰爭的火害,你總是趕去受,這是你過去的業驅使你的。

「若遇燒山林木者」,燒山林木者,犯的人不多,得住在離山林近的,燒山林木會燒死很多眾生,除林木之外,所得的果報是瘋狂,也就是心迷了。

「若遇前後父母惡毒者」,或再嫁再娶的,對人家帶來的孩子不好,遭的果報是返生鞭撻現受報。

「若遇網捕生雛者」,這和畋獵是一個類型,打魚、捕雞所得的果報是骨肉分離報,自己的至親眷屬經常不能團聚在一起。

「若遇譭謗三寶者,說盲聾喑瘂報;若遇輕法慢教者,說永處惡道報;若遇破用常住者,說億劫輪迴地獄報;若遇汙梵誣僧者,說永在畜生報。若遇湯火斬斫傷生者,說輪迴遞償報;若遇破戒犯齋者,說禽獸飢餓報;若遇非理毀用者,說所求闕絕報;若遇吾我貢高者,說卑使下賤報;若遇兩舌斗亂者,說無舌百舌報;若遇邪見者,說邊地受生報。」

這一段是說明雜報,因果業報很雜的,沒有專指那一種說,這裡說的名詞都是傷害眾生生命的手法、工具。

「若遇湯火斬斫傷身者,「湯」就是滾水、沸水,這個水雖然不是火,但燒滾了,可是跟火一樣的,到下了地獄受果報時,把油燒開了,把身體沾油或滾水也能澆爛了,或用刀斬腦殼,「斫」即挫的意思,把刀來回鋸的意思,不管湯也好,火也好,刀也好,傷害眾生生命時,會輪迴遞償報。

你用什麼方法害別人,將來你受報,就要受什麼法子的苦難,所以下地獄有種種名詞,就因前面這些雜報的因果而來。「斬」即斬腦殼,「斫」就是肢解四肢身體的意思,砍手、砍腳、四肢受輪迴遞償報,將來你要還給人家的時候,你應如是還。《楞嚴經》中說:人食羊,羊食人。人死了為羊,之後又被人吃,這是還報的意思,我們沒有神通是不知道的,只能看見眼前的,有了神通就能認得到了。

以前曾經講過一個故事,一掌祖師為什麼要說相命、批八字呢?因為他受了好處,有一個相士跟他說:「師父!你的壽命不長了,只有三斗米的命。」因此,他就到一個經常供養他的施主家中,他對施主說:「你不要再請我吃齋了,給我三斗米好了。」施主很奇怪說:「你要三斗米做什麼?」他說:「我的壽命只有三斗米的量,我受你一頓齋飯差不多就去了一半了,你給我三斗米,我回去慢慢吃,慢慢用,將來或許會修成道業也不可知。」施主就給他了,他背回洞裡去,在山上修行,每頓飯餓的不得了,就用舌頭舔,手掌到米裡沾,沾了這麼一掌,就算吃完了。

有一天,他這麼一沾一沾的,等到三斗米盡了,他的壽命已經變了,道業已經修成,有神通了,於是他寫了一本相書,說相命不一定準確,他又到施主家中去看,他這三斗米吃了很長的時間,剛好他的施主結婚。他在門上一看就哭了,旁人不太歡喜,向他說辦喜事,你怎麼哭了?他說:「苦啊!苦啊!」旁人問:「那裡苦啊?」他說:「可嘆眾生苦,孫兒娶祖母,豬羊席上坐,六親鍋裡煮。」

我這是解釋《楞嚴經》所說的,即交相食著還報,解釋輪迴遞償報。你吃他,他就吃你,汝負我命,我還汝債。因此說長劫輪迴,在六道輪迴經過多少劫,就是這麼冤冤替償,經百千劫這樣還報,這叫輪迴遞償,都要償還的。

「若遇破戒犯齋者」,破戒,大家受過八關齋戒,戒就是八戒,齋即吃飯,齋者,期也,有一個時間的界限,過午不食,這叫齋。若是破戒,犯齋者將來受飢餓,因為變成禽或獸,沒有定量也沒有定頓,遇到了就吃,沒有遇到就沒得吃,要是受報成了老鼠,可就倒霉了,老鼠吃的可就沒有固定,而且最討人厭。或者變成蚊蟲,臭蟲,這都不一定的,因緣果報沒有一定的。

因為你破戒犯齋的緣故,就說禽獸飢餓報,這是佛對四天王說的,說地藏王菩薩在因地中行菩薩道度化眾生時,就說這些法,讓你持清淨戒,不要破戒,也不要犯齋,受了就要受持,如果你無力負擔、怕犯戒,就不要受。

「若遇非理毀用者」,這裡專指三寶、常住物說的,你沒有得到允許來取用是不可以的;或在三寶寺廟中把三寶的物損壞了、打破了,你要賠償的。沒有要求你賠償,你也一定要賠;屬於三寶的一草一木都要慎重,都有因果的。假使得到准許,可以用,或者寺廟有些東西要毀壞建立新的,這個不算,這是開緣。不合理的就要犯罪,要受什麼報呢?今生來生所求的都不能滿願,資生四具,衣食住行求的都不能滿足你的要求,或者短缺,或者絕對沒有。

「若遇吾我貢高者,說卑使下賤報」,貢高我慢,每人都有自尊心,這是好的,但我慢是不好。總感覺自己比別人強,輕慢別人,抬高自己。我慢還有多種形式,有些人自己不如人,例如看見別人當博士、碩士,他自己連一個學士也沒有,這種忌妒心裡產生了,但是他還要我慢貢高,博士有什麼了不起,這種例子很多。

像我們在大陸,住在南普陀寺跟廈門大學住在一起,看見小販騎著車掛個筐,賣點青菜什麼的,大學門口有位教授跟他買青菜,大概爭執價錢,這位年輕人說了些很不好聽的話,說:「你買得起不?連這點青菜錢也磨菇個老半天,你到底是買不買?你那些知識有什麼用!」就把那位老教授挖苦了一頓,我在旁邊聽了心裡很不舒服,老教授嘆聲氣就走了,他可能連中學也沒有畢業,太不禮貌了,還認為自己很高,他如果有高學歷還可原諒,但他根本不高,自己不高卻總要比別人強,這是一種貢高。

還有,例如我們修行的人,學佛法的人,本來就不高,你也不知道也不去問,總覺得問人好像是恥辱似的,或同參的道友,自己不知道就說不知道,或自己沒有得道的,或沒有證得聖境,產生感應,卻說自己得到,這是很危險的,這是犯大妄語戒。

貢高有多種多類的形式,不過總要謙虛卑下,這個卑下不是說我比人家矮一等,要把一切眾生當父母想,這是大菩薩的用心,我們恐怕做不到;但不要認為自己總超過人家,明明自己不行,還以為自己很高,這都屬於我慢;你越是瞧不起人家,將來受報越是做下賤的工作,給人當佣人,反正總經理、董事長沒有你的份,頂多打工而已。這還是好的,卑使下賤比這個還不如。

「若遇兩舌斗亂者」,也就是挑撥離間,前面是說瘖啞,這裡說無舌百舌報,無舌即生生世世沒有舌頭,是啞吧,百舌呢?是舌多了不能說話,沒有完整的舌頭,很小很小的,發不出音來。

「若遇邪見者,說邊地受生報」,「邪見」就是看問題看得不正確,而且我見很重,堅持不舍,感的果報是生在沒有佛法、沒有三寶的地方,永遠聞不到佛法,這種雜報相當的多,在經上也沒有講很多。到寺廟或道場中不要多說話;不要說這個道友、那個道友、這個師父、那個師父,這是很容易犯錯誤的。給廟發心做好事,用常住物要特別注意,要用得適當,當用則用,不當用則不用,如不明白要請示。例如破齋,在廟中當然都有人管,他知道的。例如過午不食,廟中晚上是不該吃的,他就不會給你吃,如果他給你吃了,他跟你犯同樣的罪,本來你吃是你犯罪,他給你也犯破齋了,兩個人罪是相等的。

不過佛法到中國來,好像不太注重這個戒,好多寺廟晚上都是公開用齋,除非學戒律的如寶華山,那是堅持過午不食,其它寺廟說是聖上恩準的。好多建廟的,是按皇上所開、是照國法,而不是佛法,但是在印度絕不行。

還有,過午不食不只是佛教,修行梵行的也不吃,印度都是這樣。乃至於外道,婆羅門也有行齋法的,也不吃。回教有齋月,他是白天不吃夜間吃。佛在世時,在印度的齋法,連婆羅門梵天,也學梵志,修梵天行的清境行,他們也吃齋法,這叫齋法,到中土來就不是普遍行的。之後中國的禪宗盛行,住在山裡的老修行,不管白天黑天三天五天,他一出定了或用完功就要吃,用功時不論早上中午都不吃,出家人有些打淨不吃飯,為了減少飲食,清洗腸胃,不但晚上不吃,中午早上都不吃,或者一天、兩天、三天都不吃。

「如是等閻浮提眾生,身口意業惡習結果,百千報應,今粗略說。如是等閻浮提眾生業感差別,地藏菩薩百千方便而教化之。」

佛對四天王說,像上面都是閻浮提眾生依身口意而造的惡,這是因,有了這個因,一定要感果。

「惡習」就是惡作,由身口意所做的不恰當的事,就是不善,就是惡,看你的不恰當到了什麼程度,所造的因大還是小,惡重、惡輕,所感的果也不同,為什麼有這些惡因,還要造惡業呢?多生累劫的習慣事例,像說話帶粗惡語,就是惡口,習慣了,那一方的風俗習慣就是這樣子。像四川人叫別人是龜兒子,自稱格老子,已經成習慣了,這叫「惡習」。因此習慣事例所組成的必然要做惡,雖然不是有意的做,也都是做惡。

中國晉朝時代有一個五歲小女孩叫謝道韞,她沒有學習詩詞,作詩做得非常好,這是善業,善習。她父親限制她不准她作詩,再做就要打,她記下來,早上起來,古來教育子女一定要掃掃地,洗碗掃地是必然的。五歲小孩起來就掃地,她一邊掃地一邊詩興就來了,「慢掃庭前地,輕挪塞中箕。」她父親在那裡一聽就跳出來,不要你作詩,怎麼又作起詩來了!」她說:「分明是說話,又說我作詩!」這就成了很好的詩,很自然,這也是習慣事例。

以前的劊子手,他的習慣事例是專砍人家後腦勺,在那裡下刀,不論誰都先看你脖子怎麼長的,他好下刀,這也叫習。還有馬戲團中飛車走壁的,這叫慣例也是習,有些作惡的人雖然無心做惡,但做出來的就是惡,這叫慣例,雖是果報,但是輕微的,所以至心為上。

「百千」是形容報應太多了,一個是感得了應,一個是報因。你因地感召你報得的應,受苦的應。「今粗略說」,佛對四天王說:「我粗略的跟你們說一點。」這就表示,如果詳細地說,像這種身口意的業,惡習結果的還多得多呢!

「如是等閻浮提眾生業感差別」,這個業感就是你的業因所感的果報,在閻浮提這個世界的眾生叫「堪忍世界」,「堪忍」是指在忍受苦的時候,能承受,他能夠受苦而不求出離,而且連續不斷的受苦,連續不斷的造業,業積的太多了,苦怎麼能得到了脫呢?這個是南閻浮提眾生的特點,他的業感差別相當多,對於這類眾生,地藏王菩薩是百千方便而教化之,地藏王菩薩就說種種法門教化這類眾生,莫要造惡,要轉變你的習慣、習氣。

例如佛弟子都轉變過去的習慣,上廟隨順做佛事,在家自己念念經修修觀,多做利益人的好事,多做善人的事,逐漸的轉變習慣,因為從心裡想的就可以知道你所做的。如果常受三寶、十善業的熏習,不貪、不瞋、不癡、不妄言、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不殺、不盜、不婬,心裡常如是想就變成善習了,地藏王菩薩教我們很多方便,這就是《地藏經》所說的方便法。

附帶再說一個,《優婆塞戒經》,優婆塞即近事男,這部持五戒的經說:報有四種報,籠統說就是果報,但是報有四種,第一種是現報,也就是你今生做的現,現就受報,現世現報;現在這個時候做的業馬上就受報。第二種是生報,今生不受了,轉一生;現在做的業今生沒有受,那就等來生受。第三種是後報,今生做的業要經過三生,四生,五生或多生以後才受報。

第四種有些做的業並沒有報,什麼業呢?像我剛才說的,說人家是龜兒子,那是無意的,雖然他自己惡口,對別人沒有什麼損害,只是說話佔人家便宜,像這樣不會受報。同樣的,我們有些做的業不夠,善業得有程度,無記業就不受報,不記善不記惡,詳細說起來這個報太複雜了,有的是定、有的是不定,有的是將要受報的時候,他改了,而且特別的猛利,補過補的特別強,因為把業轉了就不受報。報不定報,就像我們念地藏王聖號或念一部《地藏經》能得到好處,明明該受報的,轉了,只是自己還不知道。平平安安的過這一生,不知今生要受什麼報,但由於求佛菩薩加被,修行的關係,得到冥報,冥冥加持,不是很明顯的,但是業轉了。

有一種業,你的報是非受不可,是定的,只是什麼時候受,時間不定。報是定的,時間不定,因為你做的業力,這個報絕不能改,但時間能轉化,也就是延到以後再來還,但這也得靠有定力,你做的功夫力,有一種時也定了,報也定了,又沒有轉變的辦法,那就按時按業受報,絕對要受。

所以經上教導我們,念了《地藏經》,供了地藏像,就不下地獄不墮三塗,這就是轉業了。本來一定會墮三塗,一定要受報,但轉化了,怎麼轉化呢?一者是地藏菩薩的加持力,一者是習力,惡習給善習,你這個報就可以不受,兩種結合。還有我們正做業時,想殺害他,做到一半,後悔了,那麼這個報輕微了,或者已經把人殺死了,後悔了,給他做法事懺悔,還他的債,這個命債是可以免除的。

「是諸眾生先受如是等報,後墮地獄,動經劫數無有出期,是故汝等護人、護國,無令是諸眾業迷惑眾生。」

這一段話是釋迦牟尼佛囑咐四天王說的,說你們要護持一個國家,使這個國家沒有危難,護持每一個人不令他迷惑、造業。千萬別讓造業的眾生,讓業來迷惑他,假使他受到業的迷惑,不知業的因緣怎樣產生,不知怎樣流浪生死,報是怎樣受的,你們也要跟他說。這是囑累四天王向眾生說的。說這些眾生做了那些業因,將來要受報的,這個報屬於華報,完了一定要下地獄。華報就是現生受的轉了,之後,你的業沒有轉重時,還是照樣受,華報如欠命還命,欠債還錢。

還有另一個罪,這是附加罪。你一定得下地獄。地獄出來或轉畜生或轉餓鬼六道輪迴,這是華報,受完了要受地獄的果報,一到地獄就經無數劫了。所以報的因緣很複雜,眾生之所以在六道中不停輪迴,受的時間長的原因就在此,生天了或又到人間,因為有福報的關係。你的福盡了,在人間沒有做善事,新的福還沒有造又造了新業,那麼你的福報盡了又墮下去了,又去流轉了。

「四天王聞已,涕淚悲嘆,合掌而退。」

四天王聽了,悲嘆眾生苦,沒有離開六道,眾生造業只想快樂。快樂中容易造業,造業之後仍然墮落,一切業都是自做的。

我們經常說地獄本空,為什麼要受這麼長的苦呢?心造的地獄本空,唯心造,自己做的自己受,我們說人間監獄是誰造的?自己造的,造了監獄就有人要進。法律是誰訂的?人訂的,這都是造業,以這種造業來制止造業,法律規定你不能這樣做,維持一個集體的秩序,這也是造業。但是你犯法,又造業,業上加業,要受報了,就住監獄,這都是現世現報。做了業馬上犯法,馬上抓起來住監獄,監獄和地獄是相符合的,兩情相依;但是你沒有這個業,你沒有看見,想看也不行,你要造了那個業,想不去也不行。

所以人間的監獄,你也得有因緣才看得到,否則看不到。還有,監獄也是形形色色的,地獄名詞很多,人間監獄的名詞也很多,各國不同,監獄中編的房號也不同,有輕刑犯、重刑犯,待遇也不同,地獄中名詞不同,受苦也就有差別了。因為眾生造了那麼多業,對號入座,哪一號就到哪一個監獄,不是這個號的,來也來不到,是這個號也脫離不了。有沒有解脫的辦法呢?有,到了地獄門口,念一聲地藏菩薩聖號,那個地獄就空了,環境都變了,鬼卒也沒了,地獄也空了,就生天了。地獄的這些名號是什麼意思呢?是眾生的業感,前面指閻浮提,不只閻浮提,十方法界都是這樣,十方法界都有地獄,不只閻浮提,那裡都有罪業的,那裡都有受苦的。




地獄名號品 第五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白地藏菩薩言:仁者! 願為天龍四眾及未來現在一切眾生,說娑婆世界及閻浮提罪苦眾生所受報處,地獄名號及惡報等事,使未來世末法眾生,知是果報。」

這一品是普賢菩薩請地藏王菩薩說的。「爾時」就是佛跟四天王說完法之後,在會場當中,普賢菩薩跟地藏王菩薩說,我想請教你一個問題。「仁者」,是尊稱地藏王菩薩的意思,即賢而有德的人。他說:「我希望、祈求,可不可以跟天龍四眾及未來現在一切眾生,說明這些犯了罪造了業的人,受報的地點在哪裡?還有地獄的名號,以及他們受了惡報、受地獄的苦處,使未來末法的眾生知道這些果報,不敢造罪。」

普者,遍也,賢即有德。普賢菩薩是在寶藏世界寶藏佛時發心的;所發的願是在一切法界中度眾生。法界就是週徧的意思,無有遺餘,沒有一處不是他的願力所要救度的眾生,因此叫「普」;他的地位與佛幾乎相等,但他還不是佛,所以叫「賢」;他所證得的,理窮果海,道理就是實際理地,定力是無量無邊的三昧。 「行」就是十大願王,他所發的願,具足這些德,所以稱為大菩薩。普賢菩薩請求地藏王菩薩說這些地獄的名號、地獄的處所,所受的報、所感的痛苦,好利益一切眾生。

「地藏答言:仁者! 我今承佛威神及大士之力,略說地獄名號及罪報惡報之事。」

「仁者」為互相尊稱之意,因為普賢、地藏,他們的德行、所發的願都是相等的。「我自己答覆你,恐怕不會圓滿,所以仗著佛的力量及大士您的力量(尊敬普賢菩薩的意思),略說地獄名號,想要說的很周全恐怕還辦不到,就簡略的說一說,為什麼住這個地獄?犯了什麼罪?做了什麼惡?才受了這個報。」

「仁者! 閻浮提東方有山,號曰鐵圍,其山黑邃,無日月光;有大地獄號極無間,又有地獄名大阿鼻。」

地獄在什麼地方?這是總說地獄所在地,有的說在閻浮提下方,這裡指的是東方。〈大毗婆沙論〉中說在閻浮提下方,《啟世經》也說下方。閻浮提東方或下方有一座山叫鐵圍,也就是鐵圍山,這座山不是土也不是石頭,完全是鐵,還是圍繞的。「邃」就是遠,就是黑,黑暗無比,走了很久很久,看不見光明,永遠黑暗,黑到什麼程度呢?黑到自己看不到自己的手,在地獄裡,日月光是照不到的。

這個處所當中,有個大地獄名叫極無間,又稱為大阿鼻,這個地獄圍繞在鐵圍之外,還有一重的大鐵圍山,寬、廣大約為六百八十萬由旬,在大鐵圍山和閻浮提鐵圍山中間,其大黑邃,是黑暗的,在這兩山之間有八大地獄,地獄就在這裡頭。

各個經論中,對於記載阿鼻地獄和無間地獄所說的都不同,但總的說都是受苦、無救。阿鼻地獄和無間地獄是總名詞,以下共有二十二個地獄。

「復有地獄名曰四角,復有地獄名曰飛刀,復有地獄名曰火箭,復有地獄名曰夾山,復有地獄名曰通槍,復有地獄名曰鐵車,復有地獄名曰鐵床,復有地獄名曰鐵牛,復有地獄名曰鐵衣,復有地獄名曰千刃,復有地獄名曰鐵驢,復有地獄名曰烊銅,復有地獄名曰抱柱,復有地獄名曰流火,復有地獄名曰耕舌,復有地獄名曰銼首,復有地獄名曰燒腳,復有地獄名曰啖眼,復有地獄名曰鐵丸,復有地獄名曰諍論,復有地獄名曰鐵鈇,復有地獄名曰多瞋。」

這二十二個地獄是屬於阿鼻大地獄的眷屬獄,受完了重獄要受輕的。這些小地獄在《地藏經》上是說二十二個,第一個是四角地獄。周圍五百由旬都是熱鐵熱火所燒,上面的火接到下面去,下面的火燒到上面去,或在空中下火球、火雨,下來的都是一點點熱鐵,在此受罪的有情眾生,從他的頭頂一直到足都被大火燒成灰燼,因為痛苦,所以就往四方跑,但也跑不出去,所以稱為四角地獄。

第二個是飛刀地獄。像我們說的刀輪、刀山,是自己的業所感召的。空中都是飛刀,像車輪似的絞,自動旋轉。第三是火箭地獄,跟刀相似,這箭在地下往上射。第四個是夾山地獄。夾山地獄兩邊是火焰山,是鐵的,往裡夾犯罪的人,連燒帶熱的就夾成一個肉餅了。第五是通槍地獄。槍為一種兵器,跟刀箭類似,每一個地獄都是根據自己生前的業,因,像造弓箭、造刀槍、造火炮的,拿這個東西害人,這都是自己的業所感的果。

鐵車地獄即熱鐵的火車。鐵床地獄就是床用熱鐵所製成的。鐵牛地獄是熱鐵鑄成的牛,罪人生到這個地獄,就見牛來撞你了,這還是小地獄,不是根本地獄,受這苦比阿鼻地獄五無間還好一點。

還有鐵衣地獄、千刃地獄,鐵衣就是拿熱鐵做的衣服,不穿也不行,好像自然業感,衣一著體,混身糜爛。其它還有鐵驢地獄、烊銅地獄、抱柱地獄、流火地獄;銼首地獄,過去有人喜歡砍眾生的腦殼,但現在也遭人砍。燒腳、啖眼、鐵丸、諍論、鐵鈇、多瞋,一共有這麼多。大家根據名字想一想,這都是生前所做的業,造什麼業就感什麼果。

「地藏白言:仁者!鐵圍之內有如是等地獄,其數無限。」

地藏菩薩向普賢菩薩說,地獄我還沒有說完,數字很多,沒有限量。因為眾生的業是無限的,所感的果也是無限的。我在大陸上有人問我說:「給人打官司的就叫刀筆,他下什麼地獄?」我說:「他下刀山箭樹吧!」筆變成劍、刀、槍,都有的,都對上號了;看你造什麼業,對什麼號,有人說現在新式造的業,恐怕地獄沒有,我說:「地獄又增加了,無限哪!」他這邊做,那邊業就造成了,罪就在那裡受了。

「更有叫喚地獄、拔舌地獄、糞尿地獄、銅鎖地獄、火象地獄、火狗地獄、火馬地獄、火牛地獄、火山地獄、火石地獄、火床地獄、火梁地獄、火鷹地獄、鋸牙地獄、剝皮地獄、飲血地獄、燒手地獄、燒腳地獄、倒刺地獄、火屋地獄、鐵屋地獄、火狼地獄。」

以下再說二十二個地獄名號。這個地獄是不少,但跟眾生造的業相比,這地獄還是少的。看一看人間,眾生造業所想的方法,就像一個人的心機就千百樣,更不用說整個世界上眾生的心機了。現在人間發明瞭利器乃至於槍炮,這上面所說的刀槍箭樹沒有用了,現在的槍炮比那時殺人的利器還多,還有化學武器,得設化學地獄。

「如是等地獄,其中各各復有諸小地獄,或一或二、或三或四,乃至百千,其中名號各各不同。」

這些地獄不算,還有附屬的,每個地獄都附有小地獄,或者附一個、附二個、附三個乃至於附百千個,其中名號各各不同,隨業不同,地獄也就不同。你一念地藏菩薩聖號,這些地獄都空了。

「地藏菩薩告普賢菩薩言:仁者! 此者皆是南閻浮提行惡眾生,業感如是,業力甚大,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

前面說了很多地獄,這些地獄是怎麼形成的呢?其實是沒有的,閻羅王、這個鬼王、那個鬼王都是你的心所變現的,因為業的緣故。所以普賢菩薩問的時候,讓末法眾生,知所畏懼,不敢造罪、做壞事。做壞事會感一定的果報,所感的是什麼果報呢?地藏菩薩告訴他了,上面所說的那些都是南閻浮提做惡眾生所感的業。我們一聽到業就覺得是個壞的名字,並非如此,業包含很多,像做工業、做學業都叫業,看你做什麼,但是你如果做惡了,那就是惡業。

「仁者」是地藏王菩薩尊稱普賢菩薩。業就是因,感的果就是地獄,這裡只說惡,要是念佛行善的,那麼所感的果就到淨佛國土了。這裡為何只有閻浮提,沒有別的地方嗎?也有,因為釋迦牟尼佛在閻浮提行教化!而且只有閻浮提眾生的性識無定,心性變來變去;面對客觀的現實,外面境界相一逼迫就變了,中國古時候講氣節,做人要有人格,不能在威勢、利誘之前就屈服了,這就是性識無定。

一個人在生活當中必然要遇見很多事情,遇到很多的客觀現實,但是不能在勢力之前被嚇唬,沾到一點苦痛就受不了了,就造惡了;這絕不行。信佛之後,佛菩薩叫我們怎麼做,我們應當堅定,但在做的當中會遇到很多痛苦,與現實生活中有些違背,這時候你受不了,隨著現實生活而變,明知不對也無法抗拒,還隨著去做,這叫性識無定,所感的果也就不同了。之所以沒有提到十方法界,光指閻浮提,就因為這個世界的眾生性識無定,造惡的多。

有沒有信佛的還是去造罪的呢?假藉佛教,以信佛為幌子去做惡事,還是有的。這就是說,他性識不定,時做惡,時做善,而這只是一生當中;何況這輩子過去了,下輩子又迷惑了,又不知道到哪一道去了,自己也做不得主了。在做得了主的時候,名聞利養,為物質所趨的時候,就放失自己的善念去做惡業了。這個業的力量非常之大,大到能跟須彌山對抗。最大的是「能障聖道」,聖道就是你發心要了生死,要脫離苦海,但這個業給你障住了,使你脫離不了。但現在學了《地藏經》修地藏法門,《地藏經》告訴我們,你要到哪裡去?覺得有危難,念一萬聲地藏王菩薩聖號,就可以把苦難免除了。

有一種障就是過去的業障,障住了,什麼都不信,我念一萬聲聖號有什麼作用?這是第一種不信;或至誠懇切的念一部《地藏經》,你就消火免難了,而且在十齋日每天念一遍,就是一個月念十遍,你周圍百里都能清淨,但是力量不夠,為什麼呢?因為你不信,不信什麼力量都沒有了,力量是建立在信的基礎上,一邊念一邊懷疑,效果就低得多了。

有人問:「求佛菩薩加持不靈,怎麼解釋?」我說:「不靈是你不明瞭,你要是明瞭就靈。」他不懂,我說:「明要信、願、行,你不信又不去做,又不發願,那就不靈了。」這叫不明,不明就沒有智慧,沒有智慧就黑暗,因為黑暗的關係,你什麼也看不見,不知道怎麼做才好,雖然地藏王菩薩告訴我們怎麼做,但是你不去行,想求感應,恐怕沒有感應;誠不誠自己知道,你在念一部《地藏經》的一個鐘頭中間有好多妄想,絕對至不了心,偶而相應一回,少打點妄想,要是這一個鐘頭其它念頭不起,隨文入觀,那就絕對靈。

發一個慈悲心,大慈悲心做的善事,不管現實生活怎樣的不如意,迫害愈大、善果愈大,要堅定這種信念,盡量做好事,不但不障聖道,還順著聖道早日完成。

因為我們現在不明,看不清楚,因此覺得做好事不易,做惡事也不會受報。這個世界還能生存嗎?不會的,做好事的還是多,好事也是業,這個業力不障聖道,所以業力有二種,但是你做的業力不大,善也不大,惡也不大,這屬於第三種善惡無記,善惡都不很大,牽不動業的,這裡所指的業力完全是指行惡業眾生所造的業力。

「是故眾生莫輕小惡,以為無罪,死後有報,纖毫受之,父子至親,歧路各別,縱然相逢,無肯代受。」

這是勸戒的意思。前面說業力很大,造了業之後逐漸增長,就像買房子貸款,壓你好幾十年,看你貸多少,借一倍得還三倍,但是你在這裡造了惡業,要加上十倍償還,善業也是加上十倍報償你,因此一切眾生莫輕小惡,不要說一點點小罪沒有關係,你要是消不了,這些小罪就變大罪了,而且到地獄裡受苦的時候,你得加倍償還。

在這段經文上是講事,我這裡是講理。在事上說,不要因為小惡你去做,不要因為小善你不去做,死後果報算起來一點都不失,乃至像一根線、一根針、一粒沙、一滴水都不失,纖毫端就是像一根毫毛的尖上面的罪,你都要受的。古人劉備死時囑咐他兒子劉禪,只說兩句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不要因為這是小善而不去做,也不要因為這是小惡而去做,這和經上所說是相合的,不要輕忽小罪,時間愈久,罪愈加重,有利息的,因為你沒有懺,如果你懺悔了,這個罪就輕了。「父子至親,歧路各別。」假使說他父親造的是善業,生天堂了,兒子造了下地獄的業,這兩者的路線不同,善惡業的界也不同,一個生天界,一個下地獄界,怎麼會遇到呢?「歧路各別」就是兩條路不同,即使相逢在各受各的業中間相逢了,「無肯代受」,當然受天堂那個業,他不肯下地獄去代他,也不能代替的,而且是不相遇的。

「我今承佛威力,略說地獄罪報之事,唯願仁者暫聽是言。」

普賢菩薩不是請地藏菩薩說?他說:「我啊!現在仗佛的加持,略微的把地獄受苦的罪報說一說。」這是說果的事,前面說因,做惡業的業因,一定要感地獄的業果。「唯願仁者暫聽是言」,是地藏王菩薩向普賢菩薩說的,「希望能聽我說一說」。

「普賢答言:吾已久知三惡道報,望仁者說,令後世末法一切惡行眾生,聞仁者說,使令歸佛。」

普賢菩薩答說,三惡道報我早已知道了,我之所以請你說,是說給末世的眾生,就是前面說行惡業的眾生,使他聽到仁者這麼一說,生起了一個怖畏感、懺悔感,能令他皈依佛法就可以脫離苦難,不會再做惡。

不過也有少數做惡的不信因果,不肯學習的人,縱使入佛門了,也不學佛法,不照佛所說的去做,這樣怎能得到好處呢?皈依佛之後就要做佛事。

「地藏白言:仁者!地獄罪報其事如是。」

這是承以前的問答,現在說一些地獄名詞,有些是重複的,有些則不同。

「或有地獄,取罪人舌,使牛耕之;或有地獄,取罪人心,夜叉食之;或有地獄,鑊湯盛沸,煮罪人身;或有地獄,赤燒銅柱,使罪人抱;或有地獄,使諸火燒,趁及罪人;或有地獄,一向寒冰;或有地獄,無限糞尿;或有地獄,純飛;或有地獄,多攢火槍;或有地獄,唯撞胸背;或有地獄,但燒手足;或有地獄,盤絞鐵蛇;或有地獄,驅逐鐵狗;或有地獄,盡駕鐵騾。」

一共有十四種,這是地獄的受報。拔舌,如果拿人舌來想就錯了,我們的舌頭拿出來再讓牛掛了犁上去犁,哪有那麼大的,恐怕舌頭還沒有犁杖大呢!不是這樣的,是化現的境界。你過去所做的業,那個因跟這個果是相符合的,因為在果上受的時候,就不是你現在的這個肉體!肉體也化了,身體是化身,隨業所化,也就是你業所現的,閻羅也是你業所現的,獄卒也是你業所現的,受報也是業所現的。

為什麼說拔舌地獄呢?到這個地獄去受罪,要受三劫,時間不長。這個舌頭拔出來是多大呢?四百由旬,一由旬是四十里,你週身的痛苦就變成一個舌頭了,多少部犁頭呢?四面來犁,一千匹牛在四面來犁這個舌頭,犁化了痛苦完了,一化現又成長起來了,但是你這舌頭拔出去跟你的身是連著的,你感覺有這種痛,這是拔舌地獄。

夜叉食心,這個罪人命終之後,他到刀山箭樹裡,這裡有夜叉先把他的心勾出來吃掉,吃完了一勾、一化現又成長,只覺得撕心的痛苦,就在一夜一日之間,五百億生死;一夜之間恐怕不是人間的二十四小時,地獄的一日一夜,要經過五百億生死,羅剎不停的叉出罪人的心,死了又活、活了又死。

第三個是鑊湯地獄,還有十八種情況,也有油鍋炸的,也有開水煮的。這是在《觀佛三昧海經》佛跟阿難說的,《地藏經》上沒有說那麼詳細,只說個名字。

第四個是赤燒銅柱,銅的柱子裡面是火,燒紅的,使罪人抱,他自己要去抱,業障使然。明明是苦事,他看好像是好事,業感使然,想不去也不行。地獄報的都是你自己的業感。

「仁者!如是等報,各各獄中有百千種業道之器,無非是銅、是鐵、是石、是火,此四種物眾業行感,若廣說地獄罪報等事,一一獄中更有百千種苦楚,何況多獄!我今承佛威神及仁者問,略說如是,若廣解說,窮劫不盡。」

這是指地獄受刑的刑器,我看人間也差不多。世間上的事,假的就是真實的,地獄是假的,但你做的業是真實的,因為有了真實業就有真實的現象,有真實的現像你就覺得苦。這個懲罰是誰懲罰的呢?你自己懲罰的,但不說地獄,我們說是石、是火、是銅、是鐵。我個人的想法是,當大家想不通的時候,思想難過就像火燒的一樣,有些人難過時抓胸口;好比喝醉了,裡頭燒得不得了。我曾經歷過一件事,有人請我給他消災,他是怎麼死的呢?他喝酒喝醉了,裡面的火很大,他要燒煙,一燒,肚子起火,就這麼燒死的,這不是自己做業嗎?類似這種火、石、銅、鐵!你自己可以感覺得到,當你煩惱或受氣,那口氣出不來就像石頭壓著心口。還有做夢時,當手放在胸口,你覺得氣出不來,或夢見東西壓到你氣出不來,這就是受罪。所以人在人間已經漸漸受到地獄罪了,誰叫你受的呢?明知酒喝多了不行,為什麼偏要喝?明知吸食毒品,人就毀了,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吸呢?沒有人吸就沒有人種,也沒人販毒了,這都是業,眾業所感。很多業感成這個果,所以必須得受。

地藏王菩薩只是略說,若廣說,地獄罪報多得很,我們怎麼知道很多呢?因為人間的壞心眼、壞主意多的很,我想誰都承認有過壞主意,有沒有不慈悲、生氣的時候?對待自己的子女或最好的朋友或夫妻、父母,當恨心來了,什麼心都生起來,這類的業實在太多了,所以地獄也就多了。

地藏王菩薩跟普賢菩薩說,「我現在承佛威神以及仁者你問的事,我略說這樣,要廣解說窮劫不盡,就是說一劫也說不完。」第五品說地獄,說的是果,第四品是說因,眾生的業感,感到這些地獄,還要有緣,沒有緣,那些業因還不能成就,這些地獄的刑具,鐵的、石的、火的,就是緣。

如來讚歎品 第六

這是讚歎地藏王菩薩的功德。像地獄這麼多,眾生這麼多的業因、業緣而成就那麼多的果,地藏王菩薩不舍離這些地方,不舍離這些眾生;在處所上即地獄,在時間上即無量億劫,不可計數的時間,去救度這些眾生,因此佛就讚歎他。

「爾時,世尊舉身放大光明,徧照百千萬億恆河沙等諸佛世界,出大音聲,普告諸佛世界一切諸菩薩摩訶薩及天、龍、鬼神、人非人等:聽吾今日稱揚讚歎地藏菩薩摩訶薩,於十方世界現大不可思議威神慈悲之力,救護一切罪苦之事。」

佛每逢講經,或一有加持,或有什麼因緣發生,都用「明」來表示。明者,代表智慧。「爾時」,就是在地藏王菩薩向普賢菩薩說完地獄名號的時候。佛是法會主,他就舉身放大光明。「舉身」是全身之意,四肢百骸,乃至於牙齒、眉毛。佛經常放白毫相光,這個光明放出來能普遍的照耀「百千萬億恆河沙等諸佛世界」恆河有好多呢?有百千萬億這麼多恆河。每一恆河有無量無數的沙子,每一沙一個佛世界,那麼諸佛世界就多了,光明所照的處所就有這麼多。光中出音,光到了,音聲也到了,這個音聲說向諸佛世界,十法界乃至於一切諸菩薩摩訶薩,天龍鬼神人非人等。說什麼呢?「聽吾」即釋迦牟尼佛,「今日」就是在忉利天法會那天,稱讚地藏王菩薩摩訶薩的功德,他在十方世界能現出不可思議的威神,不可思議的慈悲力量。

「吾滅度後,汝等諸菩薩大士及天龍鬼神等,廣作方便衛護是經,令一切眾生證涅槃樂。」

佛說《地藏經》是將近涅槃了,從忉利天下來後不久就涅槃了,所以在《地藏經》中處處都說「吾滅度後」。

釋迦牟尼佛的囑託太廣了,囑託諸佛世界,哪些佛世界呢?百千萬億恆河沙等諸佛世界。囑託這些世界的一切菩薩摩訶薩,還有天龍鬼神人非人等,讓他們想一切的方法廣作方便保衛護持《地藏經》,讓這部經永遠住世,讓一切眾生都知道這部經,照這部經去學,如是受持、如是讀誦,能證得涅槃的快樂,能成佛,能得度。從這一段經文就知道《地藏經》不是小乘的。從上一品普賢菩薩請問,大家知道普賢菩薩是《華嚴經》的當機眾,普賢菩薩在《地藏經》也是發起人,最初文殊師利菩薩也是發起人,觀世音菩薩、普廣菩薩、虛空藏菩薩這些大菩薩都來維護這部經,不只如是,這一段經文說佛囑託的百千萬億恆河沙那些世界的諸大菩薩大士,包括天龍鬼神,這等於是讚歎《地藏經》的功德。

「說是語已,會中有一菩薩,名曰普廣,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今見世尊讚歎地藏菩薩有如是不可思議大威神德,唯願世尊為未來世末法眾生,宣說地藏菩薩利益人天因果等事,使諸天龍八部及未來世眾生,頂受佛語。」

這段文字是佛叫一切諸大菩薩來衛護這部經,普廣菩薩就發起了,他是這一品的當機眾,「普」是遍的意思,從他所修道德行為發出來的智慧彌遍虛空,徧滿法界的就叫「普」,再從他的智慧中引導他所修的行門,成就他自己乃至於一切眾生,充塞法界就叫「廣」,這個菩薩和普賢菩薩是同等的,是究竟的法身大士,這個當機眾的道德智慧相當深厚的,所以他來維護《地藏經》。

他說:「佛讓我來維護,但佛得把地藏菩薩過去所做不思議的威德神通說一說,才能使末法眾生生起信心。」這段話就是這個意思。「合掌恭敬」就是請法的意思,向佛說,「我聽見佛讚歎地藏王菩薩的不可思議的大威神德,唯願世尊為未來世末法眾生廣宣流傳,好使人天都能得到利益,使天龍八部及未來世眾生頂受佛語。」

「爾時,世尊告普廣菩薩及四眾等:諦聽! 諦聽! 吾當為汝略說地藏菩薩利益人天福德之事。」

每次面對請法的大眾,佛都要囑託一句:「諦聽!諦聽!」菩薩與菩薩之間是平等的,互相尊重,不論哪個佛世界的菩薩,到了佛面前,都是弟子,只要到了法會都是佛的弟子,因此在印度、在西藏,凡是來到這個法會,哪怕只聽一句,也算接受他的法了。例如我講,宏覺法師聽,他是弟子;他講,我也聽,我也是他的弟子,這是尊重法故,不是針對人。

這時佛就應普廣菩薩之請,佛說:「你請求,我許可給你說,但你要諦聽!諦聽!」。「聽」就是聞,「諦」就是如是的聞,反聞聞自性,聞自己的心,如是的實際理地,一切法都是如心上去契入,性中去聞。

華嚴字母裡,四十二字妙陀羅,字字所包含的義理很多,每部經的一偈一句乃至一字包含的義理都很多,一字法門,海墨書之不盡,把大海都當成墨汁來闡釋一個字,把這墨寫完了,都還說不完,這就是諦。聽即聞的意思,一講到「諦聽」就是聞自性,這是就理上講,就事上講說你要好好的聽,注意的聽,聽完了要去做。

對普廣菩薩說「諦聽!諦聽!」,就是聽完了,要好好的去維護這部經。我對這部經略說一下,不是廣說,廣說是說不盡的,說什麼呢?「利益人天福德之事」。這全是事,不是理,利益一切眾生,使眾生增福增慧,佛教講智德、斷德或解脫德、般若德、法身德,都講「德」,「德」是什麼意思呢?德者證得之意,你修行的道業由德與心,打個坐、聽一部經、誦一部經或持個咒,持到心相印了,有所得,即領會到了,或相應了,念念就開了智慧。無論哪個咒,能念得體會到經或咒的意思,就是得。這段經文是就事上說的,地藏王菩薩給人天眾生做好事,人界、天界是代表性的,代表了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這裡舉了兩道,為什麼菩薩不說四法界呢?因為上面的德和這個得不同,上面的德就是前面講的行道由德以心,這裡是指世間上的事,是在六道輪迴轉的意思。

「普廣白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當機眾普廣說:「是的,佛所教導的,我絕對遵守。」即「唯然」的意思,誠信而且執行的意思,我願意高高興興的聽,「願」者就代表諦的意思,發願求法,發願去做,發願去護持這部經。

「佛告普廣菩薩: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地藏菩薩摩訶薩名者,或合掌者、讚歎者、作禮者、戀慕者,是人超越三十劫罪。」

這是供養得福的,大家可能想,供養一定要買點香,買點水果、香蠟或供品飲食才算,你們不知道,合合掌就算供養了,至於讚歎地藏王菩薩對於眾生利益很大,福德很大,眾生得了好處,很了不起,就像我們稱讚人很了不起,很聰明,這是讚歎;作禮更深一點,就是磕頭,見了地藏的像,或聞到地藏菩薩的名,聽到名你就磕頭,沒見像也磕頭,見了像舍不得走。

「戀慕者」就是在那裡留戀著看不盡,我們有時也對地藏像留戀不舍。在五台山殊相寺裡面的文殊師利菩薩真是不可思議,佛學院的學生去朝五台山時,大家在文殊菩薩像前站了十幾分鐘才走,也有站一兩個鐘頭,有兩、三個人站了兩、三個鐘頭,這是什麼境界呢?我所聽到的這尊像和普通的像不同,據說這尊頭像是面做的,塑像的人正在和面時,文殊菩薩現身了,他拿著面看著文殊菩薩就捏,文殊菩薩的像隱了,面做的頭像也做好了,就安到那尊像上,因為這位塑匠塑這尊頭像很久,塑完了又取,取完了又塑,永遠塑不好,等文殊菩薩現身他塑好了,現在有五、六百年曆史了,但是這尊像還是面相。這尊像還有一個特點,那座殿已經壞了,下雨漏水,到處都漏,只有頭部沒有,我去是那樣,後來政府撥了款修的,現在大家再去,殊相寺是塑好了,立像很高有三人高,站在那裡看相,這叫留戀。

我們看一尊佛像感覺很好,自己心裡很感動、舍不得走這叫留戀。這個留戀是仰慕而不是執著,千萬不要執著,知道這是假的,明明知道這是塑的像,不是文殊師利菩薩,但是假的代表真的,你認為是真的,他就是真的,認為是假的,他就是假的,這就是心的作用。

凡是作禮得讚歎,戀慕的超越三十劫罪,你三十劫造的罪一下子就消失了,就是這麼合個掌,讚歎一下戀慕一下。看見地藏像,很感動,很激動就能超越三十劫罪。如果天天念《地藏經》,天天稱地藏聖號,該超越好多劫罪呢?後面第九品說,乃至於稱佛名號,有的超越四十劫罪,有的超越三十劫罪,也有的聽了這麼多佛號,直至成佛,絕對能證得大般涅槃。全經都聽下來,又能受持,而且一定要信。

我們所缺乏的是,信不堅定。之所以不靈,是因為信不具足,現在應當培養信,信到究竟了,自己就是地藏王菩薩,地藏王菩薩就是自己;但是我這尊地藏王菩薩需要另一尊地藏王菩薩加持我,地藏王菩薩顯現與我這個地藏王菩薩合而為一了,有這樣的信心就能證入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乃至於等妙二覺,直至成佛。

「普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彩畫形像,或土石膠漆、金銀銅鐵,作此菩薩,一瞻一禮者,是人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墮於惡道;假如天福盡故,下生人間,猶為國王,不失大利。」

這都是說像。自己塑像,不論是什麼材料做的地藏像,在那裡瞻仰禮拜,「一瞻一禮者」,一邊瞻仰一邊磕頭得到什麼好處呢?生三十三天生一百次,就是天上人間,人間天上往返,但不墮三塗,三塗永遠消滅,永不墮惡道。假使你真正的信佛,說的話不假,那麼你就永不墮三塗了。三十三天生了一百次以後,天福受盡了到人間,也不失大利,還是做國王。

這個利益很大了,投資這個,比投資別的,像花一元買一個樂透獎,得了幾十萬幾百萬還大,因為那個錢一用就完了,或一死什麼也帶不去。這要用什麼去投資呢?用信仰力來投資,真誠的信,可不是敷衍。但是要發願,把這個瞻禮地藏王菩薩的功德發願成佛,發願利益眾生,莫發願生天。發願到淨國土,或發願到極樂世界,地藏王菩薩也接引你,送你到極樂世界。

把你誦《地藏經》的一點善業,全部迴向給利益眾生。但是利益眾生得有方便善巧,地藏菩薩我恭敬你、供養你、讚歎你、學習你,我就要利益眾生,為什麼呢?為了成佛。為什麼成佛?為了利益眾生,讓一切眾生都成佛,讓成了佛的一切眾生又去利益眾生。

造像不論用什麼材料,功德是一樣的,莫起分別心,不管金的、銅的、鐵的、泥巴的都一樣,看你自己的力量。這上面只說了八種材料,土、石、膠、漆、金、銀、銅、鐵,像我說的和面就沒有了,還有木頭、紙的呢?都是一樣的,材料的關係不大,功德是一樣的。

《造像功德經》裡講,造佛菩薩形像有十四種功德,就是我們今生造像了,以後就是下輩子,下兩輩子、下三輩子乃至很多生中眼目淨潔,面貌端正,身體手足常好柔軟,那你就很有福。生於天上,亦復淨潔,在天人之中,你是最殊勝的,眼目面貌比其它天人要好,生於人中更不用說了,這是第一種功德,即相貌圓滿。第二種為所生之處無有眾惡,你生的地方見不到惡的事情,身體六根圓滿,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相貌端嚴,死後得生第七梵天,生到梵天,也超過其它梵天,你所感的身體比餘天還要好,天人都尊敬你。

第三種或塑了佛像,或印了佛像,從這一生算起,後世所生為尊貴家,貴即有地位,尊貴之意。往往有這種情況,這個家族很不好的時候他不生,等他生了之後,這個家族就變得很好了,有地位有勢力,一個人的福德帶給這一家人,他絕不會生到貧窮困苦的地方,這是第三種功德。

後世所生,身形殊妙,紫磨金色,這是指印度當時的情況說的,印度人以黃色為最尊貴,但紫磨金色不是淡黃的而是深黃的,印度都講紫磨真金,《楞嚴經》上說佛的身像紫金光具,是形容端正無比,常為眾人所敬愛,這是第四種。

第五種為後世生處常在富貴之家,財產珍寶不可稱數,前面說身世尊貴是地位,這是說福,不論生到哪個世界、哪個國土,所有財富世間所尊貴的,他家裡都具足,不論生到哪個世界、哪個國土。

以下專說閻浮提,假使後世生到這個苦惡的世界,我們這個世界是罪苦的,什麼叫娑婆呢?叫堪忍,這個世界眾生能忍苦,我們經常標榜中華民族能忍苦耐勞,以為很了不起,其實這是沒有福德,沒有智慧的表現,到了極樂世界根本沒有苦,你忍什麼苦?所以如果生到閻浮提中,常生帝王公侯,賢善之家,不生到暴君之家,這是第六種。

第七種,後世得尊帝王,勝諸國王,當為眾王之所歸仰。第八種,後世得做哲迦羅王,即鐵輪王的意思,天下諸王臣屬之。第九種,做著伽越王,即銅輪王,飛行天下,掌管兩洲。第十種,生到閻浮提做了國王,又死了,死了生梵天,梵天的天人壽命一劫,智慧尊勝無比。第十一種,所生處常為父母之所愛寵,壽終得生為天上,天上人間,人間天上,反反覆覆。

第十二種,死後不墮三塗,凡是造過佛像的,不論那尊佛像,不但不墮三塗,生到人間能知宿世因果,常遇見佛,還是做三寶弟子,往後不論生到什麼地方都能有佛法,尊重佛經。這個最好,如果沒有佛法,生到尊貴家庭又有什麼用呢?福報總有盡的時候,有佛經就長時有智慧。

第十四種是做佛的形像,其福無量,無有窮盡的時候。這是總結,說你塑佛像,這個福德是不窮盡的,總使你增長,造佛像、印經有這些功德,這是略說。

但是很多人都造了像,出了功德,可是福報好像沒有來,有些人就會懷疑! 其實是,福雖然沒有來,但禍已經遠了,這都是說未來而不是現世,因為你現在造這些福,等於你種了種子,還要經過一段成熟的階段,就是這個涵義。

曾子說:「福雖未至,禍已遠之。」福雖沒到,做善的人,禍已遠了,做善的人心地總是和睦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一定有餘福,造惡的人必有餘殃,造惡總是要受報的,但這與造地藏菩薩像有點不同。只要念他的名號,誦他的經典,一定得到他的加持,在〈感應錄〉中說得很多。

「若有女人,厭女人身,盡心供養地藏菩薩畫像,及土石、膠漆、銅鐵等像,如是日日不退,常以華香、飲食、衣服、繒彩、幢旛、錢、寶物等供養,是善女人盡此一報女身,百千萬劫更不生有女人世界,何況復受? 除非慈願力故,要受女身,度脫眾生;承斯供養地藏力故及功德力,百千萬劫不受女身。」

以下幾段經文專說女人。供養了地藏王菩薩乃至於畫像,不論材料的,土石、膠漆乃至於木頭、紙,都可以,希望以後不要再受女身了。有人認為如果沒有女人,這個世界的人種不都斷了嗎?不會的,好多世界清淨國土都是隨著福報的化身,在那個世界連女人都沒有。如果你不厭離,還要受女人身,那是為了度眾生的關係。像這樣日日不退,天天供養地藏王菩薩,用花、飲食、衣服、繒彩,(繒彩是佛前掛的幢幡、寶蓋一類的東西),或是錢寶等物,例如拿錢、銅錢、紙幣供養,供了還是可以拿去用,只是恭敬心而已。這些善女人發願厭離女身,那麼你這一報盡了之後,就可以百千萬劫不受女身,乃至於都不生到有女人的世界。生到極樂世界沒有女人,在梵天以上也沒有女人,還不說是清淨國土;除非是慈願力故,就像摩耶夫人到這個世界上來生了釋迦牟尼佛,這是發願來,幻化的,是她的慈願力。

即使不厭女人身,覺得不錯,像中國有些富貴人家連飯也不用做,針線也不用拿,但有幾種苦脫不了,像大家讀《法華經》和〈大智度論〉都說,女身有五障,一、不能做大梵天王,因為梵天沒有女人,梵天是清淨的,無染垢的,女人身體不清淨是不能到的;第二、不能做帝釋天,那是三十三天的皇帝,因為帝釋天少欲,慾念少不是完全斷欲;三、不能做魔王,魔王福報很大,很剛猛的,為什麼稱暴君為魔王,因為他非常剛猛,而女人是軟弱的,所以不能做魔王;魔王有天福沒天德,跟天作對的,但女人身連魔王都不能做;第四、不得做人間轉輪聖王,因為轉輪聖王要仁慈,慈愛與人,女人嫉妒心太大,缺乏仁心;第五、不得做佛,因為她煩惱很重。

「復次,普廣! 若有女人,厭是丑陋多疾病者,但於地藏像前志心瞻禮,食頃之間,是人千萬劫中所受生身,相貌圓滿,是丑陋女人如不厭女身,即百千萬億生中常為王女,乃及王妃、宰輔、大姓、大長者女,端正受生,諸相圓滿,由志心故,瞻禮地藏菩薩獲福如是。」

前面一段經文是講地藏王菩薩功德,普廣菩薩不是請佛說地藏王菩薩的功德嗎?佛就說,要是有女人厭女人身,只要一求地藏王菩薩,來生再不受女身,這是一種。如果不厭倦女身只是想長得好一點,讓人恭敬、尊重,這一段經文就是講不厭女身的。

又丑陋又多疾病,這就是業,宿世的業障。假使在地藏像前,至誠懇切的頂禮,「食頃之間」(吃頓飯的時間),指時間很短,所得的果報就長了,未來世千萬劫中,生生世世所受生的,不論生男生女,相貌都是圓滿的,沒有疾病。

假使這位丑陋的女人不厭女身,那她在百千萬億生中,「常為王女」,做公主或王妃或宰輔大臣,或大者長女,相貌端正諸相圓滿,為什麼得這個果報呢?因為瞻禮地藏王菩薩的關係。「獲福如是」,所得的福德就這樣。

如果你生生世世想長得相貌好,這種女人人家見了都生尊敬心,沒有輕慢心,侮辱心;像做舞女、歌女、明星,大家還是輕慢她,現在平等一些,但還是不行,會拿她取笑,開心或找她麻煩。禮了地藏王菩薩而轉世的女人,則相貌端正,別人見了她產生一種畏懼心,不敢生輕浮,這是瞻禮地藏王菩薩的關係,是食頃之間的供養、禮拜和恭敬。

「復次,普廣!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對菩薩像前,作諸伎樂及歌詠、讚歎、香華供養,乃至勸於一人多人,如是等輩,現在世中及未來世,常得百千鬼神日夜衛護,不令惡事輒聞其耳,何況親受諸橫!」

善男子善女人,加個「善」字,是因為他能恭敬地藏王菩薩,所以稱為善男子、善女人。能在地藏菩薩像前,你認為你喜歡的事,乃至唱歌跳舞,在菩薩像前作揖供養都可以;買了新衣服,在地藏菩薩像前擺一擺,先供養菩薩,乃至於給小孩買的玩具都可以供養,任何事物都先供養菩薩,也不只是供養地藏王菩薩,應該念念不忘三寶,乃至於香華,經常供養,隨你的力量,一朵花也可以,但把這一朵花用意念觀想,一朵花代表全世界的花,都拿來供養地藏王菩薩,把你的心力變大,這是世間物的供養。

以下可以說是法的供養,也就是勸別人也這樣做,勸一個人也可以,勸多人更好,你的六親眷屬,認識的朋友,勸他買花先供佛,買新物品先供佛,乃至於飲食醫藥,在佛前擺一擺,都可以供,這是你誠心的關係。

「如是等輩」,就是這樣的人,用伎樂供養、香花供養乃至勸別人也信也供養。「現在世中」,就是講現實,就是你現在生中,有鬼神在你周圍擁護你,未來世中也有鬼神日夜擁護你,為什麼呢?因為你供養地藏王菩薩,也因為這些鬼神在你周圍衛護著,「不令惡事輒聞於耳」,使你的耳朵聽不到、眼睛看不見,橫事、惡事,一切飛火橫禍你就不會再受了。

這段經文的意思就是勸你供養地藏王菩薩,能免一切的火難。還有七種好處,就是身體的相貌圓滿、吉祥如意,六親眷屬也都很吉祥,供養當然要讚歎,讚歎當然要禮拜,第一個禮敬,第二個讚歎,第三個才是供養,這三者是相連的。你只有禮拜,沒有供養,只受禮拜的福德,只供養沒有禮拜功德要小,既要歌詠讚歎、又禮拜又供養,福德要大一點。

禮拜時要注意,如果禮拜時很輕慢,懷著我慢心禮拜是不可以的,我的老師教我,絕不蹲擺拜墊,所以我們磕頭都是往地下磕。弘一法師說禮佛還要擺個架子,這叫我慢禮。還有一種,求名禮,是說我禮佛,將來得個好名聲,這是假修行,求名,求得人家讚揚。還有身心禮,身體在叩頭,心裡也在觀想,若心裡不觀想只是身體在禮拜,這種作用不大的。有人說,到了佛堂不能對佛像這樣直直看,認為這是不禮貌,我當時解釋說,這個話是錯誤的,你不注意不觀想,你禮佛,禮誰呢?這是第一個。你心不至誠,有人心禮身不禮,有人身禮心不禮,你心不至誠,這就屬於身禮心不禮;要身心俱禮,心在觀想,口在持名、讚歎,身體磕頭,身、口、意三業清淨了。還有一種智敬禮,一切的垢染都清淨,智慧現前,我們不是聖人,但我們也這樣觀想,我能夠念《華嚴經》的偈子,一遍一遍的念,這就屬於智敬的意思。

再深入就是遍入法界禮,這就是普賢的觀想,法界一切諸佛都有我在面前給他頂禮。我們有時候做不到,沒有觀想那麼遠,但如果觀想很正確,觀想「一實境界」,那就能相應了。《占察善惡業報經》裡不是講正觀現前嗎?正觀雖然做不到,修誠該做的到,誠心誠意的禮。如果心不誠時,不禮還好些,你心裡至誠懇切,就是無量禮,心裡胡思亂想,或你禮佛求名求利求發財都可以,但所得的加持利益太小了,這不叫誠心。要至誠懇切制心一處,不要胡思亂想的,但如果說我是想求什麼,那麼你得事先發願,面對佛像,一邊觀想一邊發願說,地藏王菩薩加持我,我今天禮拜菩薩,求什麼,把你要求的說出來,當你禮的時候,誠心至意的觀想菩薩聖像,沒有像就觀想地藏王菩薩已經臨到你頭上了,或者觀世音菩薩已經在你頂上住著,這樣禮這樣觀想,你一作意,像就現前了。

最後這個禮就是《占察善惡業報經》的實相平等禮,我跟佛跟地藏王菩薩都一樣,平等平等,我禮佛就是禮我自己,禮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都是禮我自己。

有一位老修行,他每天禮完諸佛,有三個頭是禮眾生的,向一切眾生敬禮,包括老鼠、蚊蟲都在內,都頂禮。因為《華嚴經》上說,十方一切諸佛跟十方一切眾生平等平等;《法華經》上常不輕菩薩不是這樣嗎?見了眾生都作禮,我不敢輕慢汝等,汝等是未來諸佛,這叫實相平等禮,不是現在凡夫所得到,因為我們這種觀想還不相應,你在供養禮拜的時候就起觀,心裡必須得想,這才能相應,如果你心裡不想,迷迷糊糊叩頭,迷迷糊糊供養,供個花擱那就是了,這不行,千萬不要我慢禮。

但是千萬不要聽我講了,到別人寺廟裡隨喜功德,或到莊嚴寺去拜藥師懺,把人家拜墊擺開說:「夢參法師講的,這叫我慢禮!」那麼你就給我背了黑鍋,你隨眾時隨喜好了,心裡做如是觀想,我這是隨緣。我到那去也在拜墊上磕頭,有時候人家讓我主法就得磕,如果我跪在地上,學西藏來個磕大頭,大家恐怕都瞪著眼說我現怪像,給大家的印象不好。心裡知道如果在家中自己的佛像前,千萬不要擺個墊子,最好磕大頭,身心健康,一天磕一百個大頭,讓你多吃一碗飯,身心健康,氣不舒也順了。

「復次,普廣!未來世中,若有惡人及惡神、惡鬼,見有善男子、善女人歸敬供養,讚歎瞻禮地藏菩薩形像,或妄生譏毀,謗無功德及利益事,或露齒笑、或背面非、或勸人共非、或一人非,或多人非,乃至一念生譏毀者。」

「譏諷譭謗」,這就是自己不信,還譭謗別人信的,或看見別人稱地藏菩薩名號,看見別人念經而謗毀,這些人就是惡人;不但人有惡的,鬼也有謗毀的。看見善男子善女人皈依供養地藏王菩薩或讚歎禮拜,或見他誦經,鬼神就來惱亂,有人不知道是鬼神開玩笑來做阻礙,而錯認為供養、禮拜等,不但沒有功德,還妄生譏毀。好多的親人,你要特別囑咐,使他們不要生譭謗,說你拜那有什麼用,能得什麼好處,說很多的風涼話,譏諷話。「露齒笑」就是大笑,張開嘴笑,或當面說或背著你說;或一個人譭謗或勸多人共同譭謗。「乃至一念生譏毀者」,是說不需要很多念,你心裡動個念頭就這樣生譏毀了。

在末法時代,清濁不分,什麼叫清淨?什麼叫愚癡黑暗?各走各的道,有些人認為很聰明,在佛教徒看來卻是非常的愚蠢,本來一言一行之間也能積很大的功德,而他不去做,只撿沒有利益的去做。你對別人做的事不隨喜不讚嘆就算了,有的還謾罵諷刺,你說這對你有什麼好處,但是未來的果報就太多了。甚至於把地藏像丟到廁所,或看見別人禮拜,反生起瞋恨心,不曉得多少劫,不可思量的劫數的果報等在前頭。

大陸上燒佛像拉佛像,你說不靈,我跟你們說一件聽來的事,北京法源寺,現在是佛學院所在地。文化大革命期間,正拉大佛像的時候,當時拉的繩子崩的一斷,好幾個人腿摔斷了,還有人在上面踩佛像的腦殼,一個倒跟斗就翻下來了。我這是聽說的,因為當時我在監獄,離北京還很遠,我到北京時他們告訴我的。還有一個例子是在寺廟燒佛經,有一個中級幹部,他家裡同時也火燒房子,真的不可思議。在寺廟裡帶著人燒佛經,有人告訴他說:「你家燒火了!」他就顧不得這裡,回家救火去了,但也來不及,家也燒光了。這不是佛菩薩報復,佛菩薩沒有這麼多瞋恨心,那是護法神乃至自己所感的果。我說:「他還是有善根的,現世現報還好一點,還有未來無量劫,受無量劫長時間的痛苦。」這上面說有些惡神,惡神為什麼譭謗呢?因為你要是超出三界,他就管不了你,要是還在三界之內就是他的眷屬。因此,如果信佛的多,拜地藏王菩薩的多,他的眷屬就會愈來愈減少,所以他生起謗毀,設下種種相障礙你,嚇唬你,使你退心,所以你要堅持。但是又有護法神、善神在跟前,他也不能為害,只是受這個果報。就這麼一念,一個謗毀。

「如是之人,」

就是未來世像這樣的一切惡人,他這麼輕輕的一謗毀,不是很長的時間,輕微的謗毀,所感的果報是什麼樣子呢?

「賢劫千佛滅度,譏毀之報,尚在阿鼻地獄受極重罪;過是劫已,方受餓鬼,又經千劫,復受畜生,又經千劫,方得人身。」

賢劫的千佛都滅度了,他還在地獄裡,就是譏毀這個果報還在地獄受苦。現在這個世界是在住劫當中,這個住劫當中有二十劫,增二十小劫,減二十小劫,一增一減,在這當中即賢劫千佛出世。現在是釋迦牟尼佛過去了,彌勒佛即將要降生在這個劫當中。

必須在增劫的時候,彌勒佛才降生,降到人間,減劫時沒有佛,增劫時有佛。這個中間有千佛住世,我們這個劫,千佛都過去了,叫賢劫。說這個時候是賢劫,他謗毀別人禮拜恭敬讚歎地藏王菩薩,這一謗毀,等賢劫都過去了,還在阿鼻地獄,受極重的痛苦,過了這麼長的劫,離開地獄還要受惡鬼,在惡鬼道受了千劫的痛苦後,又經千劫做畜牲,我們看見馬牛羊雞犬冢,乃至老鼠蚊蟲都叫畜牲,又經千劫方得人身,就是譏毀的報,要受這麼多的周轉,這麼多的苦難,才能回到人身,才能為人。

「縱受人身,貧窮下賤,」

雖然轉到人身,給人當佣人,受苦,而且總是貧窮的,吃這一頓沒有下一頓。

「諸根不具,」

有些人生下來就殘廢或啞巴、聾子。現在的業報真是千奇百怪的,我還聽到一個當醫生的弟子說,有的小孩子生下來沒有肛門,不能解大便,到醫院開刀治療也沒有辦法,他沒有直腸,這是生理的缺陷。雖然受了人身,諸根不具,或者四肢殘缺,或是聾子、瞎子,啞巴就是舌根不具。

「多被惡業,來結其心,」

他想的盡是壞點子,不會想到好的,因為心裡想的不好,做的事都是惡業。

「不久之間,復墮惡道。」

又回三塗去了,剛一轉人身,諸根不具,後來又回惡道了,這是譏毀的罪過。

「是故,普廣!譏毀他人供養,尚獲此報,何況別生惡見毀滅!」

要是毀滅經或是毀滅像,那個罪報就更重得多了,只是譏毀別人供養禮拜稱讚,像風涼話、俏皮話、挖苦話就要受這樣的果報,如果像我說的毀滅經典,那個惡果更長了。

「復次,普廣! 若未來世有男子、女人久處床枕,求生求死了不可得。」

這就是害病,那個病或者半身不遂,腿腳不能動,生活不能自理,這種現在特別多;只能待在床上,活著一點興趣都沒有,求死死不了,這叫活受罪。很多人想死,怎麼死?現在不是說有所謂的安樂死嗎?給他打個麻藥針,使他免受痛苦,讓他早點走了,是不是這樣就解決問題了?不行的,該他受的沒有受完,再來再受,報是躲不掉的,頂好還了他,還了還好一點。

「或夜夢惡鬼乃及家親,或游險道,或多魘寐,其鬼神遊,日月歲深轉復尪瘵,眠中叫苦慘淒不樂者。」

「眠中叫苦慘淒不樂者」,這都是指夢境睡眠當中,總是夢見惡鬼,或是你的六親眷屬,或走很危險的道,走在山邊、懸崖,或前頭一條大河擋住,或夢見掉到河裡,或夢見有什麼黑東西壓在心口喘不過氣來,急得一邊叫喚,這是魘寐。

「此皆是業道論對,未定輕重,或難舍壽,或不得愈。男女俗眼不辨是事,但當對諸佛菩薩像前,高聲轉讀此經一遍,或取病人可愛之物,或衣服、寶貝、莊園、舍宅,對病人前高聲唱言:‘我某甲等,為是病人,對經像前舍諸等物,或供養經像,或造佛菩薩形像,或造塔寺,或燃油燈,或施常住。’如是三白病人,遣令聞知。」

他過去的業報在那裡衡量他的罪業,是輕是重還沒有判壽命盡了還是沒有盡,還未定,未定之間先受這個報,很難舍壽。

「難舍壽」是不能死,很多的植物人倒在床上不能動,家裡親人總舍不得,活著還是比較好,得照顧他。

「男女俗眼」,我們這些人都是俗眼,沒有智慧,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怎麼辦呢?上面說的這些方法都有解決的辦法,佛跟普廣菩薩說,地藏王菩薩就有這麼大的功德,只要把《地藏經》念一遍或稱一萬聲地藏王菩薩聖號,修智慧,修福德,要是修了福,修了智慧,這個業報就轉了。在佛菩薩像前,也不一定是地藏王菩薩像,或者在釋迦牟尼佛像前、觀世音菩薩像前,轉讀此經一遍,把《地藏經》誦一遍就好了。我們要是害病,有些人頭痛腦熱,傷風感冒,吃點藥就好了,有些頭痛不是吃藥好的,對照前面就可以知道了,那得藉法力,藉諸菩薩的加持力。

佛在琉璃大王殺釋種時就示現頭痛,像那種頭痛,吃藥好得了嗎?吃藥好不了,連佛尚且如是,要還這個報的。過去琉璃大王在多生多劫之前是條大魚,釋種是一個部落,這一條大魚,讓海送上岸來,釋迦牟尼佛沒有殺,但小孩子拿根棒子去敲那條魚的腦殼,這個部落的人就吃這條魚,魚沒死割著吃,吃了好多天,把魚吃死了,等琉璃大王殺釋種報復的時候,來討債了,因為釋迦牟尼佛敲過他的腦殼,所以佛的頭也痛,釋迦牟尼佛就說這個因緣。你做了惡的因緣永遠不得消失的,怎麼樣才能消失呢? 修行轉讀此經一遍! 誦一遍《地藏經》,地藏王菩薩的加持力,他發的願力,你的業障就漸漸消失了,你要多誦幾遍。

害病的人最喜歡的是什麼,衣服或是戴的耳環、項鏈、手錶、鐲子等,反正他愛的東西,把它變成錢,或者他不能動了,替他在佛像前迴向,把這些東西或者變成錢,就把這些東西供養菩薩,供養大家。

只知道供養佛,還有法寶、僧呢? 凡是經典所在之處就是三寶所在,對經書要特別慎重,我們只知道供養佛像,對經書就不那麼慎重了。有些道友拿著經書不尊重,我看見一位老居士好多年了,永遠是這樣,每次上課永遠兩手捧著經,恭恭敬敬的,在他家也一樣,他在北京時辦北京居士林,這位老居士很不得了,對法寶特別尊敬。

我們對法寶的所在地一定恭敬,這一點我在和大家共同學經的時候就說過了,我念義淨三藏法師的詩,念過好多次了,這就說明經的重要。所以供養經也是一樣,你把這位病人可愛的物品舍了,來供養經像,或者造佛菩薩形像。如果造不起,共同造像時你參加一份,都可以,或者貴重的像造不起,紙像該造得起,印十張、二十張,或造塔寺。有錢那就修個塔,或修個廟,錢少則供養一座油燈,佛前供養一盞油燈,不一定要香油,酥油、麻油,什麼油都可以,但有氣味的不要供,清油也可以。

或者把錢供養寺院,不要供養小廟,一位和尚的廟,那不叫常住,和尚多的廟,和尚來都能住,不論是中國、外國,隨便哪一個國家,只要是三寶的出家人都能到廟裡住,這叫常住。常住是萬年常住的,永久住世的,你把病人的物品供到廟裡,沒常住的,就找僧人多的廟去供養也好一點。但這樣一回不行,如是三白迴向病人。你是給病人迴向的,必須把他這個物品跟他說:「我替你供養三寶,我替你造像,我替你做什麼做什麼。」跟他說三次,讓他聽得到,讓他能懂得。

「假令諸識分散至氣盡者,乃至一日、二日、三日、四日,至七日以來,但高聲白,高聲讀經,是人命終之後,宿殃重罪至於五無間罪永得解脫,所受生處常知宿命。」

若是這個人已經不行了,供的時候,他的神識已經分散了,就是他已經死了,斷了氣了。看見他死了,實際上他還沒有死,你必須七日之內,天天在他尸體面前說,我把你那可愛之物供養給寺廟了,或供養經了,或給你做了佛事,做了好事。這個人命終之後,「宿殃重罪」,過去世所造的罪惡,罪惡好大呢?五無間罪。前面講地獄,阿鼻地獄,無間地獄,犯這麼重的罪惡,假供養經像、佛像、塔廟、寺院這些功德就把那些罪惡抵消了,永遠解脫,解脫了就再不受苦,不但不下地獄也不墮三塗了。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好處,「所受生處常知宿命」,宿命就是宿命通,知道我過去做什麼了,是因為我死的時候,我的親人代表我,把我的財寶供養寺廟,塑了金像。如果我們能在活的時候自己做更好,比別人代表自己去做更好。

這段經文的意思大家要多想一想,能夠自己做的更好,後面說的,有請人家做,請別人幫你念乃至於你死後,別人幫你做佛事,你只得到一分,做佛事的人得到六分,第七品中會講。這裡是說他已經病得不行了,已經將近死亡了,或是已經死亡了,別人代表他把他心愛之物拿來這麼做,假使他自己做呢?

「何況善男子、善女人自書此經,或教人書,或自塑畫菩薩形像,乃至教人塑畫,所受果報必獲大利。」

這是用比方來說,比較兩者,以因明比量的方式比較來顯示這個利益大。他自己不能動,旁人代表他來佈施,來做這些事,高聲對他說代他讀《地藏經》,都還有那麼大的福德,能夠減免他過去的罪惡,要是善男女自己來寫、自己來讀、自己來塑佛菩薩像,或勸別人去塑畫佛像,那麼這個果報就跟前面不能比了,必得大利,大到什麼程度呢?後面就說了。

「是故普廣,若見有人讀誦是經,乃至一念讚歎是經,或恭敬者,汝須百千方便勸是等人,勤心莫退,能得未來現在千萬億不可思議功德。復次普廣,若未來世諸眾生等,或夢或寐,見諸鬼神乃及諸形,或悲或啼,或愁或嘆,或恐或怖,此皆是一生十生百生千生過去父母,男女弟妹,夫妻眷屬,在於惡趣,未得出離,無處希望福力救拔,當告宿世骨肉,使作方便願離惡道。普廣,汝以神力,遣是眷屬,令對諸佛菩薩像前,志心自讀此經,或請人讀,其數三遍或七遍。如是惡道眷屬,經聲畢是遍數,當得解脫乃至夢寐之中永不復見。

復次普廣,若未來世,有諸下賤等人,或奴或婢,乃至諸不自由之人,覺知宿業,要懺悔者,志心瞻禮地藏菩薩形像,乃至一七日中,念菩薩名,可滿萬遍。如是等人,盡此報後千萬生中,常生尊貴,更不經三惡道苦。

復次普廣,若未來世中,閻浮提內,剎利、婆羅門、長者、居士、一切人等及異姓種族,有新產者,或男或女,七日之中,早與讀誦此不思議經典,更為念菩薩名,可滿萬遍。是新生子,或男或女,宿有殃報,便得解脫,安樂易養,壽命增長。若是承福生者,轉增安樂,及與壽命。復次普廣!若未來世眾生,於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是諸日等諸罪結集,定其輕重。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何況恣情殺害、竊盜、邪婬、妄語、百千罪狀? 能於是十齋日,對佛菩薩諸賢聖像前,讀是經一遍,東西南北百由旬內,無諸災難;當此居家,若長若幼,現在、未來百千歲中永離惡趣。」

這裡是說你所得的福德是什麼呢?十齋日誦經所得的福報,比以前有什麼不同呢?比前面的福德重一點,這十天念跟平常念不同,如果你平常沒有時間,就在這十天裡念,為什麼要從一日到三十日之中擇出十齋日?這裡有幾種情況;齋有幾種齋,我們知道的是八關齋戒,這個齋指的是過午不食的,有日中一食齋,是佛菩薩的齋,佛菩薩是日中一食;早晨諸天食,中午諸佛菩薩食,晚上是鬼神食,所以這個齋是這樣分的,每部經上說的也有不同,有所出入。

總之我們現在學《地藏經》是依《地藏經》,這十天是結集罪惡的日子來訂罪業輕重,如果你正當解罪的時候,在這十天當中你持齋念經或者是念佛,功德很大的。

為什麼《地藏經》上有十齋日呢?這是一種方便,就是平常沒有時間的,你可以在這個一個月當中,抽出這麼十天。過午不食,晚上不要吃東西,這個齋是不做鬼神食。不過過午不食是有開緣的,或者當你今天走長路,晚上可以喝漿、喝奶,或者有病的話可以喝稀飯,沒病不開緣,有病才開緣;或者你做特殊的佛事,有開緣的,但你在這十天受戒、受齋的時候,能夠堅持是最好的。《地藏經》說十齋日,文殊菩薩也說十齋日,各個的十齋日都有它的功德。

總之,你要是能持十齋日,功德無量,較平常的福德要大一些。釋迦牟尼佛對普廣菩薩說,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這個業包含善、惡業,南閻浮提這一洲的人心變化太大,思想非常複雜,每一個動作,不論是行、住、坐、臥,起心動念都是業,當然這裡頭也有善業,現在我們做的就是善業,「無不是業,無不是罪。」就是無不是因,無不是果,業是指因說的,罪是成就了,指果說的;舉止動念都這樣子,何況知情殺害呢? 知道隨他的意思,隨個人的意、隨個人的性情、喜好、愛樂殺害眾生。

還有竊盜、偷人家東西,竊是偷東西,盜是搶東西;邪婬是亂搞男女關係,在佛經上是絕不講性解放,眾生所以流轉就是因為不能解脫婬業。還有妄語,這叫四根本戒,殺盜婬妄。前面舉止動念的業,有些是小業,不完全都是這麼重的。做了殺、盜、婬、妄這四種罪狀,就種了這個罪業,「百千罪狀」,罪狀很多,貪、瞋、癡是一切業的根本,因為沒有智慧,糊里糊塗的盡在那裡做罪,所以說舉止動念都是在造罪,造十惡業。

在十齋日對菩薩像前讀,供上像,讀是經一遍,不僅僅自己消災免難,「東西南北百由旬內」,一由旬是四十里,一百由旬是四千里,這十日讀的功德特別不同,因為這十日是一切諸神下降來查人間的,在這個時候你佈施、誦經、聽法,諸天擁護,因此他很高興,不只你個人,大家都能得到利益,所有方圓周圍都沒有災難,讀經的這家,「若長若幼」,不論現在未來百千歲中永離惡趣,再不趣向於地獄、惡鬼、畜牲道,或者受八關齋戒,那就不在這個之內了,那個福德更多了。

「能於十齋日每轉一遍,現世令此居家無諸橫病,衣食豐溢。」

也有人問過我,他每十齋日都念,甚至於天天都念,不但方圓周圍,就連他自己的家庭內好像都不靈似的,他問我,這是什麼道理?什麼原因呢? 這有兩種情形,一者是共業,過去的宿業共業,湊到一塊了,業特別重,因為業特別重,靠你讀經時的力量是感不動的,因為感不動,業報還是照樣現;失火、遭了竊賊、諸種不吉祥事還是會發生,好像念經的效果不大了,這是一種。二者,念的人心不同故,誦持的人心不一樣,就是念完經了,迴向時所想的是什麼? 現在心不至誠,誦經的力量薄弱,沒有力量,因此就看見周圍的環境好像轉不動。

我們有時候做一件事情,你得先問問自己對這件事情投了多少的毅力,下了多少的功夫、多少的資本,完了才問效果;想要輕而易舉的,什麼事都不費心,那樣你得有特殊的福德、因緣巧合。在美國,就我所知,在紐約市買樂透獎的有好多? 除了得獎的人得到那麼多,我看沒得獎的人,得到好多呢? 我上回講過一次了,得到比沒有得到還著急,這就是業,沒有那個福報、沒有那個福德想輕而易舉享有是不可能的,何況我們多生累劫所造的業,想一下子消失,你得付出力量,什麼力量呢?就是至誠心,你連至誠心都沒有,恐怕效果不大,還有最基本的信不信,你自己的心在那甩著,一邊念著《地藏經》,一邊心裡想可能嗎?那怎麼可能,不可能啦! 一懷疑什麼都不可能,你自己都不穩當,那怎麼可能呢? 所以效果不大有很多是這個原因。

也有很多是靈的,為什麼靈呢?他的心猛烈、至誠,一般而言,我們沒有什麼痛苦逼迫,所以做起這件事來,成功也好、不成功也可以,我念一念、你加持也好,反正不會開悟。有沒有得到福報? 一定有,但是不一定是在今生,因為你的心不猛利,心不猛利、感應也不猛利,隨你的願望,可以轉到來生,為什麼有的很靈呢?一念就靈,他的心很猛利,並且夾雜著過去的善根成熟了,他一念、求什麼就感應,兩個人同時修的就不一樣,效果不一樣。

我們修行要特別注意什麼呢?現前的一念心。隨時檢點你自己的心,看看入道不入道,婬、怒、癡,一點事情就發火,這個效果就不大了。因為在愚癡當中所做的事情效果不太大,必須得有智慧,智慧是什麼意思呢?就是經常明明白白的照料這個心,不要讓它放逸了,但是我們一般做不到。如果你能制止你的心念,後果是沒有的,剛一起念,你就制止了,什麼叫菩薩? 菩薩跟我們有什麼區別呢?「覺知前念起惡,能止其後念不起者,這就是菩薩。」前面起了不好的思想,這個不好的思想包括很多,懷疑心、瞋恨心、嫉妒障礙心,聽到人家說別人好,你心裡總是不舒服,總是要大家都說你好才高興,你很好的朋友,你的弟兄,或者你父母讚歎你哥哥好、愛給你哥哥買東西,你的嫉妒心、瞋恨心全都來了,人人皆有之。

還有,這些思想念頭複雜的很,你要是能夠在剛一起心動念的時候就能制止,你的功夫就差不多了,就有修行了,你能夠覺察得到,這個念頭不合乎佛所要求的,名也好,利也好,除了名利還有很多,所以自己要檢點身心,這個時候你要以這種思想,以這種用心在十齋日念經,才能使你的家庭安定,周圍的環境百由旬內無諸火難,否則做不到,這就是修行的法門。

能夠在十齋日誦經,又能夠有至心,那就更好了。誦經的時候心裡能夠觀想,心能夠跟經上所說的合了,那麼你就是地藏王菩薩了,這部經等於是你說的,這個效果就大了,這個時候你求什麼得什麼,不過,你求什麼得什麼,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利益眾生,為了要讓一切眾生成佛,這就是佛心。

如果利益眾生、行菩薩道、行六波羅蜜、佈施、持戒、忍辱、禪定、智慧,你就是菩薩。反正一天當中我們這個心在十法界不曉得轉了好多圈,一下想成佛,一下想利益眾生,一下想造業,一下心裡很黑暗,想吃的、想穿的、想舒服,想怎麼樣快樂,這個心念都是罪業,想完了要去打主意,想辦法怎麼得到它,所以你一念之間就能造很多的罪,是這樣的原因。

「是故,普廣! 當知地藏菩薩有如是等不可說百千萬億大威神力利益之事,閻浮眾生,於此大士有大因緣。」

普廣菩薩請佛說地藏王菩薩的功德,為什麼地藏王菩薩有這些威神力呢? 因為我們跟他有緣,不然他的威神力沒有用,沒緣的,他還沒有辦法,但也不是這個洲的每個人都跟他有緣,我看有緣的還是不多,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如果有緣的多的話,我們這個世界不會有這麼多的災難,刀、兵、水、饑饉什麼災難都有。

不要用凡情來看這些問題,一定要用聖境來觀這些問題。大家要在一切處、一切時發願,好比坐公共汽車、坐飛機、坐火車,凡是眾多人的地方,你就發願,願你們將來都做佛的弟子。「南無地藏王菩薩」、「南無阿彌陀佛」,要佛力加持他們,把他們都度了,你就是大菩薩了。這個因緣種下去了,會成長的,如果我們開了天眼通、得了宿命通,你能看到這些因緣,這就要信仰力,沒有信心是不行的。我說這些話,可能有人信,有人不信,要是看看《華嚴經》,就知道這種力量太大了,這是不可思議的力量,這種力量是無形無相的,但這個無形無相的比原子彈的力量多。我並沒有把原子彈看得很大,我把一個眾生生起噁心看得不得了,他能使我們整個世界顛覆,要發一個噁心、惡願,就能使整個世界顛覆,不過不是現在,他發了惡願,還得經過好多世才能醞釀成熟,所以千萬不要起噁心,要注重我們現前的一念心。

「是諸眾生聞菩薩名、見菩薩像,乃至聞是經三字五字,或一偈一句者,現在殊妙安樂,未來之世,百千萬生,常得端正生尊貴家。」

這個功德就是你聽到地藏王菩薩的名號,見到地藏王菩薩的法像或者聞到《地藏經》,三字五字或者一偈一句,現在都能得好處。未來聞到這部經的名字,見了菩薩像,也能有這麼大好處。

所以佛教弟子一定要相信,雖然現在我們有惑業暫時障到,但是你一定要相信,每一部經論都是這樣說的。《地藏經》也如是說,你聞到地藏王菩薩名字,見到地藏王菩薩像,要是聞到這部經的三字五字一句一偈,聽到一句話都可以。不過現在殊妙安樂可能還不能滿足這個要求,因為我們生在這個時代。我們客觀的現實環境有所不同,周圍的客觀現實的眾業所逼迫,以我們小的力量來抵抗巨大的力量,效果恐怕是不顯著,有沒有加持呢?還是有的。

例如現在中東地區發生箭拔弩張的戰爭問題,靠我們的迴向能轉變嗎?我們不管它,反正我天天念經都給他們迴向,少死一些人總是好的,拖延一天時間也是好的,但是這種業不是我們的力量所能轉得到的。但效果是有的,雖然外界客觀環境是轉變不了,但是對我們個人周圍的親屬還是起一定的作用,但是一定得要有信心。願力還得有行力,行力就是要誦經、拜懺、持名。我們往往在這上面對佛教產生退心,不能堅定,原因就在這裡。好像經上說的話,我們做起來不是那回事。

也有人指責說,佛經上說的話是矛盾的,跟事實不符。他所說的事實是指我們用肉眼看得見的,看不到的,他就打問號了。但是我們看不到的事情太多了,這個轉變的過程,我們確實是不曉得,我們每天都在變,每個人的業也在變,整個的客觀的現實環境都在變。在這個變的當中,我們掌握不了這個規律,這是業果因緣在轉化,我們掌握不了,只有求佛菩薩加被,別無第二個方法。

所以這個因緣跟感應,我們知道感就是因,應就是緣! 但我們感這個因要是具足的話,那個助成的緣已經幫助我們成就了。所以說是聞地藏名、見地藏像,不只現在你能夠減少厄難,未來的百千萬生的相貌都能端正,都能生到尊貴家,這是我們所希望的,生尊貴家免受苦難。但是我們佛弟子也不願意生尊貴家,我們的業不想生尊貴家,也不想端正不端正,我們要求我們性體的法身顯現,那是端正的。這些都是有相的,那麼我們所見的相,講深一點不在像上去繪,為什麼見像有這麼大功德? 引發我們的自性。

見了地藏王菩薩的像而引發我們自己心底的像,這個像就是法身的像。會同法性的理體,像非像;像是假像,這是地藏王菩薩嗎? 我想大家都知道,這不是地藏王菩薩,僅僅是地藏王菩薩的像,什麼是真正的地藏王菩薩呢?就是我們現前的心,心就是地藏王菩薩。這樣來理解,像沒有像,地藏菩薩名,名無名,名者假名。我們都知道名是無名的,無名的是假名,假名引發了我們的真像相,也是這樣的,名無名,念一聲地藏王菩薩,那我們就用觀世音菩薩的反聞聞自性,因名而返回像,聞的了了,性體真性現前。所以說聞名見像的功德,假使說性體顯現的功德是徧法界的,那麼不只是現在殊妙安樂,未來百千萬生常得幸福生尊貴家,那我們想的就遠了。

經裡隨便捻「三字五字」,我們可以這樣解釋一下,破三惑,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還有消除三障(惑、業、苦),苦就是報,消除三障,這三障就是煩惱。我們要是沒有煩惱不是清淨了嗎?把三障變成三智(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這就成佛了,我們就這樣解釋「三字」。還可以配什麼呢? 三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所以「三字」不是簡單的這些涵義,我都說的是三,配合起來不是很殊勝嗎?這叫究竟義。

「爾時,普廣菩薩聞佛如來稱揚讚歎地藏菩薩已,胡跪合掌,復白佛言:」

普廣菩薩不是請問佛,地藏王菩薩有什麼功德嗎? 佛說,地藏王菩薩對眾生有這麼大的助緣力、加持力,幫助眾生斷除煩惱,得成正果。「胡跪」是印度的禮節,單膝跪,本來胡跪是可以互跪的,還有一種是長跪,長跪是雙腿的,有時候長跪合掌,有時互跪合掌。

「世尊! 我久知是大士有如此不可思議神力,及大誓願力,為未來眾生遣知利益,故問如來。唯然,頂受! 世尊! 當何名此經? 使我云何流佈? 佛告普廣:此經有三名:一名地藏本願,亦名地藏本行,亦名地藏本誓力經,緣此菩薩久遠劫來,發大重願,利益眾生,是故汝等,依願流佈。普廣聞已,合掌恭敬,作禮而退。」

他聽完了說:「我早知地藏王菩薩有不思議神力及大誓願力!」「大士」是指地藏王菩薩。他說這是「為未來眾生遣知利益」,「遣」就是讓的意思,讓他們知道這些信仰地藏王菩薩,聞名見像的好處,乃至一沙一滴的好處。所以我才問如來。我為了未來一切眾生得利益,有意的問佛」。「唯然頂受」佛說完了,「我頂拜受持。」

但是還要請問什麼呢?將來流通,令未來眾生受持的時候要有個名字。每部經都是這樣,最後得有個請示當機眾,這一卷就是普廣問如來,問地藏王菩薩的功德,問完了,他請示這部經的名字,佛就答覆他說,這部經有三個名,從地藏王菩薩的發願,從他最初的發心,這就叫「本」,我們可以知道就是《地藏本願經》,我們現在用的就是《地藏本願經》;亦名《地藏本行》,行就是行門、法門的意思,他所行的行門,就是經中所說的。有時亦名《地藏本誓力經》,「誓」就是願的意思,他有大誓的力量來促使眾生覺悟;這部經流佈的力量,佛不只囑託地藏王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凡是請問者,佛都讓他們護持《地藏經》,讓他們流佈《地藏經》。並不是地藏王菩薩一個人來流佈《地藏經》,所以虛空藏菩薩、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普廣菩薩,還有一些大力神,聽完了這部經,聞法了,恭恭敬敬的作禮又回到他原來的位子上,這是第六品。

利益存亡品 第七

第七品是〈利益存亡品〉。前一品是講地藏王菩薩度眾生的力量,讚歎地藏王菩薩有不可思議的威神力量。這一品講現在實在的事情,就是顯地藏王菩薩利益眾生的妙用,給死者、生者利益,讓他確實見到好處,得到實惠。這兩種利益,一種是未來的利益,這種利益很遠,要延續百千萬劫,第二種是近的利益,就是現在我受持、聞名之後,最近的利益。

佛當時在忉利天說了《地藏經》的好處之後,在忉利天所集來的那些鬼神、力士、菩薩、及天龍八部等,那些未成熟的,他們當時就得了利益都度脫了。而地藏王菩薩在這個世界的利益,要從近的說起;從地藏王菩薩在賢劫的拘留孫佛到釋迦牟尼佛以來,在佛前種了善的,有成熟的因,有的得了解脫成佛了,究竟解脫了。前面第一品就說過,那些到忉利天來集會的諸佛、那些大菩薩都是地藏王菩薩教化度脫的,這是在忉利天會中所得的近的利益。那些過去成熟的,就是遠的利益,現在在忉利天又種了新的種子,到未來成佛的,受佛授記的,決定成佛就是遠的利益了。還有就是這一品,那些聞到《地藏經》的千萬億那由他閻浮提的鬼和神,發了菩提心,這就是聞法的利益。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 我觀是閻浮眾生,舉心動念無非是罪,脫獲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惡緣念念增益。」

這是總說南閻浮提眾生思想的情況,什麼情況呢?容易退心,舉心動念都是在造罪,「無非是罪」。雖然是脫了苦難,得了利益,但是又多退初心,發了心又退,做一件事都不定,漸漸的又不信了。希望說發財馬上就得發財,說病好,不管是癌癥、什麼癥,馬上就得立竿見影,而不管業的輕重。沒有得到,就會謗毀,退了初心。要是遇到惡緣,可就念念增益,益就是增上多的意思,要是有惡緣,他馬上就變了,隨惡緣走了,善容易退,惡容易增。但是客觀的現實,外界的境界多是惡,善很少,誰不想做好事!但是想做好事做不成,障礙很多,原來根本不想做壞事,但常為了客觀的現實情況而所迫。

像有些道友問我說,做生意不說兩句瞎話,直去直來,我這樁生意就做不成了,利益得不到了,真的是這樣嗎?要不說瞎話簡直活不成了,換句話說,妄語非打不可,是不是這樣的呢?還有,我們有些道友開的是葷菜館,他說不賣海鮮這個問題無法解決,客人要吃海鮮沒海鮮,飯館就開不成。換句話說,我不殺生,我也活不成,我沒有飯吃,我就得殺生,這個可以怪他嗎?不怪他,這是客觀現實逼迫的。所以在閻浮提的眾生,善緣很容易退、善業很不容易做,惡緣呢?漸漸增長、處處都在。

我說你最初是怎麼選擇這個職業呢? 他說那我要做什麼? 我說你找對人有利的事,衣、食、住、行各方面對人幫助很多、改行可以不可以?因為殺業太重! 眾生業太重了,現在飯館業很蕭條,房地產業也很蕭條! 房子給人住不好嗎?房地產業蕭條,因為欺騙太大,沒有一個賣房子的會說,這間房子我五萬元買的,賣你七萬元,我要賺兩萬塊錢,沒有一個人這樣講,我賣你沒有賺到利,我很吃虧的!大槪做生意的都這樣說,要讓人家信,但哪一個也不信,互相欺騙,你騙我、我又騙你,我在那處買,人家要減我價錢,你也得削價。其實他在那處買,人家也沒有削他價錢,非要欺騙不可,正直地過生活不行嗎?我想也不會餓死。客觀環境就是那樣子。要不是那樣呢? 閻浮眾生就舉心動念不是罪,是善業了。

我們最初發心信佛的時候是什麼心情? 甚至信到懇切了,拜佛或者禮懺、誦經得到感應了,也有一念間都可以舍掉生命的。我看見很多道友出家的時候,心猛利極了,住到山裡頭,老虎、獅子或者狼來了,他根本不把它們當回事,他真的是將生命置之度外,在茅棚或洞穴裡一住,以生死來換不生死,真是有那個道心,心很猛烈!

我有一位師伯,他住在一個叫壓獸洞的山洞裡頭,最初我看他在洞裡住了十五年,他認為說:「以我的功力,在這裡吃苦應當開悟,可是現在還沒有開悟。」我說:「無量劫來造的罪,十五年來換取成佛,哪有這麼回事,業障沒有消失這麼快。」不過他這一生盡是住洞,後來他離開那個洞又到五台山,也是很苦,這就是苦行僧人,他以他自己所受的苦難來換取未來無量劫的幸福。

像我們很多的弟子沒有受什麼苦,或受不了一句話,受不了一點小氣,總感覺不舒服,總是想要悠悠自在的成佛。或者念上幾十部《地藏經》! 要換取什麼?這本來是無價的,你拿有價去換,不但換不到,還喪失了功德。應當怎麼樣呢? 應當不退初心,遇到惡緣時,要認為那是對你功力的測驗,你能不能定得住? 佛常教導我們說,人身難得。得人身艱難極了,得了人身就隨便浪費了,信了佛,遇到因緣又退失了。現在的人都不怎麼好名,反而看利看得特重,前面講地獄的苦,一念一個身,百念就百身,千念就千身,受完苦又回來,回來又受苦、受苦又回來,百念千生,大家要堅固自己的信願力,莫退信心。

「是等輩人,如履泥塗,負於重石,漸困漸重,足步深邃;」

我們要是身上扛了很重的石頭在稀泥中走,走一步陷一步,走一步陷一步,愈陷愈深、愈來愈重,增加負擔。遇到惡緣,念念增長,你的罪業不是愈縛愈重嗎? 這是形容的意思。

「若得遇知識替與減負,或全與負,是知識有大力故,復相扶助,勸令牢腳,若達平地,須省惡路,無再經歷。」

這是用比喻來顯法的力量。要是遇到一位有知識的人,這位知識不是惡知識,而是善知識,引你向善道上走,幫你負擔,減少你的煩惱或把你的石頭拿過來,他全部幫你背,或者幫你減少一些負擔。「是知識有大力故」,這位善知識他很有力量,一邊替你負重,一邊還牽引你的手,叫你把腳站穩,一步一步的走,要是到達平地了,沒有稀泥陷足的地方,就是到達平地了,就囑託你,說你要注意,你剛才走過的路是惡路,千萬不要再回頭走這條惡路。

我們對做惡業的,心裡起惡念的,一再地囑咐他,要念念的思念三寶,思念地藏王菩薩也好,思念觀世音菩薩也好,思念大乘經典一偈一句都好,那麼你就是思念善路,千萬莫再陷入泥湯,就是這個意思。就像在人間,我們大家互相共同勉勵,互相學習。你拜懺、念經、讀誦大乘經典,不要勾心鬥角,盡在利害關係上打主意。

我們有些弟子看不破放不下,總認為自己是正確的,盡在利上打主意,見害就躲,這個害處對眾生有多大我不管,只要對我有害,我就不幹;這個利益對眾生產生多大的惱害,我不管,只要對我有利,我就要去取。這需要個人反省才能知道,我們在這裡聽經講經學佛法,等遇到具體事實,佛法就擱到一邊了,自己想怎麼做就照著自己的意思去做了,這樣怎麼能相應呢?不可能相應的,學等於沒學,只是浮泛的種善根,浮泛的善根還不曉得什麼時候我才能享受得到利益呢?而眼前就失掉善力了。

「世尊!習惡眾生,從纖毫間便至無量。」

眾生造惡從一點點發展到很多很多,我們要用這種見解;你看小說也好,看報紙也好,用正確的知見來看,完了,你去判斷。小說你一看前面就看到後果了,他要害人整人,他最後還是被人整被人害下台,不論哪一位,就算是過去的名人,等到臨終時,他才知道晚了,大錯已經鑄成了,罪惡已經定了。所以習惡就是習種性,過去多生累劫的做惡習慣。

我們在監獄罵管理我們犯人的,給他起個口頭禪,見了他,我們就念「三天不害人,走路沒精神」,要是三天不害人了,他走路都沒有精神。這些人怎麼樣了,他寫不出小報告,連走路都沒有精神,這就說明他天天得害人,不害人他活不得,因為這是他的職業。

我有這樣的經驗,不論黃河開口在任何地方,要發大水時,最初是一點點,不太注意,看到水一點點滲覺得沒有關係,但是一點點增大一點點增大,等到大了,你想堵也堵不住!黃河發水都是這樣,這是明流。還有暗流,黃河的火難是很不好治理的,黃河的水一發,水是從地底下來的,你在地面上還不覺得,等水一來了,距離一、二十里路的村落也都認為沒有關係,離我們這裡還很遠,等水一來了,一夜之間房子一塌,完全是汪洋一片。

這是形容習惡眾生就像黃河發水似的,我們的心念最初從心裡打主意時起,到發展造成事實。最初都是心裡打主意,想辦法怎麼樣害人,怎麼樣整人;有好多的政策就是從一個人想起,害到千千萬萬人,為什麼讓他害呢? 業! 大家造成的業! 哪能死得這麼多,這個造惡的眾生造慣了,從一點一點發展成無量無邊,像這類的眾生怎麼辦呢?地藏王菩薩就說了一種方法,他說:

「是諸眾生,有如此習,臨命終時,」

他有這個惡習,他才去做惡,怎麼辦呢?要在他命快死的時候。

「父母眷屬,宜為設福,以資前路,或懸幡蓋及燃油燈,或轉讀尊經,或供養佛像及諸聖像,乃至念佛菩薩及辟支佛名字,一名一號歷臨終人耳根,或聞在本識;是諸眾生所造惡業,計其感果,必墮惡趣,緣是眷屬,為臨終人修此聖因,如是眾罪悉皆銷滅。」

中國有一句話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將死時所說的話都是好話,他那時造惡也造不成了,在這個時候他知道改悔,但由於往昔惡習種子現形,現形薰種子,種子又滋長現形,交相薰習,所以有如此習。〈起信論〉講「薰習」,我認為很有道理,有些學唯識的不承認,就是這樣薰習! 過去的惡業現在遇到惡的環境又把我們的善念薰習了,把它轉變,客觀現實迫使他如是,善習的薰習沒有惡習薰習的力量大,惡的根性太深了,接受惡的快得很,接受善的不能持續,因此要度一個人很不容易。

但是到了他將死的時候,這時他的六親眷屬應給他供佛求福,使他前面的路走得光明一點,不要走黑暗路了,減少他到三塗的痛苦,怎麼做呢?或者懸幡蓋或者燃油燈供佛,或轉讀《地藏經》或供養佛像,或者一切聖像都可以,菩薩、聲聞像都可以,要是這些都做不到,法供養好了,念佛菩薩的聖號或者念辟支佛的名字,或念阿彌陀佛念釋迦牟尼佛,或念那尊菩薩,地藏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都可以。

「一名一號歷臨終人耳根」,在他將死未死的時候能聽到,「或聞在本識」,這個時候他的眼睛看不見了,耳根也不大靈活了,讓那還沒有離體的神識感覺到,他雖然眼不能見,還有意識的感覺;他還沒有死,也就是識還沒有完全離體的時候,識有所感覺。《灌頂經》說,男、女要死亡臨終的時候、或已經死了,用黃色的布或綢,建造一個幡,廟上掛的幢幡寶蓋就是那個幡,如果說實在不行,用黃紙也可以,懸到他尸體上,使他能得到利益,能離八苦、厄難,這就是「懸幡蓋」的幡。蓋呢?在上面做一個寶蓋的蓋,沒有力量,拿黃紙做一個也可以,這也算供養佛了,乃至於點個燈也能做得到。點個油燈但可不是給亡靈點的,要用意念供養佛、菩薩,有菩薩聖像就供養,佛菩薩聖像、辟支佛像就是連聲聞像都可以,這時念一聲佛名號,使他的耳根或他的神識都能知道,這些造惡眾生就能脫離苦難了。

惡業因必定感果,必定有業果隨著這個業因。「必墮惡趣」,一定墮地獄的,或墮畜牲道、墮餓鬼道;如果這個人假這個因緣,假這個念佛、佛號得聞或供養燈、香什麼都可以,那麼這些眾生所造的果報就得以消失,把他過去所造的罪,假這個佛,就抵消了。這裡有個問題,我們不是說業果不失嗎?有時佛不能轉眾生的業果,必須眾生自己轉。像地藏王菩薩有這個方便善巧,這是他發的願,假他的願力可以使眾生所造的惡業暫時消失,悉皆消滅。不過,我認為還是要他自己修,這是假地藏王菩薩的力量消業,但是必須有因,什麼因呢? 他要有這種福報,往往臨終人遇不上,誰給他念經,特別是我們所謂的現生有錢有勢的人,不如我們普通的信佛人,他沒有這種福報,臨終時有人給他做這種好事?沒有的!因為他的惡業、惡習所感的,他遇不到這種因緣。

為什麼修行?就是為了要走的好,別人問我們學什麼? 我們學死亡! 把這個方法學會了,圓寂的時候走的很好,比活著享受還好得多,你再換一個面貌,你就有宿命通,有宿命通不做壞事,你就善習成熟了,不是嗎? 善習成性永遠做善。

我經常勸大家莫要煩惱,煩惱就是惡習,為什麼勸大家斷絕煩惱呢? 煩惱來了,你認識它,為什麼要煩惱? 煩惱是從什麼生起的? 不是利、就是名,煩惱不會從好事上生起的,而是從貪、瞋、癡上生起的,那是總的煩惱。

「若能更為身死之後,七七日內,廣造眾善,能使是諸眾生永離惡趣,得生人天,受勝妙樂,現在眷屬利益無量。」

不只是死者得到利益,現在活的人所得的功德更大,在你給死者做佛事的時候,他只能得到七分當中的一分,你做佛事得六分。在死以後七七四十九天,為什麼說七七四十九天呢?人死之後善業也不種、惡業也不種,一時的因緣沒有成熟,他投生的地點還沒有確定,四十九天正是在審查當中的階段,這幾天所做的佛事,他的善業就猛增,大家給他念佛迴向,善業猛增,當然他沒有做惡業了! 千萬不要死了之後替他請客、殺豬宰羊的來做喪事,那就麻煩了,那就是惡業增長,善業沒有了,立竿見影的下地獄。

要是能給他做七七四十九天的佛事更好!但也不一定說要請很多人,如果沒有這個經濟力量,怎麼辦呢? 你自己給他念七七四十九天,四十九部的《地藏經》,在靈堂也可以,或者把他火化後,在骨灰盒前念也可以,乃至把他的照片擺在面前給他念也可以。

「是故我今對佛世尊及天龍八部、人非人等,勸於閻浮提眾生,臨終之日,慎勿殺害及造惡緣,拜祭鬼神,求諸魍魎。」

這段話很重要,人死後辦喪事,大肆殺豬宰羊,雞、鴨、魚,不曉得殺害好多眾生,造惡! 反而送他下地獄。這是地藏王菩薩對佛說的;說什麼呢? 勸閻浮提的眾生,說這個國土、這個世界的眾生臨命終的時候,對於殺害的事要特別慎重,絕不能犯,不能殺害也不要造許多的惡緣,前頭說的是善緣,這裡說的是惡緣。

更不要拜祭鬼神。關聖帝君是神,中國把他當做護法伽藍,是從隋唐之後才有的,以前並沒有。求什麼神像、神廟,不但不能得到好處,反而增長罪惡,求到了你必須得殺害,神都是吃葷的,都是惱害眾生的。魍魎就是魑、魅、魍、魎四小鬼,惱害人的,什麼緣故這樣說呢?

「何以故?爾所殺害乃至拜祭,無纖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結罪緣,轉增深重。」

殺害、拜祭,一點點利益都沒有,這怎麼能利益亡人呢?亡人不但得不到利益,反而「但結罪緣」,前面說結惡緣,就是這些人,在亡者死亡之後不去結善緣,還去造作惡緣,這樣讓他的罪業更增加了。我們一定記住,千萬不要做這種事,有些人是半個佛教徒,怎麼是半個佛教徒呢? 他信,信正知正見,但是只有他一個人信,家裡的六親眷屬不信,或他家裡又有地位又有勢力,婚喪嫁娶不辦幾桌酒席,好像是不孝順的! 這叫邪知邪見,這位信佛的弟子也沒有辦法,他不能幫助死者乃至他自己也如是。

「假使來世,或現在生,得獲聖分,生人天中,緣是臨終,被諸眷屬造是惡因,亦令是命終人,殃累對辯,晚生善處。」

在有生之年做了很多的好事情,他的果報不是生天就是生到尊貴處,來到人間也生尊貴處。因為他的外緣不好,就是他的眷屬在他死後做了很多惡因,給他添了很多的麻煩,也就是幫倒忙;不但不能幫他減少惡業的痛苦,反倒給他增加惡業;不但不能幫助他善業的成長,反倒拉他的善業後退。「殃累對辯」,使他生善處就困難了,晚了,假使再生善處也錯過很多時間了。

「何況臨命終人,在生未曾有少善根,各據本業自受惡趣,何忍眷屬更為增業!」

在生時沒有善根沒有做好事,在他死後這樣一做,自然的更受惡趣了,惡趣更加深了。很奇怪的,凡是做惡業的人,惡業愈猛利,善根愈沒有,絲毫沒有臨終的助緣,只是增加惡業,自受惡趣,那就逃脫不了。「何忍眷屬更為增業」呢?他的六親眷屬還給他罪上加罪,怎麼還忍受得了呢?就是這個意思。

「譬如有人從遠地來,絕糧三日,所負擔物,強過百斤,忽遇鄰人更附少物,以是之故轉復困重。」

這個道理很好懂! 有的人三天都沒有吃飯了,背著一百斤重的東西,還在勉強的走路,困難到了極點,又碰到一位不懂事的鄰居,又給他增加一點東西讓他幫著帶回家,使他的困難更大了。也就是死亡的時候沒有什麼善根,帶著一包惡業走,又碰見這些眷屬給他增加了一些重罪,那麼他就困難重重了,走不動了,壓死他了,本來他的罪已經夠大了,墮地獄還沒有那麼長,再增加一些罪,在地獄的時間更加延長了。

「世尊!我觀閻浮眾生,但能於諸佛教中,乃至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塵,如是利益悉皆自得。說是語時,會中有一長者名曰大辯,是長者久證無生,化度十方,現長者身,合掌恭敬問地藏菩薩言:大士! 是南閻浮提眾生命終之後,小大眷屬為修功德,乃至設齋造眾善因,是命終人得大利益及解脫不?」

誦此經或稱佛名號,可以免這個災難,可是你並不知道,非得災難受到身上了,完結了這個災難,這才得到好處。有很多的佛教徒往往在無形中免了這些災難,自己並不知道,我們一定要用智慧觀察。

以下舉大辯長者為例。「辯」是辯論,辨明是非,也就是有智慧的意思。在會中的這位長者是在社會上很有道德、很有地位的,是有神通的法身大士,就像維摩詰居士一樣的。在這個會上,這位長者就是大辯,他是「久證無生」,證得無生法忍,是出世間的長者,不要以世間的長者來看,證得無生法忍了才是法身大士,忍可一切法無生,無生也無滅,證得了無生無滅的真理。「久證無生」,他不是一劫兩劫了,多劫以前就成了法身大士,「化度十方」,到十方世界去化度眾生。現在在這個法會當中他示現的是長者身,對於一沙一渧的功德,他是知道的,他是為了利益眾生髮起這個因緣,讓大家都能懂。他尊敬地藏王菩薩,才說「大士」,「大士」都是指稱法身理體的大菩薩摩訶薩,意思是一樣的。

南閻浮提的眾生,命終之後,他的眷屬或者他的子女或他的父母,給他做功德,或請人念經、拜懺做法事,或是設齋供養僧眾。那時在印度,凡是有紅白喜事,都要請僧供養,不像我們現在要念什麼經,那時的印度沒有念《金剛經》、《地藏經》,而是請三寶的僧人來到家裡頭供頓齋,這就是無上的福德了。

所以說乃至設頓齋「造眾善因」,設齋供養僧眾,是植福田,種了善因,這個善因迴向給命終的人,命終的人能不能得到大利益,及解脫否? 解脫就不容易了,解脫就得了自在了,自在就不受六道輪迴了,證了果了,或者把他送到極樂世界,解脫就是脫離生死苦難,永遠的解脫再不墮三塗,這是大辯長者請問地藏王菩薩說的。

「地藏答言:長者!我今為未來、現在一切眾生,承佛威力,略說是事。」

地藏王菩薩就對大辯長者說,長者! 你問這個問題,我是假佛的加持力,大概給你說一說,「略說」就是大概的意思,不是詳盡的意思。

「長者! 未來、現在諸眾生等,臨命終日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一辟支佛名,不問有罪、無罪悉得解脫。」

這裡沒有說世間利益,而是說出世間利益,若有臨命終人,他的眷屬給他做了佛事,或者給他誦經或者拜懺,得不得到利益呢? 得不得到解脫呢? 地藏王菩薩答說,他臨終舍命、在要死未死的時候,有人在他跟前、在他耳邊對他念一聲佛的名號,或者菩薩、辟支佛名號,辟支佛就是緣覺,比聲聞高一點點。緣覺是緣念世間法的生滅而開悟的,出生在有佛時日就叫緣覺,出生在無佛時日就叫獨覺。這個時候能夠知道一個佛的名字,辟支佛的名字、菩薩的名字、都可以,不管他過去造的,有罪沒有罪,都能得到解脫,能夠成道。

這裡有一個問題,假如說他造了很多的罪,臨終一聞到佛的名號他就能得生? 那是他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加持他得解脫,念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加持他得解脫,念地藏菩薩,地藏菩薩加持他得解脫,怎麼解釋這個道理呢?

佛在世時有位比丘叫那先比丘,有一個國王請他說法。這個國王說人在世間上做惡做了一百歲,到臨死的時候,一聲佛號就能得生淨土,他不信。那先比丘就跟他說個比方,面前一個湖,我們把石頭擺在湖面上,石頭沉不沉? 國王說當然沉,一定沉。我擺一百塊石頭、一千塊石頭比它大十倍的擺在船上沉不沉? 他說不沉了。為什麼在船上不沉,在水上沉? 他說,船給他負擔了。那先比丘跟他說,臨終念佛名念聖號就譬如是船,這個眾生的罪惡譬如是石頭,為什麼他不沉了呢? 為什麼他解脫了? 因為菩薩給他負擔了。

要是我們也發菩薩願了,好比我們也發願代眾生苦,別人的苦由我來承受,如果你平常沒有什麼病,你看到有病的人你說願意替他害病,讓菩薩加被他,讓他的業報轉化。是不是你馬上就害病,他就好了呢? 不是這樣的,如果是代眾生苦受罪的話,像觀世音菩薩跟地藏王菩薩代眾生苦,把一切眾生的苦難都擱到自身上,但是個人的業不相代,為什麼又能加持他呢? 怎麼轉化呢?他臨終有人給他念佛,就說明了他自己的心力,發現了這個善根力,不然哪能碰到呢? 但是臨終時耳根念的,跟以後做的佛事完全不一樣的,正在臨終的時候你給他念的效果要大的多,他可以全部得到,因為你一念佛,他的心念就隨著你念佛的音聲,觀念佛號去了,死亡的痛苦就沒有了,就不注意了,乃至於假佛的力量加持,一念佛,心裡緣念佛,他的思想境界起了變化,所以他隨著佛的音聲,假這個力量,他能得到解脫。

因為業果千差萬別,我們想一想自己在夢中或是碰到鬼、虎、狼、獅子,碰到種種危難的時候,這個時候你要是能念佛或念菩薩聖號乃至念經,你就有功夫了,假如你在睡夢中,每逢一做夢你就能警覺著念佛念經,那麼你在死的時候不需要別人念了,你自己自然能念,這就是觀心的力量,平常還沒有到死的時候自己就準備,不必等別人來念,自己準備好了。

念《地藏經》,臨死在轉生的時候不昧宿因,知道我前生是幹什麼的,知道我前生是念佛的,今生我就能信佛,勸人念佛,這樣子才能有罪無罪悉得解脫。

「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眾惡,命終之後,眷屬小大為造福利;一切聖事,」

沒有念佛的,說他沒有做好事,只做壞事,但是他死了,他的眷屬知道幫他做好事,給他造福利,給他放生、乃至到社會敬老院去,這都算是好事;有形的有相的,世俗間的善業都算是給他造福利。至於這些念經、念佛、念三寶,這是出世間的善業,聖事,「聖」是聖人的事情,想得解脫是聖人的事,但是死亡的人得的很少!

「七分之中而乃獲一」

本來這樣的人按罪是要受報的,因為他的眷屬給他做了福德的事情,轉化了,《地藏經》裡婆羅門女知道她母親不信因果,不信佛法,譭謗三寶,她死了就給她做功德,一做功德她母親就生天了,但是轉化也是有限的,光目女使她媽媽脫了地獄難又來到人間,來到人間壽命很短促,十三歲又要死了,第一步只能轉化成這樣,人死之後所做的功德所得的福報,活的人得六分,死的人才得一分,但是這一分的功德就能轉化他的報、他的業。

「六分功德生者自利,以是之故,未來、現在善男女等,聞健自修,分分己獲。」

七分的功德,死者才得了一分,活的人得六分。你現在的身體健康,為什麼不自己修?未來世的眾生或現在世的眾生,善男信女聞到佛法了,在身心健康的時候,趕緊自己修行,自己修就全得了,「分分已獲」,七分你都得到了。

臨死的時候為什麼在尸體面前點燈呢? 大家學過《藥師經》,供佛點燈給死者也點燈照明! 燃燈續明,你這供佛的燈就指引死者的魂識看見光明,不是黑暗的,看見光明,他就有選擇,他要走好道,不會走惡道了,有這麼一種涵義。所以就是要你自己修行,趁著你有精力、能夠念的時候,你多念一點,這個念也不要著相,最好不著念,聲音也不要太大,你自己聽見就好,這叫「金剛持」,也就是綿密不斷的意思。

「無常大鬼不期而到,冥冥游神未知罪福,七七日內如癡如聾,或在諸司辯論業果,審定之後據業受生,未測之間千萬愁苦,何況墮於諸惡趣等! 是命終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內念念之間,望諸骨肉眷屬與造福力救拔,過是日後,隨業受報。若是罪人動經千百歲中無解脫日,若是五無間罪墮大地獄,千劫萬劫永受眾苦。」

無常本身就是一切法,一切都是無常、幻化,我們有誰知道哪一天會死呢?沒有定期,這個星期死不了,下個星期沒有定,有些是突然的,像有的病我們可以知道,病是死的因,死是突然之間的,心臟病發,我們有位同學法尊法師,他譯經的時候筆掉下去了,他一撿筆就死了,這類死亡的事太多了,一念間就死了,是你不能預料的。

「游神」就是你死亡之後,神識所看到的都是黑暗的,死後的遊魂在這個時候不知道自己是受罪還是享福,是生天還是下地獄?絕對不是生淨土,生淨土就不是這種景象了,生淨土,魂識剛一離體的時候,乃至於佛菩薩應你的時候,你的神識馬上就到了淨土,極迅速、比電波還快的多;十萬億佛土,這邊神識一離體就到蓮華世界了,這是業所感的業力,非常之快。這裡是指一般的,不是到淨土的,一般人惡業不太重,善業也不太猛利,七七日內必須得審定惡業。

馬上深陷地獄的很多,活著的時候就到地獄了,有很多人像挖煤的人就跟在地獄差不多。大家可能沒有挖過煤,我聽到挖煤的人說,你到挖煤的洞裡,還有淘金的金洞子,都是這樣子。在黑暗當中,或者碰到瓦斯爆炸,或者沒頂,所謂沒頂者是上面打的洞塌下來了,當時就壓死在裡面了,活著是在地獄,死了還是下地獄。我有這樣的感覺,在監獄裡沒有定案的,就是你的罪正在審查當中,沒有判刑的,在這個時候犯人心裡急的晝夜不安,不知道判大判小,判死刑、無期徒刑,判好多年?不定,心裡焦得的不得了。

我就想了,就像這段經文所說的,剛剛死之後,還沒有走到確定轉生的地點,「冥冥游神未知罪福」,一共七七四十九天的期限。像我在監獄中,前面十五年都不跟你說個一、二、三,你到底犯什麼罪啊?判好多年啊?沒跟你說,等到他要給我判了,我已經住十五年了。判十五年就完了吧?還沒完,還有餘罪,什麼叫餘罪呢?你刑期滿了還得改造,思想還沒有好,還得繼續改造,也就是勞動改造。

報有果報、有餘報,還有華報,我們把苦受完了,做了人了,你跟別人不一樣?病苦特別多,小時候六根就不全,這不是很多嗎?有時候生下來就是跛子、瘸子,六根不具就是餘報。

「諸司」,也就是管理這些業報的人(這些都是鬼神,在《華嚴經》上說的鬼神特別多)來辯論你的一生,或前生的罪業、多生的事業,給你算總帳,辯論你的業果,說你這個因該受什麼報。還沒有確定下來前,在討論當中必須得審查,是你造的才去受報、才去受生。在還沒有確定之前,這個遊魂是千萬愁苦。按人的時間七七四十九日,這個時候他的眷屬給他做佛事,過了七天,決定他到那裡去就不知道了。為什麼給亡者做佛事要趕七七?大概就是依照《地藏經》說的,一個七一個七的這樣做。

死亡像什麼呢? 等於我們搬家一樣,我們這一生搬家搬的不是很多嗎? 到了很多地方嗎?走了很多處所嗎? 人的分段生,就像我們這些佛教徒,佛教弟子沒有大善大惡,不是人間就是天上,而這間房子不住了,再換一間!換一個比這個還好一點的,如果今生修的多了,再換一間比這個還好一點的房子,四大是假合的,就像我們住房子一樣的,要像這樣來認識它、來理解它,你經常的修這種觀,到死亡的時候不但不是痛苦,而且很愉快的,有些人在死了之後,他的面容還是微笑的,因為他到了更好的地方,比這個地方還好一點,所以他沒有痛苦。

「過是日後隨業受報」,過了四十九天,那就隨著他做什麼業感什麼果了,這一受報,那苦的日子就長了。「動經千百歲中」,這個說法是按短的說,沒有說千萬億劫,而是千百年,一歲就算是一年的意思,千百年的罪都受不完,在人間受一年的罪可以換取地獄一劫的罪,你要這樣認識,假使人間輕賤你辱罵你,你不計較,你說:「我這是還業的。」「是人先世罪業則為消滅」,《金剛經》不是這樣說的嗎?要是等到地獄去受的時候,那個時間就長了,「無解脫日」,想得解脫就很不容易了,要是墮到五無間大地獄,那就是千劫萬劫永受諸苦。

學《地藏經》,我請大家要有個觀念,沒有地獄!不要著相,著相是很危險的,地獄是你自己的業境變現,心裡的變現。我們做夢的時候,夢見人家拿刀砍你,誰來砍你?你一醒什麼都沒有了,但當你做夢的時候,你知道這是做夢嗎?有時候知道,我有時候是這樣做夢,或者夢到很高興的事情,我就知道這是做夢。完了這個境界又變化了,又變成苦的,我說這還是做夢,自己認識到做夢。等到這個夢又變了另一個夢,不知道是做夢了,或者第三輪不知道還是在夢中,往往到第五輪都在夢中。第一個夢我好像醒了,其實沒有醒,再做第二個夢,第二個夢又認為醒了,沒有醒又做第三個夢,可以做到第五輪,我不曉得別人有沒有這個境遇,我是有過這個境遇。夢也有五輪,也有連續的夢好像看章回小說一樣,今天早上夢醒了,夢醒了昨天的事忘了,到睡覺時間了,一睡著了那個夢又跟著接上來了,前一回沒了,下回繼續,有時能繼續很長的時間,人生就是在夢中。

所以《金剛經》上說:「如夢幻泡影。」那確實是如夢,大家將來可以研究夢,很有學問的,把夢研究完了,我們活著還是在做夢,這個夢長一點,不論苦、辣、酸,你所有的經歷是一夢。所以永嘉大師〈證道歌〉裡有這麼幾句話:「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因為你在夢裡看見,又是人又是天,又是鬼又是畜牲,醒了什麼也沒有。所以佛總是教導我們說,眾生在大夢當中永遠不醒,醒了就知道了。

我的意思是要大家做觀想,地獄的苦難不要觀想成是實有的,而是隨你的業、隨你的心起的變化。有些自稱斷見,社會上有些人認為地獄、天根本沒有,就死了,完了;所以他就什麼業都沒有做,你的業你的罪還非受不可,要是沒有因果還得了;但因果是緣起的,你要是證得性空了,緣起就是假的,當你沒有證得性空,緣起就是真的。

現在我們頭痛腦熱,你說當假的,可假不了他痛,確實很苦! 你說這是假的,沒有關係,你要是真正的把身體觀假了,那你不痛苦了,你就不做夢了,要這樣來理解地獄。但是當我們造罪了,地獄也是真的。我們經常說真真假假虛虛實實,我們一生就是真真假假虛虛實實,一下子很富貴很高興,股票一跌馬上就很窮,就是這麼反反覆覆的。你說假的,現在火難重重,到處是水火,也有戰爭也有火火,你說假的,等到你身受的時候一點也假不了,真正的觀修成了,就是假的,在這個世界上還去度別人,叫別人認識這是假的,這就是大菩提心。

以下是勸人修齋,說到解藥了。

「復次,長者,如是罪業眾生命終之後,眷屬骨肉為修營齋資助業道,未齋食竟及營齋之次,米泔菜葉不棄於地,乃至諸食未獻佛僧,勿得先食,如有違食及不精勤,是命終人了不得力;如精勤護淨奉獻佛僧,是命終人七分獲一。」

供養大眾齋,「齋」就是期的意思,佛教講齋是有限期的,不要一天到晚吃,永遠吃東西,一會含一塊糖一會吃塊餅乾,那就是數數吃,不叫吃齋,我們出家的比丘,過午不食,一過了中午的界限以後不能吃。這裡專講供齋的意思,要是有罪業的眾生,他命終死了之後,他的眷屬骨肉給他營辦齋飯,齋就是飯。

「資助業道」,就是幫助他往善業道,天、人是善道,惡鬼、地獄就是惡道,資助他的善業,往善道上走。齋跟沐浴兩個是相連著的,要是祈禱或做什麼佛事,得先洗澡、沐浴穿上潔淨的新衣服。還得修心,心里正念現前,念佛、念法、念僧。所以眷屬骨肉為他修齋,是為了幫助他生善道。在營辦的時候、淘米的時候,要乾淨,不要灑的滿地都是米,洗菜的時候不要滿地都是菜,把它淘得乾乾淨淨,洗得乾乾淨淨就是不浪費,做好了一定要先供佛供僧。僧可以代表聖僧,不一定要請到家裡,像你供羅漢僧、舍利弗、目犍連這些尊者像,都叫聖僧像。你做好了飯菜,打齋的時候,沒有供佛供僧之前你不能吃,要是先吃了,就沒有功德。如果你亂拋灑洗,滿地都是米,滿地是菜,也沒有功德,如果違背了這個教導,你所得的功德跟其它的功德,迴向的功德都沒有了。

「如有違食」,如果違背了這個規定去供,非法,不但沒有功德還有罪。「如有違食及不精勤」,「精勤」兩個字專指米跟菜業不棄於地,洗菜洗米的時候不要糟蹋糧食,如果違背,不精勤了,那個命終人得不到好處,資助不到他的業道,得不到好處。假使精勤護淨都做到了,又供佛齋僧了,是命終人七分獲一。前面不是說做佛事七分,亡者得一分嗎?營齋的功德也如是,得了七分的功德,臨亡的人只得到一分,另一面就是你現在健康的時候自己做,分分皆獲,七分你都得到。

「是故,長者!閻浮眾生若能為其父母乃至眷屬,命終之後,設齋供養,志心勤懇,如是之人,存亡獲利。」

「存亡獲利」,活的人跟死的人都得到好處,怎麼樣才能得到好處呢?「精勤護淨」,先供養佛僧,為什麼出家人吃飯要念供啊? 在吃飯時念個咒語,念三遍或七遍都可以,不要出口只是默念,你看每一位和尚吃飯都要供養、合掌,那就是供養了,上供諸佛下侍眾僧,那就是供佛及僧了,心裡一作意就是了。

所以說他的父母或者眷屬給亡人做佛事的時候,供齋一定要這樣做。到廟裡打齋供眾,你怎麼迴向呢? 你佈施給一切眾生,完了給現世的自己,生前就求了福德,我看打齋供眾的往往不是寫一個人的,乃至於父母、家庭、眷屬,把名字都寫上了,人人有一份,都算他們現生所做的功德,那不只是自己得了,但是這個有局限,你應該把這個功德普遍供養一切法界眾生,這個功德就無窮無盡了,不要先迴向給自家眷屬,這就是《華嚴經》的境界了。我附帶在《地藏經》上說的,你供養法界眾生,你一發心一動念,念念都念到法界眾生,不只是閻浮提,那麼你的功德就念念無窮無盡的。

「說是語時,忉利天宮有千萬億那由他閻浮鬼神,悉發無量菩提之心。」

這是指在法會上發心的人有好多呢?有千萬億發心,發什麼心呢?發菩提心,凡是說到發菩提心的,都是大乘經,不是小乘經,把這個齋僧修福薦亡,拿去利益眾生。怎樣利益眾生?就是要發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覺悟的覺,發菩提心有三心,即直心、深心、大悲心。直心是正念,身如法智心,正念真如就是念佛性,念我們自己的本性,曉得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就是一心,這叫直心,正念真如,這一心一個是體,一個是在諸佛,在我們眾生就是造業,就是一心二門,心真如門,心生滅門,隨著心生滅門,那就是轉了。

〈大乘起信論〉就是業、轉、現三相,完了,就是智、取、相續、計,名字、起業、業系苦相,我們最初造業,一但造業就被業縛住受苦。現在我們翻過來了,執行正念真如,念直心的體,無苦無樂,清淨無染,盡虛空徧法界,不論是有情世界、無情界都是一體,就這麼一個總體直心,正念真如發菩提心的人,就是執行正念真如。這個要假方便,這種功夫恐怕一時之間做不到,假什麼方便呢? 在菩薩說,就是行六度萬行,簡單一點說就是度眾生,度眾生叫什麼呢?叫深心。深心,一切法都要學,為什麼學?他為了方便利益眾生,方便法門利益眾生這叫深心。現在我們普遍用的都是第三心,就是大悲心,菩提心就是大悲心,讓自覺悟、讓他覺悟,讓眾生自他都覺悟,究竟成佛。這個大悲心不是愛見大悲,像我們利益眷屬,都在情當中,屬於愛見大悲,這個菩提心不是愛見大悲,對一切眾生都平等,拔他們一切苦,給他們一切快樂,這樣的大悲心到究竟了也無苦無樂了。認識度無苦無樂,認識到度眾生沒有眾生可度,這是真正的發菩提心了,這又回到直心正念真如了。

地藏王菩薩在忉利天宮說的這個法,就是修福德、利益眾生的法,而且聞法者就悟到得了無量菩提心。前面講的是利益鬼神,這個地方鬼神是發心了,誰教他的? 佛跟地藏王菩薩教的。發什麼心? 發菩提心。得到什麼利益呢? 解脫。真正使亡者自己解脫,莫要再來人間受罪了。

所以說佛是福慧兩足尊,在印度有這麼兩句話:「修福不修慧,香象掛纓絡,修慧不修福,羅漢托空缽。」。我們要修行就看這社會的情況,可以去分辨,你自己多用點心,你瞪著看就不行了,觀山不是山,就是這個意思。你必須以另一種境界來看。修福好? 修慧好呢? 還是修慧好,最好是兩者一起修。有福德了要多佈施,這叫福慧雙修。因此忉利天宮千萬億那由他閻浮鬼神,他聞了法之後,發菩提心得解脫成佛果。

「大辯長者作禮而退。」

這個會上是講法的利益存亡,是大辯菩薩向地藏王菩薩所請的法。




閻羅王眾讚歎品 第八

第八品是閻羅王讚歎地藏王菩薩的功德,「閻羅」翻成華文是什麼意思?就是縛罪人的意思,閻羅王專管生前犯罪的人,犯了罪在人間可以用狡猾的手段掩護,等到了閻羅王那裡,他就把你縛住了,你想狡辯也不行,那個地方無法狡辯,這就是閻羅王的意思。

閻羅王不是一個兩個眾生,因為到忉利天集會來的不只這一個世界,無量的世界就有無窮無盡的閻羅王,閻羅王有很多的刑具。四川酆都縣,據說就是閻羅殿,遊客經常往底下丟鐵索、腳煉,我到那個地方覺得很可笑,閻羅王不會要人間的東西。洞裹經常聽到風聲,鐵索腳鐐永遠在響,那是地底下風吹的關係。我剛才講地獄是你自己的業現,這個劍樹、油鍋什麼的都是自己自然現前的,什麼現前呢?你的業感現前,就像我們沒有受過什麼苦難,遇到什麼不順心,是你自己反應出來的,自己感應的。就像我們走路,有陽光照就有影子,那影子就是你,如果沒有你,那個影子也沒有了,如果你的心念沒有了,地獄也沒有了,這必須得正確的觀照,必須正確對待。

「爾時,鐵圍山內,有無量鬼王與閻羅天子俱詣忉利,來到佛所。」

這是敘述在忉利天宮,鐵圍山有很多的鬼王有無量鬼王與閻羅天子俱詣忉利來到佛所。閻羅王的宮殿,就是他治理一切死後人的地點,判案的地方,這座城有六千由旬這麼大,閻羅王的閻羅城有七重,也是七重欄楯七重羅網,裡頭都是地獄。十殿閻羅所屬的就是鬼王,除了閻羅王還有很多的鬼王,聽他的統率來治理鬼的,管理各個地獄,哪些鬼王呢?一共有三十四個名號。

「所謂惡毒鬼王、多惡鬼王、大諍鬼王、白虎鬼王、血虎鬼王、赤虎鬼王、散殃鬼王、飛身鬼王、電光鬼王、狼牙鬼王、千眼鬼王、噉獸鬼王、負石鬼王、主耗鬼王、主禍鬼王、主食鬼王、主財鬼王、主畜鬼王、主禽鬼王、主獸鬼王、主魅鬼王、主產鬼王、主命鬼王、主疾鬼王、主險鬼王、三目鬼王、四目鬼王、五目鬼王、祁利失王、大祁利失王、祁利叉王、大祁利叉王、阿那吒王、大阿那吒王,如是等大鬼王,各各與百千諸小鬼王,盡居閻浮提,各有所執,各有所主。」

鬼王的名字我們不說了,顧名思義就可以了,大鬼王還有好多的小鬼王。「盡居閻浮提」,是專指閻浮提的,「各有所執」,「執」就是所管的事情,所當的執司,各有所主。

「是諸鬼王與閻羅天子,承佛威神及地藏菩薩摩訶薩力,俱詣忉利在一面立。」

他們之所以能到忉利天,是假地藏菩薩的威神力,和佛的加持力。到了之後在一面立,當然就像與會的大眾,大菩薩有大菩薩的位置,也像我們的次序一樣! 這些鬼王都站在他們應站的那一方面,他們也是來請法的!

「爾時,閻羅天子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與諸鬼王,承佛威神及地藏菩薩摩訶薩力,方得詣此忉利大會,亦是我等獲善利故,我今有小疑事敢問世尊,唯願世尊慈悲宣說。」

這些人來向佛請求,他說:「世尊,我們現在這幫鬼王都是承佛的力量跟地藏菩薩摩訶薩的力量,才來到忉利大會,也是我們的善力;我們過去有這個業、有這個善根,今天得以參加這個盛會,我有點疑惑,敢問世尊,唯願世尊慈悲地向我講一講。」他的疑惑是什麼呢?那麼大的神通為什麼眾生度不盡呢?還有地獄,他就這麼一個疑惑,佛就答應他的請求。

「佛告閻羅天子:恣汝所問,吾為汝說。」

「恣」就是隨意,隨你的意,想問什麼就問,你問完了我跟你說。

「是時,閻羅天子瞻禮世尊及回視地藏菩薩,而白佛言:世尊! 我觀地藏菩薩在六道中,百千方便而度罪苦眾生,不辭疲倦,是大菩薩有如是不可思議神通之事,然諸眾生獲脫罪報,未久之間又墮惡道。」

第八品是閻羅天子跟諸鬼王請問,向佛請問一個法,什麼法? 懷疑,因為前面他參加這個法會,聽到了很多地藏王菩薩的不可思議的功德,有這麼大的功德、有這麼大的威神力,閻浮提的眾生怎麼會度不完呢? 他是掌管地獄的,因為他看見地藏王菩薩度眾生出了地獄,沒有好久這些眾生又回來了,他對這件事有懷疑,懷疑什麼呢? 懷疑地藏王菩薩的威神力真的有這麼大嗎? 這種懷疑恐怕是向我們說的,我們每念《地藏經》知道經的道理,聞到地藏王菩薩的名號,就不再墮三塗、不下地獄。鬼王和閻羅王看不是這麼回事,經過地藏王菩薩度了,他沒有得到解脫,又去造業又回來了,這一品就問這麼一件事。

閻羅天子瞻禮世尊及回視地藏王菩薩以後,他就請問佛,世尊允許他,「恣汝所問」,就是你問什麼,我都會向你解說。下一段經文就是請他問佛,地藏菩薩代眾生受苦,使餓鬼得飽滿,使地獄眾生得離苦能生天,讓他們離苦得樂,不辭疲倦。菩薩利益眾生沒有疲勞厭倦的時候,不論眾生怎麼不聽話,菩薩耐心的度脫他,就像父母對子女,不管子女怎麼不聽話,父母都是想一切方法慢慢引導他,給他說法,菩薩度一切眾生,比父母對待子女還要親切,可是眾生對菩薩的教導是懷疑,懷疑就是不信,信了就不會懷疑了,懷疑了還有什麼信呢?這是一種。或者半信半疑,這一品就針對半信半疑提出問題,他說地藏王菩薩不辭疲勞,很辛苦的來度眾生,「是大菩薩有如是不可思議神通之事」,要是這樣的話,眾生獲脫了罪報,就能永遠離苦,可是為什麼未久之間又墮惡道,又回來了。這是閻羅王所疑惑的。

「世尊!是地藏菩薩既有如是不可思議神力,云何眾生而不依止善道永取解脫? 唯願世尊為我解說。」

地藏王菩薩有這種神力,反過來說,應當使一切眾生永取解脫了,永遠不再受苦,也就是說他證果了,乃至於只證得二乘也好,他已經解脫生死六道了,但是不是這麼回事,因為眾生旋出旋入,離開一下子又回來。

我所請問的就是這一件事情,既然菩薩有這麼大的神力,為什麼不把眾生度完了讓他得解脫?就不應該讓他再墮三塗、再墮地獄了。

「佛告閻羅天子:南閻浮提眾生,其性剛強,難調難伏,是大菩薩於百千劫頭頭救拔如是眾生,早令解脫,是罪報人乃至墮大惡趣,菩薩以方便力拔出根本業緣,而遣悟宿世之事。自是閻浮眾生結惡習重,旋出旋入,勞斯菩薩久經劫數而作度脫。」

就佛所宣說的,這個世界的眾生不好教化,這裡指的是習性,我們講習種性和性種性,「剛強難調難伏」指的是習種性,不是他本具的法性,因為理體的法性本來就是柔和善順,無有悖逆,因為這個剛強難調伏的性格是由瞋恨心習染得來的,所以不調和,不順法性,這就是地藏王菩薩反覆教化的原因。

從這一段經文就知道我們的習種性是根深蒂固的,產生在什麼地方呢? 產生在任何事情都以「我」為主,我執、我見、我愛,都是從我而出發的。世間一般讚成剛強的人,認為柔和了好像沒有出息,所以必須有個性,其實這是不順法性的,是錯誤的。創業需要不需要呢? 看從那種觀點來講,在世間法認為這樣是對的,出世法呢? 不對的! 眾生聞到善法不能堅持,不堅持的原因就是懷疑,信不完全具足,因為娑婆世界南閻浮提眾生的剛強難調難伏,所以菩薩經過百千劫乃至無量劫,救拔一回又一回,本來這些罪報的人要讓他早得解脫,不使他再墮惡趣。菩薩以方便力要拔出他一些造罪犯罪的因緣,令他悟得過去所做的善業,使他善業增長,惡業銷失。

「頭頭救拔」,就是無論在什麼地方、什麼時間,時時救拔他,救拔他是因為他受苦。像這一類的眾生經過菩薩救拔,一直到得解脫,乃至於罪惡很大,達到了五逆十惡的,菩薩還是慈悲不舍,還是給他宣說,哪怕他墮到阿鼻地獄大惡趣,菩薩是以種種的方便力來度脫他,拔出根本業緣。這個根本業緣說得很深了,業是因緣,是外邊的環境促成他,業要感果,如果沒有這個業因,那個緣就不成,業就是因,再加上客觀的環境形成的,所以他墮惡如是,修善法也如是。

現在我們的業有善業,再加上有一個機會,聽到有人勸你念地藏王菩薩聖號,這就是緣。而如何拔除過去根本造罪的業因,成長現世的善緣!拔除過去根本的業緣,就是令他能悟到過去,宿世所做的罪業或者是宿世所種的善根。這樣善事因緣成熟了,就逐漸生長出善的結果,過去做的錯事,可以懺悔,消除過去的業障。我們前面講發心動念無不是業,那就說明了我們現在身所受的都是過去的果,你現在受的果就是你過去宿世的善業、惡業,種種業果,千差萬別的因緣。

你下決心修善法,若緣不具足也就沒有辦法。天天拜懺,拜〈地藏懺〉也好,拜〈占察懺〉也好,懺悔自己的罪業,但是生活逼迫你,緣不成熟,勉強的偷閑找時間來學一學,不能一心一意去做,為什麼呢?沒有拔除「根本業緣」是不可能的,剛強的眾生難調難伏也就在這裡。不用說一般的道友,我們出家的弟子對這種道理人人都懂,也知道修行好,也是下不了決心來修行,道力連一半都還沒有得到,那個障緣使你做不下去,所以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種種的障緣都發生了。你要是同流合污,大家都這麼做,什麼問題也沒有;如果你想跟人家不一樣的,那就反過來,什麼障緣都會發生。

我們在家的道友上有老下有小,你說都放下了,什麼都不管了,命也不要了,我就關上門修行,這是不可能的。你犧牲了別人的利益來求自己的利益,幸福也做不到。得要你的宿世的善根深厚,緣也很具足,才能夠培植你的善根,繼續增長你的福業,才能完全脫離。因為閻浮眾生過去的惡習特別嚴重,所以說三惡道旋出旋入,在六道來回的輪轉,不停的變幻,勞斯菩薩久經劫數而做度脫。你問為什麼地藏王菩薩有那麼大的威神而不能使他永久解脫呢? 這就是主要原因。有的是無緣來度你,跟地藏菩薩結的緣沒有那麼深厚,他度起來所費的手腳、所費的功夫也特別大,如果兩個都結合了,他也度你,你這邊也努力,那就很快了,永脫生死了。

因為閻浮眾生的習氣特別重,「惡習結業,善習結果」,惡習終究是要造惡因,所以善果不容易成,如果造的善因逐漸得到善果,惡因就消失了,這在法上恐怕不容易理解,所以佛又跟閻羅王說個比喻。

「譬如有人迷失本家,誤入險道,其險道中,多諸夜叉及虎狼師子、蚖蛇蝮蠍。如是迷人,至險道中,須臾之間,即遭諸毒。’

這是一個比方,舉世間容易懂的現象來說明。假使有個人迷了路,走到險道,走到有毒蛇或者獅子虎狼的地方,走到有夜叉的地方,這僅僅是比方,比方你所造的業,你所起的貪瞋癡這些實質煩惱的業。我們生起了種種的壞念,起了符合三惡道的念頭。夜叉又分數級,行走特別快就是夜叉鬼,有天夜叉,有吃人的夜叉。獅子虎狼不用解釋了,蚖蛇蝮蠍都是毒蟲。這個人在危險的道路中遇到這些,可能就受毒,也許被虎、狼、獅子、夜叉吃了,「須臾之間」就是很短的時間,你到惡道了,不是被夜叉吃掉,就是被老虎獅子吃掉;還有碰到毒蛇,中了毒很快的死亡。

再重新講一次這段經文的意思,「有人迷失本家」,「本家」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自己的真如妙性。迷失了真如妙性就走到六道輪迴了,天、人都算是險道,六道裡面都是虎狼獅子夜叉一切毒蟲蚖蛇蝮蠍,你的法身慧命已經喪失了,就是迷失了本家。這個人不當「人」字講,不指哪一個人,當「忍」字講,忍可的忍,就是忍辱波羅蜜的忍,忍可什麼呢?忍可受苦,能忍受輪轉五濁惡世的痛苦,迷失了他本有的常寂光淨土,法性的法身,這叫本家誤到險道了,這就成了無明塵沙見思煩惱,一切諸禍,這就是六道輪迴的生死因果。不是生天還受妙樂嗎?那個妙樂不長的,那是生滅法,也是在生死根本之內,天人雖然比地獄惡鬼畜牲輕鬆一點,但根本的痛苦沒有解除,只是暫時的安靜一下。

在《正心地觀經》中說,我們的心就是夜叉,為什麼說心是夜叉? 他能把你一切的功德都吃盡了。本來我們在生活當中或信念當中還有一個善的影子,還要做一些好事,還要利益人家,有時候忘我的精神還有,有時間注重別人的利益不多考慮自己,雖然是短暫的但還是有的,特別是我們佛教徒,不論好壞他有時候一念間想起佛的教導,真性還不會完全消滅的,有點功德做點好事,但由這個心的惡念就把他吃掉了,就像夜叉一樣,獅子虎狼蚖蛇蝮蠍,就是我們身口意的三毒。身三就是殺盜婬,特別是盜業很容易犯的,愛佔小便宜的人很容易犯盜戒,總想佔便宜,欺騙違背自己的心,佔別人便宜。有盜心必有盜事,這個戒很難持。受了三歸五戒,盜戒都受了吧? 我不偷人家東西就好了吧?不是那麼簡單,沒有給人打招呼,動用人家的東西,都犯盜戒的。

殺業有幾種,殺因殺緣殺法,我沒有殺心,造了殺業,這個罪過很輕。譬如我們走路,或者蚊蟲螞蟻這些小動物,不知不覺的把它傷害了死了,這是殺業,但沒有殺心,也沒有想種種方法去殺害它。如果你打老鼠,用夾子,或設藥物毒死老鼠,這叫殺法殺業具足了,但這是殺畜牲,殺畜牲在比丘戒或三歸五戒裡頭,還算輕。主要是指殺人,菩薩戒也是一樣的。因此,殺業是有分別的。這是身業。

口業呢? 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最容易犯的是綺語,隨便的聊聊天、擺個閑話,一天當中這個時間佔去不少,對生死沒有什麼意思。往往因為這麼閑談,談出了很多是非,也造了種種的業。

妄語就是欺騙說謊話,我看這個業也很不容易守得住。小孩跟父母不說真話,用種種手段說假話,這都叫妄語,也就是言不由衷違背良心,你自己明知道這不是真實的反而欺騙他,這種也容易犯。

挑撥是非就是兩舌,都是有意的,這叫身口七支。覺悟高一點的人,道行好一點的人,特別注意的人,還可以防範,犯的少;但是意業貪瞋癡犯的多了,貪包括很多,貪財貪色貪物質,反正貪心是無饜足的,這個大家都明白不用深講。瞋恨心不一定是想報復,對於你的家庭眷屬,以煩惱為主的,對他發脾氣乃至生氣,這都叫瞋恨心,這是很容易犯,很難克制的。癡心就不用說了,人人具足,沒有智慧,這個癡就是根本無明,因為不明所以就去造罪,因為造罪所以就受報了,因為不明白做的事情就落到惡因了,無心造的業也是無明,癡就含著善、惡,這是說根本的煩惱,癡很不好斷的,要想把它斷乾淨只有成佛。你在險道之中就是在六道輪迴中永遠出不去的,原因是什麼呢?有這麼多毒,走到險道就走到六道了,就像我們現在周圍客觀的現實環境,我們想清淨,得到了嗎? 很難!

「有一知識多解大術,善禁是毒,乃及夜叉諸惡毒等,忽逢迷人欲進險道,而語之言:‘咄哉,男子! 為何事故而入此路?有何異術能制諸毒?’」

「知識」就是一位明白人,我們可以說是善知識,我們現在講《地藏經》,這個知識是指誰說的呢?就是地藏王菩薩。「大術」就是他慈悲的善巧方便法門。他給你指示迷途,讓你脫離六道的法門,他有方便能夠使這個毒不能傷害到你,什麼法門呢?從前面到現在講了許多,你要怎麼懺罪,遇到客觀環境怎麼躲避,怎麼做好事,都是躲避這些惡毒的方法。

地藏王菩薩遇到我們,他就告訴我們說,你不要在這條路上走,不要進入六道,還不只三塗,連天人也如是,「咄哉」就是警惕你,讓你提高警惕,「男子」包括了女人,男子就是自己要脫離苦難的人,你為什麼要到六道?你為什麼要到這個道路上走?你有什麼方法能制住蚖蛇蝮蠍? 有什麼方法能逃避獅子虎狼? 你能夠制諸毒嗎? 理上說,你能夠躲脫了地獄惡鬼畜牲這些三塗惡道嗎? 你有什麼方法? 但是他有方法,這一個善知識就是地藏王菩薩,他有許多的善巧方便能夠把毒制住,能制住你的貪瞋癡,能制住你的無明煩惱,叫你不要往這條道路上去。

「是迷路人忽聞是語,方知險道,即便退步求出此路,是善知識提攜接手,引出險道,免諸惡毒,至於好道,令得安樂,而語之言:‘咄哉,迷人!自今以後,勿履是道。此路入者,卒難得出,復損性命,是迷路人亦生感重。’」

這位迷人聽到地藏王菩薩這麼一說,也就是我們大家聽到地藏王菩薩告訴我們說,這個世界險惡萬分,你想不掉下去、不遇到這些惡毒很不容易,我們知道了就找出路,找出路就是信佛,信三寶的加持力,求一條走出三塗的道路。怎麼樣的業才能走得出去呢? 得假善知識力! 所以我們說,修行必須有善知識護導我們,地藏王菩薩就護導我們,他把我們拔出惡道,提攜接手,牽著我們出去,就像我們天天念地藏王菩薩聖號,天天念《地藏經》,就是地藏王菩薩接手引我們出三塗的險道,到什麼道呢? 產生正知正見,堅持行戒定慧,息滅三塗煩惱,這就是好道。

走這條好道的方式,例如我們現在讀誦大乘,禮拜、打坐、思惟、觀想,這全是走到好道,用這些方法就能使我們再不落三塗,這一段經文是地藏王菩薩教導我們的,它一共是十三品。從第一品之後,每一品都有每一品的修行方法,我們罪惡眾生怎麼辦,持聖號、拜懺,〈地藏懺〉和〈占察懺〉是相同的,要是其它的法門我都做不來,我很愚癡,怎麼辦呢?你念地藏王菩薩就跟地藏王菩薩結合了,你天天念他,他就來接手了,他一接手就把你引出惡道了,再不受諸毒了。可能不可能呢? 這一點就是閻羅天子他們所懷疑的,他說:「地藏王菩薩有這麼大的力量把人度出三塗,為什麼他又回來了?」釋迦牟尼佛說:「剛強眾生難調難伏,地藏王菩薩提攜你出去了之後,他認為你已經安穩了,其實不然,你的愚癡心又來了,剛強,總是堅持我是對的,因為我對的原因,所以認為我走的道路不會錯,時而信,時而又不信。」

凡是一位善知識成熟的弟子,他不敢保證,不但善知識不敢保證,佛菩薩也不能讓一切眾生不造業,釋迦牟尼佛不能夠讓他的弟子不造業,不信他的不說,魔子魔孫更不說,就是信他的弟子,他的業也保證不了,為什麼呢?假使說釋迦牟尼佛能保證,就不會囑託彌勒菩薩了,也不會在《地藏經》上一而再、再而三的囑託地藏王菩薩,假如末法眾生對佛法有一點點的信受,你一定把他度脫不要讓他墮三塗,這是我個人體會的。換句話說,釋迦牟尼佛認為他這個弟子還是靠不住,為什麼靠不住呢? 今天信了,明天又不信了,這輩子來了,把前生都忘了,後來廣造眾業了,不修行了,所以他輪轉的時間很長的,不只地藏王菩薩,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都如是不能保證,因為眾生的習種性,惡習太深了。

舉個例子,就是吸毒的人,他自己知道的,吸毒吸到家破人亡,妻離子散,他寧可死,即使他一文錢也沒有,也買不到的時候,他沒有辦法還是要吸。我以前問過兩位賭博的人說,你不賭可以嗎?他說制止不住,凡是做壞事的人,你問問他,這就是習慣,一個人思想的習慣力支使他的,迷了,自己做不了自己的主。

當我們做一個事業,要想發財,在你的事業上有個基礎的話,要費多少的心血? 要出多少力呢? 何況要永斷生死?那我們自己就要明白了,我們所付出的,能換得這樣一個不可思議的代價嗎?能不能? 我們自己心裡很清楚,不可能的。怎麼辦呢?「咄哉」,就是隨時自己警惕自己,不論做了什麼,心裡所想的,把所做的事業全部迴向給聖道、善業,這個你能做得到的,隨便你做哪一種事情,我們如果開一間珠寶店,我想讓一切眾生都得珠寶,你發了這個願,心裡這樣想,一邊賣珠寶,完了你就想,不只給一個人珠寶,願一切眾生都得珠寶,願一切眾生永遠不受貧乏,願一切眾生都能隨意滿足他自己的願望。

現在的眾生都被苦惱所逼,每位大菩薩都發願消除我們的苦惱,我們求他們,但一定要至誠心,他這邊接手,你要伸手,他接手你不伸手,他也拉不住你。等引出了險道,還要囑託你,「而語之言,咄哉迷人」,就是警惕說,你迷了、走到這條道上來了,以後你可千萬不要走這條道上了,入了這條道就出不去了,入者容易出者難,你的性命很容易喪失。當然是迷途知返,經過這位善知識這麼一指示他,他知道了,他說:「這條路不再去了。」但業不由己,現在我們道友誰不知道這個世界苦得很,無論任何人都在苦難之中過日子,有的說這家比那家好一點,這也是五十步跟百步之間。這個好一點是用了好多心血,但是要時時的憂慮,就連這一點也保不住,容易喪失。業所牽引的,怎麼辦呢?就得時時的注意,讓我們的思想不要放逸。

「臨別之時,知識又言:‘若見親知及諸路人,若男若女,言於此路多諸毒惡,喪失性命,無令是眾,自取其死。’」

這是囑託!不但自己不再走上這條路,並囑託自己的親友,自己所認識的人或是過路的人,都告訴他們,說這條路有毒蛇、有獅子、有虎狼,不要走,如果進去了,走到這條路上,你的性命就會喪失了。讓一切眾生不要自取滅亡,這條路走不得。這就是說你不要造業,如果造了惡業,所受的業果也躲不了。

但是就像人在清醒的時候,他知道他做什麼事,他不能亂來,喝醉酒的人他就不知道,糊里糊塗的,不由自己,這是一種。像我們看搶劫的事件,天天都在發生,他知道那是犯法的,要是僥倖搶到了,沒被警察抓到,最後也跑不脫,他為什麼還要做呢? 這就是迷了,這種不勞而獲的手段就是搶人家,是不得行的,他拿什麼來換? 代價很高,大家想想看,難道他不知道嗎? 他要花那個代價來換取不一定得到的利益,而且還傷害到別人的利益,你說這種事做得對嗎? 我們不做的人,看得很明白。

我們現在一天到晚做些什麼? 自己就不明白了,我們現在用什麼代價換取什麼東西?這是很嚴重的,要考慮到,我們用清淨無為的性體來換什麼呢? 來換暫時的口食之樂,或者穿得好一點,住得好一點,享受好點,乃至出門不要爛的車子,得買輛七、八萬的車子,那就看他的本事,財富愈大,他想的東西都要好的,這就是拿他的清淨無為換取僅僅一點的安慰,但不是輕易得到的,用種種手段,愈富有的,愈高抬市價,壟斷經濟,想種種方法怎麼把別人的錢都壟斷到我這裡來。

我們看見用不當手段發財致富的,不必羨慕,按這段經文上講的,他是往虎狼獅子的道路上走,他喪失了清淨無為的法身,愈走愈遠,貪心是無止境的,像冒險家到經濟罪犯,你說他是什麼心理狀態? 他怎麼不會墮落呢? 他當然會墮落,我們跟他比是不會這樣做,但也僅僅是五十步跟百步之間。我們現在用有為的身心,無常的身心來換取一個無為的清淨世界,換取常寂光佛土,我們現在怎麼樣犧牲來換取那樣的後果,我認為都是好的、值得的。但是若拿我們現在有限的生命力來換取社會上的一點點享受,這個損失太大了,這就是往迷途上走。

一切諸佛菩薩教誨我們不要走這種迷途,不要在這個地方貪圖一點點享受,一點短暫的幸福。在我們人間,有哪一個人生下來就是幸福,一直到死還是幸福? 一個也沒有,歷史上從沒有一個人是這樣的。我們出家了,以修行換取將來的幸福,但是在你修行、學淨法的這一段時間不好過的,要經過一番徹骨的痛下決心。這是痛苦的階段,要跟你多生累劫的習種性來做鬥爭,所以為什麼稱大雄大力大慈悲呢? 這是慈悲,不是傷害,像阿羅漢翻「殺者」,殺什麼呢? 殺這個罪惡,殺自己的一切業障魔障。所以我們應當思想,多想一想這段經文,就是讓我們不入迷途。

「是故地藏菩薩具大慈悲,救拔罪苦眾生,生天人中,令受妙樂,是諸罪眾知業道苦,脫得出離,永不再歷。」

地藏王菩薩具足了大慈悲,把這些罪業眾生都拉到人天中,這是一步一步的來,轉變三惡道業,生到人道中來,受點人道的幸福,但是這也得行善,不行善能做得到嗎?讓他們知道業道的苦,這個業道是指純粹的三惡道,永不再歷三惡道。怎麼辦得到呢?他就應當讀誦大乘,持誦禮拜,誦經念咒,都能辦得到,但是有一樣,你得持咒,持佛聖號,加上讀誦大乘,磕頭禮拜。

一天二十四小時當中你做了多少好事? 好多的非善非惡,我們一般的人惱害眾生的事當然很少了,不會很多,但是你趣善的時候也不夠猛利,人人都想開智慧,得宿命通,能得到不能得到,看你怎麼做。你要是照著佛教導我們的,菩薩教導我們的,各個經論所說的,如法修行,很快就能得到。沒有如法修行,雖然也念佛也誦經也禮拜,但是做的仍然不夠!拜懺也好,念佛也好,持咒也好,隨便哪一門,有沒有晝夜六時,就是二十四小時都在做的? 中夜時疲勞極了,讀誦大乘以至休息,這是說讀讀大乘經,是休息的時候做的! 我們現在是正式的功課,你能做多少呢? 不說諸位道友,像我們出家的,我們的職業就是修行,我們一天二十四小時又做到幾個小時呢? 人家不知道,自己心裡有數吧!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我剛才說的那個辦法就是隨時隨地的觀心,不要在形式上計較,非要磕頭禮拜才行,如果作夢的時候還在用心的修行,睡覺作夢的時候都在念佛,綿密不斷的,日夜相續,不要問後果了,絕對成就。現在雖然沒有明顯的境界,像佛菩薩現身或是看著蓮花開了見佛了,但是你能做到晝夜六時、綿密不斷的這樣修行,見什麼境界都是三寶的思想,這樣就已經成道了,不成道是做不到這樣。

「如迷路人誤入險道,遇善知識引接令出,永不復入,逢見他人復勸莫入,自言:‘因是迷故,得解脫竟,更不復入。’」

「逢見他人」,遇到那些沒遇到善知識的人,你就做善知識,勸他說這個道就是三惡道,千萬不要去,去了永遠出不來,苦難特別大,我就是因為迷了,墮落過,現在我解脫了,再不去了,你千萬不要走到那條路。

「若再履踐猶尚迷誤,不覺舊曾所落險道,或致失命如墮惡趣。地藏菩薩方便力故使令解脫,生人天中,旋又再入,若業結重,永處地獄,無解脫時。」

這是說有一類眾生惡習深重,難得解脫,雖經地藏王菩薩一再的教誨,但是難調難伏,也就是前面閻羅王所問的,他雖然離開了,又進去了。「猶尚迷誤」就是說他沒有明瞭,現在念念地藏王菩薩聖號,或者來生又迷了,或者在他內心善惡交雜,善業一盡,福報一盡了惡業又現前了。為什麼呢? 信不具,信心沒有生根,反反覆覆的,他把過去落險道的事全忘了,地藏王菩薩以方便力使他解脫生到人天中,但不徹底! 前面我說過,生人天中,人天的福報享盡了,他又造了業下去了。特別是在人道,在天道他只享樂不會再去修了,現在呢? 有兩條路,凡事走惡的多,走善的少。

舉個例,在大陸文化大革命的時候,都是殺人放火乃至於要佛教徒一律還俗,他們把廟裡的和尚、尼姑庵的比丘尼都攆到街道上去。沒有辦法! 人類求生存的心理還是比別的強盛,那就還俗! 到工廠打工,比丘跟比丘尼結婚了。不怕犧牲生命,堅持佛教,這樣的人有沒有? 還是有的,我曾遇見一個寧舍生命不失道的,她還是熬過來了,是在五台山的通願法師,她是比丘尼,我很尊敬她。到美國來,我還一直想辦法維護她的道場。也有很多大德在這個時候喪失報身了,就像能海老法師。有好多,不只是一個兩位,或者跳了放生池了,自己放自己的生了,這樣的人我說他會成就的。多數人在這種環境下總是敵不住業,也知道三塗的惡果,但是沒有辦法,現生的具體現實面前還得造業了,還得聽別人吩咐。這是客觀現實的環境,因為你有這個惡因,所遇到的現實就是這個惡果,逃不脫,想逃也逃不脫,想不去,辦不到,非去不可。

「爾時,惡毒鬼王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等諸鬼王其數無量,在閻浮提或利益人,或損害人,各各不同,然是業報使我眷屬遊行世界,多惡少善,過人家庭,或城邑、聚落、莊園、房舍,或有男子、女人修毛髮善事,乃至懸一旛一蓋、少香少華,供養佛像及菩薩像,或轉讀尊經,燒香供養,一句一偈。」

這些鬼王的數量很多,數不過來就用無量代替了,言其多也。「在閻浮提」,就在我們這個世界上也有一些鬼王是利益人的,這就是善神、善的鬼王,有的鬼王是損害人的,那是惡神。因為是鬼神不是菩薩,他的瞋恨心特別重,你要是聽他的話、照他的做,他就護持,你要是不聽他的話,他馬上就整你,報復你。我們北方扶乩的,就是這種關係,鬼神在人間有時候做損害人的事,有時候做利益人的事,各個鬼神都不一樣,但是這些鬼王都是受業報所使的,這些眷屬在世界遊行,做惡的多修善的少,對於眾生利益少,惱害眾生多,乃至於讓眾生做惡,這些鬼神所要祭祀的都要血食,他不是吃素的,鬼神差不多都吃血食,供鬼神還要供酒。

所以要靠我們自己的信心轉境而不被境轉! 人家說是菩薩,我們就觀想他是菩薩,像我剛才所說的殺牛殺豬的,菩薩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他不放下也能成佛,這是我的看法。為什麼不放下也能成佛呢? 他雖然是殺生的,他願意代它受苦,做牛做羊多苦,「我給你一刀別再受苦了,我送你生極樂世界,我替你受苦,我下地獄。」能發這樣的心,不是大菩薩是做不到的。

現在我們用心力來做,用心能轉境,轉變現前的境界,人家說濟公活佛是羅漢,我說濟公活佛已經是大菩薩了,他能轉境為利益眾生,他示現的也是喝酒吃狗肉,他吃狗肉能吐出來變成狗,你能變嗎?你能把它送到生淨土去嗎?能送到就可以吃。

我講個故事,大家都知道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經典最多,很了不起,後來國王姚興要他娶妻,這麼大智慧的人不留個後代還行? 給他撥了好多宮女,他的弟子看了,老法師都娶妻了,我們也可以娶,大家都想娶妻。這一天鳩摩羅什法師特意的,讓大家今天過堂的時候,跟行堂的人說,去買繡花針和縫衣針,每個飯碗裹不要添飯,什麼都不添,每個碗裹都放些針,大家看著誰也不敢吃,吃了就死了,針能吃得下去嗎? 後來他說:「都拿來給我吃,沒吃的都拿來給我吃!」都倒到他的缽了。他一邊吃一邊倒,把針都吃了,他沒有死,顯神通了,每一個毛孔出現一根針。完了,他說:「呑得針娶得妻,如果是想娶妻,可以把針呑了,你呑不得針娶不得妻,我娶妻子我呑了針,我能呑,我也能把它化出來!」故事是真是假呢?反正〈高僧傳〉裡記載,真假我們不管,你能夠做到菩薩做的事情,就去做。

在《長阿含經》裡頭,佛告訴比丘,一切人民所居住的處所,都有鬼神,至於街道、墳地、山上的樹林,佛稱森林為鬼神村,沒有一個地方是空的,說明鬼神住的處所相當的多,他依著什麼地方叫什麼名,依著什麼人就教什麼名。這是引證《長阿含經》所說的話。

鬼神有幾個住處,住處說得最詳細的是〈大毗婆沙論〉,比《長阿含經》說的還長,還完整;說這個住處的地點在我門娑婆世界下五百由旬,就是惡鬼的世界,也就是鬼神的世界,都是閻羅王領導。

在《長阿含經》,佛還告訴比丘說,一切男女出生時都有鬼神隨著,守護你,出生的時候就有鬼神守護。死的時候有鬼神擾亂。人將死沒死的時候,神識錯亂,是因為鬼神的作弄,這是經上明說的。後面主命鬼王說的也是這一點,你雖然做善事,但是有那些鬼變現的六親眷屬來擾亂你,定力必須很好。為什麼要有人助念呢?就是防範這些鬼神來擾亂。凡是「轉讀尊經」都是指《地藏經》說的,燒香供養或者讚歎一句一偈,或者供養全部的功德更大了,你要是念完了,把《地藏經》擱到地藏像前供起來,功德很大的。

「懸一幡一蓋」,「幡」就是我們看那個紙做的扁扁的,有時候我們拿紙做的接引的那個幡;「蓋」就是罩在佛菩薩頂上的,供養佛菩薩不論大小,我們拿紙做的也可以。「少香少華」,一枝香都算,一枝花也可以,供養佛、供養菩薩像,或者供養幡、供養蓋、供養香、供養花、讀經、念經,這些都算,這就是小善。如果我們用無量的意識,把它放大觀想,一枝香我們觀想它徧法界,盡虛空徧法界,以一枝香的力量供養盡虛空徧法界的佛,那這就不是一小善了,而是大善了。乃至你所做的,你認為很美好的東西,你供養佛菩薩加上觀想力,這就是大善。

這裡面有很多的故事,有一部經叫《菩薩本行經》,是行菩薩行的經,經中引了一段話。佛與諸比丘到城邑聚落或者應供的時候,在路上天氣很熱沒有陰涼的地方,這個時候有個放羊的人,看天氣這麼熱,佛也沒有遮蔭的地方,他就拿些草編成一個蓋,就像我們編一個帽子似的,編好了,他就一邊走一邊拿這個蓋來遮佛,一直隨著佛遊行,但是放羊的人離羊群走得特遠了,就把這個蓋丟下回去了。就這麼一段路的關係,佛就微笑著跟阿難尊者說,這個牧羊人行菩薩道了,他這時候以一個恭敬心,用這個草編一個蓋拿手舉著給佛,以這個功德、這一個善念,十三劫不墮惡道。

十三劫不是十三輩子,要經過十三個劫,不墮惡道,以他拿草編的這個傘供養佛這麼一段路,可以經過十三劫的時間不墮惡道,這十三劫滿了,他的善根更成熟了,出家修道又經過多生累劫,乃至於成了辟支佛,這位辟支佛就叫阿那婆達。

這段話表現什麼呢? 心量。就是用草編一個蓋,當然你要用金絲緞也很好,一般廟裡都用金絲緞,用緞子做或者用編的,用各種的原料珠寶,幢幡寶蓋,上面還有繡一些華幔,那就更尊貴了。要是不誠心呢? 功德也只有現時的境界,你要是功德心大,信仰心大,誠懇心恭敬心,那功德就不可思議了。

在《佛說華聚陀羅尼經》上,佛又說了這麼一段話,「佛言若復有人於如來滅後」,「如來滅後」,如來不在世了,「行於曠野」,走在空闊的地方或是山上很僻靜處,要是見到有佛的塔、有佛的寺廟,你能在路邊摘一朵野花,或者是你發心拿碗倒上一點油插上燈芯燃著,或者是用點香,塗在佛像上,拿這個來供養。或者是你拿錢,現在我們就說五分錢也可以,一毛錢也可以,二毛五的也可以,拿這麼一錢供養佛像,不要管誰撿去,反正你供養佛像。你要是什麼供養都沒有,路邊有水,你拿東西盛杯水,供養佛像或者你看見佛像髒了,用一杯水洗洗除去不淨,或者是進到塔廟裡,一稱南無佛,稱我皈依佛,稱讚這麼一聲,百千萬劫不墮三塗,就這麼一個功德百千萬劫不墮三塗。

我引述這些經文,是讓大家增長信心,不要因為是小事我們就不做,那些鬼神,因為你做了這些事多少就圍著你,護持你了,一稱南無佛,百千萬劫都不墮惡道。《正法念處經》說,要是有眾生持香者命終生香樂天,從天命終得生人身,生大富家,這個功德僅止於此。如果再讀《地藏經》,轉讀尊經,或者諷誦《地藏經》或者讀誦其它的一切經典,讀什麼經都可以,只要是佛說的,一切的佛法都是超出三界的,凡是聽經的、聞法的,都有不可思議的功德,這部經就叫《佛說華聚陀羅尼經》。

在《菩薩本行經》裡引這麼一段話,「復次舍利佛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受此是經慇勤聽聞」,這個指的的菩薩藏經讀誦解義,乃至為方廣分別說,「當知是人復得十種功德,稱讚利益,何等為十呢?」「一者成就機辯速慧」,答辯非常的迅速。「二者成就解辯慧」,都是說慧學的,菩薩藏裡頭都說慧學的。「三者成就猛力慧」,「四者成就迅吉慧」,「五者成就廣播慧」,「六者成就甚深慧」,「七者成就通達慧」,「八者成就無濁慧」,「九者常現前一切如來」,一切如來既得是已,以精美誦而為讚誦,「十者善能理」。

為什麼有這樣功德呢? 因為法是一切功德之母,至於讀誦或燒香供養,什麼經都可以,一句一偈,這部經殘缺不全了,你供養這麼一句一偈的經典,功德都有這麼大,均得善利,更不用說你去聽經,當你聽完一部經,功德更大了。

底下我引其它經文來證實。《涅槃經》上說,法是佛母,因此我連帶說一下,我們用經書來墊佛像,是不對的,廟裡藏經樓中是不供佛像的,要供佛,供在中間,佛像是低,經在高處,法有這麼重。我們現在是重佛重形象,不重法,拿著經時甩甩搭搭的,擱在下身或你包包放得很低下,這樣擱經都是得不到善利的,護法善神在那裡生瞋恨心,對你非常憤恨,說你沒有恭敬心,你開不了慧的,那十種智慧你一個也得不到的,必須生尊敬心,這是《涅槃經》裡說的。

另有一部經名叫《護法藏經》,佛言一切眾生欲出三界苦,必假法船,沒有法船度你,你出不去,出不了三界。法是清涼的,能除熱惱,法是妙藥,能治一切病,法是眾生的真善知識,做大利益。一切眾生志性無定,我們的心一天到晚胡思亂想,沒有一定的,隨你所習的是什麼就染什麼,近善則習善,近惡則習惡,近惡友便造惡業,流轉生死無有邊際,近善就又起信淨心。聽受妙法,必能令你離三塗苦,由是聞法故、聽經故、尊敬經故,才能減少受業。

我們引證這些經證明什麼?證明你做一滴滴好事,不要認為沒有人知道,很多護法神就在你周圍。我們有時候念念經感覺毛骨悚然,有時念念經發熱,有時念念經發冷,隨護法神的威德,也是你的力量跟他相應,護法神的功德比你的功德大,他在那站著來聽你念經,你在這裡念你不知道,他或者跪著來聽你念經,你也不知道,但你就有感受了。

我說說兩個祖師的故事,以前我對這個故事的信心不太大,但是當我到終南山,親自看到這個地點後,信心就堅定了。牛頭祖師,牛頭宗的禪師為什麼他的舍利塔建到終南山了,跟道宣律師對著? 道宣律師是持清淨戒的,我們比丘受戒都依著道宣律師所著的《四分戒》,所以稱為〈南山三大部〉,都依著南山律宗學習的。牛頭禪師就是到道宣律師去參訪,道宣律師也尊敬他,說是你來了,今天你在這,等會兒天人送供我們倆一塊吃飯。他說了之後,一直等到過了午了,天人還沒有來,牛頭禪師說你打妄語了,還是我吃我的牛頭。他自己背著牛頭,他就煮牛頭吃。道宣律師很不以為然,認為你就算是菩薩,也破戒了,牛頭禪師也不跟他爭。後來他倆睡覺的時候,那時沒有很多地點,不像現在的寺廟很大,可以一人一個房間。他們住在洞裡頭,兩人都在洞裡頭睡,道宣律師就在那裡靜坐,牛頭禪師就倒在床上,倒在洞裡,就呼呼打呼,道宣律師聽他打了一夜呼,也睡不著覺,坐著也靜不了,第二天牛頭祖師就跟道宣律師說:「你昨天晚上破戒!」他問:「破什麼戒了?」他說:「你把一隻虱子丟到地上,把這只虱子的腿摔斷了,這只虱子向我告你的狀。」道宣律師就知道牛頭禪師是了不得的人,也沒敢輕慢他。從這個故事就是要我們看人,不知道誰是什麼神通變化的,為什麼? 後來這位牛頭祖師走了,第二天送供的天人又給他送供來了,道宣律師就跟天人說:「你昨天沒有來,讓我打妄語,你昨天為什麼沒有來呢?」天人回說:「我昨天到不了你的邊上,你這座山滿山盡是菩薩護法。」道宣律師就知道這位牛頭禪師是再來人,大菩薩示現。

你讀誦大乘了義不可思議經典的時候,一般的鬼神到不了跟前,如果你讀《地藏經》,像惡毒鬼王這些鬼王到不了你跟前,他只能到了遠距離。還有一方的護法神,還有一方菩薩,他近不了你這光明威德,到不了你的身邊。

佛還有受報麼? 還報又是一回事。如果你的業發現了,你的業障來了,那些菩薩也沒有辦法,他不能替你轉業,轉業得你自己轉,菩薩能不能加持呢? 前面我用船跟石頭做比喻,船雖然可以負載你,但是這個時候你必須正用他的功,正行他的法,這個時候才能得到利益。因此你在臨命終時,你的罪業當然是沒有銷乾淨,為什麼又能生到極樂世界,這是講他利。最近台灣在討論帶業往生、不帶業往生的問題,有業必須在這個世界清淨了才能生極樂世界,有一些大德是持這個論點。有人也問過我,我認為要是等到業清淨了,不必去極樂世界了,我業都清淨了,我在這個世界就成就了,我還去極樂世界幹什麼? 所以去極樂世界就是因為我們的業自己沒有法力消失,總是要在六道來迴輪回轉,所以生到極樂世界就不轉了。

「我等鬼王敬禮是人,如過去、現在、未來諸佛,敕諸小鬼,各有大力及土地分,便令衛護,不令惡事橫事、惡病橫病乃至不如意事,近於此舍等處,何況入門!」

對於這些做好事的人,鬼王們都把他們當成諸佛來看待。這些小鬼都有力量的,包括土地分,土地分就是土地公,一村一個部落都有這麼一個土地公,令他來護衛,護持這些人不會遭遇惡事、橫事、惡病、橫病,不如意事根本不可以進入。也就是做好事供一香一華恭敬三寶的人都會有鬼神及當地土地神保護。大家不要感覺這樣的供養很容易,我是出家人,走了很多寺廟,我就沒有這樣做,走這間廟供個燈再走,很少了。但是到了這間廟磕個頭是必然的,見像就拜,到人家道場你首先要拜佛,現在就連這樣也疏忽了。大家想一想,看見一間廟見了佛像就拜的,能夠隨時這樣做,不拘多少,一香一華,心裡恭恭敬敬,高高興興的,這樣的人有多少? 這裡是講修善的人,我是講受三皈五戒的,如果受了三皈五戒的人,不但有善人鬼神來保護你這個屋舍住宅,而且每一戒有五大神王來護持受戒的人。

「佛讚鬼王:善哉,善哉!汝等及與閻羅能如是擁護善男女等,吾亦告梵王帝釋,令衛護汝。」

佛為了使《地藏經》永久住世,學習這部經的人永遠脫離一切苦難。所以只要有護持這部經的,佛就讚歎他。佛之所以讚歎他,是因為鬼神多是禍害人民的,很兇惡的,當你做善事,他是讚歎隨喜你,你略微一做惡,鬼神瞋恨心最重,他要懲罰你。所以鬼神對於世人所給的福利少,禍害人的多。所以他們一發心,佛就讚歎他說:「善哉善哉,現在你們發了善心,假使你們擁護善男信女,我就告訴梵天及帝釋天來衛護你們。」鬼神之間也有互相的鬥爭,梵王帝釋衛護他們,使他們不受報了;他們也是在罪業當中,像住墳地的,住廁所的,哪裡髒他就住那裡,這是他業報所感,他看到那個地方很好,實際上很不好,這是業緣所感的關係。

佛讚歎了惡毒鬼王之後,另外一個當機眾主命鬼王又向佛表達他的意願,這也是發心的事。我們前面講了這些鬼王的名字,有的是因他的事而得名,有的是因為他的管轄職稱而得名,有的是因為地點而得名。主命鬼王因為他的職務是管命的,這個人的壽命長短,由他主管,該長的長,該短的短,本來壽命很長的,做狠絕的事,壽命就會減短了,本來壽命很短,因為他做好事,延壽一季,一季就是十二年,減壽一季就是減去十二年,這類事情很多。

我小時候看小說,羅成他為什麼活二十三歲呢?因為他盡做缺德事,左十年又右十年的減,就剩二十三年了,為什麼姜太公壽命那麼長呢? 因為他做好事。姜太公一生也很苦的,為什麼苦呢?到八十歲才遇到文王。本來他早就該發達的,因為他上下學時,得經過一間小土地廟,每回他經過時看土地廟時,廟裡的像就站起來,他回家問他媽媽:「那個土地公是活的還是死的?」他媽媽說:「是泥巴,死的。」他又問:「為什麼我天天到那邊,土地公都站起來?」他媽媽也覺得很奇怪,就要姜太公問問土地公。這一回他又去,土地公又站起來,他就向他問:「土地公公,為什麼我來,您都站起來?」土地公說:「你的命太大了,你將來統治億萬人,所以我必須恭敬你。」他回家就跟他媽媽說,當時他媽媽正拿著笊籬撈飯,聽了以後就拿那個笊籬往鍋上一擱,說:「我兒子將來要是發跡了,我有仇報仇,有冤報冤。」發了這麼一個惡願。他媽媽這一發願,完了,姜太公再走到那土地廟,土地公就不站起來了。他再問土地公公也不會說話了,泥的。他回家之後,想一想不對,所以他就跑到土地公那裡求說:「土地公公您還是要救我,您怎麼突然間變了呢?」土地公說話了:「因為你的媽媽發了惡願,你的路全沒有了,你得勢了,人間要死多少萬萬人! 你不能得勢。」姜太公說:「你得救我,有沒有什麼辦法?」土地公就跟他說:「等到天上打大雷下雨,你感覺週身疼痛得不得了的時候,你把牙關咬緊,把嘴閉緊。」果不其然隔幾天,天上打大雷下大雨,他感覺得混身痛的不得了,好像專對著他似的。隔幾天好了,他又走到土地公廟,土地公告訴他:「你一生窮命苦,一口宰相牙,將來你還是要做宰相的。」這就是姜太公封神的故事。

這是一個故事,我們也不能全信,但是我們從這個故事得到一種啟發,我們一定要發善願,千萬別發惡願,這是第一個。第二個可變化的,你命好,一旦做惡事馬上就變了。因為這一折騰,姜太公直到八十歲才碰到文王。所以我們的命數是不錯,三加二是五,但是他會變化的,會減少的,五減少一就變四,就不是二加三了。在你行善的時候,事情就起了變化,做惡的時候事情也起了變化,不但現生變化,未來無量生變化就太大,這必須由鬼王主持的。命為什麼有長有短呢? 有的突然死於非命呢? 因為在我們這個世間上,一切的生物都是有命的,多殺生、多做惡業,則是短命貧窮,要是多放生,你會壽長富貴。我們要知道這種因果關係,也不必羨慕別人,要羨慕別人不如多做好事。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鬼王名曰主命,白佛言:世尊! 我本業緣主閻浮人命,生時死時,我皆主之,在我本願甚欲利益,自是眾生不會我意,致令生死俱不得安。」

主命鬼王向佛表白說,我的職務就是掌管人的生死,他有什麼業有什麼因緣,善業善緣出三界,看你善到什麼程度;惡業惡緣下三塗,這也看你惡到什麼程度。就像我們人間犯的什麼罪,法律給你訂什麼罪,跟業緣都是相似的。這位鬼王就說了,因為我過去的業緣感到這麼一個果報,甚欲使一切人都得利益,壽命長得富貴,我雖然好願心,眾生不領會我,所以生者死者都不安。

這段經文是一個總題目,下面他就說出生死不安的情況。我們看到這些鬼王都很苦的,當了王,可是並不自在,這種鬼王是受閻羅驅使的,閻羅也受業驅使的,他也是冥府的官吏,這種官吏都是業感的,都是業緣的,他雖然有威德,掌管南閻浮提的生死,但是他還被諸天驅使,他自己也不能想怎麼樣就怎麼樣。

主命鬼王說:「我雖然主理南閻浮提人的生死的事情,但我不是萬能的,我也是隨著業緣變化,自己也是受業緣而生的,是我造的業,這個緣成熟了,讓我來管這件事的。」主命鬼王的意思要想使一切人都得到好處,但是眾生不領會,不合作。例如小孩生產的時候,不要去殺豬宰羊請客,這樣子生者不得安,子母俱損。

「何以故? 是閻浮提人初生之時,不問男女,或欲生時,但作善事,增益舍宅,自令土地無量歡喜,擁護子母,得大安樂,利益眷屬;或已生下,慎勿殺害,取諸鮮味供給產母,及廣聚眷屬飲酒、食肉、歌樂、絃管,能令子母不得安樂。」

什麼原因呢?「何以故」就問了,閻浮提的世界,母親十月懷胎小孩降生的時候,要做好事。或者放生不殺生,有些人請滿月酒,家裡添丁是好事,有的供養三寶,打齋供眾,很少這樣做的。有的請客大家來恭喜,殺豬宰羊的,這樣就生死不得安了,不領會我的意思。不論生男的也好,生女的也好,要做好事,就是出生時一定不要殺害。生者高興,但殺害很多眾生,完了你還希望他長壽,讓他健康成長,怎麼可能?不可能的。本來應當是讓這個舍宅增長好處,如做善事恭敬三寶乃至放生都可以,自然生起無量歡喜,鬼神也就生起無量的歡喜了,能夠保護你的母子平安,得大安樂,利益眷屬。

《長阿含經》說,一切男女出生的時候,鬼神就隨著他守護他,欲死的時候鬼神先把他的精氣給驅走,這個人就死了,病也沒什麼多大病苦。如果是修行十善法的人,修十善業的人,善神來守護他,所以眾生的生死都有神守護。土地公就是土地神,這個土地神是擁護舍宅的,擁護這家人的生死。家家都有土地,家家的土地就是我們所說的灶王爺。假使你做善事增益這間舍宅,他就無量歡喜,他有功德,他也得一分福,所以生出無量歡喜,他也照顧子母,如果你懷孕不殺生,還要做好事,念經、持咒、念佛當然都好,子母都能得到很大的安樂,很大的快慰,這是將生沒生的時候。

或已生下,千萬不要殺害,「慎勿殺害取諸鮮味供給產母」。華人的習慣是一生產之後都要補一補,起碼要燉隻雞,我所看見的所聽到的風俗習慣就是燉雞,或用種種的調養品來補。其實我感覺替代品也可以,但是一般人不信,總是殺生快一點。或看見有病的,信佛好多年的,因為害病的關係他也要殺生來補,這就是不信。你要真正的信心堅固才能不殺生。殺生,不但供給產母,還廣聚眷屬,六親都來了,賀喜的,道賀的,這時候又喝酒又吃肉,高興的歌樂絃管,就唱了,這個能令母子不得安樂,本來是好事,這麼一來就要變成壞事了。

佛涅槃之後,一切弟子不論大小乘都不吃肉,但是藏傳佛教不信,西藏的佛教密宗又是供肉、供酒,是什麼原因呢? 他是供養護法,不是供養佛菩薩。你到西藏的殿裡看,殿裡供養佛菩薩是清淨的,也供養阿羅漢聖僧的,殿裡有酒有肉是供養護法神,神是吃血腥的,要懂得這種道理。因為飲酒斷智慧種,飲酒糊塗、愚癡,吃肉呢? 吃肉斷慈悲種,吃肉愈多慈悲心愈淡薄,喝酒喝得糊里糊塗的,將來的種子都斷了,還能生起現形嗎? 所以這個要特別注意。

人將死的時候,你應當怎麼做? 怎樣修行呢? 把死人的衣物或者財寶變成錢,做佛事或者做七七。如果沒有那個力量,你自己給這位亡人念《地藏經》,念七七四十九天也好,前面都講過了,死的時候應當做什麼事情讓死的人不受痛苦、不墮三惡道;死了必定生,生了之後必定死,這是一切事物的發展規律。不只是人,任何事物成的那天就注定會壞的,一天一天的壞,壞到這個事物沒有了,壞到究竟了,譬如有生必有死,有成必有壞,但生的時候我們應當注意什麼事情呢? 在這個時候有很多的惡鬼及魍魎精魅,這個鬼是吃氣息、吃精血的,聞到血腥的氣味,聞到吃了就飽了。在臨要生產時,不要用歡宴做酒席乃至歌樂笙管,而且我們也知道,將生下的小孩是受不了這種刺激,母親也是這樣子,她那個時候神智不大好,那些祝賀的人給他們的歡樂,對於生母沒有什麼好處,因此前面說不要做這種事,何以故? 什麼原因呢?

「何以故? 是產難時,有無數惡鬼及魍魎精魅欲食腥血,是我早令舍宅、土地靈祇荷護子母,使令安樂而得利益,如是之人見安樂故,便合設福答諸土地,翻為殺害聚集眷屬,以是之故,犯殃自受,子母俱損。」

離魅魍魎是四種鬼,這四種鬼不是很有威力的鬼,這種小鬼就是在不淨的地點,生小孩的時候不淨,有些血腥,它們是想吃血腥的,我們要設什麼方法使他們不至於危害,由護法善神護持不讓這些惡鬼沾邊;這是主命鬼王說的話。因為在生的時候特別高興了,不要做不如法的事情,如果殺豬宰羊慶賀,這樣那些惡鬼就進來了,惡鬼進來了就會產生一些壞的影響,使子母產難。生產是一難,因為生的時候小孩、大人各方面的原因,死亡的很多,不殺生就是避免難產的一種方法。主命鬼王說他發的願,在產期當中他早就命令土地、靈祈在此守護生產的,假如說你跟他的意願不相合,還造業,你就不能得到安樂了,不能得到利益了。

「舍宅」就是生產周圍的房子、住宅區域,土地或者靈神護持著,讓他們安全,保護他快樂的,這是指善人說的。因此在生產的時候很吉祥的,沒有出什麼問題,「如是之人見安樂故」,看見生產很順利,大人小孩都平安的,這個時候應當設福不應當造業,設福就是培福,或念經或是請道友們念吉祥的咒,這都是很好的。應當設福或者供僧供養三寶或放生,生的時候應當放生,這是答謝土地的保護,如果不能這樣做,反而殺害、召集一些眷屬來慶賀,藉這個機會吃喝玩樂,自己生的時候願長命百歲,可是殺一切眾生,這是不合理的。

這一段經文都是說生的事情,前面是說死的事情,我們都知道怎麼做,生的時候我們也做得很如法,做得很好,這樣才使母子都得安樂。假使跟主命鬼王的願力相反,如果造殺業他就不保護你了,這樣主命鬼神就生煩惱了,因為大人小孩受到災害,你自己犯的,就得自己受,子母俱損,不但不修福,還會造業。因為造業的緣故,產婦跟所產的嬰兒都不一定能得到安全,得不到快樂,除非有大福德的人,那是不同的,這種人很少。

有些人生的時候帶著胎衣,像虛雲老和尚,他生下來是一個肉蛋。我們知道歷史上宋朝的八千歲叫碗劃,生下來也是個肉蛋,蛋丟到江裡了,後來被人家撿到,拿個碗盛著,把肉蛋劃開了,劃開之後是個小孩,因此叫碗劃,也就是後來的宋真宗。這都是有福德的人,他免受初生時的痛苦。但一般的人據我們所知,大多數人生下來,吃素供三寶,是不是都可以不受到危害了呢? 也不盡然,每個人的生長有他自己的福德,但要想求安全的話,我們佛教徒就應當照著佛所說的去做,這樣更加保證一點,更安全更快樂。況且我們一生下來就帶債,如果我們的先人、家庭為了慶祝而殺些生命,那都算到你的身上,為了慶祝你的降生殺害了許多生命,這筆帳當然是寫到你的頭上,如此,你還不懂事就犯了殺業了。

我們不知道的就不用說了,知道了以後不能這樣做,勸我們的六親眷屬都不能這樣做。問題是我們都做不到的事情,又怎能勸人家呢? 因此我們只知道災害劫難而不曉得劫難的產生,劫難的根源有一定的業,造了一定的業,災難的因種下了,自然就得到災難的果了。誰能統計一下每天的地球上要殺害多少生命? 我們只看到豬、羊、牛牲畜,特別小的魚蝦,我們又能算出它有好多生命?《地藏經》不是說,尤其是海鮮,多食其子,我見到這樣的人專挑魚子吃,一盤的魚子有好多生命,當然是一個是一個,那麼一個魚子跟一頭豬一頭牛一樣的都是一個生命,不論大小,生命都是一樣的。

「又閻浮提臨命終人不問善惡,我欲令是命終之人不落惡道,何況自修善根,增我力故!」

前面是勸說生時修善,這裡是勸死的時候修善,命終的過程人人都要經過的,誰也免不了。我們經常說出了家有什麼好處? 在這個生死關頭上,出家人就好得多,第一個,和尚死了不用請和尚來給他做佛事,第二和尚死了也絕不會殺豬宰羊辦喪事。哪間寺廟只要有僧人圓寂了,這間寺廟全體人員要給他做佛事,早晚課的普佛迴向。當他要臨終之前,要派幾位師父晝夜的輪流給他念佛,他得的好處就多了。要是死到外頭那就不一定了,或者死到醫院那就靠不住了,現在好多的和尚到臨命終的時候,有病也是送醫院,特別是在大陸,他不准你死在廟裡,誰有病就送到醫院,死在醫院裡,醫院還能給你做佛事嗎? 為什麼有這種情況呢? 連這個善緣都沒有了,這就是業。

要想讓命終人不墮三塗,就看他的因緣了,本來是主命鬼王,他發願所有閻浮提人臨命終的時候,不論原先做善做惡,都想使他命終的時候不墮三惡道! 要是做善的人,跟主命鬼王的願力相合了,他的善根就增長了,當然不墮惡道。要是生前沒有做什麼好事,在臨命終時,主命鬼王就來護持他,轉他的善因,成熟這個增上力故。這個「我」字是指主命鬼王說的,如果他做好事,使我護持的力量更大一點,他的善根更深厚一點,絕對不墮三塗。如果他做惡呢?或者力量達不到了,在臨命終時他又昏聵了,又沒有六親眷屬來給他做佛事,因此他未來墮三塗的機會就多,這是保證不到的。生的關過了,死的關過了,我們生生世世,死死生生。這一回我們發願不再輪迴了,我們也知道生和死都是幻化的,都像做夢一樣的,但是必須達到這種力量,如果幻化不了呢?要是證了阿羅漢果,行菩薩道來到人間,那是幻化的,受生跟死,都當成遊戲了,菩薩利益眾生,他對於生死看成是遊戲,他無苦無樂,無是無非,無人無我。

「是閻浮提行善之人,臨命終時,亦有百千惡道鬼神,或變作父母乃至諸眷屬,引接亡人令落惡道,何況本造惡者! 世尊! 如是閻浮提男子、女人臨命終時,神識昏昧,不辨善惡,乃至眼耳更無見聞;是諸眷屬當須設大供養,轉讀尊經,念佛菩薩名號,如是善緣能令亡者離諸惡道,諸魔鬼神悉皆退散。」

這一段就是說鬼神能使你變惡,因為在你做不了主的時候,鬼神使你變惡,不必等到死後。我們現在看到太多了,在生前鬼神就使你變惡,你心有所動,鬼神就乘虛而入,即使你信佛了,但是你信得不堅定,那個惡鬼神可以扭轉讓你不信佛,乃至於使你謗佛。平常我們還能做得主,到臨命終時那得要大力量,你平常沒有修行,沒有力量,到那個時候你怎能有那個力量呢? 就是做善事的人,根本沒有做什麼惡,到臨命終時,這善可不是大善,如果他戒定慧修到有成果的時候,鬼神當然扭轉不了的。雖然做善事,而只是一般泛泛的善事,這是容易被牽動的。真正有了力量的時候,就不會被牽動,到他臨命終的時候,那些鬼神變化做他的父母,或者他的眷屬把他引上惡道。

現在的人要想知道這個知道那個,就求鬼神,鬼神正好就乘虛而入了,他正想找你,你去找他不更好。很多人不信佛菩薩,反而信鬼神,從《地藏經》乃至一切經典上講,好的鬼神,能夠培福德的鬼神,是給三寶弟子做護法的,惡的鬼神跟佛法是對立的。魔王怕他的子孫少了,都去信佛了,做善的,惡鬼神不就沒有了?所以他使用種種的方法危害擾亂你,讓你信不成。特別在末法時代相當的多,我們大家周圍左右的都會有的。行善的人到臨終時候百千鬼神都來擾亂你,化做你的親人,引你墮落。例如說,我們到臨命終時,神識昏昧的時候,你平常的貪愛心在這個時候就顯現了,你貪什麼,就隨著你的貪心而現什麼境界。如果你隨著境界一轉你就墮落了。並不是你看見要變貓變狗,那你會抗拒的;但到你迷迷糊糊的時候,鬼神化現出你平常愛玩的地方,你一進去了,結果你就入到狗的肚子了,生下來就是狗。

在民國初年,黑龍江省的鄉下,有一位十二、三歲的小姑娘,她大概是嚴重的感冒,發了高燒。在農村缺醫少藥物的,她母親就給她喝點薑湯,喝點紅糖水,拿被子蓋起來,讓她發汗,結果斷了氣了。在她昏迷當中,她就看到有一輛大車,東北那時都是大車,幾匹馬,幾匹騾子拉的那種大板車。她看了車上坐了四、五個人,也有小男孩也有小女孩,那些人就要她上來玩,她也糊里糊塗的,忘了她是害病;在神識昏迷的時候,就這樣跳上車一塊去玩了,這輛車就進了村,西頭一個院子裡,她突然間這麼一驚醒,就聽人家喊小狗下了五、六個,她一聽我變狗! 別的小狗都搶奶嘴去吃奶,她不吃,她憋氣,這一憋她又死了。在她死的時候又聽到這家小孩子喊這隻小狗死了,她這邊死了,她媽媽看看她發汗沒有,被頭一揭開她那邊又活了。她跟她媽媽說:「我變成狗了!」她媽媽說:「你燒得糊塗了,怎麼變了狗了?」她說:「您到村西頭的誰家誰家,您看看他下了五、六個小狗仔,其中有一隻狗的皮跟我這件衣服黑底白花一樣的就是我,您去看看!」她媽媽果真就去看了。

那時我聽到了也不把這件事當一回事,後來學佛了,我就想起這件事了。還有從夢中,我體會到有時候很多的夢做不了主,本來是假境界,我們想一想,假如今天喜愛一件什麼事情夢境現了,我們的貪心馬上就增長,馬上就隨著那個慾望去做了,醒來知道是夢,也許會得到也許沒有得到,受了危險,喪失生命了,在那一驚之下醒了,或一高興之下醒了,醒了什麼也沒有。生跟死的情況就是這樣子,就是你做了很多的好事,但不是大善,你做好事,像你修善行得了道,那種善又跟這個不一樣,普通的心地善良,也隨時利益人,也幫助人做的這類好事。到臨終時那些鬼神變成你的六親眷屬,變成你的父母來接引,你就隨著他墮落,「令墮惡道」。

佛菩薩跟鬼神化現的迥然不同,跟你的心意相合,到那個時候你的真智現前,你能夠辨別清楚,但是你平日沒有功力,信心又不足,半信半疑的,到那時候完全沒有了,所變現的都是惡鬼神變現的,那個時候你的善惡不分,這叫業障現前。前面先說這具體的現實,下面主命鬼王就告訴我們了,以地藏王菩薩的加持力,到了臨命終的時候,你的六親眷屬都懂得這個道理。「當須設大供養」,這個大供養隨力量,隨你的財力、經濟力,還要隨你的時間力,現在我們都打工,讓你念七七四十九天,我們活的的人還要吃飯,什麼事都不做,這是不行的,盡力而為的意思。

轉讀尊經,念佛菩薩薩的名號,我想這個可能做得到,既使沒有時間,一部《地藏經》一個多鐘頭,你晚上少睡一個鐘頭,我想還是做得到,你少玩一個鐘頭就做得到了。我們總感到時間不夠用,如果你把二十四小時算一下,你散心雜話佔了好多時間,跟人一說話,半個鐘頭過去了,其實你可以念半部《地藏經》。但是說話的時候愈說愈高興,念經時愈念愈煩惱,念念就瞌睡了,什麼原因呢? 業!為什麼有些人他一念經愈念愈高興,有些人你不讓他念經他精神蠻好的,幾個人聊天,愛打麻將的人,明天早上上班再打四圈都還可以,一直打到高興為止,是不是這樣? 大家想一想。做散心說雜話做空思的時候,時間多得很,你要他修聖業,他怎麼都沒時間! 古人說:「持誦禮拜聖業也,惟恐不墮,散心雜話懈怠,放逸惡業也,惟恐不勤。」整個的顛倒了。

有一部〈菩提道次第心論〉,他說供佛菩薩有十種利益;一者是身,二者是口,三者是意,就是身口意供養,身供養就是禮拜,讀誦經是身供養,讀經也是口業,讚歎佛的功德、讚歎菩薩的功德,讀誦大乘經典,意供養就是緣念,如果我們晚年眼睛不好,字都看不見了,那怎麼辦呢?就是作意,用自己的意念來供養也可以。另一種是對寺廟供養,對寺院供養、對塔供養都可以。或者現在我們有很多佛堂,這些廟都叫佛堂,只能算佛堂,各個寺去供養多少不計,要心量大財物不一定得多。第五種是自供養,自己供養,自己在家裡都有佛像,你要吃飯前,把飯供上一點,要吃的菜供上一點,完了燒香,其它的你都不會念,念供養三寶會! 念供養觀世音菩薩,這是大家都會的供養。要是這些也不會,那你就念念供養咒也可以,念三遍或七遍,這是普供養真言,這也可以代表供養。供養的方法很多,隨你自己想,一花一香都算,大供養不是說物質多,而是你心誠。

「世尊! 一切眾生臨命終時,若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或大乘經典一句一偈,我觀如是輩人除五無間殺害之罪,小小惡業合墮惡趣者,尋即解脫。」

生前做惡做善都不管,到臨命終的時候能夠聽到一聲佛號或者聽到一部大乘經裡頭的一偈一句,「如是輩人」,就是那位聞到菩薩名號的人,聞到大乘經典一偈一句的人,就把他犯的五無間罪都消失了,乃至於殺害之罪,最嚴重的罪都可以消滅了,消除了。

小小惡業,當然更可以得到解脫了,但是這句話得反過來說,這必須得親聞,在神識還沒有昏聵的時候,耳根聞到了阿彌陀佛或者觀世音菩薩或者地藏王菩薩,他都能夠消很多的重罪。如果他已經昏聵了,只能得到冥福,必須得親聞,親聞才能轉業。往往到這個時候善根不深厚的聞不到的! 雖然經上是這樣說,如果生前沒有善緣,如果他周圍的六親眷屬不懂得佛法,能給他做這些事嗎? 還有他平時根本沒有信念,沒有信仰,他的八識種子裡沒有三寶的信念,在這個時候你給他念或遇到外緣,他能信嗎?他會拒絕。

「佛告主命鬼王:汝大慈故,能發如是大願,於生死中護諸眾生,若未來世中有男子、女人至生死時,汝莫退是願,總令解脫,永得安樂。」

主命鬼王對佛表示他的誓願,表示完了之後,佛就讚揚他。佛告訴主命鬼王說,你這種大慈悲心,能發出這種大願,在生死六道輪迴當中維護眾生,保護眾生,使他不落惡道不被惡鬼神干擾,臨終能夠聞到佛菩薩的名號。主命鬼王希望南閻浮提每一個眾生,命終時乃至於生時都能夠有三寶的加被力,使亡者能生善道,生者能夠健康成長,消除罪障。佛讚歎他發的大願力,完了,又囑咐說假使未來世中,就是我們現在,有男人、女人面臨到生死的時候,你不要退心,不要退願,佛為什麼這麼囑託他呢? 因為一個發心的人若勸一個人碰一個釘子,後來就容易泄氣了,說不要多事了。連二乘的聖人雖然已經斷了見思的煩惱,行菩薩道的時候也會退心,大心難發! 發心之後想鞏固這個菩薩心,很難。所以佛就囑咐他說,你這個願是很好的,南閻浮提眾生,生的時候、死的時候,你都不要退願!一定要讓他們都得到解脫,讓他們都可以消火免難,永得安樂。究竟安樂必須要成佛才是究竟的安樂,或者說永遠再不墮三塗。佛囑咐主命鬼王,一定要堅持自己的誓願,維護一切眾生,囑託他不要退心。

「鬼王白佛言:」

主命鬼王就對佛說。

「願不有慮」

我希望佛不要憂慮。

「我畢是形,念念擁護閻浮眾生,生時死時俱得安樂,但願諸眾生於生死時,信受我語,無不解脫獲大利益。」

就是我負擔主命這個責任的時候,我念念之間都擁護眾生,使他不墮落,同時使閻浮提一切眾生,不管他生的時候、死的時候,都能愉快安樂的。但是我也發願要求一切眾生,在生的時候、死的時候,他們一定得相信我的話。這個是向佛要求的,就是希望佛加持,讓一切眾生在他生的時候、死的時候,信受我的話,就是不把我的話當做是耳邊風,還要信受,這樣去做無不解脫,能了生死的,不墮三塗也算是得大利益了。

「爾時,佛告地藏菩薩:是大鬼王主命者,已曾經百千生作大鬼王,於生死中擁護眾生,是大士慈悲願故,現大鬼身,實非鬼也。」

佛對地藏王菩薩說,主命鬼王是他的願力,示現做主命這個鬼王已經百千生了。在這個閻浮提的生死六道當中,他經常擁護眾生,是大菩薩發了慈悲的願心,示現做大鬼身的,「實非鬼也」,實實在在,他不是鬼。

「卻後過一百七十劫當得成佛,號曰無相如來,劫名安樂,世界名淨住,其佛壽命不可計劫。」

佛就給這位主命鬼王授記了,授他成佛的記,說從現在起,經過一百七十劫的時間,這位主命鬼王就成佛了,佛號就叫無相如來。無相就是實相的意思,佛都是實相,就是他經常在六道度一切眾生而不著眾生相,他自己示現鬼王,他既然是示現的,也不著鬼王相,就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實相就是無相,因為無相者才能夠示現一切相,示鬼王相、示鬼相、示人相,示什麼相都可以,他成佛的時候,那個劫叫安樂劫,「劫名安樂」。那個世界叫什麼世界呢? 我們這個世界叫娑婆世界,他那個世界叫淨住世界,佛的壽命呢?無量壽,不可計數了,不可計劫就是無量壽命。

「地藏!是大鬼王其事如是不可思議,所度人天亦不可限量。」

主命鬼王他歷生的事業是不可思議的,「其事如是」就是他護持人間,他雖然是鬼王,而且他是管鬼的,管什麼鬼呢? 就管這些生、死、害人的鬼。生的時候,這些鬼會擾亂你母子不得安,死的時候他也擾亂你的魂識,主命鬼王就來對治他,使你這個人能走上善道,不受這些干擾。這些事情都是不可思議的。度了好多人?「所度人天亦不可限量」。為什麼說他是大菩薩大士呢? 他本來是鬼,鬼界的,但他能度到天界上,天人等到五衰相現也是死亡,他的心識也是不定,鬼王護持他,使他心不亂,還能保持他的善根。

這八品我們已經講完了,在這八品裡頭就包括生與死,我們經常問,不知道怎樣修行? 經典教給我們的法子都是修行,經跟論不一樣,論不講修行而是講開智慧,要辯論一個理,經過反覆的辯論,論證,讓我們認識清楚,這是開智慧的。但是每一部經都告訴你修行的方法,《地藏經》每一品都告訴你修行的方法,生怎麼樣做,死怎麼樣做,平常時我們怎麼樣做,我們要經過山林或者渡河心裡有恐懼感,坐飛機怕飛機失事,開汽車又怕汽車碰撞,怎麼辦呢?他告訴你,你念他的聖號,念一萬聲聖號,一切災難都化除了,這就是修行。你念聖號,一切災難都化除了,這就是修行。

生的時候,他告訴你不要慶祝,要慶祝就吃素席,供養三寶,家裡拜懺,請些人來了,客人都念一卷《地藏經》或念一卷《普門品》或念一千聲聖號,不是一樣的嗎?這不是更好的慶祝嗎?死的時候,我們給臨終人助念,也給他供養三寶,也念《地藏經》,這都是修行的方法。至於《地藏經》上所說的那些地獄名字,假使你認識因果的話,因果不昧,多做善業,你去不到那個地方的,那個地方也沒有,若做惡業,你的惡業就化現出來地獄,你做善業就化現出來天堂,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這是一種。

還有,我們聽完經了,大家走了,這個經本就算了,回去往桌上一擱,下回再拿起再去聽,你自己多看兩遍,體會經中的道理,佛每說一句話必有一個道理,一種意義,這種莊嚴殊勝的法會不是說的,也不是我們擺擺龍門陣說閑話的,像我們怎樣才能利益人,像我們做這件事情得怎樣才能得效果,你要用好多腦筋,所以我們應當跟客觀的現實結合。我們經常有恐怖感,為什麼恐怖? 你怕什麼呢? 怕危險,危險又怎麼樣,危險撞傷了,危險失掉生命,有個我見我知,恐怖感就發生了,這個就是《心經》上所說的「無罣礙故,無有恐怖」。你到處是罣礙,這個事情還沒有做,你恐怖得不得了,投資怕賠錢,要投資時發願念一百部《地藏經》,發願念一萬聲地藏王菩薩聖號,你的恐怖感就沒有了,可是你不去做。

《金剛經》更深入了,觀空,一切諸法皆空,《金剛經》怎麼修行呢?怎樣住心? 怎樣降伏你的心? 就是你現前的心,怎樣使你的心住不變,不動,不受境界的干擾。住心,住不是心死了,但是怎樣生心? 生了心怎樣住心? 不住色聲香味觸法生心,換句話說就是不因境生心,遇到境了,心不被境轉,就是住到了那部經,沒有修行啊!

我們有很多人念佛好多年了,經常有人問師父,我們怎樣修行,我說你聽了那麼多的經,已經告訴你怎麼樣修行了。《阿彌陀經》告訴你念佛不是就是修行,念佛就是修行!另外還要怎麼樣的修行?神通不是修行,神通是效果,那個效果不好,如果你沒有根底,不會住心、不會降服心的,讓你得神通,你反而會用那個神通去造罪。

地藏王菩薩也顧慮到你沒有時間,就說每天念一千聲地藏王菩薩聖號,一千聲才好多時間?念快了十七、八分鐘,念慢二十分鐘多一點點,快的我也試驗過,三個鐘頭念一萬聲沒有問題的,假使真有信心的,真正想發財的,真正消災免難的,真正信得極的,你一天念一萬聲地藏王菩薩聖號,比你找誰去聯絡好得多。求人不如求己,就是自己求佛菩薩,求菩薩,求佛,還是求自己,佛菩薩就是你自己的心,藉境明心,不是藉境迷心,我們遇到什麼境界就轉變了,就迷了,定不住的。

我看我們一些弟子們整天徬徨的,不是名就是利。名,大家還不注重,有飯吃就行了,有房子住、有工錢就行了,大家到美國就買棟房子,房錢的壓力很大,收入的錢除了供房子就差不多了,吃飯都快成問題了,當然很痛苦。你能不能抽出一點時間,請佛菩薩加持你,減少這種痛苦,方法很簡單,是你不用,和尚吃飯,沒打工,沒做工!我沒做工,弟子給紅包,這紅包不好消災的。人家辛辛苦苦的乃至於用好多心血賺錢給了我,我怎麼給人消災? 消不了,消不了就是生生世世去還。我們不要騙人家,也不要騙自己,騙人家還是騙自己,我就是修行還給人家,念一部《地藏經》的功德迴向,就像經上說的,我們念一遍《金剛經》的功德用娑婆世界的滿盅的七寶供養都比不上,我誦一遍《金剛經》的功德,我就受得了,我就能還給人家的,但是得誠心的念,如果一邊念經一邊妄想,如果念經是為了人家給我錢而念,那就糟糕了,他也得不到利益,我自己也糟糕了,必須得誠心誠意的自他兩利。

學什麼就思索一下,我們這個定是什麼呢? 思惟修,你心裡多想一想,經過你的腦子,權衡他的利害關係,你自己心裡就明亮了,明亮了你做什麼事情不糊塗,這是大事,不是小事。過去中國有句俗話,李端大事不糊塗,李端是做過宰相的,小事他像個傻子似的,等到一遇到大事,他不糊塗的。大事情,在《法華經》上說,佛出世謂以一大事因緣,這是真正的大事情,什麼大事情? 了生死成佛,我們把這件大事情當成沒有事,這才是真正大事情。

現實客觀環境很不安定的時候,是我們大家共業所感的沒有辦法。我們最近講《地藏經》,在這兩個鐘頭當中,飛機干擾得特別厲害,我一邊講一邊心裡想,這是我們的業障發現了,伊拉克佔了科威特也給我們帶來干擾。我們看任何事物都是業的發現,沒有這個業因,這個緣,外邊客觀環境不會是這樣,為什麼好地方我們不去,生到這個時候,早不來晚不來,我們要是早二千五百年前來,生到釋迦牟尼佛那個地方去多好,還有現在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講經的,恐怕我們要在極樂世界聽阿彌陀佛講經,我們大家都了生死了。離這裡十億佛土,太遠了,還有兜率天很近,跟我們一個世界一個小世界,第四重天兜率天,彌勒菩薩在那裡講經,我們怎麼去不了? 而是在這個世界?

現在這個環境裡頭還有好多菩薩,為什麼我們遇不到? 這是我們的業,怎麼樣銷?《地藏經》告訴我們很多銷業的方法,其它的我們做不了,我們就念,一天念一部《地藏經》,才一個鐘頭,我們一天分三次念,分四次念,一次念一刻鍾,我們少說一些閑話,時間是有的,那能說沒有。一天說閑話的時間,一刻鍾、二十分鐘都過去了,但等到念經的時候,就說沒有時間,這是我們業重福輕。我說這些話可能不怎麼樣,但是聽了確實有利益,這些事跟我們切身很有關係。

我們聽經的目的是什麼?就是離苦得樂,我們聽了一座,兩座,十座,百座聽完了,經歸經,自己歸我們自己,困難還是困難,痛苦還是痛苦,那就白費了是不是? 完全白費了,現在沒有離苦得樂就要等到將來,現在種這個因,將來果熟了。因為我們前面那個果太猛利,現在它壓縮我們,迫使我們的善根一半不能成長,周圍的環境都是這樣。

稱佛名號品 第九

第九品,「稱佛名號品」,我略說一下這一品的題目。前面我們分析了六道,也分析了地獄,除了讚歎地藏王菩薩的功德,多數是存亡利益,每一品的意思都不同,這一品是廣說修行,怎麼修行呢? 稱佛名號。稱佛名號跟我們念阿彌陀佛的稱佛名號有點差別,那是專念一佛號求生淨土,這裡不是的。我們常說罪業很大,障緣很多,處處感覺不如意,怎麼辦呢? 地藏王菩薩在這一品說的就是念佛的名號,這個名號不是釋迦牟尼佛一尊佛的名號,也不是拘留孫佛一尊佛的名號,他單舉十尊佛,最後是代表很多的佛。這裡僅僅是你念《地藏經》的時候,隨著念這麼一句,並沒有說你專持誦他,或者生到他那個國土,不是這樣意思。因為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的人感覺苦難很多,你要是讓他念佛,讓他誦經,障緣很多,就是你想做這件事他卻產生種種的障礙,讓你做不成,這就是障緣。

今天有個弟子問我說:「好不平等!」我說:「怎麼不平等?」他說:「前世的罪,為什麼讓我今生受呢?」他提出這個疑惑,因為他對佛教沒有什麼理解,根本不大熟悉,前生今生都是你自己。我跟他講:「昨天你做的錯事情或者你前十年做的事情現在該你受報了,你確認為這是十年做錯的事情現在受報,這個不平等,十年前做的應當前十年受,不應該挪到現在來。你當時做的,或者沒有發覺,或者果沒有成熟,不見得受,現在成孰了,所以是該你受報了。」

我們知道過去做的錯事不少,有的時候是我們做主的,自己一時猛利的來犯罪,有的是我們做不得主,被迫犯罪。就像我們有職業病,像你去挖掏煤、挖金礦,從事化學的職業都容易受污染,這種職業病就是當生的,害病,肉體受了損失,很早就死亡,但是你不曉得你生生世世的職業病。還有被迫的,自己做不了主的,你要是服兵役,正當你服兵役的時候打仗了,你拿著槍,你不殺人家,人家殺你,像這種職業病牽涉到無量劫,雖然是被迫的,你不是猛利的,但是不能說沒有罪。例如說他們吃我才殺,吃的人就說他不殺我就不會吃了,大家推諉,誰也推諉不了,吃的人有罪,殺的人也有罪,心情猛烈受的罪,這種罪誰都有的。

有一部經《禪秘要法經》,有一位叫禪難提比丘,他問佛說:「無量劫以來的罪很多,世尊能不能方便告訴我一個滅罪的方法呢?」佛就告訴他一個方法,持佛名號,以念佛故能銷諸罪障,不只這一部經,很多經都是這樣說。既然是禪秘要法,念佛的方式就跟我們現在的不同,他教你打坐念佛,打坐要合起掌或要叉手,舌舔上顎,不論道教、佛教,一打坐就要舌尖舔上顎,在道教講這是接甘露水,不過你舌頭往上舔盡量往上舔,鼻子根有兩個窩窩,舌頭只要舔到那個地方,口水馬上就來了。道教講接甘露水,所以漢武帝就鑄了兩座銅台,要去接甘露了。他理解錯了,甘露水是你本身的,不是外邊的,外邊沒有甘露水,自己用舌尖舔上顎的時候水自然就來,那個水就是甘露水。

佛在《禪秘要法經》告訴禪難提比丘說,打坐念佛時,要舌舔上顎,一心繫念,念的時候還得做觀想,係就是繫縛的意思,一邊念一邊想叫觀想,這就是三昧的意思,三昧就是繫念,念著地藏王菩薩就繫念地藏王菩薩,念著阿彌陀佛就繫念阿彌陀佛,這樣靜下來之後容易得三昧,這個三昧就叫念佛三昧。

念佛,坐著念、走著念,行住坐臥都在念,若這個念不是依著《禪秘要法經》上所指示的,我們一天泛泛的念有沒有功德呢? 有功德,定慧均等的三昧,不容易。像剛才禪難提比丘所問的是定慧均等的三昧,念佛三昧,這是參禪的秘密要法,在藏經裡這種策略不怎麼多,這部經只說這麼一個方法,你照著做就行了。我們現在念佛不是這樣念的,不是專注一境,了了分明,制止你的散亂,或者是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如果想修禪你觀別的境也是一樣的,還有佛力加持你,所以《禪秘要法經》告訴你,他教你念佛的方法是這樣念的,是專注一境,不分散的念法。

《地藏經》教我們念的是你隨著經念,念這一尊佛的名號,就銷了多少劫重罪,不是專念,而是隨著經文念的時候,就會念到這些佛的名號,因為地藏王菩薩感覺到這個世界的眾生很難度,讓他一下成佛辦不到,怎麼辦呢? 稱佛名號一定能成佛,現在成不了佛,因種下去了,你稱哪個佛名號,哪個佛就跟他結上緣了,就是這個意思,他一定攝受你,使你成佛。前面說了很多的利益,很多的好處,但不是究竟的,地藏菩薩的願是度一切眾生都成佛,地獄三塗都讓他們究竟成佛,所以要稱佛名號。

佛在印度話叫佛陀耶,翻成我們這邊的話就是覺悟的覺,明白的明,這個覺悟是大覺悟,究竟覺悟,自己覺悟,讓一切人都覺悟,自己達到成佛,使一切眾生也都能成佛,這叫自覺覺他,覺行圓滿,這就叫佛。我們經常講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我們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受過三皈的,凡是聞過釋迦牟尼佛法的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釋迦牟尼佛是覺了,但是我們還是沒有覺,所以覺他並沒有圓滿,怎麼理解呢?這個是我們的看法。依《華嚴經》的意思,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在佛的觀點上看,根本也沒有眾生可度,《金剛經》不是這樣講的嗎?若著眾生相來度眾生,永遠也成不了佛,他自己也沒有成佛。

我們要把佛的意義講圓滿,凡事都有個名言,名言是虛假的,他要有個實在的體,例如說這個碗有個體,是塑料的或者是瓷的,瓷就是他的體,塑膠碗就不同了。這個名是佛,這個佛指著把理性達到究竟,窮理盡性才能夠成佛,現在我們所稱的這些名字都是窮理盡性的,佛跟我們的心相合了,合而為一,我們稱佛的名字,我們念念的稱佛,念念就是佛,一念稱佛一念是佛,你不稱就不是,因為你沒有證得。號就是德的意思,說那個人的名望很響亮,就是他有道德,是這個意思,這一類都是稱誦佛的名號。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今為未來眾生演利益事,於生死中得大利益,唯願世尊聽我說之。」

這一品分三段,第一段地藏菩薩說利益,向佛請求說我想給眾生說點利益事可不可以說?第二大段,佛就就許可他說,我現在要涅槃了,你快說,使未來眾生得到利益,第三段就稱佛名號了,一共分為三段。

第一段就在〈閻羅王品〉主命鬼王說完了之後,在這個時候地藏王菩薩就對佛說;「我現在想給未來的眾生說對他們有好處的事情,他們在六道輪迴生死當中,找不到一個依靠,好像盡是做罪業的事情,利益事情做得很少,我現在專門給他們說點利益事情,可不可以?」前面那品,我們講過,人臨命終的時候不問他有罪無罪,如果在他臨命終最後那一念能夠念佛的名號或者念菩薩的名號或者念大乘經典,一句一偈,不論他有罪沒罪都給他銷滅。但是這個很難,為什麼很難呢?當他臨終的時候,神識昏昧了,這時候,死到什麼地方也不一定,跟前如果沒有善友,沒有給他助念的又怎麼辦呢? 所以在生死輪迴當中,最後想聽到佛法,聽人給他念個佛名號,這沒有保證的,一者是他自己做不了主,二者他沒有這種善緣。等到最後的時候,他聽不見了。

大家就現實的情境來看是不是這樣呢? 像我在中國佛學院的時候遇到很多這種事情。醫院不准出家人進去敲引磬,給臨終人做點好事,他絕對不許,因為他不信,他也不讓你信,這樣不是很危險嗎? 沒有人給你助念,善緣又不具足,自己又不能念,遇到這類情況怎麼辦呢? 地藏王菩薩就考慮到這種情形,眾生在生死輪迴當中,不見得像前面所說的,給他臨終時念一句聖號,念一句經典就能使他得到利益,怎麼辦呢?活著念,他說這些佛名號就是當我們身體健康的時候念的,現在我們念《地藏經》,一天念一遍乃至你只念一個佛名號品也好,就能得到不可思議的好處,佛就讚歎他,說這種的事情很好。

第二段就是答應他說的,這是地藏王菩薩特別的大慈大悲,在其它的經上並沒有這種的情形。在家裡往往還有道友們助念,在醫院往生就沒有那麼方便了,一間屋子要是有幾個病床的話,你在旁邊助念恐怕不行!別人不答應你的,那就要自己事先念好,就像我們積累錢,到了困難時候用,不是這樣嗎? 你說打工,每天掙錢等到月底了好付房錢,或者好付稅錢,錢多了積累到哪裡? 到時候有指望,不然沒有指望,你念《地藏經》念念這些名號,就像到了臨終時候這些菩薩銷除我的罪業了,就是這個意思。

「佛告地藏菩薩:汝今欲興慈悲,救拔一切罪苦六道眾生,演不思議事,今正是時,唯當速說;吾即涅槃,使汝早畢是願,吾亦無憂現在未來一切眾生。」

利益現在的眾生,未來的眾生,但是過去的眾生就不行了,過去的已經過去了,沒有聽到的也來不及了,只能利益現在未來。佛就是勸他說,現在你要興慈悲,滿足你自己的願,你想救拔天人、阿修羅、地獄、鬼、畜牲這一切六道的眾生,佛就嘉勉他,說現在正是時候,但是要說快一點,因為我要涅槃了,我可以加持你,使你早畢是願。什麼願呢?就是度眾生願,他不是想讓眾生都成佛嗎?你也滿願了,我也沒有顧慮了,這是釋迦牟尼佛自己說的,你能夠演利益事,完了度眾生願,也使我對未來眾生沒有憂慮了,不然我擔心他們還會再下地獄,這是對於現在的眾生,就是當時會上的眾生。未來的眾生呢?就是我們這些眾生,我們是屬於未來的眾生,以下就是正說使眾生得到利益的事。

「地藏菩薩白佛言:世尊!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號無邊身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暫生恭敬,即得超越四十劫生死重罪,何況塑畫形像,供養讚歎,其人獲福無量無邊。」

從「無邊身如來」以下有十尊佛,這是別說,最後是總說一切諸佛。

無邊身如來距離我們現在,就是距離地藏王菩薩說法的時候,時候太長,無法計算。阿僧祇劫翻成無量壽數,就是沒有數字可以算。在那個時候的世界,有一個佛出世間,號無邊身如來,無邊身佛的身無量,前面是說時無量,出世就是那個處所,無邊身是每個佛證得法身理體,每個佛都可以稱無邊身,因為身無邊,沒有邊際,虛空無邊,眾生也無邊,眾生永遠無盡,不論時間久遠。處所呢?處所就是那個很長時間的那個處所、那個世間,有這麼一尊佛出現在世間,叫無邊身如來。

假使說未來現在,不論男女聽到無邊身如來的名字暫生恭敬,如果大家誦《地藏經》的時候,聽到無邊身如來,心裡很羨慕的,合個掌。誦到《地藏經》稱佛名號品,每誦到這個佛名號時,你合掌表示恭敬,那麼就超越四十劫重罪。起碼你該下地獄的或該墮惡鬼的,這個四十劫罪消了,就少受四十劫的痛苦。聞到這麼一個佛名號,如果塑一個形象或者上供或者讚歎,這個福就是無量無邊,就看你這個修行人是怎麼用心。我想這個無邊身如來很少有塑像的,你給他供養可以做得到。好比念《地藏經》的時候,你不是點香嗎?或者你跟前有花,用香花供養無邊身如來也算做了供養,你心裡一念間的迴向,這個福德無量無邊;福德跟罪業是對比的,相對的,有福的人跟窮苦的人,不受罪的人跟受罪的人,兩個不相對比嗎?有了福德就沒有罪了,有了罪了就沒福德了,消了罪的就是福,有了福的罪就自然消了。

因為你一念是佛,這一念的當中功德不可思議,如果做無相觀,以前我經常這樣想或者講《金剛經》或其他經也這樣講過,特別講是《般若經》,我說什麼事情你看破了,放下了,你就得自在了。但是這兩天我感覺這句話不究竟,這句話還是有毛病的,有什麼東西看破呢? 看破了要安到什麼上面呢?放下,你必須拿個東西,有個執著的東西才能放下,法身就是自心的本體,你根本什麼都沒有了,放下什麼呢?這是很究竟的、了義的,是心、佛跟眾生三無差別。既然無差別又有什麼是佛? 什麼是眾生?這需要參的。當你念完佛號了,念一聲無邊身如來,念完了,你想什麼是無邊身如來?我能念的心,我現在緣念無邊身如來就是無邊身如來,沒有緣念沒有看《地藏經》,沒有聽地藏王菩薩講,我還沒有想到這個佛名號呢? 是不是這樣?當你沒有聽到《地藏經》,你也不知道地藏菩薩。這是禪意,你自己要多修觀。

現在我們講的完全是世間相,世間相做好事做壞事是截然不同的,享福的跟受罪的也截然不同的,什麼是福? 什麼是禍? 在修行人的意念當中,來認識就是了,我這裡含有另外一種意思,就是大家要修觀,那是理。

「又於過去恆河沙劫,有佛出世,號寶性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一彈指頃發心歸依,是人於無上道,永不退轉。」

「寶性如來」,沒有說福德,只是說你聞到這個佛名號,「一彈指頃」的時間,皈依他,做他的弟子。怎樣皈依呢?你就稱「南無寶性如來」,南無就是皈依,說我皈依你,一稱佛名,時候很短促,你於無上道,也就是佛道,就永不退轉,一定將來能夠達到成佛,不會退墮。

世間相講是這個意思,但為什麼前面是四十劫重罪,這個卻是一直成佛?這裡並沒有說你以後就沒有罪了。因為這裡是在理上講的,把寶性如來和你自己的本心本性相同的,在這中間產生了一種殊勝的作用,勝妙作用就是心佛相合,你自己的心不變不異是那個真如心,雖然在凡夫地,被無明垢染所障礙,我們是有但等於沒有,為什麼呢? 被這些障礙污染了就見不到了,雖然你具足寶性,但現在還沒有顯現。現在一稱寶性如來也能夠種下種子,寶性如來教導眾生的就是一切眾生具足此心,所以說聞到這個佛名字,你就一定能成佛。

「又於過去有佛出世,號波頭摩勝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歷於耳根,是人當得千返生於六欲天中,何況志心稱念!」

這不是按次序的,不是說無邊身如來消了四十劫罪,寶性如來又可以成佛。「波頭摩勝如來」只是一千返生於六欲天,好像這個功德沒有前面大了,好像不能成佛,不是這個意思,一尊佛有一尊佛的願,一尊佛度眾生有一尊佛的方便,這都是根據每尊佛的方便,每尊佛的願而說的。

波頭摩勝,翻赤蓮華,蓮花是出污泥而不染,佛在世間利益眾生,不會減他的本德,不會減他的清淨,就是這個涵義。若有男子女人聽到波頭摩勝如來這麼一個聖號,「歷於耳根」,耳朵聞到了波頭摩勝如來德號,感到一個果報,可以生六欲天,六欲天就從四王、忉利、夜摩、兜率、化樂、他化自在,一共六天。從第一天生第一天,第一天壽命盡了又生上天就是這樣,來回在六欲天中反反覆覆的生一千次。如果要志心誠念,就是誠懇發願的念,那福德就更大了,這是第三尊佛號了。

「又於過去不可說不可說阿僧祇劫,有佛出世,號師子吼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一念歸依,是人得遇無量諸佛摩頂授記。」

師子吼是比方的意思,獅子叫喚的聲音能使百獸恐懼,可以銷我們一切的罪障,這是假喻來顯佛的聖德。假使有男子女人在末法時候聞到「師子吼如來」這尊佛的名號,「念」,就是時間很短暫,「歸依」就是歸依佛,那麼這個人能夠遇到無量諸佛乃至於諸佛給他授記成佛。《地藏經》上這些佛的名號,是特殊的,是地藏王菩薩說的,是他親近過的。這尊佛就遠了,過去不可說不可說的時間,現在又說到近的。

「又於過去,有佛出世,號拘留孫佛,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志心瞻禮,或復讚歎,是人於賢劫千佛會中為大梵王,得授上記。」

這是說近的,不是很遠的,「拘留孫佛」是賢劫千佛的第一尊佛。做了梵天的梵王,還得授成佛的記,賢劫千佛給你授記說,你將來一定能夠成佛,我們都是授記的。如果你聽見一遍《大乘妙法蓮華經》這個名字,將來一定能成佛,什麼時候成佛呢?時間就不一定了,就看你自己的努力了。你修得好,進步得快,劫就少一點,如果你聽了,種個種子而不修,時間就長了。因為《大乘妙法蓮華經》就是成佛法華,為什麼呢? 誰聞到這部經的名字,誰讀誦這部經,誰就一定能成佛,因為這部經是開示悟入佛的知見,這僅僅說是聞名,如果你聞了名字,你不修行,將來也要成佛,今生不修,來生也會修,你善根發現了,你會修行的,所以叫成佛法華。

現在我們聞到這些一佛名字,也一定能成佛,所以每部經上說的授記都是這個涵義,拘留孫佛是在我們現在賢劫的第一尊佛,在過去七佛當中,他是第五佛,距離現在沒有很久,不是不可說不可說劫了。什麼叫拘留孫佛呢? 就是所應斷,所應斷的煩惱,他都斷了,所應斷的無明,他也斷了,這叫所應斷。他是在賢劫的第九劫,減劫時候,那個時候人的壽命減到六萬歲。出一尊佛很不容易,要經過很長的時間。

「志心瞻禮」,瞻禮是身業,志心是意業,讚歎是口業,剛才我們講三業清淨,當你受灌頂也好,念經也好,在還沒有念之前,邊做觀想,身坐端正,端正使心氣不要浮燥,坐下沉靜一下,這屬於身業,等你一打開經本,前面一定是讚歎偈子,香讚,念《地藏經》就稱讚地藏大士不可思議,你念〈普賢行願品〉有普賢的偈子。你念哪部經就有哪部經的偈子,先讚歎,身業坐著,沒什麼其它的來干擾,完了,口裡念經,意業志心就是一心,誠誠懇懇的念,這就叫三業清淨。

要是對於賢劫的拘留孫佛稱揚讚歎,你可以得到什麼效果呢?在賢劫千佛會上你做大梵天王,不論哪尊佛降生,第一個請佛說法的是大梵天王,大梵天王有些是發願再來的,有些就像《地藏經》說的,你遇到拘留孫佛的名號,你心裡歡喜,口裡讚歎,身業恭敬,你就是在賢劫千佛會上做大梵王,做完梵王,每尊佛前都給你授記,將來一定能成佛。

授記的意思,我要多說幾句,我剛才說我們將來都成佛,因為《法華經》都給我們授記了,但是等到什麼時候,將來的時間就長了,不授記你也成佛,像《華嚴經》說的,心佛眾生是三無差別,雖然你已經成佛了,但是你沒有佛的用,你成了佛還有苦惱,所以我們沒有成佛!自觀本來本具的,但畢竟不是佛,將來在流浪的時候做什麼還不知道,你自己就要多用點功,把本性的佛法顯露出來,不要被見思煩惱、塵沙、無明纏覆蓋。

「又於過去有佛出世,號毗婆尸佛,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永不墮惡道,常生人天,受勝妙樂。」

這是過去七佛的第一尊佛叫「毗婆尸佛」。什麼是毗婆尸呢? 翻勝觀,什麼叫勝觀呢? 就是種種的觀想,種種的見,這就像《華嚴經》的意境,無窮無盡的觀想、重重的見解。這尊佛是在釋迦牟尼佛準備成佛的時候,修行了三大阿僧祇劫滿了就遇見毗婆尸佛,遇見他修什麼呢? 修百劫相好。

我們經常念:「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就是釋迦牟尼佛親近毗婆尸佛所說的讚佛偈子。釋迦牟尼佛說:「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說這個偈子連續說了七天七夜,削了一支足站著,當然他已經修到那個程度,身見都沒有了。若未來世的男子女人聽到毗婆尸佛的名號,永不墮惡道,再不墮三塗了,惡道專指三塗說的,地獄、惡鬼、畜牲,所以地藏王菩薩說你聞到《地藏經》,再不墮惡道是有原因的,因為這裡說你聞到毗婆尸佛就不墮惡道了,我們拜八十八佛也拜毗婆尸佛,我在這裡提出來,大家應當注重一點。

「又於過去無量無數恆河沙劫,有佛出世,號寶勝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畢竟不墮惡道,常在天土,受勝妙樂。」

這是《地藏經》上稱佛名號的第七尊佛,叫「寶勝如來」,寶勝如來就是南方的寶勝如來,就是我們經常看見放生時的七佛。這個七佛的寶勝如來就是南方的寶勝如來,這個「勝」跟眾生的「生」相同,密宗就叫寶生如來,顯宗翻寶勝如來,有時候翻的音不相同,但是同一個佛。寶勝如來有個願,他誓度惡鬼道,因此聽到寶勝如來的名號,就畢竟不墮惡道,他看見惡鬼最苦了,所以我們放生的時候,放生池都有寶勝如來。聽聞到南方寶勝如來聖號,就能常在天上受勝妙樂,不受苦了,這兩個是相互比較的。我前面講了,你不受罪了,就是享福了,不墮惡道就是生天上,就是享福。

「又於過去有佛出世,號寶相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生恭敬心,是人不久得阿羅漢果。」

「寶相如來」,寶相是由體而說的,這個相我們前面講釋迦牟尼佛百劫修相好,佛佛都如是,要利眾生必須要修百劫相好,阿羅漢不利眾生成不了佛。還有禪宗講,開悟了,就成佛了,距離還很遠的,真的是大徹大悟,還得修百劫相好,何況還達不到那個地步。相好是修來的,說人家相貌很好,誰見了都生歡喜心,那就是福德,有些人大家見了就煩惱,他想求人家辦點事情,人家也不高興,有些人大家看了喜歡,他一說就很容易過關了,這一點我深有感覺。

我記得在青島湛山寺的時候,日本侵略我們,有位日本軍人叫板垣正四郎,後來當日本的陸軍部部長,他要到大殿禮佛磕頭,我們跟他說:「你進殿磕頭要把你的戰刀摘下來,不能帶著刀去磕頭,你帶刀去磕頭,佛不會加持你。」他看看我們說:「武器如果摘下來不是繳了我的械嗎?那樣的話等於繳械投降的意思。」我們跟他說:「這是中國的規矩,你帶著刀帶著武器進殿是不行的。」後來他還是摘掉了,不然不要禮,不進去也可以。

這是說我們見了佛像一定要恭恭敬敬的,除了佛有那麼大功德力,能使你一見就生歡喜心,不論你怎麼煩惱,當你見佛禮拜的時候,煩惱總要輕一些,因為你見佛的目的是來求斷煩惱的,或者我們有什麼心裡不順,情緒不好,念一念經,遇到倒霉的時候就求佛加持,享福的時候,他增長福。

所以寶相如來給人什麼呢?成就相莊嚴,這個人不久就能斷惑,證真乃至於不流轉生死了,證得無生忍羅漢,就得四果,這當然不是究竟的,每尊佛發的願不同,這十尊佛發的願都不一樣。所以見了佛,你所得的果報也不一樣,但是我們從第一尊佛到第十尊佛,每尊佛所發的願你都具足了,你念《地藏經》不念這些佛名號嗎?證了阿羅漢果,已經了生死了一半了,雖然變異生死還沒了,但是他就不再造罪,斷了見思惑了。沒有不發心的羅漢,我們不是說他是小乘嗎?但《法華經》說他都發心了,《法華經》說度一切眾生都成佛,他只是心量不大,菩提心不大。有些學禪宗或密宗的人,認為自己即身成佛了,開悟成佛了,有些人輕視阿羅漢,也有些人說小乘人沒有煩惱,大乘人煩惱都具足了,不過發大心的凡夫,發菩提心的大心凡夫超過小乘的聖人。但是要講苦惱,減少痛苦、斷煩惱的話,大心的凡夫可就不如小乘的聖人了。小乘聖人沒煩惱,他斷了見思惑。怎麼講呢?像菩薩來人間度眾生,有沒有煩惱呢?照樣有的,菩薩對於他的見思惑不是斷而是縛,縛就是壓伏,不讓他再起現形,用他的心力,用他的大慈悲心來制服。

我拿虛雲老和尚跟鼓山的慈舟老法師為例,因為慈舟老法師大慈悲心很切,一講到戒律、講到眾生苦,講到《地藏經》,他都會流眼淚的。虛雲老和尚就不是這樣子,虛雲老和尚總是相貌很莊嚴的,他永遠不會給你笑臉,跟你嘻嘻哈哈,至少我那幾年沒見到過。我就問首座和尚說:「一個是這樣的慈悲、這樣的攝受眾生,一個是這樣的莊嚴,如何解釋呢?」首座和尚跟我說:「哭者是阿難,不哭者是迦葉。」當然他這是抬高虛雲老和尚,凡是禪宗對於說教理的,總是感覺不究竟似的,從那個時候我就體會了,我們對一切眾生都當成父母,那麼對二乘人如何看法呢?一切眾生都是父母,何況是成了聖人了,我們還可以輕視他嗎?我們還有驕傲的、狂妄自大的,見了羅漢像不理的,要知道羅漢是代表僧的,地藏王菩薩是出家的比丘,只有地藏王菩薩現的是比丘身,是剃頭髮的。

得阿羅漢果而後要發心,他一發心就有神通自在。大家看濟公,他不是證得阿羅漢嗎?他是伏虎羅漢,所以我們對一切人都不會輕視,更何況是阿羅漢? 要是遇到寶相如來,你聞到這尊佛的名字,你生了恭敬心,不久你就能證得阿羅漢果,你就斷煩惱。

「又於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號袈裟幢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者,超一百大劫生死之罪。」

比前面的四十劫又多了六十劫,這都是按世間相說的。袈裟翻福田衣,就是我們和尚披的這件衣服,這叫福田衣,印度叫袈裟。袈裟翻福田又翻解脫,這件衣叫解脫衣,披上這件衣少一些煩惱,降伏一些煩惱,由於披這件衣而能夠得到解脫。因為是向解脫的路上走,聞到這尊「袈裟幢如來」的名字,不論是男人女人,耳根聞到這尊袈裟幢佛的名字,你就銷了一百大劫生死重罪,也是永遠不墮三塗,不墮地獄、惡鬼、畜牲。

「又於過去,有佛出世,號大通山王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者,是人得遇恆河沙佛廣為說法,必成菩提。」

這尊佛「大通山王如來」不在我們這個世界。大通,通者就是神通自在的意思,什麼大呢?智慧大,就是般若大;色相大,像山大似的威儀大;證果大,這是形容詞。假使有男子女人聞到大通山王如來這個佛號,「聞是佛名者,是人得遇恆河沙佛,廣為說法,必成菩提」,聞到這個佛名號之後,這尊佛加持你,使你能夠遇到恆河沙數那麼多佛,就是生生世世遇佛,不只千佛也不只萬佛,恆河有好多沙子,你遇到好多佛,這些佛都給你說法,你聞到這些佛在說法,當然一定證得菩提果,也就是說你一定能成佛。不用說是恆河沙佛,我們也不曉得過去有沒有遇到過佛,但釋迦牟尼佛,我們只是聞法見像而沒遇到佛。遇佛不是那麼容易的,得要有那個善根。現在我們種了善根,聽到大通山王如來這個名號歷到耳根,我們將來能遇到恆河沙數那麼多佛給我們說法。像大通山王如來那個樣子,什麼大呢?智慧大,聞到那麼多佛說法,當然智慧大,這是略說的,後面是總說。

「又於過去,有淨月佛、山王佛、智勝佛、淨名王佛、智成就佛、無上佛、妙聲佛、滿月佛、月面佛,有如是等不可說佛。」

這些都是用比喻來形容佛號的。「淨月佛」成佛的時候,他感果得了這個佛號,是由於他因地修行時候能夠清淨得像月似的。月亮是什麼樣子呢?光明,我們看到月亮就感覺到心裡舒服一些,特別是在十五的月亮,圓滿光明心淨,這尊佛他感的因地時候,是他心裡清淨所感的果,所得的名號就叫淨月佛。

以下佛的名號,都是由他感果而說的,我們不用一個一個的講,除了上面的十佛,再加上最後這些佛的名號,這是地藏王菩薩對末法眾生特別慈悲說這些一佛名號,為什麼一聞到佛名號就得到那麼多利益呢?就能銷除那麼多災難呢? 是我們的心跟佛的心結合在一起。

「世尊! 現在未來一切眾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得一佛名號功德無量,何況多名!」

以下是地藏王菩薩的總結,我說了這麼多佛名號,就是使眾生得到利益,現在未來一切眾生若天若人,能夠聞到一佛名號,念得一佛名號功德無量,念一佛名號都可以,何況多名呢? 何況稱讚許多的名號呢? 我們念釋迦牟尼佛名號也是一樣的,我們要體會《華嚴經》的意義,一句一偈,念一個佛名號就具足一切佛。《華嚴經》說的就多了,一說都是三千大千世界乃至一塵,還不是恆河,把三千大千世界化為微塵,一佛一世界,又把三千大千世界的這些佛一稱一佛,一佛一世界,那就是無窮無盡的三千大千世界,再把它化為微塵,每一微塵一佛,這個佛就算不出來了,但是你念一佛名號具足一切佛,這是你心量大的意思,現在舉了這麼多佛號,就是地藏王菩薩對未來眾生的加持力。

一佛名就功德無量,多佛名不就更加功德無量了嗎? 涵義就是這個意思,只是念佛名號,沒有說另外的修行。前面講到只要有些佛名號一歷耳根就能銷除罪障,就是聽到這個佛名號,你隨著佛名緣想,緣念,不是說你受持、禮拜、持誦,只是一歷耳根,不一定懂。所以大家看到蚊蟲螞蟻一切眾生應當給他念佛名號,你念佛菩薩的名號,你說它能懂嗎? 我看這些佛名號我們也不懂,如果用梵文念到佛名號,或你走到印度,他用印度原文念,你懂嗎? 你還是不懂,只是一歷耳根種個種子。「釋迦牟尼佛」的涵義,不講你也不懂,就是講了,翻成華言「能仁寂默」,你還是不懂。所以你對其它的眾生說,你別認為他不懂,一歷耳根他的善根就種下了,這都是種善根,銷除罪障,並不是說我們懂,依著就修行了。因為你念佛名號,你的種子種下了,將來你的善根成熟了,你自然會修行。我剛才講禪秘要法的時候,一說念佛的方法,誦佛的名號,大家念佛的時候走動是種善根的,最好是修三昧念法,就是靜坐下來舌根舔上顎這樣的念,你自己所念的佛號都達到寂靜了,這就是定,定而能生智慧,這個智慧是什麼呢?就是你自己的心,跟佛結合起來說了好多功德,就是鼓勵你修行,鼓勵你持誦,鼓勵你心佛合一,心佛合體。

「是眾生等,生時死時,自得大利,終不墮惡道。」

聞到以上佛名號的這些眾生,不論他生前死後都得到不思議的利益,永遠再不墮惡道了。

沒有眾生,也沒有佛。心即是眾生,心即是佛三無差別,我們的性覺圓明就像《楞嚴經》說的妙明真心,緣成覺緣,妙就是我們的心,佛跟眾生是一個,是整體的,所以我們那個性覺的本具的,本來是圓滿的,沒有眾生也沒有佛,因為你的心不信,不覺而生的無明。從無明而產生的是什麼呢? 一念不覺生三細相,就是業轉現,還是一心。這個時候只是一點點糊塗,業轉向三相,等到智相、相續相、執取相、計名字相、起業相、業系苦相,這才是我們的生死根本。

一天到晚的造業,被這個業縛住了,你就受苦了,你感覺到不自在,感覺不舒服,一天總感覺不如意,這就是業系。業是什麼呢?惑是什麼呢? 是迷,因為迷了又造業,愈造愈迷,愈迷愈深,這是起惑造業,才受生死輪轉,本來也沒有生死輪轉,本來也沒有這個名字叫眾生,也沒有這個名字叫佛,這種觀不容易修,這叫實相觀。

現在我們還得從有門入手,所以就從念這些佛名號,你念一部《地藏經》,第九品,可以! 就稱佛名號,只念這一品。就像我們念《法華經》,我們不能念全部的經文,沒有那麼多時間,只念〈普門品〉,我喜歡《華嚴經》,可以念〈普賢行願品〉,這樣《法華》、《華嚴》都有了,兩部經加在一起讀不要半個鐘頭,所以讀誦這些大乘經典,你讀誦久了,你心裡跟所念的經文合一了,你就是佛。一念覺一念佛,念念覺念念佛,一念不覺就不是佛了,是眾生。我們有時候說糊塗,有時候又明白,人都是這樣子,但是我說的這個明白,不是究竟說的明白,有時候開智慧,開悟了,什麼叫開悟啊? 當你不明白的東西,人家給你解說明白了,喔! 原來是這麼回事,你開悟了。或者你自己想一個問題,一下子豁然貫通,哦! 原來是這樣子,那也就開悟了。等到你悟到究竟了,你才曉得沒有眾生,也沒有佛也沒有什麼利益,利益是對禍害說的,福是對著罪業說的,快樂是對著痛苦說的,根本也沒有快樂,也沒有苦。

「若有臨命終人,家中眷屬乃至一人,為是病人高聲念一佛名,是命終人除五無間罪,餘業報等悉得銷滅,是五無間罪雖至極重,動經億劫,了不得出,承斯臨命終時,他人為其稱念佛名,於是罪中亦漸銷滅,何況眾生自稱自念,獲福無量,滅無量罪!」

這幾句話是總結前面的經文。「是眾生」,是哪些眾生呢? 是聞到以上諸佛名號的眾生,不論他在生的時候,臨命終時死的時候,都能得到利益,再不墮惡道了。這個惡道指的是地獄、惡鬼、畜牲,就是做人,做人也不是一樣的,有些做了人,他很幸福的生活一輩子,有些做了人很苦,這個苦比惡道強,但是我們看看在這個社會上的人,真正愉快的,生活過得很好的還是少數的,多數人還是很苦。這個得大利的就是只能說他不墮三塗了,就是做了人也能比一般人好得多,生活的四種緣,就是衣食住行,得大利是包括這幾種。這裡只說聞到佛的名字,這是在事上講。要是依理上講,人跟佛的本體是一樣的,一個是迷,一個是悟,一切經都講性空,性空就是什麼也沒有,世間一切相,一切種種事物,這是緣起。

有人間我說:「釋迦牟尼佛夜睹明星開悟了,他得到什麼了? 悟到什麼了?」我認為他得到的就是性空緣起,因為我們眾生只知道在緣起上執著而不能性空,那麼就得不到這個功德,但是假佛的修正,假他的功德加被,我們也得到大利益了。我們經常說,業是不能相代的,既然是不能相代的,佛又怎麼能加持我們呢? 不是佛加持我們,是你自己加持自己,你能夠有個善的根緣,善的因,聞到這些佛的名號,這是你自己的善根。所以聞到這些佛名相結合了,相結合之後,就產生了一個不墮惡道的效果。

所以我們沒有遇到佛,這是事實,釋迦牟尼佛已經過了二千五百多年,但是我們能夠聞到法,就是他所說的話在人間,還有這個因緣也不可思議了,再往後就沒有了,連法的因緣也沒有了,這就在現世裡也有這些情況。我們說在大陸上出了幾間佛學院,准許你講,社會上不許你講,想和在這裡一樣租間房子就講佛經,是不許可的,這種集會絕對不許可,你事先得備案,得登記,不只是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回教,說祈禱集會不行的,除非他准許你。那幾處的寺院教堂,現在這個時候漸漸就斷了。你想聞到一尊佛的名號,還有講經說法的,這種情況很不容易了。在美國是自由的,沒有這個限制,但是講的人沒有了,聽的緣不具足也不可能了。地球上有這麼多洲,幾處是有佛法的呢? 很少的。

前天有位台灣的弟子打長途電話找我,因為他看見我們《占察善惡業報經》的錄音帶,他說他這幾十年經常想聽聽《地藏三經》,他是學地藏法門,簡直沒有這個緣,有緣就聚,沒緣就遇不到,這問題不大,我們聽的人感覺有什麼特殊的,這個幸福嗎? 聞到了有感到這個難遭難遇想嗎? 恐怕沒有,事實上確是如此。

所以「是眾生等」是有限定的,是能聞到以上這些佛菩薩名號的眾生,他才能得到大利,沒有聞到是得不到的,這是總結。

「若有臨終人」,有的人他的命盡了,這是指的正常死亡,他壽命該五十歲,或六十歲,或者七十歲,他壽命盡了,命終這是正常的死亡。至於在《藥師經》講的九種橫死就是不該死亡,本來不該壽命盡,機緣湊合,或者車撞死亡或者飛機失事,或街上流彈或搶劫,突然遭到生命的危難,像這種情形就不在我們所說的範圍了,這是在他臨命終的時候死亡的。善亡者能有這個機會給他,或者他家裡的眷屬,或者他親戚朋友,或者我們這些道友們,彼此都是佛教徒,道友們給他助念,乃至一人,最少有一個人在他身邊給這位害病要死的人念一聲,不是多,高聲給他念一佛名號,如果是多聲更好,在他耳根旁邊念,你念阿彌陀佛,念消災延壽藥師佛,念地藏王菩薩,前面親近過的這些佛都可以,寶勝如來,寶相如來都可以,隨便哪一個佛名。

這位命終人得到什麼好處呢? 除五無間罪。我們在前面講,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譭謗大乘、破四根本戒,這是犯了五無間罪,這種罪最重的。在臨終的時候聽到佛名號,這個罪業就消失了,聞一個佛名號就消失了,那麼其它的小罪,殺害眾生、吃葷乃至開飯館,總而言之,種種的業更不算什麼了,連五無間都消失得了,何況其它的業呢?都可以銷滅的。

我們經常說我們的業障重,其實我們的業障還不重,原因是什麼呢? 業障重了我們不會聞到這麼多名號,而且是在末法最嚴重的時候,這個世界災難重重的時候,正法像法都泯滅了,在這個時候我們還能聞到佛名號,還能夠修行,還能夠念經,那就說明了一定能成佛。

以前有一個故事,唐宋時代的這麼一個律師,大智法師,他發願不求生佛國度,他發願要常生娑婆世界,永遠在這個世界度眾生。他說有的佛國土是淨佛國土,像我們所處的這個地點是污穢的,他認為這是依眾生心來分別的,到了淨土法門,不能行六波羅蜜,只能修供養,到十方諸佛去供養,因此他不願意生淨佛國土,看見別人求生淨佛國土,他生起很輕微的謗毀,說了一些不贊成的話,後來他就害了一場大病。在他害大病的時候,神識就不那麼清楚了,他是有大善根的人,因為平日持戒宏法利生,所以在這個時候他產生覺悟說,勸人家不要生淨土,這是錯誤的,是犯罪的。他看智者大師所著的一部論叫〈十疑論〉,這部論上講,初發意的菩薩,就是才發心行菩薩道的人,你就不能離開善知識,也不能離開佛,就像才生下來的嬰兒不滿一歲,嬰兒不能離開娘,沒有娘護理他,他成長不起來,初發意的菩薩沒有佛沒有善知識護念你的話,你行不了菩薩道,未得無生法忍的人必須得佛菩薩善知識的護持,只有在淨土才能常不離佛,因此他就發願懺悔以前的罪。

在〈大智度論〉裡說,一個具足惑業的凡夫,我們大家都在內,也就是俱縛凡夫,被貪瞋癡慢疑,身邊戒禁邪纏縛住,讓你不得解脫。縱使有大悲心,就是有利益眾生的心,具足大悲心,願生惡世,發願生到罪惡世界來,要想成道,無有是處。〈大智度論〉說,一個俱縛的凡夫要想在五濁惡世成就道業是不可能的,縱然有大悲心沒有到無生法忍以前是不可能的。

我說這些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勸大家不論你自己的願力如何,多勸人家念佛,你要是一心不亂念阿彌陀佛更好,就是念這些佛名號,那些佛都帶你到極樂世界,文殊、普賢、觀音、地藏都會導引你生極樂世界,但是你必須有個願心,你不可以生輕慢心,不要一個貢高心,說我生不生極樂世界沒有什麼關係,我在這個世界就可以了,發這樣的大心可以不可以呢? 可以,但你必須不怕苦,在這個世界流浪受苦你就要受。

有些人很堅強的,我們要想有一點修行,有一點把握,你還是念佛生極樂世界之後,有了定力,有了智慧,得了無生法忍,再回到娑婆世界去度眾生,就不會墮到三塗,也不會受罪。這種例子很多,就像船本來漏了,是一條壞船,破了,你要用這條船再去度人家,你能度得了嗎?因為你的船本身漏了,恐怕連船都要沉了,你就是度人,也度得不徹底,而且要看當機眾,當機眾就是這個眾生是什麼樣根基就應當對他說什麼法,不能夠偏於一邊,也不能夠執著。像地藏王菩薩他最初發心到地獄度眾生,那是取苦的,但這是一種願力,像這一類的大心眾生,他是有定力的,我們一般人還是求生極樂世界,比較有把握。但在《華嚴經》,方等了義的大乘經典,他說這個世界就是淨土,娑婆世界就是華藏世界。所以就看對那一類的機,絕對不能執著。凡是佛說一切的法門,我們都應當學。

凡是學《地藏經》的,都先給我們一個保證,什麼保證呢?再不墮三塗了,凡是學過《地藏經》的,再不墮三惡道,因為經文每一品的內容都說你不墮三塗,因此,總起來說,學了《地藏經》,你再也不要怕下地獄,也不必去想地獄。《地藏經》所講的這些地獄,你現在就跟地獄已經沒有緣了,你沒有這個緣起,你這個緣起是什麼緣起呢?是隨性體空義的緣起。

最近薩迦仁波切在大覺寺開示,他前兩天也是講性空,就是按《心經》上的意思講,知道性空,必須要知道緣起,要是先知道性空就偏於空,偏於空了知見就容易落於斷滅,必須知道緣起,一切法都是因緣生的,因緣生的因緣滅,這種才能達到性空,性空緣起,緣起性空,這兩個是相互反過來講的。你明白這個理,你不執著有也不落斷見,也不落空見。不執著,你還要種善根,逐漸才能成佛。你要是落了斷空之見,不但成不了佛,還永遠下三塗讓你嘗嘗。現在我們空不了,我們一天身所受的,思想所想的,肉體現在所有的一切行為都在有當中,因為你沒有悟得緣起,連緣起的因緣你也不清楚,我們必須知道緣起,有個主要的緣起必須要知道,這個主要緣起是什麼呢? 是心體。沒有這個心體,別的因緣就促成不了。說是地獄,地獄也是緣起,因為你有那個業因,以後才有那個果,才有那個事實,因都沒有了,果當然也沒有了,那個緣生不出來了,這是附帶說的。現在我們還是多注重在有上,要善識因果。

「是五無間罪雖至極重,動經億劫,了不得出。」這裡先說一個事實,你犯了五無間罪,這種罪是極重的,墮了阿鼻地獄,永無出期,永無出期就是時間特長,等你出來又下生到人間之後又造業,到了人間,六根不全,遇到的善緣也不好,總是窮困,為了生活就造業,造完業又下去了,不曉得那個時間的善根成熟了,聞到佛名號才能把地獄的業減輕,才能消失。

前面這四句是說你造了五無間罪,這種罪是極重的,你要是墮入地獄,是像億劫那樣長的時間都出不來,不能脫離那個苦。假使說你能有這種善因緣,犯了五無間罪了,非下地獄不可,但是不固定的就起了變化,起了什麼變化?在你將死之前,別人在你耳根旁邊稱念佛名號,《地藏經》上沒有講到阿彌陀佛的名號,哪一尊佛名號都是一樣的,佛的功德都是一樣的,佛跟佛沒有地界之分,沒有美國、中國,進海關得要手續、要證件,佛跟佛的世界上沒有這種制度,你到極樂世界去就要一個證件,什麼證件? 你是念佛來的,你念到一心不亂了,這個就要念了,不然你也去不了。五無間罪就因為這麼一聲佛名號,稱念佛名,這個罪就漸銷了,這是別人給你念的,何況眾生自稱自念呢? 何況你自己念,我們現在都是自己念,能夠獲無量福,滅無量罪。

所謂感應,感就是你求,應就是你得到了,是不是罪業消了呢? 如果這個病是因為罪業而有的病,當然會銷了。如果你每日念經做日課,不論什麼病,你爬也要念,就算是爬不起了,不能照念,在心裡也要念,不能念全的,我念少部分,少部分也不能念了,念地藏王菩薩就行了,念地藏菩薩也等於念全經了,我說你會得到加持的。

學佛信佛不是為了解決問題,那信佛做什麼呢?就是為解決問題。但是為什麼我們求的得不到?因為你不曉得這裡面錯綜複雜的因果;假使你一求就得到了,這裡頭還有別的,還有比這更倒霉的事。本來你受個小罪就過去了,你不想受這個小罪,大罪或者來了,我們現在窮,求發財,我說等你一發財,命也沒有了;因為你沒有,你想求得,想求得的不行,我是用我自己的事實證明。要是有病,你克服一下,堅持一下,會有轉化的。就說癌癥不能治了,已經開過兩次刀了,醫生說:「你不開也是死,開也是死,我也治不了!」那麼他念觀世音菩薩,會念好的,有人念《地藏經》也有念好了,這種信力的關係非常大。

一切世間法、出世間法就是緣起,緣起就是因為你的心,因為過去多生宿業的業,那個因緣的緣起成熟了,你有一種小力量轉變不過來,除非自己的心猛利,為什麼說臨終時候念比你修行一百年的功力都大? 不信的人到臨終時人家給他念為什麼效果那麼大呢? 我們大家想一想,人到死的時候,我們誰也沒有死過,死的時候有很多痛苦,兩方面拉扯,沒一個人想死的。

另外到了那時候,那個痛苦的壓力、苦難的壓力比任何都大,他正想要求一位救護者保護他,如果你一念佛,他認為這就是他的救護者,他就完全繫念到這上面,什麼痛苦都不管了,在這個時候他臨命終了,這個期間沒有造業,在聽到你給他念佛,這個時候他一心想著佛號了,其它都不顧了,在這期間沒有夾雜別的念頭最容易至心了。那個時候他就一心了,觀想的心力很大。

就像我們睡覺做夢,如果你念佛,念菩薩聖號念得靈了,在做夢中你碰到危險事,只要一念,或者念觀世音菩薩或地藏王菩薩,你一念,馬上醒來,不會再繼續做夢,一念就醒。我試驗過好多次,到那個境界相來以前,你念確是好的。或者你做夢,夢到自己要死了,或者夢到你的仇人拿把手槍對著你,要打你,你要死了,或者做夢夢到害重病,沒有辦法活不了,或者做夢走到一座山的懸崖,一下掉下去了。在這個時間,念佛號,念菩薩聖號,一念馬上醒,那個夢也是業,那一念把那個業轉化了。但是到了那個時候忘了,好多人都是嚇醒的,很多人不是念佛念醒的,念醒的少,你說他假的,假的醒了身上都出汗,有很多人醒了之後驚恐的出汗,做惡夢醒了之後,你摸摸自己的心口,跳得不得了,你說是假是真?稱念佛名號滅罪是根據這個樣子體會。

一個人要把握自己的知見,把握一個自己的信仰是很難的,我們雖然是聽到《地藏經》教我們很多的方便,可以免難免罪的方法,我們還要時時警惕,因為我們信仰。還有我們做的都不是不變的,因為我們沒有紮根,隨著外頭客觀的環境,我們會起變化的,一變化好事就變成壞事,這要特別注意,這是鼓勵我們。

假使說你造的罪惡很大,你不要顧慮,只要臨命終時有人給你助念,你的罪就消失了,有沒這樣的人呢? 不要緊,我享受一天算一天,等我臨命終時,誰給我助念就好,怕你到臨命終時沒有助念的,往往是出乎你意料之外。你在旅途之中,或者在什麼地方,一個道友也沒有,一個眷屬也沒有,你突然死亡了,跟前什麼也沒有,什麼名號也聽不到,這就靠你生前自己的準備,不要說等到那個時候,要是等到那個時候,恐怕要錯過了。

因為這是地藏王菩薩向釋迦牟尼佛說末法眾生罪惡很大,我有一個特殊法門讓他們稱佛名號,這一品就是地藏王菩薩特別加持的,這一品的修行方法就是稱佛名號,念阿彌陀佛也是一樣的,念阿彌陀佛一佛的名字也就是念千百萬聲諸佛的名字,包括我們前面這十佛名字也都在內了,一心念一佛名字,專心一意的,假你自己種的因,等你臨命終時自然有人幫助你念阿彌陀佛。因為這兩者是相合的,如果你現在一邊造罪,等到臨命終時,別人想到你跟前念佛恐怕都到不了,因為你的業把客觀環境都改變了。




校量佈施功德緣品 第十

下面是第十品,〈校量佈施功德緣品〉。緣者就是助成的意思,是講用佈施的力量來成就我們的功德。我們要想成佛就必須行菩薩道,行菩薩道就得行六度萬行,六度以佈施為首,布什麼呢?佈施慳貪,度我們的貪心,這一品就是來比較一下。校就是考的意思,考量一下,考核一下,考核這個功德。人家供養一塊錢,你供養十塊錢,人家得到功德了,你卻沒有得到功德,原因是什麼呢?你的心是輕心、慢心、驕傲心,或自滿心,所以你拿了十塊錢給人家功德很小,人家拿一塊錢給的功德比你大千萬倍。

我們經常講佈施,佈施有幾種? 一般有財施、法施、無畏施,以金錢物質幫助別人,屬於錢財之類的,這叫財施,我們給人說法,講道理,說佛的教導給人家聽,讓人家脫離苦難,這叫法施。別人有恐懼了,我們給他安慰,給他壯膽,減少他後顧之憂,讓他不要害怕,這是無畏施。觀世音菩薩就是給眾生無畏施的多,你念觀世音菩薩心裡就不害怕,要是走夜路,聽到響聲你會害怕,念觀世音菩薩,心就穩住了,不怕了。大家都念過〈普門品〉,一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危難就消除了,這是第三種的施,無畏施。

還有兩種田,什麼田呢? 就是敬田,悲田。如果把財物施給眾生,這叫田,大家悲心憐憫他很痛苦,你給他錢使他生活好,他就不痛苦了,這叫悲田。敬田,供養自己的父母,供養自己的師長,在家的師長也算在內,生起恭敬心,這叫敬田。雖然也是佈施的一種,但這種佈施有些不同,必須有供養心。

這裡有很多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釋迦牟尼佛拿他的身體佈施老虎,也屬於財施,老虎餓得張不開嘴,他拿他的肉身來供養老虎,還有割肉給鷹吃;投身飼虎,割肉餵鷹,這都是釋迦牟尼佛在因地當中的事。也有犧牲自己的生命救度別人的,如果自己犧牲了,能夠救度好多人,他們可以愉快一點,那就犧牲自己的生命,這也是一種佈施。

如果是你在觀想,說這個身體本來是假的,我利用這個身體來供養佛,例如出家人用燃身臂、燃手指頭供佛,佛要你的手指頭做什麼?你燒了,佛得到什麼? 拿這個供佛是什麼意思呢?我們講性空,把身體看成是色蘊,色蘊是空的,如果不痛,你觀想著空了,或者是你在燒的過程中像燒別的東西一樣的,你的肉體沒有了。就是這個道理,欲以此來供佛,這是供你自己的心佛。

佈施的意義太多了,在每部經每個論都會講,六度之首,四攝之先。四攝法,佈施、利行、愛語、同事,以佈施為首,六度萬行,也是以佈施為首,這說明了舍很難。若說我沒有東西給人家,看見眾生在那裡很苦,但我自己也很苦,這時你有大悲心就可以了,這叫法施,以法佈施,心裡憐憫他同情他,有這麼一念心,功德無量。例如說我內心掙扎了很久,勉強掏出十塊錢給他,這種輕心慢心的福德是很小的,這是這一品的意義。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承佛威神,從座而起,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觀業道眾生校量佈施有輕有重,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是事云何? 唯願世尊為我說之。」

這是啟請,地藏王菩薩說完稱佛名號的法門之後,他又說一種方便,但是這種方便是請佛說,不是地藏菩薩說。他說:「我對於南閻浮提眾生,佈施的功德很不理解,同樣都是供養十塊錢,有的一生受福就完了,有的十生百生千生福利受的無窮無盡,這是什麼原因?」請佛給他答覆。為什麼說承佛力呢?凡是在會中請法利益大眾的,都是承佛的神力,沒有佛的神力,我是不會想起來問的,就是這個意思。

每位菩薩請法的時候,發起的因緣都如是,因此就從自己的座位起來,請法就是右膝著地,這叫胡跪,胡跪者就是跪一條腿。胡是互相的互解,互相交換的意思,或者一條腿跪久了,跪到疲勞了,左腿疲勞了再換右腿,互相交換的意思,胡跪是請法的意思。請佛說佈施的功德,為什麼有這麼多差別? 行完了禮,就是表白,「白佛言」,就向佛說:「世尊,我觀業道眾生」,業道是包括善業惡業,但是我們現在說這個業道是善業,善業這條道路怎麼走? 我看見行善業的這些眾生,他們的功德不一樣,校量就是分析、比較一下,為什麼不同呢? 一樣的事情為什麼有輕有重? 為什麼有的受福受得多? 為什麼有的受報得少? 就是這樣的意思,這是地藏王菩薩有疑惑,請佛給他說。這是剛請佛,佛還沒有開始說法。

我們先講個故事,在藏經中,有一個印度人,撿了一朵花,花是金黃色的,很莊嚴。他想先插到他腦殼上莊嚴一下,後來一想這個腦殼是無常的,他要是死了,狗吃了,狐狸吃了,其他什麼動物吃了都不一定,他不配戴這朵花,就沒有把這朵花放到他腦殼上。用手捧著到寺廟裡來了,他看見釋迦牟尼佛像,很莊嚴,他就念佛,因為念佛的功德,他身上頓時發熱,每個毛孔都張開了。供花的時候,他想,佛是大慈大悲的,佛是智慧的,佛是福慧兩足尊的,佛一定能加持我,他是以這樣誠心供養花。供養完了,他說:「我供養花究竟有好大功德呢?」心裡衡量供養這朵花的功德,他自己不知道,就找一位比丘問,他說:「大德啊,我剛才以這樣一個心情,我身上有這麼一個反應,以這麼一朵花供養佛,功德有好大呢? 我將來要得好大的果報?」這位比丘說:「我剛出家受戒不久,只知道離世間的痛苦,其它的我不知道,我沒有道德也沒有讀過經,也沒有讀過書,你問我這個,我沒法答覆你,你找一個讀經的法師去請問他,看你這朵花供了之後,有好大的福德?」他又找到一位讀經的法師,這位讀經的法師說:「你供這朵花好大的功德我不知道,我也沒有神通,我只是讀經,我自己求福德,供花的功德,經上說是有的。你這枝花供的功德多大我不知道,你去問坐禪的阿羅漢,他有神通,他是證阿羅漢果的。」這時佛涅槃之後還沒有很久,證了阿羅漢果的道人還很多。於是供花的人就去問證得六通的阿羅漢了。他問大德:「你已經得了阿羅漢果,你知道我供花有好大利益?」

這位羅漢就入定觀察了。觀察完了,他說:「我看到你供養這朵花,你身體的報身舍了之後受天上的福,一生至千萬億世,這是一大劫。從一大劫到八萬大劫,你的福還沒有完,以後的我就不知道了。」因為羅漢的神通只到八萬大劫,再上去他不知道了,圍著湊熱鬧的人就問阿羅漢說:「你老人家有神通,你答覆不出來,就到天上去問彌勒菩薩吧!」於是這位阿羅漢一入定,他的靈魂神識就到兜率天去問彌勒菩薩了,彌勒菩薩說:「這人只受世福,果報還沒有盡,這種事唯佛與佛乃能究竟,一切補處菩薩都不能究竟,你等我下去成了佛之後,再來跟你說。」

這是說他以這樣心情供養一朵花,彌勒菩薩都說不盡他的福德,供養一朵花就有這樣的功德。佈施的功德還得隨你的心,物質的多少在我們世俗的眼中是有關係的,在聖境的眼中就不在乎了。這段故事是說,大家在供養佈施的時候,不但給他物質上的供養,還要法供養,願他不貪著世間的福德智慧,願他將來一定能成佛,那你這個功德就沒有辦法說了,惟佛與佛乃能究竟。

「爾時,佛告地藏菩薩:吾今於忉利天宮一切眾會,說閻浮提佈施校量功德輕重,汝當諦聽,吾為汝說。地藏白佛言:我疑是事,願樂欲聞。」

因為地藏王菩薩請佛辨別校量佈施的功德,佛就答他說,我今天在忉利天宮給一切參加地藏法會的人,說一說閻浮提世界佈施功德,考核一下,為什麼功德有輕有重?「汝當諦聽」,你應當如實的諦聽,我來給你說,你應當如是的聽,我如是的說。「地藏自言我疑是事,願樂欲聞。」我請佛說,就是我懷疑這件事情,我很高興聽,很願意聽,以下佛就告訴他。

「佛告地藏菩薩:南閻浮提有諸國王、宰輔、大臣、大長者、大剎利、大婆羅門等。」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知道這些人都是有地位的,有才識的,有權力的,是能施的人。要校量佈施,先說能佈施的是哪些人,如果這些人佈施,以他的尊敬心、慈悲心,對於貧窮的,六根不具的,他能親自跟他軟言慰諭,很慈悲很祥和的安慰他,佈施的功德就很大,一生受福,百生受福,乃至死了之後做國王。如果是丟個錢不屑的給他,這樣的話,這個福德很小。我們要是拿他當作父母般恭恭敬敬的遞上,完了跟他說幾句柔軟語,如果再勸他:「你今生受苦難是因為沒有信佛,你應當念佛名號。」雖然他有業障障住了不會相信,但是這個音聲歷了他的耳根,善根就種下了。

我們前面說過了,他聞到這個聲音,一歷耳根,他的功德就得了那麼多。我們見到人家,不管他信不信,你念聲佛,譬如坐車、坐大巴士或坐飛機的時候,你念一聲佛號,或者發願說,我將來當了法師,你們都做我的弟子,我都度你們成佛。你認為這沒有什麼,你可是結了大緣了。你想你一生該坐好多次輪船,該坐好多次飛機,遇到人多的時候,特別是到飛機場,在等機的時候,人來人往多的很,你就發願,也不用管人家懂不懂,反正你盡你的心,功德不可思議,這是我們肉眼、肉身、肉耳不能知道的。

「若遇最下貧窮,乃至癃殘瘖啞,聾癡無目,如是種種不完具者。」

六根不全,所以就慈悲收攝他、憐憫他,他生下來就六根不全,這些人都是從三惡道中出來的。佛前面說能佈施的人,就是國王、大臣、宰相、大富長者、婆羅門。受施的人,也就是領受別人佈施、施舍的人都是哪一類呢?「若遇最下貧賤,乃至癃殘瘖啞,聾癡無目,如是種種不完具者。」這以下就是講悲田。

現在先講悲田,田就是土地,田有生長的功能,我們種下的糧食它要生長,種下的菜黍它要生長,田地的作用就是生長,現在我們想求福,這個田就是生福的田。悲田,悲是大悲心的悲。佈施、施舍的時候,你要有大悲心。一般人都是憐憫心,唉呀,好可憐,這句話有人愛說,或者看到誰受痛苦,你產生一種同情心,認為他很可憐,怎麼辦呢?可憐還是可憐,也不能拔除人家的痛苦。

悲田是解決別人的痛苦,你只能拔除他的痛苦不行,還得給他一種快樂,就是慈,你要給他快樂,使他心裡愉愉快快的,雖然是窮,窮的很愉快,雖窮就不窮了。若是貪得無厭,即使成為億萬富翁,還是很窮,還帶了很多的障。我今天看報上說,在美國有位很著名的富人,但他欠了五十億美元的帳,如果向他要債,他是還不起的,富不富就是建立在心上。

《地藏經》全是講緣起的,從一開始就是善惡因果,遇佛的殊勝因緣,都是緣起,凡是緣起法都是無自性。大家學佛的時候,一定要懂得性空緣起,緣起性空,一切無障礙,說大乘也通,說小乘也通,說念佛也通,說坐禪、修密都可以,無論顯密禪淨五教四教,隨便哪一法,都不能離開性空緣起。你必須得懂得這種道理,你的大悲心生起了,生起了之後不落愛見大悲,不從情感上出發,而是從理性上這樣做,因為這個是順清淨的那個部分,順空性,這是根本的。

所以在緣起法之中講佈施,你就得校量考核一下,怎麼樣做才能合適,才能順真,我們不是想功德嗎? 怎樣做功德才大,你不是想福德嗎? 你怎樣做才能有福德。同是一件事情,如果你的迴向用心,用的小,功德不大,供養一朵花,供養一枝香,這個福德可能是無窮無盡的。因此,現在地藏王菩薩所問的問題關係很大,畢竟我們不是很富有的,反正生活有飯吃,有衣服穿,有房子住,沒有到大富大貴的地步。我們要種福田,知道這種因緣怎樣種法呢? 最尊貴的人要是遇到最下賤的人,他應當怎樣佈施才有福德? 依佛跟地藏王菩薩所說的方法,這樣去做,你的福德很大。佛說這些有權有勢有財富的人要是遇到最貧窮的人,該怎麼做。光貧窮還不算,還有病癃,癃閉。閉者不通,以前我沒有聽說過這種病,後來在勞改時走了很多醫院,送很多奇奇怪怪的病人去,這種病還多得很,在醫院裡單有一科大小便不通,解不下來,叫便秘科,這就是癃,這是一種解釋。另外一種癃是老了,老態龍鍾,也就是駝背,後頭鼓出一塊來那叫隆,隆起的隆,這些都是一種病態。殘,是六根不全,瞎子、禿子、跛子、瘸子都屬於殘。瘖啞,發不出音聲來就是啞巴。聾,耳朵聾了,聽不見了,耳根壞了。癡,就是精神病,變成白癡的。無目,就是瞎子。如是種種,除了貧窮,而且還有病。

當你佈施的時候,如果碰到這些人了,你要生起大慈悲心,特別是學佛的弟子,不是給他幾個錢的問題,錢只解決一頓飯,你也供不起他,你能把他請回家供養起來嗎?決不會的,你僅僅施給他幾個錢,施舍錢只能解決一時的問題。你能怎麼辦呢?應當在財施當中加上法施,給他說法。為什麼現在這麼可憐,這麼造罪,是因為你過去做的不好,你要給他念點佛號,教他念,雖然他可能不會相信的。但是讓他耳根能聞到地藏王菩薩的聖號。要是在四大名山,在五台山念文殊菩薩,在九華山念地藏王菩薩,在峨嵋山念普賢菩薩,在普陀山念觀世音菩薩,他也跟著你念,在財施當中加上法施,解決他永久的問題。他念了以後再不受窮,這是講世間相,他自己本身是很尊貴的,又有地位又有錢,對於很卑下的人,能以慈悲心、平等心對他產生尊貴心不輕視他,親手佈施給他,乃至於用好言語安慰他,還給他說法。

「是大國王等欲佈施時,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親手徧佈施,或使人施,軟言慰諭,是國王等所獲福利,如佈施百恆河沙佛功德之利。」

前面是受施的人,這裡是能施的人。能施的人用大慈悲心產生一種殊勝感,因為他就是你的善知識,成就你的菩薩道,成就你的福德智慧。要是沒有這種對像,你的福德智慧修不成,涵義就是這樣,你要做如是觀。假使說你對他有慈悲心,還能軟言蔚諭的,用這種態度來佈施他,那就是平等。這種佈施徧一切處,遍於法界,雖然你的對像是一個人或是幾個人,但你的平等心遍於法界,所以才說這個功德比佈施一百恆河沙那些佛的功德都大,什麼原因呢? 因為你的心量超過供養一百恆河沙諸佛的客觀現實境界,這個是理,理能成事。

我為什麼要講性空緣起,因為性空故而成就一切法,因此功德才大,一切有都建立在空上,《金剛經》說一切的賢聖都以無為法而有差別,但這裡是在有為法上顯的差別。例如我們看到大悲心的菩薩,他見到眾生的痛苦,就如同身受,他就發願代眾生苦,他說這個痛苦加到我身上好了,我願意替眾生受苦,願他們享樂,這是普賢十大願王最後的迴向願,所以有智慧的人佈施跟沒有智慧的人佈施是不一樣。

《優婆塞戒經》裡有這麼一段故事,有一位菩薩得了一團飯,如果自己吃了可以保命,如果自己不吃舍給別人,讓別人保命,自己寧可死,這種未來的福德是不可思議的。因為菩薩不求福德,不求來世的果報,求一切眾生都成佛,他是這種的心量,把這種福德回到性空緣起,把緣起回到性空,還要證得了佛性,這種功德不可思議的。

既然是這樣,還得回來說世間相,知道慳貪沒有好處,我們就練習行佈施。因為我們的舍心不大,就像中國的老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總是替自己打算多,為別人打算少,如果把這個變化一下,替別人打算的多,為自己打算的少,你當生就是菩薩;如果你能念念就這樣做,你念念就是菩薩;你能有十念這樣做,就是十念的菩薩;一百念是一百念的菩薩,一生都這樣做,你一生就是菩薩,來生不去三惡道了,生生世世都順著佛性走,很快就成佛,要經常這樣觀想。

佈施的物質是有限的,隨便你佈施好多也是有限量,但是內在的心量是無限的,一束花,一枝香,用我們的心力把他觀想成無限量,這就超過我們現在講的這個境界了,像《增一阿含經》、《優婆塞經》、《十善業道經》,這只是按人天因果,求福德,得到的是不受窮,來生富有,這是人天的因果。我現在講的是讓大家擴大心量,徧滿法界都是成佛的因果,現在我們就用那一分錢,供養給人家佈施給人家,這就是成佛的因,就是種子,我希望大家這樣來佈施,這種佈施就是調心。

「何以故?」

什麼原因?這是徵啟的意思。

「緣是國王等,於是最貧賤輩及不完具者發大慈心,是故福利有如此報,百千生中常得七寶具足,何況衣食受用。」

這是重複前面的經文,「發大慈心」,發了一個大慈悲心,除了物質的佈施,另外要佈施歡喜,那個受施者一看到國王對我這樣子,他起碼高興好多天,給他錢,他還不大高興。假使說,兩歲的小孩,警察跟他握握手,他回來迫不及待的跟媽媽說:「今天警察跟我握手了!」拿這個做例子,警察有什麼了不起,可是在孩子心目中,警察很威風,警察都跟他握手了,他就很高興。假使說國王去佈施一個窮要飯的,還親自給他,你說那個要飯的該高興好多天! 到處碰見要飯的就說:「今天國王親自給我的!」很多人誰給他寫封信,當權者或者接見他一次,他會經常的吹噓,跟他握握手更了不得了,再請他吃頓飯,可能不知道自己姓什麼了。為什麼這樣呢? 眾生心,行菩薩道的人要體會眾生心,所以地位愈高,你愈卑下,愈能跟他平等。

我們該知道平等的力量有好大,體會到他的心,那個心力能使他連生命都不顧,佛教導我們,生命是緣起的,你不要把它看得太重,這個沒有了,下面還會來,這個房子不好還可以找一個好房子,再搬家會比這個還好。

所以你佈施普通的一個窮要飯的人,用這樣態度來對待他佈施他,你的果報就像佈施百恆河沙的功德一樣的,因為這樣的佈施使你未來的果報常得七寶具足,何況是衣食豐足。

所以有智慧的人才能這樣佈施,沒有智慧的人、愚癡的人,他的佈施就差勁了,果報也差勁了。

「復次,地藏!若未來世有諸國王至婆羅門等,遇佛塔寺,或佛形像,乃至菩薩、聲聞、辟支佛像,躬自營辦供養佈施,是國王等當得三劫為帝釋身,受勝妙樂。若能以此佈施福利迴向法界,是大國王等於十劫中,常為大梵天王。」

迴向,回是回轉來,向是趣向,我把我做的這個功德回轉來,把它趣向一個什麼地方,這是迴向。我做這個福德,利益人了,甚至舍生命讓別人活著,自己不活,這個功德不小,也不太大。如果你把它迴向了,一轉眼,這個福德就大了,迴向給法界;法界,是無界限的,法是心,心沒有限界,迴向法界就是用你的心量迴向所有的一切,徧一切時一切人,這迴向功德就不可思議了。還有你迴向十道、二十道都沒有關係,念完經先迴向我的六親眷屬,以此誦經的功德迴向我的六親眷屬,乃至於跟我認識的人都得到幸福。另外把誦經的功德,再迴向法界眾生,或者是有人求你,希望你給他迴向,你又迴向給他,這叫輾轉迴向,無窮無盡的迴向,這個功德愈來愈大,就像我們北方所講的滾雪球,愈滾愈大。

你最初念經的功德,假如這個迴向的功德迴向的很大,能夠產生很大的效果。把這個佈施福德所得的利益迴向給法界一切眾生,這個佈施的國王能得的果報是什麼呢? 十劫生生世世做大梵天王。大梵天王的壽命跟我們人間的壽命差太遠了,大梵天王的壽命是六十劫,他死了,死了又生,生了又做大梵天王。大梵天王還是有壽命的,他壽命有盡的時候,天福盡了又受生,受生又生到大梵天王十劫,生生世世為大梵天王。

以這個迴向的功德能得到這麼多的報償,這個報償還沒有完,為什麼呢? 歷來每尊佛成道之後,最初的請法者都是大梵天王,而且他請的是大乘法,在十大劫當中他會見過好多佛,他聞了法還成不了道嗎? 決定成佛。就是以這個佈施,加上他的態度、迴向,他所得的福德就是這麼一個福德,這是智者的佈施。

翻過來就是不智者,就是愚癡。像我們供養三寶也好,或者幫助道友也好,特別是助念的念佛,那不是物質的佈施,而是法佈施,但是你應當把助念的功德迴向給大家,迴向給一切眾生,不要單給助念的那一個人,迴向一個人功德很小,只局限在他一個人身上,如果你迴向法界,那就無窮無盡了。今天在這個時辰死的人,我都給他助念了,以我的心力、以我念佛的佛力,把他們都送到極樂世界,這個功德就大了,我們平常講修行,只要能照這樣修行就是普賢行了,會很快成佛的。

「復次,地藏! 若未來世有諸國王至波羅門等,遇先佛塔廟或至經像,毀壞破落,乃能發心修補。」

前面講的是世間,對待病苦窮人的功德,講的是悲田。現在這是敬田,假使說未來世的這些國王,乃至於婆羅門、宰輔大臣等,遇到過去佛的塔,廟就是寺院,或者是經書;「毀壞破落」,你看見那廟、佛像、廟裡塑的像,牆壁有毀壞的,或者經書有毀壞,殘缺不全,你發心修補,這個功德跟前面那個佈施窮人的功德就不一樣了。或者是自己發心修補,補經補像,這裡說的是舊的不是新造的,不是你自己去造一尊像,塑一尊像。先佛是過去的佛,釋迦牟尼佛也算先佛,但就我們這個末法時候而言,釋迦牟尼佛還是我們的教主;毗婆尸佛、拘留孫佛,就屬於先佛,過去佛。我們廟上不是有三聖像嗎? 有的彌陀殿供養彌陀佛,有的是藥師佛,有的是五十三佛,有的是三十五佛,你看見這些像壞了,你把它補一補,經書跟佛像千萬不要燒。

那天有位道友向我說,像香上面的包裝,有些宣傳的包裝紙都有觀世音菩薩像,他問這怎麼擺? 把它燒了可以嗎?我說:「你還是把它拿下來或者貼補貼補,把它收起來保存,萬一到末法時候,大家看不到佛像又猛然間撿到,翻出來見到佛像,他也種了功德。」

以前在北京的時候,我有好多經書,都是從舊書攤買回來的,有些是絕版書,沒有了,像《華嚴三昧章》這部經書在藏經裡沒有了,楊仁山老居士,托他的日本友人,在日本找也找不到,他托了好多人,遍世界找,後來有一個日本人到朝鮮旅遊,在朝鮮的舊書攤上看見這本書了,把它請回來。我在大陸上講過《華嚴三昧章》,也印了很多。你別只看這個時候,說不定什麼時候,因緣成熟就發現了。

所以修補經典,裝理佛像的功德是不可思議的,比起佈施的功德大多了。這一品就是校量佈施功德,如果有人這樣做了,他的功德不可思議,這是說自己,自己修補,盡自己的力量。這裡也不是說裝修的很好,因為佛像脫落了,你拿點泥巴,或者拿黃紙把它這麼沾上,不要露出木頭來,這也算是。你買不起金子,你如果另外拿黃紙把它貼上,都算貼補裝理佛像,當然一個人的力量還是很小。

「是國王等,或自營辦,或勸他人。」

或者是自己去做,自己經營辦理這件事或者勸別人去做。

「乃至百千人等佈施結緣,是國王等百千生中常為轉輪王身,如是他人同佈施者,百千生中常為小國王身。」

這是敘說自己做或者找人家做,他所感的果報,就是百千生中常做國王,常做轉輪王,其它跟他共同讚助做的人,就轉為小國王。我剛才講那個是用那個方法迴向,如果這個你也迴向,不要去做國王,做國王如果治不好,反倒造罪了。最好迴向佛道迴向成佛,不要希求國王的果報。我們現在念經讀誦聞法,都迴向成佛,其它都是次要的。成了佛還是要度眾生,使一切眾生都不受苦,都脫離厄難,讓一切眾生都能夠明瞭緣起性空。

「更能於塔廟前,發迴向心,如是國王乃及諸人盡成佛道,以此果報無量無邊。」

前面是佈施窮人的福報迴向,這裡是裝理經典,乃至於修補佛像。你要是塑佛像或者請尊地藏像、請尊釋迦牟尼像,或者請一部經,印多少部經,功德就更大了,這是就最淺的說。像我們大家共同印了一千部《地藏經》,大家都有份,我們共同的把這個功德迴向給法界一切眾生,願法界一切眾生都能成佛道,那麼這個果報是無量無邊。其實你做一點小事都可以這樣迴向,現在做的世間事業可以不可以迴向呢? 可以迴向,也跟修補佛像一樣的,就看你怎樣用心。開飯館業,你就迴向,讓一切眾生都得吃,永遠沒有餓鬼,沒有三惡道,你是供養一切眾生。你是學建築的,願一切眾生都住宮殿式的樓房,人人都住在那個樓房。

也有人間我說:「我發願能成嗎? 我發了願了,他們就都有得吃了?」我說:「地藏王菩薩發願讓地獄永遠空著,地獄能空嗎?」釋迦牟尼佛發願,把這個世界眾生都度盡,結果他還得囑託地藏王菩薩,囑託彌勒佛,見一位菩薩囑託一位菩薩,度不盡的。這是他發的願心,我說你要是這樣比較,你就是局限了。這不是空話,一點也不空,造業也是空的事情,你為什麼要造業呢? 一樣的用心為什麼要往那方面用心? 為什麼不往這方面用心呢? 是你成佛的願力,當然還是能達到的,這就是發願成佛。

「復次,地藏! 未來世中有諸國王及婆羅門等,見諸老病及生產婦女,若一念間,具大慈心,佈施醫藥、飲食、臥具,使令安樂,如是福利最不思議,一百劫中常為淨居天主,二百劫中常為六欲天主,畢竟成佛,永不墮惡道,乃至百千生中,耳不聞苦聲。」

究竟了義是不容易的事,所以佛又拿世間的功德來比,因為《地藏經》多數還是屬於世間的,還是講佈施。

未來的時候,有諸國王及婆羅門看見老人、病人、生產婦女等苦難重的人,佈施他們,使他們安樂。我們一般人沒有什麼苦痛,向道心就差了。飢寒起道心,過去的人說飢寒起盜是指盜賊的盜,我們說飢寒起道心是指修道。有苦難時,飢寒逼迫時才會想修道,病是八苦的一種,有錢也買不到。老本身就是苦,誰也幫不上忙,眼睛看不見了,耳朵聽不見了,雖然現在有助聽器,有眼鏡,總是麻煩的多,老跟病總是連著的,一老了病就多了。另外,婦女無論怎麼樣,產前產後是痛苦的,是痛苦之中最強烈的痛苦。一個能佈施的人應當找這些對像來施舍,對於有病的人施給他醫藥,照顧老年人讓他安全,飲食臥具,使這些病苦的人能得到安穩能得到快樂,這些苦我們大概都能體會得到。

國王大臣他一念之間具足慈悲,施舍給這些人醫藥、飲食、臥具,使他們安樂,以這一念的慈心都很不思議的,會得到什麼果呢?「一百劫中常為淨居天主,二百劫中常為六欲天王」,淨居天是五淨居天,過去叫五不還天,是三果聖人住的地方。他不能當了淨居天王完了又退回來當六欲天王,應該先當六欲天王而後上生到淨居天王,最後從淨居天王直至成佛。六欲天是享受五欲境界的。

這個裡頭所說的「二百劫常為六欲天主」,怎麼講呢?我的解釋就是一百次,生一次做了淨居天王了又生一次,生了一次又生一次,生一百次就是說他要享受一百次,一百萬個六千大劫,經過一百次的大劫,這個福享盡了,又到六欲天中再享受六欲天的福,他經過這麼長的時間,他還是要修行,最後直至成佛永不墮惡道,百千生都聞不到苦聲。

以什麼功德得到這樣呢?就是對於老病生產婦女,一念的大慈悲心就能感到這樣的果。以因證果來說,這個因是太便宜了,但是就這麼便宜的事情,我們做過幾回呢?過去沒有做過,因為現在我們在這裡當人,要是做過的,你現在在淨居天,或也在六欲天,不會在人間了,如果你發菩提心行菩薩道,那是另一回事了。假使以因感果的說,過去沒有做過,現在可以做了。或說我自己的物質基礎沒有那麼雄厚,可以用你的心佈施,歡喜心,供養心,看見老人病了,生起一個大慈悲心,你就發願了。見著他,你給他念兩聲佛號都好的,把念佛號念經的功德迴向給他,讓他離苦得樂。

種種的方法,個人的用心不同,經常用這個心,你就是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覺心,沒有覺悟的心,大慈大悲的心是生不起來。你看著別人苦,苦還沒有到我身上,或是伊拉克在中東準備戰爭還沒有打,你心裡想,他打起來跟我也沒有關係,也影響不到我身上,你若是這個心,那確實影響不到你,跟你毫不相干,但是你若發菩薩心,說在這法界之內,希望他的人民別受到痛苦,我沒有其它的力量,只能念經給他們迴向,希望他們減少痛苦減少災害,水災風災,只要你聞到災害,就發願讓他免除災害。那就不只一百劫常居淨居天了,一千劫一萬劫都可以,若是生起貪瞋癡心,你就下地獄,雖然你也不會想下地獄,但是你做的事就是受惡報的事,不能不受惡報。

平常的心情不會那麼想,也沒有人跟你說要這樣想,現在有機會聞法了,多生累劫善根成熟,知道這種方法,我們為什麼不用呢?就應當時時如是想。就算自己經濟上有困難也別只想你自己,這個世界上經濟有困難的人太多了,馬上就想到世界上這些人所受的痛苦,因此,雖然經濟上有困難,我還是有飯吃,還沒有睡到大街上。

有人問我寂寞嗎? 我說不寂寞,我心裡忙不完。一天想的事很多,別打自己的主意,要打一切眾生的主意,一切眾生包括了螞蟻、乳鴿,反正一切飛禽走獸,全算在內,大大小小的,這才算是一切的眾生。我們僅就人類想,你想一想眾生的痛苦,所得的果報就能永遠不墮惡道,乃至百千生中耳不聞苦聲,以因酬果,這個果是酬答的很多,這個酬答是酬答那一念菩提心,只要一念具大慈悲心,並沒有說要有一定的數量,你必須佈施多少的醫藥才算,多少的衣服、飯食、臥具才算,不用計較數量,多少都可以,只要有這一念的大慈悲心,就可以感得無邊的果報。

「復次,地藏!若未來世中有諸國王及婆羅門等,能作如是佈施,獲福無量,更能迴向,不問多少,畢竟成佛,何況釋、梵、轉輪之報!」

這段經文完全講迴向,要迴向才能有這個果報,要迴向才能成佛,不論你佈施的物質有多少,你的菩提心念念相續,畢竟成佛。因為你這個種子是成佛的種子,這個因是成佛的因,也就是大慈悲心,不是小慈悲心,小慈悲心就是只看見自己的六親。說實在的,六親也不怎麼可靠,有的姊妹也會互相猜忌,很怕媽媽的錢讓其他人拿去,現在就有這麼一件事。

有位居士向我說:「幾個姊妹想爭她媽媽最後遺留的財產!」我就勸她發大慈悲心,讓她佈施,給你的那份,你也不要。姐妹尚且如此,何況六親?

時時念到別人的困難,這樣的迴向,這樣的發大悲心,一定能成佛。乃至於說是做四天王做大梵天王,那些是世間的果報。我們的目的是要成佛,乃至於出離苦海也好,讓一切眾生出離苦海。如果只管自己卻丟下別人不管,這不是菩薩心,大家如果念《地藏經》,念完了一定給一切眾生迴向,不是只為自己念的,比你迴向給自己的好處還大,所以說不問多少畢竟成佛。

「是故地藏!普勸眾生,當如是學。」

這是講財佈施,總之都是以物質以財來佈施的,教育一切眾生應當這樣的學,這樣的佈施,這樣的迴向。

「復次,地藏!未來世中若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種少善根,毛、發、沙、塵等許,所受福利不可為喻。」

前面是說世間相,這裡是在出世間相上講的。前面說的是世財,這是法財,指在佛法中種的福德,是種少得多,一毛一沙這麼一點點的福德,大乘經典,你得聽聞一偈一句,聞到一個佛號,一個大菩薩的名號,你未來所受的福德就不可為喻。這個福田是出世間的,能夠斷一切苦的,能夠得一切樂的,也就是能得究竟樂,所以說世間跟出世間是迥然不同的,世間是有盡的,緣起是性空的,我們想得的福德是稱性的福德,隨順性的福德是性空的福德,因此說這個福德大,這個福德是比較來的。

往往有這樣的弟子、這樣的道友,若他給我一件東西,他的心裡想,頂好是我用一用,用了他才高興,我要是把它轉到別處,他心裡就不大高興。「我給你的,你竟拿到別處!」其實他不理解,你給我的東西又給你轉出去,這個功德比你給我的功德大幹百萬倍。為什麼我們供養佛的東西佛會再供養給眾生,這是輾轉施。如同輾轉迴向一樣,佈施也是輾轉佈施,有的人他不懂得這種佈施的道理,認為供養師父,供養上師,以為上師用了我的東西才有功德,上師要是拿著給別人了,不論錢,或什麼東西,好像功德小了,這是不對的。愈施功德愈大,這叫輾轉施。

另外是供養三寶,供養時指定這些錢要做什麼,一指定了它只能做這個。他不知道這個因果,在寺院上講打油錢不能打醋,油很多,醋沒得吃,但人家供養錢是供養打油的,這錢只能打油。供養給僧人衣服穿,他的衣服已經夠了,僧人住處的房子都漏了,修補房子要錢,不行,這個錢只能給他做衣服的,房子漏了讓他漏吧! 大家不要笑,佛制的戒律就是這樣,不能錯因果的,所以你供養三寶的錢別指定做什麼,供養師父的錢也不指定做什麼,需要做什麼就做什麼,你供養的心是大慈大悲心,舍出去就算了。你舍了還弄個繩子綁著,那這個功德就有局限了。

以下是述說佈施的福德,這只是佛法中的福利,若人能夠於未來世中,未來世當然指我們現在這個時候,也就是最後的時候,佛法將滅沒滅盡的時候。在這個時候,有信心的男人或女人,在佛法中種的善根,種了好多呢? 一寒毛,一頭發,寒毛比頭髮還細,或者一沙粒,一微塵,沙粒還是可見相,微塵是不可見相,空中都有微塵,極輕微的,就是在佛法中你種的福很少,所得的利益特別大。因為在一切福田當中,佛法具足了無量福德,所以說是佛法的福田,因為佛是在人天之中最上的,你要想求最大的福德就是供佛,這個佛在末法來說只是佛像,因為佛已經入滅了,佛像就表示佛一樣的。在《四十二章經》中說,在這個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一切功德,沒有佛法功德的一小分,你供養三千大千世界的眾生那麼大福德,不如你供養須陀洹初果的聖人;供養滿三千大千世界的須陀洹,不如供養一個二果聖人;供養二果的聖人,供養滿三千大千世界不如供養一個三果聖人;供養三果的聖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也不如供養一個四果聖人的福德;供養四果的聖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不如供養一個發菩提心的菩薩;如是者往前推,一直推到你供養盡虛空徧法界這些菩薩,不如供養佛,這是校量供養的功德。

在《菩薩本行經》上說,為什麼佈施這麼一點福德,感這麼大的果呢?他說有幾種原因,因為你佈施的雖少,但佈施的是歡喜心,恭敬心,這個事就隨你的心量,變成大的了。如果你佈施了而且不求報,像我們求佛總是求點加持,總是希望果報,那麼這個福德就有局限相。不望報乃至於無所求,這個果就大了,施的雖少,果是很大,在佛法中你種了很少的福德,能得到未來的不可思議的效果,這是佛法,佛像呢?下面這段經文就說佛像。

「復次,地藏!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形像、菩薩形像、辟支佛形像、轉輪王形像,佈施供養得無量福,常在人天受勝妙樂,若能迴向法界,是人福利不可為喻。」

這也是校量的功德,顯示哪種福德大一點。佈施的聖像當然是以佛像為第一,其次是菩薩像,辟支佛像。轉輪聖王的像在末法是沒有了,轉輪聖王出世都是在正法時,像法也很少了。這個時候的供養,是敬田,得福無量,這個福德就是在人天受快樂,「受聖妙樂」。這裡沒說出世間,因為你供養形像,總要迴向求一些事情,如果你禮佛,懺罪,為了求成佛果,那個福德也無可限量,因為你的心量不局限了。

為什麼經常說人天福報? 因為人在這個世間上,人是容易得道的,而天上是有智慧的,生天的智慧比人大,享樂也比人不同,在這兩道上容易有閑暇的時間,你要是墮入畜牲道就沒法修行了,沒有閑暇的時間了,很愚癡的,沒有智慧,你想修是不可能的,也聞不到佛法。所以多數都是指人天,這個福德就是得一個人天妙樂的果報,這個福德比前福德就輕。但是也看你怎麼用心;如果供養佛菩薩形像的時候,你迴向佛果,迴向眾生,迴向給法界一切眾生,就是你自己不貪戀供養的功德,自己無所求,願意把這個福德施給一切受苦的眾生,那就不只限於人天了。

〈大智度論〉講,要是人家佈施修福的時候,如果只迴向你所做的事業,迴向生活得到一種安慰,這個多數是以佛法的功德生天。你佈施供養自己的六親眷屬,像父母,兄弟姊妹,這個福德就小點,要是供養一切不相干的人,就是跟你毫無因緣的人,你迴向給他們,你不貪著這個福,譬如突然看見一個人病苦,你很可憐他,就把福德迴向給他,這可不是金錢,因為金錢是有相的,那個福德很有限量,你把你的福德迴向給他,這是無限量的,那個人所得到的就不是暫時的解決痛苦,而是將來長時間的解決痛苦。那你能施的人福德也大了。看你怎麼樣用心,你的心量大不局限,你的福德就不局限。

因為這一品都是校量功德,比較而言的,要是能把我們上面所說的,不求人天福報迴向法界,就是我們在佛法種的善根或者我們供養前面的這些聖像,把這些福利迴向給法界一切眾生,你這個人的福德,未來所得的報酬,拿比喻是不能比喻得到的。因為這不是財施,而是超越財施,迴向本身就是法。

例如我們念完一部經,如果你懂得迴向的方法,由近及遠,先迴向你自己,你是求智慧求成道,主要是求智慧好,求辯才無礙,你發什麼願你就求什麼,對自己求完了,又把自己誦經的功德迴向自己,再把它輾轉迴向,無非是你周圍的六親眷屬,兄弟姊妹。這個迴向完了,再迴向法界一切眾生,這個功德就叫輾轉迴向的功德。我們不認為這個錢好像一塊錢,我們要是給一個人沒有了,你給他了,不能再做別的,但是這個迴向功德無窮無盡,沒有物質的限量,迴向完了再迴向,一塊錢變成十塊錢,十塊錢變成一百塊錢,變成千千萬萬的錢來迴向給法界一切眾生,迴向的功德輾轉生息,你自己不要吝惜,這是擴大再生產的意思。

迴向完了又迴向,盡管你最初誦經的功德不太大,經過你累次的迴向,功德大了,這叫迴向功德。所以普賢菩薩的第十大願就是迴向,把前面所有的功德總起迴向,施給法界一切眾生,這個用言語用比方都顯不出來,不可為喻,這叫迴向方法,如果今天念一部《地藏經》,你當然得到好處,不墮三塗,我願意所有法界眾生都不墮三塗,都消除痛苦,那麼這個迴向心量就大了,你未來所得的福德,不可為喻的。

「復次,地藏! 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大乘經典,或聽聞一偈一句,發殷重心,讚歎、恭敬、佈施、供養,是人獲大果報無量無邊,若能迴向法界,其福不可為喻。」

四句叫一偈,「或聽聞一偈一句發殷重心,讚歎恭敬,佈施供養,是人獲大果報」,一偈當中的一句話發殷重心,或者說是發菩提心,這只是說一句話,雖然是一句話,因為你發的是殷重心,很誠懇的,這個心的功德不可思議。

讚歎恭敬,讚歎佛,讚歎法,這是專指著法說的,什麼法呢?大乘經典,大乘經典包含很多;方等部的都叫大乘經典,《大方廣佛華嚴經》、《妙法蓮華經》,這是最究竟的。你對這些經是至誠的相信,讚歎經的功德,恭恭敬敬的,供養這個法,或者以聽到的大乘法,來供養讚歎佛的功德,說「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這就是讚歎佛的功德。就以這個來供養佛,讚歎的偈誦很多,以這個供養佛的功德果報是無量無邊不能計量的,因為這是法的功德。

像《金剛經》,我們就知道一個「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云何應住?云何住心?云何降伏其心?」就這麼一句話的法義能使一切眾生成道。你來估量這個法的意思,用價值觀念來稱量他有好多價值,這是不可思議的價值,因為不是物質,這個價值觀顯示不出來。說一人成道,這個人成道了又輾轉說法度人,他所度的人又輾轉說法度人,這個功德不可比喻。因此能夠遇到大乘經典,讚揚恭敬乃至於禮拜,這個功德不可思議的。

大乘法教導我們的事很多,我們隨便舉幾個例子,像《涅槃經》上說,離四法得涅槃者無有是處,《涅槃經》上說有四種法不能離,離了要想成佛道,證得不生不滅,是不可能的。哪四種法呢?第一個親近善友,就是你結交一個好朋友,好朋友是善友,是勸你出世,勸你斷絕貪瞋癡的,勸你聽聞大乘法,不是勸你造業的。第二種專心聽法,專心是一心一意的聽法,聽了法還不行,第三種得繫念思惟,心裡頭念念這個法義,就像我剛才說《金剛經》上的「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這兩句話我們一生都用不完,我們雖然聽了很多,但用得很少,這兩句話你用一輩子也用不完,你又從這兩句話發揮,「不住色生心,不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直到成佛都有餘,我們要這樣的來繫念來思惟。

第四種如法修行,照著佛所教導我們的方法去修行,像《地藏經》上地藏王菩薩告訴我們的方法很簡便,義理不懂,你讀誦讀誦就逐漸明白了。如果不認得字,《地藏經》上,地藏王菩薩反覆的教導我們說,什麼事都做不成,就念我的名字好了,念地藏王菩薩,每天念一千聲,念上三年,基本上你就得到成就了。想要縮短一下時間,一天念一千聲,三年,一年以三百六十天計算,我們就念了三十六萬聲。若是一天念一萬二千聲,大概只是三個鐘頭,你念熟了,兩個半鐘頭也能念了,念上一個月,三十六萬聲滿了。你用一個月的時間把它念成了,有什麼好處呢?你身邊起碼有《地藏經》上所說,發願護持《地藏經》的這些菩薩、這些善神會護持你;從第一位文殊菩薩,第五品的普賢菩薩,乃至於第十二品的觀世音菩薩,第十三品的虛空藏菩薩,這都是大菩薩,還有主命神,乃至閻羅王都是護持這法的,他不是護持你這個人,而是護持佛法。

我們勸人念地藏王菩薩,有什麼功德? 那可不是你所能想像的,我們用凡情來測聖境是永遠測不到的,我僅舉這個例子。平常總想標奇立異,有什麼方法快捷方式?《金剛經》的那兩句話最快捷方式了,我們能做得到? 我們的心住在什麼地方呢?能夠不能夠住心呢? 我們見一切景象能不能降伏我們的心,不被境轉呢?《楞嚴經》上講,心能轉境,即同如來,你的心有一念能轉境,一念就是佛,念念轉念念就是佛,你轉不了就是眾生,心被境轉就是眾生。不論顯教密教,不論哪個大德,絕對離不開這個,這是根本。

《楞嚴經》上講五十種陰魔,說我們修道人經常著魔障,那位大德其實為魔所指使,自己還不認識,為什麼呢? 因為他被境所轉,造謠中傷,我們不要聽他說,任何人都包括在內,就是我們道友互相之間,我們要看他做的,他做的對不對,我們打開經本看看佛所說的話,他跟這個合不合,合了是聖者,不合是眾生,這就是心跟境的關係。

我們說了很多的功德,功德確定是有的,將來你也享受得到的,享受完了又如何呢? 你信佛的目的就是想成佛想究竟了生死,這是我們的宗旨。並不是我今天有點危難,佛菩薩加持我,這個危難過去了,第二個危難又來了,不是這樣嗎? 生老病死苦,今生佛菩薩加持你舒服了一下子,不是根本解決問題,別人佈施你,你是個受施者,別人不能永遠佈施,你也不能永遠靠佈施生活,不能永久救你。

《地藏經》上所說的功德是初步的,你能遇到大乘經典,大乘經典就能解決我們這些問題,所說的功德大果報大,你要是在現相上看,果報還是不大的,因為你讀大乘經,閱了幾遍藏經,你不往心裡去觀,心裡不沾邊,那還是世間的福德,不是究竟的。

我說這個有一點深入,我勸大家做,聽到一句做一句,要讓我們全部都做,做不到,揀簡便易行的,今天是地藏王菩薩聖誕日,你念一部《地藏經》,大約是一個多鐘頭,我念得生念不熟,念不熟一個半鐘頭,還是念不熟,兩個鐘頭就了不得了,一天二十四小時,你抽兩個鐘頭不可以?我想還是做得到,這就叫行。為什麼今天做呢?今天做就比你平常的念一百部功德還大,為什麼呢? 地藏王菩薩成道日,諸天鬼神擁護來做紀念,在這個紀念當中發現你念《地藏經》,大家加持你護持你,你能夠得許多好處。

有的大乘經上說,供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不如供養一位無心道人,無心就是法界的意思,無心就是不住一切色聲香味觸法生心,這叫無心,涵義就是讓我們悟得自心,不要心外求法,但是沒有大乘經典的教育,我們還不知道這種道理,因此說聞大乘法的功德是無量的。

「復次,地藏!若未來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塔寺、大乘經典,新者佈施供養、瞻禮讚嘆、恭敬合掌,若遇故者或毀壞者,修補營理或獨發心,或勸多人同共發心。」

這一段經文是說法寶,或者印經或者修理或者恭敬讚歎乃至於合掌,這就是最基本的表現。見了經書了你合個掌,這叫恭敬。要是能夠頂禮、讚歎,就是說個偈子,你把這一切法都當普賢行,「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沉溺諸有情,速往無量光佛剎。」這也是讚歎,讚歎〈普賢行願品〉,也就是讚歎《華嚴經》,哪一部經都可以。但是除了讚歎之外,這部經舊了,你把它粘一粘,補一補,修理一下,不許燒,燒經那就壞人天的眼目,罪惡可大了,毀壞的經典不用了,你把它供起來恭敬擺在僻靜處,總有哪些因緣誰碰到。對已經壞了的佛像或者經書,你修理一下,或者自己發心或者勸多人共同的發心。

「如是等輩三十生中,常為諸小國王,檀越之人,常為輪王,還以善法教化諸小國王。」

「小國王」是不限量的。有些地區很小,他在那一個地區百里為王,像我們中國古老的時候,隔一百里地,他都稱王,這也算小國王,像現在土地很大的國王都算大國王了。

「檀越之人常為輪王」,就是那個發起的或獨發心的人。「檀」是佈施,「越」是超越,他的罪惡都超過了,因為供養佈施經典或者修補佛像,超越原本的罪惡,得了善果,常為輪王。輪王或者管四天下,或者管一天下,或者管三天下,鐵輪、銅輪、金輪、銀輪四種輪王,那些讚歎他隨喜他,乃至於共同發心的那些人,三十生中為小國王,「檀越之人」就是發起的人,他做輪王,他又以善法教化那些小國王,也就是教化跟他共同的修補經典乃至於修補佛像的人,就得到這些果德。

「復次,地藏! 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所種善根,或佈施供養、或修補塔寺、或裝理經典,乃至一毛一塵、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迴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樂,如但迴向自家眷屬,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樂,舍一得萬報。是故,地藏! 佈施因緣其事如是。」

這個佈施更少了,把前面經文總結一下,供養佛法僧,在未來世就是末法時候,有些信心具足的善男女,在佛法裡種的善根,或者佈施經像,或者供養佛經或者供養佛像,或者供養三寶,乃至於修補壞的經書、壞的塔廟,乃至於就是一毛一塵一沙一渧這麼少的功德。

「如是善事」就是所做的這些清淨的好事情,「但能迴向法界」,在佛教中佈施就是讓你施舍,特別要發施舍心,除了舍物質之外,要有施舍心,就是不要貪戀,不要慳吝,凡是有好的事情都要推己及人,所以處處講迴向,把以上所做的這些功德迴向法界的眾生;能迴向的人,他的功德是說不盡了,百千生受上妙樂,永遠享受得很好。他受到好事情了,他又修了,他會積累的,他的善根使他自然會積累,為什麼行善的人愈行善,做惡的人愈往下墜?就是他的惡業惡根促使他那樣做。

〈大乘起信論〉講習種性、性種性,習種性熏習他盡做惡事情,不是善友的聚不到一起,做惡的人他不會走到我們當中來,走到我們這當中來的,他扭頭就走了,連看都不看。儒家也這樣講,物以類聚,族以群分。水族的動物生生世世轉水族,他不會轉到人也不會轉成陸上動物,水族的動物也不會跟陸地上的動物合群的,兩者性不相同故,因為習染,就是因為多生累劫所習染的。像我們這一種,所聚合的都是善友,所以就生生世世的互相勸善。假使怕我迴向了他們,我自己沒有了,就像施舍財似的,我舍給他,我就沒有了,這就是不曉得你失去的是現在眼前的小利,所得到的是未來的大利。好多人他的慳吝心永遠是具足的,他跟我什麼關係? 我給他迴向做什麼? 這種只迴向自身的利益,所得的果報是有局限的,三生受樂,一輩子、兩輩子、三輩子就完了。

讀誦大乘經典、持念聖號也好,念佛菩薩名號、聞大乘經典,現在聽完經了,不曉得大家有沒有迴向? 我看大家一站起來,趕忙的就拿凳子,心裡有沒有做迴向? 起碼你得迴向這麼四句話。我講完經,我是迴向「聞法功德殊勝行」,這種行門是最殊勝的,這種修行你做對了。「無邊勝福皆迴向」,聞法的功德是不可思議的,是無邊的;普皆迴向,「普願沈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迴向一切受苦難沉淪苦海的眾生,讓他很快的就到極樂世界了 。

在聽完經剛要起來的時候,心裡要這麼想這四句偈。在佛門中修福太容易了,舉心動念都有不可思議的福德,就是沒有做,不信,我們大家不打妄語的話,我登記一下,有幾個人這樣迴向? 通常都是站起來就走了,那樣的話,你聞一座經就是一座經,功德不增長的。如果你這麼一迴向,這個功德就增長了,增長了很多很多說不出來,無法估計的功德。這就看你的用心如何,要修行還怎麼樣修行呢? 這就是不可思議的修行,這種修行要到你成佛才曉得,不成佛以前你還不知道。

「是故,地藏!佈施因緣,其事如是。」這是地藏王菩薩請求佛給他說,這個閻浮提世界上的佈施,考核一下子他們的功德大小,為什麼有的一生受福,有的十生百生受福,有的千生萬生無量億生一直在受福,是什麼原因?就是這個原因。

這一品完全講佈施的,完全是講有相的。事都是有限量的,我們要把有限量的事,擴大到無限量的理,用我們的心把它擴大到無窮無盡的理上,那就可以說我們從現在一個凡夫的眾生,以這種的心量變成了菩薩,而且是大菩薩,你就變成了處處是普賢行了,處處都是觀自在了。

如果你局限了,隨著這個音聲局限於這個事物,這樣的功德很小,為什麼有一生百生千生不同的差別呢? 就是這個原因。他不知道方法,要是知道這個方法,就要去做了,為什麼不做? 沒有智能,我們做一切事都是以智能為根本的,你想入道,想成佛,或者想明白事理,你得學,不學不會知道的。

《華嚴經》上講,「譬如暗室寶,無燈不能照,佛法無人說,雖慧莫能了。」佛法要是沒有人說,你不能理解,就像一間黑暗的屋子,我們知道屋子裡有顆寶珠,沒有光明沒有燈光,你進去拿那顆寶珠,你是拿不到的,就是這個涵義。說了之後,你明白了,要用智能去思惟,想一想那個道理,愈想愈明白,愈明白你愈想,智能是輾轉增長的,就像迴向又迴向,迴向又迴向,這個涵義是一樣的。智能愈增長你愈明瞭,你自己可以看很多的大乘經典,雖然這部經你沒有開悟,說不定讀誦哪一部經你就開悟了。

為什麼要閱藏呢? 因為藏經的種類太多了,你不曉得哪個因緣跟你恰恰相合,合了,你一看開悟了。過去出家人,天南地北到處跑跑,為什麼呢?聽到那個地方有位大德,那個山裡頭有修行人,他就到那地方去求法了,不一定在一言一句中,言下大悟,所以他會到處行腳。

佛在世時,那些比丘,到處乞食,到處化度眾生,到處親近他的依止師,到處去找大德,也如是。我們中國叫參學,參什麼呢? 參訪善知識,學什麼呢? 學智能,一個人有一個法門,修行都不同。相應了,就照這個修下去了,多聞法多參學,善知識就是這樣子,所以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即身成佛,他就是聞一位,證一位,聞一位,證一位,聞法功德不可思議。

地神護法品 第十一

第十一品是〈地神護法品〉,在地藏王菩薩請佛說校量因果、校量功德之後,與會者有位主地神,主地神的名號就叫堅牢。所謂的堅牢地神是指大地能夠承載一切,就算是我們這個小小的地球,也承載好多東西,而且是堅固的。這個地是什麼地呢? 以法說是心地。沒有事物可以破壞心地,所以說是堅牢不可壞。同時從世相上說,這個大地又能承載眾生,又能撫育眾生,又能滿足眾生的生活需求。什麼東西不是從大地生長的? 我們吃的糧食、疏菜、水果,不都是地上生出來的?如果大地不生長這些東西,我們也活不了了。現在則從地下掏出很多東西,想走路快一點,坐汽車,坐飛機,現在靠汽油,汽油是從哪來的?還是在大地裡掏出來的。大地的功德,這個資源的豐富是不可思議的,這是就事上說的。

要是從理上說,地者心地,前面講了很多了。

「爾時,堅牢地神白佛言:世尊! 我從昔來瞻視頂禮無量菩薩摩訶薩,皆是大不可思議神通智能,廣度眾生,是地藏菩薩摩訶薩於諸菩薩,誓願深重。世尊! 是地藏菩薩於閻浮提有大因緣,如文殊、普賢、觀音、彌勒,亦化百千身形度於六道,其願尚有畢竟,是地藏菩薩教化六道一切眾生,所發誓願劫數,如千百億恆河沙。」

堅牢地神向佛表白說:「如何維護眾生,如何撫育這個世界眾生?」他問:「世尊,我從昔來,就是從往昔過去到現在,我親近過很多大德,親近過很多諸佛菩薩,瞻視頂禮無量菩薩摩訶薩,這些大菩薩都是不可思議的,不論神通、智能、利益眾生的事業都是不可思議的。」他先總體的讚揚一下子,用讚揚一切的菩薩,來彰顯地藏王菩薩的功德。

用那些大菩薩來彰顯地藏王菩薩,特別是讚歎地藏王菩薩。《十輪經》裡講,地藏王菩薩在每一天的早晨想要成就一切眾生,讓眾生成道,就入殑伽沙數定,殑伽沙,就是恆河沙。印度的恆河,恆河有好多沙子,不可思議,沒法計算,入這麼多的定,為什麼要入定呢? 用定觀察眾生。阿羅漢、菩薩要想了解你一切情況,得先入定了,思惟觀察,以後才能跟你說。因為要利益一切的有情,地藏菩薩於日日清晨,先入這樣的定。眾生是無窮無盡的,十方世界也有無窮無盡的眾生,他就要入無窮無盡定去觀察,要知道每一個眾生的因緣,對他才能施教。「從定起已」,就是從定出來,「彼於十方諸佛國度」,那就超過我們這個世界了。凡是十方諸佛國度都有地藏王菩薩在那裡教化眾生,「成熟一切所化有情」,隨他應得的,施以利益安樂,《十輪經》讚歎地藏王菩薩是這樣讚歎的。

像《地藏經》的第一品,在忉利天集會的時候,來的那些菩薩諸佛,乃至於那些鬼王,所有到這個法會的諸佛菩薩都是地藏王菩薩所教化的,教化他們成佛了,成了大菩薩。釋迦牟尼佛就要文殊師利菩薩說,你觀察一下,今天到忉利天這個法會,究竟有好多諸佛菩薩? 好多諸鬼神? 文殊師利菩薩說:「以我的智能千劫測度不能得知,我測度一千劫都不知道今天到法會的諸佛菩薩諸鬼神究竟有多少。」我們就知道地藏王菩薩教化有好多,時間有好多,處所有好多;成就了這麼多的佛菩薩乃至於國王,還有已度、未度,已度的都成佛了。未度的正在度,還沒有成佛;當度的,地藏王菩薩發願要去度的,我們都在當度之內。沒有菩薩加持力,沒有我們自己的善根力,這個緣是生不起來的,不可能知道地藏王菩薩名號,不可能知道《地藏三經》。

學了《占察善惡業報經》,大家可能會知道,地藏王菩薩發心以來,發菩提心到現在已經無量無邊,好多個無央數的阿僧祈劫;無量無邊不可思議,有那麼多的阿僧祈劫,他早已成佛,久已能度薩婆若海,久已達到一切種智功德圓滿了,但是他依他的本願自在力故,示現的還是菩薩。地藏王菩薩現比丘相,他與觀世音菩薩一樣,應以何身得度者,就示現何身,不過他在此示現的完全是比丘相,所以說他跟一切諸菩薩比較起來他的誓願是深重的。

以下堅牢地神又舉例子說,我們大家都熟悉的,如文殊、普賢、觀音、彌勒四大菩薩,這些大菩薩也是化百千身形在六道度眾生,都不是一生,也不是一劫,而是無量億劫。就是普賢、觀音、彌勒,這些大菩薩他們的願力還有盡的時候,「其願尚有畢竟」,他們發的願還是有圓滿的時候。但是大家得用這樣的智能來照,不要去分別。因為現在是地藏法會,在那個法會以那個人為主,就推崇備至,互相讚歎,使眾生對地薩王菩薩特別生起信心,生起殊勝感。但是如果在文殊法會、在普賢法會,你要是看《華嚴經》,看普賢菩薩,那個又不可思議了。所以大家一定要懂,這裡沒有優劣高下,但是諸佛菩薩的願,個個願力不同,地藏王菩薩超過釋迦牟尼佛了嗎?不要這樣來比較,只是個人發的願不同。

觀音菩薩是過去正法名如來,普賢菩薩十方諸佛都得入普賢行,一切諸佛成佛都得先入普賢行而後才能成佛,文殊菩薩又叫一切智母,出生一切諸佛。現在因為推崇地藏菩薩,所以有些人往往說普賢、觀音、文殊、彌勒都不如地藏王菩薩,菩薩並沒有關係,而是我們自己生了分別想。因為這位堅牢地神推崇地藏王菩薩,所以說文殊、普賢、觀音、彌勒,他們的願還有畢竟的時候,但是地獄永遠空不完,地藏王菩薩的願永遠無盡的,所以說「是地藏菩薩教化六道一切眾生,所發誓願劫數,如千百億恆河沙。」這是舉其大數,千百億恆河沙的數字很難知道。

「世尊!我觀未來及現在眾生,於所住處,於南方清潔之地,以土、石、竹、木、作其龕室,是中能塑畫,乃至金銀銅鐵作地藏形像,燒香供養,瞻禮讚嘆。」

這段經文是說塑像供養,畫的、印的紙像,銅做的,鐵打的,木雕的,泥塑的,不論什麼材料都可以。為什麼說南方清潔之地呢? 南方清潔之地是兩個鐵圍山之間,我們是得不到這種清潔之地,那是閻羅王住的宮殿處,那個地方是地藏王菩薩在南方化導眾生。不要起分別心,前面說是娑婆世界東方有大鐵圍山,那是地獄。這段經文說在此南方,鐵圍山是閻羅王住的宮殿,我把這個解釋為到處都有地獄,就像監獄似的,到處都有,唯心所現,你的業在哪現,哪兒就是地獄,有什麼南有什麼北? 說極樂世界在我們的西方,《大彌陀經》上,極樂世界的西方,還有極樂世界,西方還有極樂世界,都是過十萬億佛土。我們所說的極樂世界就成東方,就不是西方了,不是這樣說嗎?我們說是東方藥師琉璃光如來世界,我們娑婆世界就變成西方了,方無定體,這不是決定的,要懂得這個意思。

南方就是形容的意思,不論你用土、用石頭、用竹子、用木頭都可以,不論質量是什麼東西都可以,做個佛龕,供上地藏像,供一張紙像也一樣的。當然是金銀銅鐵,質量尊貴一點,你心裡更誠一點。如果是紙像,一印很多,假使想尊貴一點花錢多一點,打個金像還會引起盜心。我說做個泥巴像還是好的,不要起分別心。最重要的是你心裡起恭敬心,燒香供養,或者頂禮。瞻視頂禮,瞻本來是看、觀的意思。瞻望的意思,望著像磕頭,磕下去,心裡頭想,地藏王菩薩就在頭頂上加持你,一邊禮,一邊觀想,讚歎地藏王菩薩的功德。像能生心,就是因為這個境,把我們這個心生起來了,而我們這個心不被這個像的境轉,要禮地藏的法身,大家多做如是觀。

現在這一品是地神護法,護什麼法呢? 護你聞到地藏王菩薩的名號,或者見到地藏菩薩的像,聞名見像所得的功德,因為你聞名見像之後,地神可以護法,使你免除一切災難,免除哪個災難呢? 經文中就告訴我們了,你或者請了地藏像,或者聽到地藏王菩薩的名號,你所住的地方就有十種好處,有十種利益。

「是人居處即得十種利益。何等為十? 一者、土地豐壤,二者、家宅永安,三者、先亡生天,四者、現存益壽,五者、所求遂意,六者、無水火災,七者、虛耗闢除,八者、杜絕惡夢,九者、出入神護,十者、多遇聖因。世尊!未來世中及現在眾生,若能於所住處方面,作如是供養,得如是利益。」

這是說你辟一間靜室供養地藏菩薩像,前面說,金銀銅鐵木雕泥塑乃至於畫像都是一樣的,而且要能夠燒香供養,瞻禮讚嘆。你如是做了就能得到上面所念的十種利益,因為《地藏經》是就世間法講的,不講理法界,多數講事法界。事法界就是你所做的事情符合了這部經上所要求的,就能夠產生這些效果。前面聽到地藏王菩薩的威神願力不可思議,你信了,你對《地藏經》、地藏王菩薩所說的,教你應行應做的,你都理解了,以後就會得到這些好處。

「土地豐壤」是指你所居住的國度說的,就是五穀豐收,總體上有糧食吃,沒有疾疫流行,沒有害蝗蟲,沒有惡性的傳染病菌,這些都沒有了。「家宅永安」,土地上沒有風災,沒有水火災,沒有盜賊,所住的地點,你家庭都吉祥了,也就是平安的意思,這是現世的。

「先亡生天」,過去的父母或六親眷屬,以前過世的人,因為你供養地藏王菩薩,燒香禮拜地藏王菩薩,這些六親眷屬都能生天,不會再墮三惡道,當然還要有你的迴向,你要作揖,作揖就是迴向,死者是已經過去的人,能夠得到生天的快樂。

「現存益壽」,增益你的壽命,我們有很多佛教弟子,不怎樣希求長壽,他所希求的就是生極樂世界,但是也有的弟子怕死。生活的環境很好,經濟也很充裕,生活很安適很舒服,這樣子他就願意多活著;如果是病苦乃至於經濟情況不好,打工又很緊張的,掙不到好多錢,各種壓力,他就是悲觀失望,也就沒有畏懼死的心理。我說:「你信佛不?」他說:「似信不信!」如果說不信,他也信佛好多年了,浮泛的。我就勸他念念《地藏經》,就可以使你增加壽命。

第五種利益是「所求遂意」,你所要求的能夠滿足,我們要求的很多,有時候不完全滿足,有相似滿足,有半分的滿足不是全分的。

第六種「無水火災」,自從你供了地藏王菩薩以後,三災能夠免除,水災、火災、風災,這上面沒有說風災,其實也包括風災在內,就像颱風。我們在福建跟廣東以及台灣,經常鬧風災,在颱風襲擊當中,一個村子或一條街道,有的房屋被吹垮,有的人也受傷,但是同一條街道,有的家庭很平安,他沒有什麼感覺,在共業當中還是有別業,那就顯示菩薩的加持力了。

「虛耗闢除」就是那些無妄之災,就像你走在路上,那個樓房掉下來,把你打到了,這種事在大陸經常發生,我在報上看到香港也出過這麼幾件事。他在路上走,樓上不注意掉下東西來,正打到他腦殼上,打傷了,這在美國還可以打官司要他賠錢,但是在大陸上沒有人會賠你,打傷了活該你倒霉,你告誰? 在美國,這房子要整修,或者他摔一跤,他就跟你打官司,讓你賠,這種就叫無妄之災,屬於虛耗的事情。這類事情都找不上你。

「杜絕惡夢」,在同一個情況之下,因為供養地藏菩薩的關係,這些或者不大明顯,特別顯著是做夢,你如果供養過地藏王菩薩乃至念了《地藏經》的時候,那個惡夢不再做了。為什麼不做惡夢了呢? 是地藏王菩薩加持,所以一般人對做夢的感覺很大,做夢夢見鬼神或者夢見走夜路,或夢見了往生的時候,有些害怕境界,這個情況都很多的,但念了《地藏經》,供養《地藏經》,這種恐怖心就沒有了。我們內心雖然感覺遂意,但是外頭的憂患,無妄之災很難免的。

「出入神護」,我們生在末法的時候,有這種殊勝因緣,能夠遇到大乘的佛法,能遇到《地藏經》,遇到了之後你要是能讚歎禮敬供養,以這個功德,你的行住坐臥有護法神保護你,別的護法神我們不管他,起碼這個地神,他是發這個願的,他一定保護你的。

「多遇聖因」,第十一品講地神,他能保護你,讓你多遇到聖因;或者聞法或遇到善知識,出世的因都叫聖因,了生死、成道的因都叫聖因。遇到這種因,還是因為你自己種的種子,這個因就是指因緣說的,除了你自己有心,還有外面的助緣,這是堅牢地神說的。他說假使在未來或現在這些眾生能夠在他住居的地點,或者做這麼一個小龕室,這個龕可大可小,如果我們家裡不方便,像打個木頭,這麼一個龕龕就一個盒,找龕的那個盒,這要不了幾個錢,供上這個龕,就等於地藏王菩薩的法室,或者那個佛龕就等於一個屋子當中又有一個屋子,如果你做好一點,前面這個龕室還有個蓋,如果你感覺要做什麼事情,有客人來了不方便,你把蓋蓋上,如果沒有蓋,弄個布或紙把它蓋上,保持清潔的,如果能這樣做再能塑一張紙像,或請一尊木雕的或泥塑的,這樣感到的果就有十種好處。

「世尊,未來世中及現在眾生,若能於所住處方向作如是供養,得如是利益。」這就是供養地藏王菩薩,贍禮地藏王菩薩,稱地藏王菩薩的名號,你就能得到上面這十種好處。雖然說是十種,其實包括很多,為什麼能有這種果報呢? 一者是地藏王菩薩的願力,他的大悲心很切。二者你也有這種殊勝因,你沒有這種因也遇不到了,也不見得能堅信能夠照著去做。

有的說這十種利益那麼好,能做得到嗎?能不能夠加持我?能不能兌現?我說不要去求菩薩兌現不兌現,而是要求自己能不能堅定信心如是做。就說供養地藏王菩薩,地藏王菩薩的像在這裡,我們心裡是不是把這尊像當成地藏王菩薩在這裡坐著呢?如果真的是地藏王菩薩在這裡坐著,你如何對待?如果這是一尊像,你如何對待?不論哪個師父有多大的道德,就是釋迦牟尼佛在世,他只能告訴你一個方法去做,就是要你去做,如果你不做,沒有辦法,正法如是,像法如是,末法更如是。但是在末法,有一個特殊的原因,還有菩薩加持力,我們今生不能做到純粹的六根清淨,佛怎麼說我就怎麼做,經上怎麼說,我就馬上能夠做到,一點不打扣,百分之百的正確,既然做不到,我們就種善根,今生沒有完全做到,來生或者一百生,一千生一萬生,這個種子種下去了,我們到一定時候是會做到的。

現在大家都信佛,我對於聞法的弟子們、聽經的弟子們,乃至於皈依的弟子們,並不是我心裡要分成不同的等級,而是你們所表現的,你們的信心就有種種的不同。你們拿那部經就是鏡子,因為你自己看不見自己,照照鏡子就看見了,臉上有沒有髒,你自己就知道了。我們自己不曉得做的對不對,打開經本一對照,自己很清楚,這不是密,這是顯。《地藏經》所說的話,你做到了嗎?一切處都講至心,《地藏經》也如是,念阿彌陀佛也講至心,一定要念到一心不亂,你能夠至心多少時間? 你只能種種子,不能要求今生要成就什麼。但是前面說這十種利益你會得到的,即使得到了,你也不信,說這是我的運氣好,不一定是菩薩加被我的,我本來就不該出事,你會想,別人都沒有出事,怎麼就我該出事?但是也有沒有出事的,遇到危難,天災人禍,這種事很多。

因此,學法的時候應當經常的對照,像《地藏經》上說,要我們每天念一萬聲地藏王菩薩聖號,念熟一點,兩個多一點鐘頭就可以。我曾經試驗過,或者念快一點,念慢一點相差時間不大,念快了,念得很熟悉了,「南無地藏王菩薩」、「南無地藏王菩薩」,心裡這樣念,像這樣一天念一萬聲,需要好多時間呢?如果你能夠念到十天、七天,七萬聲你的心裡就會特別感覺不同;心裡的煩惱自然少,心裡非常愉快,如果你能夠念到七七四十九天,再加上讀誦《地藏經》,而讀通的時候也是很至心的,妄想很少的,也不用再去問什麼師父,你自己就會感覺到。至於經上說的,地藏王菩薩在夢中加持你,你要是念到那個時候,你的功力有了,菩薩來不來都如是,因為你自己心裡漸漸的明瞭了。

我說這個大家可能不相信,但是你一定要做一做,做一做,你就會信了。我說這話不假,因為我做過了,得到了,我才跟你們這樣說,我沒有做過,我不會瞎說的。我最近就天天在念,天天在做,念一萬聲地藏王菩薩才三個鐘頭,念一部《地藏經》才一個鐘頭,總共才四個鐘頭,你有好多時間,我們這一天還做些空事,還打些妄想,妄想是控制不了的,一會兒想這,一會兒想那,這是不至心,這樣都有很大的收穫,我想大家如果這麼做一做,一定會有很大的收穫。

雖然你們把《地藏經》聽完了,聽完了是聽完了,好處不大,好像也沒有得到什麼特殊的感應,跟平常一樣的,因此大家要實際去做一做,看是不是的確不一樣。

我們學一個法,不論跟哪位上師、哪位老師學都一樣的,學完了要做,盡管你用很少時間做一下,都要證實一下,究竟是真的是假的,不然我們信佛信了很久,好像佛教說的盡是瞎話,說的玄乎其玄,一點實際好處都沒有得到。如果你真的做了,就知道它的好處大了,如果只是馬馬虎虎,等到用的時候你可就痛苦了,因為你學是學了,可惜沒有學會,到了用的時候卻用不上。就像化學、學計算機一樣,你在學校不用功,等你到了社會上,需要使用高級的知識來應付,你應付不了,兩個就不相合。

佛教說的道理本來很深的,你的體會卻是很淺的,拿不出來,什麼原因呢?因為你沒有用,這是很要緊的。因為現在講到地神,你要是能夠這樣準備龕室,供養地藏王菩薩,燒香供養讚歎禮拜,你會得到這十種利益。

但是這十種利益,有些你能明顯感覺到,有些不見得明顯感覺到,本來你該出事的,但是化解於無形了。你別胡思亂想,自然得到好處。佛法告訴你一個基本的原則,你不能起惡念,要是起惡念,還要讓菩薩滿你的願,那是南轅北轍的。所求遂意,要這樣解釋,不是想作什麼都遂意,害人的不會遂意,在你住的地方能如是供養地藏菩薩,這十種利益你都能得到,以下就說經典了。

「復白佛言:世尊!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所住處,有此經典及菩薩像,是人更能轉讀經典供養菩薩,我常日夜以本神力衛護是人,乃至水火、盜賊、大橫、小橫,一切惡事悉皆銷滅。」

這個又更進一步,不但供像而且還能讀經,讀經是指《地藏經》。「復白」就是堅牢地神又對世尊說,他說我要護持法,護持地藏王菩薩。未來世若有有信心的男子、女人在他住的地方,有《地藏本願經》,「有此經典」,這裡是專指《地藏經》說的,「及菩薩像」,不但有經有像,而且還能讀經典。讀一遍叫轉,「轉經」是什麼呢?就是把經轉一遍。

像我在西藏,他們讀經像翻頁的,我說:「你翻這麼快,你看的完嗎?」他說:「我用不著看!」我說:「你不看,你翻什麼?」他說:「我們這是轉經。」還有我們大家看西藏人,不論大人小孩,不論作什麼都一隻手做事,一隻手在搖經輪,那叫轉經庫。轉這個經輪,口裡沒念,心裡也沒在想,就是手拿著轉。還有到了西藏,你會看到摩尼堆,石版上刻著六字大明咒,堆成一堆這麼的一個石板站,滿的像山似的。你只要拿石版給石匠,給他一些錢,請他刻石塊,他就給刻上。周圍轉這麼一圈叫轉,轉這麼一圈這裡頭有好多的摩尼咒語,「唵嘛咪叭呢吽」,你轉一圈就等於念了一遍。要是我不認字,不認字就把他翻一遍,來生的種子就種下了。就像老鼠跑到藏經樓,他認得字嗎?但是很奇怪,老鼠在藏經樓裡不啃藏經,它不會把藏經啃得破破爛爛的。但是藏經有蛀蟲,那蛀蟲會把藏經蛀得很爛的,為什麼大藏經每年到了六月要晾一遍呢?防蛀蟲的意思,你拿著把經晾一遍也叫轉經。轉跟讀是兩回事,你也不了解經的義理,也不認得字,就這麼翻一翻,這還是有意義的。

「轉讀經典」,就是把經讀一遍,翻一遍念一遍。但是當你念經的時候,一定要燒支香或者是供朵鮮花或供點水果,這叫供養。因為你一念經一供養,堅牢地神就來護法你。堅牢地神說的:「我以我的神通力量,我一定護持他,我維護這個人,使這個人不論在大小災當中,他都不受苦難的。」

「大橫小橫」就多了,橫者就是不順的意思,他不依著發展規律發展的,像我們人的壽命不依著規律發展,還不到壽命盡的時候就死了。本來他不該死的,他遇到的時間不對。像那個車禍早五分鐘過去了,晚五分鐘還沒有到,恰恰就在那一兩秒鍾他撞上了,生命斷了,這也是一種橫死。例如在紐約大街上走路,發生了槍戰,也不是打他,他反而中了流彈,這也叫橫死。

在《藥師經》中講有九種橫死,大橫有九種,小橫也有九種。吃這口飯沒有吃下去,哽到喉嚨裡噎死了,魚刺卡到喉嚨,或我們北方的硬餅,卡到喉嚨上,上不去下不來,他就噎死了,這都叫橫死,這是小橫死。在《藥師經》,阿難尊者問救脫菩薩,他說《藥師經》講續命,一個人的命可以延續,壽命盡了,怎麼還可以績呢?在阿難尊者的意思,壽命本來是有限的,救脫菩薩卻說可以續? 佛說有九種橫死,所以在《藥師經》,他勸你造續命神幡,續命神幡是可以延續生命的。要死的時候念《藥師經》,續命神幡還可以延續他一季,一季是十二年,還可以延長他的壽命。哪九種橫死呢? 有的病人他本來不該死的,他的病也不太嚴重,但是他找一個醫生就嚴重了。在大陸上,有時挖苦醫生就這麼說,沒有病,你找了醫生就有病了,不該死的,你遇到醫生就該死了,庸醫殺人。你有了病了,又缺醫少藥的,有些草藥,據說偏方治大病不錯的,但要對他的病真正明瞭,確實有把握,這個偏方能治,如果拿這個方子去治一切病不行。張三發燒了,你給他吃這個藥,他好了,李四也發燒了,你這個藥又給李四吃下去,就死了。他的病本來不該死,因為藥下錯了死了,這叫橫死。

還有一種信鬼神的,信邪魔外道的,跳大神治病,在缺醫少藥的地方,我見到很多。他給你說罪說福的,你就信他了,來祭拜鬼神殺豬宰羊的,這叫妄求鬼神,求魑魅魍魎四小鬼。這四種小鬼專門害人的,你求到他可好了,本來你想延壽的想治病的,一請到他,你就該死了,這也是橫死。

另一種是信邪的,信顛倒妄想見的。《地藏經》前文說的,生小孩做滿月,本來是好事情,應當酬勞護法神的功德,你反而殺豬殺羊請客,這叫顛倒見;本來想要母子平安求長壽的,這麼一來反而短壽,子母俱損,所以令他橫死。橫死的人就下地獄,總說起來這麼多,這叫初橫,橫死的一種。

還有遭冤枉的,王法疏漏,這個國家的法律不好,很多受到冤枉的人,就容易喪失生命,這是第二種。還有打獵的釣魚的,釣魚釣到海里去了,打獵被虎狼吃了,這都屬於橫死。還有喝酒的喝酒醉死了,荒婬無恥的放逸無度,就被邪魔外道魑魅魍魎奪了他的精氣,這是第三種橫死。我們並不知道是不是鬼神奪他的精氣,反正他沒有氣了,荒婬無度就虛脫死了,這些畋獵嬉戲耽婬好酒,第四種橫死。

發大水的,一次淹死好多人,難道那些人都該命盡了嗎?還有火災都是一批一批死亡,水火災死的人都不是該命盡的,這叫水災火災的橫死。第六種毒蟲猛獸,被蠍子螫了中毒的,還有毒蟲爬到飲食上,你不知道誤食了,這都叫橫死的。第七種像山垮了,在大陸上有很多這種情形,像他們進入西藏的部隊,修築康藏公路,經常在山坡上,突然間山崩下來了,一下子活埋了,還有掉下山崖的,失腳走山路滑下去的,這也都是橫死。還有中毒藥的,人家用惡咒來魘你的,或者知道你的生辰八字,弄個毒咒或紋個紙人把你的名字寫上,這也是屬於一種橫死。其實意外死亡的多,像汽車失事、飛機失事,佛經都沒有說,這也是屬於橫死的,像你走到街上碰到飛彈掉下來,這也算是橫死的,總說有這幾種橫死。

「大橫小橫一切惡事悉銷滅」,因為有此經典供養菩薩像,更能轉讀經典,把這兩種的橫事銷滅了。還有一切惡事,惡事就是不如意的事情悉皆銷滅,這個銷滅是假地藏王菩薩的慈力銷滅,這就叫菩薩加持你。但是地藏王菩薩能夠加持你,是因為你念《地藏經》,供養《地藏經》,供養他的像,我們現在還沒有成佛,在往成佛的道路上走,走到什麼時候呢?那就看你走的快走的慢,走的快時間短一點,走的慢時間長一點,成佛是一定的。

在第九品地藏王菩薩為了要利益末法眾生,說了那些佛的名號,那就是決定成佛了,聞了《地藏經》,成佛的因已經種下了,再假地藏王菩薩的加持力,那就快一點。堅牢地神在這個法會上聽了《地藏經》,聽了佛讚歎地藏王菩薩的功德,他就發心了,他說:「我要護法,我要護地藏王菩薩的法,誰要聞到地藏王菩薩的德號,他又能誦地藏王菩薩的聖號,又能夠轉讀《地藏經》,那我就護持他。」他能得到什麼好處呢?就是橫死、惡緣,一切不如意的事情,使他一切都免了,他向佛表白之後,佛就讚歎他。

「佛告堅牢地神:汝大神力,諸神少及,何以故? 閻浮土地悉蒙汝護,乃至草木、沙石、稻麻、竹葦、谷米、寶貝從地而有,皆因汝力,又常稱揚地藏菩薩利益之事,汝之功德及以神通,百千倍於常分地神。若未來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供養菩薩及轉讀是經,但依地藏本願經一事修行者,汝以本神力而擁護之,勿令一切災害及不如意事輒聞於耳,何況令受! 非但汝獨護是人故,亦有釋梵眷屬、諸天眷屬擁護是人。何故得如是聖賢擁護,皆由瞻禮地藏形像,及轉讀是本願經故,自然畢竟出離苦海,證涅槃樂,以是之故得大擁護。」

「汝大神力諸神少及」,佛表白堅牢地神的功德,說你的神通智能是其他的神所趕不上的,為什麼呢? 他是主宰大地的,這個土地上如果不生長糧食,這個世界上的人就沒得吃的。我們現在創造發明汽車,有汽車沒有汽油,你就發動不起來,汽油從哪裡來的?地裡變化出來的,一切事物如果離開地的負載,什麼都完蛋了,什麼都不能成就,所以他能夠生萬物。這是什麼意思呢?天地陰陽的氣候,我們都認為這是自然的,但是自然還有個主宰,誰主宰他呢?是我們自己的心,惡念太多了,天也會變化的,土地也會變化的。

我們有時候得想想這種原理,任何人都能懂的,它負荷不了,到時候就不行了,就算它的神力再大也抵不住眾生的業力大。我們眾生造業猛力的很。佛讚歎堅牢地神,能生萬物、能主宰人間、能堪忍,他發願來護持,佛讚歎他說,其它的神趕不上你的神力,「何以故」什麼原因呢?因為這個世界的土地都「悉蒙汝護」,都靠著你來護持,乃至於一草一木一沙一石,乃至於稻麻竹葦谷米寶貝都是從地下而有的,「皆因汝力」,就是靠著你來護持,在這種神力之下,又能夠稱揚讚歎地藏利益來護持《地藏經》,那說明了你的神力你的功德更大了,所以其它的神比不上你的力量大,這是佛稱讚他的功德。

「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供養菩薩及轉讀是經,但依地藏本願經一事修行者。」這句經文說的很局限,怎麼局限呢?因為堅牢地神只是護持誦《地藏經》的供養地藏像的,他的願力不是普遍的,他不是說佛所有一切法我都護,我沒有這麼大神力。他的神通力可能還達不到,所以佛給他說的也是滿足他的願。假使在未來世,也就是末法的時候,若有好心的男子女人信心具足的供養地藏菩薩、轉讀《地藏經》,因為他發願只修地藏法門一事,修行者專依《地藏經》修行的,你就護持。

我們可不要起分別心,說這個地神專護《地藏經》,我念〈普門品〉、讀《法華經》,這個地神就不護持,其它的護持神可多了,你受一條戒,就有五位善神護持你,你要是受五個戒,就有二十五個護法神護持你。你念〈普門品〉、誦《法華經》,那不是護法神護法,而是菩薩護持;好比讀《華嚴經》、讀《法華經》、讀《般若經》、讀大乘經典,不是護法神,而是菩薩護法。這裡僅僅說《地藏經》的護法神護持,但這個護法神也是菩薩示現的。他是說,依《地藏經》一事修行的,以你的神通跟你的願心誓願,而擁護之;要好好護持它,護持供養地藏像讀《地藏經》的這個善男子、善女人,由於你的護持使這個讀經的、稱誦名號的善男子、善女人不讓他有一點的災害;如果他有了災害,就是你沒有護持到,跟你本來的願力相違背。不但災害的事情、如意的事,連聽都不讓他聽到,更不用說身受了。

有很多的人對於很多災害沒有聽到過,為什麼呢?因為他沒有那個業。我經常這樣講,現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大堆犯罪的人住在監獄,但是對於監獄的事我們聽都沒有聽說過,因為你沒有這個業,更不用說身受了。還有些害人的各種的毒,我看最害人的毒還是人的口,人的嘴能把人說死,口業特別重要,大家要特別注意,無意之間說了話把人傷害到了,這類事很多,口業很重。護法神他會護持一切不如意的事情,災害的事情我聽都不要聽,何況他本身去受呢?

在三藩市有這麼一個人問我,他說:「法師你說念了《地藏經》,一切災害都沒有了,我經常生病,害病是不是災害?」我說:「是的,害病還不是災害嗎?」他說:「我念了《地藏經》,堅牢地神護持我,為什麼我還有病啊?」我說:「你說的是對!」但是另外一方面想,這個病在我身上,我們怎樣想呢?我們多生累劫害了很多人,我們讓很多人受痛苦,現在今生我們害病就是重難輕受,本來還要比這嚴重的多,例如癱瘓在床上幾年不能動,因為在床上不能動,渾身都是爛的,我說:「沒有害到那種痛苦,你還能動,如果帶著病你怎麼念《地藏經》?你是不是天天念《地藏經》?」他說:「沒有!」我說:「那十齋日念?」他說:「也不是,偶而的,覺得心裡太煩了太苦惱了,我就念一念。」我說:「這樣效果就不太大。」要是真正知苦了,要斷苦,苦怎麼來的,找找苦的因,那就別再做苦的事了;你天天還要做苦的事,自己還怕苦,這怎麼可能呢?苦是有苦的因,你要斷苦,斷苦,苦果就不受了。

佛菩薩所說的經典告訴我們,他有一種加持力,但是你也得至心求。我們供像,用輕心慢心的供著,沒把這尊像當成真正地藏王菩薩在這裡,你供像所得的利益就小一點。

佛囑託堅牢地神說,以你的神通力擁護,這個人依《地藏經》修的,不但不如意事情不要輪到他身上,乃至於讓他聽都聽不到,他聽到了會心煩。「非但汝獨護是人故」,佛又跟堅牢地神說,你不要認為你一個人護持不了,不但你在護持,還有釋梵諸天眷屬護,「釋」就是指釋提桓因,三十三天主說的,「梵」是大梵天王,釋提桓因他有些眷屬,大梵天王也有一些他的眷屬,還有其它的諸天眷屬都會擁護誦《地藏經》的人。凡在忉利天聞法的人,都要護持《地藏經》,都擁護是人,觀世音菩薩也在護持,文殊菩薩也在護持,普賢菩薩也在護持,這些菩薩都護持《地藏經》,既然是護持經,你讀經自然就應當得到護持,得到安慰。

「何故得如是聖賢擁護,皆由瞻禮地藏形像及轉讀是本願經故,自然畢竟出離苦海,證涅槃樂,以是之故得大擁護。」這是總結,為什麼這些諸天眷屬都來擁護?因為這個人已讀誦了《地藏經》,已見了地藏像,頂禮讚嘆禮拜一定能成佛,所有擁護的是擁護未來的佛,誰見了《地藏經》,誰稱了地藏名號,將來一定能夠究竟出離苦海,證涅槃樂,就是能夠成佛。「以是之故得大擁護」,因為這個原因,釋梵眷屬才來擁護這個人。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lene&aid=15503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