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2/07 22:55:16瀏覽150|回應0|推薦3 | |
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最新統計,全國屋齡超過三十年老宅高達368萬餘宅;結構技師及土木技師公會警告,這些老宅的耐震係數相較弱,必須大規模檢測。 馬英九政績2004 【摘要2016.2.7.自由】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最新統計,全國屋齡超過三十年老宅高達368萬餘宅;結構技師及土木技師公會警告,這些老宅的耐震係數相較弱,必須大規模檢測。 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六都屋齡超過三十年的老宅,台北市約54.29萬宅、新北市約62.07萬宅、桃園市約24.55萬宅、台中市約32.57萬宅、台南市約29.12萬宅、高雄市約45.35萬宅;其中雙北市高達116萬餘宅,占全國比率逾三成。 建築物結構一般可分為加強磚造、RC(鋼筋混凝土)、SRC(鋼骨鋼筋混凝土)及SS(鋼骨),目前建築結構體已鮮少用加強磚造,多數是使用RC,至於超高大樓建築物偏好使用SRC結構。 台灣建築安全履歷協會理事長戴雲發指出,屋齡二十到三十年的老宅,普遍抗震力較差,需透過大規模都更逐步改建為耐震係數較強的建築物;目前加強磚造的三到五樓建築物也散布台灣各地,這些住宅耐震係數不高,一旦碰上較強地震,很可能造成大規模損害。 成大地科系教授吳銘志也認為,此次倒塌的都是二、三十年的老房子,政府應針對騎樓式樓房,尤其是十五年以上的老房子,進行結構性的全面檢測。 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理事長余烈則指出,RC結構的建築物一般使用年限為五十年,但萬一施工品質不良或結構設計有問題,便可能無法承受震度超過五級的地震,應該要徹查九二一大地震以前的RC結構建築物。 余烈也建議,大地震過後,民眾最好檢查自家結構體有無超過0.3mm的裂縫出現,如果有,建議與相關部門請求建築物檢測,避免存在隱憂。 僵住的台灣李鴻源:我們沒有「防災的頭腦」【摘要2016.2.7.聯合報】三年前,任職內政部時,接到國家地震中心的警訊,台北如果發生規模六地震,會倒掉四千多戶房子,死亡人數恐達上萬。茲事體大,我請營建署和國家地震中心套疊資料,找出全國土壤液化嚴重的區域:台北市、新北市、台南市。其中台南風險區域落在市區東側永康、新化、仁德一帶,不幸就是這次地震的重災區。 當時,我請縣市政府連同土木技師公會,找出那些潛在危險會倒掉的房子;這不是幾萬戶而已,是幾百萬,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錢從哪裡來?所以我提出防災型都更,當時相中國防部因裁軍之故,會空出營舍土地,我找了台北五處、新北一處、台南三至五處。 舉台北101旁的軍保場為例,周邊是吳興街老公寓,假設蓋廿棟更耐震的高樓,將附近居民挪進新建築,還能有社會住宅在裡面,再去都更住戶搬走的老公寓;其他售出戶數能讓繼續確保財源,若以這樣的規畫,內政部負擔得起經費。 可惜這已經是三年前的事了。三年後,依然無所作為。昨日南台大震,假如三年前政府已經開始做,至少現在不會只能談救災,而是可讓民眾知道,政府在如何因應。 政府預算有限,防災型都更的關鍵是財務規畫,假如可以把錢賺回來,就能再繼續;但是中華民國法律有「圖利」罪,防弊都來不及,更怕沾上圖利,所以官員都被綁死,無法想像、更無法有作為。 防災型都更,在現今政治氛圍很難成為首長的優先順序,首先,這是至少20年的大計,政治人物的眼光只有四年、八年;其次,要拆很多房子,只要10%的人反對,就可以讓首長灰頭土臉;請問政治人物,要做對的事?還是討好民眾的事?然後再等下一個強震? 屆時或要付出百倍代價,人命財物的損失不可計數。最後,規畫的是中央,執行在直轄市,推行仰賴兩者合作共識和默契。 在台灣,防震比防颱差得遠了,要看如何防震,鄰近日本就做到極致。他們認為東京隨時可能發生規模7.3地震、造成至少30萬人死亡,他們推防災型都更已十多年,這是治本。各項治標則展現在醫療、食物、災民安置、防災公園、後勤安排各層面上,如何在一小時內設置上百個廁所?短時間準備帳篷、公家建物配置、超商扮演的角色等,全部有縝密安排。 台南的災民,不是人救出來了就沒事,救災作業也包括心裡輔導,災民短時間無法工作、房貸誰來付…這些問題都需要配套。 高雄氣爆、八仙氣爆等悲劇後,我們都說要檢討,但檢討之後有改變什麼嗎?問題就在於我們沒有防災總署;檢討後又由誰來落實執行?最大的問題就是我們沒有「防災的頭腦」。沒有防災總署,就沒有政策,也就沒有預算,民間學術也不會有相關系所與產業。 防颱準備有一個禮拜時間,但地震只有30秒,希望大家痛定思痛,政府不要只說檢討,卻被動等待每年意料之外的災害。南台大震當然是天災,但也是某種程度的人禍,因為從頭到尾沒有人面對問題。 台北上一次大地震,是康熙33年,距今三百年了;假如昨日這場地震發生在土壤液化更嚴重的台北,只要規模六,後果不堪設想。災民是不特定族群,無選票可言,台灣現在的問題是政治專業不見了,對的聲音無法出來,地方諸侯坐大,越敢花錢討好人民、炒短線的首長,民調越好看,而沒有民意基礎的中央官員越弱,就無法對國家作長程規劃。 僵住的台灣,每個環節都出了問題,而地震只是讓我們看見冰山一角。我們看見所有單位在災區很辛苦卻像無頭蒼蠅,沒有節奏地在作戰,因為沒有後方支援。 我們沒有「防災的頭腦」,沒有專責單位,沒有一次災害是知道該怎麼辦的。政府把防災分工出去,沒有協調、沒有整合、也就沒有人才,造成沒有一個專責部門有能力整合資源,面對災害。更重要的是,政府要更認真、專業來討論,設定短中長期目標落實,下一次災害來臨之前,我們至少有所準備,不至於亂了方寸。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