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不同的角度竟有相同的看法
2012/07/25 18:01:59瀏覽187|回應0|推薦11

                                 

                                    不同的角度竟有相同的看法

你知道大陸人最近是怎麼樣看台灣??以下的一篇新聞報導多少可以給你一點端倪。

陳斌華是新華社首批赴台的駐點記者,他出入台灣11年,每年近1/3的時間待在台灣,一肚子台灣煙火,所以他所接觸的人,上至政界要員,下至販夫走卒;所經歷的事,也是上至大選,下至小酌。相較於「福地」,台灣更像是一片「熟地」,與遍布大陸的各種「熱土」相映成趣。「熱」可以是熱鬧、繁榮,也可以是混亂、盲目;而「熟」可以是成熟、理性,也可以是未來向度的萎縮和活力的衰減。

台灣政界的炮仗嘴仗向來不絕於耳,難免讓人感覺台灣好像一直坐在過山車上。事實上,台灣人的心態很平和。在談到對台灣的總體印象的時候,陳斌華認為,即使台北這樣快節奏的城市,人們的生活也非常有秩序,即使是在台灣大選的時候,也是亂中有序,整個社會都很平和。  

究其原因,陳斌華認為,首先是台灣已經過了高速發展的階段,不像大陸正處在轉型期,所以台灣在轉型的衝動和浮躁一點都沒有了;另一方面是台灣在傳統文化的保存,他發現傳統道德觀念起到了很好的穩固作用。

他認為台灣社會總體上是一個宗親社會,人與人之間維持著很強的宗親關係,「台灣90%的人大致可以說是宗教徒,雖然他們並不是那麼癡迷於加入某個教派,但都有廣義上的信仰,所以大家對一些個人得失,可能比我們大陸人看得更開一些,因為他們有自己的寄託。」

他認為台灣的社會架構和運轉機制比較大陸是較為成熟,台灣確實也有很多先進的經驗。比如,台灣有很多的NGO,起到了社會潤滑劑的作用,承擔了很多政府的職能。有幫助大陸新娘的「新移民關懷協會」,也有幫助自殺者的關懷熱線。「家庭關係、鄰里問題、感情問題基本上只要你有某方面的需要,在台灣社會都會有相應的非政府組織、社會團體來幫助你。」  

 這些年,台灣有101大樓建成,高鐵通車,每年的經濟增長都維持在3%4%的樣子。10年旁觀,陳斌華眼裡的台灣沒有那麼驚天動地的改變。

 但台灣確實也發生了很多的變化,那就是她的民主日益走到了比較成熟的地步。陳斌華做駐台記者的11年間,台灣已經經歷了3次大選,也經歷了政黨輪替。而2012年的大選理性了很多,老百姓已經非常淡定,而黨派之間雖然還免不了要互相抹黑、互相攻擊,但是跪倒在地、揚言自殺這種激情演出的戲碼已經越來越少了,一般政客競選活動主要集中在電視辯論和拜訪百姓等比較理性的範圍內。

民主的成熟和理性在體現到公共事務之中的時候,有不少台灣人,包括一些官員,也會羨慕大陸的體制。在他們看來,大陸很容易集中力量做一些大事,行政效能已經成了台灣藍綠共認的弊端。立法和權力之間的制衡造成了嚴重的內耗,很多精力花費在朝野爭鬥上。而這也從某些角度解釋了為什麼台灣這些年物質層面未發生太大變化,台北和高雄的機場跟大陸一些省會城市的機場差不多,而北京和上海等城市的新機場卻已經稱得上國際一流了。

  在台灣,如果要修一段路,就會有很多的民意代表要求道路通過自己的選區,很多的行政官員很容易被民意代表綁架,甚至不敢做事。行政官員最怕的就是到議會接受質詢,因為一去可能就是一天,即使這一天根本就沒有接受質詢的任務,也要在那兒坐著。而「當你想要進行理性辯論的時候,有人又開始跟你糾纏政治上的話題」。

 陳斌華說,由於「過多的制衡,台灣社會在政治上的理性討論空間並不多。由於族群矛盾和歷史情結,很多事情都容易上升到『是不是愛台灣』、『愛台還是賣台』的問題上。」鬧得沸沸揚揚的美國牛肉進口案就很能說明問題,進口有毒美國牛肉就是不愛台灣,什麼台美邦誼,我就是不買帳。沒有人會覺得自己應該為更高層面的利益作出犧牲,進口案很快變成了政治問題,陷入僵局。

 儘管台灣有很多大陸人夢寐以求的好東西,比如民主以及對個人意見的尊重,但她並不像很多大陸網民所想像的那麼完美。台灣也有食品安全問題(當然,量比我們小很多),而且存在賄選、黑道介入、地方勢力等難以根絕的問題。

「現在的台灣人缺乏方向感,這是大陸人身上所沒有的問題。」陳斌華對比兩岸,認為大陸人儘管有很多不滿意,但總能感覺到我們是在發展,在崛起,而台灣社會卻處於停滯之中,大家比較茫然,不知道台灣的前途在哪裡,這是台灣人共同的悲哀。說不定哪一天,自己就被大陸統一了,而獨立又不可能。

 這也造成了很多台灣人在身分認同上的迷茫和焦慮。以前,台灣人在經濟上有很大的優越感,可是現在,他們看到大陸人到台灣時的購買力,心裡也酸溜溜的,有點沒落貴族的心理,支撐他們優越感的剩下的就是民主、自由了。島民心態和台灣的歷史命運,也讓大家頗感失落,畢竟,台灣的盤子太小了,很難去影響大陸。

   兩蔣時期的年輕人,接受的教育是,要好好讀書,將來去解救大陸人民;或者,好好工作,將來可能要去四川某個地方當縣長。所以他們對中國的長江、黃河都很有感情,中國的鐵路,從哪兒到哪兒,他們都非常瞭解,因為他們學的地理知識和大陸基本上是一樣的。 陳斌華還說,儘管你讓一個台灣人大聲喊「我是中國人」不容易,但是大家坐下來喝酒的時候照樣不分彼此,一高興就會說「咱們中國人」,大家還一塊兒比著背誦唐詩宋詞。骨子裡的東西,是趕也趕不走的。

以上言論是一個大陸新聞機構派在台灣的記者經過十年的歲月所得出對台灣人的感想,不知,你讀了以後是否有同感。

   中時最近有一篇專論我覺得寫得很有道理。它說:我國經濟情勢嚴峻,總統已指示行政院要在最短時間內提出「有感」作為,然而,民間企業卻都感到很「無力」。 「無力」,是最近政商圈中人聚會時,彼此的招呼語。

「無力」感,一位政商圈中人說,眼下時局是如此的糟,馬政府卻還在講和做兩年前提出來的政見,真是「不知今夕為何夕」。  

 這位人士慨嘆,經濟面,不論是全球、還是國內都是壞消息,打開電視、翻開報紙無論是總體經濟面,還是個別公司,都沒有好消息,過去被批評為看報治國的馬政府,「難道現在不看報了嗎」?

 就在幾天前,在一個政商圈中人聚會的場子裡,有人提到總統馬英九提到韓國的自由貿易協定(FTA)時說了「大家一定要醒過來」的話,沒想到引起共鳴現象。 共鳴現象,是現場每個人都異口同聲說:「大家都醒著!只有政府還在睡」!話才落地,每個人都像是洩了氣的汽球,全都沈默了下來,似乎連批評都覺得很費力。

 從今年來政府提出的諸多政策,從產業界角度看來,簡直是在「鬼打牆」:政府要鮭魚返鄉,要台商回台上市,結果,卻要課證所稅;政府要中小企業利用離峰用電,更新設備、自動化,結果,離峰用電調漲幅度最高;為因應經濟衰退,政府要促投資、拚出口、要大家共體時艱,結果,勞委會卻說想要調漲基本工資

 政府部門的政策,彼此毫無協調性,自然也就沒有總體戰略可言,面對現在如此嚴峻的環境,企業自然備感無力,所以,對企業而言,政府本身不要成為民間投資的最大障礙,就是最佳的經濟提振方案了。格主認為此言甚是有理,閣下,你認為如何?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chaelchow&aid=6668278