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春節將近,買個伴手禮是台灣人的傳統「禮數」,好友也買了禮品回家孝敬兩老,誰知廚櫃滿滿都是各種營養保健食品,去年送的保健食品開封只吃了一半,好多未開封的都快過期,她不禁懊惱萬分,因為,每一瓶都是「貴參參」花錢買的!
近幾年健康意識抬頭,號稱有保健功能的各種營養保健食品百百種,業界曾推估,台灣每年保健食品商機近千億。
藥物牴觸傷害更大
台大醫院營養室主任鄭金寶常碰到病友拿著瓶瓶罐罐的保健食品到營養門診諮詢,曾有位民眾裝了兩大袋22瓶,包括綜合維他命、維生素B群、魚油、蜂膠、靈芝、鈣片……問她該怎麼吃?
其實,營養品名稱雖然不同,但成分和功能可能重複,有些甚至會和藥物牴觸,吃了不但花冤枉錢,還增加身體負擔。
例如,好友的老爸有高血壓高血脂,本身已經在吃降血脂藥,但親友好意送了紅麴保健食品,兩者一起服用會增加藥物毒性,嚴重甚至導致肌肉疼痛、橫紋肌溶解。能活血化瘀的銀杏、當歸、丹參等中草藥,與阿斯匹靈類的抗凝血劑併用,會加強抗凝血劑作用,增加患者出血風險。
有些長輩因骨質疏鬆,服用綜合維他命,又額外補充鈣片,由於綜合維他命當中也含有鈣和維他命D,必須將劑量加總計算,以免攝取過量。
至於,未開封的產品要注意保存期限,但已開封的最好在6個月內吃完,因為台灣氣候潮溼,開封後的產品很容易變質,很多人在購買營養保健品時精打細算,以為買越大罐越划算,其實如果沒有快快吃完,反而因小失大,國外研究發現,吃過期變質魚油比不吃,對身體傷害更大。
國人愛吃補又愛買保健食品,但用健保卡拿了藥卻不吃的也比比皆是,各社區藥局回收的過期藥品一年多達130公噸,若一顆一顆堆疊起來,足足有5棟台北101大樓高。
藥師公會調查發現,慢性病纏身的老人,常在不同醫院、向不同醫師拿藥,不少人用藥平均超過5種;服用越多種藥品,越容易發生藥物交互作用。
送禮莫成健康負擔
曾有位老先生被健保列入輔導名單,他因便祕、走路不穩、頭暈、心悸、失眠,一年看上百次不同科別門診,每天吃上百顆藥,越醫病情越重,經整合性門診簡化成5種藥物,狀況才好轉。
歲末年終,家家戶戶在大掃除,家裡的各種藥品和保健食品也該清倉大整理,在送禮給長輩前,先問問他們的需求,或諮詢專家意見,以免好意送禮卻成了健康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