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教會發展與平信徒運動(二)
2013/07/12 12:36:34瀏覽298|回應0|推薦5

 中國神學研究院余達心院長曾在該學院院訊中撰文,再思對「牧職」的理解。他指出當今教會未能幫助信徒明白事業或工作與上帝召命的關係,也未能有效發揮「聖徒皆祭師」的信念,從而提出讓教會得以突破之建議。

余牧師引述Paul Stevens"Doing God's Business"一文中三位信徒的心聲,他們慨嘆自己營商、工作或事業的價值未得教會重視,亦未能幫助他們在工作崗位上發揮事奉功能,相信他們這些心聲亦同樣發生在今日不少信徒身上。

他表示事奉往往被規限在教會之內,而教會外的作工一般基本上被視為屬世,因此信徒的工作和事業本身的意義和價值,以及其與上帝召命的關係鮮被關注及討論。他反問:「為甚麽以基督信仰的核心價值去拓展事業不是一種召命?為甚麼一份工作或一個企業本身沒有屬靈的意義及價值?為甚麼忠心地工作,誠實勤懇地開拓、耕耘事業,不算是事奉?」

他分析問題關鍵或在於教會對「牧職」的理解上。一般而言,只有全時間事奉才被視為「牧職」,亦只有傳道人或牧師才可被稱為「牧者」,這造成一個局面是,「聖徒皆祭司」的信念未能完全的實踐,更甚的是令不少信徒安於自己「平信徒」的位份,忽略自己「祭司」的身分、職分與責任。

他又指出現時教會存在著「牧職專業化」之趨勢,視牧養為特定「牧者」的「專業工作」。他認為教會應可以衝出四壁圍牆,將職場視為牧場,讓所有信徒以職場內的人為服事牧養及宣講的對象,如此不論是律師、工程師、醫生、商人、企業家還是教師,均能以事業為事奉的所在,發揮信徒的祭司職份。
他建議教會「解放平信徒」,讓信徒挺身在職場中發揮牧者的職份,令信徒不再「平下去」。 以上余牧師的看法和建議,本人頗能認同。

 

我們從聖經知道亞居拉、百基拉這對平信徒夫婦,因與保羅同業,與保羅同工同住了一年半(徒十八1~11)。在這些日子,他們不但在屬靈上得到保羅的栽培,也在宣教事工上成為保羅的好幫手。保羅在往敘利亞佈道時,也把他們一併帶去;到達以弗所後,就留他們在以弗所工作(18~19)。就在那裡,亞居拉、百基拉遇到一位內心火熱也很會講道但對真理認識不足的亞波羅,為能幫助他更明白上帝完備的真道,他們把亞波羅接回家,並將上帝的道給他講解更清楚及更詳細(24~26)。這亞波羅把道聽明白後,便去幫助蒙恩信主的人,又向猶太人引聖經證明耶穌是基督(27~28),後來更成為初期教會一位重要人物(林前三4~6)。可見,亞居拉、百基拉這對平信徒夫婦在宣教事工上的參與,帶來何等深遠的影響!今天,且讓我們一起從他們的委身,思想平信徒該如何帶職宣教。(待續)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chaelchow&aid=793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